手机阅读

2023年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37:44 页码:12
2023年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实用8篇)
2023-11-23 18:37:4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总结不仅是回想过去,更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一

中等收入,就是要将国家的分配结构调整,使大多人趋于中等收入,这样国家的税收结构和经济也将趋于好转,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矛盾也将好转。但这也是个陷阱,因为:

一要达到中等收入,就要使员工的工资提高,这样,人力成本会增加,企业会外迁,这对所有民营企业而言,是个陷阱,对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完善没有好处,只有垄断企业才能生存。

二中等收入,是针对贫富差距大而言的,如果收入均等了,社会发展会不会停滞,会不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三中等收入是可伪命题,既无从考证,也没有经验可言,这样地方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制约,会不会没有扶持了。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二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主要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主要表现。

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

2010年,东亚人口至少有十分之九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东亚其他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将增长与公平相结合。

在危机前,东亚有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两美元,如今贫困率已降至人口的29%。但是,许多东亚经济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有些非常明显。

第三个挑战是需要管理好脆弱性和防范新的危机。

报告说,自1997年以来,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

报告说,东亚各国需要推进各自的改革规划。

布拉姆巴特说:“在面对金融危机后复苏所需要的各项改革十年之后,东亚现在必须面对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其中部分改革的挑战性之强绝不亚于1997年7月后进行的改革。”

在题为“东亚城市边缘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别聚焦部分,报告分析了对东亚地区城市化的惊人预测。到2025年,城市人口预计会猛增5亿,增幅高达65%,对已显不足的公路、电力、供水和卫生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

中国式特征。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着各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

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

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出现拉美等国家存在的城市贫民窟问题。虽然这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

再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

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最后,对外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和加深使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蕴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

我国面临的这些“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有着区别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但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设法加以规避。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三

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主要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主要表现。

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

2010年,东亚人口至少有十分之九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东亚其他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将增长与公平相结合。

在危机前,东亚有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两美元,如今贫困率已降至人口的29%。但是,许多东亚经济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有些非常明显。

第三个挑战是需要管理好脆弱性和防范新的危机。

报告说,自以来,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

报告说,东亚各国需要推进各自的改革规划。

布拉姆巴特说:“在面对金融危机后复苏所需要的各项改革十年之后,东亚现在必须面对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其中部分改革的挑战性之强绝不亚于197月后进行的改革。”

在题为“东亚城市边缘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别聚焦部分,报告分析了对东亚地区城市化的惊人预测。到2025年,城市人口预计会猛增5亿,增幅高达65%,对已显不足的公路、电力、供水和卫生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

中国式特征。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着各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

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

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出现拉美等国家存在的城市贫民窟问题。虽然这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

再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

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最后,对外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和加深使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蕴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

我国面临的这些“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有着区别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但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设法加以规避。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四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共识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10月2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第31次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发布了双方合作的报告《超越低成本优势的增长: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观点,并就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没有一个严格定义,通常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一般把它与拉美和某些东南亚国家联系在一起。中等收入陷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现在还是中等收入国家。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虽然各个国家陷入陷阱的原因不同,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产业不能实现升级,导致一国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以低成本优势竞争,又不能和高收入国家在高价值产品上竞争。而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恰恰是它们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对此有共识也有争议。共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每个国家国情各异,政策的着力点也应不同。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五

摘要: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26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许多国家正是在这个阶段,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并陷入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中国能否成功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就要看中国是否能够跨越环境与资源、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陷阱,并成功完成经济和社会转型。

引言。

按照世界银行对各国收入水平的划分,人均国民收入(gni)小于90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介入906美元与11115美元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大于11115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20中国gdp达到近5.9万亿美元,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ni达到4260美元,因此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看,虽然许多国家经过努力都先后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之后其经济却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因此陷入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能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能否成功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就要看中国是否能够跨越环境与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陷阱,并成功完成转型;如果转型不成功,则可能也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一、环境与资源陷阱。

中国现今面临着环境与资源方面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在出版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就已经指出,与东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反映在环境问题上。当前全世界3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20个在中国,整个国家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影响,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报告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以“世界工厂”为发展目标,以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为重心,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环境的压力。

此外,高能耗的发展方式也具有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能源消费也高速增长。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0.3%。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也相当高,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算出,中国能源消费强度是日本的4.5倍、德国的4.2倍、美国的2.6倍。与此同时,中国正由资源出口国逐渐转变为资源进口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铜金属最大进口国,铁矿石第二大进口国和铝的第三大进口国。中国吸收了全世界1/3的煤炭、钢铁和棉花的供应。与能源短缺和消费激增很不协调的是,能源浪费惊人,能源使用效率只有33%。

因此,中国要发展经济,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应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强环境立法和管制、采用先进生产方式等来减轻环境污染和排放强度,同时降低传统能源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高度依赖,才能走出环境与资源的“中等收入陷阱”。

二、产业结构陷阱。

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该是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着陷入产业结构陷阱的巨大风险。

首先,中国产业过于依靠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道路,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对产业链的整合控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低端,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低土地价格和低污染成本来获取微薄的利润。这种生产方式一方面易于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方面优势凸显,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将逐步消失。如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国经济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其次,虽然中国意识到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但目前我们在许多高附加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还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还缺乏相配套的制度环境。在高附加值产业方面,由于中国在许多领域还不具备核心技术,再加上西方的技术封锁,因此中国高附加值产业占经济比重还较小。再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历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都是以某项通用技术支持的先导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然后导致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诞生和经济全局的变革,因此建立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中国经济提升的作用重大。“十二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希望中国在下一轮世界经济竞争中在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能起到引领作用。第三,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0.1%、46.8%和43.1%。而发达国家如美国(2010年)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20%和79%。相比之下,中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较低,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因此,我们要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均衡发展方式转变。

三、收入分配陷阱。

收入差距过大,国民收入未能与gdp实现同步增长,被认为是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这可以从最近这些年劳动者报酬在整个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大幅下滑明显看出。这一比重为51.4%,而到了20,该比重已经下滑到39.7%,劳动者收入比重在七年中下滑了11.7个百分点。再从基尼系数来看,从20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民收入分配过度向各级政府和大型垄断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这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影响内需的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社会稳定等。而要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就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就需要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环节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合理安排劳动、资本和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高收入群体调节力度,抑制垄断行业收入和各种不合理收入,加快形成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四、技术创新陷阱。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非常注重引进外资和技术,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在实际的技术引进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部分引进技术缺乏科学论证,不能体现适用性和先进性,引进技术的结构不合理。其次,只注重引进硬件,却缺乏对软件(技术专利、工艺流程)的'引进。据对1990―中国重大引进项目的抽样调查,软硬件的引进比例不足0.35∶1。以硬件引进为主,不仅成本高,对国外设备依赖性大,而且中国难以掌握其核心技术,不利于国内技术的提高。第三,只注重引进技术,不注重消化吸收。,中国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是1∶0.08,即每投入一块钱引进技术,只花八分钱做消化吸收。相比之下,在类似发展阶段,韩国的这一比例在1∶5~1∶8之间。第四,只注重技术引进,不注重自我研发创新,技术自给率低。中国一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

因此,中国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优化技术引进的结构,提高软件技术的比重;建立完备的技术引进信息共享系统,建立综合性服务机构,为企业的技术引进提供情报、市场调研等综合性服务;加强战略性高技术研究,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国家还应制订扶持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口科技素质。

结语。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考验,除了以上阐述的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环境与资源、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主要陷阱因素外,中国还应防范和处理好其他一些问题,如过度城市化问题、腐败问题、国际经济冲击问题等,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健康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2]郭将.增长的极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jgb/ndtjgb,2011-02-28.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六

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能源。三是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常碰到的市场“失灵”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完善等。其他成功因素还包括国民的高储蓄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人口红利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中国经济发展也伴随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使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报告讨论了六个主要问题。第一是中国技术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中国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但其水平只有美国的10%左右。中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产品出口国,但大约80%是加工贸易,附加值很低,ipod、ipad、iphone就是典型的例子。产业升级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但是中国民企规模相对较小,国企生产效率激励机制有待改进。

第二是工资上涨与人口老龄化会侵蚀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如图1所示,近年来中国实际工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沿海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中国正在接近刘易斯拐点。且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第三是经济增长来源不平衡。需求方面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供给方面主要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如图2所示,我国服务业就业占比只有34.6%。经济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体制改革不到位。如高投资率与要素价格扭曲,国企和地方政府过分追求高投资与扩张的行为有关;市场准入限制、城市化程度低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增加一个国家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脆弱性。持久的贸易顺差也会加剧全球的经济失衡,并导致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要素价格的扭曲,一方面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削弱中国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四是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均消费的基尼系数仅为30左右,达到43.4,在亚洲属于偏高水平。中国农村贫富差距比城市更大。虽然技术进步、全球化分工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在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反映了经济改革不到位。如户籍制度;大量行政干预资源配置产生寻租机会;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

第五,能源与水资源的制约与环境可持续性。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水资源短缺和能源供应安全也可能成为将来增长的制约因素。

第六,日益挑战的外部经济环境。如图3所示,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各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措施的首要目标。中国在制订经济政策时需充分考虑政策的外溢因素,以保证稳定和谐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七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共识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亚洲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第31次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发布了双方合作的报告《超越低成本优势的长: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观点,并就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没有一个严格定义,通常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一般把它与拉美和某些东南亚国家联系在一起。中等收入陷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现在还是中等收入国家。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虽然各个国家陷入陷阱的原因不同,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产业不能实现升级,导致一国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以低成本优势竞争,又不能和高收入国家在高价值产品上竞争。而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恰恰是它们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对此有共识也有争议。共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每个国家国情各异,政策的着力点也应不同。

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能源。三是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常碰到的市场“失灵”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完善等。其他成功因素还包括国民的高储蓄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人口红利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中国经济发展也伴随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使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报告讨论了六个主要问题。第一是中国技术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中国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但其水平只有美国的10%左右。中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产品出口国,但大约80%是加工贸易,附加值很低,ipod、ipad、iphone就是典型的例子。产业升级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但是中国民企规模相对较小,国企生产效率激励机制有待改进。

第二是工资上涨与人口老龄化会侵蚀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如图1所示,近年来中国实际工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沿海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中国正在接近刘易斯拐点。且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第三是经济增长来源不平衡。需求方面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供给方面主要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如图2所示,我国服务业就业占比只有34.6%。经济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体制改革不到位。如高投资率与要素价格扭曲,国企和地方政府过分追求高投资与扩张的行为有关;市场准入限制、城市化程度低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增加一个国家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脆弱性。持久的贸易顺差也会加剧全球的.经济失衡,并导致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要素价格的扭曲,一方面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削弱中国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四是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均消费的基尼系数仅为30左右,达到43.4,在亚洲属于偏高水平。中国农村贫富差距比城市更大。虽然技术进步、全球化分工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在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反映了经济改革不到位。如户籍制度;大量行政干预资源配置产生寻租机会;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

第五,能源与水资源的制约与环境可持续性。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水资源短缺和能源供应安全也可能成为将来增长的制约因素。

第六,日益挑战的外部经济环境。如图3所示,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各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措施的首要目标。中国在制订经济政策时需充分考虑政策的外溢因素,以保证稳定和谐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六个原则和三个对策。六个原则包括:在低成本和创新的关系上更依赖创新;在市场与政府关系上更依赖市场;在消费和投资关系上更依赖消费;在内需与外需关系上更多依赖内需;在增长与分配的关系上更加兼顾增长与分配;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更加兼顾发展和环境。三个对策包括:一是要超越低成本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知识型济的发展;二是要深化企业、要素市场和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金融系统、社会和谐与包容、环境的可持续性、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

关于如何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一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图4显示国企利润率远远低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弱化行政干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完全以商业化运行。同时加强对国企监督与绩效评估,防止腐朽现象。对于民企主要是创造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在市场准入、融资和税收方面,此外鼓励企业通过合并与收购扩大企业规模。对外企主要是给予国民待遇,鼓励公平竞争,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二是要营造一个鼓励支持产业升级的环境。图5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目前r&d支出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升级需要鼓励市场竞争、增加公共基础科学研发、有效的产业政策、风险投资机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是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政府教育支出从目前不到gdp4%增加到5%,把成人平均受教育年数从目前的8年增加到11-,即韩国和日本的水平,同时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中等收入申请书如何写篇八

中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六个原则和三个对策。六个原则包括:在低成本和创新的关系上更依赖创新;在市场与政府关系上更依赖市场;在消费和投资关系上更依赖消费;在内需与外需关系上更多依赖内需;在增长与分配的关系上更加兼顾增长与分配;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更加兼顾发展和环境。三个对策包括:一是要超越低成本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知识型济的发展;二是要深化企业、要素市场和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金融系统、社会和谐与包容、环境的可持续性、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

关于如何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一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图4显示国企利润率远远低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弱化行政干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完全以商业化运行。同时加强对国企监督与绩效评估,防止腐败现象。对于民企主要是创造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在市场准入、融资和税收方面,此外鼓励企业通过合并与收购扩大企业规模。对外企主要是给予国民待遇,鼓励公平竞争,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二是要营造一个鼓励支持产业升级的环境。图5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目前r&d支出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升级需要鼓励市场竞争、增加公共基础科学研发、有效的产业政策、风险投资机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是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政府教育支出从目前不到gdp4%增加到5%,把成人平均受教育年数从目前的8年增加到11-,即韩国和日本的水平,同时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力流动阻力,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比如劳动保护、最低工资、集体协商和失业保险等建设,兼顾就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金融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鼓励民营资本、国有银行商业化、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包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进一步增加汇率的弹性,并根据国内金融改革进程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土地市场改革主要促进土地流通与土地市场的发展,使土地定价机制更加合理。财政体制改革包括优化支出结构和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同时改革税制,加速增值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份额,增加国企利润上交力度,理顺地方政府收支关系,完善预算系统。

服务业将成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来源,且是创造就业的主要途径。中国服务业占gdp不到44%,低于马来西亚的46%,菲律宾与印度的55%。且中国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例更加低,只有35%,而韩国为77%、日本为80%。要着重推动生产性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电信、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咨询中介、科研、传媒法律等等。同时消除宏观政策对制造业的倾斜,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富有弹性。在税收信贷方面做到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一视同仁,并把服务企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提高增长的包容性主要是要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保证机会平等,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增强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公平,预防与杜绝腐败。中国收入差距50%源于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推进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缩小地区差距需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产业向内地转移,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

此处要强调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如表1所示,目前中国个税占gdp比例只有1.3%左右,oecd国家平均是8.7%,中国个税调节力有限。从税率上比较,中国个税税率和其他国家相比不低,如中国工资税最高税率是45%,oecd国家平均大概是42%,日本是50%,其他大多数亚洲国家都在40%以下。主要问题是中国个税税基小,45%的个税率要到很高的收入才开始征税。如图6所示,中国45%的个税起征点是人均国民收入的二十几倍,而oecd国家、日本和韩国都在5倍以下。另外个税实施不力,该交税的不交税。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增加个税对收入的调节作用应是重要的一方面。为此中国应扩大税基,降低最高税率起征点,并且逐步实现综合征税,提高税制的渐进性。收入高的人要多交税,这是中国走向高收入国家必须要走的一步。

在进一步市场化过程中,保持宏观经济与金融系统稳定非常重要。资本帐户开放要根据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程来推进。同时要加强国际与地区经济合作,提倡共同发展。中国在制定经济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外溢因素。积极参加g20、aepc、asean+3这种多边合作机制,增加对国际经济政策与治理结构的影响力。

四、展望中国经济。

最后,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做情景分析。如果报告提出的改革思路能得到有效实施,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高收入国家。具体来说,中国有潜力在-达到年均8%左右的增长率,-2030年保持6%左右。按20不变价计算,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030年将可达到16500美元。而根据世行目前的划分标准,中国在2025年将可成为高收入国家。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在2026年将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将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根据东亚的经验,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日本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前10年年均增长率是10%左右,韩国是8.5%,中国台湾是7.7%,而报告预测的中国大陆是7%,是一个可能达到的目标。

中国过去三十几年的高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低成本优势,但是未来几年因为接近刘易斯拐点及人口老龄化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对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将要更多依赖创新和产业升级。由于改革没有到位,经济高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如增长来源失衡、收入差距扩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供给制约和环境恶化。此外,中国也面临日渐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以上问题可能制约中国产业升级。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三方面对策。一是超越低成本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二是深化改革并推动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如果能有效实施以上对策,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高收入国家。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庄巨忠,汤敏,林暾.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林毅夫,庄巨忠,汤敏,林暾.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投资,,(1).

[3]庄巨忠.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金融博览,2010,(11).

[6]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j].中国市场,2012,(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