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3:01:50 页码:9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优秀10篇)
2023-11-17 23:01:50    小编:ZTFB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时常需要写报告来传达信息和展示研究成果。在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整合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当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对范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一

传统民居在我国各地区承载了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历史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文是传统民居修缮请示,欢迎阅读!

县民政局:

彭德怀故居位于思顺乡思顺村牛形岭下村民小组,是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政、军、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县级机构遗址,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20xx年10月被崇义县党史、革命史公布为“重点保护单位”,20xx年10月被崇义县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德怀故居是赣南革命根据地重要的革命活动旧址和开展“红色之旅”重要的教育基地。该建筑为二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为了切实保护革命历史遗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弘扬苏区精神的作用,我村拟对彭德怀故居革命遗址进行抢修加固。经现场勘测,工程预算约需98600元,我村集体已自筹23000元,尚缺资金75600元,现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妥否,请批示。

区政府:

为落实市政府朱华副市长有关修缮开放林纾故居会议提出的“鼓楼区接收管理林纾故居,修缮后,春节对外开放”的决定。根据20xx年第一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精神,我局遵照郭秋水区长、张学勇副区长对修缮开放林纾故居工作的安排,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区领导作出“先动工,后补办手续”的决定。我局委托具有国家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福建景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林纾故居修缮进行测绘、设计、预算,项目由区建设中心审定后,交景翔公司负责施工,总造价11万元(含展柜、照明),施工中超出项目不作追加。签订。

施工合同。

限定修缮工期由景翔公司全额垫款施工。从20xx年1月20日开工至20xx年2月24日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今年6月中旬,为履行施工合同,我局打了一份申请下拨工程款的报告,承蒙区领导支持,区财政局于7月初拨下10万元资金,但区财政局提出,我局修缮工作未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不能支付工程款。我局无法履行施工合同,造成违约。

经咨询区财政局管理采购同志,既然是区政府交办的任务,什么原因,造成未按“程序办理”,说明情况,确实有特殊原因,按“特事特办”处理。但区领导必须作出明确的批示。

以上请示,如何解决,请领导批复。

闽清县人民政府:

省璜镇谷口村为“红色革命老区”村。该村的张昌龙故居系我县“红军之家”,也是难得的典型清代闽派建筑。故居内张昌龙将军生前革命历史的文物,具有一定的研究、教育、展示的价值。该故居占地面积约有1500平方米,两层半土木结构、前后两厅双院落。该故居历经两百多年历史,20xx年的特大冰雹暴雨造成屋顶漏水、墙面冲塌、排水堵塞。漏水之处经过几年的雨水破坏、侵蚀,造成木梁、门窗等大量腐蚀,抢修迫在眉睫。经测算,“红军之家”张昌龙将军故居修缮及建设需投入资金98.5万元,目前,除镇村自筹37万元之外,尚有缺口资金61.5万元。恳请县政府给予资金补助。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二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市长刘学库同志关于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批示精神,8月14日,市政府督查室、市建设局组织有关建筑设计、质监、节能专家一行10人,深入到黄骅白庄村、八里庄村,青县双庙堤二村、大鹁鸽留村以及献县小屯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汇报,了解了样板房建设的进展情况,与村干部一起探讨、研究了样板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分析了样板房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推广价值,实地解答了样板房建设中的有关设计、质量、技术、安全、节能等政策要求,对今后的样板房建设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我市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基本情况。

1、黄骅市旧城镇白庄村:全村人口1500人,220户,按照白庄村整体规划分三期对全村进行改造。第一期建设24户联排住宅及84户多层住宅,户型选用《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使用了一些新型节能材料,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每户均安装了太阳能,实行统一地热采暖,统一天然气供应。现在白庄村样板房建设已全部竣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完工,村民将陆续搬入新居。

2、黄骅市羊二庄镇八里庄村:全村人口xx人,426户。这次样板房共设计61套联排住宅,分a、b、c三种户型,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现在八里庄已完成了场地填埋清理、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3、青县城关镇双庙堤二村:全村人口203人,60户,住宅相对分散。这次样板房建设将对全村进行改造,利用原有坑塘、麦场及闲置可建设用地建设联排独院式居民小区,设计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该村已完成拆迁和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4、青县金牛镇大鹁鸽留村:全村人口2338人,586户。按照全村整体规划,分三期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将全村改造完毕。第一期计划建22户二层独院居民小区及120户多层住宅。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用沼气集中供气。户型借鉴《燕赵新民居》及《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现在22户2层住宅已全部封顶,120户多层住宅已完成地基处理,预计年底可全部竣工。

5、献县河街镇小屯村:全村人口3200人,800户。按照村庄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建设17栋多层住宅,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第一期按照样板房的设计要求年初开工,建设6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计282户。现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内装修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计11月份可全部竣工。样板房工程全部采用国内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以及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

二、样板房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价值分析。

1、样板房建设整合了土地资源,节约了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5个村的样板房建设看都是统一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都是将分散的住宅改为多层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以小屯村为例,目前老村总占地面积约为1650亩,而新村改建后,仅占用240亩土地,可节约用地1410亩,这些土地一部分可复垦发展农业生产,一部分可开发招商引进工业项目,解决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样板房示范工程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使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观。开展样板村样板房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老百姓可按规划要求统一建设,样板村都设计了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健身广场等公共场所;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改变了过去布局分散,外观面貌缺乏特色、陈旧等问题,特别是“五乱”现象,得以有效遏制。村庄环境改善了,村民对村庄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带动了村风及村民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

3、样板房示范工程引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住房质量。样板房建设坚持了高标准,高起点,在使用的材料上,都采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多孔砖和cl建筑体系,不但抗震性能强而且还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给社会减少50%的建筑垃圾,使用的塑钢真空玻璃门窗耐老化、耐腐蚀、密闭性强、隔热、隔音、保温,特别是地源采暖制冷,沼气供气等一些新技术得到积极的应用,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解决了老百姓做饭、采暖等生活问题。这些新型节能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住房质量的不断提高。

4、样板房建设改变老百姓居住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样板房设计大都征求村民的意见,充分考虑了房间功能配置,体现了方便、快捷、卫生、舒适等特点,改变了以往起居杂物不分,活动范围单调等缺点,做到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合理,功能区分,起居杂物分开,重视阳光利用。新农居楼内有卫生间,院内有车库,可以说极大的满足了老百姓生活的要求。

5、样板房建设从长远角度看为老百姓节省了大量资金。样板房建设由于原材料的涨价,建设成本相对较高,给样板房示范工程的全面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但从长远利益看,样板房建设为老百姓节省了资金:农村现有住宅一般居住周期为20—30年,并且结构陈旧落后,每代人都几乎要翻建一次,而新的样板房建设采用的都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的都是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居住年限都在1xx年以上,无需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低。

三、样板房示范工程问题分析。

1、建筑材料大幅上涨,村民承受困难。最近一段时期,建筑材料涨幅翻了一番,钢材由去年的3600元/吨上涨至5650元/吨,老百姓承受能力有限,很多村庄放缓了建设速度,一部分村民迟疑、等待观望现象明显。

2、老百姓存在对使用新型建设材料和使用新技术认知程度低的问题。样板房建设采用了cl建筑体系、中空玻璃、太阳能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一次性投入较高,部分老百姓认知程度低,经济压力大,承受存在困难。

3、样板房建设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持,样板房主体建设老百姓还能够承受,但随之建设的一些配套设施,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老百姓就很难接受了。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的有关工作,把科学规划、改变传统建房模式、改善结构功能、提高住房质量,传承地方特色作为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分工,对重点工作进行调度。

2、加强督导、协调。加强对样板房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进度,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对样板房建设的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3、加强指导服务。加强对样板村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样板村的规划编制水平,在尊重传承肌理文脉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因素,布局灵活,功能齐全,使样板房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积极协调各县(市、区)有关技术服务机构深入样板村进行现场服务,将新型建筑技术、结构体系、太阳能及沼气使用等传授给样板村,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认知程度,指导村民更科学更合理地搞好样板房建设。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三

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我才于2007年腊月27日上午从兰州乘车到白银市,然后从白银市乘车直接去榆中县青城镇。对保护得相对不错的青城镇古民居建筑地做了实地的考察。因为快要过年了,古镇的街道上有很多卖年画、卖春联和卖墙花等年货的小摊。从腊月27日起到腊月29日,总共三天时间,我在青城镇政府文化馆负责人王天恩和当地农民那里做了调查,仔细了解和分析了他们的讲述,所得材料不少。关于一些调查的概念和原理,与我书本上得到的完全相反,许多问题听所未听、见所未见。我想,这里所得到的素材,值得我们研究。

其中,据我所知一些关于青城的报道多有出入,其实古民居建筑保存并不完整,相反破坏现象还时有发生。还是在近段时间,我看到一些关于青城镇的材料上说:“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保存得很好的古镇,有很多整修和保护程度不同的晚清时期的历史建筑”。但从踏进青城镇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一说法似乎有出入,因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泥泞而且并不平整的土路,以及一些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和被随意修葺过的小平房。正如当地老村民刘乃会所说:“现在留下来的这些烂房子破瓦,有什么可看的,比起以前的那些简直是一些‘垃圾’”。我希望这些话不是真的,但是从现在能看到的这些民居建筑来看,它们应该在当时不是什么好的或者是最好的建筑,因为这样的古民居建筑在很多地方都随处可见。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像青城镇这样大面积集中的古民居建筑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兰州市区周围。对青城古民居建筑的破坏,更多的是在解放前夕和“_”时期发生的,当然,这种对历史破坏责任的追究在今天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对它的回顾依然能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即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从现在的情形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镇民居建筑的破坏实际上仍在继续,在一定程度上说甚至还在恶化。因为在经济相对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古建筑的所有者为了改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便想法设法拆除或者更改一些老建筑和老建筑设施。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一家弟兄好几个,现在大多已到成年。因此好多家庭都面临着分家或者扩家的情形,很多家庭都不得已将这些老院子、老房子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更多的。一段时间以来,当地政府为了改善镇容,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改除了一些老建筑或者破旧设施。由于这许多原因,无形的破坏便在所难免,并且仍会继续。

现在,政府保护古建筑的措施也开始实施,这其中政府和村民个人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只有在政府制定一套合理保护古建筑的措施或者体系以及合理解决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之后,青城古建筑的保护才能如愿以偿。假如按照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和小城镇发展的标准模式去发展,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青城古镇将不复存在,由这些事实可以断定这种情形无论什么样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所以,假如这种局势不加以控制或者协调,古民居建筑将会变成和中国其他地区如出一辙的新型城镇,这在中国很多地方不乏此例。

从今天的局势来看,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和理由,凡是所有对青城古建筑的破坏和变相破坏,都得无理由地停止,即使有损于当地经济的增长。只有这样,才于青城镇古建筑的保护和延续有所补益。为了阻止这种面貌的出现和加剧,我们必须得痛下决心,利用各种渠道来保护和还原本来惨遭破坏的古镇建筑。即义无反顾的选择“保护”,这种看似原始的途径。

保留下来。

为什么要把青城镇的古民居建筑保留下来呢?我想这种解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只要稍微了解一点青城古镇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种解释在今天显得有些多余。

青城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距兰州市90公里,距白银市25公里。在古代属雍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为36郡,当时青城属陇西郡管辖。青城雄距黄河天险,又邻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汉代时,这里就为防守要冲,实行屯兵。唐代在此修筑龙沟堡。西夏时,李元昊派女婿马花麻在附近游弋,北宋为防其入侵,对龙沟堡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将旧城和新城连为一体。根据《甘肃通志》、《兰州府志》、《皋兰县志》、《榆中县志》和《金县志》记载:青城为宋代大将狄青擢秦州刺史巡边时所筑。《宋史・狄青传》也有“宝元间,元昊反,青为延州指使,以功累迁西上总领事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都总管,经略招讨使”的记载。当时成为“条城”,后代为纪念狄青,又将条城称为“青城”。

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青城镇水陆交通发达,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铁木加工铺为主,民宅则顺小巷而建。当时,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所以青城四合院的风格吸收了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样式及特点。门楼也根据不同需要分布有青砖雕花式、六柱木刻式,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以利于大车搬运货物进出。古青城的建设主要从明代开始,建筑特色明显考虑军事和防卫的需要。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东西走向,宽阔通畅,小街巷相对窄小,顺主街对称分布。北朝河,南朝山。根据当时“环kui制”的要求,军民一体,街道命名也带有军事属性,如齐心牌、上下牌、直街牌、三合牌、校场牌、箭道巷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卫的退缩,主街逐渐发展为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和商铺为主,而大批的烟馆则在外围。

据统计,目前,青城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建筑的古民居共有45院,其中明代建筑l院,清代建筑29院,民国建筑15院,而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其中完整的四合院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不全或仅有门楼的15处。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3个村。这些建筑各有特色,主要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的,也有一进二院的和一进三院的。大多数古民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图案。但目前保留下来的已残缺不全。

青城的古民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房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大小不一,雕刻各异的砖雕、木雕图案。这些砖木雕刻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以及几何化的艺术表现手法雕刻而成。内容可归结为文字图案、锦绣图案、花卉图案、博古图案、祥禽瑞兽图案、人物寓言故事图案和综合题材图案七大类具有青城地方特色的图案符号。

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就会发现,青城镇的古民居建筑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特定条件下青城这一地域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佐证不断消亡的今天,保护和研究它的存在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假如这些本来惨遭破坏的古镇民居建筑再遭破坏,我想青城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城,而将成为一出历史悲剧的代名词。

合理开发――我的一点建议。

无可辩白的是:青城镇古建筑的开发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青城镇在其他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但通过最近几年青城镇在旅游这条路子上的探索,似乎可以看出是通过旅游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以历史的青城来推动青城的旅游业,然后再通过已经开展的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的措施和趋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因为只要开发就意味着机遇和风险。事实情形是,青城镇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保护当地的历史建筑和当地的文化遗存基础上。不然,不管是开发“文化青城”还是“风雅青城”都将无从谈起。

现在,各级政府和各类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对青城镇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甚至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当然,这种卓有成效的措施首先取决于青城有很多已经整修和保护程度不同的晚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并且被当地政府选定了49处进行抢救性保护、重修和用于旅游目的,其中,有46处还被镇上的居民居住。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老民宅建筑很有机会被发展成为旅游区与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保护区和讲解地。但目前开发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将要整修的房屋住户来说,存在着居民个人生活方式改变的选择程度,这种开发很可能将会改变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逐渐减弱旅游者对青城的看好程度。为了增加体验古民居建筑旅游的真实度,在加强这些房屋的旅游开发时,这些古老房屋和院落的居家感和实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玉米堆、农具和其他日常用具对于保存这些房屋的真实感都非常重要。因此,应当鼓励所有愿意留在他们的老房子的家庭保持并且继续他们在院落中的日常生活。但必须得让这些常住居民停止对这些古建筑的损坏。因为,这种类型的旅游经历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罕见了。

在古房屋的整修和古镇街区风貌的保护中,要实施已经制定的文物保护法律和设计的指导方针,尤其是对缓冲区、视域景观和拆迁的限制。应该保证长期居民对其房屋的所有权,维护他们对其古老的家的占有。如果这些房屋没有了主人或居住者,那么旅行经历的真实感就会大为减少,甚至这些古建筑因为没有人管理和维护而趋破落,以致遭到非人为的破坏。

在维护和新建旅游设施时,这样能保证古镇的真实性。如果水、电、下水管道等设施需要埋设在石板路下面,应该考虑很容易就可以移开路面的石板,以方便将来对这些设施进行修理、更换和升级。在新建设施不得不使用水泥时,应该将这些材料进行作旧处理,使其与核心区的风格相协调,这些技术处理如:使用当地集料配水泥颜色,将纹理的光泽处理成古旧表面,用颜料等减少新水泥路面的光泽度等。任何新材料的使用,都应该采用当地的材料或使用跟原来所用材料的颜色和特征相配的材料。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以前没有使用过的特殊的建筑材料,能不使用则尽量不使用。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持一个相对绿色和相对真实的古镇,才是我们保护和开发古镇的真正初衷。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四

古旧村落作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价值显赫。然而,古旧村落的保护还却一直被忽视,“拆旧建新”“弃旧建新”“文化消失”“千村一面”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旧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是各地发展中面临的课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1.经费渠道:xn村由村民自筹;y县为古民居门票和文物基金会资助。y县资金保障更为雄厚。

2.宣传方式:xn村由村志愿队来进行宣传;y县通设立“居民宣传保护日”和利用认租认购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相应爱好者共同宣传。y县宣传范围更广。

3.保护主体:xn村为村志愿队,由村民进行保护;y县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成立民间保护协会,通过认领保护活动来吸引社会群体共同保护。y县的保护主体更为专业全面。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五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展到了居住实用与艺术性并举的过程,北方民居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迎来了发展的顶峰。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这里的空间比较刻板、平淡,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悬山的统一定式,既缺乏顺依地形的高低错落变化,也缺乏诸如南方的风火墙之类的建筑轮廓变化。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总的来说,北方民居体现了其对地理条件的适应性,这反映了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缺乏联系,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北方民居总体可分为3类,一种是以老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等级观念森严的建筑风格,另一种是黄土高原上依地理条件而出现的窑洞建筑,第三种是以华北平原地区由于特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大型宅院建筑。

一、四合院建筑艺术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

吴良镛。

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二、窑洞建筑。

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三、宅院建筑在古代,晋商的广泛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掀起了回乡建宅的高潮。

宅院一般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北方文化孕育了善良淳朴的北方人民,北方人民将自己优秀的精神品质融汇到建筑中去。深入体味北方建筑,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沐浴在醇美精神清香中,我们能更好的欣赏建筑以及它带来的美的享受。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六

从广义视角来看,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是要根植于所在的区域大环境中,那么要对区域环境进行解读。前文提到,地域文化受所在的社会文化自然政治要素影响较大,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者综合作用于传统民居,决定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外形与建筑性质。自然要素中的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跨越几个纬度,气候和温度差异较大。在东北三省,建筑体量较大,墙体较厚,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这也是由于寒冷的气候所导致的。而在两广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潮湿,很多民居采取将一楼架空的形式,而形成骑楼的建筑景观。

2.2狭义视角下的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传承基因解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大区域中的小区域小环境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建筑特色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相比大区域下的差异性相对较小,但也是属于文化传承基因的作用范围之内。例如,在云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中,虽然都在云南这片大区域当中,但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大差别。传统民居在建造时,要依据其所在的地形地貌,有的在平原上聚居在一起,有的顺应山势而建,有的则是一楼架空临靠河边,有的则是在丘陵地区,种种地势差异对建筑组合形态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3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整合。

传统基因传承下的民居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瑰宝,在当今现代化与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求当今我国传统民居发展的灵感与火花。

3.1化整为零。

不管是自然因素还是人文因素,最后综合作用于传统民居体现出来的是建筑形式与建筑特色。这些都是传统设计手法的体现,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不能固守传统一味不变,也不能完全抛弃以前的形式。在传统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问题上,化整为零是一个有效的整合方法。这种整合方法主要运用于建筑单体。例如在云南石屏古城传统民居商业步行街的改造中,将部分传统民居改造成特色商业步行街。将建筑单体大体量划分为零星小体形,将整条商业街也是进行划分进行分段处理,在各个建筑小体形和分段街道上,根植于当地云南特色传统民居特点,对建筑的门窗开间、小空间形态处理、装饰细件以及街道临街建筑的开间进深等细节空间的处理问题上,将传统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

3.2移植重构。

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空间的处理,有内部空间的营造,也有外部空间的过度。其中空间的组合是建筑设计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在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的时候,过于老旧的传统民居要进行拆除与更替,那么新旧建筑如何协调共存是改造的核心议题。其实新旧建筑共存落实到空间上,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空间之间如何协调组合。在平面组合过程中,要汲取传统民居中的精华,将传统建筑文化基因体现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设计中,其中根植于传统民居原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方位秩序、空间序列、组合方式、不同构成单元、对称与非对称等多种组合方法,来进行平面布局的组合重构。可以理解为是在现代设计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传统设计元素的移植与重构。

3.3借鉴再生。

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冲击下得以延续和再生。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对传统民居进行多种处理,强调再生是目的,借鉴是形式。为了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脉络和地域特征,需要不仅在形式上借鉴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局部造型和装饰,更是要在内涵上体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而且这种借鉴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复制甚至是抄袭,而是有的选择有的放矢的去运用,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回归,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这样的借鉴再生,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4结语。

传统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留下的产物,传统民居和建筑文化更是传统元素在建筑中的体现。对待传统民居和所显得建筑文化,我们要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能毫无保留全部继承,也不能不加理解一味全部摒弃。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化双向整合,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先峰,冯新刚,牛大刚.传统民居建筑理念、特征及其当代传承问题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12).

[2]陶渊,孙杨栩,唐孝详.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j].南方建筑,2012(06).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七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装饰艺术也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建筑装饰是建筑营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民居建筑装饰,作为民居建筑中的一项专题,保存大量的地域文化的信息,是研究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课题的珍贵考古遗存。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是综合文化的体现,包括建筑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都涉及的学科领域,并因时间年代的流变有所发展与变化。

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例,探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方面的内容。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八

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高楼大厦中,传统民居也渐渐被遗忘。然而,了解并保护传统民居是我们维护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最近,我对传统民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让我深入感受到了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和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下是我在此次调查中的所得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调查中我了解到,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和生活的空间,更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艺术品。每个民居都经过精心设计,融入了风水学、中医学和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完美的融合使得每一栋民居都尽显悠久文化。

此外,传统民居的布局和结构也完美地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传统民居中,房屋一般分为三进三出的结构,前后院落相互交错,构成完美的空间序列。这个设计使得整个居住环境开放自然,充满活力。在这个布局下,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此外,传统民居还强调家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多房间是空间共享的,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另外一点是,传统民居对于周围环境的融入和依赖也是其独特之处。传统民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例如,民居的设计考虑了阳光的利用、风的循环以及室内温度的调节等,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民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传统民居还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庭院、花园和水池等元素,将自然风光引入到室内空间,创造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此外,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物品、家庭规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研究传统民居,我们可以对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对于我们维持社会和谐、传承文化传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调查传统民居带给我许多的启示。我不仅对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懂得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保护和利用传统民居,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展示中国古代文化,也能够为现代居住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传统民居的价值和美丽将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扬。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九

3月20日,我们单位一行十三人由陈总带队,前往绍兴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活动,培训时间为五天四夜(3月20日―3月24日)。上午11点到达培训中心,只见门口有好几位老师迎接我们,一边鞠躬一边问好,让人感到新奇和惊讶,这种礼节从未见过。签名、报到、找宿舍、领学习教材均由辅导老师引领,我被分在第12平字组。我们这期学员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学员,有企业老总和中层干部,也有公务员与普通员工。年龄参差不齐,有十几岁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每天早上6点25分,全体学员来到教室外面,由辅导老师指导我们做健身操,然后再回到教室齐颂《孝经》与《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仁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听老师解释说,这次培训费用全部由爱心人士捐助,会议的各项工作也全部由义工志愿者代劳,要求大家用餐时必须择量而行,避免浪费。用餐的时候,学员们均把碗中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集中学习了来自台湾的蔡礼旭老师《家和万事兴》(录像)、李泳杉老师《21世纪的健康饮食》(录像)、李越老师《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录像)。其实,“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时刻告诉自己应该常低下自己高傲的头,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此外,我们还聆听了培训中心靳雅佳老师《用音乐感悟孝道》课程,老师边唱边讲解人生、社会与家庭,歌曲《父亲您辛苦了》、《母亲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图》等无不催人泪下,场下此起彼伏的掌声,是大家心中正能量的'强烈共鸣。

由此我想到子女教育问题。现在社会上父母教育子女,只想着给他们报多少个辅导班、才艺班,其实最主要的是先教会子女行孝道,使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的处世之道,而其中“百善孝为先”唤起了大家一颗感恩的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我们反思着,检讨着。

初步接触这些传统文化时,不由黯然失笑、心生不屑。可是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便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原来我们了解的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关键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民居总结报告范文汇总篇十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民居中建筑装饰的调查分析,论述了隐含在民居建筑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阐明了新型民居建筑应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1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1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1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1。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江南水乡古镇,像1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1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4大着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8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1尊童子像和1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1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3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3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1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10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冒号):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

浙江民居的白墙、灰瓦,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的选择,基本上是由两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冒号):1是道教的“天人合1”思想,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热love自然、尊重自然的`气质,将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2是儒教的礼制,粉墙黛瓦是中国传统民居的色彩选择,白黛两色的单1和协调,恰到好处地抒写了江南淡静的诗情画意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自然。浙江民居的境界反映了中国人那种淡泊、宁静、悠闲的人生态度,素面朝天,以其怡然淡定的建筑风格,引导人们以回归自然为本,以自我修养为悟,与自然进行着多层次的对话。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看传统民居,“天人合1,物我同1”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民居的选址、布局,住宅的设计和营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与物的同构,从物质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把“外适内合”当成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最高境界。

浙江农村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受到重视的当代,给广大设计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要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张树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朱淳.室内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9.。

贝聿铭.同济大学出版社,.9.。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