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分地基协议书样板如何写 地基分割协议书(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4:41:28 页码:14
分地基协议书样板如何写 地基分割协议书(二篇)
2023-01-13 04:41:2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精选分地基协议书样板如何写一

时常,总想写一写,想一想,努力拼凑着点点记忆的碎片,任手指一遍遍触摸着心底最柔软的乡愁。因为我是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孩子,所以,一生都在恋着那黄土的味道。

婆婆今年离开了村子,家里的地无人照管。

我说:咱种了吧,省得租给别人。夫先是不同意,因为在县城和村子里来回跑,加上还要上班照顾孩子,中间总怕有些力不从心。偏我就是一个固执的人,一旦成立了某种想法便难轻易更改。最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却还是坚决地接下了这个梦。

是啊,这也或许可以说成是一个梦,用文艺一点的方式来渲染现实的艰辛,也不失为一种苦中作乐了。一直怀揣着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梦,一直想把儿时在父辈的辛劳中刻下的酸涩演绎成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情趣。

如今,大片的土地归了我所有,任我设想,任我栽种希望,心情,有些小小的激动。

清明刚过,村里的亲戚就打来电话,告诉我们该是准备春播了。他帮着联系好了旋耕机,让我们瞅个星期天回去先把地耕了。我是带着满心的迷茫跟随他回去的,尽管儿时的印象中还残留着一些与此有关的章节,却早已模糊不堪。还好,现在的农业发达得很快,基本全是机械化,那个旋耕机来来回回几下就把一大片的地给弄了个平整,我们也没费多少的力气。然后我们又去找了村里那个亲戚,实际是想和他咨询下一步该做什么。

那位亲戚给我们一步步交代着,我脑子里开始把整个春播的程序明朗了起来。因为不在村里,故而也不知道卖化肥的几时会去,即便买了,也不能放在自家院子。偌大一个院子自从公公去世,便没了当初的热闹,加上婆婆今年也住到了城里,曾经牵挂的家,便像一座空城般寂寞地立在岁月里。

我说:化肥,薄膜你就看着帮买吧,我们也不懂用什么肥,用多少,买了以后就放在你家院子,我们用时过去拉。亲戚满口应了下来。我知道这除了平时我惦记着他的父母,把关系处到了一定的份儿上,还有就是农村人的那份淳朴与热情。这一项工作安排好以后,就等着这位亲戚打电话通知我们浇地了。

浇地,可能是种玉米最繁琐也是最累人的活儿了。夫家的村子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那里的人靠种菜和种玉米发家致富,基本每块地的地头或是附近都打了一口小井,这样方便灌溉,而那井当然有专人负责,谁要浇地得先和人家打好招呼排好队,任何事情无论大小轻重,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个制约总是好的。

想想当初,为了这个地的事也是想了许多,种菜的话,浇地次数那就无法计算了,像我们这类在城市与乡村间周旋的人断然是无法周全,更何况即便有时间,那也不是随便就能种好的,要付出相当的辛苦,也要加倍呵护。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这样不入流的农民只能种玉米,但这一切也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种玉米一年之中也要浇上好几次,春播前的一次灌溉尚可,到了夏天,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在密密麻麻的玉米苗里徘徊,那份辛苦不言而喻。如果老天爷怜惜,风调雨顺了,自是能少浇一次,倒是省了钱也省不少力。因为每浇一块地至少得整整一天时间。这还不说播种、锄草,再加上秋收,脱粒等等环节,哪一项都需要付出。

过了两天,亲戚打来电话,他说已经排好了队,星期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去浇地了。星期六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便简单收拾了一下匆匆赶回了村子。北方的春天,四月依然泛着一阵阵的清冷,屋子里也是凉意阵阵,一进门我便忙着取了柴禾准备生火暧家,还要收拾打扫一下。一切就绪后已是夜里十点多,不敢再浪费时间,敢紧上床入睡,因为第二天早上要很早起来准备去浇地,本来是瞅着星期日这个休息天的,故而想在一天内把工作做完。

可是,天公并不作美,它仿佛故意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早起时便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铺天盖地的黄沙飞舞,天空上一朵朵灰暗的云也显得狰狞万分。此时,感觉到的是阴森与恐怖,感觉不到的半点田园闲情的惬意。

我紧紧抱着双臂,感觉一踏出那个院子就走进了水深火热般的煎熬,恨不得把整个人都蜷缩进衣服里,我知道自己生起了退缩的心。

我说:用我去吗?

他说:不用了,外面太冷了,你在家好好照看“可可”就行了。“可可”,是女儿的名字。

我问:那你一个人能行吗?能铺开那些水管子吗?(浇地的时候,在水井处必须要接一些水管延伸到地里,如果水井离地远的话,要接很长一段的管子,一个接口一个接口必须要好好吻合,这个准备工作一般也得一个小时左右)

他穿了棉袄,然后慢慢说:能。

就这样,我生起的退缩被他的这番话轻易赋予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于是,又钻回被窝想要暧暧睡上一会儿。可一想到在这狂风肆虐的寒冷里他一个人作战,便辗转反侧,躺那里也不踏实。索性起床,给女儿做了饭,又给他拿了点面包和水一类的就要去地里。还没等我走,那亲戚就跑了回来,说他担心风大我们会铺不开管子,所以跑到地里帮忙。正好,看到夫一个人在折腾,狂风一次次将水管卷了起来,手还冷得伸不开,他是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不是亲戚帮忙,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那位亲戚还笑着说村子里有一对夫妻也出去浇地了,但因为天气太冷风太大,最后收拾了东西跑回家去了。我只能无限感慨地咒骂一通老天爷。然后问他:现在,开始浇了吗?亲戚说已经开始,一切正常了,就是天气太冷。

心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急着要去地里,怕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把女儿反锁在家我便走了。寒风,像针一样扎在脸上,不时还呛得人出不上气来,看着满天的乌云,心一阵阵地恼怒。好不容易到了地里,他正一个人忙活着。我问他冷不,他说还好,反正忙着。可我站在那里不停地发抖,虽然走时穿了婆婆放在家里的棉袄,还是抵挡不了老天爷这一脸的凶相。

他说:你到车里去吧。我说我给你拿了饭,你去车里吃吧,我看会儿水。此时的他已然忘记了饥饿,说算了,不吃了。

我以为的浇地就是把管子放在地里让水自由自在去流吧,直到流满一块地。可夫还算是比我能干些,往年在父母的影响下略懂一二,他在地里垒起了很多的小渠,把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来浇,这样既省水又省时,倒是有模有样,感觉有点专业的味道。

我看了会儿水,他又去别处修筑了几个小水渠,等到开始顺溜,他一个人可以照应过来的时候,我便起身回家,准备做午饭。

一进门,也顾不上歇息,忙活着做好饭,匆忙吃了几口,又把女儿锁在了家里,提着饭开始再次出发。下午,老天爷的脾气虽然缓和了一下,但还是狂风大作。那时我就想如果是在城里,我一定是躲在家里打死也不出去,可现在,就算冷得瑟瑟发抖也得坚持着,撑着。鞋子不时陷在了泥泞中,要么是风沙眯了眼,整个人脏兮兮的,满嘴都灌进了黄土。

乡村、田野在此刻还哪有半点诗情画意,全是令人生厌的天气,还有艰苦。

不过,看着水管中哗啦啦的流水自顾自奏着悦耳的乐声,喜滋滋地在田野里那么欢欣的样子,我倒也感觉到了心头漾起了一丝兴奋。忙里偷闲拍下了许多的照片,还给流水拍了一小段视频,然后再回头翻阅看看,又或是与夫逗趣几句,感觉这天气也没那么可恶了。

不觉,天黑了。井边的水滴都结了冰,母亲打来电话询问,说一定是冻坏了吧?我直说没事没事,但手里已经冻得有些伸不开。说了几句就告诉母亲我还在忙着,就急急挂了电话。就这样,忙活完已是夜里七点多,等回到村里,他要给管井的人送钥匙,可我有些等不及了,担心家里的女儿,便下车自己先跑着回了家,一推门,她笑眯眯地在看电视,我的心便放了下来。顾不得换下满身是土的衣服,先忙活着做了饭,吃完,我们还得赶回城里,因为第二天上学的上班的都得继续。

回到自己的家,疲惫不堪,洗了澡便倒床上睡觉,浑身疼痛难言。

生活的节奏变得好快,好快。夫说今年都没时间领女儿去放一次风筝,眼看着夏天就来了,放风筝的最好时光也过去了。我笑笑,然后对他说:带她回农村体验生活,接近大自然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一个星期,眨眼间就过了。又到星期日,那片浇完的地也干了,该是要洒肥,然后再进行一次旋耕,把土翻下去,接着就可以播种了。

站在地头,我手足无措,不知要从何下手。他问我:洒过肥吗?我说没有,又反问他洒过吗?他说他也没有。我大笑起来,笑他这个二流农民带着我这个不入流的农民,居然还要种这么多的地。最后,还是他端起一盆肥就大步走进了地里,说:这还有什么,洒呗。看着他那样子,我小心翼翼也拿起一把洒了出去,结果越洒越痛快,越洒越有感觉,不一会儿,半块地就洒满了化肥。

我说:这洒的不是化肥,是人民币啊!可又何曾不是希望?在春天,播洒下这一粒粒的希望,只等秋天的号角一吹响,便让丰收绽满了大地。可是秋天,那挂满枝头的沉甸甸总是要用数以万计的艰辛换来。

从起始到结尾,每一个步骤都浸满了汗水与辛劳。种地,并不是简单的播种到秋收,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唯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中,很多的路,只有一步步走着,才能真切感受到其荆棘。虽然现在农业现代化相当发达,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民,但很多细微处的地方还是要亲力亲为。譬如在播种的时候,还需要在地头两端跟着机器裁断地膜,然后压土,盖好。这看似并不繁重的劳动,却让我腰疼了好几天。

回来听婆婆说,在玉米苗儿尚未出来之前,最好不要下雨,我问多久才可以长出苗来?婆婆说二十天内不下雨最好,要不然雨把泥皮摔到薄膜上,盖住了嫩苗,上得时候就辛苦了,还得去地里一点点把土层摊开。再有,盖地膜播种的时候也一定要检查好有没有盖好的地方,再加点土,不然会漏气,不保温,或是把下面的土层风干,种子不容易发芽。还有夏天浇地时候的细节、锄草的细节等等,我不得不感慨种地原来也是技术活儿,土地也需要百倍的呵护。

每次回城里时,已是华灯初上,女儿躺在那里困意难消,便睡着了。看着她的样子,我的心难免会涌出一丝酸涩来。可,这路既然选择要走,又怎么可以回头呢?

前几天回去种另一块的时候,为了等播种机,中午饭也没顾上吃,黄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时,心里不免有点怅然。想想这才刚刚开始,待到秋收还有整整一个季节的距离,这一季,要把一颗幼小种子长成肥硕的希望,是何其艰巨啊?我不得不承认当时心里确实有些犯愁。

夫和我的嘴上都起了两个水泡,村里的人看到就笑,说看样子也是没受过苦的人,才浇了两天地就把嘴起了那么多泡。我们笑笑,不语。每次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彼此看着笨拙的样子也好笑得不行,但我偏就认为一个能在城里打拼的人,怎么就种不好这一亩三分地?一年不行,两年,我也许就会成长成一个出色的农民。不会,并不是我笨,只是缺少了实践的机会。

农活,苦,也累,还脏。可是,能把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出色了,何曾不是一种成功?

每一场梦的实现,必将要跋山涉水,千辛万苦,不是吗?这梦,无论朴素也好,华丽也罢,终究是需要付出,才能企及。这一生,走走这路,尝尝那味,未曾不是一种快乐。

每次回去,母亲就会不时打过电话,说她做好了饭等我过去,虽然婆婆村子离母亲家并不远,几十分钟的车程就可以了,然而一般情况我还是不愿去,怕她的忙碌,也怕她的劳累,她总是不知道要用多么丰盛的饭菜来接待我们,也总是不知道要有多少的东西给我带上才算够。或许,正是因为了母亲,我才更爱了那片黄土地。

乡土,是我离不开的牵念,是我忘不掉的温情。那一缕缕黄土的味道已然在灵魂的深处缱绻不去。每每在地里感觉到辛苦时,我就望望远处母亲的家,用儿时那些温暖的记忆轻轻抚慰着一沓沓烦躁。告诉自己,如此走近土地,自己的人生才更加真实,也接近了厚重;还告诉自己,离土地近了,离亲情也会更近,那些在时光中被击落的碎片终会以重生的姿态跃然生命之上。

繁重也好,田园式的恬静也罢,就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上,我倔强地耕种着一种别样的人生,只等,秋天一来,丰收便势不可挡。

精选分地基协议书样板如何写二

西餐是对西式饭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客观地讲,西餐其实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因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西方各国的饭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难以一概而论。然而在中国人眼里,除了与中餐在口味上相去甚远之外,西餐仍然具有两个基本的共性:一方面,他们都源自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都必须使用刀、叉取食。凡具备此两点者,在我国皆可以西餐相称。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西餐目前已经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不论人们究竟爱不爱吃西餐,都有可能与之“相逢”。所以,学习一些有关西餐的基本常识和礼仪是很有必要的。

一、席次的安排

(1)西餐多采用长台,大型宴会除主台外,可采用圆台。正式宴会一般均安排席位,也可只排主要客人的席位,其他客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个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数(可以在请柬上标明台号)。

(2)西餐的坐席排列,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右高左低。

(3)西餐习惯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位置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右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右边。

(4)举行两桌以上的西式宴会,各桌均应有第一主人,其位置应与主桌主人的位置相同,其宾客也依主桌的座位排列方法就座。

(5)席位安排遇到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如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主宾的尊重,可以把主宾安排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坐在主宾的位置,第二主人坐在主宾左侧。

二、西餐的菜序

品尝西餐,应知道西餐的菜序。所谓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享用西餐时正规的上菜顺序。

西餐的菜序与中餐具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中餐里,汤是用餐的标准“结束曲”;而西餐中,汤是被用来“打头阵”的。应当说明的是,西餐亦有正餐与便餐之分,其莱序,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

1.正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特别是较为正规的正餐,其菜序不仅复杂多样,而且十分讲究。在大多数情况下,西餐正餐往往会由七八道菜肴所构成。一顿完整的正餐,进餐时间约需1—2小时。

(1)开胃菜。所谓开胃菜,即用来为进餐者开胃的菜肴。因为在西餐里它首先上桌,所以亦称之为头盆。在西餐的正餐里,有时它并不列入正式的莱序,而仅仅用来充当“前奏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胃菜都是由蔬菜、水果、肉食、海鲜等组成的拼盘,大多以各种调味汁凉拌而成,不但色泽悦目,而且口味宜人。

(2)汤。西餐中的汤必不可少,它的口感芬芳浓郁,具有极好的开胃作用。依据传统的讲法,汤才是西餐之中的“开路先锋”。只有开始喝汤时,才可以算是正式开始吃西餐了。西餐的汤有白汤、红汤、清汤等几种。享用西餐时,仅可上一种汤。

(3)主菜。主菜是西餐的核心内容。西餐里的主莱通常有冷有热,但大都应当以热菜作为主角。比较正规的西餐,一般都要上一份冷盘和两份热菜。在上桌的两份热菜中,往往还讲究一份是鱼菜,另一份是肉菜,有时还会添加上一份海味菜。在西餐的主菜里,肉菜被用以代表用餐的档次与水平。

(4)点心。吃过西餐的主菜后,根据需要可点一些诸如蛋糕、饼干、吐丝、馅饼、三明治之类的小点心,使那些还没有吃饱的人借以填满肚子。要是已经吃饱了,可以不吃。

(5)甜品。西餐中最为常见的甜品有布丁、冰淇淋等。这些甜品在正餐上,被视为一道例莱。因此,就餐者应当尽可能品尝。

(6)热饮。西餐用餐结束之前,应为就餐者供应热饮,以此作为“压轴戏”。最正规的热饮,是红茶或者不加任何东西的黑咖啡。二者只选其一,不宜同时享用。热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就餐者消化。热饮就餐者可以在餐桌上饮用,也可以换地方,例如到休息厅或客厅饮用。

2.便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多见于宴会或者其他重要的节假日。它虽然较为隆重,但往往耗资、耗时颇多。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将西餐正餐进行简化,即西餐便餐。其菜序主要由开胃菜、汤、主菜(各一份)、甜品、热饮等等构成。

三、西餐的餐具

学习西餐礼仪时,掌握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是重点内容之一。在所有的西餐餐具之中,餐刀、餐叉、餐匙以及餐巾是最具代表性的。以下分别对其加以介绍。

1.刀叉

刀叉是人们对于餐刀、餐叉这两种西餐餐具所采用的统称。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不过更多的情况下,刀叉都是配合使用的。

掌握刀叉的使用,需要具体学习刀叉的类别、刀叉的用法、暗示等三个方面的知识。

(1)刀叉的类别及摆放位置。

在正规的西餐宴会上,莱肴是一道一道分别上桌的,而每吃一道莱肴,都需更换一副刀叉。也就是说,每吃一道莱肴时,都要配以专用的、不同类别的刀叉,决不可以从头至尾只使用一副刀叉,也不可以不加区分地胡拿乱用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时,在每一位就餐者面前的餐桌上,都会摆放上专门供其个人使用的刀叉,如吃黄油所用的餐刀叉、吃鱼所用的餐刀叉、吃肉所用的刀叉和吃甜品所用的刀叉等。这些刀叉除了形状各异之外,还有具体摆放的位置。

吃黄油所用的餐刀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餐叉的,它的正确位置,是横放在就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吃鱼和吃肉所用的刀叉通常应当是刀右、叉左地分别纵向摆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盘两侧,方便就餐者依次分别从两边由外侧向内侧取用。

吃甜品所用的刀叉应最后使用,一般被横向放在每人所用的餐盘的正上方。

(2)刀叉的使用。

正确持刀的方法右手持刀,拇指抵刀柄一侧,食指按于刀柄上,其余三指弯曲握住刀柄。不用餐刀时,应将其横放在盘子的右上方。

正确持叉子的方法若叉子不与刀并用时,右手持叉取食叉齿向上。当刀叉并用时,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叉齿向下叉住肉;肉被割下后,先把刀放下,叉换右手,用叉子叉上肉送到嘴里。

刀叉并用方式有英国式和美国式两种。英国式的使用方法要求就餐者在使用刀叉时,始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边切割一边叉而食之,这种方法显得比较文雅;美国式的具体做法是右刀左叉,一鼓作气将要吃的食物全部切好,然后再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盘的前面,将左手的餐叉换到右手,最后右手执叉就餐。

使用刀叉时注意事项使用刀叉就餐时,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均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割食物时,不要弄得铿锵作响;②切割食物时,应当从左侧开始,由左而右逐步而行;③切割食物时,应当双肘下沉,前后移动,切勿左右开弓,把肘部抬得过高;④每块被切割好的食物大小,应当入口刚刚合适,一般应当以餐叉铲而食之,不可以用叉刀扎着吃,也不可以用餐叉叉起之后一口一口地咬而食之;⑤双手同时使用刀叉时,叉齿应当朝下,右手持叉进食时则应使叉齿朝上,临时将刀叉放下时,切勿使刀叉朝外;⑥如果刀叉掉落地上,一般不应继续使用,而应请侍者另换一副。

(3)刀叉的暗示。

通过刀叉的不同放置形式,可以由就餐者向侍者暗示本人是否还想再吃某一道菜肴。

暗示尚未吃完在进餐期间,就餐者如果将刀右叉左,刀刃朝内。叉齿朝下,二者呈“八”字形状摆在餐盘之上,就是暗示侍者:此菜尚未用毕。

暗示可以撤掉就餐者如果吃完了某一道菜肴,或者因其不合适口味而不想再吃,则可以刀右叉左,刀刃朝内,叉齿向上并排纵放在餐桌上,或是刀上叉下并排横放在餐盘上。这种做法是在暗示侍者,可以将刀叉连同餐盘一道撤下桌去。

2.餐匙

餐匙又叫做调羹。品尝西餐时,餐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餐具。在西餐中餐匙有两种,

一是汤匙,其形状较大,通常被放在就餐者右侧刀的最外端,并且与餐刀并列排放;二是甜品匙,在一般情况下,它被放在吃甜品所使用的刀叉的正上方,并且与之并列。正确使用汤匙的方法: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持汤匙柄,手持汤匙,使其侧起,不要使汤滴在汤盘外面。餐桌上的小匙是用来调饮料的,无论喝什么饮料,用毕应将其从杯中取出,放入托盘。

使用餐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餐匙除了可以饮汤、用甜品外,决不可以直接去舀取红茶、咖啡以及其他任何主食、菜肴。

(2)以餐匙取食时,务必不要过量。一旦入口就要一次用完,不要把一匙的东西反复品尝多次。

(3)使用餐匙的动作要干净利索,不要在汤、甜晶或者红茶、咖啡之中搅拌不已。

(4)已经使用的餐匙不可再次放回原处,也不可将其插入菜肴或是放在汤盘、红茶杯、咖啡杯之中。正确的做法是将其暂放于餐盘上。

3.餐巾

餐巾在西餐里除了保洁服装、擦拭口部的作用外,还有一大特殊的作用就是起到暗示的作用。

(1)暗示用餐开始。按惯例,享用西餐时,就餐客人均向女主人自觉看齐,当女主人为自己铺上餐巾时,一般等于正式宣布用餐开始。

(2)暗示暂时离开。用餐时若需要中途暂时告退,往往不必大张旗鼓地向他人通报,而只要把本人的餐巾置于自己座椅的椅面上即可。

(3)暗示用餐结束。当女主人把自己的餐巾放在餐桌上时,意在宣告用餐结束,其他客人见此情景均应自觉地告退。

餐具的选用要根据上菜顺序来确定,一般来说,按照西餐的规矩,吃什么菜用什么餐具、喝什么酒水用什么酒杯。

四、西餐进餐礼仪

(1)准时赴宴。西式宴会一般准时开始,因此,应邀赴宴决不能迟到,也不能到得太早。

(2)男女主人在门口恭迎。见到主人,只要与主人握手即可,不必过多寒暄。因为来宾将接踵而至,如跟主人聊天,不但不礼貌,而且有碍接待其他宾客。

(3)女士优先。入席时,男士应替身边的女士拉开椅子,请她入座后,自己再坐下;进餐时也要随时照顾女士。女士接受服务后,不要忘记向男宾道谢。

(4)宴会自始至终,来宾必须时刻注意女主人的举动,以免失礼。比如说,偶有迟到的客人入座,当她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招呼时,席上的男宾,也必须陪同站起来。每一道菜上来时,也要经女主人招呼,才能开始进食。

(5)在入席之前,每位客人的面前,摆着一条白色的西式餐巾,这是为了避免进食时弄污衣服的。在西方的家庭中,日常进餐,多将它塞在领口。但参加宴会时,都是放在膝上的。较大的餐巾,通常只打开一半,对折摊开用。餐毕离席时,把餐巾拿起,随意地搁在餐桌上即可。:

(6)在家中招待客人时重要的一道菜多半由男主人端上,尤其是需要切分的禽类或烤肉。

通常等到每个人面前都有了菜,女主人也拿起自己的叉子时,才一起进食。有时,由于客人太多,等久了怕菜凉了不好吃,女主人可能请客人们先吃,那时,也得等邻近的客人都有了菜再开始吃,这才符合礼仪。

(7)吃肉类时,有两种方法:一是边割边吃,一是先把肉块(如牛排)切好,然后把刀子放在食盘的右侧,单用叉子进食。

肉饼、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

肉盘中如有肉汁,想吃的话,可用面包蘸着吃。

吃面包不能用刀叉,只用手撕着吃。

炸薯片、炸肉片、芹菜、芦笋等物,也不用刀叉,跟面包一样,可用手拿着吃,但取食时,仅限于用拇指和食指沾取,食后可用摆在面前的小手巾抹手。

吃甜点时可用叉或匙。

(8)谈话时无需将刀叉放下,可以一面说着话,一面拿着叉子。如果客人把叉子放下,女主人可能以为他吃完那道菜了。

(9)女主人如果问客人是不是愿意再添一点菜。客人可借机表示欣赏女主人所做的菜。

比如,当主人问客人:“让我再给你一点鸡,好吗?”客人可以说:“好,谢谢你,这鸡真好吃。”或者说:“谢谢你,我不要了,这鸡是很好吃。”

(10)和中国礼节一样,女主人要一直陪着吃得最慢的客人。在吃完所要吃的东西以后,就应该把刀、叉并排横放在盘子上。汤匙应留在汤碗中。如果碗底有碟子托着的话,就放在碗碟上。茶匙不可留在杯中,而应放在茶碟上。当想再喝一杯茶或咖啡时,茶杯、茶碟及茶匙应全部递给女主人。

客人在进餐过程中离席,或在女主人表示吃饭结束之前离席都是不礼貌的;必需离席的话,则应请女主人原谅。当女主人表示宴会结束时,就从座位上起立,与此同时,所有的客人也都应随着起立。按礼节来说,在女客人起立后,男客人应帮助她们把椅子归回原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