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拜师申请书 佛教拜师申请书范文(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6:46:42 页码:12
佛教拜师申请书 佛教拜师申请书范文(7篇)
2023-01-13 06:46:4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一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三

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游客朋友游览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是一个名叫海通的禅师为了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南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进行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竣工。近代有诗人盛赞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峨眉—乐山大佛自然遗产保护区。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丰富,目前,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有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唯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属于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的乐山大佛。

今天,我们游览乐山大佛的线路是:先从乐山大佛正门进入景区,步行到凌云寺,参观大佛摩崖石刻造像。参观完后,再步行至苏园和东坡楼,再步行到碑林,最后参观凌云寺和游览灵宝塔。游览全程是一条环线,单进单出,请大家紧随团队,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两小时后我们在刚才停车的位置集合。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灵宝塔。栖鸾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是除摩崖石刻造像以外,大佛景区至今保存规模最大的两大古建。其中,灵宝塔可以说是大佛景区佛教文化的灵魂所在。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庙中,塔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普通人眼中,《西游记》中有名的“托塔李天王”最深入人心,这是将毗沙门拖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将李靖身上,借助中国四大名著,使“塔”这种文化植入到民众心中,从此,中国建筑与塔结缘。

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泼)的音译,也称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中古领悟慈善文化的一种解读。最早的佛塔是用来供奉、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的。所以,许多佛塔会建有佛塔碑记、圣像、佛经等。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建立了八个灵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早期的佛塔很简单,就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艺术化,出现了各种形制的塔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杭州的六和塔、银川的海宝塔、四川泸州报恩塔、河南的镇国塔等等,大家最熟悉的现存最大的塔是山西应县的木塔。

大家不妨仔细看看:灵宝塔的制式属于中国最常见的密檐式。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是这样说的:远眺高高宝塔,七层八角四方;近看平平手掌,五指二短三长。这里,七层八角四方,就是密檐式塔的基本特征。大家请看这座灵宝塔:塔基上面,第一层特别高,以上各层逐步收缩,空间越来越低矮,高度面阔愈往上收缩愈紧,各层塔檐紧密相接,所以叫做密檐塔。

从下往上看,这座灵宝塔的整体轮廓呈炮弹形。灵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堆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有十三级,比之于我们前面所说的“七层八角四方”还要多出六个层级。、

塔层为奇数,奇数为阳数,含吉祥之意。根据佛教理论,第一层象征“地”,第二层象征“世间”,第三层象征“三界”。每级都开有窗眼,这也是当年乐山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灵宝塔因体量大,塔体中空,塔内有石阶沿着塔轴盘旋而上,游人可以登至塔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形,使得灵宝塔看上去轻盈向上。灵宝塔除塔刹和基石之外,均以砖砌墙,这在唐朝时期并不多见。

灵宝塔具有很深奥的象征意义。灵塔及陵寝,宝塔及三宝,有着特殊的佛教含义。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物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用无穷尽的轮回。

大佛景区因为有了灵宝塔,大佛更灵;凌云山有了凌云塔,山更增色。

谢谢!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四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ge”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__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五

今天我们将参观鞍山著名佛教圣地---玉佛苑。

玉佛苑是鞍山市人民政府与香港新里程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总投资7000多万元人民币。1994年动工,96年完工,共用27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宏的玉佛苑。玉佛苑座落在东山风景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势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乃一风水宝地。

玉佛苑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高低错落三级。高层为碑林用地中层是玉佛阁大殿及宽阔的广场,下层为庭院用地。

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玉佛苑山门,山门由长122米宽15米高10米的城墙和8.9米高的楼阁组成。型似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风格,山门上的垂花门是山门建筑中的创新,它既和上面的楼阁相呼应,又可为游人挡风挡雨,很有特色,垂花门上方悬挂九龙金匾,写有‘玉佛苑’三个大字。大家请看前方,这是一对高3.3米,座落在1米高须弥座上的汉白玉大石狮,是仿北京天安门前的石狮雕刻的。(大家请往上看)在山门的城墙上四面都有双面雕,汉白玉雕花栏板,栏杆柱头上雕有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汉白玉石狮,看到石您会想到北京芦沟桥,世界曾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玉佛苑的狮子您能数得清吗?不要急我告诉大家玉佛苑的狮子共有32个。

(进入苑内,走到御路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御路是古代宫殿中特有的路,相伟,第逢皇帝上殿时,他坐在轿子里,由人抬着通过这条#用的路,故称御路。玉佛苑内共有三条御路,其它两条在玉佛阁前后,第条路上有三条龙,共有九条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九龙捧圣的意思,御路的四周有蝠蝙,意为福从四方来,象征着它给游客带来幸福。

(向上到二级院落)这是6根向天的汉白玉经幢chuang/,经幢在佛教中有驱邪降魔的说法,这6根汉白玉经幛每根雕有18条龙,共雕108条龙,恰七玉佛阁有102根立柱,加上这6根经幢,出是108 根,108根立柱,108条龙象征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人人都是顶粱柱。龙是玉佛苑的一大特色景观,玉佛苑共9999条龙,真可谓是龙的世界。

(指玉佛苑)现在我们面前的玉佛苑的主体建筑――玉佛阁。玉佛阁高33米,有佛33天之意,宽66米,采用双层歇山式结构,檐上加檐,盖红色琉璃瓦,显得层次分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玉碑前)玉佛苑中有两块双龙龟玉无字碑,碑是用来载历史用的,玉佛苑的历史记载于鞍山玉佛苑志所以成了无字碑。

(进入大殿)现在展现我们前面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佛,用于雕刻它的是玉石王。1960年7月20日发现于我国岫玉之乡岫岩满族自治县花玉岗山上,国务院周恩来曾亲自指示对玉石王要妥善保护。玉石王高7。99米,宽6。6米,厚4.1米,总重量260。76吨,1992年原由丹东市管辖的岫岩县划分为鞍山市境内,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玉石王搬运到鞍山,在搬运玉石王过程中,动用大型牵引车一辆,军用坦克牵引车4辆,其他各种车辆150多台,翻越4座大岭,行程172公里,创造了运输史上的奇迹。玉石搬运到鞍山,如何开发利用呢,9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的意见,主张雕大佛建玉佛苑的意见比较集中,于是决定,雕刻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苑。

正面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背面是渡海观音。

首先请看这是一个集赤橙黄绿青蓝的花玉,那么在它没有被雕刻前外面是用岩石包着的,被称为岩包玉。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用当时的科学技术是无法预测的,现在大家看到释迦牟尼佛脸部是墨绿色的,如果雕刻时向左稍偏一点就成了花脸佛,如杲佛像是花脸佛,不仅游客看起来不舒服,佛教教徒也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佛的不尊重,现在看来效果很理想。5.6米高的释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间的袈裟,打坐在莲花宝座上,十分庄严肃穆。

背面的观音菩萨左手执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脚踏鳌鱼,乘风破浪,仿佛是从浙江普陀山顺风飘来的。在雕刻观音的脸部时,同样担心把观音雕成花脸。现在看,观音的脸部是完整的浅绿色,这与人们常说的“玉面观音”完全相符。观音的背后是一座山景,雕刻出的这座山景简直就是普陀山的缩影。

玉石王的雕刻过程,是艰辛细致的劳作过程,更是种种神奇现象发生的过程。玉石王用它蕴含的7种神秘的本体颜色,润色着雕刻艺人们的技艺,使玉石巨佛更具传奇色彩,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佛教的神秘。玉石巨佛‘天下第一’,应该当之无愧。

各位嘉宾,现在可以自由游览了~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六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有关佛教拜师申请书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