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 西安供电停电通知(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9:31:18 页码:13
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 西安供电停电通知(七篇)
2023-01-13 09:31:18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一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我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二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我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三

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两大部分。丹北为蟒岭和流岭的东延,山体浑圆,峰峦起伏;丹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发达,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

丹江源位于南门服务区的金丝大峡谷景区入口处,它既是太子河发源地,也是丹江的另一源头。它既是河流发源地,也是景区山寨文化发源地。丹江源处有一龙头泉眼,泉眼周围是山寨文化演艺场。周围山清水秀,秀色可餐。南山门形如舟船,船梆四周的山上布满烽火台。船中有山寨城墙、聚义厅。船头便是丹江源。无疑这是一处风水宝地,任何人到此都会扬帆起航,一帆风顺的。

由碳酸盐钙化而形成的似菠萝状的岩体,水流由上倾力喷洒而出,形成上窄下宽、晶莹剔透的连线金丝,似白发魔女凌空飘动的丝丝银发,如太白金星怀中拂尘抖落的颗颗珍珠,又像三国功臣诸葛亮手中羽扇轻轻一摆,仙风迎面给您送来了智慧。

被两块巨石压住的地方就是马刨泉了。这股泉水大雨不浊,大旱不涸,常年不断,日均流量约0.039立方米/秒,汛期流量可达1立方米/秒。泉眼有拳头那么大,大泉眼四周有数处小泉眼,泉水争先恐后地垂直往上冒,泛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水泡。立在泉边,不由的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前每年盛夏时节,雨量充沛,泉水喷涌而出,水柱达1米多高,非常壮观。现在泉眼已被山上滚落的巨石压住,无法看到当时的壮观景象了。

公园内森林资源多彩多姿,处于秦岭独特的南北植物交汇区,既有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又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9%。兰科植物随处可见,林间的苔藓、蕨类等低等植物十分丰富,形成独具特色的峡谷生态系统。

去金丝峡最好由商南县城前往,从商南县城去金丝峡是一条省级公路,柏油路直通峡谷大门,在商南汽车站每半小时就有一辆金丝峡旅游大巴专车,参考车票15元。

前往商南县可以乘火车,西合铁路穿过商南县城,城东设商南大站,外地的游客到商南下火车后可乘公交到汽车站,再转乘旅游大巴。也可从西安或商洛汽车站乘坐发往商南的汽车,在商南汽车站下车后直接转车。

自驾车可在商南县城西312国道龙龟神笔(山郭路导航点)处向南至太吉河镇进谷。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四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陈列室里主要陈列,内容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陈列室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清代丹麦人荷尔漠来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第三陈列室

石刻艺术室和游廊收集了陕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石兽、画象石,唐代的蹲狮、犀牛。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保留在这里。这里陈列的唐代供应石灯十分引人注目,灯分九层,无论造型还是灯案的图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灯就是仿此唐灯所造。此外,还有出土移此的东汉石刻墓门,唐代石椁。石椁阴刻的星相乐舞,仕女图,椁外浮雕彩绘文武侍从和骑龙驾凤仙人,都是历史和艺术珍品。来到碑林,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高2.5 米、重6 吨的景云大钟。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是出自这个巨钟。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五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 20 世纪 60 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六

据说回民街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宰驴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现在,矮矮的民居屋顶,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却又那么触手可及:触到的是木板里遗留的草根气质,但那种人声鼎沸的鼎盛场面,早就无法企及。

这条街的历史也已经很久了,据说,原来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聚居在这里,不断地繁衍生息,现在的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他们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汉人占主流的社会中,顽强地坚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们的血液中还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贵族的遗传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这里就曾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回民的先民--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回民街在鼓楼的边上,街的北头是一座厚重的城墙和它斑驳的拱门。大块大块城砖似乎暗示着西北人的豪放不羁,总是使人联想到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侠气。来回民街就是吃的。

回民街不常,短短的也就500米左右,两旁开满了正宗的回民饭店。大多数的店家门口总是能见到几个带着回民白帽的小伙子在扇着烤着的牛羊肉串,阵阵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迟步留连,然后决定进去大爽一把,以饱口福。

回民街上的店门面都不大,外边看起来总使人联想到上海吴江路上的小餐店,可是当你一踏进店门就会知道自己估算错了,窄窄的两扇门面之后竟然有着礼堂般的大堂,两个字:大气。

经营这些餐馆店铺的几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说是西安小吃的代表。比如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子、红红炒米、特别特、西北楼、金家砂锅等有名的餐馆。到过西安北院门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觉。有人说,陕西的小吃不小,可以和八大菜系的大餐媲美。

从公元十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回民开始在这里不断聚居、繁衍、扩展,他们环清真寺而居,逐渐形成了以回民生活为主,具有独特建筑、环境、文化、社会和经济特点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内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觉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扑面而来,著名的"贾三灌汤包子店就在其中。40余棵古树点缀其间,再加上不远处的钟、鼓楼,令人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深处。

钟楼向西走100米左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这里曾经是隋唐皇城所在地,唐朝末年以后成为普通市民的生活区域。汉、唐时代以来西域商人、学者、使节及其后民留下的诸多文化遗产,成为改造工程的重点保护对象。回民街区是一块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区域。

由于街区处于西安市中心地带,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近年来,街区内的传统建筑不断被拆毁,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居大多也年久失修。许多院落没有上下水系统,生活十分不便。再加上许多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增加营业面积,自建房屋活动频繁,这些自建房屋多为2--5层楼房,施工简单粗糙,不仅没有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反而严重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环境和景观。

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回族群众的宗教、日常生活,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政府从1991年就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江同志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的协议,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给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

荣获20xx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化觉巷125号院落就是这次中、挪合作保护、维修的成果。这是一座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标准的小四合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街区化觉巷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经过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不少与寺院风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将是一个能够体现我们西安的文化特色、黄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区,里边有传统的伊斯兰的小食品、还有他们传统工艺的餐厅、旅游产品、有旅游景点。大清真寺经过整修护、周围的环境经过改善以后,将会更好的起到旅游示范作用。传统的四合院将更加体现回、汉交融的建筑特色。它的绿地面积、它的公用面积、它的宗教活动面积将得到扩充,要满足每一个当地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动和他的工作、出行的要求,以及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又保留了古老传统街区的面貌。经过改善的宗教活动(场所)就更具完善性。使这个区域从生活质量、从城市总体功能的配合、基础设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满足,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又体现出我们古城的古老风貌。

精选西安天气停电通知范文范本七

据说回民街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宰驴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现在,矮矮的民居屋顶,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却又那么触手可及:触到的是木板里遗留的草根气质,但那种人声鼎沸的鼎盛场面,早就无法企及。

这条街的历史也已经很久了,据说,原来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聚居在这里,不断地繁衍生息,现在的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他们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汉人占主流的社会中,顽强地坚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们的血液中还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贵族的遗传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这里就曾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回民的先民--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回民街在鼓楼的边上,街的北头是一座厚重的城墙和它斑驳的拱门。大块大块城砖似乎暗示着西北人的豪放不羁,总是使人联想到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侠气。来回民街就是吃的。

回民街不常,短短的也就500米左右,两旁开满了正宗的回民饭店。大多数的店家门口总是能见到几个带着回民白帽的小伙子在扇着烤着的牛羊肉串,阵阵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迟步留连,然后决定进去大爽一把,以饱口福。

回民街上的店门面都不大,外边看起来总使人联想到上海吴江路上的小餐店,可是当你一踏进店门就会知道自己估算错了,窄窄的两扇门面之后竟然有着礼堂般的大堂,两个字:大气。

经营这些餐馆店铺的几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说是西安小吃的代表。比如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子、红红炒米、特别特、西北楼、金家砂锅等有名的餐馆。到过西安北院门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觉。有人说,陕西的小吃不小,可以和八大菜系的大餐媲美。

从公元十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回民开始在这里不断聚居、繁衍、扩展,他们环清真寺而居,逐渐形成了以回民生活为主,具有独特建筑、环境、文化、社会和经济特点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内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觉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扑面而来,著名的"贾三灌汤包子店就在其中。40余棵古树点缀其间,再加上不远处的钟、鼓楼,令人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深处。

钟楼向西走100米左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这里曾经是隋唐皇城所在地,唐朝末年以后成为普通市民的生活区域。汉、唐时代以来西域商人、学者、使节及其后民留下的诸多文化遗产,成为改造工程的重点保护对象。回民街区是一块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区域。

由于街区处于西安市中心地带,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近年来,街区内的传统建筑不断被拆毁,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居大多也年久失修。许多院落没有上下水系统,生活十分不便。再加上许多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增加营业面积,自建房屋活动频繁,这些自建房屋多为2--5层楼房,施工简单粗糙,不仅没有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反而严重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环境和景观。

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回族群众的宗教、日常生活,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政府从1991年就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江同志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的协议,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给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

荣获20xx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化觉巷125号院落就是这次中、挪合作保护、维修的成果。这是一座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标准的小四合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街区化觉巷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经过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不少与寺院风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将是一个能够体现我们西安的文化特色、黄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区,里边有传统的伊斯兰的小食品、还有他们传统工艺的餐厅、旅游产品、有旅游景点。大清真寺经过整修护、周围的环境经过改善以后,将会更好的起到旅游示范作用。传统的四合院将更加体现回、汉交融的建筑特色。它的绿地面积、它的公用面积、它的宗教活动面积将得到扩充,要满足每一个当地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动和他的工作、出行的要求,以及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又保留了古老传统街区的面貌。经过改善的宗教活动(场所)就更具完善性。使这个区域从生活质量、从城市总体功能的配合、基础设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满足,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又体现出我们古城的古老风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