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应急避难申请书(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09:22 页码:14
应急避难申请书(大全8篇)
2023-11-19 07:09:22    小编:ZTFB

对于学习而言,总结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改进内容。6、范文里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一

作为人类,我们经常会面对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或意外状况,这些情况使得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急避难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通过经历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所学到的应急避难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紧急情况的种类和如何应对。

了解不同的紧急情况类型以及如何应对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和飓风等。社会事件包括恐怖袭击、枪击事件、爆炸和劫持等。在每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判断环境以及如何采取最佳的应对策略。例如,在地震中应该找到一个安全的、坚固的地方;在火灾中,我们应该立即离开建筑物;在恐怖袭击事件中,我们应该迅速离开现场或采取逃生措施。

第二段:制定应急计划。

我们应该制定应急计划,这是帮助我们和家人应对突发情况的重要指南。在这个计划中,我们可以包括紧急联系人电话、逃生路径、紧急储备箱等。我们还可以考虑购买一些急救用品,如医疗包和手电筒等。

第三段:准备紧急箱。

在应急计划中提到的紧急储备箱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情况。这个箱子应该包含蛋白棒、瓶装水、云南白药、保暖衣物和急救用品等。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将一些重要文件复印一份放在这个箱子中,包括护照、保险单、银行账户和信用卡等。

第四段:保持冷静。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思考。我们需要遵循我们制定的应急计划,并通过快速分析环境和对威胁评估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段:分享你的经验。

在应对紧急情况后,我们应该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知识。这些分享可以帮助那些尚未经历类似事件的人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或参加志愿者组织等方式来分享我们的经验。

总结: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我们应该有一种有准备的态度。了解不同的紧急情况类型和如何应对,制定应急计划、准备应急箱,保持冷静,这些技能都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构建更安全和更强大的社会。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二

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地震高发区的居民,应急避难是我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生活技能。短短几十秒的地震,有时可以给我的家庭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应急避难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多次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心得,希望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

第一段,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觉。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而预测地震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可能的。因此,保持警觉,时刻待命是非常必要的。在行动之前,我会先观察是否有摇晃和发出的声音,如果有,就马上停下手头的事情,紧急行动。在平日生活中,也熟记我所在地区的安全避难点,以便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前往。

第二段,了解身边人的状况,及时采取行动。除了关注自己的安全,我也需要时刻关注身边人的情况,特别是家人。如果是教育机构或公共场所,我会试图组织秩序地离开现场,而不是让所有人一拥而上,甚至有意识地制造慌乱,增加危险性。

第三段,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所需的物品。在家里或办公室准备好相应的应急包是很重要的。通常应急包中包含有应急用药、应急食品或水、手电筒、备用电池以及应急通讯工具等,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段,练习逃生的行动方式。地震可能有时时无处不在,应对行动速度非常关键。当地震发生时,大多数人会非常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这时,如果我们熟练掌握逃生的行动方式,可以避免走入困境的尴尬。我经常在家里模拟火灾和地震等情形,以熟练行动方式,以便在真正的危险情况中知道应该到哪里、走哪条路线。

第五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自然灾害,了解新的知识和新技能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至关重要。比如说在当地民防部门组织的应急演习中,我可以学到更加高效的逃生技巧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方法。

总而言之,做好应急预案,建立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责任和对家人的担当是应急避难的基本功。虽然我们没法预料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能做的是勇于堵塞漏洞,时刻准备着。只要有所准备,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就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保护自己和家人,并在灾后新生活的奋斗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三

英国电影在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下获得了快速的增长,生产了《007》、《哈利波特》、《国王的演讲》、《霍比特人》等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优秀影片。松林影视基地积极参与了这些影片的拍摄制作工作。松林总部(pinewoodstudios)位于伦敦市郊白金汉郡(iverheathbuckinghamshire)。该制片厂距市中心32公里,距希思罗机场仅13公里。今年我们有幸对松林公司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访问和交流。

一、发展历史。

由于看到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建筑大亨布特(charlesboot)于1934年设计建造了松林影视基地,与同时代的谢伯顿电影制片厂(shepperton)以及伊灵电影制片厂(ealing)成为英国电影工业的三强。松林与谢伯顿电影制片厂合并,又兼并特丁顿影视制作公司(teddingtonstudios)。

松林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并且在加拿大、多米尼加共和国、德国、马来西亚、美国设立了分公司或合资公司。随着美国电影政策的改变,不少美国电影也从好莱坞转移到亚特兰大拍摄,松林亚特兰大借助了佐治亚州的电影激励政策,与riverrock公司在4月26日建立了合资公司(松林占股40%),使得松林公司逐步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和世界先进的影视制作中心。该公司面向全球范围提供影视拍摄和数字后期制作,以及相关影视产业服务。

二、现场调研。

在松林基地拍摄过电影的明星剧照走进松林影视基地,影视氛围扑面而来。我们踏着影视的脉搏,沿着“影视拍摄、影视制作”两条主线漫步其中,尽情领略影视基地“内外景拍摄”之恢弘气势,“特效后期制作”之精致典雅。

1.摄影棚。

进入场区大门向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拍摄《007》系列电影的大型摄影棚。在松林影视基地拍摄制作的影片中,最有名的应该属于007系列,这个系列是英国电影的名片,是松林片厂的标志性作品。1962年在此拍摄的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获得了极大的反响,风靡全球,历经五十多年长盛不衰,至今已经拍摄了24部,虽然主角换了6位,但是松林影视基地仍是007系列电影的长期拍摄基地。

007电影摄制棚,其建筑面积5490平方米,不仅是松林影视基地最大的摄影棚,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过5000平米的摄影棚。由于是超大摄影棚,它在场地内单独布局,其室内顶棚净高约为12.5米。为满足拍摄需求,上空设大量钢梁以安装吊挂设施。棚内地面设底坑,拆除支撑设施后,地面以下为长约91m,宽22m,深2.5m的大型水槽,通过室外的坡道和水闸,可以进入坑底进行布景工作,可满足水面剧情的室内拍摄需求,或者干式使用,达到提高摄影棚有效高度的目的。在这里拍摄的007系列电影包括《金手指》、《皇家赌场》、《大破天幕杀机》以及去年最新的《幽灵党》等。松林影视基地前期拍摄区目前拥有16间摄影棚,其大、中、小型摄影棚和电视演播厅呈组团式布局(注:谢伯顿影视基地还有15间摄影棚)。理查德(therichardattenborough)摄影棚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同期声摄影棚,面积为3000平米,高15米。据了解,近年来电影拍摄对于大型摄影棚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摄影棚区最具特色的应属室内水下摄影棚。据水下摄影棚公司经理davidshaw介绍,该棚建于20,棚内水池为半地下结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6米,装有120万升水,2年更换1次,常年保持恒温32℃。从满足拍摄和保护演员安全考虑,水中不含氯,全部采用紫外线杀毒。配备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摄影设备,是全球唯一的全天候水下电影拍摄设施。该棚建成投入使用后,出租率很高。

为了扩大业务,松林正在进行二期的工程建设工作,扩大一倍的场区面积。二期共建设10个新摄影棚,包括、3000和4000平米的摄影棚。新建设的摄影棚采用钢结构主体,复合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底层墙体,其上为模块化吸隔声复合墙体,顶层为绿化种植复合屋面。工地上大量使用的预加工构件,工人组装的速度很快,施工的工业化程度极高。现场正在施工顶部结构,完成后再浇筑地面。工厂化预制保证了构件的精度和质量,减少了现场制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建设进度。据介绍,去年总共有20亿英镑的.电影在英国拍摄制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源于英国的补贴政策和拥有高素质的影视人才。而更多的影片也带动了影视人才的培训市场,松林开设了多门培训认证课程,也成为不小的盈利点。

2.后期制作。

松林影视基地的影视后期制作区共有10间数码音视频制作室,可提供国际一流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和专业运维团队。基地已有30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在此落户,影视制作业务范围面向全球,包括technicolor、sonypicture等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化国际影视制作公司,年总产值约70多亿美元。我们参观了johnbarrytheatre,同时也是一个300平米左右的混录室,可以播放胶片(35mm、75mm)和数字电影,制作dolbyatmos格式数字声,可以采用双机立体格式,用杜比或者xpand系统实现立体放映,采用非金属银幕,保证银幕亮度均匀度。对于声学混录棚,尽可能将sweetpot范围做大,让导演和混录师都能处在这一最佳声学区域。

为了防止声音串扰(尤其是低频高声压级),在两个混录棚之间除了双墙物理分开2米,还采用橡胶隔震地面,强化了减震基础和管道隔音。棚内大面积的照明现阶段采用荧光灯,但是由于有交流声,录音的时候需要关闭,只开启卤素射灯照亮工作区域,已经计划全面采用led灯具替代,提升整体效果和档次。

3.外景拍摄地。

与影视制作区相邻,松林影视基地还设有大面积风格多样的外景拍摄地。有占地500英亩的森林田野和欧式园林景观,汇集了英伦三岛的自然景色、美国街区、欧陆风情,也有中世纪的城堡、古老的庄园和城市街景等多样化的人文景观,极大地方便影视拍摄的选景工作。著名的《哈利波特》、《古墓丽影2》、《亚历山大大帝》等电影都曾在此取景。不仅仅是园区景观和建筑具有取景的功能,园区处处有景,办公室、走廊、楼梯间等都可以出租给剧组搭景拍摄使用,海瑟顿厅(图14)作为《007》系列中m女士的办公室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4.电视制作。

松林影视基地内共设有2个800平米演播厅及配套附属设施,可进行电视节目的录制和实况转播,包括提供高清电视节目在内的影视节目后期制作服务。演播厅和附属用房除了有ups保证供电以外,还具备发电车供电接口,保证万无一失。松林公司在电视制作行业中具有相当完善的设备设施,并已着手增加在电视制作方面的设施投资,确保其能够面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电视演播服务,使其保持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

5.置景配套服务。

松林影视基地能为当今不同需求的影视拍摄制作提供全方位的置景配套服务,管理并生产拍摄制作所需的各种道具。置景车间(包括木工车间和塑型车间等)、灯具道具库、剧组工作间、化妆间、服装间等在摄影棚周边穿插布局,为影视拍摄提供合理的功能配套和技术支撑。无论是在摄影棚还是外景地,无论是对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其设施和服务可谓周全而细致。

为生产服务配套的餐饮设施也相当便利,且距离摄影棚和制作区很近,既能感受到在此工作的便捷性,还可提供与世界知名电影人接触交流的机会。英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本土原创电影,例如《王子复仇记》、《雾都孤儿》、《简·爱》等中国观众熟知的影片,并拥有世界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虽然这几年英国也推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影片,例如《国王的演讲》,在第83届奥斯卡上获得了12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影片还获得过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导演工会和影视演员工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但是依旧受到美国电影的强大冲击,现在每年产出150部左右的电影,而票房收入的80%左右却被美国影片所占据。

面对原创无力回天的状态,英国政府另辟蹊径,通过提供电影补贴政策,吸引国外的影片在英国拍摄和制作,提供高质量的电影制作技术,现在有许多美国大片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在英国完成。面对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制作大潮,松林影视基地除了承接电影、电视的拍摄制作,同时也积极参与网络视频、电子游戏的拍摄任务。我们参观的时候,007摄影棚正在搭建以《刺客信条》为主题的游戏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松林影视基地作为英伦电影拍摄的摇篮,不仅仅面对英国本土的影视拍摄制作市场,如今已成为面向全球影视界、专业技术领先、产业配套完整的影视拍摄基地。其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四

应急避难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种情况。地震、火灾、洪水、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事件时常发生,而在这些时刻,如何应对避难,让自己和家人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自己在应急避难中的体验和经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认识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平日里往往忽略了应急避难的重要性,而等到遇到灾难时才后悔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诸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突发性的事件,其发生到人们意识到已经来不及,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平时就要有足够的意识和准备并且随时保持警惕,在发生地震或火灾等危险时可以通过应急避难及时撤离。

第三段:提升自身极端状态下的反应速度。

在面临极端情况之时,最需要的是快速的反应,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明智决策,这种能力在生存中也极为重要。个人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来提高自己在危险情况时的反应能力,例如定期组织逃生演习,准备各种应急工具等。此外,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保持冷静和清醒,对于应急避难至关重要。

第四段:选择合适的逃生路径和避难场所。

在发生灾难时,如果发现自己离危险区域比较近,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尽可能避开危险区域和拥挤的地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避难场所非常重要,避免进入有可能被灾难波及的场所或处在灾难范围之内的地段。大型商场、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场所,是比较安全的避难场所,但也要谨慎选择,尽量不去人多、环境狭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

应急避难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种情况。面对危机,我们不能盲目恐慌,而是应该在慢慢重新汇聚一个相对于生活来说更具有使命感和勇气的力量,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里提醒大家,应急避难并没有完全的标准,每个人都会因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因此每个人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的避难策略,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应对危险事件的平常意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避免在灾难面前失去生命和财产。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五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按照规划和相关标准建设的可用于居民应急避险和疏散,以及用于临时安置、具有应急避难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安全场所,包括应急避险场地、临时疏散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操场、人防疏散基地等场所,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标志标识和基础服务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体育、人防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共同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运行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管理、教育、公安、民政、卫生计生、人防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难、自救互救宣传教育,指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居委会(社区)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第七条开展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依托体育馆、学校校舍等建筑,探索建设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民政、人防等部门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二)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和目标;。

(三)现状分析与指标设计;。

(四)总体布局与应急疏散分区;。

(五)疏散通道规划与指引标志设置;。

(六)应急设施配置与应急物资储备;。

(七)基本条件保障与其他配套设施;。

(八)建设计划与投资估算;。

(九)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民政、人防等部门,共同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技术审查工作。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的功能设置应当满足地震应急避难需要。在编制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置方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功能性技术认定,通过认定的功能设置方案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原认定部门同意。

(一)概况;。

(二)规划依据;。

(三)类型与定位;。

(四)抗震设防要求;。

(五)功能设置与分区;。

(七)疏散通道与指引标志;。

第十四条可以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服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需要,支持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标准,完善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基本设施,并设置相应的标识标志。

用作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其抗震设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抗震设计规范,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三章日常维护与管理。

第十六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由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所需经费列入本单位预算,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的设施、设备的产权单位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不一致的,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日常维护与管理主体。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

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确定的应急疏散分区,组织相关单位编制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人防、地震、供电、供水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工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划编制;。

(二)建设概况;。

(三)管理制度、协调机制与职责分工;。

(四)设施配置与条件保障;。

(五)应急物资储备;。

(六)资金保障与使用;。

(七)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八)应急演练;。

第四章应急启用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发布临震预警发生灾害性地震事件后,需要启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启用公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和动员居民进行应急疏散。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开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报告启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下列工作:

(七)市政、环卫部门应当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应急移动厕所和垃圾收集、排污设施,并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动员地震应急志愿者参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志愿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地震应急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发布公告,停止使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停止使用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撤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因管理不当,致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依照本办法规定行使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经济损失:

(三)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发生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启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六

《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已经20xx年2月24日省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下文是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避难场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按照规划和相关标准建设的可用于居民应急避险和疏散,以及用于临时安置、具有应急避难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安全场所,包括应急避险场地、临时疏散点。

第四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与管理,实行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属地为主、分类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操场、人防疏散基地等场所,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标志标识和基础服务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体育、人防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共同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运行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管理、教育、公安、民政、卫生计生、人防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难、自救互救宣传教育,指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居委会(社区)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第七条开展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依托体育馆、学校校舍等建筑,探索建设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民政、人防等部门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当与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二)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和目标;。

(三)现状分析与指标设计;。

(四)总体布局与应急疏散分区;。

(五)疏散通道规划与指引标志设置;。

(六)应急设施配置与应急物资储备;。

(七)基本条件保障与其他配套设施;。

(八)建设计划与投资估算;。

(九)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应急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民政、人防等部门,共同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技术审查工作。

通过技术审查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当结合城市相关公共场所建设同步实施。

第十二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的功能设置应当满足地震应急避难需要。在编制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置方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功能性技术认定,通过认定的功能设置方案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原认定部门同意。

(一)概况;。

(二)规划依据;。

(三)类型与定位;。

(四)抗震设防要求;。

(五)功能设置与分区;。

(七)疏散通道与指引标志;。

第十四条可以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服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需要,支持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标准,完善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基本设施,并设置相应的标识标志。

第十五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用作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其抗震设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抗震设计规范,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三章日常维护与管理。

第十六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由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所需经费列入本单位预算,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的设施、设备的产权单位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不一致的,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日常维护与管理主体。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

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确定的应急疏散分区,组织相关单位编制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人防、地震、供电、供水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工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划编制;。

(二)建设概况;。

(三)管理制度、协调机制与职责分工;。

(四)设施配置与条件保障;。

(五)应急物资储备;。

(六)资金保障与使用;。

(七)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八)应急演练;。

第四章应急启用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发布临震预警发生灾害性地震事件后,需要启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启用公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和动员居民进行应急疏散。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开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报告启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地震。

应急预案。

做好下列工作:

(七)市政、环卫部门应当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应急移动厕所和垃圾收集、排污设施,并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动员地震应急志愿者参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志愿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地震应急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发布公告,停止使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停止使用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撤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依照本办法规定行使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经济损失:

(三)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七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避难场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应急避难申请书篇八

以梧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该系统将梧州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数据整合于统一的'标准和统一坐标体系内;实现基础信息和规划成果的信息发布,通过基本gis功能、图形一属性的双向查询、专题地图制作等网络可视化表达功能的实现,为公众参与提供基础平台,并为梧州生态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作者:钟海涛莫创荣姚焕玫周天钰雷晓霞作者单位:钟海涛(梧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西,梧州,543002)。

莫创荣,姚焕玫,周天钰,雷晓霞(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刊名:大众科技英文刊名:dazhongkeji年,卷(期):“”(11)分类号:x171.4关键词:gis生态市建设规划数据库梧州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