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范文(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4:10:56 页码:12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范文(7篇)
2023-01-13 14:10:56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一

品鉴经典传承文明

院团、学生会承办:社团部

学院全体在校生

(一)淘汰赛:xx年9月29日

(二)决赛:待定

仓山校区

(一)采取团体赛方式,各支部自由组队,每队3人。

(二)各支部负责登记参赛队员名单并确定后于9月28日前统一将报名表交至社团部吴文泉同学(1#516)处。

(三)此次竞赛共分两轮:

1、淘汰赛:各个支部代表一起参加“国学知识竞赛笔试”,取各支部代表队成员的成绩平均分在前8名的代表队进入总决赛,若存在2支以上队伍(包含2支)并列第8名,则只取前7名进入决赛;

2、决赛:进入总决赛的代表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决赛时的队伍序号,决赛代表队同时参加竞赛,当场决出前三名获奖代表队。

(一)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及时关注学院关于此次活动的后续公告。

(二)各支部限报一支队伍参赛,确定参赛人员并发送报名表后不得擅自更换,否则将取消支部参赛资格。

(三)此次竞赛取前三名支部代表队,由学院颁发奖状。

(四)本次若有未尽事宜,将及时完善并公布。竞赛规程及报名表将另行通知,其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杨茜

策划书:吴文泉

附件:国学知识竞赛报名表(各班团支书处领取)

xx年9月21日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二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早上好!

我是高一(1)班的张辰瑞。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体验。

我来自韩国首尔,今年是我在中国留学的第十个年头。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来中国读书?一方面,我父母在中国做生意,另一方面,我为了上更好的大学。虽说到目前为止英语依然被视为找工作时最重要的语言,但是韩国越来越重视有在华经历的毕业生。比如三星集团就给能说汉语的求职者加分。在韩国江南、明洞等地都有中文培训机构。

讲汉语的地方很多,我为什么偏偏选择中国大陆呢?第一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空间很大。第二中国大学实力强大,排名前十的大学总体上比韩国的大学好很多。第三许多韩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中韩贸易越来越频繁等等。

刚来中国是什么感觉呢?其实我也说不清。那时我幼儿园刚毕业,懵懵懂懂,纯粹好奇和兴奋。多年过去,我了解到中国很多方面,体会到韩中之间的很多文化差异。

首先是饮食文化。刚进小学我惊异地发现,中国人吃饭的习惯和韩国人截然不同。早餐,中国同学以包子、油条、馒头、粥、豆浆为主。韩国早上不吃这些,我们早上、中午、晚上都吃饭。一日三餐以饭为主,小菜为副。接着让我诧异的是餐具。中国的勺子是汤勺,短扁的形状。筷子比较长,有方的、圆的。韩国用的是类似西方的勺子,筷子是扁的。再说午饭和快餐。在中国午饭很多人会选择快餐。中国快餐也让我难以理解,一个碗里同时盛米饭和菜,菜汁经常会渗入饭里。这种“混合”口味我好长时间才适应。最后说泡菜。有人说韩国是泡菜国,不错。韩国人三餐都离不开泡菜,有的人甚至只要有米饭和泡菜就可以解决一餐。泡菜是饭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却不是。中国人不习惯吃泡菜,泡菜只在超市便利店才买得到,韩国可比比皆是。

刚来那几年,我水土不服得很厉害。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小学时都是自己带饭来学校,同学们觉得我很奇怪,我也觉得他们奇怪?适应食物是一个艰难的尝试与挑战的过程。如今回首,其实也没那么糟。客观来说,中国菜式繁多,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着太多韩国没有的食物,我眼界大开并大快朵颐。

第二是人际关系。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国人的交流不像韩国人那样受年龄束缚。无论在学校还是外面,大家很自由的交流。韩国人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重视对方的年龄,很讲究长幼有序,但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的中国现在却不一样。我曾去同学家玩,她弟弟直呼她的名字,她对父母直接说“你怎么怎么样”。我当时内心好尴尬。这在韩国是很没有礼貌的。我的字典里从来不存在直接称呼长辈为“你”,弟弟妹妹也不敢直呼哥哥姐姐的名字。我来我终于明白,在中国,多用敬语、谦词很好,但不用也没大碍。摆脱了观念上的束缚,我结交了许多朋友,包括年龄比我大的哥哥姐姐。

第三是中韩学生。首先是校服差异。中国的校服全是运动服,这让我惊异。韩国的校服是礼服,我觉得比中国校服好看。但是穿了十年的中国校服后,我也感受到了它的优点。中国校服统一性极强,衣服宽松,方便行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且很好的表现了人人平等。韩国校服好看,但影响学生的学业及择校,而且私改校服现象严重。现在中国很多学校也采用了礼服,款式与日韩的校服相似。可见,中国校服也不再只着眼于实用性,也注意了美感。其次,在韩国,初中生开始化妆打扮很正常。韩国学生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貌,无论在学校里还是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花大量时间打扮。其中包括整容,在韩国整容很正常。总体讲,韩国学校普遍存在“外貌协会”现象。但在中国区别很大,我所看到的中国学生都把大多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就是上街,学生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这实在让我佩服。

说到学生,我还得讲到教育制度的差异。中国学生要经历的大考有中考和高考,学生的压力很大。我在初中时就深有体会了,所有的同学起早贪黑,视分如命。但在韩国,要经历的大考只有高考,且参考人数比中国少很多,因此比起中国来,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接着,中国学校放学晚,大部分功课学生在学校做完,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重要,因此上补习班的人不多。但在韩国,一般八点或九点上学,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学生放学后要去上各种不同的补习班、才艺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去补习,补习的攀比非常严重,父母孩子都重视。例如这个孩子上了5个补习班,那个孩子上了6个,这个孩子就会在那个孩子面前自卑,会吵着上7个才行。老师也默认学生去补习班,所以上课显得并不重要,很多东西老师都不会讲。最后关于学校生活,中国学生需要午休但韩国不需要。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午休,最开始很不适应,可以用众人皆睡唯我独醒来形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我只想说:“让我睡死在床上吧......”

中韩之间的文化差异远不止这些。十年的中国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中文,用中文学习各科知识和思考,但是我仍没有忘记母语,韩国是我的根。我一直觉得很幸运,在能足够支撑我梦想的家庭出生,遇到对我格外照顾的老师,遇见陪伴我支持我的同学们,我也感谢拼搏的自己。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四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四、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五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珍宝,也是汉语的文字精华。国学小名士,是一场考验,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文化的传播,是知识的训练。

从我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文化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到现代,足以体现诗歌的历史是悠久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韵味和文学气质,雅俗共赏。

国学小名士的举办,贯彻了党的__大会议精神,更让我们深入了解------在山东的访谈文化的基本知识。__大确立的会议目标,就是下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

年龄不一,却拥有着相同的骨气。一同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设定了不同程序、规定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积累随机应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没有十分的聪明,真正的成功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努力。“积累日常,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也是学的含义。

“借我一元钱吧。”面临着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两个:借或者不借。答案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理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理由很简单,它就发生在这个小学生自己的身上。小时候一次玩耍,他和妈妈走丢了。是一位大哥哥帮忙他找到了失散的妈妈。对那个大哥哥而言,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个举手之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甚至能够说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应对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借。”爱,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传递。

中国有些传统文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两个、三个……根舞台上的他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我们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我们的进步证明着——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正在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精神。

国学课外班协议书(精)七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学院团委决定举办“迎国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品鉴经典传承文明

院团委、学生会承办:社团部

学院全体在校生

(一)淘汰赛:xx年9月29日

(二)决赛:待定

仓山校区

(一)采取团体赛方式,各支部自由组队,每队3人。

(二)各支部负责登记参赛队员名单并确定后于9月28日前统一将报名表交至社团部吴文泉同学(1#516)处。

(三)此次竞赛共分两轮:

1、淘汰赛:各个支部代表一起参加“国学知识竞赛笔试”,取各支部代表队成员的成绩平均分在前8名的代表队进入总决赛,若存在2支以上队伍(包含2支)并列第8名,则只取前7名进入决赛;

2、决赛:进入总决赛的代表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决赛时的队伍序号,决赛代表队同时参加竞赛,当场决出前三名获奖代表队。

(一)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及时关注学院关于此次活动的后续公告。

(二)各支部限报一支队伍参赛,确定参赛人员并发送报名表后不得擅自更换,否则将取消支部参赛资格。

(三)此次竞赛取前三名支部代表队,由学院颁发奖状。

(四)本次若有未尽事宜,将及时完善并公布。竞赛规程及报名表将另行通知,其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杨茜

策划书:吴文泉

附件:国学知识竞赛报名表(各班团支书处领取)

xx年9月21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