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9:50:51 页码:11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7篇)
2023-01-13 19:50:51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一

我生活在一个小山坡上。茵茵绿草软绵绵的,像绿毯盖在我身上。山上还有花,五颜六色,各式各样,一阵风吹过,我的身上就沾满了花香。

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旁边的草弟弟花妹妹都紧紧地靠在我身上 ,以求暂时的安慰。我还来不及呵护他们,就被一阵飓风吹得晕头转向,沙尘、枯树、碎石都飞了起来,头晕目眩的我赶紧闭上眼睛

当我清醒过来时,我感觉全身都被什么东西舒服地抚摸着。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周围不再有草,头上的天空也变得模糊不清。我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便迷迷糊糊地自言自语: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是山下的一条小河。一条游过来的小鱼听到了,对我说:刚才那一阵疾风暴雨声势浩大,许多东西被大风搬了家。喏,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欢迎你来到我们这里,我们以后就是朋友了!祝你生活愉快!我听了小鱼的这番话才明白,我是被大风从山上带到小河里的,就这样,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清澈的小河里,每天有小鱼小虾陪伴我,与我嬉戏,与我玩耍:每当下雨时,雨滴在为我演奏者一曲曲优美动听的音乐,演奏完后,雨过天晴,在太阳的照射下,天边的彩虹若隐若现,他用小河当镜子,梳妆打扮;每当夜幕降临,我要休息的时候,软软的水草给我当被子盖在我身上,让我美美地睡到天亮。在这里我生活的也很幸福,虽然有时候我也想念以前的朋友们。更奇异的是,我的样子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方方的脑袋变得越来越圆,脸也越来越光滑。

突然有一天晚上,人们都从村子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喊:快跑啊,洪水来了!很快,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把村庄都给吞没了。浑浊的水让我睁不开眼睛,我身不由已地被咆哮的洪水拉扯着往前滚

就这样,我连滚带爬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的水可真大呀!茫茫的水面上波涛汹涌,雪白的浪花跳跃着,一排排向我面前涌来。河面上传来一阵阵轮船的鸣叫声,有游轮,有货船,它们都正驶向远方。河对岸有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啊!这儿可真壮观,真漂亮!我在一个靠岸的石滩安了家,邻居的石头大哥告诉我,这里是长江。它还告诉我,很远的地方还有蔚蓝色的大海,广阔的和天连在一起,海面上有雪白的海欧在飞翔

一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了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鸥,震耳欲聋的涛声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二

《小石头变身记》是依据建构式课程小班下册的主题《石头大玩家》生成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发展存在着语汇量少,不愿意大胆交流等特点,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以语言活动《想长脚的石头》和美术活动《石头大装饰》这两活动为基础设计了综合活动《小石头变身记》,通过自编故事,以“小石头借颜色”的情节为线索引发幼儿乐意参与石头的装饰。在故事情境的激发下,学习“有礼貌地请求别人”,把语言、点数、美术创意进行了有效整合。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尝试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说短句“xx,请给我一点xx颜色好吗?”

鹅卵石若干、自制绘本、颜料、各种颜色水果及相关颜色圆点

一、情境导入,小石头的愿望

1、引导幼儿和小石头打招呼

2、了解小石头的愿望(小石头看到小朋友穿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它也想要去找颜色)

二、小石头找颜色

1、欣赏绘本,在边说边玩中和小石头一起借颜色。

师:小石头咕噜咕噜出门去找颜色,一抬头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公公,它就对太阳公公说“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请给我一点红色好吗”(教师语言示范,突出礼貌用语“请”)。

师:啊呀,太阳公公里我们太远了,小石头的话太阳公公它听不清楚,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小石头,一起说“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请给我一点红色好吗”(鼓励孩子一起练习短句)

2、小石头借到红色(引导幼儿)学说短句:“请给我一点xx颜色好吗?”

三、赏一赏小石头

1、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观赏石头变身的图案,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经验。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三

每一个事物都是有趣、奇特的。瞧,正如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石头了,不如说是一粒小石子。它虽小,却有着你不知道的冒险与感受。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粒小石子。因为我在生日时许下了——“像一粒小石子一样”的愿望,所以第二天就实现了。我变成了一粒小石子,以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世界会是怎样的呢?我既激动又兴奋。

在悬崖的一块松软的草地上,鲜花盛开,绿草生机。可爱的小精灵在草丛中飞舞,我静静的躺在草丛中。虽然十分轻松,可总待在一个地方难免有些无聊。不过转念一想:静静地躺在这里,白天看云朵,夜晚,与星斗,与萤火虫作伴,与微风戏耍,这何尝不美妙呢?

就在我以为自己要在这儿共度一生时,一个放羊的小牧童放着羊来到了这块草地。他看见了我,我被他注视着。心里不禁一冷,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他伸腿朝我一踢,“哎呦!”我飞了起来,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斜线,扑通一声,落在了悬崖下的小河里。

“哗啦……哗啦……”水儿在高歌欢唱。它从我身上抚过,让我无比享受。我随它滚动了身子,问道:“水,水,你要上哪儿去?”“我无处不在,我为人们造福,也为大地为这个世界造福。我自愿帮助着人类,滋润着大地。毕竟这儿是我的家,我要为它作出贡献。”水轻轻唱道,并轻轻拉起了我,在急流中舞蹈。哦,为世上做一点贡献吗?我想着。

不知是何时,我被留在了一块草地上,这里是一个公园。我艰难地环顾着四周,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么新奇。能在这生活,也许会不错,希望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仿佛看到了我美好的未来,仿佛又与从前一样快乐地与白天与夜晚做伴。

随后的某一天,早晨,我还没完全从睡梦中本来,就感觉眼前一黑,身体不停的剧烈颤动,“轰隆——轰隆——”我的身体也随着巨响,被碾碎了。在不久之前,我被一个调皮的孩子用弹弓射到了一堆石头堆里面,而那堆石头正是为做水泥准备的。一天又一天,我与同伴同命相怜,可却在一个巨大的车里被搅碎,变成了水泥铺在路上。

我的身上每天都有许多脚印,各种不同人也随之闯入了我的生活,他们却没有什么人让我深刻印象。我十分的不开心,我才不要做路的一部分呢,每天都在地上动也动不了,而且那么多个脚印那么多个垃圾,太脏了!就在我连连抱怨时,一个老人让我沉默了许久。她身穿着扫地工的服装,那上面还写着志愿者几个字。她卖力扫着地,当扫把扫过我的身子时,我的心也随着她扫去了。她的身上挂满了汗珠,虽然老态龙钟,却每天坚持扫地,从不拖延,似乎是约定好了的。扫干净了地面,可是仍然会铺满灰尘,总是落在我的身上。在各处,不同垃圾与我亲密的接触,但不一会儿这些垃圾就消失了。她坚持扫着,脏了又扫,就是这样从早扫到晚。她让我想起了水的话,她是一名志愿者,她在为这个社会倾情服务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又在为我们服务着呢?做出贡献呢?我们有用心去感受过吗?

我,一个小石子,有再多的感悟与冒险,却不如那位老人那般的行动。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服务,又有多少人在为我们做出贡献呢?有许多人比我承受得多得多,那我不应该心甘情愿地为这个世界上做出一点贡献吗,何必抱怨呢?

毕竟,我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就算再小,也要当一名“志愿者”。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四

《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赞扬了他们刨根问底的精神。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部分(6 — 11):介绍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部分(12—14):写石头书的作用。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1、知识与技能: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自主学习为主,借助图片资料引导孩子们围绕“为什么叫石头书?”这个问题探究有关石头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

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课文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叫石头书”这个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我由一块菊花化石引入课文的学习,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读感悟

(1)《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因此在找川川和磊磊提的问题时设计为默读,边读边画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由“刨根问底”导入课文,抓住“问”来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建立“问”的意识,为教学情感目标作铺垫。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另外,在探究问题的答案时我还不失时机的进行句式训练,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用“因为……所以……”说话等。

(3)三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较抽象的事物还不能很好的建立关联点。而图片正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现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易于接受知识。因此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矿物、化石等抽象事物,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

(4)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以对话为主,其中有人物的神态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三)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石头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升华

通过谈收获再次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要学习川川和磊磊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所学的内容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化石,因此让他们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他们将乐意而为,在兴趣之上培养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五

我是一颗小石头,被一群淘气的小孩子扔在了沙滩上,我的体型原本是正方形,表面粗糙,在沙滩上,我被太阳晒成了金黄色,又经过海水的冲刷,又变成了圆形,表面光滑。

秋天,海水正是涨潮的季节。一天,一个大浪头把我卷进了大海里。

哇!海里好美啊!沉到了海底之中,落在了一颗珊瑚旁,他对我说,他在那里生活了好几年了。因为他年龄比我大,我叫他“珊瑚大哥”,他也亲切的叫我“石头小弟”。我们一齐看海底生物,他会热情地告诉我各种生物的名称。

一天,我正在睡午觉呢,突然,一条大鱼把我吞进了肚子里了,他的胃都要把我压成碎片了,我想出来,可是四周黑洞洞的,到那里是出口。

一天,一个渔夫来打鱼,把这条大鱼捕出来,拿去卖了。在菜市场,一位保姆把鱼买了回去,剖开肚子,发现了我,送给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说我是金子,把我放在一个木雕的盒子了,每一天都把我拿出来擦拭。我也很享受。

有一次,我跟小主人一齐出去玩,他的口袋很宽松,一不留神就掉进了草丛,小主人没有发现我不见了,头也不回的走了。

过来几天,一个科学家走过那里,发现了我,经过研究,发现我是一块陨石,于是我就被放到了一个装有溶液的瓶子里。

我好想念以前的生活……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六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坑、考、秦、域、遗、震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关于石头砌墙承包协议书通用七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