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00:47 页码:14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精选9篇)
2023-11-13 05:00:47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梳理思路,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通过阅读范文,你可以对总结写作的结构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41题第一问,实际上有两个小问:种植特点和种植作用。

我们来根据标准答案来对答题要求来进行一个探究。

根据“猿题库”软件和百度题库软件及学霸等软件上提供的答案,41题第一小题标准答案有如下特点:

(1)我国人民最早种植、驯化。

(2)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种植范围广。

(3)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4)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政府的推动。

作用:

(1)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2)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备荒物资。

根据41题第一小题的标准答案,首先学生在做“特点”这一小问时要从材料中“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大豆的记载”这一句中提炼和概括整理出答案所写的“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这一层的关键信息。

然后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大豆种植主要在黄河流域和唐宋时期相关文献记载的江南岭南地区的推广种植”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给的“种植范围从中原到南方,种植范围广”这一信息。

继而从“《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推广到”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受到相关农业书籍的经验总结和政府的号召推动。”

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这一句可提炼和概括出另一条答案“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学生在做“作用”这一小问时,也要首先从“送到南方救灾、备荒”等相关材料中提取出大豆在中国古代是作为“备荒和救灾用品”而发挥作用的,继而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这第一段材料的最后部分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要求的“是中国古代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更合理。”

材料所给的信息是充裕的,关键是要学会提炼概括和联想。这里面,当你看到材料中说到“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就有大豆的记载”时,马上要能提炼和概括出:中国是最早种植和驯化大豆的国家,概括出之后还能要从脑中联想出相关史实论证:

比如“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还有“五谷”中的菽就是大豆,这两条相关知识来佐证材料。还有要从一般特征中归纳整体特征。

比如材料中提到“《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推广”,这里要知道,《齐民要术》这本书只是一部相关农业的代表,因为我国古代的但凡是科学性著述,基本上都是对于当时和前代相关领域的总结,《齐民要术》这本书出现在题目材料中,其实是想说明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相关农业典籍对于材料中大豆种植的推动。还有,看到材料中的“救灾”,要的明白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豆是可以作为救灾备荒物品而大面积推广的。

另外,要注意问题中的主语和宾语都分别是谁,比如41题第一问的第二小问,问作用,这时候你得要知道:这里面有一个时间限定——中国古代,主语是大豆种植,宾语则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有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所以它这一小问完整的问题应该是“在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的作用。”还有要注意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人家标准答案里面是先指明了“大豆以及相关豆制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然后才说明“是重要的备荒物资”,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假设一个食物你连吃都不吃,你怎么指望储藏起来当救济粮,你怎么不储蓄干草给人吃呢?这就是: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其实就是应该有的一个答案的先后顺序。

我们再看41题第二问,标准答案为:

(1)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2)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

(3)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首先,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作物能被引入美洲,肯定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之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物种流动,不要光记着从美洲来的草泥马,番茄、苞米棒子(玉米)、辣椒、烟草、梅毒,也要记着旧大陆也能把咱们这边独有的物种带到美洲,比如“流感”、“天花”、马匹、战犬,还有各人种以及他们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作物。

还有材料最后说道:“美洲的农田和中国的餐桌发生联系”,这明显的就是用世界市场还有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我们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彻底形成,但是不管是新航路开辟还是现代全球化浪潮,我们都可以用一个世界市场的历史语言来予以回答,所以标准答案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像这第一条的回答,就需要进行一个知识性的联想。大豆能从旧大陆的古老东方出发在陌生的新大陆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除了人类对于它的引入和种植也与其自身的容易养活的特性相关,容易养活,如果用专业术语就是答案中“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这个答案用的也是推理法,不好活根本不可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第三条答案基本是出于对于材料的总结,是对材料中提到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做饲料和绿肥”,他表述的意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豆在北美做饲料和绿肥,随后材料中提到“19世纪60年代……做啥啥啥”,“19世纪末……做啥啥啥”一直到1954年,大豆在美国做啥啥啥,时间跨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别的不说,至少是科技在进步吧,所以第三条说道“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总结:历史大题中,对于归纳材料式的答题,一定要有语言的概括性,史实的精确性,知识的发散性和联想性,还有段落性和分条性,如若不然,学生的答题是偏离高考要求的,当然,段落性和分条性好解决,这基本属于格式问题,不像前面的问题,属于思维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训练和持续的要求。

各位考生要切记:高考是有相应的答题要求的,切不可将自己平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养成的不符合高考的答题要求带入高考答题中,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从现在起,树立符合高考要求的解答历史大题的相关思维和模式,时间还来得及。

高中历史事件记忆小技巧。

高中如果你想要学好历史,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历史并不是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他需要我们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并且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才可以把历史学习好。学习历史有很多知识也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

学习历史的时候,你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笔记、然后对于老师已经讲了的知识你要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比如说学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了解,然后把我们要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方便了我们的记忆。

平时我们也可以多阅读一些课外书,做到理解记忆。有时候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所以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长我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课文。

其实学习高中历史还是需要我们来记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断地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我们就可以马上想起他是有什么历史知识有什么背景。

我们也可以针对历史问题里面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多的问题,做一个合理的整理,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哦哦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整理出来,这样会更好的方便我们去消化去学习和记忆。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二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树汲取营养的渠道,是植株生长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汉所作诗《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长在地下,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可它不觉委屈烦闷,在开花的季节里,它仍旧开心幸福。

犹记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像舞台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悬挂于台上。忽地,铜锣声响起,鼓声紧随其后。“海岛冰轮初转腾……”京腔!循声而望,一位朝服华冠的女子伫立于台上,轻启朱唇。“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声音中的滞涩退去,语调愈发高昂,脚步轻柔。在这十足的京味,我似梦回唐朝,金黄的锦鲤在水中轻划涟漪,刚刚开放的睡莲散发出沁人芬芳……抬脚,落布,顿,动作如行云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两步,水袖如水波般缓缓展开;垂露,碟损,带着诗意的指法在京剧中孕育,纤纤十指牵动着读者的心。

眼眸微湿,我沉醉于这惊心动魄的京剧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间,是年复一年的苦练,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它呕心沥血构筑了中国,精心栽培出了中华儿女。它默默无闻,一心只为那沉甸甸的果实,那注满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颠扑不灭,也会有更多华夏子孙去寻根,去寻找那生长在最深处,却依旧熠熠发光的传统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三

又是一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这已经是北京新课改的第二次高考了。从试题的结构来看,与去年的题型完全一致。难度方面,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次题目很怪!选择题比较简单,大题难度方面无论从知识点考察的广度,还是从某些综合题目的思维容量来看,比起去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与我们去年高考后对今年考题难度的预测完全一致。部分题目命题比较新颖,与生活生产结合比较紧密,但是依然是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根据。这样的命题给今年的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一卷选择题的难度适中,第一道题就是有关垃圾分类的化学与生活问题。后面的几道题中出现了较为传统的“fe-zn,fe-cu普通原电池原理”、“方程式对应目的”、“平衡图像”等考点。学员普遍反应,某些题目错误或正确的较为明显,运用我们讲过的技巧可以秒杀。

二卷果然考到了我们强调的一元法二元法测质量分数,虽然题目分值较少,但是对于增强信心是很有帮助的。但二卷里面的某些题目设问较为奇怪,比如第一道题目从原子结构、与氢气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等探究卤素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这和去年的探究性实验题目的考点有一定的重叠性。而且整个考题中关于明显考察元素周期律的考点只有这一处。第二道题目考察的是经常强调的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的考点。第三道探究性实验是关于so2通入钡的盐溶液中产物判断的考点,结论因为我们强调过,比较容易得出,但是中间原理的探究比较繁琐,但只要我们把握so2使盐溶液沉淀的`两个条件:过量碱或氧化剂,其实有某些问可以很顺利的答出。这些无机题目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一些新鲜题目的设问规律和答题要点,再加上一模二模的考题一般与真正的高考又差的很远,没有什么指导价值,考生还是多少会觉得有些吃力。

有机化学考到的物质pvb,pvac等我们在同步的复习课上强调过,如果学员认真复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于缩写的提示我们也曾经给大家灌输过。关于醛基的保护也有在题目中涉及,但没有进行设问。另外学员反映不存在传统的同分异构体的考点,令人感到十分诧异。总之绝大多数学员反应说今年的有机题目超难。

下面说点大家比较关心的: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说一些真实情况的反馈,如果你的弱点恰好被我说中了,也不要懊恼,因为你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去面对它。希望大家认真看一看,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1、关于有机化学。

“我有机学的挺好的,都能做出来,但就是做题速度不够快。”

“我有机方程式都会写,老师讲的我都会,题目练了不少,但拿到题目就是推不出来。”

“陌生原理我怎么看不懂啊,同分异构总是数不对啊。”

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我们发现北京的考生可能存在以上种种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是--题型模板+知识下放。

(1)将一些陌生的原理作为补充内容传授给学生,让考生在考场上节约处理信息的时间。

(2)另外帮助学生总结出几大常考模板,可以用来套用。

(3)传授秒杀同分异构体书写和总数统计的“大招”。

相信我们的学员们对肉桂酸、香豆素、羟醛缩合什么的都很熟悉吧。今年的北京各区一模二模题目又充斥着这些陌生信息,如果提前进行了梳理和补充,考场上收获的除了效率,还有自信,也就是传说中的做题直觉。

2、关于《选修四》(电化学、热化学、速率平衡、电解质溶液等)。

这本教材中的需要理解的原理很多,我们的学员大体分成三类:一类是近乎放弃,每次都靠人品;一类是半吊子,时对时错,基本也需要靠人品;还有一类就是一般能够做对题目,但一道选择题用时将近3分钟,造成一种由于做题速度不够快引起的“隐性失分”。那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能够“秒杀”这样的题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告诉你,电化学中一般问电极的ph有这样一个口诀:“原电池正增负减,电解池阴盛阳衰。”那么我问题,“该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ph下降”这个选项对不对呢?很多同学会说,题干是什么啊?其实用不着看的,这个选项如果阳极出氧出氯一定是正确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其实像这样的招数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大家迅速解题,提速提分。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来探讨和交流。

真心祝愿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李政。

(责任编辑:唐悦芝)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四

(北京东城区教科研中心王富友)。

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考区单独命题外)实施了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试验方案(俗称3+2方案)。就历史学科而言,第一次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考查范围(和初中教材脱勾),人教社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也是第一次纳入考试范围,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学科能力要求也作了重要修订,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综观95年试题,它确是依据95年《考试说明》编制的。命题中坚持了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了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的优秀考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稳定的原则。95年试题在吸取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作法,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方面,在坚持注重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试卷的结构。

95年试卷的题型结构和知识内容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都作了必要的“微调”。

表1:试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分布。

(附图{图})。

(附图{图})。

知识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95年试卷与94年试卷相同,均为38分,占总分的25%。但由于95年不考世界古代史(94年为16分,占总分约10%),其所占分数分别移向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见表3)。这样中外历史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94年中国史90分占总分的60%,世界史60分占总分的40%,变为95年中国史98分占65%,世界史52分占35%。从知识领域分布看,1994年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为70:15:15,开始改变了文化史畸轻的状况。但95年对经济、文化的考查有所削弱。

(附图{图})。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2][3][4][5]。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五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1月18日宣布,在地理历史和公民科目考试的试卷发放失误事件中,受影响的考生人数已升至约7500人,其中有3462名考生需要重考。

中新网援引日本媒体报道称,该考试中心理事长吉本高志在记者会上为这次史上最混乱的'高考致歉称:“很抱歉给考生们带来了麻烦。”

14日举行的地理历史和公民科目考试今年调整了科目选择方式,改为两科目同时发放试卷。多个考场上发生了发卷耗时过多,或忘发公民科目试卷等问题。(证券时报网)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六

作为北京进入新课改后第一年高考的数学科考试结束了,一切的预测都可以检验了,谜底揭晓,真相大白。我的总体感觉:耳目一新。

对这份题,考生可能感觉似曾相识,与此前的模拟练习很类似,可以说是练什么就考什么。这也正说明出题人与教师、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不是找学生毛病。

考生的'心情应会比较平静,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0个题严格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主要知识、基本方法。保持了北京卷的一贯特点: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如第14、第20题等,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尽管今年是北京新课程第一年高考,但试题并没有一味求稳,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取舍,甚至一步到位,创新力度出乎多数人意料。其中倒数第2题给人印象尤其深刻,题目新颖不落俗套,学生平时常用的方法不能解决了。但问题不是偏了、怪了,而是回归到解析几何最本质的问题: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试卷梯度明显,入手容易,但真正完全解决,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顽强的意志。考试后接触到一些水平不错的孩子,他们大都觉得这份试卷比平时的模拟练习难度要高,阅读量大,计算量大。

要求教师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七

熄灭了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了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一个观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道出了生活中的普遍道理。犹如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言诠释了这一观点的内涵。

熄灭别人的灯,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正如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阻碍与他人的合作,还会使自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正如古人云:“独木难支,众志成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阻挡别人的路,也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总是阻挡别人的路,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会伸出援手。因此,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不如教给别人方法上的帮助。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从而在困难时给予自己帮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是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使春天更加美丽。这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如出一辙。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与他人分享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总之,熄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因此,我们要摒弃狭隘的心理,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要乐于助人,与他人共同进步;要善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和机遇吧!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八

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纵览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各套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中,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试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1.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二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3.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试卷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质量进一步提升,试卷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1.试卷结构进一步巩固。

高考英语科全国卷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2.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试题质量不断提升。

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同时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高考须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继续采用“一纲多卷”形式,各套试卷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试卷难度控制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1.命题匠心独运,试卷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7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同时,各套试卷保证对不同考生群体的考查公平合理,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试卷难度控制恰当,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全国各套英语试卷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高考范文评析模板篇九

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题(新科目组),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吸取了前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试题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并重,更强调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更强调知识的内涵,更强调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历史知识、理论观点的运用,注意考查学习历史的潜能,突出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改革起了更明确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试题全面挖掘和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各种能力要求,突出了。

试题的选拔性。

今年的新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挖掘了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试题中考查记忆能力的分值约有36分,占24%;考查理解能力的分值约有33分,占22%;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分值约有81分,占54%,使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成为整个试卷的灵魂和主流。由于加强了客观题考查能力的比重和层次,使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也使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观。另外,试题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历史观点的程度上,把中学教学的`重点与大学相关学科的重点基础知识,中学的能力培养和大学相关学科的能力要求,较为恰当地予以了考虑和解决,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使能力层次较为合理,实现“两个有利”的命题原则。

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中“四选一”和“四选多”的题型考查能力的比重和层次有所加大和提高。除了提高命题技巧,和选项文字表述不完全出自教材的文字表述以外,还注重利用选择题来考查多种层次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第26题这道材料选择题: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自由民于原野捕到逃亡之奴婢而交还其主人者,奴主应以银……酬之。这条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该题涉及到如何去使用原始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这是考查考生是否初步具有大学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体现了较高的命题技巧和试题的能力要求。

填空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也有所加强。其中有考查知识的理解性试题,如第33题的第2空“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收买地主土地”;有考查知识综合性的试题,如第36题“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素丹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有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试题,如第34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中央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等等。

[1][2][3][4][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