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 建设村委会申请书(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21:57:29 页码:9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 建设村委会申请书(八篇)
2023-01-13 21:57:29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一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 **

**

**

1、把环境整治纳入**村村规民约,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健全五位一体管护队伍,做到管护员每天按时上班。

3、安排村干部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工作,按时发送整改图片。

4、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做到垃圾桶无溢出。

5、对乱堆乱放工作量较大的组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整治。

6、对河道中的水花生、路边杂草、坟地杂草按期打药。

7、加大考核力度,以每月长效管护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护日常巡查记录,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019年01月15日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二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近日,我们对**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xx年底,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我县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彻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观念亟待转变。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什么是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如何建农村社区等缺乏基本认识。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几栋楼、修几条路、挂几块牌子,对有关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充分,认识上仍有偏差;有的认为资金少、用地难,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农村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加之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民习惯了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区生活成本较原来要高,且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所以对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资金短缺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县自有财力严重不足,县级财政支持扶持能力有限,农村社区建设上级补助资金又比较少,加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镇村集体经济弱,要想拿出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很难。大部分镇村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仅靠上级补助和借贷建设,融资难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此外,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而镇村资金压力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也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影响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3、工作力量紧缺,服务水平不高。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在职的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年富力强的村民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造成社区干部后继乏人。据调查,全县为60个村配备月工资为500元的劳动保障助理员81名,其余37个村各确定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补助300元,担任社区工作人员,且对任职年龄作了规定。大多数村由文书或其他村干部兼任,如文书兼任的每月也最多只能领取1100元或者900元报酬(文书每月报酬600元),其很难做到脱离农业生产全天侯坐班。其次,现任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公共服务,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我服务、互助服务还没有开展起来。再次,对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不够。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业务培训多、为社区村民服务的培训少。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多谋福祉,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

1、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强大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体系,明确责任目标,形成“县委正确领导、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密切配合、镇村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切实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使群众从内心深处认识、认同和接受农村社区,努力营造群众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2、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一是坚持城乡一体,详细规划。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以镇村规划、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新一轮行政村撤并,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社区建设既要服务方便群众,又与未来区域发展方向相一致。对经济富裕、村庄规模较大的村,直接建设成为农村社区;对村庄规模小、居住分散和设施滞后的村,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到镇区,联村合建社区;对于地处深山区和自然条件差的村,通过移民搬迁,实行联村共建,在县城建设中心社区。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渠道,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同时,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等实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

3、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农村社区建设多元投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财政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筹集资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省市补助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列出年度社区建设专项预算,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重点对工作进度快、聚集人口多的农村社区进行奖补。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的原则,将农村道路、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补助、贴息、奖励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4、完善配套建设,拓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一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中心达到内部结构、功能名称统一规范,尤其是在各项待遇领取、保费缴纳等方面最好确定一家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一卡通服务或者现金缴纳保费的方式,方便农村“三留守”人员,从而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基层。三是积极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农资供应、餐饮服务、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四是建立健全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红白理事会和文艺宣传队等,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充实壮大社区干部队伍。通过派、选、聘、考等途径充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力量,使社区工作人员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优化,同时,探索建立县镇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任职制度,真正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有人办事、高效办事”。二是建立干部培训机制。采取远程教育、网上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社区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逐步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努力改善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现状,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干部报酬,调动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基层干部活力,推动农村社区整体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三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乳白色的月光倾泻下来,将小村庄装点成银白色。

铁蛋翻身下炕,只披了一件小褂子就跑了出去。铁蛋听妈妈说,表哥今年会回来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表哥的这趟火车会在深夜到站,大人让小孩子晚上不要跑出去,在家好好睡觉,可铁蛋就是忍不住,他要第一个接上表哥,他要第一个和表哥赏月。

表哥怎么还不来呢?是火车晚点了吗?还是表哥肚子饿去买吃的了?铁蛋站在通往小村庄的那个路口,眼睛紧紧盯着路的另一端,却没有表哥的身影。虽然是夜晚,可是天上的月亮却把四周照得清清楚楚。铁蛋出神地望着月亮,不知过了多久。

“嘿!铁蛋过了这么长时间,长的高了不少啊!”铁蛋惊喜的回头一看,可不是嘛,自己朝思暮想的表哥就站在自己面前!

“表哥,你可回来了!给,这是妈妈给的月饼,这可是妈妈亲手做的月饼呢,专门留给你的。对了,你在内蒙古都干些什么呀?有什么新鲜事吗?铁蛋将攒了好久的问题,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表哥笑了,笑的是那么亲切,那么甜,“哎呀,你的问题这么多,想把你哥的嘴说的起皮吗?”“嘿嘿。”铁蛋憨憨的对表哥笑了一下。“我这次回来要多住几天,故事慢慢讲给你听。”“好!”表哥又转而望向月亮—轻薄的云遮蔽着明月,似是蒙上了一层薄纱,尽情的展示着温柔和美丽。

铁蛋也凝视着月亮,他觉得对表哥来说,故乡的月亮永远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纯洁,怎么看都不腻。

两个身影,一个人挽着另一个人的手,站在月光下,尽情的享受团圆的喜悦……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四

按照平顶山市委组织部要求,为深入了解我市基层党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情况,我们采取专题座谈、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对我市如何发挥基层党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状

汝州市辖15个乡镇、5个街道,436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在农村设立了126个新型农村社区,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行政村人口较多(5000人左右)的特大村,单独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0个。第二类是3—4个相邻的行政村,联合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16个。目前,我市的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党总支。

二、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社区党组织联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党组织联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以及组织整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村联建、区域联建、城乡联建,实施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全市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党总支,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开展了金融、技术、知识、文化、行政、司法“六下农村”活动,在126个农村社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中选聘,每村3—5名,具体负责“六下农村”工作。市委成立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管理指导。采用市聘、乡管、村用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000名联防队员,在全市126个农村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大大提高了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创新帮扶机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去年共选派94名德才兼备的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的能力;广泛开展了市直单位联系新型农村社区活动,每个市直单位联系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帮助完成“两个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发展社区经济;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互建、帮建、联建制度,实现了农村党建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市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从市直单位、乡镇、街道选派近千名干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严把关口,培养选拔,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市委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意见》,对异地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外部引进,公开选拔,市、乡机关下派等形式,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结合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在全市公开选拔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28名,其中异地任职19名,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干部素质。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市农村干部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点等,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有关法律、政策、科技、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村社区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还聘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等单位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我市作专题培训讲座。20xx年,市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农村干部培训班51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2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出台了《汝州市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把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和报酬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建立了责权结合、激励保障机制。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先进村级班子和优秀村干部。同时,还出台了《关于落实离任村级主职干部补贴的意见》,市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离任村主职干部的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农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三)重视源头,加强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源头工程,不断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市采取市乡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党员联系帮带等措施,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每年发展党员都在1000名以上,20xx年共发展党员1238名,其中农村党员869名,消除了不发展党员空白村,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二是实施素质工程,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市农村党员干部学校和市、乡党校,建立了“广泛覆盖,立体配套,各有侧重,信息共享”的立体培训网络,在培训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贯彻按需培训、学以至用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创新培训形式,教师带着电脑、黑板等深入到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养殖基地,重点培训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市、乡两级全年共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86期,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全市共有9300多名农村党员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了活力。三是实施先锋工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作用。为了加强对农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农村社区党员中开展“一岗双责”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农村社区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社区无职党员明确了四大类24种岗位,在全市建立了1个党员服务中心,20个党员活动服务站,在郑州、常熟等地建立了16个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支部,为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业,回报乡邻,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目前,已有12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投资总量达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五

月光照耀在一处简陋的小木屋,周围十分安静,树林里还时不时的传来虫鸣和鸟叫声。

小木屋里,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的名字叫铁蛋。铁蛋非常不幸,刚出生,妈妈由于身体虚弱,不久就去世了,爸爸早世,小铁蛋只能和年迈,身体又虚弱的爷爷相依为命,在烛光的照明下,铁蛋时不时流出一两颗豆大的泪珠,老人沉默着,铁蛋也沉默着。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铁蛋逐渐长大,而爷爷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就这样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村庄,村里每户人家都开开心心的坐在屋子外面,吃月饼,赏明月,幸福得不得了!可是在村庄的一个角落里,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月光,只点着一支蜡烛。“今天是中秋节,铁蛋,爷爷今天给你做了好吃的!”爷爷把死沉沉的寂静打破了。可铁蛋却依沉默不语,他没有父母,由于家里没钱,只能在家里照顾爷爷和干农活,整个家的重担由铁蛋一人扛起。铁蛋的沉默就好像在向上天倾诉自己的命运如此残忍?

“不了,我不饿,您自己吃吧。”说完,铁蛋走进了自己的小房间里。爷爷走进了房间里,铁蛋这时正在透过窗户看着那洁白的月亮。爷爷说:“铁蛋,人生就如那远处的一小片树叶,享受着春风沐浴,享受着雨水滋润,同时也经历秋风萧瑟,树叶飘零。人生也一样,有欢喜也有挫折,可是,我们要努力让生活更美好,不被挫折所打败,直到春天到来……”铁蛋听了爷爷的话,沉默了许久突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爷爷,我们去吃饭吧!”这时,爷爷和铁蛋也“合家欢乐”了。

随着时间流逝,铁蛋也长大了,经过几年的奋斗,铁蛋终于出人头地了,他有钱,有势力,可他始终记着那年中秋夜爷爷给他说的话,尽管此时爷爷早已去世。

又是一年中秋夜,圆圆的月光给了他一种温暖的感觉,树林里传来了小鸟的歌声,昆虫为它奏乐,使人心情愉快。在月光下,一片寂静,只有嫩叶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六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近日,我们对**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xx年底,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我县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彻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观念亟待转变。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什么是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如何建农村社区等缺乏基本认识。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几栋楼、修几条路、挂几块牌子,对有关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充分,认识上仍有偏差;有的认为资金少、用地难,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农村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加之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民习惯了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区生活成本较原来要高,且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所以对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资金短缺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县自有财力严重不足,县级财政支持扶持能力有限,农村社区建设上级补助资金又比较少,加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镇村集体经济弱,要想拿出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很难。大部分镇村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仅靠上级补助和借贷建设,融资难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此外,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而镇村资金压力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也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影响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3、工作力量紧缺,服务水平不高。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在职的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年富力强的村民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造成社区干部后继乏人。据调查,全县为60个村配备月工资为500元的劳动保障助理员81名,其余37个村各确定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补助300元,担任社区工作人员,且对任职年龄作了规定。大多数村由文书或其他村干部兼任,如文书兼任的每月也最多只能领取1100元或者900元报酬(文书每月报酬600元),其很难做到脱离农业生产全天侯坐班。其次,现任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公共服务,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我服务、互助服务还没有开展起来。再次,对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不够。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业务培训多、为社区村民服务的培训少。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多谋福祉,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

1、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强大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体系,明确责任目标,形成“县委正确领导、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密切配合、镇村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切实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使群众从内心深处认识、认同和接受农村社区,努力营造群众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2、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一是坚持城乡一体,详细规划。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以镇村规划、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新一轮行政村撤并,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社区建设既要服务方便群众,又与未来区域发展方向相一致。对经济富裕、村庄规模较大的村,直接建设成为农村社区;对村庄规模小、居住分散和设施滞后的村,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到镇区,联村合建社区;对于地处深山区和自然条件差的村,通过移民搬迁,实行联村共建,在县城建设中心社区。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渠道,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同时,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等实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

3、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农村社区建设多元投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财政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筹集资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省市补助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列出年度社区建设专项预算,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重点对工作进度快、聚集人口多的农村社区进行奖补。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的原则,将农村道路、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补助、贴息、奖励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4、完善配套建设,拓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一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中心达到内部结构、功能名称统一规范,尤其是在各项待遇领取、保费缴纳等方面最好确定一家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一卡通服务或者现金缴纳保费的方式,方便农村“三留守”人员,从而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基层。三是积极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农资供应、餐饮服务、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四是建立健全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红白理事会和文艺宣传队等,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充实壮大社区干部队伍。通过派、选、聘、考等途径充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力量,使社区工作人员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优化,同时,探索建立县镇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任职制度,真正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有人办事、高效办事”。二是建立干部培训机制。采取远程教育、网上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社区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逐步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努力改善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现状,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干部报酬,调动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基层干部活力,推动农村社区整体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七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2-2.5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如何写八

为了切实改善全乡村庄环境卫生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根据县委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清洁村庄卫生大扫除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清洁村庄卫生大扫除活动从20xx年11月14日开始,11月25日结束。

1、各村打造“两纵两横”四条道路,道路两侧无“五堆”、旱厕、乱贴乱画等现象,同时村内各背街小巷无卫生死角。

2、村内外汪塘、沟渠岸边无积存垃圾,水面清洁无塑料袋等漂浮物。

3、310国道、花马路等主要道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无“五堆”、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野广告等现象,村与村之间连接路两侧无积存垃圾和柴草堆、建筑物料堆等。

1、卫生大扫除活动结束前,组织观摩检查,察看主要道路沿线卫生情况,同时每个办事处安排1个村作为停车点进行观摩,根据观摩检查的结果对各办事处进行排名。

2、乡党委于大扫除活动结束后组织人员(除环卫办外每社区出一个包点人员)对所有村居工作开展及宣传情况进行验收打分(满分100),并得分结果按照比例计入11月份“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成绩。

3、验收合格的村根据打分结果进行排名,第1名至第30名给予适当奖励,31名之后的村不再进行奖励;验收不合格的村限期整改,再次验收仍不合格的村主要负责人要在月例会上进行检讨并继续整改至验收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