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邯郸旅游倡议书范文(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33:11 页码:7
2023年邯郸旅游倡议书范文(实用13篇)
2023-11-18 09:33:11    小编:ZTFB

时间管理是有效的时间安排和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总结要客观、公正,既表现出个人的成就,又诚实面对不足之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好,游客朋友们,娲皇宫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二

各位游客: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19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传为赵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这里亭榭台阁,风格古朴,现已辟为公园;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着为国捐躯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等游览胜地。

“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人展示古建艺术的风采。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邯郸成为了一个“。

成语。

之乡”,许多历史典故诸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都发生在这里。在《史记》中还记载有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等故事。

邯郸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其名就是一些成语的组成部分,如“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除外还有包含邯郸意思的一类,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产生于邯郸的成语多达50多个,加上与之相关的则达到上百。

产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旧城南街的回车巷,传说是赵国上相蔺相如回避大将军廉颇的地方。从史书对两人的记载中产生的典故还有“怒发冲冠”、“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今邯郸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曾是赵国的王城,从兴建到焚毁的158年间,见证赵国的盛衰荣辱,上演过一幕幕内政外交的活剧,从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典故。如那篇《触龙说赵太后》产生的成语是“盛气凌人”、“舍本求末”。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人”、“不识大体”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长平之战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可被看为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来从历史深处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

好,游客朋友们,邯郸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三

旅游中的不文明,其实都来自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想要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其实也不算太难。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博物馆和剧场不大声喧哗;在不文明现象面前挺身而出、直言相劝,当好文明的维护者;在旅行之前多做一点功课,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禁忌……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才能做一个文明的传承者。

为践行文明旅游精神,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公民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旅游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树立文明风尚,注意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在出行中成为文明使者。

参与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旅游消费活动,接受文明健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咨询服务,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旅游消费,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至行动。

完善诚信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加强对旅行社团队的服务,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合力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

起到表率作用,搞好礼仪示范和引导,推广文明礼仪知识,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提升旅游文明素质的舆论环境,增强游客的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

提升国民素质,旅游行业先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文明旅游之花绽放全行业,以旅游文明素质提升带动全社会国民素质进步。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四

邯郸,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个城市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近期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游览了邯郸,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游邯郸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骄傲,下面将从历史遗迹、文化氛围、自然风光、人文特色以及对邯郸的评价五个方面来论述我的旅游心得体会。

邯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埋藏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在邯郸的行程中,我参观了妻儿寨遗址和中国的乡土文化博物馆等地。妻儿寨遗址是一座考古遗址,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通过参观这里,我不仅了解到了邯郸古代文明发展的演变过程,还深刻感受到了邯郸人民对历史的热爱和呵护。而中国的乡土文化博物馆则向我们展示了邯郸丰富的文化传统,使我对邯郸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邯郸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在邯郸的行程中,我每天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论是在街头巷尾的民间艺术表演,还是在古城狭窄的街道和老式的建筑中,我都能感受到邯郸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种饱含着文化底蕴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旅行体验,使我对邯郸这座城市充满了敬意。

邯郸的风景如画,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在邯郸的行程中,我有幸游览了邯郸湖、薛碑湖和独石沟等风景名胜。邯郸湖是邯郸市文化重要的自然景观,湖泊温柔静谧,湖边的垂柳摇曳,景色宜人。薛碑湖则以湖泊深广,水质清澈见底而闻名。独石沟是一座山谷,山势陡峭,悬崖峭壁,景色异常壮观。这些自然风光让我陶醉其中,也给了我对邯郸的美丽自然环境以深刻的印象。

除了自然风光,邯郸还有着丰富的人文特色。尤其是邯郸的民风民俗,让我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邯郸的民间艺术表演非常丰富多样,以农村庆典为主要形式。其中,邯郸大鼓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承载着邯郸人民对历史传统的传承和留恋。在观看这些民间艺术表演时,我被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朴实感动,对邯郸城市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的来说,旅游邯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氛围、自然风光,还是人文特色,邯郸都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这次旅行使我对邯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我相信邯郸这座城市将会继续为世人展示其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对邯郸的旅游体验赞不绝口,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前往邯郸,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五

邯郸是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距离北京不远,是一个非常适合周末或短期度假旅游的地方。我有幸前往邯郸游玩了一天,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风情。以下是我在邯郸游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邯郸的古城墙和古街巷。

邯郸的古城墙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全长6.5公里,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感受到古城的独特风情。同时,邯郸还保留了许多古街巷,如南大街、北大街、龙门古街等,这些街巷上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二、邯郸的博物馆和纪念馆。

邯郸拥有多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如邯郸市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南侠纪念馆等,这些馆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文献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邯郸的历史和文化。比如,我在南侠纪念馆了解到,南侠张孝祥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侠士和文化名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和卓越的影响。

三、邯郸的风景名胜。

邯郸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这里有很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如临漳石窟、馆陶太行山、临水亭等,这些景点有的是自然景观,有的是人文景观,都各有特色,让人叹为观止。比如,我在临漳石窟欣赏了数以千计的佛像和壁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魅力和宗教氛围。

四、邯郸的特色美食。

旅游也是一种观光和品尝美食的体验,邯郸也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这里的特色美食有邯郸烤鸭、香糕、葱花饼等,都非常好吃。我尤其喜欢邯郸烤鸭,这种烤鸭酥脆香口,配上葱油和酱料,味道非常好,让人回味无穷。购物方面,邯郸还有许多特产,如邯郸铁观音茶、黄小米酒、邯郸灰影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五、邯郸的人文气息。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是邯郸城市的人文气息。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邯郸的古建筑、传统文化和当地民俗都体现出了邯郸特色。即便是游客,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人文韵味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之,邯郸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风情的城市,这里有旅游景点、美食、特产以及深厚的人文气息,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如果你也有机会前往邯郸,一定要好好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六

七步沟景区位于河北武安活水乡境内,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因佛教文化中的“七步莲花”而得名。

景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门景、休闲度假、百瀑峡、罗汉峡、马武寨、三棱山六个景区组成,集生态旅游、宗教和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景区内重峦叠嶂,奇峰林立,飞瀑流泉,鸟语花香。天镜湖、南天门、石林峰、红石寨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罗汉洞高僧修行,隐士塔道人隐居,马武寨屯田练兵等故事传说引人入胜。“幽幽古佛地,仙境七步沟”,堪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礼佛探秘、品味历史、野外体验、红色教育的最佳选择。

交通。

从邯郸乘808公交车到武安汽车站,转乘武安至长寿村的公交,中途七步沟下车即到。

类型:自然景观。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60元,七步沟景区。

电瓶车:单程10元/人、往返20元/人。

开放时间:08:00—18:30。

京娘湖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于口上村的一处蓄水工程,亦称口上水库。京娘湖因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这里山水环绕,群峰竞秀,赤壁丹崖,林木茂盛,波光粼粼。现已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京娘湖水面2500余亩,湖水容量3200万立方米,水深达50米。湖水呈倒人字形,分东西两支,总长十余公里,湖面蜿蜒曲折,或开阔或如一线。湖面两岸险峰对峙,层峦叠峰,隽秀而奇险。京娘湖风景区包括:高峡平湖,仙灵峡,宋祖峡,京娘峡,怒狮昂首,神龟探头,雄鹰视,屯山积粮,神女舍粟,叠桥戏月,驼峰竟秀,妆寒潭遗恨,云崖寄志,古岩飘绵,青峰开屏,危岩藏经等18景。

导览。

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

屏风山:这座山崖如刀削斧劈一般,活像一扇巨大的屏风,虽叫它屏风山,当地的老百姓说,这后边藏着一个宝库,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在屏风山下睡觉还能听到犬吠鸡鸣、人喊马嘶之声。

神龟探海:据说当年京娘住在驿站时曾在对面的梳妆台梳洗打扮,经常喂养神龟,京娘投潭以后,神龟爬山涉水,到处寻找京娘的下落,到了这里时,已筋疲力尽,但仍然伸头往湖里张望,期望能从湖中寻找到京娘,随着时间流逝,斗转星移,这只神龟已化为石头,但依然期待着京娘死而复生的奇迹出现。

贞义岛:贞义岛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体上生长着完整的次生林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山上林木蔽日,清凉幽静,是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和天然花园。

宋祖峡:贞义岛的峭崖上有巨石挺立,姿若雄鹰傲视;左侧断崖悬垂,形似神龟探头。从入口西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的艺术画廊,前段是宋祖峡,当年赵匡胤在此诗以言志,称帝后又派人将诗刻在岩石上,至今字迹尚存。

京娘峡:后段为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左侧山崖上有京娘梳妆台遗址。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云崖寄志:悬崖之下有一石岩,相传宋太祖在这里题过词。建库前似有字迹,已难以认。据传,赵匡胤在年青时,漫游天下,途经太行山,赋“咏说”诗以抒情怀:“欲出示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传说这首诗就是宋太祖在这里的题词。

危岩藏经:水库存东北四公里处是定晋岩禅果寺遗址。相传此处是晋国与赵国的分界,故称定晋岩。这里山势险峻,绝辟径,春来翠柏森,细流潺潺;秋至于飞瀑似从天降,浮云时与地平,景色迷人。禅果寺始建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后经东魏高欢帝等到多次扩建重修,逐渐搁大而今年内殿宇全毁,岩下仅存石佛王尊,碑石15通但其自然的山川景观,十分壮美。

交通。

公交线路:邯郸到武安在邯郸西站坐808路公交,票价6元,1小时到武安车站。到武安后有直接到京娘胡的车,每半个小时一趟车。

自驾车:从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北口下,穿过市区沿309国道西行过武安市至沙洺(一作沙浼),沿平涉公路向西北过活水乡即可到达。

类型:河湖自然景观。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60元。

开放时间:08:00—19:00。

京娘胡景区电瓶车:单程10元/人、往返20元/人。

京娘胡缆车: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广府古城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隋末,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以来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现存的广府古城景区,墙高10米,厚8米。除城楼、角楼等建筑已毁外,墙体及护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毛遂墓、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等。西门券内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纪年石匾一方。

在古城内还发现了传说中的窦建德运兵洞。窦建德和秦王李世民争夺江山时在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的惨烈战斗,窦建德为了展示兵力,从城内挖掘地道直通城外三十里,用同一股兵力通过地道来回往返,收到了迷惑敌方的战略作用。

广府古城又称“卧牛城”。四周是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被誉为“北国小江南”。

导览。

传说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里大堤内,欲“脱颖而出”的`游客,可到这里学一下“毛遂自荐”的精神。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联合楚国共同抗秦,毛遂自荐请往。他自信地说:“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装于囊中,我的才华就象锥子那样,早已脱颖而出地露出来了。”平原君便带其一同出使楚国。在谈判中毛遂抽剑出鞘,逼近楚王,说以利害,楚王无言以对,应允合纵抗秦。平原君说:“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里还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因此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近年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国际太极拳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的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活动,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这里是黄圣依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的外景拍摄地,由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即将在这里开拍。

交通。

邯郸长途站北侯车室坐去广府古城车8元,24分一班。行程约一个半小时。返回车最后一班17:00。

溢泉湖,湖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溢泉湖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河北省重点旅游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近十万只野生鸟类在溢泉湖越冬,成为溢泉湖独特的自然景观。

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坐落于溢泉湖畔,庄园占地550亩,投资8000万。是一个以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农业、人文旅游、休闲体验、5a级婚纱摄影于一体的综合性庄园。

景区范围2万多亩,景区内更是有129师红色遗址,“睡美人”山与“观天佛”山交相辉映,众多景点点缀周边。

俗称小金鼎,因山形酷似一香炉而得名,位于陶泉乡境内。炉峰山极顶海拔1088米,远望山势起伏,层峦叠翠,近观似刀劈斧砍,飞崖陡峭。

位于白土镇,距离县城40公里,景区长20公里,沿河自然风光秀丽,景点独特,有无底洞、神牛峰、北朝佛洞、王莽射刘秀的箭眼、人造天河跃峰渠、吴家河水电站、稀有植物龙须草、北方奇观溶洞群、中原第一热情漂流、农家乐旅馆、千亩稻田香两岸、鱼虾野菜味美人,令人流连忘返。

位于城南7公里处的讲武城镇前港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县北朝墓群第35号墓冢,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在天子冢北侧有109级水声台阶,谜底至今未揭晓。

位于县城内磁州路中段路北,馆舍占地7.8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其展览主题“黑与白的艺术”以其精美的陈列,诱人的魅力,一举夺得了全国博物馆界的最高荣誉——“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馆精品奖”。2007年10月,又被评为全国aaa级旅游景区。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七

邯郸,位于中国北方的河北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邯郸拥有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景点。我有幸在最近一次旅行中来到邯郸,与朋友一同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以下是我对旅游邯郸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邯郸的历史文化风貌。

邯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邯郸的市区内,我游览了许多历史古迹,如位于南城门附近的邯郸古城、位于邯郸市区核心区域的大曹庄等等。这些古迹不仅给人带来了历史的感受,还有许多人文景观,例如曹庄村有一座供奉曹操的庙宇,以及许多古老的传统民居。在这些景点之间穿行,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邯郸的历史气息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第二段:邯郸的自然风光。

邯郸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我去了市区东北部的临泉湖,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湖区有许多荷花,五彩斑斓、美轮美奂,令人陶醉其中。湖泊周围还有几家特色的农家乐,我们品尝了当地的农家菜,尝到了农田的鲜美,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农田文化。除了临泉湖,我还去了市区西南部的官厅水库,这是一个人工湖泊,湖光山色非常美丽。周围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和绿色的草地,是度假和休闲的好去处。

第三段:邯郸的特色美食。

邯郸还以其特色美食而闻名。当地老百姓的美食以小吃为主,比如豆腐脑、糖炒栗子、蛋饼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葱烧铁板豆腐,这道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鲜美的味道赢得了许多游客的喜爱。由于邯郸地处河北北方平原,米面食品非常丰富,例如烙饼、面片等。这些美食无一不是让人胃口大开。作为一个吃货,我特别喜欢品尝当地的美食,这也是我去邯郸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段:邯郸的人文底蕴。

邯郸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底蕴的城市。邯郸大曹庄是一个集农田文化、农耕文化、唐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区,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农田文化展示,还有许多文艺演出和互动体验项目。我参观了农田文化展示馆,了解了邯郸的农业历史和农耕文化,还体验了插秧、打捞、钓鱼等传统农事活动。这个区域还有木刻楹联和书院,是我喜欢的艺术形式。文化展区之外的曹城遍布古朴的民居,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民俗氛围。

第五段:邯郸的发展前景。

邯郸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邯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旅游景点的投资力度,提升了城市的服务设施,并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培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邯郸会成为一个更加繁华和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在邯郸的旅行中,我不仅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还品味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底蕴。邯郸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吸引了我,也让我对邯郸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邯郸的魅力,走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享受其独特的魅力。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八

邯郸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作为河北省的省会之一,邯郸有着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我有幸前往邯郸旅行,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在这次旅程中,我不仅欣赏了邯郸的历史名胜,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体验了邯郸人民的热情好客。以下是我对旅游邯郸的心得体会。

首先,邯郸的历史名胜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中国历史古迹随处可见的城市之一,邯郸拥有许多古老而独特的建筑物,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在邯郸参观了世界遗产之一、山公道故里——大名府古城,这座城市建于2100年前的汉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古城内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大名府储君祠、曹令亭、雍和宫等。这些古老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此外,清明上河图文化广场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我欣赏到了一幅幅重现北宋繁荣景象的壁画,感受到了邯郸千年历史的厚重和辉煌。

其次,邯郸的美食令人垂涎。邯郸是河北省的重要饮食文化之地,有许多著名的特色菜肴,如邯郸狗肉、焖炖羊肉等。我在邯郸品尝了当地的烤面筋,这是一道由面筋加工而成的特色小吃。面筋经过腌制、烘烤后,呈现出金黄酥脆的外表,咬上一口,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除了烤面筋,邯郸的广式早茶也是不容错过的美食。我在邯郸的一家传统茶楼品尝了正宗的广式早茶,其中包括糯米鸡、萝卜糕、鲜虾饺等,每一道菜都口感独特,美味可口。邯郸的美食不仅让人充分体验到当地的饮食文化,更是味蕾的享受。

此外,邯郸人民的热情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旅行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邯郸本地人,他们热情地为我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在游览大名府古城时,我遇到了一位老人,他见我迷路了,主动带我参观古城并为我讲解古城的历史。在邯郸的一家小餐馆,店主还为我推荐了一些特色菜品,并与我聊起了当地的民俗和文化。邯郸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对邯郸这座城市充满了深深的喜爱。

最后,旅游邯郸让我明白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邯郸这座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辉煌。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文化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邯郸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后人留下更好的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旅游邯郸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领略到了邯郸的历史名胜,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还感受到了邯郸人民的热情好客。这次旅行不仅让我对邯郸这座古城充满了深深的喜爱,也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邯郸的历史、风俗、美食不断吸引着我再次踏上旅程,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九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邯郸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传为赵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这里亭榭台阁,风格古朴,现已辟为公园;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着为国捐躯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等游览胜地。

“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人展示古建艺术的风采。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邯郸成为了一个“成语之乡”,许多历史典故诸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都发生在这里。在《史记》中还记载有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等故事。

邯郸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其名就是一些成语的组成部分,如“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除外还有包含邯郸意思的一类,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产生于邯郸的成语多达50多个,加上与之相关的则达到上百。

产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旧城南街的回车巷,传说是赵国上相蔺相如回避大将军廉颇的地方。从史书对两人的记载中产生的典故还有“怒发冲冠”、“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今邯郸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曾是赵国的王城,从兴建到焚毁的158年间,见证赵国的盛衰荣辱,上演过一幕幕内政外交的活剧,从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典故。如那篇《触龙说赵太后》产生的成语是“盛气凌人”、“舍本求末”。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长平之战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可被看为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来从历史深处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人”、“不识大体”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历史沿革】。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20xx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0xx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0xx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20xx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20xx年之久。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20xx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0xx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20xx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0xx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历史文化】。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女娲。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20xx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黄梁梦。

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20xx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十

邯郸是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邯郸旅游非常值得一去,因为这里不仅有名胜古迹,还有美食和民俗文化,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在我的旅行中,我感受到了邯郸的独特之处。

第一段:景点游览。

邯郸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我先去了邯郸古城。传说古城有三层门,但只有城的南门尚留存,古城南门是计划经济时期修缮过的,场面比较震撼,也是邯郸古城的最佳拍摄之地。夜晚的古城也非常漂亮,漫步在灯光闪耀的古城夜景中,令人陶醉。除了古城,我还前往邯郸市博物馆,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可以了解邯郸的历史。还有临近的中山公园、野生动物园等景点也很值得一游。

第二段:美食品尝。

邯郸的美食多样丰富,口味非常独特,因此我也尝遍了许多当地的美食。第一天早餐,我吃了邯郸的烙饼,这也是邯郸的特产之一,面饼加上肉夹馍填满了美味的肉汁。午餐时,我去了邯郸的福成饺子店,品尝邯郸饺子。饺子鲜香可口,而且价格便宜。晚餐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豆腐脑和烧饼,这一切让我对邯郸的美食印象深刻。

第三段:民俗文化。

邯郸的民俗文化也非常富有特色。在漫步于邯郸市内时,我看到了一些舞龙舞狮和其他传统舞蹈的表演,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比较稀缺的表演形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此外,我还体验了传统的发酵面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当地的传统制面方式。邯郸的民俗文化表现的非常丰富多彩,值得探索和了解。

第四段:人文风情。

在这次旅游中,我感受到了邯郸的人情味,这里的人非常友好也善于互助。在我的游览中,路上遇到了一些当地居民,他们对我表示了关切和友好,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邯郸也有许多历史文物,居民们非常爱护这些文物,这种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值得借鉴。

第五段:总结。

邯郸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名胜古迹,更有人情味和美食文化。在我的旅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邯郸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这里不仅有名胜古迹和美食文化,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之,邯郸值得一游,带给旅游者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十一

刘家寨地处太行山东麓涉县偏城镇偏城村,建在一处方整的高岗之上,为保存比较完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其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现存80%以上为清代至民国初年建筑,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四周用石头筑成高达10米的城墙。据《涉县地名志》记载,宋末元初,刘姓从山西辽州(今左权县)上武里同峪村迁来,由于世代为官,渐成旺族,便将四周以石筑城,设东南北三门,俨然一处小山寨,易守难攻,改名“永安寨”,因地处偏僻,故名“偏城”,因原主人姓刘,故现在常被人称为“刘家寨”。

进入刘家寨,“将军第”“进士府”等古建筑仍然十分威严。沿街门楼,飞檐斗拱十分精美,大门两侧的门楣多为青石竖立,雕刻着各种楹联,高大的门楼、高高的台阶,全部采用青石铺就,底层阶下有排水道,不少上马石和拴马石(石鼻)至今仍保存完好。屋顶多为坡屋顶、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屋顶压背、两端出兽,许多雕刻美仑美奂。这一古村落有着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汇集了建筑学、绘画、文学、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特点。古寨没有被开发,保存状况较原始。

黄花山风景区位于涉县固新镇境内的冀、晋、豫三省交界处,西行二华里进入山西,南行十华里便是河南,地理位置特殊,山势险峻,群峰竞秀,森林茂密,隐天蔽日,四季皆景,春来满山黄花,炎夏松影如荫,深秋红叶遍山,冬天雪原林海。

景区面积五平方公里,有大型溶洞两处,即紫云洞和白龙洞,洞内面积4500平方米,有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种乳石,置身洞内,如迷宫仙境,让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附属景点有:苍鹰探海、九龙池、八百云梯、松林密道、情人谷、大槐树、高乐宫,是涉县境内独一无二的原始自然景观,也是人们享受自然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深山天堂、人间仙境。

河北省涉县固新村有一棵古槐,号称天下第一槐。这棵老槐树高29米,树围1.7米,冠幅直径19米,树龄约2000年左右。树旁立有石碑,刻有“天下第一槐”五个醒目大字。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树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仅东南方向有约占全树五分之一的上部保留一个主枝及部分侧枝仍继续生长延伸,形成覆盖面积半亩之多的新树冠。这株古槐,虽屡遭大自然的侵袭和战火的摧残,历尽千年沧桑,但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茁壮生长着,实为罕见的珍贵活文物。

据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涉县志》载:“古槐树,邑有三,皆植自唐宋。一在故县镇,十大树围,枝叶扶疏,状类蛟龙。”另据固新村《古槐碑记》载:中州胜地古槐着派溯沙侯国(即涉县)属地也,高入云霄,世人罕见。乃中华灵秀之钟,民族之骄也。槐寿几何,有待于考,但有民间佳话盛传;一曰大明正德(公元1506—1521),初业立村,已有千年古槐之说;二曰战国时期,秦兵攻赵东进路过于此,曾歇马饮食;三曰唐代邑翁在此修道,德高好弈,有“先天古槐,后世小仙”之语。据此推究,古槐当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清泉寺位于河北邯郸涉县东南15里石岗村南。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景点静因寺、南山寺、柏台寺、九龙圣母殿、鲁班岩、朝阳洞、摇铃寨、千年古槐、万年柏等,传说神奇。

寺周有围墙,前有山门,钟鼓楼,有大殿四座,另有东西配殿、藏经殿、伽兰殿、仙境台竺。在寺东南,有一建筑,下为石券,深均为三间。石券上刻有“宝访”二字,内书“林泉”。寺内有书法碑刻,艺术精湛,有汉代法道陵所书的”龙“字,康熙帝所书的“虎”字和晋代王羲之所书的'“白鹅飞到池中”。张天师的墨宝石刻,山门两侧的一对雄师为华夏仅有。

武安朝阳沟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部深山革命老区-----武安管陶乡列江村,地处晋冀接壤处,距邯郸市90公里,距武安市65公里。朝阳沟风景区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峰峦叠嶂悬崖绝壁,巨石嶙峋,森林覆盖率占景区总面积的90%以上。景区面积八平方公里,有南北对称沟洼12道,各沟自有特色。景区阳春花木繁盛、百鸟争鸣,盛夏泉水清澈,流水不断。如登上顶峰远眺,全景区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原名三层门,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这里层峦叠嶂,水深林密,是一处天然的避暑胜地。京娘湖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长短各3公里。两岸峭壁林立,乘舟入谷,仅可望见一线天空。有高峡平湖,仙灵峡,宋祖峡,京娘峡,云崖寄志、危岩藏经等18景。京娘湖海拔612.5米(坝顶标高),有一山水环绕的山顶公园。被湖水环绕的山顶公园顶峰海拔900米,地势高耸又四周环水。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因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的女娲炼石补天于此而得名。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550-559年),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娲皇宫俗称“奶奶顶”。据说是中原唯一祭祀女娲的宫殿。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沁河公园西段,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45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绿化带边的围栏被做成了一个个圆柱,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三个大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狮头。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十二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兴化市素有“文明礼仪之城”的美誉,为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在全市开展“小餐桌,大文明”文明餐桌行动,特此发出倡议如下:

一、理性消费。

全体干部职工要踊跃参与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就打包,积极营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受“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绿色消费。

二、积极参与。

餐饮企业要引导顾客吃多少点多少,不剩菜、不剩饭,剩菜打包,免费为顾客提供环保打包餐盒。

做到行业规范、食品安全、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

三、文明用餐。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倡导餐桌礼仪,维护用餐环境,不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

四、科学饮食。

科学搭配,注重营养,追求健康,不酗酒,不暴食,摒弃不良饮食陋习。

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

创建文明餐桌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为文明城市创建加油鼓劲!

20xx年xx月xx日。

邯郸旅游倡议书篇十三

邯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名城之一。来到邯郸旅游,可以领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邯郸的独特魅力,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邯郸旅游心得体会。

第一段:邯郸的历史名胜。

邯郸拥有丰富的历史名胜,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古代兵器展览馆和邯郸古城遗址。参观兵器展览馆,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兵器的独特魅力,深刻了解到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文化。而邯郸古城遗址则让我见识到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代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历史名胜都是不可错过的景点,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略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第二段:邯郸的传统文化。

邯郸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年来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伴随。丰富的文化和传统舞蹈、武术和音乐,展现了邯郸的良好传统和独特魅力。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化的内涵所在,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段:邯郸的美食。

邯郸的美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色,邯郸的美食以其优秀的口味和出色的做法而闻名。来到邯郸,在餐馆品尝当地的美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邯郸有着多种口味的美食,如:“老灶铜鼓”、“过河寿司”、“龙飞凤舞”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美食不仅吸引了广大游客,也证明了邯郸的饮食文化发展。

第四段:邯郸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邯郸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民俗文化表演,如:“锣鼓喧天的老年舞”、“火车头南吕”、“兆麻楼词”等。这些文化源于当地群众的生活和习俗,代表了邯郸特有的民俗风情和人文艺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段:邯郸之行的收获。

在邯郸的一次旅行中,我领略到了邯郸的历史和文化,品尝到了邯郸的特色美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友善和热情。邯郸之行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让我体验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深度了解一个城市,不仅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还能开拓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便是我的邯郸旅游心得体会,邯郸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来到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当地的生活文化。邯郸之行,留下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让我深刻领略到了邯郸的独特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