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整体就业趋势范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7:21:58 页码:11
最新整体就业趋势范文(精选8篇)
2023-11-18 07:21:58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和生活的回顾,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评估。写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坚持的过程,我们需要多练习才能写出较为完美的作品。掌握一些好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总结的质量。

整体就业趋势篇一

进入20,看到最多的网络关键字是“深耕细作”、“扩张二三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新锐城市,也为当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调查报告显示,重庆、深圳、西安、青岛、武汉、苏州等城市的雇佣前景超过京广沪,这预示着年新锐城市将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整体就业机会缓和上扬。

经济形势回暖,订单量的增加,促使企业增加人手。国际猎头和人才派遣服务商万宝盛华2010年第一季度雇佣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预计在2010年第一季度增加员工人数的企业比例为19%,比上一季度增长了2个百分点,减少员工人数的企业比例为5%,比去年第四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这说明2010年企业开始储备和增加人员,就业机会开始增加。

汽车行业就业机会增多。

中国汽车企业强烈扩张的`欲望,促进了汽车行业就业机会的增加。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行业汽车业调查结果显示,26%参与调查的汽车企业预计增加招聘。尤其在新车型推出、销售渠道的深耕策略的执行上,将创造出更多技术研发和销售类职位。

弹性工作机会大量增加。

继北京奥运会很多人过了弹性工作机会的一把瘾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为更多人带来体验弹性工作的机会。世博会大量临时性岗位的需求,对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职场人士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民营技术研发人才走俏。

经过三十年积淀和成长,中国民企已进入以研发和销售带动发展的新阶段,对技术研发和销售类人才也产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民营企业人才策略调查结果显示,54%参与调查的民企最常招聘的人才为设计、研发类人才,其次为销售技能领域人才,占到了52%。在这些所需技能领域人才中,管理类人才均占到半数以上。

整体就业趋势篇二

5我国加入wto以后,殡葬事业怎样发展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2002年11月,中国殡葬协会在桂林召开了第三次理论研讨会,2003年7月在长春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民政部在全国已展开调研,正在组织修订《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修订中的条例务求接近殡葬法雏形,今年年底上报国务院审批,新条例将为日后殡葬法的出台打下基础。在新条例中,关于殡葬业从业资格、殡葬业具体经营方式、社会资金参与领域,违规违法罚则,殡葬改革具体工作方式,殡葬业的监管方式和手段都会进行调整和补充。新条例修订时会充分考虑民企的想法,具体划定一些可以参与的领域,民间资本可以进来,但前提是要符合资质条件和法定程序。修订中的殡葬管理条例将考虑一些权利下放,一些权利收回,如火葬场、殡仪馆的审批权限将收回省一级政府,以便宏观管理,合理布局。”

当前,殡葬业正处在转型时期,既要考虑现行殡葬法规的约束,又要分析未来殡葬政策的走向,研究殡葬可能市场化的范围和发展趋势。在市场尚为放开之前,应当超前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梳理现行法规,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研究、预测新殡葬法规的走向;二是在行业内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公平竞争,适应开放的形势;三是提升殡仪馆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殡仪服务层次分化的格局。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竞争均衡的分配结果都是。

帕累托最优的,即达到了没有人可以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改善自身福利的状态。这一定律是自由竞争的胜利。1991年以来,所发生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事实证明,上述经济学观点正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运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实行军管的民航、电讯已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越来越多的特许行业的被放开和引入竞争机制,清楚地表明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被放开和引入竞争机制的行业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

近几年,殡葬行业内的理论研讨,行业外不断高涨破除“垄断”的呼声,以及人民群众、媒体一年高过一年“死不起”的猛烈批评,可想而知,殡葬放开是必然。可以预计,新的殡葬管理法规将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的制度,殡葬行业仍然是在国家法规管制下的特许行业,并为行业提供一个具有保障公平竞争的平台,殡仪馆投资主体将多元化。

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不变,一个放开。两个不变,一是我国已经坚持实施了50年的殡葬管理的方针不会改变;二是殡葬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原则不会改变。一个放开,就是殡仪服务市场开放,民间资本可以进来,允许私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兴办殡仪服务公司。于是,我们需要思考与开放的形势相适应的殡葬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下述两种模式可资借鉴并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口和面积与我市差不多,市政府负责兴建殡仪馆公用设施,建有一个殡仪馆,在市区中心;一个带火葬场的殡仪馆,在郊区。政府作为业主,殡仪馆委托火葬场管理,殡仪馆追悼设施面向殡仪服务公司出租,按次收费。市民需要办丧事,可以直接联系火葬场承办殡仪服务业务,也可以直接联系殡仪服务公司承办,殡仪服务公司可以开展丧事礼仪策划、遗体接运、防腐、到殡仪馆租用追悼等服务设施以及负责追悼厅的布置。台北市允许私营公墓,在私营公墓可以安葬遗体,也可以安葬骨灰。乡政府也建设有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只能安葬骨灰,安葬期限为8年,期满由公墓取出存放到公墓内的骨灰楼。台湾绝大多数人信仰佛教,几乎所有寺庙内建设有规模比较大的纳骨楼,供信仰佛教的市民存放骨灰,寺庙存放骨灰是台湾处理骨灰的主要方式。普通工薪阶层办理一件丧葬事宜消费大约16000新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台湾是市场经济社会,政府仍然对殡葬设施建设实行强制性管制;对殡葬服务公司实行登记管理,开放市场,自由竞争;安葬实行政府的公益性公墓调控市场,宗教社团的安葬设施为社会提供慈济。

新加坡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440万人,其中华人、印度人和玛来人占人口的90%,全国实行火葬,禁止骨灰埋葬。政府将殡仪服务设施建筑群集中建设在光明山脚下,拍租给若干个具备资质的公司经营,取得经营权的10余家公司集中在光明山开展服务,竞争十分激烈,优胜劣汰。被淘汰的,可以向政府提出歇业。然后,政府将空出来的设施再拍租出去,始终保持竞争的状态。新加坡华人信仰佛教,印度人和玛来人信仰印度教,骨灰安葬设施由宗教寺庙、教堂提供。

台湾、新加坡的殡葬管理,既保证了公平竞争,也体现了社会福利,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哈尔滨、长春模式。长春、哈尔滨模式是去年中。

整体就业趋势篇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发布报告称,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已经发生转变,能够接受更低薪金的岗位,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仍难以避免在就业和生活上面临诸多社会不平等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正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

该报告依据于自开始的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对象是12所高校(6所“985”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约6000名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研究者试图了解(第一届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以来历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生活状况与消费方式、婚恋与家庭以及网络行为与社会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相关满意度。

这份报告集纳于《中国社会蓝皮书》之中。

毕业生的适应性蜕变。

当20大学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遭遇就业困难时,毕业生及其家长几乎是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如今,这些“天之骄子”已然接受了就业难的现实,普遍降低了就业预期,对初职月薪水平的要求不断下调,以往难以接受的较低声望和较低专业技能的就业岗位现在也可以接受。他们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境遇算是比较好的了。曾经的不满被对现实的妥协代替。

与此同时,大学生采用多种策略应对就业压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比如:申请入党、参考公务员、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争取实习机会、了解就业信息,等等。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非常高,接受调查的12所高校近三年的毕业生近半数是党员。其中:“985”高校本科毕业生41%是党员,普通高校毕业生37%是党员。这一点颇出研究者意料之外。

大学生还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担任学生干部、争取荣誉称号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就业作准备。这些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

研究者发现,虽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不很严重,但隐性失业现象较为突出。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大约3/4的人就业,而没有就业的1/4的人中只有不到半数在继续上学(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其余的人既不工作也不上学。

“这些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在找工作(被统计为失业的人),多数人则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他们在等待满意的工作机会或继续上学的机会。当然,真正什么也不做而‘啃老’的`人只是少数,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是依赖父母的经济资助,准备各种考试或上各类的培训课程。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他们马上就会就业。这些人是隐性失业者,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内的隐性失业率接近10%。”此项研究的负责人说。

新学校教育无用论。

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和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就业率,并非越高学历和越好的学校就业率就越高,不同学历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211”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85”高校和普通高校。

与此相关,目前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极端的例子是,只有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即使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用不到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实践性技能,学校教育未能提供,这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而许多毕业生感到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其就业帮助不大。

此种情况反映在研究中为,专业课成绩好坏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没有太大的关联,并且对于毕业生随后(毕业7年内)的收入增长和职位提升也没有正向作用。

它导致的后果是,许多学生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认为学到的专业知识无用,对专业课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学外语、考各种证书、兼职工作等方面。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学内容常常基于教师本人兴趣和专业知识,而较少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学校的业绩考核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发表论文和申请研究项目,从而忽略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育。”此项研究的负责人说。

就业“拼爹”引发不满。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其中50%的人对自己的就业状态不满意,他们抱怨收入低、待遇差、专业不对口、没有发展前途等,这导致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毕业半年内有27%的本科毕业生跳槽,而大专生则有48%跳槽;毕业三年内61%的本科生跳过槽,79%的大专生跳过槽。98%的跳槽行为都是主动提出离职,而非雇主解雇。

和这种“不满”相比,另一种“不满”更显刺眼。

金融危机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倾向发生明显转变,最理想的就业选择从高收入的外企转变为高福利和高稳定的体制内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体制内就业岗位竞争十分激烈,然而,与外企就业岗位竞争不同,体制内就业岗位竞争存在着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用毕业生的话来说,要竞争到体制内就业机会是要“拼爹”,一些公开招聘是为某些人“量身定做”的“萝卜坑”,而大部分应聘的人都是“陪练”,即使考分和面试都是第一名也需要“运作”(走关系、行贿)。虽然不清楚这类不正之风到底有多严重,但在毕业生和其家长看来这类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毕业生都能讲述几个这类故事,有些是其亲身经历,有些是他们的同学、朋友、熟人或亲戚的遭遇。只有“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才能当公务员或进国有企业,这几乎为大部分毕业生所认同。

“这种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有些家长在给子女填写高考专业方向时声称,某些专业不适合其子女,因为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是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他们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难以帮助子女进入这类单位。”此项研究负责人说。

同样的,很多毕业生也有类似想法,他们因没有相应家庭背景而不敢竞争这些就业岗位,那些应聘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工作岗位失败的人,纷纷抱怨招聘背后的“猫儿腻”,并且猜想竞聘上岗者的家庭背景。这种现状激起众多毕业生的强烈不公平感,同时也导致他们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聘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不过,体制内就业者也并非事事如意。就业的最初几年,能在体制内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感到他们是幸运儿,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市场竞争中焦虑挣扎。但工作大约5~7年时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产生焦虑,对体制内工作感到不满,抱怨工作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人际关系复杂,职务晋升机会竞争不公平和不公开,收入低,等等。

何处安家与前途迷茫。

获得一份工作只是毕业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随后他们就要考虑前途方向和安身立命之所在,这是工作五六年之后的毕业生的主要困扰。调查发现,大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租金使许多毕业生感到他们不可能在此长久定居,三四年前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潮流,许多毕业生返回家乡或奔向二三线城市,但近两年,“逃离”大城市的毕业生又逐渐回流,因为他们发现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少,发展空间更小,而要获得好机会更需要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不论是返回大城市的毕业生还是留在中小城市的毕业生,都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坚守在大城市的人深感这里不是长久的安家之处,返回中小城市的人则感觉生活沉闷、前途无望。有一份工作和收入以维持生计,远不能满足当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他们想要的是有品质的生活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成为中产阶级或享受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他们的生活目标,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他们处于焦虑状态。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不禁感叹,“近两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和就业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使许多毕业生感到,他们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梦想,有些毕业生甚至感到梦想不可能实现而为此悲观。”

整体就业趋势篇四

经过学习、掌握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现代文学书,秘书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能熟练的从事文书、秘书事务工作、能进行文章写作,文学编辑和新闻写作,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服务能力。

课程设置。

公文写作、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企业管理学、普通心理学、商务英语、实用英语写作、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秘书实务等。

就业方向。

在各级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文化宣传部门从事信息宣传,文秘服务,日常办公管理及公共关系等工作。

核心职能。

工作管理。

能依工作的轻重缓急排定优先级,妥善运用自己的时间与资源,有效管理工作流程及进度。

认真负责。

确实达成工作职责及要求,能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不归咎他人并努力改善。

主动积极。

不需他人指示或要求能自动自发做事,面临问题立即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且为达目标愿意主动承担额外责任。

顾客服务。

对顾客展现服务热忱,有效满足顾客需求、解决顾客问题,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诚信正直。

为人坦诚、确实遵守组织规定与社会规范、信守承诺且言行一致。

适变能力。

对工作内容或环境的改变能够保持镇定,尝试了解改变的原因并以开放态度面对,有效调整行为且维持应有的工作表现。

问题解决。

能够掌握问题核心,精确解读讯息做出结论,寻求适当解决方案,衡量利弊得失并采取实际行动以排除障碍。

压力承受。

面临工作压力能够使用适当方法加以纾解,并维持应有的工作表现与人际关系。

沟通协调。

能视谈话对象有条理地清楚表达想法,除确保对方专注聆听及充分了解,并可正确解读、响应、厘清他人所传达的讯息以取得共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整体就业趋势篇五

2010年在各大企业度过2009的金融低潮,各个行业开始复苏,就业呈现回春。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将达1220万人,而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

1、护理学就业前景看好据卫生部统计,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民航业人才缺口24万以目前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

3、精算师将成高端人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但目前每年高校精算专业的毕业生仅仅几十人。

4、汽车服务人才全面紧缺汽车业在我国是重点产业之一。有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人,维修人才缺口80万人。未来5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5、微电子高端技术人才有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对该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从职位看,每月需求量有200多个。可以说,微电子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

1、近三年的专业就业情况。

(1)2007年应届大学生整体就业率预测及2008就业形势。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2007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对于2007年全国就业率的预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康小明的回答也并不乐观:“排除统计误差,到2007年7月能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这一数字与2005年的72.6%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5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康小明表示,目前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可能在3—5年后得到缓解。

2007年是应届生是历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就业大军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在480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择业指导处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毕业生就业指导分会秘书长曹殊研究员预计明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人以上,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人数增加,实际市场需求增长不大。曹秘书长说,全国明年总就业的人数将超过2500万人(包含毕业生),而就业岗位仅1200万个。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变量不大,应届毕业生在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的双重形式下,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企业要求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2~3年的工作经验,并不欢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这就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尽管就业难使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值一降再降。但是降低期望值并没有为他们迎来更宽松的就业环境。中科院劳动和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能力与需求不匹配。

知识结构影响就业方向。应当说,落后的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才是大学生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在中国仍属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大学生仍是各大行业人才的输入点,但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方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得到用人方的青睐,而非“大学生”的身份。大学生需要以这种认识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并且使自己处于不断学习,让自己在职场中成熟起来,提高和保持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以人才缺口很大的it行业为例,我国每年it人才的缺口在60万以上,而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大,所以对it感兴趣的毕业生可以加入it行业,这只是一个例子。大学生要扩大自己的就业范围,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鱼少的河里打到鱼。

(2)六部委加强国家重点领域12类紧缺人才培养。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六部委就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协调招生、培养、就业、使用等各个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国家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问题。

意见指出,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意见要求加大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努力扩大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意见要求,加快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高等学校在开展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培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转专业培养、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国家同时鼓励企业联合高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继续教育。

意见强调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将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扶持政策。同时将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平台。

(3)、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20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2006年,毕业生人数激增。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都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同时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67.10%的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的首要选择,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专家认为,“零工资”的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冷门专业就业状况好。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

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专业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农学的就业率最高(见表),而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东部高校就业率最高。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大学课程设置遭质疑。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各种能力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很有意见。在接受访谈的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半数大学生认为托人求职最有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求职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科就业率。

农学78.38%。

管理学58.02%。

工学55.44%。

法学37.85%。

教育学33.33%。

医学31.01%。

来源:新浪考试(责任编辑:zixun)。

据悉,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持续降低,爱以国企为代表的稳定型企业,有近1/4的学生将国有企业作为求职首选,北大青鸟(http://)解读大学生就业(http:///a/studentsemployment/)新趋势。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针对全国青年读者的调查显示,53.7%的青年同认为第一份工作主要是“积累经验”,而31%的青年则把重点放在“挣钱”上。虽然整体上以“长远利益”为打算的青年占多数,但“生存”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更现实。

“收入过低”对于初入职场产生的压力逐年上升,调查中,在“60后”、“70后”和“80后”人群中,以“收入过低”作为首要因素的,分别占16.4%、18.9%、20.2%。“我们这一代不一样,我们读书掏光了家里的积蓄,毕业了又满街都是大学生找工作”,有“80后”受访者这样说。

一位资深策划人在和几位即将迈入职场()的实习生讨论这个问题时说,从学校的练习场进入职场的真正跑道,每个人都要尽快令自己成长起来,社会的竞争不再只限定同龄人间,经验决定了你的起点,更决定你的速度。同时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潜心地在职场中学习,做个“有心人”,才是长久之计。

从工作资历上来看,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的是实际的工作经验,资历浅成为了一个硬伤,对此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大四即将毕业时提前找一份合适的实习工作,这样既能够锻炼技能又可以提前体验职场环境,但随着现代企业对用人要求的日益增长,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激烈的竞争,在这个前提下职业教育越发的被人们重视起来,从it职业机构——成都北大青鸟名流()的了解中得知,现在的职业教育已不同于以往,更为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像近期开设的大学生专属“学士后”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但把it编程知识传授给学员,同时还专门安排就业冲刺的学习,锻炼了职场适应能力。这也许就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吧。

策划人认为,刚刚入职时一切不成熟的心理都应该抛弃,因为大公司的发展比较成熟,只需要在前任所简历的框架里行事;同时由于大公司名气大,个人的荣誉感、虚荣心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在小公司,很多框架是要你去搭建的,需要你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和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压力很大。但是小企业用人机制相对更加灵活,对于那些希望挑战个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历就是财富,要好好把握。”

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

[关闭窗口]。

《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世界需6亿新岗位。

·日前,国际劳工组织在其发表的《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指出,为了创造可持续增长和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在今后10年,世界面临需要创造6亿生产性就业机会的挑战。

看下一篇:人民网:日本在钓鱼岛伤害中国势必伤己。

字体大小:[大中小]。

日前,国际劳工组织在其发表的《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指出,为了创造可持续增长和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在今后10年,世界面临需要创造6亿生产性就业机会的挑战。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劳动力市场在经过连续3年的危机状况之后,在当前经济活动有可能继续恶化的前景之下,全球至少有2亿人失业。这份报告指出,在今后10年还需要再创造4亿工作机会,方能吸收每年进入市场的4000万新劳动力。

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表示,世界上有9亿劳动者生活在每天不足2美元的贫困线之下,还需要为他们创造体面的工作机会。他表示,尽管政府采取了艰苦的努力,就业危机仍未缓解,在实体经济中创造就业应当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

报告表示,年轻人将继续成为就业危机受害最深的一个群体,然而从短期来看,没有迹象表明这一形势将会出现改观。报告指出,2011年,有7480万15岁到24岁的人没有工作,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400万人。

整体就业趋势篇六

专接本考试会计专业课的考试科目为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分值为150分每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两科统一发卷统一收卷,不限制单科考试时间。

专接本会计基础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小,整体来讲考试难度不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所以大家在这科的复习过程中是比较容易的。

财务管理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很多大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所不开财务管理科目,即便是开始此科目教学的学校,授课难度也相对较小所以专接本学习的时候会感觉对财务管理没有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科目的起点本身较高(在职称考试中,中级才开始考到)。所以专接本会计专业的复习重点和难点是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的考试难度不大,但是专接本考试的考试方向与初级会计职称有所区别。所以在复习此科目是主要是扭转方向上的差异。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专接本考试会计基础会对细节要求比较多,也就说会有很多内容是需要精准记忆的,只要完成这个目标对于已经考过初级的考生来讲,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对于财务管理的复习来讲,因为大家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打好基础是关键。因为专接本考试的出题难度并不大所以在基础复习的时候只要能够掌握课本的要求就足够了。财务管理在专接本考试时是有一部分计算题的,所以对于这部分题型考生在平时复习时也应该注意多加练习以提高做题速度。财务管理学习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概念的混淆,所以基础复习阶段把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学扎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一步:注重学习方法。首先要注意学习方法,复习时不管你基础如何一定要把知识系统地学习,这样以后做题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十几天的课程,老师不可能将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一一点出来,肯定是有取舍的点明重点,这就相当于是大学考前划重点,重点之后,还会有次重点、新考点等等。因为对于教材--定要仔细地看,反复的看,多数人做题时出现盲点,就是因为知识点看得不够细致。那怎么样才叫细致呢,学习过后课本会有很多标记,这些标记不是指乱画乱写,而是你对知识点的梳理,课本很多经典的例题,做完之后,对于错误之处-定要迅速分析出错误原因,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步:分模块加强联系。对于第二轮复习时,要分模块的加强联系,结合自己的薄弱之处对应着我们的专项练习,对知识点各个击破,这段时间希望大家能学会分类汇总,同一知识点可能会出的不同题型,每一种题型涉及到的考点及所用到的方法,不同考点之间综合考察的知识点有哪些,题型有哪几种。这一阶段的强化训练之后,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指的是对接本知识的系统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第三步:系统做题。第三轮也是最重要的一轮,系统成套地做题,一方面提高做题速度,另一方面在做题中查漏补缺,不要眼高手低。做题时,给自己设定考试环境,严格按照时间做题,做完后自己参照答案给自己评分,找拿分点,对于自己能拿分的地方--定要拿分,难以攻克的堡垒尽量找拿分点,以便考试时争取最好成绩。

最后:查缺补漏系统复习时,大家可以参考当年大纲查漏补缺,历年真题都以大纲为命题方向,考纲一般有四种要求:掌握,理解,会,了解,对于要求掌握、会的知识点务必吃透,出题点一般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整体就业趋势篇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就业者来说,了解并适应就业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就业趋势对个人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不断观察和学习,我对于就业趋势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就业趋势的关注焦点逐渐转移到创新与数字技术上。如今,创新和数字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对于不同行业的求职者来说,掌握相关技能变得至关重要。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招聘具备创新和数字技术能力的人才。无论是在科技、金融还是媒体行业,这些能力成为了招聘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求职者,我们应该及时跟进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升自己的创新和数字技术能力,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其次,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的发展,也给求职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市场,对于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注意到很多公司更青睐具备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背景的求职者。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求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改变着就业市场的格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取代,特别是那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工作。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经常听到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有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取代,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可以通过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对于求职者来说,要想在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灵活就业趋势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灵活就业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比如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办公。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提供远程办公的机会,因为它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自由职业者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技能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让自己更加自由和独立。对于求职者来说,灵活就业趋势的兴起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要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求职者来说,了解并适应就业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与数字技术、全球化、人工智能和灵活就业趋势都在改变着就业市场的格局。作为求职者,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和把握就业趋势,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整体就业趋势篇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就业趋势也在不断演变。在这个变革和竞争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关注和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趋势。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加需要明晰就业趋势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人工智能的崛起、技能的重要性、创意经济的兴起、自由职业的崛起以及教育的变革等五个方面探讨就业趋势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工智能的崛起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工作场景和就业趋势。随着机器学习、大数据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化和重复性工作将被机器所代替。这对于传统的工人职位和一些简单劳动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和发展中加强与人工智能和新科技的连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并积极适应这一新的就业趋势。

其次,技能的重要性在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愈发凸显。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就业市场对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诸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软实力的培养也变得至关重要。在就业趋势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单一技能的培养,而是应该建立起多维度的技能体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三,创意经济的兴起给就业趋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信息爆炸和内容创作的时代,创意产业正快速发展,成为了就业市场的一股新的力量。与此同时,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对创意经济要求更高的智力劳动者。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主动融入这一就业趋势。

第四,自由职业的崛起也成为了就业趋势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立自由地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自由职业不仅可以给予人们更大的工作灵活性和自主权,还可以减少雇主的开支和管理成本。然而,自由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通常相对较不稳定,让人们需要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能力来应对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自由职业市场中主动掌握机会,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教育的变革也为就业趋势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如STEAM教育、创新教育和跨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兴起并深受重视。这些新的教育思路和技能培养将帮助培养出更加适应当前就业趋势的人才。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并引领这一新的时代。

总之,就业趋势是与时俱进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并适应其变化。人工智能的崛起、技能的重要性、创意经济的兴起、自由职业的崛起和教育的变革这五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行动的方向。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的最大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