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范文(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1:48:53 页码:10
2023年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范文(实用13篇)
2023-11-10 01:48:53    小编:ZTFB

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带来幸福感。总结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凝练性,避免言之无物的空洞陈述。透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总结的不同风格和差异化的写作技巧。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一

各位领导: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

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申请人:xx。

20xx年x月13日。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学生高志华,男,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人,就读于贵院电商系20xx级会电6班。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弟弟正在读小学。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极差,全年收入十分微薄。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

今年,我得到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毕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以后才考取的一个大学生。但是大学学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学费压力,家中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钱来送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当今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的。为了我能完成学业,亲戚朋友凑足了入学的相关费用,但入学后的生活费用几无来源。故申请学院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能给予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恳望批准。

敬礼!

xxx。

20xx年x月x日。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三

尊敬的老师和领导:

我叫xxx,现年xx岁,xxx市xxx县xxx镇xxx村民因家庭经济困难申请贫困补贴。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我家有x口人,xx,父母和我。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为生。然而,只有我和父母知道家庭生活有多艰难。生活的艰辛和艰辛长期以来一直压在这个家庭上,所以我只能利用暑假和寒假在其他地方工作挣点钱来维持家庭生活。然而,我父亲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差。他经常背痛。他需要定期服药和看医生,平时不能做繁重的工作。这样,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了。我多么希望我父亲的身体能尽快康复,我的家人健康快乐。

我父亲初中毕业,我母亲是文盲,因为没有文化,他们只能呆在农村务农。我终于被大学录取了,所以我的父母希望我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未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我希望我比他们生活得更好,摆脱贫困。我父亲经常鼓励我努力学习。当我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我不能灰心。我必须坚持和坚强。我经常告诉我,只有当我吃苦的时候,我才能成为一个主人。我会努力学习。即使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也必须为我的父母努力学习,因为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也没有理由放弃自己。无论大学生活如何,我都会坚强地继续下去,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回报国家和社会。

我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我们贫困生的照顾和照顾。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四

陈永军,这个名字在额尔格图学校已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代名词,同学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热心”这个词来形容,同事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敬业”这个词来形容,相关领导谈到他时总会用“放心”这个词汇来形容。

自额尔格图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成立以来,陈永军老师一直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生资助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十分繁重。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他总是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起草和印制宣传资料发送到学生以及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条件、办理程序,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日常工作中,陈永军老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办理。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的家长对陈永军老师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陈永军老师总是要求自己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因此,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办理学生资助。每天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同事们看到他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怕吃苦的精神,学校的每月的资助报表按时上报,使学生每月按时领到资助金,而且还用自己微博的收入给品学兼优的孩子购买书籍。

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实行,加强了资助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陈永军老师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陈老师一手完成的。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国家资助工作体系并高效运作着。

额尔格图学校资助工作开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陈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今后,陈永军老师将一如继往地继续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扶贫事业中,为造福额尔格图镇一方百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五

近年来,应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贺君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并形成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资助、帮扶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爱心助力团队,扎实开展“为你点灯,照亮前行”的爱心解困助学活动,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像一束束阳光照进每一个贫困家庭,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鼓起他们前行的勇气,重塑他们改变贫困命运的信心,使一大批濒临失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得到应助尽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这是一个来自老少贫弱组合的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

唐凯凯,应县三中初二(301)班学生,今年15岁。三岁时丧父,无助的母亲带着伤痛带着儿子回到年迈无子的娘家。仅靠种着自家有数的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好在两位老人节衣缩食的呵护下,唐凯凯渐渐长大,而且从小失去父爱的唐凯凯很懂事也很争气,顺利地读完小学。

2020年秋季,唐凯凯就要进城读初中了。这时姥爷唐醒文老人年已81岁丧失劳动能力,姥姥患有高血压、轻度脑梗常年吃药,母亲自从父亲去世一直体弱多病,仅靠打零散工挣钱聊补家用,全家四口人只能勉为其难维持日常生活,进城上初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对于这样的家庭显然无法继续,一家人一时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助之中。

阳光总会在人生艰难跋涉的黑暗中升起。时值新学年开学之际,县教育局资助服务中心贺君义主任正带领中心人员下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听到情况后,及时深入家中走访了解。当走进大黄巍乡北湛村唐家的两间破旧房院,见到情绪低落的一家人时,贺主任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1500元交给唐凯凯母亲,让其为孩子置办上学用品,表示全力为其争取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勉励孩子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为全家争光。

不久贺主任通过与应县三中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沟通、向上级申请为其办理了助学金,解决了唐凯凯迫在眉睫的上学难问题。之后,心系家庭困难学生的贺主任每在工作闲暇便到唐家家访,与唐醒文老人成了忘年交。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使唐醒文一家充满了希望和生机。如今已年届83岁、身体还挺硬朗的唐醒文老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要再活十年,看到唐凯凯念大学,找上好工作,有个好前途,改变孤儿寡母的不幸命运,我们老两口也就安心啦!”

“像我这样的孤儿,能一步不落地念书,还顺利地走进大学门,实现人生梦想,这离不开党的扶贫助困好政策,离不开贺主任的热心帮助。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党和政府!衷心感谢贺主任!”这是笔者了解资助情况时,正在天津中国民航大学读大二的乔慧琳发自肺腑的感言。

乔慧琳是应县下社镇新堡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充满梦想的童年。但天有不测风云,在镇一小读三年级时,父亲不幸意外离世,母亲遭受打击不堪重负出走他乡杳无音讯,一个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之后,成为孤儿的乔慧琳与年过花甲成为五保户的爷爷乔振天相依为命,生活一时陷入困顿,念书也成为奢谈。

乔慧琳回忆说,幼小心灵遭受重创的她整天以泪洗面。之所以能回归校园成就梦想,是贺主任亲自上门做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主动送资助上门,特别是热心的贺主任领来了爱心人士、应县联想电脑公司经理刘汉栋叔叔,解决了我们爷孙两人的生活问题和念书困难,使我扬起理想的风帆,重返校园。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刘汉栋经理经济帮扶共计4万多元,持续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圆了我的大学梦,改写了我的人生。

听着这个神采飞扬的新时代大学生回顾不幸而又幸运的成长历程。我们相信常怀感恩之心、胸有家国情怀的乔慧琳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这是发生在一个身残志坚男孩子身上,在应县职中校园里广为传颂的国家资助、学校帮扶、老师关爱、同学互助、学有所成的真实故事。

程佳威,应县臧寨乡帖庄村人,应县职中(118)班计算机专业学生。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孩子,被专业医疗机构鉴定为一级残疾。父母务农,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和家庭贫困,程佳威在村里上完小学就很少离开过家。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年老的父母心里非常着急。长期待在家里的程佳威常常沉默不语,闷闷不乐。

路在何方?程佳威的前途命运成为父母兄妹的焦虑。

机遇总是在渴望中出现。2018年暑期,贺主任亲自带队来到帖庄村程佳威家里,经过耐心的说服动员,程佳威终于走进了应县职业中学,并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算机专业。

三年爱心接力帮扶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为了帮助程佳威顺利走完三年的校园生活、学习之路,贺主任带领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崭新的联想台式电脑,上门为他办理了贫困资助;为了方便起居,贺主任又亲自联系学校为其“开绿灯”,在公寓一楼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宿舍,安排一位同学陪住照顾。一有空,他就深入学校与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年来,在贺主任的积极帮助激励下,程佳威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20年全市技能大赛上荣获计算机类优秀奖。同时,他坚持磨砺自己,每天早晚在操场上锻炼走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如今的`程佳威走路越来越平稳了,说话越来越清晰了。

2021年7月,程佳威如期毕业,顺利考入了朔州陶瓷学院。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六

在繁峙县城有条马路叫“万里路”,全县有9所小学叫“万里希望小学”。在繁峙县,有个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xxx,一个致富不忘乡亲,“自从姓了党,就停不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脚步”的好党员。

xxx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6岁那年因交不起5元钱的学杂费被迫辍学,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也成为致富后资助教育、回报社会的最大动力。

1974年,他走出农村,在外打拼了9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也萌生了回去发展家乡的念头。1983年,他返乡成立了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担任经理至今。

1984年,xxx将自己承揽县烟草公司基建项目所赚下的1000元捐给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开始了捐资助学之路。30多年来,他捐资助教、扶贫扶智,在全县建起9所“万里希望小学”;累计为兴学助教、扶助贫困学生捐款1200万元,为光彩事业先后垫资8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83万元。

特别是近5年来,作为繁峙县民间捐资助学的第一人,xxx在兴学助教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从2011年到2014年,他每年资助10名中考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每人每学年2000元;2013年,捐资40余万元为繁中教职工宿舍硬化路面;2014年,无利息垫资2400余万元为实验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一次性为繁峙中学和繁峙二中5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2015年,资助繁城中学100名贫困生每人300元助学金。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xxx再次主动向县委请缨,承诺结对帮扶一个500-1000人的贫困村,确保其2020年前整体脱贫。

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奋进,xxx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直以来,他崇尚“讲信誉、重承诺”的实干作风,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标准,凭着“宁舍利、不舍质”的经营思想。

2012年,他承接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需要施工方全额垫资。他用自己的全部资产抵押贷款,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

2014年6月初,他承接了县实验小学、第一职工幼儿园两所学校教学楼的改扩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赶在9月份开学前完成。从工程机械进场的那一刻起,整整3个月,他吃住在工地,按时保质完成了按常规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

在xxx的心里总装着“三不欠”:不欠党和人民的帮扶钱,不欠亲朋好友的感情钱,不欠受苦人的血汗钱。30多年来,不仅自己率先致了富,累计上交国家税金1600万元;而且帮助上万名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扶持上百名商户入驻自己的万里装饰城,带领60多名本村、本县乃至于外省农民工共同走上了富裕道路。

“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做好一个^v^员的本分,我愿意做,更乐意做。”30多年来,xxx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优秀^v^员,风华正茂时跻身优秀群体,年届花甲了仍然奋进不已。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草根”劳模,xxx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贪图个人享受,不愿意过奢侈生活,挣下的钱不是拿来捐给学校,就是用来扶贫济困。

在xxx看来,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关贵富贫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他的自行车骑烂了一辆又一辆,廉价西服穿烂了一身又一身;为了方便跑工地,几年前咬牙花8万元买的一辆小轿车成了唯一的“奢侈品”。在他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和“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的平常心。他以一己之力、节衣缩食,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也感染、带动更多的^v^员去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是党和人民的培养造就了我厚善博爱的人格,教我懂得了创富的真正意义。我将继续勇担社会责任,守护世道人心,永葆^v^人本色。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七

崔老师,这个名字在北京交大早已成为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代名词,同学们谈到她的时候总会用“热心”这个词来形容,同事们谈到她的时候总会用“敬业”这个词来形容,合作银行谈到她的时候总会用“信赖”这个词来形容,相关领导谈到她时总会用“放心”这个词汇来形容。

自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始实施以来,崔老师就在这里付出自己的热心、爱心、真心、诚心。多年来,她作为负责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老师,一个人完成了本需多人才能完成的大量的工作,在工作中经历了辛苦与波折,克服了各种的阻力和困难,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和银行同志们的赞不绝口,更为那些需要受助的大学生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他们能安心学业,为他们的人生补足了动力。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各种新情况的出现,对从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崔老师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国家及相关部委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把握政策的水平,对于这项工作的导向和宗旨有了切实的把握,这为交大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方向。

做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没有对相关政策的深入领会是不行的,光有理论不懂得实际程序也是不行的。每年的助学贷款签约、发放和还款工作在操作程序上要求极为严格,为了能高效的完成工作,崔老师对办理助学贷款的全部流程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都进行了细致地了解和学习,并在工作中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高度精准。

俗话说“学海无涯”,用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学习中我真正得到了提高,也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好工作,才能长久保持工作的青春和活力。”

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交大每年有四千多名学生需要进行签约、发放和还款等工作。目前学校资助办的工作人员短缺,这些工作基本上全部压在了崔老师的肩上。崔老师不畏难、不畏苦,一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长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假日不休息已经成为她的工作习惯。崔老师为学校的资助工作做出了贡献,工作中不时地闪现亮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效果显著:

1、助学贷款工作专门化。

20xx年3月,xxx学校资助学生工作办公室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按照工作需要经调整成立和加强了以下几个中心的建设,即国家助学贷款中心、勤工助学中心、奖助学金管理中心和宣传教育中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从此走上了专门化管理的轨道,从申请、递交材料、审核、签约到后期的档案管理以及还款工作都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保证了学生的顺利签约。

2、助学贷款工作全程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从最初的校内办理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全程。

从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开始,我们的工作就已经开始。崔老师组织编制了学校资助工作及助学贷款工作宣传册和相关材料,随同新生录取通知书寄给即将跨入大学的学子们,使贫困家庭新生及其家人清楚学校资助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凡考入我校的经济困难学生百分之百入学。

新生报到,我校开设的绿色通道逐年创新、完善。20xx年新生入学时,经济困难新生不但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每人还得到价值200多元的学习生活用品,还为一些特困生免费发放了全套床上用品,其中大多数还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家庭新生入学后的能立即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学的温暖。同时,设置国家助学贷款咨询台,宣传资助政策,发放相关宣传材料。

之后的工作繁杂且要求高,签订国家助学贷款的手续是很严格的。崔老师每年在组织学生与银行签订贷款借款合同前,总要先安排参与此项工作的各学院主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导员召开培训会,并对参加各项具体工作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心的学生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贷款学生与银行签订合同现场请银行的同志现场组织培训,在为学生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填写合同协议之后,再耐心指导贷款学生具体填写合同文本,以确保他们顺利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工作还包含每年贷款的发放和还款的协助监督等工作。这对保证学校的正常财务和银行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管理数据化。

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也为督促还款工作提供了支持。

崔老师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崔老师一手策划和组织的。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体系,高效运作着。

诚信,是目前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提到最多的词汇。

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借贷,从各个角度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工作。在崔老师的倡议和组织下,交大以召开全校贫困家庭学生大会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诚信及自强教育。在毕业生离校前专门组织召开了“xxx学校贷款毕业生诚信教育大会”,请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为贷款毕业生详细讲解了国家征信系统的工作运行情况,组织贷款毕业生进行了诚信还款宣誓,为提高学生诚信意识,提高还款率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其实诚信不仅表现为贷款学生对银行的诚信,也包含有学校对于银行的合作态度。崔老师自开展助学贷款工作以来,积极与银行建立密切的关系,做到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当崔老师和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是个人,更是交大的代表,是几千名贷款学生的代表。崔老师待人诚恳,工作中善于互助,和她合作是很愉快的事情。她为自己赢得了银行工作人员的信赖,也为交大和交大的同学赢得了信誉。诚信,最基本的交往法则,在崔老师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合作,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在崔老师身上同样表达的酣畅。

这些年来,崔老师为助学贷款工作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她用自己的真心真爱诚心换取了银行的认可同事的赞许,同时也用自己的热心爱心换取了学生的好评,20xx年崔老师因在学校资助工作中贡献突出荣获了交大教师最高荣誉奖——红果园奖。了解交大的的人都知道,红果园就是交大,红果园奖代表了交大人最深沉的感情。这荣誉,崔老师当之无愧。

几年来,近千名贫困家庭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谋得满意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为他们创造了明天的希望。崔老师有一个愿望,就是播种爱心,用爱心培育希望,用爱心浇灌树苗的成长。她做到了。

交大的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崔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现在,她依然奋战在资助学生工作和助学贷款工作的第一线,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交大人和交大学子们对于学校资助学生工作的未来充满着期望,因为他们知道,有崔老师,他们的学业不会有阻碍;有崔老师,秋天不会萧瑟,冬天不会冰冷,只有春天般的温暖和夏天般的热情。

迎春,别样美,只因那份爱,只因那份执着。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八

在繁峙县城有条马路叫“万里路”,全县有9所小学叫“万里希望小学”。在繁峙县,有个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沙万里,一个致富不忘乡亲,“自从姓了党,就停不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脚步”的好党员。

沙万里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6岁那年因交不起5元钱的学杂费被迫辍学,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也成为致富后资助教育、回报社会的最大动力。

1974年,他走出农村,在外打拼了9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也萌生了回去发展家乡的念头。1983年,他返乡成立了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担任经理至今。

1984年,沙万里将自己承揽县烟草公司基建项目所赚下的1000元捐给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开始了捐资助学之路。30多年来,他捐资助教、扶贫扶智,在全县建起9所“万里希望小学”;累计为兴学助教、扶助贫困学生捐款1200万元,为光彩事业先后垫资8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83万元。

特别是近5年来,作为繁峙县民间捐资助学的第一人,沙万里在兴学助教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从2011年到2014年,他每年资助10名中考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每人每学年2000元;2013年,捐资40余万元为繁中教职工宿舍硬化路面;2014年,无利息垫资2400余万元为实验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一次性为繁峙中学和繁峙二中5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2015年,资助繁城中学100名贫困生每人300元助学金。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沙万里再次主动向县委请缨,承诺结对帮扶一个500-1000人的贫困村,确保其2020年前整体脱贫。

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奋进,沙万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直以来,他崇尚“讲信誉、重承诺”的实干作风,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标准,凭着“宁舍利、不舍质”的经营思想。

2012年,他承接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需要施工方全额垫资。他用自己的全部资产抵押贷款,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

2014年6月初,他承接了县实验小学、第一职工幼儿园两所学校教学楼的改扩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赶在9月份开学前完成。从工程机械进场的那一刻起,整整3个月,他吃住在工地,按时保质完成了按常规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

在沙万里的心里总装着“三不欠”:不欠党和人民的帮扶钱,不欠亲朋好友的感情钱,不欠受苦人的血汗钱。30多年来,不仅自己率先致了富,累计上交国家税金1600万元;而且帮助上万名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扶持上百名商户入驻自己的万里装饰城,带领60多名本村、本县乃至于外省农民工共同走上了富裕道路。

“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做好一个^v^员的本分,我愿意做,更乐意做。”30多年来,沙万里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优秀^v^员,风华正茂时跻身优秀群体,年届花甲了仍然奋进不已。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草根”劳模,沙万里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贪图个人享受,不愿意过奢侈生活,挣下的钱不是拿来捐给学校,就是用来扶贫济困。

在沙万里看来,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关贵富贫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他的自行车骑烂了一辆又一辆,廉价西服穿烂了一身又一身;为了方便跑工地,几年前咬牙花8万元买的一辆小轿车成了唯一的“奢侈品”。在他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和“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的平常心。他以一己之力、节衣缩食,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也感染、带动更多的^v^员去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是党和人民的培养造就了我厚善博爱的人格,教我懂得了创富的真正意义。我将继续勇担社会责任,守护世道人心,永葆^v^人本色。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九

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是xxx。我很荣幸能够获得长江大学助学金。首先感谢学校设立了这个助学金,感谢学校的领导们,感谢辛勤栽培学生的老师们,感谢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

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了助学金制度,对于广大的学生们来说,既是对我们学习的鼓励和鼓舞,又是对贫困优秀学生的一种资助;它不仅是对成绩优异学生的成绩的肯定,而且也激发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来说,获得此项助学金,既是对我大一这一学年的总成绩全班第一的成绩的肯定,又对我贫困的生活有了一点缓解。

当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别人肯定的时候,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他也会让我们更有信心,有动力的学习。因此,获得助学金的这种肯定而产生的动力将会使我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意蕴非凡。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求知和进取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因为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在大学里,我们不像以前高中那样,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身边辅导,要是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地面对,因为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后才会对书上的知识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

荣誉就好比圆形跑道,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不管曾经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是代表过去。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成绩而骄傲,也不能一时成绩不理想而气馁。所以我们心中应该有更高更远的追求,才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会把我获得助学金当做今后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征程。

获助学金只能代表我前一段时间的努力,也给我带来了一丝鼓励与安慰。很感谢老师们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互动平台,让我们在一起切磋勉励。我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没获奖的同学继续努力。相信总有一天成功会属于你。再次向曾经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献上最忠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默默地付出与无私的奉献!我将会带着这份感激更加奋发图强,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xxx。

20xx年x月x日。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十

xxx,1983年出生,大学本科文化,20xx年参加工作,现任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修改、新闻播音和音乐节目主持人。

该同志在工作上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创一流。由于工作的勤奋,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他政治意识强。思想上进,政治上始终与^v^持续高度一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v^思想、^v^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工作潜力和业务水平。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工作原则性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

他工作职责心强。新闻修改和播音在新闻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作用,是电台的枢纽部位和重要形象,工作零散、综合性强、随机性大,个性在延川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初期,在紧急缺人、毫无经验的状况下,他被领导从延川电视台新闻部抽调过来,然而在电台,他一人身兼数职,既要外出采访,又要修改新闻稿件,还要搞好播音、制作和节目播出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任劳任怨,从不计效个人得失,将电台的各个节目安排得井井有条,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

他敬业精神强。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进取,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说法、多年如一日。他坚持定期录制《xx好音乐》节目,在午间播放,让下班的人们在回家的路上享受音乐的完美;他加强业务学习,以更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素质。他每一天都会进行普通话和节目主持技巧的训练。透过不断的学习,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综合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电台节目的顺利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常说,xx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以来播出的每一条新闻、每一期节目都是他一手制作的。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必须会更加努力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十一

我是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13级数字媒体(2)班的学生xxx,1994年10月出生,中国共青团团员。入学以来我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学习勤奋,自觉性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我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我一直认为:我们都很平凡,但绝不能选择平庸。具体方面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v^思想;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和提高自己,热爱祖国,拥护中国^v^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关心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认真参加学校及院里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和行为上一致,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时刻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务。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在生活方面,我追求质朴简单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的作风,睡眠规律,饮食健康,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我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我知道我们家不富裕,我一直十分俭朴,不铺张浪费,不乱花钱。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我还寻找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每当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我总是积极参与。有些甚至是我从未涉猎过的活动,我也学着去尝试。我会戒骄戒躁,沉着理性,自强不息,务实踏实地做好每件小事,力争做出出色的成绩和表现。因为我相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十二

李xx,男,汉族,1929年7月生,^v^党员,江西省上栗县长平乡太塘村村民。

他扎根山区学校,奉献乡村教育30余载;他不计回报,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资助贫寒学子成就人生;他退而不休,创办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奖学奖教助学,让省级贫困乡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辍学。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系教育、情系孩子、热心公益。他就是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终身名誉理事长李xx。

1929年,李xx出生在上栗县长平乡太塘村一个贫困家庭。20岁时,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4年后,他复员回到萍乡,在张家坊乡、麻山乡等中小学校任教;1962年起任长平乡中心小学校长、长平中学副校长、长平乡教育组组长。

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李xx深知教育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每每看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时,李xx十分痛心惋惜。

参加工作后,李xx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作为“良心事业”。面对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孩子,李xx自己掏钱给学生代交学费;见到有些孩子冬天赤脚上学,李xx拿钱为学生买鞋子防寒;得知有孩子吃不上午饭,李xx就买饭菜票送到学生手中。李xx对贫困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让长平乡这个省级贫困乡实现“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从教30余年,李xx的心始终放在学生身上,生活中对自己“抠门至极”的他,对助学却“一掷千金”。在儿子李明利的记忆中,父亲在家里就是“甩手掌柜”,工资都是父亲自己支配,全家就靠着母亲的工资生活,小时候家里经常四个人吃一份菜。家里人知道父亲的钱是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也都支持他。

通过读书走出山村的瞿刚,一直把李xx视为自己的恩人。5岁失去双亲的瞿刚,寄居姑父家。生活上虽有着落,但姑父家经济并不宽裕,上学读书成为瞿刚渴望而不可求的事。了解情况后,李xx找到瞿刚的姑父,允诺资助瞿刚小学到高中的学费。当瞿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正为学费发愁时,李xx又四处奔波,帮助筹集了万元学杂费。瞿刚参加工作,就从第一个月工资中拿出500元钱,托姑父给基金会捐款,成为爱心助学的“接力者”。

瞿刚仅仅是李xx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长平乡太塘村曾思瑶和曾金禄的父亲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母亲重伤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过日子,生活极为艰辛。为让姐弟俩能读好书、改变命运,当时已经资助了5个孩子的李xx,还是找到姐弟俩的爷爷,送去800元钱助学金,并连续8年每年都给姐弟俩送去400至800元钱,直到姐弟俩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除自己资助贫困学子外,李xx还影响带动爱人、儿女参与其中。2011年,读高三的彭华奇,因为家庭困难,打算辍学外出务工,减轻家里负担。彭华奇的父亲在赶集时碰到李xx夫妇,诉说家里的困难。李xx了解情况后对老彭说:“读书能改变人生,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读好书。”并当场与老伴商量,每年拿1000元支持彭华奇读书。一周以后,李xx和老伴就给老彭送去1000元助学金。

一个个生动的助学实例,不胜枚举。30多年来,李xx用微薄的工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对于自己资助了多少学生,李xx把它当成隐私,从不外露。每当有人问起时,李xx总是很谦虚地说:“资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不会去惦记,没有必要记有多少人,更不图回报,只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

一个人帮扶,能力有限;众人出力,才能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人生。李xx萌发了成立一个社会慈善组织募集资金助学的想法。

1985年,李xx光荣退休。在教育战线忙碌30多年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为了帮助家乡孩子读好书,1991年3月,李xx与几位退休教师牵头创立了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后更名为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李xx被选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从此,他与老同事走上一条只讲奉献、不讲俸禄,唯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心奉献之路。

基金会创办之初,没有工作人员,李xx就一个一个地邀约;没有办公地点,他就借来一张办公桌开始办公;没有资金,李xx和几位牵头创办人,带头捐款筹集第一笔基金,并提出“三不”原则,即: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报一分钱餐饮发票,不图任何回报。

为争取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李xx白天徒步走村串户募集捐款,晚上起草章程、传书海内外,至今基金会的档案中还保存着100余封李xx写给海内外爱心人士信件的底稿。

“父亲退休后也不着家,每天很早出门募集爱心捐款,晚上披星戴月回家。”李明利说,“很多时候还被村民误会为骗钱的‘骗子’。”

多少个冬日,凛冽寒风挡不住李xx募集捐款的脚步;多少个夏日,烈日炎炎映照着李xx忙碌奔波的身影。李xx的爱心善举,得到了长平乡干部群众及长平籍乡贤的积极响应,1元、5元、10元……基金会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捐款5万元,为44名优秀学生教师发放奖助金。

1991年至1998年,李xx先后担任筹备组组长、筹委会主任、理事长。在这期间,他没有报销过任何费用、未领取分文报酬。1998年下半年,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李xx辞去了理事长职务,但他仍四处奔走募集捐款。2008年10月,基金会召开理事会,李xx自告奋勇,负责联系住在萍乡城区的理事。由于年近80岁,劳累过度,李xx晕倒在萍乡市区街上,被人送进医院救治。2015年,基金会举办首个爱心助学捐款周活动,李xx捐款5000元,个人累计为基金会捐款万余元。同时,他的爱人、儿女都为基金会捐款,全家累计捐款3万余元。

仅靠爱心捐款资助,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将难以维系。李xx与几位创办人商议,以爱心捐款作为基金,用基金利息和衍生收入助学奖教奖学,并争取到长平乡政府的支持,用基金在临街置地,建起了一栋6层共2000多平方米、集商住和办公为一体的基金会大楼,还购置了3个临街店铺。历经30年的发展,基金会拥有会员4200余人,从起初不到3万元的总资产,发展到现在资产总值400余万元,年固定收入达50万元。30年来,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通过举办29场奖励资助大会,资助、奖励贫困学生、优秀教师、贫困教师5791人次。

如今,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李xx仍十分关心基金会发展,时常打电话到基金会了解情况,提出建议。“我现在走不动了,不能为基金会做什么事,希望基金会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读好书。”李xx说。

走进李xx家里,餐桌是祖辈留下的老式方桌,卧室里是上世纪50年代的花板床,最时髦的物件是上世纪70年代儿子结婚时留下来的一张高低床,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儿子留下的21寸彩电和1台空调。这台空调是李xx80岁大寿时,部分学生趁他不在家,“撬门而入”安装的。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李xx是“低保户”。

日常生活中,李xx一直保持布衣旧衫常相伴、一天两餐粗茶淡饭的俭朴作风。一次生病住在儿子家里时,李xx的儿子看到父亲内衣破旧不堪,心疼地说:“你们对自己太寒酸,老人内衣要好,贴身才保暖,你却破衣贴身;老人要少吃多餐,你却只吃两餐。”

2007年,村里修路资金有缺口,李xx四处奔波筹得5万余元。而他的牙齿脱落多年,乡里领导建议他去配套假牙,可李xx咨询几家牙科医院,听说要花七八千元,李xx直接拒绝了。他说:“我已经这个岁数了,就是可以报销,也没有必要浪费这些钱。”

随着年龄增大,病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可李xx从来都不住大医院,他总是说:“住县医院花钱少,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是好的。”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自己生活这样节俭、帮助他人却那么舍得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节俭自己,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看到他们不再因贫困上不了学,看到他们成就事业、改变人生,值得。”

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在李xx及基金会一批爱心人士的影响带动下,曾经受到资助的贫困学子加入到基金会爱心助学队伍中,由曾经的受助者变为如今的资助人。长平乡石溪学校老师钟检,就读初三以及师范学校时期,一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回乡任教后,她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格外关心,定期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给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书。“基金会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我要向李xx爷爷学习,把对基金会的感恩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关爱,用爱心和行动传承这份精神。”钟检说。任职电信公司部门经理的朱顺开曾两次得到基金会的奖励,回乡探亲时,他携妻带子专程到基金会捐款5000元。

李xx大爱无疆的事迹在长平乡父老乡亲中广为传颂。在他80岁过生日时,长平中心小学赠送牌匾赞扬他“为人师表、仁爱永恒”;90岁生日时,基金会赠匾“厚爱寿长”。

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材料篇十三

xx,女,我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学生,2017年参加太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一等奖,2019年考入吕梁学院。她在学习的道路上,面对一道道难题,流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不断地挑战自我!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她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发进取,努力学习,树立了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学会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地锤炼和提高自己“自知、自立、自制”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地取得成功,真正的成为生活的强者。

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认识到: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崇高理想,一个人的理想决定自身的成长方向。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正确地审视一切,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她就给自己定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乐观上进,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艰苦朴素,在同学中起着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学好专业是第一要务。她积极进取,主动思考,认真学习,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她喜欢和老师、同学广泛交往,相互交流学习。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称号,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绩,收获的硕果,甚是欣喜。同时,在专业知识方面,积极参加各项实践训练和比赛活动,为了继续深造学业,她选择参加学校对口升学班,为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度努力。

在学校,她一直积极进取,从班干部到学生会干部再到团委,她积极协助学校老师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踏实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绩在学校有目共睹,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注重细节、积累点滴,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给予了她获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不仅是她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会,适应快节奏生活,成为开拓创新人才必备的意志品质。为了加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她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增强了她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她积极乐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她的心里,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助学政策传递着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的公德心,更催生出她感恩的心。在学校爱心社的组织下,她参加了走进养老院送温暖活动,用实际行动带给老人阳光温暖。

xx同学说她今天取得的成绩要感谢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绝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她的殷切希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