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范文(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34:51 页码:11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范文(通用10篇)
2023-11-18 09:34:51    小编:ZTFB

写作是培养语文表达能力的关键。如何参与政治并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呢?在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一

“地坝硬化后,一点都不硌脚了!”12月14日,家住屏山县书楼镇西村八组困难残疾人王德付感激地告诉笔者。

今年60岁的王德付,先天性失明,在他4岁那年,母亲因分娩弟弟刘明楷而去世,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种务农维持。在10多年前,王德付评定为视力一级残疾。目前,王德付纳入五保户范畴,弟弟刘明楷负责监护。王德付虽已双目失明,但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还是非常熟悉,政府多次动员他搬迁至条件较好聚居点,但王德付总是舍不得自己的老家而婉拒。

“原来的院坝地面没有硬化,稍微下点雨,就成了泥浆浆,围墙用乱石头堆的,去院坝边摘点菜经常摔倒!”王德付回忆时心有余悸,现在好了,到院坝边摘菜再也不会担心摔倒了。同时,在王德付卧室近处量身建起了无障碍卫生间,在院坝与住房之间修筑了梯步和加装了护栏。这些小改造,解决了王德付洗澡、入厕、摘菜等生活小细节寸步离不了监护人的状况。

王德付是屏山县实施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缩影。据了解,今年5月起,该县残联组织11个乡(镇)和167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上门服务,准确掌握了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建立“一户一案”精准化档案和项目设计,确保困难重度残疾人在家庭生活中真正无障碍地做家务、洗浴、入厕、出入和与他人沟通,提高其生活质量。截至目前,该县共为9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不同项目改造,投入资金26万元。“下一步,屏山将进一步加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让残疾人家庭最大限度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该县残联负责人梁爽表示。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二

平谷区残联以“七有”“五性”中“弱有所扶”为导向,全面启动重度困难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工作,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居家改造服务,提高其居家生活的自主程度和生活质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区残联成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专班,党组书记、理事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发《平谷区贯彻落实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方案》,先后开展4次培训,5次专题会议,向评估、施工、产品单位及工作人员讲解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政策和改造项目内容、操作程序,组织参会人员研讨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经验,累计参与715人次。为提升重度困难残疾人的居家环境。

摸排调查注重实效。

为了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更贴心、更实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区残联和施工单位、评估单位工作人员深入到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中,依照残疾人不同残疾类别和不同居家条件,实地查看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出行方便程度,了解房屋改造条件、生活起居、出行方便程度以及改造需求,对残疾人家庭需要改造的位置进行详细了解、登记、拍照和准确测量。实行“一户一策”式个性化服务,按照“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要求,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立台账。改造内容主要为无障碍灶台改造、卫生间整体改造、各类无障碍安全扶手和地面(坡道)平整硬化等。截至目前,已对13个乡镇(街道)812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了入户评估工作,为切实解决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和出行困难打下扎实基础。

组织实施严把质量。

为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区残联严格把好设计关、质量关。严格按照《北京市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北京市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分类实施、注重实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采取面向社会、统一招标、全程监督的方式,精准有序地推进无障碍改造工作,确保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这项惠残工程标准高、质量高。以方便残疾人的日常起居,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使广大残疾人真正获得生活上的便利。

2022年,区残联将继续集中力量着力解决残疾人的所急所忧所思所盼,计划完成1000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设施改造,用“爱”除“碍”,大力度增进残疾人福祉,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区形成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三

“现在我能动手烹煮食物,让老伴吃上我亲手做的菜了!”初冬晌午,在汝城县大坪镇堆山村,71岁的朱婆婆一边热情招呼着老伴过来吃饭,一边不住地感慨。

多年来,作为一位肢体残疾人,朱婆婆只能依靠挪动凳子移动身体,一直被老伴悉心照料着,能亲手烹煮食物、分担老伴负担,成了她梦寐以求的热切愿望,今年由此被列为当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对象。

厨房改造便捷实用。

配备护理床、安装热水器、改建一组厨柜,在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之间安装扶手......短短数天内,在汝城县残联积极组织下,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施工,朱婆婆家变化不小,令她的生活“脱胎换骨”。如今,她不仅可以自己如厕、洗澡,还可以依托新装的便捷厨柜,扶着扶手煮饭炒菜,给老伴烹煮“亲情餐”,也减轻内心负疚,促进家庭和谐。

“无障碍改造项目,就像量身定做一样,如此贴心细致人性化,帮我实现了多年夙愿,构建了温暖有爱的天地。”朱婆婆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当地改造项目受益户的共同心声。

加装护栏安全放心。

“把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办到群众最需处、心坎里。”连年来,汝城县残联不仅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来对待,还将之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有力有序组织实施,用心用情做细做好,从精准定人、认真监管和仔细验收等各环节下足功夫,为困难残疾人倾情倾力纾困解压,不断提升他们真切而十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确定改造对象中,汝城县残联坚守重度残疾人优先、贫困残疾人优先的原则,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现场,全面摸清初步对象的残疾状况、居所、环境和室内设施、经费投入等各类情况,进行一一入户改造论证,融合对象功能障碍、改造愿望和家中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充分满足他们所需所盼。

施工中,汝城县残联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奔赴到各乡镇村组,严格按照全省无障碍“五部位”改造法,切实做好监督监管,确保每户都巡视检查到,对所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衔接,敦促实施单位立行立改。面对改造对象分散、伏天高温、暴雨滑坡、二次运输等重重困难,仍携手施工方按时保质完工竣工。

“有限投入要产出最大效益,小项目要赢取大民心!”每逢项目竣工,汝城县残联及时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深入现场,对标项目标准和预算,一丝不苟逐户验收,坚决杜绝虚设项目、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等情况发生,也对用户使用效果和满意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无障碍改造“改”到心里、“造”出幸福。

“实施‘无碍’改造,构建有爱世界。”汝城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迄今共完成100户困难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作,涵盖到改卫生间22户、改厨房灶台52户、地面平整16户、装扶手护栏32处,配装护理床19张、热水器31套、浴凳22张,以及安装紧急呼叫系统10个、太阳能照明灯10盏等,为本身有障碍的残疾群众,改造出了“无碍有爱”的温情天地。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四

20xx年来,邹城市残联坚持走进残疾人家庭,以残疾人实际居住环境为基础,以残疾人具体改造需求为依据,为残疾人进行免费无忧改造,并持续做好惠残政策宣传,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竭力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居家生活环境,受到残疾人群众的欢迎。

扩大政策“覆盖面”

在落细落实省、市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改造政策,改善居家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xx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改造完成3055户,其中重度残疾人家庭1812户,轻度残疾人家庭1243户。2021年,为104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基本型无障碍改造,并为8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智能化无障碍改造。2022年以来,为521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全部改造验收完毕,并录入系统。

智能平台“送政策”

依托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将免费的无障碍改造服务送进残疾人家中,实现足不出户惠享政策。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和残联业务办理系统三项功能。

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可在线实时查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进展情况,包括受助人信息、家庭环境、改造内容、改造进度、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及项目验收评估等等,进行全流程监督;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可以通过为残疾人家庭配备各种智能化前端设备,后台设置应急响应中心,并与社区监控平台互联,实现残疾人人身安全监测、智慧生活服务和居家状况实时预警等功能;残联业务办理系统,让群众在残联公众号菜单即可了解各项惠残政策、提交业务办理申请,业务办理进度和申办结果清晰可视,切实打通了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载体“送服务”

为帮助重度残疾人消除信息壁垒,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了解各项惠残政策,享受更多便民服务。邹城市残联与中国广电邹城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邹城残联”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广电双向网络,为残疾人打造专属视听界面,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残疾人群众和其他市民提供集政策宣讲、康复教学、技能培训、线上业务办理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助力惠残政策落地实施,更好地满足残疾群众个性化需求。该平台已于6月底上线投放,首批完成了5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铺设、安装。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五

为了让改造更贴心、更实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每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确认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确保无障碍改造项目高品质落实。

“如今生活比改造前方便好多了,也容易搞卫生了,我心里感觉很温暖、很满意。”12月22日,家住夏铎铺镇凤桥社区21组的居民谭明武,对完成改造后的厨房灶台和水泥坪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57岁的谭明武,2014年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左脚行动不便,造成肢体四级残疾。妻子在10多年前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如今的谭明武,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并且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女儿需要抚养,生活十分困难。独自一人生活的他,平时还需要自己料理家务,他的生活变得越发艰难。

“以前做饭就是在一个简单搭建的瓷砖台面上,空间小,东西散乱分布,房前的地坪是土坪,下雨天易打滑,也没地方晒稻谷,非常不方便。”谭明武回忆道。

市残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今年将他家纳入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名单,按照无障碍设施改造要求实地规划,完成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免费对他家厨房和地坪进行改造,并且添置液化气灶等。改造后的厨房增加了收纳空间,东西归置得更为整齐,水泥硬化后的地坪也变得便捷舒适。

类似的改变还发生在夏铎铺镇凤桥社区凤凰片11组的周术文家中。周术文是智力二级残疾,在对其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中,重点改造了卫生间和厨房,按照其平时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安装了组合灶、水塔、浴霸、马桶等无障碍设施。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是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方便出行、提高自立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人性化无障碍设施进入残疾人家庭,提升了残疾人的居家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更有尊严,让“有碍”变“有爱”。

市残联综合服务部部长谢冠军表示,明年市残联在无障碍改造工程方面,将加大力度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更详细、更具人性化的方案,切实解决他们“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让更多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六

近年来,邹城市残联坚持走进残疾人家庭,以残疾人实际居住环境为基础,以残疾人具体改造需求为依据,为残疾人进行免费无忧改造,并持续做好惠残政策宣传,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竭力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居家生活环境,受到残疾人群众的`欢迎。

在落细落实省、市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改造政策,改善居家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xx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改造完成3055户,其中重度残疾人家庭1812户,轻度残疾人家庭1243户。20xx年,为104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基本型无障碍改造,并为8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智能化无障碍改造。20xx年以来,为521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全部改造验收完毕,并录入系统。

依托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将免费的无障碍改造服务送进残疾人家中,实现足不出户惠享政策。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和残联业务办理系统三项功能。

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可在线实时查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进展情况,包括受助人信息、家庭环境、改造内容、改造进度、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及项目验收评估等等,进行全流程监督;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可以通过为残疾人家庭配备各种智能化前端设备,后台设置应急响应中心,并与社区监控平台互联,实现残疾人人身安全监测、智慧生活服务和居家状况实时预警等功能;残联业务办理系统,让群众在残联公众号菜单即可了解各项惠残政策、提交业务办理申请,业务办理进度和申办结果清晰可视,切实打通了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帮助重度残疾人消除信息壁垒,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了解各项惠残政策,享受更多便民服务。邹城市残联与中国广电邹城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邹城残联”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广电双向网络,为残疾人打造专属视听界面,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残疾人群众和其他市民提供集政策宣讲、康复教学、技能培训、线上业务办理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助力惠残政策落地实施,更好地满足残疾群众个性化需求。该平台已于6月底上线投放,首批完成了5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铺设、安装。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七

谈起近日最让鞠老伯老两口开心的事,必然是家中原先老旧厨房、卫生间的大变样,除了水台、油烟机、燃气灶、抽水马桶等物件的更新外,全套的无障碍设施也让老两口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鞠老伯夫妻均患不同程度残疾,行动不便,且两人年纪较大均已退休,收入微薄。两人居住环境较为简陋,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不仅设施陈旧,而且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镇残联工作人员将鞠老伯一家情况进行了上报,并顺利纳入奉贤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计划之中。在得到批准后,施工人员就来到鞠老伯家,根据鞠老伯及平阿姨的身体残疾情况,量身定制改造。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全部改造工作。

鞠老伯:“没想到做得这么好,又干净又亮堂,烧饭方便了,洗澡、上厕所也安全多了。”

同样享受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福利的,还有村民庄阿婆。庄阿婆腿脚不便,平时需要靠轮椅和拐杖辅助行动,上厕所是最让她发愁的事。

经上报批准后,镇残联为其申请改造项目。在卫生间里安装上了防滑扶手、淋浴房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婆婆腿脚不便,以前我们出去工作的时候,真的不放心,现在有了无障碍设施,既方便了老人,也让我们心定了。”庄阿婆的儿媳感谢地说道。

镇残联沈筱雯:“柘林镇现已为辖区内近2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当这些个性化又暖心的无障碍改造设施陆续进入残障人士家庭后,切实解决困扰他们多年做饭难、如厕难的生活问题,生活起居更加方便,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下阶段,柘林镇将进一步开展惠残政策,用“爱”除“碍”,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覆盖面,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不断提升城市文明进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让生活有“爱”无“碍”。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八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公共场所看到轮椅坡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为残疾人带来便利的无障碍设施。随着青浦区政府实事工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不断推进落实,这些便利条件正在逐步向残疾人的家里延伸,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因此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享受到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家住白鹤镇太平村的计建芳是一位重症风湿病患者,常年受关节疼痛困扰,已达到一级肢体残疾。原先计建芳居住在二楼卧室,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点遍布全身,她丧失了大部分行动能力,生活起居只能靠家人照料。由于上下楼不方便,她只能搬到没有卫生设施的一楼居住。

今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惠及计建芳一家,由区残联出资对一楼东侧房间进行整体改造,完工后该房间将配备独立卫生间,淋浴房、浴霸、热水器、座便器,以及保护设施也将一应俱全。

区残联戴张豪介绍说:“马桶、台盆上以及卫浴的淋浴头下方均有相对应的扶手,地面选用的是防滑地砖。针对残疾人不同的残疾类别进行设计、改造。”

据了解,青浦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自2014年起逐步开展,主要有残疾人家庭住房的出入口通道平整坡化,打通房间之间的无障碍通道,为卫生间配备防滑地面、扶手、无障碍标准的座便器、洗手盆、淋浴或浴缸等内容,根据不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还会进行厨房内低位操作台、水槽,以及升降晾衣架、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改造。

下一步,区残联将进一步加大该实事项目的投入,不断完善改造内容,扩大覆盖范围,为青浦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九

发坐便器,闪光门铃,手写板盲杖等无障碍用品。

1、根据xxx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xxx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参考资料。

浏览器[引用时间2018-1-11]。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篇十

碍在国内外的及以后发展趋势无化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

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

据李教授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

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

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

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

市区作为上海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李教授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市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

李教授希望通过市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上海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

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针对上海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李教授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