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眼前利和身后利范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1:20:25 页码:7
最新眼前利和身后利范文(实用10篇)
2023-11-10 01:20:25    小编:ZTFB

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方式,通过写议论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观点清晰和论证能力。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表达,能够激励自己更进一步。这里有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一

这里声明,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完全是看完《揭密百度十年发展策略之中国站长的悲哀》这篇文章后的感想,把一些想法和建议写下来,算是一篇读...

这里声明,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完全是看完《揭密百度十年发展策略之中国站长的悲哀》这篇文章后的感想,把一些想法和建议写下来,算是一篇读后感,没有攻击站长作者之意.

下面回到正题,站长的悲哀,我觉得与百度出什么专属首页和百度问吧,百度贴吧,等等无关,个人认为,现在站长最大的悲哀,就是每天想尽脑汁的为了发表软文而乱编软文,(当然也包括我,因为我接这个站,有了排名才能收钱,所以写软文是必要的手段,但我不同的是,不是为了写软文而去写软文,是把自己的手法,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再加点自己的感想而成的文章),为了收集软文而采集别人采集的软文(我的文章总是被,不负责的往往把链接换为自己的,想来也搞笑,因为他们的站,无论从关键词还是排名都是不切实际的,网友看了后,自会分辨哪个是原创,也会从心里反感这样的网站),为了排名而忽略信息本身内容,为了seo而牺牲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是所谓的源于搜索引擎排名的悲哀.

另一种悲哀源于推广,我前几天也发表过一篇文章《浅谈站长利用qq群推广网站的学问》,里面简单写了几种,站长推广自己站点的广告方式,站长宣传自己的站点,个别的是为了自己的站点,更多的是为了公司的站,他们发广告,一方面要忍受单位领导的无知,另一方面还要看群主的脸色,其实群主倒不是想随便t人,不过手法太垃圾的,那还是不会给面子的,毕竟要管理那么多的人,不能因为同情你就开了源头,那以后剩下的人如果也这么低级的发广告要怎么管理!而第三种悲哀,就是比较常见的了,站长们也会无时无刻无地无会发现,呵呵,就是现成的资源不去利用,只是一味的去抱怨,去比较,比如说,百度新出的专属主页,先不要去听别人说好与差,自己去了解,去应用,再去比较,去评价,我发现现在有好多人,比较喜欢追随话题,某某说某个站垃圾,他也跟着说,把听到的原话,通过群,论坛去发布,而它实际根本没去过这个站,再有,现在人工很费力,所以大家都想找推广的、群发的软件,那么就有人听说某某软件漏洞大,某某软件效果差等等,然后群里就会出现这样的流言.

再回头说这个百度推出的专属首页,相信大家都做过博客,感觉这个首页和博客有很大的相似,也可以说跟qq空间有一拼,模块完全可以自己定,我之前就在博客上,把自己想要的模块,资源,链接等等常用的东西都加上去,为了方便,节省时间,而现在这个百度专属首页完全可以取代之前那个博客,可以加链接,可以选版块,不用一次又一次的开ie,而且它好在,不用帐号去登录.这么好的首页,为嘛不去好好的利用,而拿它去做别的文章呢,我也看过有的文章,拿它与谷歌的百宝盒相比等等,反正就是折腾半天,就是不去利用,我觉得,这才是当今站长的悲哀,才是要去改善的地方.

其实百度再怎么做,它也是个搜索引擎,与谷歌,雅虎一样,目的就是为了网民们服务,所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它去更新一些更实用,更合适的东西,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大家不要去一味的抱怨,去比较,利用好眼前的资源才是正道.

厚诚集智成长无限。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二

在音乐小说《迷藏》中初试啼音,即将出任一档全新节目的主持,昨天人气作者郭敬明又坐在了搜狗网络超级女声上海唱曲10强晋升赛的评委席上,越来越多地和娱乐圈挂钩的郭敬明毫不避讳地摆出自己的艺人身份。

尽管不少知名作家都认为著书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和安静的.环境,郭敬明却要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竟然可以融合到一起。“我不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作家,写作的时候经常听音乐。我从来没有丢失作家的身份,只是做一个以作家定义的艺人”,至于以后走的是偶像还是实力路线,郭敬明表示无所谓。

郭敬明昨天以一身十分时尚的打扮亮相,在台下不停批评选手着装问题的柯以敏惟独对他只有褒奖。郭敬明道出个中原委,“只要有通告我都会安排造型师”。不知是不是造型师所为,郭敬明在博客上的不少自拍照片都被人指责过于裸露,昨天穿着一件大v领单衫的他承认自己有一些“自恋情节”,至于口水,他不去介意。同样不需要介意的是,与他一起被称为天才作家的韩寒曾经在媒体上对他的文字出言不逊,“我能接受别人对我的各种言论,至于韩寒我还没有看过他的书,所以无法给出评价”。

自从在侵权官司上落败之后,郭敬明的作品都开始走集体工作路线,一本只有他一篇文字的书作者则是“郭敬明等”,他对此的解释是,“这其实是我做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前不久炒得沸沸扬扬的小说《无极》即将于圣诞节发行,虽然不是电影完全的翻版却依然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原型。至于完全属于郭敬明自己的书,“还没到时候,我注重的是质量”。(作者晚报记者韩垒实习生樊昌琳报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三

追“名”逐“利”是每个职场中人的根本目标。

投机取巧——立名。

可锐职业顾问建议:

据可锐调查,虽然自己业务能力、专业能力很强,但因不能适时的表现自己,做职场的“无名”之辈,其跳槽加薪的失败几率在26%。

你可能专业精深,也可能擅长协调,但却因不爱“抛头露面”吃了亏。现在不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时代,职场上人人讲究“锱珠必较”,功、过、是、非分明,“默默无闻”不是美德,你费了力气讨不到好处,被别人抢了“风头”,到最后,吃亏的总是你。别人也是凭本事晋升上高职,拿着高薪,提早进入职业发展的旺盛时期。

你要在行业、企业、部门间建立自己的“名气”、“名声”,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表现自己的强项,这样你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遇到此类事情、难题,同事就会想到你,成为不们里的“关键职员”,你的机会增加,升值潜力也大增。

巧借名目——扬名。

可锐职业顾问案例:赵强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了五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因为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薪水的增长幅度特别小。如果凭他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跳到一家大型企业,拿到更高的薪水,进入中层管理不成问题。但跳入大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企业看重人的创新能力,光拿经验去拼,胜算的机率并不大。他曾经去一家企业面试,资历和学历他都不比别人差,但是,人家凭借组织过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立刻得到了企业的offer。

可锐职业顾问建议:

有一些人,利用原企业平台的便利,在行业内组织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或促成企业间的合作,与咨询公司合作搞专业活动,通过与权威机构的联合发布行业信息和数据,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业务活动,增加企业知名度,还可以为一些“精明的”职场人士“扬名立万”。职场人士需明白,名与利是可以转化的。跳槽是为了求利、求发展,谁能够更迅速的.跳高。寻求快速发展的职业人,都希望闪电眺,单能否跳高跳准,还要看你的“扬名”程度。名可以转化为利,可以垫高你的起点,在职业发展中占了优势,就能占尽先机。

假手于人——保名。

可锐职业顾问案例:方建舟,在原单位做了3年之后,感觉自己的上升空间太小,便跳槽进入一家正向海外拓展业务的公司。他有过项目管理经验,而且对项目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很在行。凭借这些,他的跳槽过程进行的非常顺利,薪水比原来提高了一大截。他自己也认为能够闪电跳高,除了自己多年的项目管理实战经验,在原单位建立的“名望”帮了他大忙。可是,过了几个月,仍然打不开局面。在新环境中,上司并不看重他,他提出的意见也被同事怀疑。这让他十分郁闷,虽然自己已经过了试用期,但是,不能在团队中建立形象,没有业绩,发展仍然无从谈起,无法稳定并融入新企业中。

可锐职业顾问建议:

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36%的职业人因脱离原来企业,不能尽快融入新环境,无法建立新的人际资源,而在新环境中失去更好的机会。

跳槽的过程中,你要被考察的东西包括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等,你凭借这些跳上高职获取高薪,但是跳槽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在原来的企业,你有地位有名气,但你一旦脱离了它,就会遭到原来企业的疏远,七嘴八舌的话多了,你不能保证“清清白白”的出来。而且,当你跳进新环境的时候,还会遭到排斥,这是很普遍的情况。不要妄想你的专业能力强,你是凭本事进来,就会受到“夹道欢迎”,如果你不能“转危为安”,影响发挥,就会被人抓住把柄,从而影响你的职业稳定和发展。

所以,要维护、建立你的“名望”,一个便利的方法就是假手于人,包装自己的经历,借别人之口,让新同事新上司知道你的本事。拉拢身边的人,传播自己的声誉,当然还要加上实打实行动,这样就能化解不适应,快速融入新环境,开创职业发展新局面。

可锐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认为,职场中人要先搞清楚名与利的关系,“名”对职业发展对“利益”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巧妙的运用一些技巧,可以做到名利双收,但拿捏不住要领,过犹不及,就可能名利两空。结合行业、企业、部门、岗位特点,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将你成就为职场赢家。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四

有人问:“名与利是什么?”这是我们心中欲望与希望的动力。不信?那便看看监狱里的那些囚犯吧!他们哪一个不是为了利益?他们有的是为了大把大把的钱,和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但同时利益促使我们进步,是我们的做事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利益也是有正反面的。

有的人为了一个承诺或是一个别人对你的称呼。就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付出自己一身的自由。瞧!那些吸毒的人们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为图那一时的快乐与快活。却放弃了自己一生的自由。真是让人感到可惜呀。还有那些为了那么一笔“小小”的钞票,放弃了自己所憧憬的未来。若你有那种勇气去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为什么不用这份莫大的勇气去干些能造福自己的事呢?你完全有可能在将来赚到比这还多的钱呀!可你却放弃了将来那笔巨大的财富。却来偷这比“小钱”!

但,这比利益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些人就把它用在了正途上。譬如,你们的父母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家庭的家长们是怎么做的吧。他们的做法是:孩子有1个满分奖励20元以下的奖品,2个满分奖励50元以下的奖励,3个满分奖励100元以下的奖励,5个满分奖励一个愿望。看!这家的孩子为此奋斗了。他的潜力爆发了!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各地。

瞧。这就是利益的好处与坏处。若将它使用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反面的效果。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五

皑皑白雪飞,损名万利,凡夫难忍枉钱灰。

滚滚红尘醉,美女如云,俗子不舍已心碎,

为名所扰,为利所累,漫日只为追名逐利。

朱颜短,怎堪岁月荏苒?

试问一声:有何所值。

问世间名为何物,利又为何物?

既而狂叹一声:在所不惜。

浩瀚长空,有何所拘。

茫茫宇宙,有何所措。

重神,才闻佳音回绕。

轻质,方见天籁缠绵。

渺渺灵魂归何所,

意游天地任逍遥!

扶风高中高二:喂、祢别跑。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六

1862年,美国政府开始建设跨越北美大陆的铁路线,而发展铁路需要建造铁桥、火车头和钢轨,卡耐基断定美国的钢铁市场前景必将十分广阔,于是趁势成立了供产销一体化的钢铁公司。

不久,美国政府开始修筑宾夕法尼亚铁路,卡耐基想成为宾夕法尼亚铁路钢轨的独家供给商。但是,美国的很多著名的钢铁公司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桩大生意,与他们相比下来,卡耐基的钢铁公司不具备任何优势。怎样才能拿下宾夕法尼亚铁路的钢轨供应合同呢?卡耐基绞尽脑汁想办法。

这天下班,卡耐基看到院子里一个大孩子和几个小孩子正围着一只兔子叽叽喳喳。卡耐基停下来,想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这只兔子怀孕了,不久就将产下几只小兔子。但大孩子没时间割青草喂小兔子,于是他就对那几个小孩子说,谁能供应小兔子青草吃,他将用谁的名字为小兔子命名。这个办法果然吸引力很大,那几个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请求为小兔子割青草。

看到这里,卡耐基忽然灵机一动,一个争得宾夕法尼亚铁路钢轨合同的好主意在他心里诞生了。第二天,卡耐基找到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总裁埃格·汤姆森,说他在匹兹堡新建了一个钢铁厂,将以“埃格·汤姆森”的名字来命名。埃格·汤姆森听了,立刻笑容满面地接待了卡耐基,最后同意无条件地购买卡耐基工厂生产的`钢轨。自那以后,卡耐基的钢铁公司蒸蒸日上,最后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有的人图名,有的人图利,各取所需罢了。让出自己不看重的,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作为商人,卡耐基让名取利,是他最智慧的选择。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七

不赚奶粉钱。

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从1977年入行到现在,虽然也曾面对各种金钱诱惑,却都捍卫了自己对职业的使命感。董浩谈到自己入行以来的感慨:“从1990年到现在,我至少推掉了9个亿的广告代言收入,什么奶粉广告呀,一年至少有几千万元的'广告代言找到我。因为我喜欢孩子纯粹的世界,这也是种职业使命感,有钱难买我乐意。”董浩还开玩笑地说:“我都54岁了,总不能现在为了钱违背自己的原则,那不是等于告诉看我的节目长大的孩子们‘钱是老大’吗?这可不行!”

适用方向:坚守;声誉;诱惑;名与利;保持清醒。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八

今晨我在等车的时候,一个过往军人走近了我,我们谈起了他家老人的身体,老人是越老越好了,老人家是因为从炕上掉下来跌着了,所以生活不能自理,才被搬到他家的,先是搬来伺候了几天,发现跌的严重,孩子们又决定把老人送到医院里,这不,从医院里出来还是在他家里,老人就越来越好了。确实是孩子们孝顺,老人有福气。

回想老人的一生,老人家一共养了5个孩子,因为老人聪明,所以孩子们也就聪明,都出席的好,老人就享福了,可是在孕育这些孩子的时候,老人因为过度的劳累,透支了体力,现在走路都需要拄着拐棍。但是精神依然不减当年,说起过去的是事情,就想说书一样,就能说住了了场子。

可是老人家最怕孤独,要是让他独处,她就闷毁了,这一跌也是因为老人要外出才跌的。即使受伤,刚从医院里出来,也是听见经动静就要参与,例如大门响了,她就爬起来挪到窗子上看看,堂屋门响了,她就挪到房间的门口瞧瞧,如果被人发现了她在偷看,他就会缩回去,假装没看,其实人家早就看到了也不跟他讲明白,为此儿女们都不愿意。也确实是,她都退居二线了,需要人照顾了就不用操那些闲心了,那个老人家还是要操心,孩子们的孩子们也就不理解她了,不管怎样,他自己养的孩子是甚至母亲的脾性,知道老人是为了家庭操心,为了家人看门的。

在老人主持家庭过日子的时候,正是物资缺乏的年代,一家人家有四五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不时的家里会走进来人,多数还是本家族的人,偷别人家的被人家捉到就得挨打,偷自家本家人的就是挨个骂,所以出现了本家偷拿本家,亲戚偷用亲戚的物品的现象,例如顺手就拿走了泥盘里的地瓜干,放在水泥橱子里的.一件衣服,因为物资的缺乏,准备的晚餐就不够孩子吃了,洗好的衣服被人拿走了,自己的孩子就没得穿,于是看门看的格外紧。

现在呢,物资丰足,不存在小偷随便拿的现象,本家人没有事都不出串门,只有有事的时候才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所以,养成习惯看门的老人,一时间就改不了,也就讨人嫌了。于是外来的媳妇女婿都不大待见他。只有这个当过兵的人理解她,自然地,她就入住了这个闺女家了。

我是了解这个老人的,一生为了儿女付出了很多,现在想来也是有局限性的。

她的境况使我思考: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要想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人群之中,要不然,你对他们的好,反而使他们觉得不理解。尤其是儿子娶了媳妇,女儿嫁了女婿之后,你一定要把儿子和儿媳同样对待,把女儿和女婿同等对待,不要要求儿媳和女婿像自己一样来爱护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否则,你的老年生活就难以理解了。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老人和孩子放在人群中来孝经和养育。独乐乐与众乐乐熟乐,自然是众乐乐。

所以教导孩子和做人一样,一定要从远处着想,从近处入手,期待着留名要留万世名,谋利要某万世利。而不是为了一粥一饭,一砖一瓦,锱铢必较,孩子饿一顿不会出毛病了,光着度一日也不会冻病了,还是让自己的孩子受点苦,让那些最需要的人满足一下的好。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九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往往被现实左右,可总有那么一些人逆流而上站在众人仰望的地方。历史就像一幕灿烂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一幅绝美的画,一段浑然壮阔的诗篇。它缓缓汇聚成一条大河,眼不可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天空下人的骨髓里,所以,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有了同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曾国藩刚在翰林院任职时,上司赵楫的父亲进京,下帖子请同事赴宴。曾国藩对这种借机捞财的事看不惯,便没有前往,赵楫对此非常不满。只是,曾国藩紧接着连升几级,官职大过赵楫,赵楫纵使有千万个不满,也只能压在心里。

后来,曾国藩被人弹劾,连降数级,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次成了赵楫的手下。按例制,出门不能再乘轿,而改为步行,惹得很多人看笑话。

他偏偏皮癣发作,严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上司赵楫请假,想在家里躺两天。赵楫好不容易等到报仇的机会,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当即,他板起脸来就是一通训斥:“你才被降职几天就要请假,是看不起本官吗你的假,我不准!”曾国藩无奈,只得继续带病工作。

自曾国藩降职以来,只要逮着机会,赵楫就要训斥他一番,还到处说他坏话,处处压制他,连同事们都看不过去,要找赵楫理论,曾国藩却没事人一般,该干嘛干嘛,兢兢业业,好像所有的不快都不曾发生。

后来,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又不愿太高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策马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打得曾国藩两眼冒金星。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心想,这下自己完了,肯定吃不了兜着走。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漩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只一门心思做实事,曾国藩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眼前利和身后利篇十

是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名句。

【全诗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透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能够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但是在那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构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述,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但是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我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用心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好处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构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能够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能够写得极其含蓄,只但是和婉约派的含蓄不一样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构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一样,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能够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