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 中餐实训内容(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4:52:50 页码:7
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 中餐实训内容(8篇)
2023-01-14 04:52:50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一

点菜礼仪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餐具礼仪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座次礼仪

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筷子礼仪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要把筷子当作道具,在餐桌上乱七八糟地挥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二

【中餐的上菜程序】

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讲究。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随园食单》上,就曾对上菜程序做过如下论述:"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衰枚的这段话,总结了中餐宴会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会上菜的顺序一般为:第一道凉菜,第二道主菜(较高贵的名菜),第三道热菜(菜数较多),第四道汤菜,第五道甜菜(随上点心),最后上水果。

由于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种宴会种类,如著名的燕菜席、燕翅席、鱼翅席、鱼唇席、海参席、全羊席、全鸭席、全鳞席、全素席、满汉全席等。可见,地方菜系不同,宴会席面不同,其菜肴设计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会完全相同。例如,全鸭席的主菜,北京烤鸭,就不作为头菜上,而是作为最后一道大菜上的,人们称其为"千呼万唤始出来"。而谭家菜燕翅席,因为席上根本无炒菜,所以在主菜之后上的是烧、扒、蒸、烩一类的菜看。又如上点心的时间,各地习惯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会进行中上,有的是在宴会将结束时上;有的甜、咸点心一起上,有的则分别上。这都是根据宴席的类型、特点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基本原则是既不可千篇一律,又要按照中餐宴会相对稳定的上菜程序进行。

中餐宴会上菜掌握的原则是:先冷后热,先菜后点,先咸后甜,先炒后烧,先清淡后肥厚,先优质后一般。

(1)上拔丝菜,如拔丝鱼条、拔丝苹果、拔丝山芋、拔丝荔枝肉等,要托热水上,即用汤碗盛装热水,将装有拔丝菜的盘子搁在汤碗上用托盘端送上席,并跟凉开水数碗。托热水上拔丝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丝菜的风味。

(2)如果有的热菜跟佐料、小料等,应同热菜一起上齐。如清蒸鱼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鸭配有葱、酱、饼等,在上菜时可略作说明。

(3)上易变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丽虾仁、炸虾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锅即须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时要轻稳,以保持菜看的形状和风味。

(4)上有声响的菜,如锅巴海参、锅巴肉片、锅巴什锦,这些菜一出锅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台,随即把汤汁浇在锅巴上,使之发出响声。做这一系列动作要连贯,不能耽搁,否则此菜将失去应有效果。

(5)上原盅烛品菜,如冬瓜盅,上台后要当着客人的面启盖,以保持烛品的原味,并使香气在席上散发。揭盖时要翻转移开,以免汤水滴落在客人身上。

(6)上泥包、缅甸、荷叶包的菜,如叫花鸡、缅甸鸡、荷香鸡,要先上台让客人观赏后,再拿到操作台上当着客人的面打破或启封,以保持菜看的香味和特色。

(7)生煽火锅上席方法:

四生火锅、六生火锅、八生火锅、菊花火锅、毛肚火锅,均属生煽火锅一类。此类火锅现在一般燃固体酒精,其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

四生火锅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是:将火锅拿到工作台后,在 上席前掀开火锅盖,再检查一下菜看质量和卫生,然后用大汤瓢舀出适量的汤,盛于大汤碗内,以防止上席后加主、配料肘汤汁溅出。

在四生碟中,稍许放一点料酒,轻轻晃动一下,使酒浸润碟底, 以避免原料因干燥而粘在碟子上。这样做,上席后可顺利将原料拨 进火锅。将火锅盖好上桌。上桌时,火锅下要放一个盛水的盘子,以防止烤焦台布。上桌摆稳后,先点燃锅底的酒精炉,后将锅盖揭起来。揭盖时要轻轻掀起,在火锅上面将锅盖翻转,以防止锅盖的水珠滴 到桌面上,并用另一只手接在锅盖下面拿出桌外。

上四生碟。如果四生碟子是花色拼盘,须在上火锅前摆在桌上展出。如果是一般的拼碟,在上桌时摆在火锅四周即可。

加入四生原料。待火锅里的汤烧开后,先把配料放迸火锅。如白菜、粉丝,再按备主料烹熟所需时间长短,依次用筷拨进火锅。难熟的先拨入,易熟的后拨入,随即用筷子搅散煮熟。

摆菜即是将上台的菜按一定的格局摆放好,摆菜的基本要求是:要讲究造型艺术,要注意礼貌,尊重主宾,要方便食用。

摆菜的具体要求是:

(1)摆菜的位置要适中。散坐摆菜要摆在小件餐具前面,间距要适当。一桌有几批散坐顾客的,各客的菜盘要相对集中,相互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隔,以防止差错。中餐酒席摆菜,一般从餐桌中间向四周摆放。

(2)中餐酒席的大拼盘、大菜中的头菜,一般要摆在桌子中间。 如用较盘,要先摆到主宾面前。汤菜如品铺、砂锅、暖锅、烛盅等,一般也摆在桌子中间。散坐的主菜、高档菜,一般也应摆在中间位置上。

(3)比较高档的菜,有特殊风味的菜,或每上一道新菜,要先摆到主宾位置上,在上下一道菜后再顺势撤摆在其它地方,将桌上菜肴作为叠土的调整,使台面始终保持美观。

(4)酒席中头菜的看面要对正主位,其它菜的看面要调向四周。散坐菜的看面要朝向顾客。

菜肴的所谓看面,就是最宜于观赏的一面。各类菜的看面是: 整形的有头的菜看,如烤乳猪、冷碟孔雀开屏等,其头部为看面;而头部被隐藏的整形菜看,如烤鸭、八宝鸡、八宝鸭等,其丰满的身子为看面;冷碟中的独碟、双拼或三拼,如有巷缝的,其巷缝为看面,无巷缝的,其刀面为看面;盅菜类的花纹最精细的部分为看面;有 "喜"字、"寿"字的造型菜,其字画的'正面为看面;一般的菜看,其刀工精细、色调好看的部分为看面。

(5)各种菜肴要对称摆放,要讲究造型艺术。菜盘的摆放形状一般是两个菜可并排摆成横一字形一菜一汤可摆成竖一字形,汤在前,菜在后;两菜--汤或三个菜,可摆城品字形,汤在上,菜在下;三菜一汤可以汤为圆心,菜沿汤内边摆成半圆形;四菜一汤,汤放中间,菜摆在四周;五菜一汤,以汤为圆心摆成梅花形;五菜以上都以汤或头菜或大拼盘为圆心,摆成圆形。

菜肴对称摆放的方法:要以菜肴的原材料色彩、形状、盛具等几个方面讲究对称。如鸡可对鸭,鱼可对虾等。同形状、同颜色的菜看也可相间对称摆在餐台的上下或左右位置上;一般不要并排摆在一起,摆放时注意荤素、颜色、口味的搭配和间隔,盘与盘之间距离相等。

(6)如果有的热菜使用长盘,其盘子应横向朝主人。

如果热菜上整鸭、整鸡、整条鱼时,中国传统的礼貌习惯是"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即上菜时将其头部一律向右,脯(腹)部朝主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关于"鱼不献脊"的习俗,据说来源于"鱼腹藏剑"的典故。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公子姬光为了除掉吴王僚,继承王位,请来猛士专诸相助。专诸善烤鱼,"尝者皆以为美",姬光便请吴王僚来尝专诸的烤鱼。专诸在做好的鱼腹中暗藏锋利的鱼肠短剑,乘进鱼之机,从鱼腹中抽出短剑将吴王僚刺死。而当时专诸为了取剑方便,正是将鱼脊朝向吴壬僚,鱼腹朝向自己的。从此,"献鱼不献脊"说法便流传于世。

如果热菜上整鸭、整鸡、整条鱼时,中国传统的礼貌习惯是"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即上菜时将其头部一律向右,脯(腹)部朝主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关于"鱼不献脊"的习俗,据说来源于"鱼腹藏剑"的典故。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公子姬光为了除掉吴王僚,继承王位,请来猛士专诸相助。专诸善烤鱼,"尝者皆以为美",姬光便请吴王僚来尝专诸的烤鱼。专诸在做好的鱼腹中暗藏锋利的鱼肠短剑,乘进鱼之机,从鱼腹中抽出短剑将吴王僚刺死。而当时专诸为了取剑方便,正是将鱼脊朝向吴壬僚,鱼腹朝向自己的。从此,"献鱼不献脊"说法便流传于世。

较高级的酒席、宴会,往往需要两种以上酒水饮料品种,并配有冷、热、海鲜、汤、羹、甜、咸、炒、烩、扒、煎等不同的菜品。因此,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地更换小件餐具、用具。宴会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所需物品备齐待用。

1、用餐中换骨碟 骨碟在西餐中叫餐碟。 宾客在用餐过程中,遇有几下情况需要更换骨碟:凡是吃过冷菜换吃热菜时;凡装过鱼腥味食物的骨碟,再吃其它类型菜肴时;用汁芡各异、味道有别的菜肴时;出现骨碟洒落酒水、饮料时;骨碟摆放,然后,从客人的左侧将用过的骨碟撤下。撤碟时不可交叉叠撤。

2、用餐中换烟灰缸 客人用餐时,餐台上的烟灰缸内应始终保持清洁,顾客使用过的烟灰缸应及时撤换。撤换烟灰缸的方法是:用干净的烟灰缸压放在用过的烟灰缸上,并将两个烟灰缸同时撤下;然后再将干净的烟灰缸放回原处。这样可防止在取拿用过的烟灰缸时,飘落烟灰。

3、撤小毛巾与餐巾 客人用水果前,应将擦手毛巾(冬天用热的,夏天用温的)递与宾客,客人用过后应及时用毛巾夹取下餐台。如用毛巾碟应一同取走撤下。客人用餐完毕离席后,应在撤餐具前先将餐巾撤离餐台。

4、撤骨碟、小汤碗 宴会进行到最后时,应是上水果及茶的阶段。在上水果碟前,应将餐台上的小件餐具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将吃菜点用的骨碟、小汤碗撤掉,换摆水果吃碟及果刀、果叉。

5、撤菜盘 撤菜盘是掌握在上水果前进行。上水果前,可将餐台上的残菜盘撤净,有必要时,可做简单的餐台清理,而后将水果摆放于餐台当中。

6、撤烟灰缸 收台时撤烟灰缸,应先做防火安全检查,看是否有未熄灭的烟蒂,如有,应进行灭火处理。撤烟灰缸应用为一项单独的撤台程序。

7、收拾台布 收拾台布是撤台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餐台的各种餐饮用具撤清后,首先应注意一下台布上是否有烟蒂、残菜等,如有,先清理再撤台布。如台布上洒有大量的液体时,应采取晾台的方法,待台布干后再卷叠,以免造成台布发霉。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三

第一类,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第二类,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第三类,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第四类,主人的拿手菜。举办家宴时,主人一定要当众露上一手,多做几个自己拿手菜。其实,所谓的拿手菜不一定十全十美。只要主人亲自动手,单凭这一条,足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尊重和友好。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__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不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

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

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在隆重而正式的宴会上,主人选定的菜单也可以在精心书写后,每人一份,用餐者不但餐前心中有数,而且餐后也可以留作纪念。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四

一、点菜

我们在请客吃饭时经常会犯“自以为好”的毛病,总是觉得自己喜欢吃的菜便是客人所喜欢的,其实不然,在礼仪中,首先做到的便是要学会尊重对方,要懂得投其所好。因此,我们要对客人有相当了解,大致能判断客人的基本口味。不知道客人最喜欢吃什么菜,但是一定要知道对方不喜欢吃什么,在确定基本口味基础上,排除不喜欢吃的,大体上不容易出错。

二、上菜

中餐不同于西餐,上菜时会非常迅速地上完所有的菜,然后再进行吃食。而在这一盘接着一盘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一股脑儿放在桌上,然后再来慢慢移动。其实上菜也是有礼仪可讲。在商务交往中,请客吃饭都是在较为好的酒店,其餐桌一般是转动型的,因此一般采取的原则是十字上菜,这样一方面方便摆放,另一方便也能照顾到桌上所有的客人。

三、转桌

在商务会餐中,很多朋友不清楚转桌的顺序和方向。中国的礼仪是以右为贵,以人为尊。我们作为主人,其主宾应该坐在我们的右侧,在吃菜时理应让贵宾先吃到,因此在转桌时采取的原则是顺时针方向,从右向左转,先让主宾吃,再让其他人吃。

四、呼叫方式

在会餐中,我们呼叫服务生的方式一般都是招手,或是打响指,这种呼叫方式是不符合商务礼仪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像招呼小狗一样招呼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再或者像在酒吧里被一个响指就招呼过去,那还像是一家大酒店的服务生吗?礼仪讲究的是以尊重为本,凡事都要想着去尊重他人,你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手臂与手掌伸直,然后朝向服务生挥挥手,这样的动作看起来既优雅也得体!

五、小歇中

大家在酒足饭饱后,总会继续聊上一聊,注意,此时若不注意,出卖你的小动作又会不约而至。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准备离身的过渡段,因此,总会有些人(特别是女生)在这个时候当众整理服饰,更有甚者还当众涂口红。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它会给客人一种搔首弄姿的感觉,同时当众涂口红在国外是一种性的诱惑,商务礼仪中是不允许的。但是倘若在其他私人约会中,那也是你的自由!

六、买单

在饭毕离行前,作为东道主的我们比较习惯当众买单,将吃饭所花的金额完全暴露于所有的在场客人面前,倘若金额花得较少,其中一位大老板客人心里会嘀咕:“哼,这么便宜就把我们给打发了!”倘若花费较大,另一位客人又会犯愁了:“这少的菜都要这么多钱,下次如果我招待他可要花多少钱啊!”因此,礼貌的做法是在朋友们聊天的间歇中,你独自拿起便携包到外面的前台去结帐,大家聊天完毕后直接离开,这样既得体又干脆!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五

对客人不要反复劝菜,过分的热情也会让对方感到尴尬。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客人决定。

也不要擅自做主为别人夹菜和添饭,国外没有这样的习惯,接待外宾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还会令对方觉得勉为其难。因此,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时,也不要期待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

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如果作为被招待的客人,应待主人打招呼,举杯示意开始时,才能开始进餐。

要由尊者或者长者先动筷。如在家宴中,要尽可能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时,要双手结果碗,并向长辈道谢。

吃饭时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很多中餐厅都会有转盘,不要在别人夹菜时去转转盘,更不要为了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一直转动转盘。

夹菜时不要左顾右盼、翻来翻去,更不要在共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这会显得十分没有教养。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或者离座去取。

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吃的印象。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六

《商务礼仪》案例分析题汇编

【案例1】张先生与女友一起参加一个舞会,跳过几曲之后,有一个熟识的朋友过来邀请张先生的女友跳一曲。张先生因为觉得这位朋友以前有意追求自己的女友,所以不悦,暗示女友不能去。但是女友没有听从,还是笑着赴约了。一曲终了,张先生等女友回来后,指责女友不应与那人跳舞。女友表示不能接受,张先生觉得不能忍受,大声斥责,终于在舞厅大吵,引得别人奇怪地看着他们两人,最后女友一个人离开了舞厅,张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觉得颜面尽失。

【分析】参加舞会,一般不邀请有男伴的女士,但是因为是熟识的人,所以反而是邀请女士共舞更符合礼节,而男士应该大度,一方面是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是对女友的信任与尊重。但是张先生却显得极没有风度,小心眼,而且透露出对女友的不信任、不尊重以及自己的不自信。这样的社交事件是很失败的。

[案例2]某酒店正在举行婚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跪下身向岳父岳母敬茶。一名旁观者小声地评价:“跪都没有跪相,摇摇晃晃的,茶都要洒出来了。”另一人接口道:“这种礼节很久不用了,现在又开始时兴起来。”第三人不禁问道:“什么时候废除的呢?”

【分析】在饮茶礼仪的上茶时,倒的第一杯茶不宜过满,以杯身的2\3处为宜。新郎为岳父岳母即长辈敬茶时更应该注意细节,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新郎跪都没有跪相,摇摇晃晃的,茶都要洒出来了是十分失礼的表现。而其他宾客作为客人,在沟通中应注意技巧,批评是为了让人进步,而不是针对他人,在宴会上一轮新郎的行为时对新郎的不尊重,应该在私下与新郎合理沟通。因此,这样的社交事件是失败的。

[案例3]1960年,周恩来赴印度新德里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磋商、谈判,努力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与印方达成和解。其间,周恩来召开记者招待会,从容应对西方和印度记者的种种刁难,当时一个西方女记者忽然提出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她说:“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为什么您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这个问题使得紧张的会场气氛松弛下来,人们在笑声中等待周恩来的应对。周恩来略作思考,回答道:“我是东方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生活的,所以依然这么健康。”会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

【分析】在公共场合不适宜问及他人的私人问题,女记者在严肃的回忆期间问私人问题,明显是不恰当的。而周的幽默回答没有让女记者难堪,既维护了女

记者的面子也没有透漏私人信息。而且,周的回答还赞扬了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极高的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尊严,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是成功的社交事件。

【案例4】小张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业务员,口头表达能力不错,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很熟悉,对公司的产品及服务的介绍也很得体,给人感觉朴实又勤快,在业务人员中学历是最高的,可是他的业绩总是上不去。

小张自己非常着急,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小张从小有着大大咧咧的性格,不爱修边幅,头发经常是乱蓬蓬的,双手指甲长长的也不修剪,身上的白衬衣常常皱巴巴的并且已经变色,他喜欢吃大饼卷大葱,吃完后却不知道去除异味。小张的大大咧咧能被生活中的朋友所包容,但在工作中常常过不了与客户接洽的第一关。

其实小张的这种形象在与客户接触的第一时间已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对工作不认真,没有责任感的人,通常很难有机会和客户作进一步的交往,更不用说成功地承接业务了。

【分析】小张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是不符合商务礼仪规范的。在商务交往中,我们的仪容仪表是很重要的。头发的修饰是基本的仪容修饰。头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这男性的特点。所以对于头发,应该定期修剪和清洗。长指甲容易给人以不卫生的印象。衬衣则应挺括、整洁、无褶皱。嘴巴有异味也是很不礼貌的,在应酬前应忌食蒜、葱、韭菜等刺激味食物。小张的形象给人不负责任之感,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5】吴青和周悦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回学校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申请表”,吴青了解周悦家境贫寒,符合申请资格,并且也急需这一笔助学贷款,便催促周悦去领表。可是周悦迟迟不肯行动,吴青急了,叫起来:“你不是跟我说过,你爸妈都下岗了,家里没钱供你读书,只有找亲戚借,但是亲戚借钱的脸色不好看吗?与其看人脸色,还不如直接向银行贷款。”当时正是课间,很多同学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两人身上。周悦的脸一直阴着,仍旧一言不发。吴青自悔失言,却不知道如何补救,两个好朋友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说话。

【分析】在日常交往中,吴青作为好朋友,关心吴越的家庭状况,体现了吴青待人诚恳,善良。但在公共场合应忌谈他人私事,应维护他人的尊严。而周青在公共场合大声质问吴越,并谈及吴越的家事是不礼貌的行为,这损害了吴越的尊严。而事后吴青应私下找吴越道歉,吴越也应该宽容,原谅好朋友的无心之失。两个人为小事,互不理睬,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6】某市文化单位计划兴建一座影剧院。一天,公司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李经理上门推销座椅。一进门便说:“哇!好气派。我很少看见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也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满足了。”李经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然后他又摸了摸办公椅扶手说:“这不是香山红木么?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呀。”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接着说:“我这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装潢厂家装修的。”于是亲自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介绍了计算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致勃勃、自我满足,溢于言表。

如此,李经理自然可拿到王经理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同时,互相都得到一种满足。

【分析】在商务谈判中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礼节性的交际语言可以很好的增进谈判双方的了解、沟通感情、融洽友好气氛。而专业性的语言体现了谈判者措辞的严谨性、规范性、专业性,赢得他人的好感,体现自身的能力。李经理对王经理办公室的赞美,赢得了王经理的好感,同时是谈判气氛非常融洽。王经理对办公室的夸奖,既有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家具知识的了解。双方成功签订协议,都获得了自身的满足,是成功的社交事件。

[案例7] 王小杰忽然接到同学张忻的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来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这时王小杰才想起自己答应下今晚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于是匆匆忙忙赶到聚会地点,发现来的人很多,有一些相识的同学,但也有很多不认识的人。王小杰一整天在外奔波,衣服穿得很随便,加之连日来事情很多,脸上也满是疲惫之色。当王小杰随随便便,拖着有些疲惫的步子走进聚会厅时,看到别人都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不觉心里有点不快,后悔自己勉强过来参加聚会,所以脸色更是难看,没有一点笑容。张忻过来招呼王小杰,王小杰勉强表达了祝福,便坐在一旁喝了几杯啤酒,也不想与人寒暄,坐了一会便又借故离开了。

【分析】在面对赴宴时,要注重赴宴礼仪。在接受他人邀请后,如因故不能出席,应深致歉意,或登门致歉。作为宾客,应略早到达为好,且应在参加前做好仪容准备工作。席间交谈应与主人和同桌亲切交谈。告辞时间不宜过早。而王小杰在劳累时不应该勉强出席。而后,他匆忙赶到聚会厅,且衣着随意,显示出他对宴会的不重视。在宴会中,面无笑容,且提前离开都显示出他的不礼貌。既影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过于疲惫,又影响他人心情。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8】某游戏软件公司欲招三名软件开发人员,通过笔试、上机操作,有四

人成绩优秀,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小唐就是其中一个。面试那天小唐才知道另外三人中有两人是名牌高校的本科生,还有一个是研究生,于是小唐在心理上就觉得低人一等。面对考官的提问,小唐明明知道答案,也不敢抢先回答,害怕答错了招人笑话。即使偶尔回答问题也是抬头瞟一眼考官便迅速低下头,脸涨得通红,还不时偷眼看其他三位应聘者的反应。最终他被淘汰了。

【分析】在参加面试时,面试不是是拼学历,而是十分注重能力。在面试时,说话声音应恰当,不宜过大或过小;在回答考官问题时,要展现自己的素质。要主动与面试官致意交流,要积极回答问题,把自己的主张表述清楚,给人以积极、善于沟通的印象。而小唐本身能力优秀,不该以学历低而失去信心。而在回答问题时明智答案却不回答,给人以胆怯、能力不足之感。偷看他人反映则显示出小唐没有主见,不能自主,难以完成单位交予的任务,故落选,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9】司马小姐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西餐的情形。走进餐厅,就看到豪华而气派的装饰,而且整个餐厅很静,若有若无的音乐轻轻回荡,让司马小姐心动,同时也不免紧张。她走到餐桌边,伸手去拖餐椅,而侍从赶紧过来,帮她轻轻挪动椅子,司马小姐同时发现自己站在了椅子的右边,脸一下子就红了。接下来进餐的过程中,她牢记左叉右刀的原则,但是其实她是左撇子,而且第一次用,心里很紧张,更显得笨拙。整个进餐,司马小姐觉得像是在受罪,音乐、环境对她而言都不曾留下什么印象,只有紧张与小心翼翼,以及小心翼翼后的笨拙,令她终生难忘。

【分析】在参加西餐宴请时,要注意西餐礼仪与中餐礼仪的不同。在走到餐桌旁时,应站在餐椅的左边位置,由侍者拖开餐椅。而司马小姐事先没有对西方餐桌礼仪进行了解,导致出现了失礼行为。在使用刀叉时,感觉不方便时,是可以换右手拿叉,但不宜频繁更换位置。司马小姐虽知晓左叉右刀的原则,却不知道变通,而是自己变得十分笨拙。因此,这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许多商店人手奇缺,为减少送货任务,有的商店就将问话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是您自己拿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改为“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结果大奏奇效,顾客听到后一种问法,大都说:“我自己拿回去吧。”

又如,有一家咖啡店卖的可可饮料中可以加鸡蛋。售货员就常问顾客:“要加鸡蛋吗?”后来在一位人际关系专家的建议下改为:“要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销售额大增。

【分析】在商务活动中所进行的语言沟通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服务性强的领域

要使用易于服务对象所接受和适合服务情景的语言,同时在沟通中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语言指令影响他人行为。在上述两个事例中商家通过把握顾客心理,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让顾客能够接受,取得了好的业绩,这是成功的商务沟通事件。

【案例11】小郑刚参加工作不久,公司举办了一次大型的产品发布会,要求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人士参加。小郑被安排在接待工作岗位上。接待当天,小郑早早来到机场,当等到来参加发布会的人时,他便开口说:“您好!是来参加发布会的吗?您的单位及姓名,以便我们安排好就餐与住宿问题。”小郑有条不紊地做好了记录。后来在会场,小郑帮客人引路,小郑一直小心翼翼,虽然自己一向走路很快,但是他放慢步伐,很注意与客人的距离不能太远,一路带着客人,电梯上下,小郑也是走在前面,做好带路工作。原本心想很简单的事情,却几次被上司批评。

【分析】在迎接礼仪中,小郑与客人职位和身份并不相当,他应主动向客人做出礼貌的解释。而小张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容易引起客人误会。接到客人后要主动打招呼,握手表示欢迎,同时说些寒暄辞令、礼貌用语等,而小张没有要事先了解要接待客人的相关信息,张口就问,十分不礼貌。在引导客人时,应主动配合客人步伐,保持一定距离。在出电梯时,应改为客人先走出电梯,自己在后面,以保证客人安全,而小张出电梯时,自己走在前面也是不恰当的。小张既破坏了客人的心情,也被上级批评了,因此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七

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位次排列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限在10人以内,最好是双数。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数如果过多,不仅不容易照顾,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方法,圆桌位次的具体排列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它们都是和主位有关。

第一种情况:每桌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第二种情况:每桌两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主人夫妇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右侧就坐。

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请主人坐在主宾的位子上。

为了便于来宾准确无误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员和主人要及时加以引导指示外,应在每位来宾所属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个人姓名座位卡。举行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我国的惯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时,座位卡的两面都书写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时,如果需要进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参照宴请时桌次的排列进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右高左低原则

两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优先受到照顾。

二是中座为尊原则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

三是面门为上原则

用餐的时候,按照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

推荐中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范文汇总八

一般中餐的礼仪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点菜礼仪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餐具礼仪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座次礼仪

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筷子礼仪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要把筷子当作道具,在餐桌上乱七八糟地挥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