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蒙古马申请书(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7:18:10 页码:13
蒙古马申请书(四篇)
2023-01-14 07:18:10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蒙古马申请书(推荐)一

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火车站西北约1.5公里处公主府街1l号(现同时辟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居住在呼和浩特市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恪(kè)靖公主(海蚌公主)的故事。她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因上边有两个姐姐先逝,实际上她就成了“四公主”,13岁时册封为和硕公主,19岁时又被加封为和硕恪靖公主。清朝封制规定,皇后亲生女封为固伦公主,嫔妃庶出女封为和硕公主。恪靖公主系贵人郭络罗氏所生,所以开始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为“一方”之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恪靖公主19岁,康熙为其指婚,选漠北喀尔喀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的世子敦多布多尔济为额附(驸马)。由于恪靖公主下嫁意义重大,因而雍正元年被破例晋封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国家”之意,自然比“一方”的和硕要大得多、高贵得多了。

为什么恪靖公主又被称作海蚌公主呢?其实,“海蚌(勃)”是满语,意为“参谋”、“议事”。当年的恪靖公主权倾漠南、漠北、漠西。她的府第是归化城地区的独立王国,不但不受归化城将军、都统衙门的管辖,而且将军、都统还得给她跪安讨好。因为她有参政的权力,有替皇帝监国的义务,再加上当时北方形势非常严峻,所以破例封为固伦公主就不足为怪了。清代的蒙古按地域大致划分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中东部一带,而漠北蒙古就在现在的蒙古国。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敦多布多尔济的叔爷爷,就是著名的蒙古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嘛嘛教)掌权者一世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恪靖公主下嫁之前,康熙皇帝与漠西蒙古卫拉特准葛尔部噶尔丹在漠南、漠北展开了激战,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进兵喀尔喀蒙古部,土谢图汗部因此由漠北退到了漠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在昭莫多战败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喀尔喀蒙古部按照清政府的旨意返回了漠北家园。

康熙对噶尔丹的征战取得了全胜,不仅捍卫了国家的统一,还遏制了沙俄对大清国土的觊觎。为了巩固漠北、漠西边防,漠南的归化城就成了军事前沿的重镇。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康熙将其脸上略有麻点,但很风流的爱女恪靖公主下嫁给土谢图汗的世子敦多布多尔济。恪靖公主是身负政治使命来到归化城的,难怪人们尊其为“海蚌公主”呢!

恪靖公主的下嫁,引出一个重大的历史话题――满清要想打败明朝,必须联合漠南漠北蒙古各部;谁失去蒙古,实力将大打折扣;谁争取到蒙古,谁就有能力称雄华夏。靠什么争取蒙古呢?通过下嫁公主(格格),用婚姻纽带结成儿女亲家,谁奈我何!满清入关并平定“三藩之乱”后,继续推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恪靖公主下嫁后,喀尔喀的扎萨克图亲王、赛音诺颜部首领先后都迎娶了像恪靖公主一样的海蚌公主成为额驸。之后,漠西蒙古和罗理部因不堪噶尔丹的欺辱投奔大清,康熙遂置阿拉善旗,并以郡主(亲王之女)下嫁和罗理之子阿宝。这样,清朝就与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都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年,恪靖公主理应跟随敦多布多尔济返回漠北喀尔喀蒙古王府,但是,她却留在了漠南,并且三迁住址。最初居住于清水河县,恪靖公主的府邸就在县城里的花园巷。

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漠西蒙古首领噶尔丹后,漠北的硝烟尚未散尽,康熙皇帝就曾决定让恪靖公主居住归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但是归化城同样处于战争的前沿,也难以保障公主的绝对安全,所以康熙皇帝就让她暂时居住在清水河,因为这里距离山西的屯兵之所右卫八旗驻防城很近。随着战火的远去,恪靖公主迁居到归化城西的扎达盖河畔。传说,恪靖公主从清水河来到归化城后,立即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所迷倒:峰峦叠翠的大青山像一座长长的玉屏挡在北边;大黑河、小黑河、哈拉沁河、乌素图河,像条条银练流淌于草地良田之间;归化城当时已经有100多年的经营历史,是明清时期北方的重要出口商埠,堪称当时北国的深圳。

因此,公主再也不想往北走了。经康熙钦定,恪靖公主的府第就盖在离归化城北门2.5公里的扎达盖河东岸。据说,恪靖公主对老百姓相当体恤。《公主府志》说她:“恭俭柔顺,不恃皇家之骄,娴于礼教。”在她暂住过的清水河曾有一块功德碑,上边歌颂她“自开垦以来,凡我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这里指公主暂住清水河期间,曾圈地4万余亩开垦种地,吸引了杀虎口内大批汉民“走西口”前来垦植,连年丰收之事。为此,康熙曾亲笔御书两匾训示警戒自己的女儿。一匾曰“肃娴礼范”,一匾曰“静宜堂”,挂在公主府的过殿和寝堂。

蒙古马申请书(推荐)二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歌颂和向往的地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些如诗如画的描述勾起多少人对内蒙古草原的神往。纯净明丽的天空飘着朵朵低云,辽阔丰美的草场上散落着点点洁白的蒙古包,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美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势如云梦,浩浩荡荡。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开始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赉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伦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草原突然遭到了风妖和沙魔的侵袭。它们所到之处狂风大作,黄沙蔽日,草原危在旦夕。草原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这时天国派来了分别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一对天鹅,她们与魔鬼展开殊死搏斗,战胜了恶魔。为了防止悲剧再发生,她们决定永久地庇佑这里的草原。最后她们手拉着手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水挡住了风沙

呼伦湖还以“大、活、肥、洁”著称全国。“大”是湖的面积2,339平方公里,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湖;“活”指呼伦湖不是死水湖;“肥”是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牲畜的粪便多流入湖中,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洁”是湖区各河流基本没有污染,是少有的一池碧水,呼伦湖烟波浩渺,天水相连,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来这里旅游,不但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到数百种鱼虾做成的美味佳肴。

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观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观看日出和蜃景,这要等天公作美。另外还有六处景点各领风骚,旅游者要多付出辛劳,才能如愿以偿。夏季的呼伦湖区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呼伦湖成为一方旅游胜地。呼伦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原始而粗犷,秀丽且洁净。静若处女温柔明丽,动如蛟龙惊涛拍岸。若能在呼伦湖观看“水上日出”,必然会使您心旷神怡。到呼伦湖一游,必定要去湖畔的饭店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名贵鱼菜“鲤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等,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逼真,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在饭店餐厅,一边透过玻璃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一边品尝全鱼宴上的鱼虾,实在是乐趣无穷。此处真可谓:“烟波浩渺湖山美,鱼味天下第一家。”呼伦湖畔有游泳场、钓鱼台、长廊等,游人可尽情弄潮戏水,可手握长竿悠闲垂钓,还可以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进行日光浴、湖沙浴。在此还可以乘游船在湖上任湖风吹拂,观“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和“一片波浪万马惊,红日银鳞相映呈”的壮观景象。那情景实在令人陶醉。黄沙碧海将给游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走到这里我们本次的内蒙古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这里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蒙古马申请书(推荐)三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部,距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约90公里,保护区地跨达来诺日、达尔罕乌拉和阿其乌拉三个苏木,保护区的西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相邻,南部为小腾格里沙地的东段,西以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边界为界,东距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80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2′—117°00′,北纬43°11′—43°27′,总面积119413.55公顷。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候鸟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内陆湖泊生态系统,遍布保护区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35.8%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起到了主导作用。保护区西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及湖积平原上是宽阔坦荡的大草原,这里发育着内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义的栗钙土禾草草原。在保护区南部的小腾格里沙地上是别具特色的榆树疏林草原景观区,它是草原地带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在保护区东南部的波状沙丘中,沙坨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这里疏林、灌丛、草甸、植被及沼泽植被环状分布,从而构成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沙地草原景观类型。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现已查明有鸟类16目36科160种。在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动物中,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序列属a级—1的有:黑颧、丹顶鹤、白枕鹤、大鸨、玉带海雕、黄嘴白鹭等6种;属a级—2的有: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等3种;属中国特有种b级的有:赤颈小天鹅、鸢、雀鹰、普通狂、白尾鹞、灰背隼、红角隼、黄爪隼、长耳号鸟 等11种。

保护区的涉禽、游禽的种类和数量在珍稀鸟类中占绝对优势,每当春秋两季,都会有几千只大天鹅和几百只白枕鹤、灰鹤、蓑羽鹤等在此栖息,另外还有几十只大鸨在该地区栖息繁衍。

该保护区有着多样的生态系统及丰富的珍稀物种资源。从景观生态系统看,保护区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积平原——湖盆低地——风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观生态格局,与之相应的是台地平原及湖积平原植被——低湿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达里诺尔为中心的湖群景观、以达尔罕山和砧子山等组成的山地景观,为丰富的物种资源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区现已查明有鸟类160种,啮齿类15种,鱼类21种,浮游植物72种,浮游动物36种,底栖动物20余种,高等植物约434种。此外保护区境内还有几种小型兽类。

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物种资源吸引着当今中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前来考察、参观和旅游,并给每一位来访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护区既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这里到处是景,到处是画面,来到这里,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保护区的西部、北部的玄武台地和湖积平原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观,这里绿草茵茵,百花盛开,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蓝天与绿草间古朴的蒙古包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缕缕炊烟,轻轻地飘向蓝天……”,使人真正感到蓝天离我们那样的近。

保护区南部的达尔罕山,绿树成荫,怪石林立,当你站在山顶可以一览保护区的全貌。南部是连绵起伏的小腾格里沙地,那里榆树疏林、丘间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镶嵌分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地草原景观。在达尔罕的西麓,是波光莹莹的达里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远处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边的柳灌丛和沙滩,是游泳、垂钓的最佳场所。

应昌路遗址,也称鲁王城,位于保护区的西部,西靠苏布尔,南依耗来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这里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城是元末惠宗妥欢铁睦尔从大都逃出避难的地方,凡二年病故与此。宣光帝受,识里达拉在应昌继位,史书称兆元。明初建应昌卫,成祖朱北征时,曾四次驻应昌,改名为清平镇,后城毁于火废去。

自应昌路向西为鲤鱼泡子,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雅,湖底遍布泉眼。湖南岸的沙地是茂密的榆树林,湖北岸是石质低山,传说康熙皇帝曾在此钓鱼。

蒙古马申请书(推荐)四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0喀巴铜像,或0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6]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