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冬奥会朗读范文稿件如何写 关于冬奥会的朗诵稿(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7:47:24 页码:10
冬奥会朗读范文稿件如何写 关于冬奥会的朗诵稿(3篇)
2023-01-14 07:47:24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冬奥会朗读范文稿件如何写一

回顾往昔,20__年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__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时间过了13年之后,20__年,我们又将迎来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今天,“双奥之城”开启了崭新的冰雪新篇章,冬奥地标从蓝图变为现实;工业遗址与冬奥场馆交相辉映;冰雪运动广泛铺开,冰雪产业全面发展;“冰丝带”舞动神州,“雪如意”灵动八方……

当前,中国已跨入新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贯穿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据悉,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冬奥会的建设者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让北京夏奥会场馆遗产再次焕发活力,实践了体育场馆“反复利用、持久利用、综合利用”的“中国经验”。其中,在20__年11月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而“鸟巢”将于10月底完成北京20__年冬奥会场馆改造工程,即将成为世界上一个承担夏奥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夏奥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场的“土地遗产”上开工建设……

在宏大的场馆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创新,为世界展示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

我们期待20__年2月4日这一天,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当全球冰雪健儿汇聚在五环旗下,中国将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世界将迎来一届“里程碑式的”奥运盛会。

关于冬奥会朗读范文稿件如何写二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顾名思义,“冬奥会”就是冬天举办的奥运会,那自然都是能看到一些冰雪运动的,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种类繁多,我就说一下我看了冰壶比赛后的感想。和所得到的启发。

我想,冰壶中较难的因该就是投壶了,要是力度没控制好,角度没掌握好,那么将会输掉整场比赛,真是十分困难。不过我十分敬佩投壶的选手们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选手们,还得努力投好壶,尽量投出决定性的球,投出两分的成绩,才能让自己的队占上上风。

投壶固然重要,但没有擦冰的人,球也不会很理想的到达指定区域。在刷子刷了之后,球为什么可以滑得更远呢?因为场地上撒了一些小颗粒,在刷子的`摩擦之后,就会变成水,光滑的壶面在有水的冰面上就能滑得更快啦!所以说,擦冰人是个球的导航仪,呵呵!

队长负责战略,俗话说“动手动脑”嘛!打球也是这样的,要有战略,所以队长是个文武之人,既会投壶,又有战略。厉害呀!

投壶还要有始有终,要是前七个球都打好了,对方最后一个球却让我方前功尽弃,所以说,不到最后,谁都不要放弃,就是这样。

最后,我说下自己的感想,人生就像冰球赛场,要是差了分毫的距离,就会失去许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从小打好基础,长大才会大有作为。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嘛。

关于冬奥会朗读范文稿件如何写三

苏翊鸣的滑雪生涯中,有两个角色举足轻重。

一个是苏翊鸣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

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曾执教过单板滑雪世锦赛冠军鬼塚雅等名将。

当年,他受邀担任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主教练,负责为中国滑雪选材的时,第一时间想到了曾在日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苏翊鸣。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2019年,苏翊鸣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争夺参加冬奥会的资格。

单板大跳台,是从高处滑下来,进行跳跃后,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的比赛。

比赛当天,苏翊鸣因为第一轮就动作失误而心情低落,但佐藤康弘很冷静,他建议苏翊鸣在下一轮加大动作难度,借此超越对手。最终,苏翊鸣逆风翻盘,成为该项目的第一名。

冬奥会比赛现场,当苏翊鸣第二跳凭借1800的转体动作排名跃居第二位时,佐藤康弘的兴奋溢于言表。

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摘银,苏翊鸣对每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其中就包括教练佐藤康弘。苏翊鸣说:“我们没有说太多话,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这个在训练中连苏翊鸣的手部动作也会一一纠正的教练,陪伴了苏翊鸣的成长,也见证了苏翊鸣的进步。

另一重要角色,则是苏翊鸣的父母。

两人都是滑雪爱好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吉林松花湖滑雪场滑雪。

2008年,国内的单板滑雪项目刚刚起步,苏翊鸣去雪场都没有适合他穿的雪具。

刚跟随父母接触到这项运动的时候,年幼的苏翊鸣连这项运动叫“单板滑雪”都不知道,也根本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苏翊鸣的父亲苏群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透露,在苏翊鸣六七岁的时候,他的滑雪水平就超过了自己和妻子。但在苏群眼中,苏翊鸣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我觉得天赋的作用并不大,重要的是翊鸣拥有对滑雪与生俱来的热情。”

苏翊鸣的母亲李蕾在短片《少年志》中一度提起自己会因为滑雪的危险性感到害怕和心疼,但从没有想过让他去放弃,因为苏翊鸣太喜欢了。

于是,苏翊鸣的滑雪之路,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越走越远。

即使是7岁那年自己的孩子在雪场受伤,母亲李蕾在苏翊鸣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宝,咱们不能去放弃这个滑雪。”

李蕾觉得,不能因为这件事,让他有退缩的意识和想法。苏翊鸣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可能或多或少有几分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尽管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在外训练,苏翊鸣的父母仍在家中给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家里的地下室全是滑雪装备和各种板类运动的板子,苏翊鸣笑称这是他的“滑雪工作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