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 学校教育成果展示(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10:07:19 页码:13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 学校教育成果展示(9篇)
2023-01-14 10:07:19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一

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意见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利用网站、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对优秀青年农民要倡导参加园艺、瓜果、蔬菜、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等进行职业教育。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加大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制定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抓好结对帮扶工作,为每个贫困户发放10棵香榧苗,引导“三有”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形式脱贫致富,做好党员、村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加快推进响亭广场、中心村(酒店至响亭至上湾)环线工程项目建设,确保20xx年3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拓宽养竹坑至屋基道路;续建主坑路二期(535米);新建阳培桥、郎坑桥和文田停车场等。

利用郑湾村投公司与文田组股份合作模式发展140亩油茶基地;抓好香榧基地和冷水鱼塘的管理;成立养竹坑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增强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发辉姚家、屋基、主坑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招商引资做好山场的大规模流转工作;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山学院联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全程代理等服务功能。协调解决姚家、屋基、下坑组无手机信号问题。以乡镇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乡镇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协助上级部门抓好新型社会救助工作。力争到20xx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的目标。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二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始年。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接的决策部署,我们对标对表区委、区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战略部署,坚定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就学资助体系,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现将我区今年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工作总结如下:

2021年春季,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在校共326人:学前40人、义教192人(小学110人、初中78人、特教4人),高中29人,中职39人,大学26

2021年秋季,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在校共313人:学前30人、义教170人(小学103人、初中62人、特教5人),高中29人,中职48人,大学36。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局党委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并印发了《2021年月湖区教育帮扶工作重点》(鹰月教体字〔2021〕2号)、《关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鹰月教体字〔2021〕71号)落实省、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严格落实乡镇、学校双负责机制,通过开展乡镇、学校双负责,全面掌握了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的就读信息,为实现教育帮扶资助政策全覆盖夯实了基础。

(二)精准比对,持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加强数据比对工作,不遗漏一名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做到所有适龄儿童去向明确。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把各项资助精准到人,确保了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从根本上消除失学辍学现象。

1.学前教育资助。对在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实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每人每学期发放资助金750元。2021年春季,我区学前教育建档立卡子女40人享受学前教育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3万元;2021秋,我区学前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0人享受学前教育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2.25万元。全年补助金合计5.25万元。

2.义务教育生活补助。认真做好脱贫户(监测对象)学生生活补助工作,小学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250元;初中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625元、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312.5元。2021年春季,我区义务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192享受生活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6万元;2021秋,我区义务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170人享受生活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5.01万元。全年补助金合计11.01万元。

3.普通高中资助。2021年春季,我区就读高中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27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学期1250元,资助金额共计3.375万元;2021秋,我区就读高中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26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共计3.05万元;13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参加高考并录取了高校,均享受了每人5000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全年资助金合计12.975万元。

4.中职资助。2021年春季,我区就读中职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1人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每人每学期1000元,资助金额共计3.1万元;2021秋,我区就读中职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9人可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资助金共计3.9万元。全年资助金合计7万元。

(三)常态化监管,抓好控辍保学。

对因身体残疾在家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我们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送教上门形式予以受教育保障。2021年春季对1名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脱贫户适龄子女采取了送教上门方式;秋季对3名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脱贫户(监测对象)适龄子女采取了送教上门方式,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辍学现象。

(四)精准对接,确保异地就学教育资助落实。

为确保区域外就读学生能够精准享受资助政策,一是加强与市内兄弟区、市的数据沟通;二是为所有市域外就读学生向其所在学校寄送学生身份告知函;三是压实镇(办)主体责任,督促镇(办)在摸底调查过程中必须对摸底信息进行核对,与学生就读学校联系,告知对方学生身份,确认资助政策享受情况,确保资助精准落实。

(五)分校推进,实施新建、改扩建工程。

优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农村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农村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逐步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已全部完成,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编制完成《月湖区2019-2021年义务教育规划》,完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及相关数据的填写、上报;市七中学生宿舍楼已竣工使用;市一小新城校区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童家中心幼儿园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竣工;市八中已如期开学;市一小老校区改扩建项目设计方案正在完善中。

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13个城镇配套幼儿园治理全面实施,全区8个2000人以上行政村,已完成了公办园建设任务,新增幼儿园学位2250个,公办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0.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全面完成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教师专业水平。

一是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面向社会择优招聘了87名教师、从区外选调了30名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型岗位向社会聘用教师,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有效缓解了月湖区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农村薄弱学校师资不足、学科结构欠优等瓶颈问题。二是保障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工作补贴、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和教师绩效奖,实现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标准,2019年、2020年,教师绩效奖按人均7.3个月已全部发放到位,全区义务教育教师年均工资收入略高于公务员。从2020年1月开始,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会福利、防暑降温费均由财政统筹安排发放,班主任津贴由财政补足。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教师减负十八条》,转发了省市实施意见,组织专题学习,着手起草月湖区教师减负具体实施意见。四是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严格落实人社部门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岗位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统筹调整交流各学校教师,从内部挖掘潜力,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推进。

(七)实施家校互动,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能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或电话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学期会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各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各类学生的资助工作,常态化抓牢控辍保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将财政资金安排的各项教育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月湖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校开展了“安全教育周”活动。我校紧紧围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这一主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好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达到认真安排、活动多样、教育性强的目标,为创建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就活动情况做出总结:

一、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加强安全教育活动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周”活动,我校成立了安全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计划,指导全校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强化安全教育

1、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力求人人参与,效果明显。在开展教育系列活动中,我校在教育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举行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对安全教育月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在教育月活动期间,发放安全倡议书,提高家长安全意识,联合家长力量,配合学校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学校安全检查。安全月领导小组在活动月内发动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墙、教室及其各专用教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第一。

3、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我校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要求班主任从方面面以“安全”为主题进行了安全教育,重点加强流感预防、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食物中毒及自我保护、安全自救能力、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4、要求每班出好一期以“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的黑板报和橱窗布置。

5、认真制定安全疏散演练方案,由学校党书记指挥,对学校师生举行安全疏散演练和消防灭火训练。

三、取得效果

1、学生安全知识面更广了,安全意识更强了,对注意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2、学生法制观念增强了,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

3、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了,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了。

4、创建了安全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良好氛围。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共享生态宜居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既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让脱贫人口更好地安居乐业,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纵深发展积蓄新力量,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创造新条件。

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风情、人文地理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形成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铸好文化魂,守住文化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镇,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做好“统筹”“衔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强调的是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衔接”更注重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衔接,巩固和发展好生态这一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及农村改厕,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随着乡村治理涵盖对象更广、治理目标更高、应对挑战更大,要求我们总结现有的经验,锚定乡村振兴的战略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自治”来看,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并发挥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快完善“自治”体制机制。从“法治”来看,要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大乡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贯彻力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在乡村得到有效执行;完善涉农司法审判工作和乡村司法便民机制,强化法律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从“德治”角度讲,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呼应。在统筹衔接“德治”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德治”的推进和深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德治”与“自治”“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衔接,要坚持党建统领,突出政治建设,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全面检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三零”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乡村德治作用。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五

为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及《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市委“336"战略布局和县委安排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人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莫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稳定现有体制机制,乡村书记、第一书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坚持平稳过渡。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各类扶贫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有能力、有决心、有志气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低收入的现状,防止出现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真正让脱贫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续。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党中央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要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把工作重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巩固拓展成果转变,把工作任务从脱贫攻坚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做好过渡期内体制机制、政策举措、发展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落实好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发展壮大脱贫

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人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一)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分户子女家庭条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农户申请、干部排查、乡初审、部门比对、县级审核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分层分类及时纳人帮扶,实行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完善核查和销号制度,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认真落实“忻保障”政策,对符合“忻保障”条件的人口实施针对性帮扶,政策落实兑现率达到100%,确保无一人返贫。

(二)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1.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坚持就地就近服从就优的原则,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2.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保障有大病患者、重病患者的脱贫家庭基本生活。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支持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3.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逐村逐户排查脱贫户住房安全情况,对新增住房安全风险隐患农户,及时采取危房改造、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闲置公用房安置等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

4.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建、管、用、维"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供水工程智能水表计量设施安装,并同步搭建联网监测平台,安装消毒设施,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深人实施产业发展、就业扶持、“双基"提升、社会融人“四大工程”,千方百计提高搬迁群众产业就业收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安置点社区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加快建设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环境优美的文明幸福新家园。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对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分类摸清底数,加强台账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突出保值增值,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增加收益,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

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从基层党建软弱涣散、重大项目、生态安全保护、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村中,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子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六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为了加强对校本培训的工作成立了以姚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吸纳学校务实能干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了总体目标,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发展,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还结合本校实际,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达到了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另外建立健全了有效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二、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而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此,我校通过宣传,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培训的认识,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在开展课改的实验中,我们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有上级文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培训、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学安全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在学习中要做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

在整个学年中学校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等主题培训,请来各地名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做好学习笔记,还善于思考,每次学习结束,我们都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讨论、交流、研究活动,让教师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相互切磋的同时,相互提高。

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校本培训中,我校特别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严格要求,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而且加强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了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具体要求为:

(1)、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有一份自培计划和一份总结。

(2)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名师课3—5节,可网上的教学录像或杂志上的实录),写心得体会之类的文章500字以上2篇。

(3)每学期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说课稿2篇。

(4)每学期必读至少2本书(其中一本为教育教学书籍),并做好读书摘记。

(5)每学期写2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1篇。

(6)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3、抓好班主任培训

本学年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以及班级相关活动评比,促进班主任的发展。

4.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重复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入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在开学初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培训,还有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培训、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等,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自考和高校函授学习。

四、创造环境,提升质量

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校利用每周一放学后的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也纳入了日常的培训之中,我们结合实际,分类要求,立足本校,着眼提高,通过校长指导、科研带动、专业引领、活动促进等方式为教师创造良好环境,并对每位教师的期望是相同的,希望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如下:

1、校长指导

校长及教导处通过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活动,调查走访教师学生,面对面地对教师的备、教、改、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面向全体教师,就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症结,发起倡导。在理论培训中由姚校长亲自为全校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与班主任培训,徐刚果副校长负责安全知识培训、吴莉莉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培训。

2、专业引领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还将从以下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刚分配的毕业生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严格执行《永嘉实验中学教师听课制度》加强相互听课的组织工作。每位教师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出自己的听课心得。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在整个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校长参加了浙江省校长培训。此外,学校在能排出课的情况下尽可能外派教师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以及教研活动。对于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有计划的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汇报或上示范课。

(3)网上:要求教师在网上观看各专家的讲座与活动课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

(4)、活动促进: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在第一学期举行35周岁以下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

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齐心协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准差距,克服困难,使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七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镇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剩余未脱贫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已脱贫人口稳定可持续脱贫、不返贫,确保全镇无漏评、无错退、群众认可度高。

(一)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贫困属性、困难程度等实际情况,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二)坚持精准施策。严格对照脱贫标准以及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

(三)做好城乡统筹。在推进产业和就业项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好统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镇与农村、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均衡发展。

(四)强化专业服务。建立以驻村工作队、村级扶贫专干为主体的专业扶贫力量,突出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3月)。研究制定镇村脱贫成效巩固的具体举措,出台工作方案,逐级动员部署。

(二)基础夯实阶段(2020年3月-5月)。保持原有的工作责任、格局和要求不变,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三率一度”,进一步查漏补缺,对标达标,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三)质量提升阶段(2020年6月-2020年12月)。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注重城乡统筹和专业服务,全力防范风险,全面巩固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齐奔小康。

(一)加强对象管理

1.严把退出关口

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有序组织对已脱贫对象贫困退出工作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

2.坚持动态调整

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对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通过脱贫回访调查,采取扶贫、住建、民政等部门数据比对的方法,结合扶贫信访线索,及时核实核准因病、因灾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对象,并逐级申报纳入扶贫开发系统。

3.做好分类管理

通过摸底排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划分为红卡、黄卡、绿卡三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数据库。

(1)红卡对象。即所有未脱贫对象,主要任务是对照脱贫标准,因户落实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同时,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斩断贫困根源,实现如期高质量脱贫。

(2)黄卡对象。即脱贫户中的低收入对象,主要任务是结合贫困户实际和发展意愿,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基础上,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3)绿卡对象。即脱贫户中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主要任务是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和国家规定的到户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二)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协调省市县工作队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下的村派驻指导员。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季度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月走访1次。

(三)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大力组织搬迁入住,确保已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的对象,在20__年5月底前全部入住。

(2)通过基础数据比对和排查,对已脱贫户、非贫困户中存在安居隐患的对象,通过单户新建、修缮加固、闲置房置换等方式,在20__年5月底前实现安居。

(3)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__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4)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__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逐步完善镇、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集中安置点的后续管理和服务。

(5)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4.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及时收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协调对接销售渠道。

(五)做实就业扶贫

1.在镇集中安置点、部分村级集中安置点,全面布局浙江义乌来料加工、湘绣女红加工、食品加工等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红卡对象、黄卡对象就近就业。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在红卡对象、黄卡对象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和生态环保员。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六)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四讲四评”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七)做好信访舆情处置

1.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访排查力度,做好初信初访处置,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切实减少越级信访量;加强舆情管控,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2.对到县及以上扶贫信访舆情和重点难点信访事项,实行联村负责干部牵头、驻村工作队长、支村两委、相关部门配合的调查处置机制,实行重点交办、挂牌督办、逐案销号、定期通报制度,坚决杜绝重复访、群体访的发生。

(八)规范金融扶贫

积极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通过引导还贷、合理展期、依法清收等方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在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负责干部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分指挥部、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

2.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要遍访辖区内的贫困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由督查室、扶贫办负责组织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由镇纪委牵头,继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工作责任的落实。

4.由党政综合办牵头负责,总结经验典型,继续加大对全镇脱贫攻坚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设专业队伍

1.继续向5个贫困村、18个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3个非贫困村派驻指导员,负责脱贫成效巩固、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

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配优配强村级班子;每村配备1名村级扶贫专干。

3.由扶贫办负责,通过分层次、分批次培训的方式,组织对村级扶贫干部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的综合能力。

(三)严格资金项目管理

1.由财政所牵头负责,督促各村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呆账滞拨等情况发生。

2.由财政所牵头负责,对20__年以来到村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断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相关线索移交纪委调查处置。

3.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要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严禁以脱贫攻坚之名新增债务,严防债务风险。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八

我单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严格按测绘资格等级规定的业务范围执行,承担与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测绘资格证书不转借他人使用,无超越和超范围情况。测绘任务均按规定进行登记、签定合同,测绘仪器进行检定,测绘成果进行送审。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标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按着客观、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为业主把好关。履行测绘成果管理,测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测绘成果保密工作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及国家《保密法》、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建立健全了《保密工作管理制度》、《涉密工作岗位责任制》和《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测绘成果管理、涉密测绘成果管理有章可循,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公司设立档案室按《保密工作管理制度》、《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对涉密测绘成果进行专门管理,结合涉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制度和涉密测绘成果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专职人员按《涉密工作岗位责任制》对《涉密工作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参加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岗位培训并通过考试,持证上岗。

公司十分重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工作,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经常组织学习测绘成果保密工作有关法规文件,提高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增强防范意识。测绘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通知都及时组织学习,认真落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都积极派有关人员参加。公司承担的每项勘察设计任务从开始到最后设计文件归档实行全过程管理。

有关工作项目完成后,涉密测绘成果有专人核对、清点、登记、造册;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涉密测绘成果泄密事件。

领用、接收测绘成果均建立台帐;保管和使用均按照“”管“用”分开原则进行;无擅自复制、转让、转借行为。使用后的涉密测绘成果必须及时返还并登记签收,不允许留存在个人手。

能够按着《测绘管理法规文件》中的测绘资料档案管理中的有关精神认真执行,测绘资料档案管理较为规范,能够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证测绘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的利用。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保密制度,有专(兼)职资料员,库房设备及安全设施较为齐备,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达标,被省测绘局认定为合格。涉密测绘成果如购置的地形图有专门金属文件柜存放,测绘成果资料经常进行整理、检查,掌握其保管的有关情况,有检查记录,多年来无丢失、损坏现象。

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进行登记备案并定期核查,通过设置开机口令并定期更新;设置权限控制、访问限制等措施进行管理;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升级。

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不使用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网络和计算机均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技术防护符合保密要求;各类涉密测绘成果存储设备均按规定使用、管理;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配备单独的移动存储介质,不与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交叉使用。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涉密和办公设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维修、销毁均符合保密要求。

教育成果展示范文(推荐)九

从贫困人口这个特定群体向全体农民群体转变,从精准帮扶向“撒胡椒面”式帮扶转变,受益受众对象范围更全面更宽泛。从具体工作而言,扶贫前期,各乡镇(街道)都对本辖区内自身发展力弱、生活条件差、生活开支大负债累累、身体有缺陷无劳动力等群体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因病、因学、缺劳动力、缺技术等致贫原因分门别类,纳入建档立卡户,明确了扶贫对象的范围。省市县乡各级部门按要求,包保到村到户,形成“五级书记”齐抓扶贫。

建档立卡户由领取国家财政工资的各单位各部门人员进行包保,平均包保x—x户贫困户,帮扶人要在帮扶期间严格履行帮扶责任,为贫困户找出路、找政策、找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精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责任人的攻坚法,扶贫的效果很明显,截至x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x万,贫困发生率降至x.x%,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x年即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治理问题日益凸显。脱贫攻进取得的成效是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不解决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就难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化解脱贫后的难持续性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战略目的决定实施对象,乡村振兴就是为农村农民服务的。乡村振兴帮扶对象的整体性,对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空心村”“散居村”“分离村”有巨大的凝聚作用。

政策实施从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对贫困人群特定的政策向对全体农户的普惠性政策转变,这种转变是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的、帮扶对象、实施项目、帮扶产业、包保责任人都是采取精准打法,政策制定上具有倾向性、特定性。从近几年各地区全力抓脱贫攻坚工作中可以看出,从国家到省市县制定帮扶政策时,更倾向于“三区三州”、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在人力帮扶、项目布局、资金投入、政策保障上倾注所有力量。

建档立卡户在政策上享受到不少优惠和“红利”,如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性救助、教育特惠性资助等。事实上,在攻坚脱贫过程中发现,这种有针对性的特惠政策,对贫困人口而言具有精准性,实施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部分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的隔阂,尤其对于那些略高于贫困线标准而未能纳入贫困户管理的农户来说。脱贫攻坚战略只能是阶段性的,否则会加剧农村社会的分崩离析。

脱贫攻坚改善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但是后续贫困人口的自生发展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等问题难以“消化”。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脱贫后所产生的系列问题“谋篇布局”。乡村振兴聚焦的是普惠性政策,是从给钱给物、集中攻击向扶志扶智、政策普遍惠及农户的转变。在转变中,特惠政策的取缔不能一刀切,尤其是针对享受政策兜底保障的贫困群体,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政策衔接上的包容性。

社会治理从保障性向发展性转变。要从减贫治理对群众的保障性服务向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性转变,换而言之,就是从群众物质条件的基本保障向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转变。脱贫攻坚无论是从减贫治理上、资金投入上、政策红利惠及上,都是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主要解决的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贫困户算清收入账,具体看收入是否达到国家脱贫线,通过督查了解贫困户务工情况、教育医疗住房情况,确保贫困户生活能达到最低生活要求。对五保户、重度残疾人户、重病户等更要做好政策兜底保障,让最困难人群解决最根本生活问题。

当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后,群众对增收致富更加期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这是乡村振兴中需要面临解决的时代课题。乡村振兴必须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衡量制定相关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将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嵌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全面振兴发展。从脱贫攻坚的保障性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性转变,实则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要探索中趟出一条发展性的治理模式,以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能力和水平,让农村成为体验乡土、回馈乡野、感恩家乡、牵挂乡愁的向往之地。

参与力量从主导性向社会性转变。实现脱贫攻坚中政府主导实施力量向乡村振兴的公众参与力量的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政府主动服务为公众积极参与。从实践来看,采取的扶贫举措主要有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实施主体基本以政府为主体。

如有些地方产业扶贫固化为一种模式,即以政府行政化干预的力量投入扶贫资金,采取“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贫困户(或农户)”“村级合作社+贫困户(或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政府从产业发展类别、产业管护到利益联结分配全程参与,甚至不少地方出现政府代销、保底收购等现象。辩证的看,政府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主导性是由脱贫攻坚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在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人群采取的“超常规”举措,短期内这种主导力量是非常必要的,是确保消除绝对贫困的保证力量。

但是,从长远来看,尤其是结合社会、市场发展规律,这种强制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反而会衍生出利益分配不均、发展动力不足、催生坐享其成的“懒婴”等问题,要在发挥政府主导力量中把握“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乡村振兴在党组织和政府的引导下,村民zhu动积极参与,共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打造诗意栖居家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服务的角色,为群众体会机会和平台,主要建设力量还在于公众。参与力量转变的背后是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华丽“变身”,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