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升初教案模板及范文(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16:44 页码:14
2023年小升初教案模板及范文(模板9篇)
2023-11-09 21:16:44    小编:ZTFB

教案能够提供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编写教案的基本出发点。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案而犯愁,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一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安定情绪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三

2.形象细致的正面描写;

3.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初步了解“通感”。

(二)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对声音的描写;

2.仿照课文,用文字表达一首乐曲。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美的声音、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一)重点。

讲析课文描写民间女艺人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什么不直接下笔,而要先写戏园子、琴师受黑妞的演唱?这—点主要通过讲清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让学生理解。

(二)难点。

理解“通感”这种修辞手法。这—点教师可以通过找感觉的相通点来解决。

2课时。

1.朗读课文,弄清生字词。

2.分忻文章对琴师、黑妞及戏园的描写,淡谈这些描写的作用。

3.分析文章中对王小玉的演唱的描写.找出比喻句中本体,喻体及它们的相通点。

4.仿照课文描绘—种声音或一首乐曲。

(一)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大致情节。

2.分析课文前半部分,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注音:

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

气味——人的气质和风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白妞出场前戏园子里的盛况。

(1)哪些内容能够表现“盛况”?

人们不惜提前几个小时赶到戏园;连早已定了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都顾不得吃,在戏园里买烧讲油条充饥。

(2)为什么要这样写?

说明白妞的艺术雅俗共赏,从侧面衬托其艺术造诣之高。

描写戏园里嘈杂的场面,为白妞出场时的肃静埋下伏笔,两相对照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2.分析文章对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及观众的评论的描写及作用。

琴帅绝妙的轮指,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黑妞的演唱,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这时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旷”;“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使文章又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四)总结。

侧面描写的作用。

(1)为白妞的出场渲染气氛;

(2)烘托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

(五)布置作业。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后半部分,理解形象细致的正面描写。

2.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了解“通感”。

(二)整体感知。

1.把表现白妞演唱技艺的部分分层次。

分为白妞出场、白妞演唱及观众的反映三个层次。

2.朗读白妞说书部分,重点分析整个演唱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对白妞出场的描写。

外貌描写: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动作描写:把梨花筒了当了几声,将鼓锤轻点两下,两眼—顾—看。

简单的动作产生了极不平凡的效果——满园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下的声音都听得见。

2.分析整个演唱过程,根据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演唱的起始——“声音初不甚大”

演唱的发展——“渐渐地越唱越高”

演唱的起伏——“陡然一落”

演唱的高潮——“忽又扬起”

演唱的结来——“人弦俱寂”

从这五个阶段的完整表现去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3.分析描写白妞演唱五个阶段所用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多方位的设喻角度。

(1)把本应由耳朵听到的声音(听觉)用眼睛所见之景(视觉)来设喻表现,如:

描写越唱越高的声音,“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描写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的声音,“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描写陡然一落,千回百折的声音,“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描写忽又扬起的声音,“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些比喻,把白妞那曲折、宛转、轻快的歌声写活了。

(2)把本应由耳朵听到的声音用人的感受去表现,如:

描写白妞初唱时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个毛孔不畅快。”

把白妞甜润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来。

文章中的这种方法,即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相通的感受、互相映照,引起渎者的联想。这就是修辞方法中的“通感”,也叫“移觉”。

4.体会白妞演唱达到的效果。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让人长时间忘记—切,耳朵里只有歌声。

(四)总结、扩展。

1.多方位正面的描绘白妞的演唱技艺。

2.通感的运用所收到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依照课文中正面描写小玉说书的部分。描绘一种声音或——首乐曲.歌曲,注意运用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白妞演唱的过程。

(正面描写)。

略。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四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了解五星红旗的用途。

2.学习升国旗的方法。

3.体验当小旗手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感知过国旗、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五星红旗的用途、学习升国旗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讨论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课件,出示五星红旗,让幼儿明确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

师:你知道五星红旗代表什么吗?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

幼儿讲述自己有关五星红旗的经验。

幼儿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

以出示五星红旗的方式引发幼儿的讨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五星红旗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代表中国国家的形象。

(升国旗的情景),激发幼儿争当小旗手的愿望。

师:你以前见过国旗吗?你是在哪里见过?见过谁升国旗?解放军叔叔是怎样升国旗的?(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录像,让幼儿感受升旗时庄严的气氛,并感受升国旗是很光荣的事情)。

幼儿观看视频,回答教师提问。

教师在升旗场上介绍升旗的方法:两个小旗手合作,一个人往下拉绳子,一个人往上放绳子,随着国歌慢慢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幼儿佩带升旗手标志,轮流当小旗手,学习升国旗的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3.幼儿说说自己当小旗手的感受。

教师:当小小升旗手真光荣,我们以后还在幼儿园的升旗时间轮流当小旗手。

2、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习升国旗的方式,并感受升国旗的自豪感。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五

(一)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是一篇难得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文本情景进行学习。

教学环境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发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思念的文章,我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日军侵华图片和故土昔日美景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战争的罪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学校实际条件,我选择了用电子交互式白板上课。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深层体会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

2、利用课件、图片及视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悟作者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朗读品味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

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

一课时。

(二)激情导入,背景介绍:

今天,我要带领同学们去见证一段屈辱的`历史。(播放日军侵华图片)。

1931年9月18日,日军强行侵略了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作者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军的铁蹄整整蹂躏了十年!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三)誓言铿锵戍家乡。

试想,对于流淌着同胞泪水与鲜血的东北大地,对于流离失所、尸横遍野的家乡,他们有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面对土地发下誓言:

学生读:“我必定为他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这就是(板书:土地的誓言)。

师:

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生甲:愤怒。那就请读出你的愤怒来!

生乙:坚定。请你用坚定语气告诉父老乡亲:“收复故土,舍我取谁?”

生丙:必胜的信念。那就请你给乡亲们打一针强心剂吧!

……(板书“戍”)。

看来,读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带这种感情可以,带那种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就能读出不同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也就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我”与家乡生死相依,休戚与共,是因为“我”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有着“炽痛的热爱”!

对于狼烟四起的家乡“泛滥着一种热情!”那么,令我魂牵梦萦的家乡是怎样的呢?(板书:忆)。

(四)激情满怀忆家乡。

“千里沃野,别时容易见时难。”无家可归、有家难回的“我”遥望家乡,看到的是:(播放家乡美景课件)。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七

1、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c、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2、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3.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4.a.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b.一位农民为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其工艺美术价值很高。

5.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6.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7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8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10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11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b.贪小便宜的人看不起。

c.天色晚了,自行车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12.a.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13a.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b.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c.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14、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b、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c、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16.a、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b、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c、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17.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动的积极性。

18、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小时。

b.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为75.6公里以上。

c.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约为75.6公里。

19.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20.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c.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

21.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b.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22、a.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院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b.这样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救上来。

c.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答案解析:

1.a.“肤浅”“贫乏”与“丰富”“深刻”没有分别对应。b.“侃侃而谈”不妥。c.有歧义。

2.a.主谓不配。

3.a.“从”应置“中国人民”后。b.“不可”累赘。c.“这”应改为“那”。

4.a.“一位农民,具有很高价值”不当。b.“它”指代不明。c.“其”指代不明。

5.a.“自己”多余;或在“自己”前加“与”。b.“主要”和“及其他……”不宜并存。c.“不但……而且”中内容应递进,不应“递退”。

6.a.“语文”和“有经验”应换位。b.“派人”和“一次又一次”换位。c.“井井有条”为“清楚而有条理”,不妥。

7.a.“这”不能代“他”,应删。b.“和”“他”换位。c.谁“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不明。

8.a.无主语。b.“技术人员……终于试制成功了”主谓搭配不当。c.“数量”不说“提高”。

10.a.“细”不能说“几倍”。b.“免”多余。c.“两千多年前”与“新出土”换位。

11.a.b.c.有歧义。

12.a.“引起了”应置“人们”前。

13.a.“不是”后差“吗?”。b.“群众”“虽然”应换位。c.什么“是正确的”有起义。

14.a、“对于”多余。b、“不但”与“中药”换位。c、“大踏步向前发展”应为大幅度增长”。

16.a、“耳闻目睹”似应“耳濡目染”;“所以他”也宜放在“耳濡目染”前。b、“举一反三”褒义,也不当。c、“津津乐道”应“回味无穷”。

17.a.“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多,让牛拉得出汗,装满整个房屋。用于此处不妥。b.“洗心革面”意为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悔改。用于此处不妥。c.“左右逢源”:处处都可以遇到源头,指造诣深,积蓄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于此处则嫌夸大,或大词小用。

18.a.“最高”“可达”只需其一。b.“最高”“以上”只需其一。c.“最高”“约”只需其一。

19.a、“不可想象”所言不确。b、“对于”应为“对”;“问题”可删;“极大的矛盾”所言不确。c、有歧义。

20.a.“使人”多余。b.“那时的观测比较简单”才妥。c.“高洁”不一定要直幅才能表现,可删。

21.a.“许多”“张老师的”换位。b.“看到……笑声”搭配不当。c.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应改为“确实”。

22.a.“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应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的中心”。b.“才”前应有主语“他们”;……。c.“等于”后应加“这条弧”或“它”。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八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的数,理顺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表示较大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能进行估算并能比较万以上的大数。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想。

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

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师:数在数学界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你们都学过哪些数?

师: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回顾旧知,为新知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网格图。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说说你对数的理解吗?

2、出示数轴。

师:请在数轴上将学过的数找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呈现课本情景。

第一幅图:

师:第一幅图表示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生活中的数?

第二幅图:

师:在第二幅图中是怎样表示“没有”的?

第三幅图:

师:怎样表示不能平均分的量?

第四幅图:

师: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

4、整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5、自然数。

6、计数单位与数位。

7、数的整除。

师:你还记得五年级时学过的倍数与因数吗?学生先独立看网格图,在与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找出学过的数,交流发现。

理解正整数的产生背景。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订正。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教材第43页习题。

2、教材第44页第2、3、4题。

3、小组合作出题,组与组之间交换所出习题,交流完成。

四.

小结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5、数的整除。

小升初教案模板及篇九

1.通过交流了解争当升旗手所具备的条件,尝试制定出争做升旗手的基本要求。

2.有争做升旗手的愿望。

幼儿园内的升旗录像;笔、纸。

一、观看幼儿园内的.升旗仪式。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升旗的,那么在升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师把幼儿说的注意点记录下来。

二、争当升旗手。

讨论:

1.你想做升旗手吗?

2.升旗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的,怎样的孩子可以争做升旗手呢?

3.分成四个小组,把升旗手的要求记录下来。

三、汇总交流:

2.这些要求你都能做到吗?如果没做到的话,看看是哪一点没做好,以后你努力把每一点都做好,就可以当升旗手了。

3.根据所制定的条件评出本周升旗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