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 广西红色文化论文(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20:11:55 页码:7
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 广西红色文化论文(4篇)
2023-01-14 20:11:55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一

各人好!各人辛勤了!我姓莫,是___观光社的一名导游,各人叫我“莫导”好了。邂逅是缘。能和各人邂逅在瑰丽的小城并和各人一路渡过这段柔美的年华我感想很是侥幸。但愿能用我的热心、耐性和仔细换来你们的安心、开心。

本日我先带各人认识,先后荣获过“中国旅游名县”、“中国旅游强县”和“中国旅游尺度化树模县”等声誉称谓的县城——阳朔县。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统领。我县汗青久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生齿31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桂林山川甲全国,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归纳综合了阳朔的天然风物活着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属地为典范的喀斯专程形、地貌,境内共有各类怪异的山峰2万多座,巨细河道17条,组成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250多处;总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全国四绝。个中漓江流经阳朔县境56公里,中国台湾群峰林立、千姿百态,岸边翠竹丛丛、恬淡清爽,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的江面上,形成一幅锦绣的山川画长卷。更有故乡风物如诗如画,真切天然,醇美宜人。富厚的文化遗产、古构筑、古桥梁、绅士眷念地、摩崖石刻等,隐瞒于山川之间,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阳朔百里山水,随处奇山秀水,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整个阳朔好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吸引着浩瀚的中外游人。可总结为许多个一:一江一鱼一场戏(即漓江、啤酒鱼、印象刘三姐),一河一树一歌仙(遇龙河、大榕树、刘三姐),一街一影戏加一张人民币(西街、刘三姐、20元人民币)。

说了这么多,我看各人都有些火烧眉毛了,此刻我们已经到了阳朔县城的一条老街——西街,常言道:“不逛洋人街,便是没到阳朔来。”“不住地球村,游人乐趣减三分。”现在的阳朔西街已经不是一条纯真意义上的旅游街,而是一个享誉国表里的知名品牌,别鄙视这长1180米,宽仅8米的街道,它的名气并不亚于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唐宁街、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可能是北京的对象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以其奇异的风情、无限魅力吸引着海表里无数来宾。(迂腐小街)

在西街,时时候刻城市看到差异国籍差异肤色、操着差异语音的老外,或联袂挽臂,或背着背包,比肩接踵,款款而来。他们无拘无束,妙语横生。在酒吧饮啤酒,在网吧找信息,在陌头密切攀谈,在小市肆讨价还价买中意的中国货。全部酒吧、餐厅、酒店的名堂险些都各不沟通,布满异域情调。很多洋人是来“留学”的,朝阳朔人学中文;有的是来休闲度假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或半年;尚有的是来“打工”的,帮老板干事,学做中式饭菜。每年纪十万老外来交每每,在西街参观、糊口、事变、进修,这在中国任何一个处所都是没有的。以是,人们把中国唯一无二的西街叫作“洋人街”。(西方洋人街)

西街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当代文明在此融合、交换、珠联璧合。这里是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中文的抱负教室。西街有几十家外语学校、培训中心、口语实习营及电脑培训班。那些临街的酒吧、餐厅提供的不光单是餐饮,更大的浸染在于让中外友人互教互学,交换信息,商议中西文化。只要你会说“hello”“goodmorning”“good night”或汉语的规矩用语,就会很快找到知音。人云阳朔是“中国英语第一县”“地球英语角”,名副着实。(外国语教室)

东西方文化的交换,使西街人慢慢地改变了守旧的传统见识,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很多西街年青人都接管了“爱是没有疆土的"见识。也因为西方人来得多了,打仗多了,西街人好像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别离。更首要的是,很多西方人常常来西街或常住西街,使西街的女人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女人们有了打仗和相识的机遇,有作育感情的前提,以至几回发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月以来,西街的或在西街事变的小伙娶外国夫人、女人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300余对,个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半子的。(跨国婚介所)

布满异域情趣的西街,已成为阳朔山川的点睛之笔。这条具有1400多年汗青的老街,东临漓江,西对恩情峰,旁靠碧莲峰,20_多米长的街道所有效槟榔纹大理石铺砌,阶梯两旁,青砖飞檐木屋矮楼犬牙交织,小溪石桥榕荫桂树相映成趣,透着岭南构筑的典雅古朴,西街上旅游摊点、咖啡厅、酒吧、餐馆,有1000多家,形成了融吃、住、购、娱、赏为一体的“一条龙”处事名堂,这里汇聚了上万种民族工艺品,蜡染、手绘、滑石、竹器、石雕等琳琅满目,在这里不只可以明确民族工艺文化,还可体验东方古镇特有的习惯风气。一到黄昏,成群结队,成双成伴,携家带小的中外客人便围桌而坐,品尝着阳朔的处所风味,抚玩着西街的奇特风情,其喜洋洋,其情浓浓,让人流连忘返。在西街店肆和酒吧里,凡是都有供客人免费上网的电脑,啤酒比市面上也贵不了几多,西街的酒吧不会下逐客令,只要有客人,主人再晚也作陪到底,岂论是常客,照旧过客,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融为一群。“唐老鸭”是勾当在西街的“大鼻子阳朔人”中较量闻名的一位,他的着名大概是他给本身起了这么个风趣的名字,这位来自德国的贩子很是健谈,在阳朔交友了许多伴侣,他喜好喝啤酒,经常是一喝四五个小时。在西街一探询他,就会有人指着某酒吧的门口的一张台子汇报你:“他天天不是坐在这里,就是坐在斜扑面的那家"。“唐老鸭"成了这两家酒吧的活告白。(东方伊甸园)

好了,接下来的时刻就留给各人本身布置,您可以细细的咀嚼这里绝妙的构筑和瑰丽的风物。我们四点钟的时辰再会。在购物时,看细心再动手;留意管好本身的钱物;带好带全所购物品。

柔美的年华老是让人认为短暂,我们的阳朔之旅就到此竣事了。很是感激各人对我事变的支持和共同。我有什么做的欠好的处所还请各人多品评指正。但愿往后能有缘和各人再次邂逅。最后祝各人身材康健,万事快意。再会。

西街是不长的一条街,可两旁店肆林立。有音乐吧、咖啡厅,有卖各类百般的眷念品和内地风味小吃的小店,尚有中西合璧,专供背包族歇脚的小旅店。他们会热情地为你提供一条龙处事。最吸引人的是很多外国人开的牛排馆,这些牛排馆给整条街带来了异国风情,也吸引了浩瀚外国旅客,因此又叫“洋人街”。

华灯初上,西街如故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各类喧闹声此起彼伏,但却并不嘈杂。两旁的店肆犬牙交织,使得晚上的西街热闹富贵。

我最感乐趣的就是那些陌头画家。听大人说,有些是美术学院结业的呢。他们很斗胆,也很富有想象力地画着全部的统统。有画本。拉登,美国总统,东瀛鬼子宰衡等,有画动画人物,山川风光,一应俱全。他们把本身的精品画在衣服上,挂在店门口,成为西街的又一道风光,我也不禁找了一位画师,接着在店门口摆了个自以为很酷的“pose”,新疆导游词,画家看了看我,一会浓墨挥洒,一会精笔细描,过了半个钟头,一件白色t恤上有了一个卡通造型的我,画师问我要写字吗?我想了想汇报他写“西街女孩”,妈妈跟我恶作剧说:“你不会把本身当这里的人吧?”我笑了笑,继承穿梭于这条富贵的街上。

西街不长,但我和妈妈直到逛累为止才回旅店。旅店是临街,尚有阳台,我和妈妈站在阳台上,看到尚有一些旅游拖着行李走着,我内心想:来日诰日就要走了,而西街我会把它装进内心。

吃过鲜味的中餐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路来到了阳朔西街,传闻那儿有许多外国人,是练英语的甜头所。

一走进街道,那儿就是人山人海,游人如织。令人赏心好看的是街道两旁的屋子很出格,它是仿古造型,由红砖、红木、青瓦建成的两层小楼,楼顶四角是翘起来的,上面有些还雕龙画凤呢。这是吸引我眼光的尚有一家古代的酒家,店门旁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酒”字,真人又似乎回到了古时辰。

街道的地面是不是用水泥铺成的呢?你大概会说,必定是的!那你错了,那是由大块青石铺就的。

走着走着,不觉我们来到了一家其貌不扬的小店,只见店里的一位阿姨在画画,她在哪画呢?你大概会说,在纸上画!no,你说错了,大错特错,正确的谜底是在衣服上画,没想到吧。她的画很美,有声有色。其后阿姨把我的画像描到了衣服上,还特意加上我的名字呢,嗨!太有本性了。

如何写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二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广西市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第一条: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注册地址:____________

经营地址:____________

第二条:

乙方: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

户籍类型: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

二、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条: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本合同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效,其中试用期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本合同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终止。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四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____________岗位(工种)工作。

第五条:根据甲方的____________岗位(工种)作业特点,乙方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乙方工作应达到标准。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七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工时制度。

执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乙方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日为甲方安排乙方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或者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应当事先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特殊工时制度的行政许可决定。

第八条:甲方对乙方实行的休假制度有

五、劳动报酬

第九条甲方每月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____________元或按__________________执行。

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为____________元。

甲乙双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

第十条甲方生产工作任务不足使乙方待工的,甲方支付乙方的月生活费为____________元或按____________执行。

六、社会保险及其他保险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甲乙双方按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社会保险义务。

第十二条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南宁市有关规定执行。甲方按支付乙方病假工资。

第十三条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待遇按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

七、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五条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六条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十七条甲方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

第十八条甲乙双方解除、终止、续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条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九、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增加以下内容:

十、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它

第二十二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三条本合同的附件如下

第二十四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______市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合同一式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或盖章)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

如何写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三

月牙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是七星山的斗柄峰之一, 因山腰有岩如新月, 故名。明代孟详月牙岩诗宏: “天设岩须古, 月牙名白今。树低千岸转, 洞敝万峰侵”, 月牙山景致优美, 山西沿小东江有石级可登, 沿路有伴月亭、月牙岩、小广寒阁、襟江阁等景观, 且均面临江面, 视野开阔, 桂林市景悉陈眼前, 游人莫不心旷神怡。石级下到山西南麓, 有龙隐洞、龙隐岩、桂海碑林等桂林名胜。

月牙楼 在月牙山的玉衡峰北麓。3层, 下为餐馆、小卖部, 中为素食馆, 上为宴会厅、观景楼。主楼长31米, 深13米, 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楼后有架空的走廊与后山凉亭相通。整个建筑由楼、亭、廊组成, 高低错落, 起伏有致, 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这里的素食有100多年的历史, 独具一格。登楼品尝地方风味的同时, 还可以观览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桥、展览馆以及远山近景。郭沫若1963年题诗赞美: “月牙楼是画廊楼, 八面奇峰豁远眸。毋怪楼中无一画, 画图难及白然优。”

伴月亭 在月牙山山道上, 靠近月牙岩, 名取随伴月牙岩之意。始建于清代, 1958、1978年两次重建。为4柱、单檐、攒尖顶方亭, 长、宽各2.9米, 面积8.4平方米, 有半月形观景台挑出小东江之上, 是俯瞰江水, 遥看“花桥虹影”的最佳点。

月牙岩 在月牙山西北山腰, 高2~3米, 宽1.5~3米, 深10.5米, 面积25平方米。在花挢遥望, 岩如新月。岩内, 清建有月牙山寺, 两层, 上为观音殿, 下为大雄宝殿, 毁于抗战烽火。1963年在旧址新建“小广寒”楼阁, 另建襟江阁, 以飞虹桥相连。在这里观景, 正如清人张宝描绘的: “螺峰远近堆千点, 雉堞回环锁万家。玉笋瑶簪山似画, 丹枫紫桕叶如花。”

小广邃 在月牙山月牙岩。1964年在月牙山寺旧址, 依傍岩穴形势筑成3开间2层仿古楼阁, 硬脊、坡顶、翘角, 上有飞虹桥与襟江阁相连, 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设旅游商品点, 是观景、购物的理想场所。

襟江阁 在月牙山月牙岩旁, 原建于清, 名文昌阁, 抗战期间破毁。后建成眺远楼, 1958年更名襟江阁; 195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14米, 长宽各7.8米, 总面积120余平方米。

1964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理论与历史研究室设计, 与小广寒统一构筑, 二者均为2层, 而襟江阁标高较高。小广寒横向构图, 6角耸立, 形成一隐一显, 一低一高, 一后一前, 一横一竖的强烈对比。襟江阁坐落在月牙山通往龙隐洞的风景道上, 北有花桥, 西北有老人、叠彩诸山, 下临小东江, 是游人必经之道, 又是观赏花桥一带美景荟萃的胜地。

骖鸾亭 在龙隐岩东侧的石台上, 名取韩愈“飞鸾不暇骖”诗意。《广西通志》载, 为宋范成大建, 后废。明复建, 更名怡云亭。明包裕《重修怡云亭记》详记其始未, 摩崖依稀可辨。骖鸾亭前临小东江, 后陀山西北麓, 寿佛洞南侧, 与飞来石相邻。高7.5米, 呈不等边多角形。苍翠如玉屏, 清佟钧刻“翠屏寒雨”于石上。

揽月亭 在月牙山瑶光峰顶, 原名嘘云亭。襟江阁旁有登山道可达。本世纪70年代新建, 为4柱混凝土结构仿古亭, 高6.5米, 长5.4米, 宽5.8米, 面积31.3平方米。宋光诩题额, 周游书联。漓江自北而南缓缓流过, 东岸民族风情园的侗族鼓楼高高耸立, 西岸虞山、叠彩、伏波、独秀、老人诸峰历历在目, 是眺望桂林胜又一佳处。

丹桂岩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江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层, 学中虽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的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翠屏石 桂林名石之一, 在普名泉。洞内乳石垂悬, 幽暗逼仄, 游人多驻足探奇, 留有摩崖石刻百余件。宋熙宁间(1068-1077)在龙隐岩建有释迦寺, 为桂州四大名寺之一。1963年建藏碑阁。1988年建碑廊, 廊阁相连, 称桂海碑林。其后, 又于岩侧筑陈列馆, 3层, 高阁、曲廊、飞檐, 总面积达100平方米, 宽敝明亮, 是藏展与观景俱宜的好设施。

龙隐洞 在月牙山西北麓, 高8~12米, 宽8~20米, 长64米, 面积645平方米。有一条硕大、蜿蜒、矫劲石槽通贯洞顶, 传为老龙隐此留下痕迹。小东江流注洞中, “金鳞倒影水浮空”, 似为游人再现当年破壁而飞的景趣。1963年建观景台于洞西北, 是观“神龙”的佳境。古往今来, 游人不绝。洞中唐宋石刻近百, 后人有“壁无完石”之叹。

龙隐岩 在月牙山西麓, 与龙隐洞相邻。岩高3~5米, 宽20米, 深10米, 面积200平方米。洞口西向, 呈穹隆状, 像个口袋, 俗称布袋岩。传老龙曾隐岩内, 后从龙隐洞“破壁而飞”, 故有龙隐之名。此岩开发较早, 宋人谭 评介说, “天下洞穴, 类多幽阴, 或远水, 清韵不足; 龙隐岩高而明, 虚而有容, 大概似碧落洞, 而登览之富则过之”。岩的南隅, 高处有一悬岩, 名悬洞; 岩的北面有一洞, 像海螺, 名海螺洞, 洞前有平台, 叫禅台, 洞中有滴玉泉, 传为烹茗依月牙山麓, “ 飞翼鼓, 周匝有栏, 陟降有路”, 成为一代名胜之地。古亭不复存。现在原址新建, 混凝土结构, 高6.5米, 长宽各3.5米, 面积12.25平方米, 复“骖鸾”之名。

辅星山 在普陀山南、月牙山东面, 海拔221米, 相对高度约71米, 面积2.75公顷。《广西通志》载: “七星山者, 七峰位置如北斗, 又一小峰在旁, 日辅星。”山有小道可翻越, 通月牙山, 给七星公园平添一趣。

剑柄石 在月牙山玉衡峰北, 像一把宝剑插入山中露出的剑柄。石高14.4米, 孤立耸峙, 上刻“列翠之屏”4个篆字, 是桂林五大名石之一。

骆驼山 在七星公园内, 为桂林市名山之一, 原名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 遂名之。每当晨昏, 霞光映耀山石, 色泽斑斓, 颇为壮观。明清以来, 山下遍植桃树, 若逢春至, 桃花烂漫, 江霞紫务, 分外妖娆。因此, “壶山赤霞”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现山周围辟有动物园、盆景艺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楼阁。桃花依旧, 桂树成林, 花果满园, “壶山赤霞”更加绚丽多姿。

盆景园 在七星公园东南、骆驼山南侧, 1985年建成, 面积4355多平方米, 分水石、桩景、乳石3个景区、水石景区, 从入口到山水廊, 设置各种吸水石、水边石制成的盆景, 从山水廊到水榭, 陈列各种树桩盆景和室外树桩, 占地2465平方米; 乳石景区, 从水榭到出口, 陈设各种钟乳石盆景, 占地830平方米, 这是全苑的精华, 它完全不同于梦幻般的洞府。而是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下, 还其玉洁冰清的本来面目, 有的灿若朝霞, 有的翠如黛玉, 有的简直是喷薄着的飞泉。全部近20__盆的各类盆景俱属珍品, 各具神韵, 意趣天成, 并采取了窗洞、景窗、景门、挑板、地景、博古架等多种陈列式样。景区内建设, 布置殊异, 或池鱼、叠石、雁墙、篱笆, 或平桥、曲廊、水榭、亭台, 或树丛、竹林、草坪、藤架, 以建筑小品、庭院、植物连接或分隔成若干空间, 曲折清幽, 如入仙境, 令人心荡神移, 目不暇接。

灵剑溪 又名灵剑江、灵剑河, 在城东, 源于尧山西南大河乡上阳家之北、尧山公路之南一池塘, 池中有泉, 终年不涸。由池向北, 至尧山西麓茅坪庵附近, 有一沟壑, 丰水季节, 也有水注入灵剑溪。七星山古名弹丸山, 灵剑溪绕其下, 有弹丸溪之名。灵剑发自尧山, 经省春岩, 留春岩、弹子岩、同志桥、张曙墓、七星山, 会小东江, 绕月牙、龙隐, 至穿山人漓江, 全长约9公里。它流经众多著名胜迹, 其本身也最为游人所钟爱。

灵剑石 桂林名石, 在灵剑溪畔, 弹子岩前。高出水面15米, 宽12米, 长9米, 面积约110平方米, 呈笔架形, 主峰突如剑戟, 上刻“灵剑石”3个大字。

龙隐桥 位于龙隐岩西南170米龙隐路, 是小东江上的一座大跨度单拱石桥。1940年, 这里建有跨度单拱石桥。1940年, 这里建有跨度24米、宽2米的木便桥, 用以疏散城区人口, 早废。现桥长62.2米, 宽10.7(7+2×1.85)米, 跨径40米, 荷载汽-13级。此间地形复杂, 岽 岸桥台基于一块大孤石上, 高10米, 西岸桥台筑在基岩上, 高1米, 有一2米径溶洞, 植桩支承。1964年兴建, 1966年始竣工。前此, 马坪街一带通往三里店需经花桥, 又不能行车, 十分不便。龙隐桥的建成, 不仅缓解了花桥的重负, 便利了交通, 且为小东江新添一景。

如何写广西红色旅游论文范文四

月牙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是七星山的斗柄峰之一, 因山腰有岩如新月, 故名。明代孟详月牙岩诗宏: “天设岩须古, 月牙名白今。树低千岸转, 洞敝万峰侵”, 月牙山景致优美, 山西沿小东江有石级可登, 沿路有伴月亭、月牙岩、小广寒阁、襟江阁等景观, 且均面临江面, 视野开阔, 桂林市景悉陈眼前, 游人莫不心旷神怡。石级下到山西南麓, 有龙隐洞、龙隐岩、桂海碑林等桂林名胜。

月牙楼 在月牙山的玉衡峰北麓。3层, 下为餐馆、小卖部, 中为素食馆, 上为宴会厅、观景楼。主楼长31米, 深13米, 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楼后有架空的走廊与后山凉亭相通。整个建筑由楼、亭、廊组成, 高低错落, 起伏有致, 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这里的素食有100多年的历史, 独具一格。登楼品尝地方风味的同时, 还可以观览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桥、展览馆以及远山近景。郭沫若1963年题诗赞美: “月牙楼是画廊楼, 八面奇峰豁远眸。毋怪楼中无一画, 画图难及白然优。”

伴月亭 在月牙山山道上, 靠近月牙岩, 名取随伴月牙岩之意。始建于清代, 1958、1978年两次重建。为4柱、单檐、攒尖顶方亭, 长、宽各2.9米, 面积8.4平方米, 有半月形观景台挑出小东江之上, 是俯瞰江水, 遥看“花桥虹影”的最佳点。

月牙岩 在月牙山西北山腰, 高2~3米, 宽1.5~3米, 深10.5米, 面积25平方米。在花挢遥望, 岩如新月。岩内, 清建有月牙山寺, 两层, 上为观音殿, 下为大雄宝殿, 毁于抗战烽火。1963年在旧址新建“小广寒”楼阁, 另建襟江阁, 以飞虹桥相连。在这里观景, 正如清人张宝描绘的: “螺峰远近堆千点, 雉堞回环锁万家。玉笋瑶簪山似画, 丹枫紫桕叶如花。”

小广邃 在月牙山月牙岩。1964年在月牙山寺旧址, 依傍岩穴形势筑成3开间2层仿古楼阁, 硬脊、坡顶、翘角, 上有飞虹桥与襟江阁相连, 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设旅游商品点, 是观景、购物的理想场所。

襟江阁 在月牙山月牙岩旁, 原建于清, 名文昌阁, 抗战期间破毁。后建成眺远楼, 1958年更名襟江阁; 195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14米, 长宽各7.8米, 总面积120余平方米。

1964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理论与历史研究室设计, 与小广寒统一构筑, 二者均为2层, 而襟江阁标高较高。小广寒横向构图, 6角耸立, 形成一隐一显, 一低一高, 一后一前, 一横一竖的强烈对比。襟江阁坐落在月牙山通往龙隐洞的风景道上, 北有花桥, 西北有老人、叠彩诸山, 下临小东江, 是游人必经之道, 又是观赏花桥一带美景荟萃的胜地。

骖鸾亭 在龙隐岩东侧的石台上, 名取韩愈“飞鸾不暇骖”诗意。《广西通志》载, 为宋范成大建, 后废。明复建, 更名怡云亭。明包裕《重修怡云亭记》详记其始未, 摩崖依稀可辨。骖鸾亭前临小东江, 后陀山西北麓, 寿佛洞南侧, 与飞来石相邻。高7.5米, 呈不等边多角形。苍翠如玉屏, 清佟钧刻“翠屏寒雨”于石上。

揽月亭 在月牙山瑶光峰顶, 原名嘘云亭。襟江阁旁有登山道可达。本世纪70年代新建, 为4柱混凝土结构仿古亭, 高6.5米, 长5.4米, 宽5.8米, 面积31.3平方米。宋光诩题额, 周游书联。漓江自北而南缓缓流过, 东岸民族风情园的侗族鼓楼高高耸立, 西岸虞山、叠彩、伏波、独秀、老人诸峰历历在目, 是眺望桂林胜又一佳处。

丹桂岩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江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层, 学中虽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的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翠屏石 桂林名石之一, 在普名泉。洞内乳石垂悬, 幽暗逼仄, 游人多驻足探奇, 留有摩崖石刻百余件。宋熙宁间(1068-1077)在龙隐岩建有释迦寺, 为桂州四大名寺之一。1963年建藏碑阁。1988年建碑廊, 廊阁相连, 称桂海碑林。其后, 又于岩侧筑陈列馆, 3层, 高阁、曲廊、飞檐, 总面积达100平方米, 宽敝明亮, 是藏展与观景俱宜的好设施。

龙隐洞 在月牙山西北麓, 高8~12米, 宽8~20米, 长64米, 面积645平方米。有一条硕大、蜿蜒、矫劲石槽通贯洞顶, 传为老龙隐此留下痕迹。小东江流注洞中, “金鳞倒影水浮空”, 似为游人再现当年破壁而飞的景趣。1963年建观景台于洞西北, 是观“神龙”的佳境。古往今来, 游人不绝。洞中唐宋石刻近百, 后人有“壁无完石”之叹。

龙隐岩 在月牙山西麓, 与龙隐洞相邻。岩高3~5米, 宽20米, 深10米, 面积200平方米。洞口西向, 呈穹隆状, 像个口袋, 俗称布袋岩。传老龙曾隐岩内, 后从龙隐洞“破壁而飞”, 故有龙隐之名。此岩开发较早, 宋人谭 评介说, “天下洞穴, 类多幽阴, 或远水, 清韵不足; 龙隐岩高而明, 虚而有容, 大概似碧落洞, 而登览之富则过之”。岩的南隅, 高处有一悬岩, 名悬洞; 岩的北面有一洞, 像海螺, 名海螺洞, 洞前有平台, 叫禅台, 洞中有滴玉泉, 传为烹茗依月牙山麓, “ 飞翼鼓, 周匝有栏, 陟降有路”, 成为一代名胜之地。古亭不复存。现在原址新建, 混凝土结构, 高6.5米, 长宽各3.5米, 面积12.25平方米, 复“骖鸾”之名。

辅星山 在普陀山南、月牙山东面, 海拔221米, 相对高度约71米, 面积2.75公顷。《广西通志》载: “七星山者, 七峰位置如北斗, 又一小峰在旁, 日辅星。”山有小道可翻越, 通月牙山, 给七星公园平添一趣。

剑柄石 在月牙山玉衡峰北, 像一把宝剑插入山中露出的剑柄。石高14.4米, 孤立耸峙, 上刻“列翠之屏”4个篆字, 是桂林五大名石之一。

骆驼山 在七星公园内, 为桂林市名山之一, 原名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 遂名之。每当晨昏, 霞光映耀山石, 色泽斑斓, 颇为壮观。明清以来, 山下遍植桃树, 若逢春至, 桃花烂漫, 江霞紫务, 分外妖娆。因此, “壶山赤霞”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现山周围辟有动物园、盆景艺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楼阁。桃花依旧, 桂树成林, 花果满园, “壶山赤霞”更加绚丽多姿。

盆景园 在七星公园东南、骆驼山南侧, 1985年建成, 面积4355多平方米, 分水石、桩景、乳石3个景区、水石景区, 从入口到山水廊, 设置各种吸水石、水边石制成的盆景, 从山水廊到水榭, 陈列各种树桩盆景和室外树桩, 占地2465平方米; 乳石景区, 从水榭到出口, 陈设各种钟乳石盆景, 占地830平方米, 这是全苑的精华, 它完全不同于梦幻般的洞府。而是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下, 还其玉洁冰清的本来面目, 有的灿若朝霞, 有的翠如黛玉, 有的简直是喷薄着的飞泉。全部近20__盆的各类盆景俱属珍品, 各具神韵, 意趣天成, 并采取了窗洞、景窗、景门、挑板、地景、博古架等多种陈列式样。景区内建设, 布置殊异, 或池鱼、叠石、雁墙、篱笆, 或平桥、曲廊、水榭、亭台, 或树丛、竹林、草坪、藤架, 以建筑小品、庭院、植物连接或分隔成若干空间, 曲折清幽, 如入仙境, 令人心荡神移, 目不暇接。

灵剑溪 又名灵剑江、灵剑河, 在城东, 源于尧山西南大河乡上阳家之北、尧山公路之南一池塘, 池中有泉, 终年不涸。由池向北, 至尧山西麓茅坪庵附近, 有一沟壑, 丰水季节, 也有水注入灵剑溪。七星山古名弹丸山, 灵剑溪绕其下, 有弹丸溪之名。灵剑发自尧山, 经省春岩, 留春岩、弹子岩、同志桥、张曙墓、七星山, 会小东江, 绕月牙、龙隐, 至穿山人漓江, 全长约9公里。它流经众多著名胜迹, 其本身也最为游人所钟爱。

灵剑石 桂林名石, 在灵剑溪畔, 弹子岩前。高出水面15米, 宽12米, 长9米, 面积约110平方米, 呈笔架形, 主峰突如剑戟, 上刻“灵剑石”3个大字。

龙隐桥 位于龙隐岩西南170米龙隐路, 是小东江上的一座大跨度单拱石桥。1940年, 这里建有跨度单拱石桥。1940年, 这里建有跨度24米、宽2米的木便桥, 用以疏散城区人口, 早废。现桥长62.2米, 宽10.7(7+2×1.85)米, 跨径40米, 荷载汽-13级。此间地形复杂, 岽 岸桥台基于一块大孤石上, 高10米, 西岸桥台筑在基岩上, 高1米, 有一2米径溶洞, 植桩支承。1964年兴建, 1966年始竣工。前此, 马坪街一带通往三里店需经花桥, 又不能行车, 十分不便。龙隐桥的建成, 不仅缓解了花桥的重负, 便利了交通, 且为小东江新添一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