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 信封送礼怎么写(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1:08:58 页码:14
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 信封送礼怎么写(4篇)
2023-01-15 01:08:58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一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三、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关于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二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1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1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5、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1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1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2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30、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31、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3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5、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36、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38、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3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4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4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4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4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46、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47、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9、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5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5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5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57、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5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5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6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1、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6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6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6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6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69、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70、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71、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7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7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7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7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8、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79、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8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8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3、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5、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8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87、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8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9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9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92、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9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9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95、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9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8、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9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01、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0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1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0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0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109、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11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1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1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关于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三

天空无语,但有鸟儿为它欢快地歌唱;大地无言,但有万物为它点缀着美丽;大海无言,但有鱼儿为它谱写生命的乐曲。同样,人即使无语,他表现出的修养自会诠释生命的价值。

长时间迷失在物质、金钱、名利的洪流之中,我们与世推移、随流逐波。渐渐地,虚无的金色迷住了我们的双眼,无底的欲望倾斜我们心中的天平,让我们抛弃了道德的修养,为名利所驱使。

当金钱的罪恶弥漫了大地,利欲的风雨遮盖了天地,人们才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此时修养已蜷缩在世界的一隅,等待着世人的醒悟与拯救。

天空的阴霾总会散去,风雨最终为明媚的阳光代替。修养又一次受到人们重视,被人们提起,世间将焕发昔日安详、和平的光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道出了修养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话诠释了人心中修养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告诫更启示着人们要从点滴做起,提高修养。

修养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溪水潺潺地欢唱为寂静的山间增加了活力,群星的闪烁展示了夜空的美丽,海燕的搏击更为大海增添了生命的力度。修养呢?

修养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人们脸上的乌云,绽开欢乐的笑颜;

修养如一盏明灯,让人们在黑暗中不致于迷失自己,坚守着人生的方向;

修养如一段阶梯,指引着人们向着真、善、美的目标不断迈步、前进。

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驾起修养的风帆,向更高更远处,起航前行。

关于古人赠送礼物信函范文怎么写四

社会上常有人忿忿不平:为什么教师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贫。我要说,这或许就是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要耐不住清贫和寂寞,你一开始就错了--你不应该选择从事教育事业。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你就别无选择地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责任。在今天特定的历史时期,培养振兴中华的下一代的重任也历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别无选择。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别无选择。没有良好的修养,不是一个好老师。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就是把师生关系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会坐吃山空,误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会自来的,必须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底蕴除了学习积累别无他法。“泰山不择细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举一反三,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几乎无所不知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肃然起敬。无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不断地进修学习。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修养。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绪,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做学生的表率。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评价:这个人的修养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也有人说:这个人的修养真差劲,太粗俗了。

修养常常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总是有那样的一种感觉,文化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时决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但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也许你自己也不会那么深刻的感觉到那种变化,但是别人却会感觉到,发现你的变化,发现你的改变,发现你的令人刮目之处。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一个你乐于交往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论是谈古论今,或是只谈谈家常琐事,都会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交往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个毫无修养的人交往,则你会感觉如坐针毡,时间过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折磨。相信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