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小学预算草案范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20:28 页码:8
中小学预算草案范文(优秀12篇)
2023-11-19 08:20:28    小编:ZTFB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领悟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过去工作或学习的全面回顾。以下是总结撰写的一些技巧和要点,供您参考和借鉴。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一

2016。

1

13。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河北区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河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

2015。

2016。

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2015。

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市、区委全会和区人大十六届六次会议的决策部署,深化发展“三个经济”、实施“五大战略”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深化改革统领发展全局,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完成了年初区人代会确定的收支预算任务。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571294.4。

万元,完成预算任务。

541488。

万元的。

105.5%。

比上年增收。

104493.9。

万元,增长。

22.4%。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628927.4。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630000。

万元的。

99.8%。

具体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9298。

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

36051。

万元;

教育支出。

173365.8。

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

9589.2。

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3003.4。

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6003。

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98433.9。

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

1249.2。

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

104534.2。

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133624.4。

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1950。

万元;

金融支出。

143.4。

万元;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626.8。

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731.2。

万元;

其他支出。

323.9。

万元。

此外,

2015。

年市对我区转移支付支出为。

107109.8。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54.7。

万元,公共安全支出。

709。

万元,教育支出。

19753。

万元,科学技术支出。

2692.7。

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283。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1953.1。

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8901。

万元,节能环保支出。

1455.6。

万元,城乡社区支出。

22845.4。

万元,交通运输支出。

500。

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110。

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1453.5。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24.8。

万元,基金预算支出。

5023.6。

万元。

通过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全年预算可实现收支平衡。需要说明的是,目前。

2015。

年市区两级财政结算尚未办理,待。

2016。

年年初结算完成后,再通过决算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做专题汇报。

2015。

年,区政府及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区人大十六届六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区人大常委会要求,着力促进转型升级,切实保障民计民生,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有效加强资金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增收困难,全区各责任部门继续把组织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

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50。

亿元大关,达到。

57.1。

亿元,同比增长。

22.4%。

2010。

年增长了。

2

倍,超“十二五”规划确定的。

46.2。

亿元奋斗目标近。

11。

亿元。

坚持把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作为财政工作的努力方向,促进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创新带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北分园建设,投入资金。

2000。

2017。

3618。

万元。安排资金。

3000。

2165。

万元用于加快楼宇配套设施改造、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安排第四批楼宇配比资金。

1650。

万元,提升楼宇承载力和贡献水平。减税降负,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继续落实“营改增”扩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涉企收费项目,支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带动社会投资创业热情。

统筹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支持构建改善民生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投入。

10665。

万元用于校舍维护和功能提升,拨付。

3124。

万元用于教学设备购置。安排。

242。

万元用于“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出。

24000。

万元确保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拨付。

3700。

万元用于社区服务设施达标建设项目,提升社区居委会服务水平。投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1140。

万元,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资金。

1500。

万元支持铁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

2892。

万元免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资金。

500。

万元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云平台建设,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丰富群众文体活动。拨付。

1500。

万元加快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安排资金。

324。

万元支持“城市书吧”和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拨付。

152。

万元打造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支持开展“。

2015。

年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推进宜居城区建设。安排资金。

10000。

万元进行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支出。

3700。

万元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拨付资金。

389。

万元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水平。落实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产品的优惠政策,提高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比重。

牢固树立。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意识,以深化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和管理创新。

168。

家,全年集中支付上线资金。

80263。

67280。

万元,节约资金。

4710。

万元,资金节约率。

7%。

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扩面,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全区社区物业专项补助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结合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从严从紧加强财政监督,增强法治观念,恪守契约精神,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主动向社会。

“晒账本”,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范围由。

2014。

年的。

6

个单位扩大到。

35。

个,并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等公开内容进行了细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立“三公”经费定期报送机制,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日常监管。盘活存量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2015。

年累计收缴预算单位结余结转资金。

4007。

万元,盘活的存量资金全部用于民计民生支出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债务管理,降低违约风险。健全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切实做好债务统计分析工作,对债务资金使用实施动态监管,及时掌握债务的“借、用、还”情况,风险指标处于较低水平。

2015。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财政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此,向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纳税单位,向全区各征收部门和税收责任部门,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关心、支持我区财政工作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财政运行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速回落,财政持续增收的动力不足;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政策性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平衡压力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

2016。

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美丽河北的关键之年,是实施街道三年提升计划的攻坚之年。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大宗商品价格和部分经济指标持续走低,国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这些都将给财政增收带来新的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区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五大机遇等多重有利因素叠加,将有助于我区发挥空间资源优势,加快转型调整步伐,构建创新驱动格局,为全区财政收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我们既要科学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挑战,又要充分把握有利因素,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6。

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机遇,积极适应新常态,全面落实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支持转型升级,切实改善民计民生,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区。

“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

2016。

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

656989。

万元,比。

2015。

年增长。

15%。

2016。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

665000。

万元,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6813。

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

40149。

万元;

教育支出。

154170。

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

10387。

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3032。

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9238。

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39190。

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

898。

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

93279。

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133264。

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1500。

万元;

金融支出。

123。

万元;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665。

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770。

万元;

其他支出。

106522。

万元;

预备费。

15000。

万元。

此外,

2016。

年市对我区转移支付补助预计为。

58661.2。

万元。其中:教育支出。

9939.5。

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079.2。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4896.1。

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8853.9。

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

2028.7。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863.8。

万元。

2016。

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区委全会和区人大十六届七次会议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继续坚持开发开放战略,加大地块开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为财政增收提供持续动力。认真研判国家、全市经济形势和财税体制改革走向对全区财政收入的影响,探索新形势下税源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复杂经济形势下收入分析水平。清理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做好过渡期政策衔接和调整,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各领域改革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活力。落实好营改增、各项普遍性降税减费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负担。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北分园建设,重点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构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落实京津冀税收合作协议,积极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转移。加大园区、空置楼宇等产业载体提升改造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租金补贴等方式,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用好用活各类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产业引导等专项资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

2016。

年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大气污染防治中央专项补助和地方配套资金,深化网格化监督管理,开展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90%。

以上。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力争在预算绩效管理、公务卡结算、非税收入征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公”经费支出,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大力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清理结余结转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严格公开时限,细化公开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控机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切实提升依法理财能力。

各位代表,

2016。

年区财政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为加快美丽河北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二

(书面)。

黑龙江省财政厅。

(2008年1月23日)。

各位代表:

2007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据快报统计,2007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009.6亿元,自然口径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14.5%。其中,上划收入430.4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579.2亿元,增长20.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40.2亿元,增长13.9%;基金预算收入139亿元,增长49.6%。全省地方财政支出1325.6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87.3亿元,增长22.6%;基金预算支出138.3亿元,增长43.8%。

省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373亿元,下降0.6%。其中,上划收入204.6亿元,下降6.7%。地方财政收入168.4亿元,增长7.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7.2亿元,增长5.7%;基金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18.3%。地方财政支出405.8亿元,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6.6亿元,增长16.9%;基金预算支出29.2亿元,增长5.9%。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省地方财政收支加减同中央结算后,当年结余5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支净结余5.2亿元(省本级3.3亿元,市县级1.9亿元);基金预算收支滚存结余45.2亿元(省本级14.3亿元,市县级30.9亿元)。

2007年全省预算执行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呈稳定协调发展态势。一是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1.9个百分点,完成了年初既定增长目标。二是两个比重有所提高。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县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6.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非油收入增长较快。全省来自于大庆原油的税收收入下降8.4%,非油税收收入增长19.8%,表明地方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收入规模上新台阶。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和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也分别突破400亿元和3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收53.7亿元和46.2亿元。县级财政总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收入,下同)141.5亿元,增收26.6亿元,增长23.1%。其中,亿元以上县(市)41个,比2006年增加7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2%。绥芬河市收入突破10亿元,肇东市、阿城区、肇源县和安达市收入超过7亿元,肇州县、双城市、杜蒙县和海林市收入超过5亿元。

――财力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国家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稳步提高。全省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水平达到5.3万元,比2006年提高1万元。其中,市(地)本级人均财力5.9万元,提高1.1万元;县(市)级人均财力3.5万元,提高9000元。

――财政调控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2007年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512.7亿元,比上年增加114.6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261.1亿元,增加6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97.4亿元,增加46.6亿元;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54.2亿元,增加7亿元。二是财税激励政策有效落实,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兑现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和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招商引资奖励等项激励政策,增加县级财力9.8亿元;兑现县域经济发展人才和金融机构奖励资金5000万元。三是突出重点环节,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各类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扶持了87个财源建设项目,47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利用财政间歇资金9.6亿元,支持市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3亿元,推进了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等20个装备工业和10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支出保障较为有力。

一是规范津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安排资金12.4亿元,兑现了省直在哈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政策;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2.5亿元,对市县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给予补助。二是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财政年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117元和54元;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补助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实施了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三是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省教育、科技、农业支出分别完成199.8亿元、17.5亿元和106亿元,分别增长25.5%、38.7%和31.5%,均高于全省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

2007年全省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收入规模排位后移;市(地)本级收入增速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县级;一些地方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违反财经纪律和花钱不够节俭、铺张浪费的问题。对上述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完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和法制建设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安排情况。

2008年,全省财政既面临着促进增收的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减收增支的巨大压力。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发展速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新上的生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调整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政策翘尾,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将对全省财政收入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对金融、房地产、证券、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等产生较大影响。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调减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大庆油田原油减产和进项税增加,也将对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加大民生投入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等,将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支出压力。

基于对上述形势的分析,根据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抓好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8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安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积极稳妥。财政收入的安排同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既要打满打足,又要稳妥可靠。二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打赤字预算,实现收支平衡。三是有保有压。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减少并逐步取消对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投入,增加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倾斜。同时,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安排613.9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0.4%(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4.9亿元,增长14%;基金预算收入139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072.9亿元,增长18.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36.2亿元,增长13.5%;基金预算支出136.7亿元,增长74.2%。

2008年,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59.8亿元,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4.1%;基金预算收入31.2亿元,与上年持平。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安排232亿元,增长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04.5亿元(总预备费安排2亿元),增长4.5%;基金预算支出27.5亿元,增长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省和省本级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总的看,2008年省本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难度较大。一方面财力增长有限。受原油产量递减、油田进项税增加以及所得税税率下调等政策影响,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减收8.6亿元,虽然中央补助有所增加,但财力仅增加7.4亿元。另一方面支出居高不下。仅基本支出就增加10.2亿元,需通过新增财力和调整支出结构来消化。一是盘活存量。对不符合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专项资金,彻底取消、适当压缩或调整支出方向;对性质接近、用途交叉的专项资金,按照支出重点予以整合。二是优化增量。新增财力和整合资金全部用于民生支出。增加安排提高省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补助资金、城市和农村低保财政补助资金、部分优抚对象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贴以及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保障标准;安排国家要求匹配的解决困难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资金、尼尔基水库超概算我省负担资金、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低收入群众廉租房补贴资金、省编教科书免费资金、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民生支出。

三、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保证措施。

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为了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职能。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突出财政资金的公共性,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三农”、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基层、困难群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倾斜。完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激励机制,调动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市县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完善市对所辖区的财政体制,将市、区财力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幅度之内;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方式,促进实现县、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的办法,增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完善财政分配方式。采取因素法、公式法或以奖代补方法分配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二)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

进一步推进财源建设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源建设工作思路。筹集资金重点推进100个财源大项目、100个重点财源项目,发挥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大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开发区对投资的吸引力。适当整合招商引资奖励政策,调整奖励范围、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促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采取高科技风险担保、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制定实施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3亿元,并将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前期费重点向新型工业化倾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加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加快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松花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项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采取补助与贴息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旅游、外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三)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增加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农村能源、农业科技、农机合作社、优质粮食产业带、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主辅换位的要求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促进畜牧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惠农政策,完善扶持生猪、奶业和油料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安排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1.8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奖励资金7.5亿元,加快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沼气推广、秸秆气化和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激励手段和措施,引导农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促进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并扩大补助范围;从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安排资金2.8亿元,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就医条件;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合作共建;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和科学技术馆逐步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文物保护,提高文化软实力;支持筹备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促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加大对我省林业、煤炭、石油等资源型地区的支持,促进资源型城市加强生态建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维修更新,促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落实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标准,加强政法机关能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降低零就业家庭比率,促进实现业有所就。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实现老有所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50%的市县,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参合农民报销比例,促进实现病有所医。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将农村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增加大病统筹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投入,促进实现贫有所济。努力解决国有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探索建立确保工资按时发放的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劳有所得。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和农村节能省地型农房建设,给予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补助,促进实现住有所居。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全面完成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模式转轨工作;省直50%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消费改革试点范围,市县启动试点工作;省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收缴范围,市县级全面启动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增强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规范采购行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对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和强制采购政策评审标准。强化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继续开展市县财政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七)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省本级项目预算编制管理,扩大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修缮预算编制试点和人大审议项目资金分配范围。扩大市县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2008年市县部门预算编制单位不少于80%。合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为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奠定基础。加强对市县预算编制的指导审查,提高市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行政、事业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过快增长;加强公务车辆管理,严格控制超编制、超标准购买小汽车;加强会议费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加强接待费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标准;加强差旅费管理,规范支出行为,禁止转嫁差旅费负担;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经费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浪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八)推进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深入实施《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规范财政行为;积极做好《黑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加快财政立法进程;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保障财政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建立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树立财政“大监督”的理念,形成专职监督机构和各业务机构共同监督的格局;加强财税政策执行、税收征管质量、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同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财政工作的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实现我省政府性债务的良性循环。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黑龙江做出新的贡献。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三

为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增强教职工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证收支行为规范化;增强教职工民主理财意识,积极有效地进行财务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促进行风建设。

财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

1、学校财务规章制度,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性通知精神;学校奖教奖学制度及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3、公用经费的划拨标准、总额及累计拨款情况;

4、重要财产、物资的采购和处置情况;

5、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缴费情况;

6、建设工程项目和较大修理项目经费落实以及公开招投标情况;

7、学校代收代支资金情况;

8、其他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

1、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公示学校资金收支情况;

2、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布学校资金收支结余情况。

财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要采取定期公示的方式进行,一般分期中、期末各公示一次,每次公示的内容要留有图片和影像资料备查。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四

各位代表:

2007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的各项部署,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积极推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

全市财政收入1204.3亿元,完成预算110.3%,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92亿元,增长23.9%;地方财政收入712.3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141.4亿元,上年结余84.9亿元,财政支出总预算938.6亿元。全市财政支出839.3亿元,完成预算89.4%,比上年增长28.3%,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65亿元,增长48.6%;一般支出674.3亿元,增长24.2%。支出预算结余99.3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90亿元,主要是建设类项目资金和中央专项补助等资金;预算纯结余9.3亿元,待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财政收入573.6亿元,完成预算112.2%,比上年增长30.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17.1亿元,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356.5亿元,增长33.8%。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112.3亿元,上年结余54.2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42.7亿元,市级财政支出预算480.3亿元。市级财政支出426.8亿元,完成预算88.9%,增长25.9%,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11.4亿元,增长33.8%;一般支出315.4亿元,增长23.3%。支出预算结余53.5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52.6亿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等专项资金;预算纯结余0.9亿元,待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比年初预算超收50.1亿元,包括土地出让金、养路费等专项资金超收40.1亿元,按规定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支出;市级一般性财力比年初预算增加10亿元,其中用于20项民心工程4.5亿元,新农村建设3.5亿元,社会保障1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0.5亿元,文化专项0.5亿元。

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财政收入239.4亿元,完成预算106.1%,比上年增长27.4%。财政支出118亿元,完成预算99.2%,比上年增长28.2%。支出预算结余0.9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0.2亿元,预算纯结余0.7亿元,待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级财税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深化财税改革,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源税源结构逐步改善。

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强有力带动下,全市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不断健全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200亿元,增幅达到30.1%,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带动区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9个区超过30亿元,其中3个区突破50亿元。财源税源结构改善,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税收比重迅速提高,反映企业效益水平的所得税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增收不断涌现新的亮点。

(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综合效能,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制定实施支持滨海国际机场引进航空公司基地和增加航班、支持天津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支持滨海新区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等财税政策,推进空港、海港和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增强新区载体和辐射功能。制定实施支持总部经济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引进总部机构和专业人才,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工行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摩托罗拉财务公司、渣打银行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新区,努力提升新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

设立滨海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整合土地等资源,积极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区建设。支持新区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及滨海新区金融服务设施。实施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天碱搬迁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新区整体竞争优势。

(三)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技术改造支出63.3亿元,增长44.9%。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钢管、现代医药等105个工业技改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品牌带动战略,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企业给予资助。大力发展服务业,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30条意见,制定实施74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20个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0条意见,制定优秀民营企业财政激励政策,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规模,努力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科技支出22.2亿元,增长26.8%。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和条件平台建设,建成2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广泛吸引创投资本和金融资金,开展科技保险试点,重点支持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电动汽车等44个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壮大新兴科技产业,软件、电子信息、现代中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增加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电机组、电动汽车公交示范运营等节能示范工程,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努力构筑科技人才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支出320.2亿元,增长33.5%。全面实施20项民心工程,重点支持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入市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和城市路网建设,新建改建金阜桥、光华桥等5座桥梁,拓宽改造一批沿河道路,新建新型公交场站30座,更新改造公交车2440辆,抓紧实施地铁二、三、九号线建设,市区快速路累计通车190公里。新建咸阳路等3座再生水厂和青光垃圾焚烧厂,改造东郊污水处理厂,更新地下管网1300公里,累计综合整修旧楼区2620万平方米,完成老住宅供热补建175万平方米,新建绿地2056万平方米,启动京津塘、津滨等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7亿元,增长2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完善政府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调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就业33万人。帮助213户困难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妥善安置职工11.5万人。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继续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启动实施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出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补助办法,健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标准,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89.2%。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试点,对经济困难的精神疾病患者实行日常免费服药、门诊住院保障和医疗救助。进一步提高城镇低保、优抚救济和特困人员补助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制定实施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财政补助办法,及时对城市低保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给予肉价上涨专项补贴,对城市公交、出租车司机等行业和群体给予成品油调价补贴。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社会保障住房建设,累计为7万户困难家庭实施住房保障,逐步扩大廉租房受益范围。新建扩建国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适当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性补助。

(五)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支出109.1亿元,增长24.3%。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行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累计建成56所示范性高中校、16所模范小学和422所村级中心小学,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实现全面升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职业教育33所示范校和38个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基本完成师范大学、理工大学和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健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向全市21万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

文体传媒支出16亿元,增长21.1%。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投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西花厅复原工程竣工,天津图书馆和体育馆改造、滨湖剧院改扩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展顺利,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建设和文庙大修工程正式启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投入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分中心全部建成,5家市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成功承办女足世界杯。支持优秀作品创作,增加文艺演出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支出33亿元,增长39%。加快卫生资源调整,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重点加强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建成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中心,安定医院、海河医院二期、职业病防治院、中医药研究院改造工程等进展顺利,114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城乡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农支出26.8亿元,增长35.7%。全面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的20条意见,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基本建成5个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新增设施化农业8万亩,新建709项农业水源工程。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实施能繁母猪饲养及保险财政补助。完成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农民110万人次,扶持1万户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供水管网入户工程,完成1000公里乡村公路改造、1352个无路灯村亮化、144个文明生态村建设等任务。

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里,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财政工作呈现新的面貌。一是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375.8亿元增加到1204.3亿元,年均递增2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7.5%提高到24%;财政支出由300.1亿元增加到839.3亿元,年均递增22.8%,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二是财政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成效显著。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健全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财政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制定实施一系列财税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推动优势产业、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四是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调整完善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税收属地化征管,新增财力逐步向区县倾斜,初步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五是财政管理不断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政府债务、公共资金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财税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认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财税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规模不够大,留用财力相对较少,收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财政体制和增收节支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所占比例较高,对单一行业依赖性较大,财政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纳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市场化筹资融资能力不足,铺张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预算草案。

2007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工作,明确要求天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滨海新区要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200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要求的关键一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和市委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培育财源税源,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保证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和节能环保等公共领域支出,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健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08年预算安排的政策要点是:

——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完善新区财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积极支持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区开发,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辐射功能,努力形成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积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财税政策的调控和杠杆作用,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建立财政“三农”投入保障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联动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增收节支机制和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体系。

调整完善财政政策,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建立稳固的财政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健全以效益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安排预算,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市场化筹资融资能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规范运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政策要点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预算执行中力争再多超收一些。全市财政收入扣除上划中央收入5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4.8亿元,其中一般收入648.1亿元,基金收入206.7亿元。加上预计的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127亿元,上年结余99.3亿元,财政支出总预算1081.1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19.2亿元,增长32.8%;一般支出预算861.9亿元,增长23.9%。

全市支出预算按照政府收支分类划分:教育136.9亿元,增长25.5%;科学技术27.5亿元,增长24%;文化体育与传媒21.1亿元,增长32.5%;医疗卫生42.4亿元,增长28.5%;农林水利34.9亿元,增长30.3%;社会保障和就业96.8亿元,增长21.5%;环境保护7.6亿元,增长31.5%;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433.8亿元,增长32.4%;支持工商金融企业发展85.4亿元,增长35%;行政事业单位经费149.6亿元,增长18.3%。

市级财政收入预算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扣除上划中央收入26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3.5亿元,其中一般收入279.2亿元,基金收入134.3亿元。加上预计的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107.1亿元,上年结余53.5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47.9亿元,市级财政支出预算526.2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38.8亿元,增长24.6%;一般支出预算387.4亿元,增长22.8%。

市级支出预算按照政府收支分类划分:教育47.3亿元,增长25.5%;科学技术20.2亿元,增长23.5%;文化体育与传媒12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15亿元,增长29%;农林水利21.3亿元,增长30.8%;社会保障和就业72.7亿元,增长22.8%;环境保护4.3亿元,增长24.5%;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229.3亿元,增长29.5%;支持工商金融企业发展25.9亿元,增长25.8%;行政事业单位经费68.2亿元,增长16.1%。

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财政收入预算289.6亿元,财政支出预算14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

总的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调整税收政策等因素,预算收入增幅较高。财政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计民生等方面的支出需要,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在预算执行中,要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资金保证重点支出,确保实现全年预算平衡。

三、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发展思路,积极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各级财税部门要按照市委九届三次全会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优势,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财税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

实施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认真贯彻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积极执行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74项财税优惠政策,将金融保险等行业税收由市级固定收入调整为市与区县共享收入,进一步调动区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和直接融资,帮助困难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实施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降低八个行业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个体工商户税收起征点。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类收费罚款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科学界定市与区县事权范围,合理划分收入归属,不断增强区县财政实力。完善财政增收激励机制,加大对困难区县补助力度,促进区县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财政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形成各区县、各部门共同促进财政增收的机制。全面实施税收属地化征管,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理纳税登记制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完善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征管体系,努力实现应收尽收。深化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强化财政投资科学决策和程序管理,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二)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以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新区在金融、土地等领域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新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区域内各项建设性资金,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建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快东疆保税港区、临港工业区、滨海高新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努力改善新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不断增强新区服务辐射功能。

紧密围绕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营造与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同等的政策环境,推进新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财税政策,加快推进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推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加快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三)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搭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扶持,落实企业科技研发费用税前抵扣和设备加速折旧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科技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性资金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自主创新产品,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支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节能减排、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两个2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整合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30条意见,积极推进海河两岸等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大型商贸旅游文化设施,支持金融总部机构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积极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0条意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改善融资条件,扩大贷款担保规模,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型、服务型、协作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积极整合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和公共资源,健全市场运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城市建设资金总体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加快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推进以“两港两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和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改扩建工程,支持环保公交车辆和出租车更新,搞好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设施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和永定新河治理,以协办奥运会为契机,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乡载体功能。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落实再次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政策,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济标准,保障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商品房,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

实施扩大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区域开发就业岗位,加大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和长期失业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财税政策,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低收入者增加收入,鼓励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五)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逐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历史名校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积极支持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大学软件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政府补偿机制,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和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

加大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支持文庙大修、天津图书馆改造、滨湖剧院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调整完善财税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支持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加快城乡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奥运争光计划,支持办好奥运会足球赛事。加大公共安全支出,增加行政执法部门经费补助,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天津建设。

(六)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切实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

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的20条意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园区农业。开办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保险,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和防灾减灾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新能源入户工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各位代表,天津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财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根据市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五

各位代表:

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加快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全市预算执行情况:200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0134万元,占预算128.9%,同比增长20.8%。其中:上划收入完成34003万元,占预算131.3%,同比增长25.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131万元,占预算126.7%,同比增长16.5%。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6930万元,占调整预算98.0%,同比增长36.5%。

从财政收支平衡情况看,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6131万元,加省结算补助271326万元(其中:省补助收入275367万元,具体项目包括:税收返还收入1560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3601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1233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2379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5831万元,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000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123万元,专项补助收入112011万元,结算补助收入29580万元;上解省支出4041万元,包括:固定上解3165万元,所得税未达基数上解124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261万元,其他上解491万元),加上年决算批复补助收入6232万元,财力合计313689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306930万元、调出资金10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359万元后,当年净结余297万元。

此外,2006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10064万元,占预算239.3%,同比增长53.0%;基金支出完成12951万元,同比下降27.1%。从基金收支平衡情况看,2006年全市基金收入10064万元,加:专项补助收入1125万元,调入资金103万元,上年结转3843万元,财力合计15135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12951万元后,基金结余2184万元。

市直预算执行情况:2006年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388万元,占预算139.9%,同比增长34.8%。其中:上划收入完成12163万元,占预算135.1%,同比增长36.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25万元,占预算146.1%,同比增长33.0%。2006年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408万元,占调整预算100%,同比增长36.5%。

从财政收支平衡情况看,市直一般预算收入10225万元,加省结算补助49242万元(其中:省补助收入50884万元,具体项目包括:税收返还收入4943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753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10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790万元,专项补助收入24895万元,结算补助收入9391万元;上解省支出1642万元,包括:固定上解1363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234万元,其他上解45万元),加上年决算批复补助收入1091万元,财力合计60558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60408万元、调出资金9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7万元后,当年净结余30万元。

此外,2006年市直基金收入完成4472万元,占预算158.0%,同比增长40.4%;基金支出完成5194万元,同比下降34.1%。从基金收支平衡情况看,2006年市直基金收入4472万元,加:专项补助收入235万元,调入资金93万元,上年结转1032万元,财力合计5832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5194万元后,基金结余638万元。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工作部署,坚持依法理财,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财政收入实现突破。

200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增收1.2亿元,突破7亿元。其中,市直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在时间上,全市、市直分别提前两个月、三个月完成了一般预算收入任务。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既有经济发展、政策、市场等方面原因,也是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的结果。在过去的一年里,财税部门开展税源清查,建立税源档案管理系统,加强科技信息化平台建设,定期分析重点税源变化情况,强化了税源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其他征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征管程序和方法,严格票据管理,完善“三单合一”缴款方式,提高了征管水平,增加了可用财力。

(二)重点支出得到保证。

进一步完善财政统发工资管理,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其中市直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财政匹配比例提高到5%,职工住宅供热费补贴标准平均提高了2.7倍。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就业补助资金均实现100%发放;对城镇低保人员发放了取暖费补贴,体现了国家对城镇困难人群的关怀。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37亿元,良种补贴资金1280万元,筹集资金6160万元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44个。投入资金15370万元,支持了城市绿化、海南路、双拥大街、步行街、中央街立面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争取省专项资金12857万元,保障了教育、科技、政法、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发展支出,保障了扑火、救灾等应急支出。

(三)财源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归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项目档案。牢固树立“围绕项目抓财源、围绕财源抓经济”理念,筛选上报项目,建立起各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组织项目实施。通过提高机关经费保障水平、净化执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等工作措施,改善了投资软环境。通过加大工业园区、贸易加工区和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口岸和城市功能,改善了投资硬环境。重点推进了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二期、对俄进出口加工区、多宝山矿业经济区、关鸟河水泥厂、40万吨“矿泉城”、1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大黑河岛自由贸易广场项目破土动工。

(四)向上争取效果良好。

各有关部门积极寻求上级政策和我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全市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28.8亿元,为历年之最。争取省财力补助资金86193万元,确保了全市职工工资足额发放,提高了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争取社会保障资金36355万元,保证了最低生活补贴、就业补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争取农业、教育、公共卫生、政法等专项资金6944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争取大项目前期费、进出口加工区、城市经营、开行城市信用贷款资金15500万元,有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企业破产费用和破产补助专项资金25877万元,推动了企业改制。

(五)财政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启动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了预算数据转换、软件系统调整等相关工作;细化了部门预算编制,加强了项目预算管理。二是制定了《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和《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会计核算办法》,安装调试了新的预算执行系统,为全面推行零余额账户清算模式做好了充分准备。三是扩大了工程项目采购范围,规范了工作流程,开展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净化了采购市场。全市实现政府集中采购额14665万元,节约率14.4%。四是推进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合人事部门进行了公务员实名登记、工资标准测算等工作,落实了财政补助资金。五是积极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六)财政监管全面加强。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层级监督制度,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财政干部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的自觉性;加大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宣传、贯彻、培训力度,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规范了会计行为;采取多种手段规范资产交易管理,加强对改制、破产企业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组织开展了支农、社保、教育等专项检查,对违纪问题做出了纠正和处理,维护了财经秩序。

虽然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税收贡献率不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二是由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远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长,致使地方财力缺口逐年增大,对上依赖程度逐年提高。三是由于重点建设项目前期投入较大,政府债务风险相应增加。四是市县区之间工作推进不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财政工作的努力空间和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二、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07年是俄罗斯“中国年”,全市财政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国家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我省整合财政管理、财源建设、金融服务等各方面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两国一城”发展战略,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取得重大进展,都为我市财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预算执行看,仍然存在一些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如国家对“三北地区”的供热企业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将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及我市偿还国债转贷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息债务,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这些减收增支因素,需要通过增收节支和向上争取解决。

基于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2007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市四次党代会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入抓好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小康黑河、和谐黑河提供财政支撑。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07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安排730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65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905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1%。此外,全市基金收入安排745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原则,基金支出安排745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以上全市财政收支安排为指导性计划,最终预算以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汇总为准。

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安排202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0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88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2%。此外,市直基金收入安排2455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原则,基金支出安排2455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主要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支出。

根据《预算法》要求,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7年全市和市直一般预算收支以及基金预算安排都是平衡的。同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使用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了2007年预算收支报表,一并向市人大报告。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6500万元,加省结算补助15726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514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3601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1233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0716万元,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000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123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237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9064万元);上解省支出3165万元,调出资金100万元,财力合计190500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190500万元后,当年财政结余为零。

2007年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000万元,加省结算补助22853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4697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753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105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941万元,结算补助收入4357万元);上解省支出2963万元,调出资金90万元,财力合计28800万元,减当年财力支出28800万元后,当年财政结余为零。

三、确保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财源建设,增强区域财政经济实力。

按照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市县财源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省对县及开发区的税收返还、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招商引资奖励、弱县大项目投资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培植壮大县级财源,增强县域财政经济实力。二是围绕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和打造“两国一城”战略决策,依托优势产业,本着“高起点储备,滚动式管理,分梯次推进”的原则,抓好项目管理和储备工作,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三是牢固树立“三个意识”(科学理财意识,投入产出意识,财政绩效意识),转变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在巩固现有财源基础上,大力培植新兴财源、后续财源,特别是支柱财源。重点支持矿产能源、外贸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我市地缘和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财政优势。

(二)努力向上争取,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财政经济政策,紧密结合市情,以抓项目的思路,积极寻求争取上级支持的有效途径和切入点,实现向上争取新突破,努力提高财政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资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建设;争取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资金,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争取外贸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口岸设施改造和黑河港扩建,改善通道功能;争取大项目前期费,推进油气换装管道、对俄木材加工基地、对俄输变电、煤矸石电厂、多宝山矿区等项目建设;利用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沙金过采区等扶持政策,争取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资金,重点发展水电、风电、坑口电站和俄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资金,加快黑河中学建设及职业教育发展。此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保障、粮食、旅游、防火、城区改造等专项资金。

(三)坚持机制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完善税源监控体系,严厉打击偷逃骗税和随意减免税行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依托“金税工程”等先进科技平台,实行以票治税,对主体税种和骨干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对小税小户进行逐户摸底,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范围。通过机制、手段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三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四)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财政预算与机构编制“双控”机制,全面推行财政供养人员实名制管理,控制人员和经费过快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认真落实财政扶持和救助措施,逐步建立农村特困群体救助体系;继续增加对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保障能力;设立招商引资、大项目费、安全生产、畜牧业发展、场县共建、中高考奖励等专项资金,保障各项工作推进经费。

(五)完善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各项财税改革。

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好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为事业单位改革做好铺垫,逐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二是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能够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类收支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等配套制度,确保新旧收支科目顺利衔接。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项目预算管理办法,逐步对部门预算项目实行绩效评价和跟踪问效。四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改革,全面实行零余额账户清算模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牢固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观念,推行财政统发工资指纹识别系统,清理财政供养人员,解决“吃空饷”问题。五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严格执行《开展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抓好政府采购专家库建设,规范采购行为。六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贯穿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

(六)推行依法理财,强化财政财务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硬化预算约束,研究建立贯穿于预算执行和资金管理全过程的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探索编制政府债务预算,设立偿债准备金,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此外,注重加强财政自身建设,全面启动和推进财政机关文化建设工程,并以此为平台,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和发扬“团结友爱、崇尚文明、廉洁从政、奋发进取”的财政精神,营造“思想解放、精神振奋、思路创新、实干兴业”的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政绩观,创建让人民满意的财政机关。

各位代表,2007年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深入推进依法理财,努力建设法治财政,为加快推进小康黑河、和谐黑河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六

第一条、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理财,严格经费管理,坚持理财,做到校内财务公开。

第二条、预算编制的原则:统筹安排,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略有节余。首先保证人员经费和教育、教学、科研的需要,注意重点项目经费的安排,严格控制公务费的开支。

第三条、经费预算方案的.制定程序:报账员每10月份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核算,对下年度收支情况认真匡算,制定综合财务预算计划草案,提出经费安排的初步意见,提交校长审阅和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其预算执行情况,由报账员定期向校长汇报。

第四条、经费管理办法:量入为出,指标分解,分片使用,统一管理。

一、全校人员经费(包括绩效工资、其他补助),由校长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有关决定确定,通知报账员执行。由报账员实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

二、公务费、业务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经费,根据年度计划由学校统筹管理,并加强督促,严格控制支出在限额范围之内。

第五条、经费使用规定及审批程序:

一、在县教育局下达会计年度预算经费指标之前,学校只能作维持正常运转的日常费用开支。

二、每年十一月底,由报账员提出《学校统筹经费管理方案》和《部门经费分配方案》,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报账员要根据年度预算计划统筹管理公务费、业务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经费的有效使用。

三、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四、各项费用开支均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本着节约的原则掌握使用。如有违制度者,报账员有权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不在预算经费计划安排内的开支,由报账员(或相关人员)写出专项报告,报校长特批。

六、基建费支出的审批程序:

(一)、基建预付款由校长审批。其《合同》送档案室存档备查。履行《合同》分期付款时,必须经质检部门签出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审计的意见,报校长审签后,由报账员执行支付。

(二)、基建决算款须经审计后,由校长签字认定才能支付,并将决算情况报校长及校务会。

七、小型维修的修缮费。其经费预决算先由报账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审(同一项目不得一人既管施工现场又搞预审),然后报校长审签。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七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静海县。

年财政收入预算拟定为。

80775。

万元(不含出口退税),增长。

25%。

收入预算分解为中央、市级、县乡三级的情况是:

1、上划中央级收入预算为。

34403。

万元,增长。

25.2%。

2

上划市级收入预算为。

10384。

万元,增长。

25.5%。

3

县乡级收入预算为。

35988。

万元,增长。

24.7%。

其中:一般收入预算。

28032。

万元,基金收入预算。

7956。

万元。具体是:增值税(。

18.75%。

部分)。

6522。

万元,营业税(。

50%。

部分)。

6382。

万元,企业所得税(。

30%。

部分)。

2726。

万元,个人所得税(。

20%。

部分)。

920。

万元,印花税。

320。

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

2220。

万元,房产税。

1180。

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

280。

万元,车船使用牌照税。

560。

万元,契税收入。

2000。

万元,罚没和行政性收费收入及专项收入等。

4922。

万元,基金收入预算。

7956。

万元。

收入预算按县、乡各按增长。

25%。

安排:县直收入预算。

30427。

万元,乡镇收入预算。

50348。

万元。

年财政支出预算拟定为。

66640。

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

26.1%。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

58684。

万元,增长。

12.7%。

;基金支出。

7956。

万元,增长。

969.4%。

1

县级支出预算。

40815。

万元,增长。

41.4%。

(含全县各类专项支出和基金、办案经费、行政性收费支出等)。其中:农业支出。

1905。

万元,林业支出。

105。

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

514。

万元,工交事业费支出。

266。

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

841。

万元,教育及教育附加支出。

8530。

万元,科技三项费及科学支出。

674。

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3083。

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853。

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

104。

万元,社会保障支出。

128。

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

4008。

万元,公检法司支出。

5919。

万元,其他部门支出。

1128。

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

90。

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

1110。

万元,其他支出。

3601。

万元,基金预算支出。

7956。

万元。

2

乡镇级支出。

25825。

万元,可比口径增长。

10.1%。

具体支出情况是:农业支出。

4400。

万元,林业支出。

158。

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

154。

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

380。

万元,教育支出。

13311。

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761。

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644。

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

3051。

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386。

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

2364。

万元,其他支出。

216。

万元。

三、

年财力平衡情况。

年完成拟定的收入预算,县、乡级财政收入。

35988。

万元,拟争取市转移支付、支持、补助等资金。

29623。

万元,共。

65611。

万元。由于增资翘尾和新的较大幅度的调资等增资,当年预算支出共安排。

68192。

万元,资金缺口。

2581。

万元,还要通过增加收入、继续争取市财政支持和多渠道筹措、借款挂帐解决。

各位代表:

年的预算安排是比较积极稳妥的,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和加强征管增加的收入;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必须增加的政策性支出。但是,预算执行中还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问题,县本级仍面临严峻形势;有些乡镇财政仍较困难,实现收支平衡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下大力量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扩大收入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资金缺口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四、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确保完成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年,是我县实现“五年上台阶”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完成好各项任务,对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八届七次全会要求,全面落实“引资兴县”发展方针,按照“三五八”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财政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快财政制度改革步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实现“五年上台阶”提供政策支持和财力保证,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培植新型后续财源。

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县在上台阶期间,要以提高项目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必须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工业立县要求,注重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努力发展属地经济,培植壮大县乡财源。积极推进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新上较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建设进程,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充分运用财政杠杆,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新型后续财源,实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快速同步增长。

(二)坚持依法治税,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加强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对规模型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纳税评估与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认真落实属地征管制度,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税收管理责任制,加大“以票管税”力度;严格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增强税源控管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以增加税收为核心,按照日常税收稽查工作范围和重点,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专项检查,加强税收延期申报管理,严格执行滞纳金制度,进一步加大清理欠税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努力增加收入。

把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年初任务确定后任何单位都不能擅自改变。制定有效措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做到应收尽收,把抓税收收入的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日程,确保任务的完成。对企业出口退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制定有效办法,努力实现均衡退税,防止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对因出口退税影响的税收,要通过增加税收收入弥补。各乡镇、县直部门、征收单位,要狠抓任务落实,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严控支出管理,加快财政管理改革步伐。

继续按照税收收入保工资,经营城市资金搞建设的思路,科学筹措和调度资金,努力保障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支持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严格预算管理,按照预算人数和标准核定单位支出预算。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一方面鼓励单位把该收的预算外资金收足、收齐,弥补经费不足,一方面大力提倡节约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支出精打细算,大力压缩会议、办公、招待费等支出。在支出管理上,逐步建立各项支出数据库,增加支出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把一切支出控制在标准之内。加快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步伐,逐步实行部门预算,将各部门预算内、外等各项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轨道,实行部门和单位大口径的综合财务平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实行工资统发、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等办法,最终全面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积极落实国家调资政策,稳定、完善乡镇财政体制,逐步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尽力解决一些乡镇因区位等特殊客观环境等因素产生的特殊困难。稳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积极落实法律援助和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筹集各方资金,加大对县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积极构建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大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继续组织联合检查队伍,对执行财经制度、纳税、专项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银行账户设置等进行专项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维护税法和财经纪律的威严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廉洁勤政和适应新形势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全面完成财政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各位代表:

年的财政预算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按照县委八届七次全会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财政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力拚搏,不断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确保完成收支预算任务,为实现我县“三五八”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八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省、市、县、中心校的要求,结合《会计法》、《预算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特制定顾庄小学预算编制制度。

1、学校预算是指中小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是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2、学校的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真实性、完整性、重点性、科学性、透明性和绩效性的原则。

3、学校编制的预算,必须及时立卷规档,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毁损。

4、学校应当按照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

5、学校的预算必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能列赤字,不能预留硬缺口。

6、学校应当参照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情况进行预算编制。

7、学校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本单位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任务的规模及要求相适应,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8、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校的方针,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照顾一般,在保证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好项目支出。

9、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编制的管理,要把预算编制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013年1月。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九

第一条:为了规范报账员行为,保证报账员资料的真实完整,加强财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根据学校需要,学校设置报账员岗位。

第三条:学校要依法设帐,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报账员人员要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第四条:加强校务公开的力度,实行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年末要公开本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审批人、经办人的职务要分开,记账人员与经办人的职务要分开,记账人员与财产保管员的职务要分开,审批人、经办人、记账人员与财产保管员在职务分开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责任控制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处置制度,权限分离,相互制约。

第六条:原始凭证要真实、合法、准确、完整:记账凭证要附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第七条:报账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报账员凭证登记报账员帐簿。帐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要按照报账员记录的正确方法更正。

第八条:报账员报告要经单位负责人审阅、签字、盖章、后才可对外报出。

第九条:报账员档案要及时传递,按顺序装订成册,妥善保管。要保证资料的安全与完整,不得隐匿与丢失。

第十条:发票要经校长和经手人签字才可报销。大项开支要实行民主理财小组会签。

第十一条:对认为是违反财政、财务、报账员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

第十二条:任用报账员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三条:报账员要进行财产、资产清查。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十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管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资金由中央、省、区财政分级负担,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

第四条 中小学预算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部门预算原则。按照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一级预算单位,初中、小学为预算单位。

(二)综合预算原则。中小学预算包括学校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现收支平衡,统筹安排。

(三)突出重点原则。依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保运转、保基本支出、保重点的顺序安排预算,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四)统一管理原则。中小学预算资金由区“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 预算编制

第五条 中小学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构成。

第六条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等。

第七条 中小学校预算按照“两上两下”程序编制,报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 中小学在编制预算时,按照区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将学校通用的耗材和仪器设备等符合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的商品和劳务,编入政府采购预算。

第三章 预算执行

第九条 中小学预算一经批复,严格执行。在预算未确定前,区级财政部门根据上年中小学月均实际支出情况,按月预拨公用经费,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

第十条 区级财政部门应按时、足额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区“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要及时拨付到学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滞留和挪用学校预算经费。

第十一条 中小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项目和科目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确需调整的,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实施。

第十二条 学校预算执行中新增事项,除国家统一调资和突发性事件可申请预算追加外,其余一律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统筹考虑。

第十三条 学校预算执行中项目资金有结余的,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留归学校统筹使用;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四章 决算编制

第十四条 决算要求数字真实,内容全面、准确,编报及时,不得估列代编,不得漏报、瞒报,虚列支出。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各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财会人员参加的“经费预算小组”,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学校预算经批准下达后,要将预算在校内进行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

第十六条 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中小学校经费管理使用监督制约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推进财务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完善内部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加强资金管理,自觉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及时向教育部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学校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区教育局、财政局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十一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

本规定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主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不得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任用会计人员必须符合会计管理的规定。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综合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核。部门综合预算一经批准通过,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优先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第七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法取得的下列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二)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彩票公益金;

(五)罚没收入;

(六)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七)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八)其他政府非税收入。

中小学预算草案篇十二

各位代表:

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挖潜增收,确保重点支出,较好地完成预算任务。

2013年,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6.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8%。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加减结算项目后,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9019万元,比上年增长44.9%,增长的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1.8亿元,比上年下降33.1%,下降原因是上级专项减少。

一年来,围绕完成预算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收入征管,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

一是抓好预算收入组织工作。密切关注收入进度,逐月分解落实任务,确保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完成。二是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促进服务业更好发展。三是强化税源调查和欠税清缴工作。政府税收督查办在公安和税务部门的配合下,清收欠税入库2,500万元,其中仅土地增值税就入库1,900多万元,为完成年收入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积极培植财源,因地制宜支持企业发展。

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支持规模和财税贡献率大的企业加快发展。2012年财政借款600万元用于金桥啤酒厂启动生产,2013年该企业已正常纳税;安排技术改造资金450万元用于支持蓝艺地毯集团技术改造,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动项目建设,2013年支出1亿元用于扶持企业。

(三)突出农业地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2013年,各类强农惠农补贴及时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力度。落实农业保险、农业病虫害防治、抗洪救灾等资金,增强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农村公路、饮水安全等工程项目投入。

(四)坚持关注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13年,全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支出3.5亿元。主要用于提高城乡低保的补助标准,对城乡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了临时价格补贴资金。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1600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缺口补助。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对乡镇卫生院办公经费和村医改革予以补助,增加支出45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地方津贴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的标准,增加支出2500万元。

(五)履行财政职能,扶持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全力支持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公共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六)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安排800万元用于危险桥梁改造,安排500万元用于公路养护。重点实施城镇供热、垃圾处理等项目,安排2100万元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安排875万元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场建设。

各位代表,2013年我县预算执行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财政供需矛盾突出、支出压力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4年预算安排情况。

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2014年,全县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9.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根据收入预算情况和上下级结算政策,2014年财政预算是基本平衡的。

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情况。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4660万元,比上年下降47%,下降的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减少;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4660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47%,下降的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减少。

根据上述预算安排,2014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做大财力蛋糕。

财税部门要从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情出发,积极进取,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一是做好税源测算、落实和监控,建立涉税信息和税源分析系统,支持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二是投入主要精力,通过掌握信息、吃透政策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争取财力性补助和各类专项补助。

(二)认真落实支农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和程序,及时兑现强农惠农富农补贴。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肉鸡、肉羊产业。三是整合资金,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三)全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继续提高医疗保险费财政筹资比例,2014年提高100元,达到1000元,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增加支出100万元。二是继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自2014年1月1日起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50元,待上级人事部门审批后兑现,增加支出2000万元。三是住房公积金提高2%,达到全年工资总额的6%,增加支出400万元。四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对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以及高龄老人、农村老党员等群众的扶助和救助措施。五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六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继续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公路建设、城镇改造等项目。四是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基本运转的保障能力,加大对基层政权投入力度。

(五)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强化财政预算约束。

加快财政改革,尽快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质量的基础。一是继续全年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逐步强化预算约束。稳步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特别是做好部门“三公”支出预决算有关数据的基础工作。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管理,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的。二是继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管理制度,清理和规范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三是全力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预算、变更以及决算进行评审。四是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及时缴库。五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扩大采购规模。六是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对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资金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