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 关于景区恢复开放的通知(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3:36:22 页码:13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 关于景区恢复开放的通知(四篇)
2023-01-15 03:36:22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一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xx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二

坎布拉森林公园地貌由红色沙砾岩过程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似兽,形态各异,如剪刀石、望郎崖、石笋、仙女聚会等,形态逼真。

坎布拉地区有十八座险峰,其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

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此外,坎布拉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是藏传佛教的复兴地,有四处寺院,是青海省唯一僧、密、尼同处一地的法地。

地形地貌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坎布拉地区有十八座奇山险峰,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 牦牛峰等,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德杰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

气候特点

尖扎县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极端气温最高为34.1℃(1988年6月28日),极端气温最低为-19.8℃(1961年1月17日)。

延伸阅读: 导游词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三

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隐士为一体。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水声,碧潭衍飞瀑,纵横密布,形态各异。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副总理誉为“黔中一绝”。

景区分为水洞、旱洞和外景区三部分,兼具了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不过,综观这一景区,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恐怕还是它的主要特色。有人说,天河潭景区把安顺龙宫、织金洞、黄果树的妙处集于一身了,只是具体而微罢了,这话也许不无道理。

水洞

水洞长1000余米,半是人工半天然,登舟入洞,借助稀疏的灯光和导游的手电筒辨认着一处一处各各不同的景物,颇有一点神秘之感。洞尽船出,豁然开朗,但见茂竹修篁丛丛簇簇,一泓绿水微波不兴,野趣天成,静谧无声,此处名“竹林翠溪”,宛如一世外桃源。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其第三层洞厅轩敞,一座天然石桥飞架两悬崖间,人称“奈何桥”,桥下即是深不可测的阴潭,景观之奇特,令人叫绝。旱洞出口处,有苗寨一座,是专为旅游者兴建的,游人尽可在此亲身体验一次苗家的婚俗。

水洞下游有卧龙湖,水清可鉴,湖边排列着水车、水碾、水磨、“香粑车”等等往时乡间常见的农家物,给人以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与卧龙湖相连的是一处罕见的钙化滩,足有200米长,滩面上瀑布流泻,水帘溶洞星罗棋布,植被茂密,堪称喀斯特景貌的一绝。这一带,春来桃花烂漫,夏临兰草吐芳,金秋野菊盛开,初冬火棘红艳,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旱洞

到了旱洞,凉气就阵阵袭来了。知道这洞有个好听的名字“崆灵洞”,可导游却告知我们已被改名为“双龙洞”,问其缘由,却是因为,新上任的地方官改的,呵呵,原来景观也是要冠以“改革的”,好写上某某题字之千古,不知是风景的幸还是不幸了。

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层层叠叠,很是壮观,给我留下最深映像的当属第三层的从天堂到地狱。在第三层宽大的洞厅拐角处,一座天然的石桥飞架在两钟乳悬崖间,名曰“奈何桥”。因为下得桥去,就是深不可测的阴潭,而因桥而分的上面却是洞厅轩敞,意味天堂,这样下去就被冠以“从天堂到地狱”,如此天成的景观赋以生活的喻义,不得不叫绝阿。最是在桥的起脚出还有一个形似跪立模样的石头,被称为请罪石,石头的上方还有一酷似大刀的一断石,据说乃是时刻对心肠不好的罪人给以惩罚。

藏经阁——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春满人间——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高空滑翔

高空滑翔天河潭滑索全长400米,飞架于景色秀美的天河流水,南北两岸悬崖高峰之巅,气势雄伟,穿梭高空之中,尽揽天河风情,美妙无比之感觉,直叫人爽心悦目,拍手叫绝。游客美其名曰:“天下第一溜”。空中飞越时间约40秒,传说中后羿曾由起点处顶峰飞到对面日月谭与嫦娥相会。如今还隐约能够看到小白兔在对岸睡熟的样子,尤其当凌晨有大雾迷漫之时,仿佛还可听见嫦娥后羿窃窃私语。今天人们终于可以凭借滑索追忆传说中这个美丽的故事,有传人携手放飞,更显人间天上之情趣。天河滑索地理位置非常便利游客交通,游客在欣赏完水、旱洞奇观之后,就近可乘座滑索飞行至对面停车场,即可免去旅途之累,正是“一索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通知范文通用四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__年6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景区。

话说到这里,白马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记清我们停车的位置和车牌号码及集合的时间,地点。随我下车去参观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吧!白马寺游览示意图及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便来到了白马寺的山门前了。寺前的这两匹白马,是宋江代附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江代石刻。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他们置于山门前。我们看到的这座山门呢,始建于明代,1981年翻修顶部,“白马寺”三个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

会长赵赴初先生题写的。山门这三个洞称“三解脱门”即无作门,无相门和空门。现在清各位随我进入白马寺。在我的左手侧有鼓楼,右手侧有钟楼。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分别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他们共同译出了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参观了。请大家随我直接进入第一重殿——天王殿。

迎面坐的大肚佛是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左手握布带,右手持念珠,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品。要告诉大家的是啊,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后,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使人们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四周贡奉的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一,西方广目,南方增长一龙,北方多闻一年。四大天王喻意风调调雨顺。四大天王为清代泥塑。在天王殿东西两侧,有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水“,而白马寺的石榴是白色的。

这尊面北泥像佛为韦驮天将,被称做“护法神“,著武将装,立弥勒佛后,正对大佛殿的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摩侵扰的任务,为清代泥塑。第年农历四月份,树上开满了晶莹洁白的石榴,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啊”!

天王殿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前走,参观白马寺第二重大殿——大佛殿。朋友们,我们现在便进入大佛殿了。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现存大佛殿是明代重修的。殿内正中供奉七尊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天人共七尊。主佛释迦牟尼佛,坐须弥座上,像高2.4米,据说这是他不语说法时的样子。大佛胸口的字符表示大佛“福德无量”。释迦牟尼左侧为大弟子摩汤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佛祖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在侧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识,被称“多闻第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手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阳行圆满,功过天地,以“行愿”著称。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圣”。东西待立的两位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由此而来。还告诉大家的是大佛殿东南角是一口重2500斤的明代大钟,殿西南角为大法鼓。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下一个殿——大雄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