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46:17 页码:10
2023年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通用14篇)
2023-11-19 06:46:17    小编:ZTFB

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报告中的每个段落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一

(无锡市崇安区中心幼儿园周雅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它具有表述具体,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基本上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它大多数是从学前儿童获取哪些经验这一角度提出,有的活动对儿童认知能力、兴趣、情感和态度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材料是数学教育活动的载体,儿童学习数学的工具;是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显性的、可见的媒介;是帮助儿童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诱发儿童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的中介。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与解读,在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研究与反思中,我们发现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思想束缚,从教师的层面主要是:对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把握能力偏弱、提供数学教育活动材料的质量不高、观察了解幼儿数学已有经验与发展差异水平不够等,造成了部分幼儿学习数学的实效不够明显,严重的还挫伤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针对研究中的疑惑与问题,我们确定了以研究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层级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材料提供研究为核心,进行尝试与探索的过程。在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解读目标层级。

构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层级目标群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思路。它的提出源于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内涵及其丰富,存在着横向与纵向互相平行、递进的交错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数学教育活动中,它的目标指向具有三维的层次的可能:具有递进关系的同一目标的纵向层级目标群;具有横向并列关系的.同一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横向目标群;横向并列目标与纵向递进目标互相交目标群,大部分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属于第三类;正是由于目标的横向并列与纵向递进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儿童的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与锻炼。由此,我们认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层级目标群的研究与建立,可以为幼儿学习数学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教育活动目标顶端的楼塔,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与能力,自主选择与确定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层级,在教师的引导与互动中,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或一步一步上升,或跳跃式上升,最终使每个孩子步步成功,满足幼儿获得成功的需要。

1、教师预定目标层级。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具有显性特点。我们首先从来自于教师预定目标层级的研究入手,从较为显性的数学教育活活动目标为切入点。教师在层级目标群的研究过程中,以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吸纳与获得有益的经验,然后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根据对目标的研究与解读,从同一数学教育活动入手,从横向并列与纵向递进两条主线着手。在研究中,教师们创造性地开始研究工作,构建了一系列教师预定的层级目标群。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个幼儿对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层级的敏感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层级目标群时,其递进关系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一种动态组合的状态。每个层级目标可以看作是层级目标群的一个要素,各要素的内涵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各要素的上下位置与所处的层级可以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灵活地调整,最高层次的目标是相对固定的。

2、儿童探索目标层级。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具有隐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学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层级,是获得数学教育活动层级目标群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幼儿园数学活动‘引导发现法’运用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创设了“幼儿引导发现室”。在这个特定的活动空间中,为幼儿提供了充分与活动材料交互作用的场所,幼儿在此自主操作,摆弄新活动内容材料,为数学层级目标群的形成;为教师观察与解读数学教育活动层级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由此发现,孩子的探索活动不但可以为数学教育活动层级目标群的形成与建立提供依据,而且可以补充教师的思维的创造性与整体性。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源于儿童探索发现的层级目标群,比教师预定的层级目标群更吸引幼儿,幼儿内在的学习潜能真是不可估量。在此类师幼互动活动中,教师重新认识与理解了儿童,对数学教育活动也进行了再认识。

二、研究材料提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材料是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纲要》在科学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由于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层级的丰富性,活动材料在准备上也应体现数学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多元性。在科学性上应体现数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活动的材料,让幼儿在摆弄、操作中,积累与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多元性上要体现数学内在逻辑序列与一物多用的原则,满足教学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使材料的功能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在层次性上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数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与研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目前我们主要从以下而二个方面进行此项工作。

1、材料匹配目标内容。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研究中深深感受到活动材料的巧妙设计与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制作与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从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出发,以便于操作、新颖美观、多种多样吸引幼儿。同时,依据层级目标群,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喜欢活动、乐于操作,保护幼儿学习的兴趣。

2、材料适合儿童需要。

数学教育活动材料适合儿童的需要是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同一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新活动能很快理解,做出反应,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孩子则感到困惑不解,无从下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学习需要到关重要,它能很好的保护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层级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观察了解幼儿数学已有经验与发展差异水平;为幼儿确定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数学教育目标;提供与满足幼儿发展与需要的活动材料;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与帮助,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与活动材料,支持与帮助幼儿探索数学奥秘,保护幼儿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提供师幼有效互动的依据,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同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二

刘xx,女孩,4周岁,据父母讲孩子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姑且称之为有自闭倾向。她见到老师、小朋友不打招呼,即使在家长提醒后问好或说再见也并不看老师。该幼儿喜欢玩某样东西,就会反复操作,持续3、4个小时也不厌烦(可能时间允许的话还要长)。喜欢爬到窗台上看风景(我害怕极了)。每逢幼儿园离园时间,乘老师不小心出了教室门就往外跑。喜欢玩蹦蹦床、飞机,跳多长时间都不累,在飞机上成站立姿势任由飞机旋转,一点也不晕,怀疑前庭迟钝。喜欢吃的东西,别的东西被人拿走不在乎,吃的东西不行。脾气有点儿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对着镜子发脾气。但她对音乐歌曲敏感,喜欢唱《想唱就唱》。学歌曲时,常常是班里的孩子还在学唱,她已经先学会了。她记住的东西,即使是20种不同的蔬菜名称,也会按照原来的顺序背给你听。

这个姑娘是比较特殊的,我首次接触,感觉很棘手。我上网查询,没有什么有效方法;咨询专家,专家告诉我要有长久的耐心。没有办法,我就只能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去骚扰她,抱一下推一下的,她居然正眼看着他们跟他们说些简单的话。我就没有制止,发动一些孩子跟她玩。后来的情况很好的,时间不长她就能和4、5个小女孩玩了,而且成了经常性的玩伴。我给她表演唱歌的机会,她也能做的大有进步。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反复了。几个小伙伴失去了对她的新鲜感,而她的进步相对于别人又太慢。她开始回到原来那种独来独往的状态中去了。但她喜欢户外活动,我延长活动时间,多提供给她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以后的情况有所好转。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三

室内设计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在设计时注重创意和美感的添加外,还需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与实际生活相贴合,这样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优化课程体系。

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内容的教学,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进行合理安排。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基础,也就是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最为基本的操作技巧,为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打下基础。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要综合考虑到教学成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环节不能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穿插着实践和探究环节,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恰当的分班,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班级分配,使得学生能够在均衡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特征的学科,那么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实践和理论课程的课时,同时还可以对课间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展示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改革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是否准确恰当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成效,而为了适应室内设计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搭建平台。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恰当适度地引导学生进入市场与社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当中探寻创新源头,在掌握室内设计的技巧与要领之外,还能够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活动如参观访问、市场调查、咨询服务等,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使得学生能够对室内设计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和领域,从而加强对本专业学习的认知,在丰富的体验式学习当中主动地进行创造和创新来满足知识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优秀的建筑场地,鼓励学生边参观边记录其中对室内设计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邀请设计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了解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的想法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体验式学习后,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对自己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取的经验和创新源头进行交流分享,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设计项目比赛。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项目比赛的方式来强化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应用,并从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室内设计教学创新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学校需要为此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技术先进的设备,使得学生能够随时开展项目设计以及展开良好的团队合作。室内设计教师可以首先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寻找和收集现实生活中市民真正需求的室内设计方案,并结合这些内容为学生设计恰当合理的比赛项目,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应用到恰当的实践领域。教师在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首先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之后运用相应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整体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能够增加和突出创新部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空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项目或者研究课题的自主开发,鼓励学生寻找有意义的设计项目,使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的比赛。教师在学生完成设计比赛后,可以就学生的分组合作情况、方案设计情况以及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取长补短。

4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知识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打破学习以及教学中的限制,让学生从单一的校内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外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种创新氛围,从而极大的创新和优化室内设计教学的展开形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源泉。家长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丰富多样的社会建、房屋在建造和设计时的技巧、在选择房屋设计和室内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等,只要学生也能够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对于室内设计的实践需求,学生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加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加入交流,使得双方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交流,强调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室内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家长进行热烈探讨,指导家长如何恰当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想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沃土。总之,通过家校合作和互动的方式能够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增强室内设计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综合进步的推动力。因此,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必须提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当中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基本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善于结合实际和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四

一、培养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还可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教授轴对称,我们可从园林建筑、服装设计乃至人体结构方面对称讲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称之美无处不在,从而让学生对之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精神就会亢奋,思维就会活跃,这就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创设民主课堂,释放思维潜能。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我们必须以平等、宽容、体谅、慈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并且,我们始终要牢记课堂不只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过是其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这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三、增强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情绪高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体验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这样也就实现了由传统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思维习惯。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本领。因此,数学老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把社会生活中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老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马城中学)。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五

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更是对其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第二段:启发性问题是关键。

在数学教育中,老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启发性问题则是数学教育的关键。这些问题是有目的性的,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掌握知识,并得到启示。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设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育的效果。

第三段:融入真实的情境和社会实践。

在数学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境相结合,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点在我的实践中尤为明显,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获得直观而深入的认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一些实际情境的模拟来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第四段: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技能,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思维难度,通过让孩子们进行计算、推理、分析、判断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数学问题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儿童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通过打造真实生活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和组织批判性思维活动,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优质的数学教育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在今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推动儿童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六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因此不少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思维,这是很不完全的。创造性思维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当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直觉思维做先导,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可以说,直觉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新思想、新设想提出之后,仍需要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事实上,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1.重视数学思维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思维活动大致分为数学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指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知识,推广知识的过程。因此,前一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阶段,使学习与发现同步。但是,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只要结论,不要形成的本末倒置的新课匆匆带过,以腾出时间练习等做法,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

2.数学思维的展示主要包括三类人思维活动的展示,即数学家的,教师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将数学家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设桥梁,以实现思维活动的和谐。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它。他的解题过程常使学生受益匪浅。华罗庚在教学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重视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一类问题。

3.进行“问题探究”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形式。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在问题表征,解题分析。思路探寻等过程中,教师都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暴露和揭示真实的数学思维过程。例如面对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解答,是什么促使他们想出这样的解答,我是怎么想出它们的等,这样通过对“过程”的辅佐,对解法的揭示,使枯燥的习题讲解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错解档案,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全面性。

记录错例,分析错例,改正错例,有助于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批判某种思维某方面的缺陷。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积极利用思维定势的正面影响,思考问题将是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敏捷的而不是呆滞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严密的而不是疏漏的,独创的而不是机械的;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摆脱形式上惯用模式,有助于激趣益智,使数学教学变得有“磁力”。

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不习惯反过来思考,倒过来想,即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双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遇到开放型、探索性问题,思维僵化的同学束手无策,具有发散思维的同学却有了用武之地。传统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具有发散思维的同学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发散思维表现为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同学的思维在量的积累上有质的飞跃,有利于创造性的思维。

4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数学单数和双数时,要求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并写出几个进行分类,寻找规律。于是,每个学生兴致勃勃的按要求写出一些单数、双数。如单数:11、13、15、17、19、1、3、5、7、9、21、23、25、27、29……如双数:20、24、28、26、.2、4、6、8、10、16、18……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单数双数,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单数的个位都是1、3、5、7、9,而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我们所学的100以内的数中所有单数、双数都有这个特点,这样揭示知识本质。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兴趣浓,思考勤,理解深,记得牢,效果好。

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有利地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和诱导,促其思维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讲十几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采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七

成成上幼儿园了,每天都哭。小朋友们一个月内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只有他仍然还在哭。当然也有不哭的时候,不哭的时候成成就不停地拍手。成成依恋班上的一个老师。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在一边拍手,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坐在老师旁边形影不离,连老师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老师走到哪里,成成就跟到哪里。后来,幼儿园的人都习惯了,见到这个老师旁边没有成成,都会问:“怎么你儿子没有跟来呀?”

幼儿园对于成成来说,是陌生的环境。特殊儿童对于陌生环境的反应首先是因安全感的缺失而产生的紧张。由于离开了妈妈的保护,对于独立要面对的一切,孩子木知所措。,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每天不停地哭泣。班上老师成了妈妈的祷身。因此,对于准备入园的特殊儿童来说,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这种思想准备包括对环境的熟悉和对老师的适应。事先带领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有小区内熟悉的孩子一起入园就更好了。对于老师的适应就是需要老师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保护,保护他们的安全感,以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他们,像成成的老师一样,给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现在成成已经上幼儿园一年了,像变了一个人。老师也换了,上课的时候他不再坐在老师的旁边听课,而是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户外活动的时候,主动和小朋友一起拍球、眺绳、做操,已经找不到成成过去的影子。虽然成成仍然还有成成的特点,但是他已经和班里的小朋友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特殊儿童是可以适应普通环境的,关键是要给他们时间与机会,宽容地对待他们与信任他们。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八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认识数字6。

理解6的`实际意义。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九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小编整理了智障儿童教育研究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与此同时,影响人类自身安全的种种因素也随之日益增多。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和身体存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较正常儿童更多的安全威胁,其中尤以烧伤、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坠落等为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带来的后果不仅影响了智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终身阴影,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使智障儿童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良好习惯,成为平等的公民,取得生存的权利。要生存就要融入社会,要融入社会首先必须保证自身安全,因此,安全是生存的首要条件,而安全教育也就成为智障儿童特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技能。本文拟就智障儿童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比于正常儿童,智障儿童安全教育有其非常特殊的性质。智障儿童面临的安全隐患之所以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多,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和体能都十分有限,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外界危险事务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他们容易患有视觉损伤(折射误差、斜视、弱视、白内障等),轻度智障儿童感受性降低,一般很难或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细微差异,严重程度的智障根本不能辨别多种颜色。加之听觉迟钝,知觉速度慢,容量小,不够分化联系少,很难及时发现外界来袭的危险;他们的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即使能发现来袭的危险,也很难迅速有效地做出判断和及时规避。

正常儿童虽然也面临着诸多的安全威胁,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强,经过家庭及学校教育并不断总结积累自身经验,很快就能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大脑经历过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损伤,给认识活动带来了持续障碍,其障碍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特教工作者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对每个儿童的病因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根据医生诊断和儿童的在校表现,针对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又如对正常儿童的安全教育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讲授,而智障儿童缺乏语言逻辑思维的能力,单纯的讲授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记忆方面,由于运动记忆容易激起智障儿童的情绪活动,其记忆效果就好,形象记忆略差,词汇的逻辑记忆难度最大。又,意义识记差,机械记忆相对较好。以上种种,造成了智障儿童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特教工作者要以体贴平等的态度对待智障儿童,体谅和容忍他们的过失,给他们以安全感和信任感。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记忆力差,前学后忘。因此,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一定要反复讲,不厌其烦地多次灌输,并将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的标志物品宣传画在校内各专区域内张贴,以便让孩子们经常看到,并定期组织演练,相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我认为特教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要有效的进行智障儿童的安全教育,最正确的方法并非是单纯紧盯着他们的缺陷加以弥补,而是设法找到智障儿童的优势予以培养。

智障儿童面临和终将面临的安全隐患不胜枚举,其中很多是难以预料的。部分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怜爱乃至愧疚心理,给智障子女以过分的保护,导致智障儿童过分依赖监护人,如丹娅、暑薇等同学。学生的自理能力与其身体的增长不成正比,长久以往,儿童自理能力得不到发展,离开监护人,就无所适从,一旦处于突如其来或未曾经历的危险之中,便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仅仅针对具体危险源进行的教育和过分的包办保护并不是长久的和万能的,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意识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从容面对一些危险。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智障儿童养成生活中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或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启智教育课程中均有专题的课程讲述,教师须反复跟孩子们强化训练,例如:上下楼梯时一定要靠右行走、扶栏杆,不推、不挤、不奔跑。行路时一定要走人行道并尽量靠内侧;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开锁进门时看看有没有陌生人站在后面;独自不要用火,喝开水或热汤时要先吹一吹、试一试;吃饭的时候不要嬉笑打闹,等等。凡是儿童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一切都包办代替。只要时时注意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通过多次反复的提醒和训练,长此以往,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就知道了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了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智障儿童因大脑受到损伤而使其认识活动产生持续障碍,这种认识活动障碍是时刻与之相伴的。他们记忆的目的欠缺,有意识记忆差,表现为健忘、易疲劳。如“精神发育不全”、舞蹈症、脑外伤、脑积水儿童等都有易疲劳的特点。因此,进行安全教育一定要在其非疲劳期间。一旦儿童有了疲劳感,任何教育都难以接受,特教工作者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予以安全教育。

由于智障学生的大脑受到损伤,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表现为特别好动,其“注意点”是以自己的注意为中心,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情绪不稳定,如先天智障、脑外伤、脑炎后遗症、舞蹈症儿童均有这一症状。所以,对这些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时,不能在单元时间内给他们呈现多个刺激,要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抓紧讲授,内容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习的时间不能长,时间一长,疲劳感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就会随时出现。学生一旦出现这些现象,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发现有疲劳感时,我们就应停止教学。

一般,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的特点,教师要不断变换刺激的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智障儿童最大的困难是他们不能看见和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他们一旦离开了直观形象的“事实”,就对事物关系不能思考。另外,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还带有情绪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和直观事务容易较引起他们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实践中,宜采用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是指模仿他人获取新技能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注意过程,是关于模仿对象和观测者的特征;第二个过程是保持力;第三个过程是运动再现。为了方便模仿,应该给予儿童表现所学技能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做出准确的反应。第四个过程是动机过程,运用强化过程对儿童模仿有重要作用。通过直接的、外部的强化,被观测者的替代强化和良好表现的自我强化,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游戏就是智障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形象最直观的观察学习过程。智障儿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丰富直观而正确的事物表象而获得。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容易形成正确的事物表象,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教学知识点在游戏过程中要反复地重现,便于牢固地保存在孩子的头脑中,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通过看和做,听和说,孩子能实际地感知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行状、色彩、表面性质等多方面的特征,形成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些为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营养,有助于克服各方面的障碍。

通过游戏,可以让智障儿童比较轻松而有效的掌握自救技能。例如:为了对智障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迷路后回家的技能培训,可以开展如下游戏,先布置好红绿灯和斑马线等场景,准备好特制的交警制服和反光背心,首先由教师扮演警察和迷路儿童的角色,让智障儿童观察学习,然后让智障儿童轮流模仿扮演“警察叔叔”和迷路儿童,学会看红绿灯,学会走斑马线,学会分辨交警着装,学会分辨老人面容,学会迷路时寻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老人给予帮助,学会使用求救或请求帮助的生存词汇,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学会分辨和使用110、120、119等求救电话。引导智障儿童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迷路儿童,向智障儿童扮演的警察叔叔请教,增强智障儿童的模仿学习。被成人模仿是对智障儿童有力的刺激物,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要较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等,这样才能以色彩、活动画面和音响等诸多因素刺激智障儿童的多种感官,以集中他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克服他们在认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易疲劳等常见的毛病,吸引他们投入到游戏中来。

总之,对智障儿童的安全教育应该是最直观、形象、有趣的,才容易使他们明白和认识安全的规律,才能使他们较容易思考,利于头脑中安全概念的逐步形成。

智障儿童都很单纯,比较正常儿童更需要表扬和鼓励。在安全教育中,教师要精心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依次提供事实和简明的概念信息,使智障儿童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成功经历,避免形成失败定势。教师还应帮助他们。

学习总结。

概括,从而将已学信息运用于新的经历,加强正确的回应以强调成功的经历。例如在“警察叔叔和迷路儿童”的游戏中,当扮演迷路儿童的智障儿童顺利回答问题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加以表扬鼓励,让受到表扬的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于易受暗示的其他儿童也可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可“荣升”他们扮演自己所崇拜的警察叔叔,让他们以交警的身份接受迷路儿童咨询,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奖励。教师对智障儿童恰当行为的这种奖励,其实是给其他儿童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模仿榜样,从而增强他们对成功榜样的模仿。

智障儿童大多不能理解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简单的指责、惩罚,不仅不能产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导致错误行为的加剧。因此在智障儿童的安全教育中切不可轻易批评、指责。不过适当的惩罚教育还是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惩罚与对正常儿童的惩罚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前述“警察与迷路儿童”的游戏中,将失败的角色扮演者暂时排除在游戏之外,或者将不称职的警察扮演者“降级”为迷路儿童扮演者,对智障儿童来说,都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惩罚,但只要游戏的组织者——教师能正确处置,反而会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用更好的表现换取重扮自己中意的角色。

智障儿童往往受到过多呵护,不理解社会行为规则,一般都缺乏责任感,其中很多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也缺乏自律的概念。特教工作者可以通过交给适当任务,以锻炼、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感,提高自我保护的自律性。例如每天安排一个表现较好的智障儿童担任执勤小“保安”,负责检查教室、活动室、活动器材的安全情况,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提醒大家注意,对班上其他智障儿童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他们既要检查别人,自己更要做到以身作则,否则就会失去当执勤小保安的资格;也可以通过安排智商相对较高的儿童监督智商较低的儿童,发现其不安全行为即报告老师。通过这样的任务过程,他们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特别要指出的是:特教工作者在智障儿童面前决不能因为自己是健全的成年人,而随意做出对智障儿童来说是冒险的动作和行为。因为智障儿童大脑受损,在认识活动方面易受暗示特别是易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行为是他们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智障儿童面前的一举一动,都要想到将对儿童产生什么影响,也就是说,特教老师在工作中同样需要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的自律性。

综上所述,生存权是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智障儿童和其他身心健全的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从大处说,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都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从小处说,每个智障儿童的平安直接影响到其整个家庭。因此,智障儿童的安全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智障儿童安全教育更是特校及全体特教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特教工作者应从仁爱之心出发,通过科学的安全教育和训练,使智障儿童在能力上的不足,人格上的欠缺得以补偿,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安全规范,过上有尊严而独立的生活,最终达到为智障儿童生活社会化而进行教育的目的。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十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这一教学总体目标被无情的忽略了。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中时能够有更好的能力去适应各种环境。但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将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搁置一旁。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面临着一下几点困难:

1.教师主导地位过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取得的效果却甚微。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过重。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老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这里的主导并不是在教学中凡事都要由老师来指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多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未摆脱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情形。于是便会出现,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灌输式的教学泛滥,而学生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创造性思维被无情的磨灭。

2.电化教学的运用不科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新思路,但同样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不用书写大量的黑板板书,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时间,但是这样便使得有些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看似很感兴趣,但思维却只是跟着。

课件。

上的内容走,根本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过分注重考试分数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不仅是家长最看重的,同时也是老师最看重的。班级与班级之间有平均分数的对比,老师之间也会互相比拼各自学科的成绩,这无疑都给来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即使有些老师明白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将精力放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其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可以提升学生成绩的,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才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置之一旁。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质疑问题情景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此,教师做到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老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三角形性质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大多建筑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三角形的组成元素?这样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看似简单,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2.开启观点交锋,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问号是打开一切知识的起点,因为只有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和求知。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质疑,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对于那些敢于打破正常思维的同学,即使是存在问题,教师在指正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和赞赏。例如:在讲到证明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这一课时,,在证明方法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证法,于是有的同学便问:可不可以作底边的平行线交两条腰于两点?虽然有些同学提出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却积极思考了。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质疑,对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3.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思维方式,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引导并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单项式除法时,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去设置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教学时先板书一个式子,然后让学生用多种算法去做这个式子的计算,以此来总结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4.诱发学生创造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确实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潜在的就问题因素创设想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例如在讲解直线着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线段,让学生在意识中明确线段的概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无限延长,没有尽头,让学生在想象中明确直线是没有端点、是无限的,进而形成直线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认清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克服一些困难,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熠熠不知道老师要求的标准是什么。运用视觉提示是最好的选择。老师画了一个杯子,杯子里有多半杯水,然后把图画贴在墙上。每次接完水,熠熠都会将接好的水和墙上的图作比对,然后才放心地回到座位上喝水。这是老师对孩子的宽容与理解。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新课改以来,不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有了较大改革与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上,过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答对题、做对题,而不是放在如何来想如何来思考上,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钱学森曾经这样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正是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创造性思维的缺失造成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学习和探索,而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瓶颈正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老师启发性的教育学生,而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育,这种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尤其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是因为兴趣使然,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使是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也有很大部分只是为了获得名次,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能注重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开拓,而是更多的关注于解题结果的对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采取死记硬背公式定理或者单纯进行机械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也是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缺失的很大原因。

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开始逐渐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传统仍然没有被改变。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从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开始,因为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在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迫于升学压力,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或者机械模仿解题方式,使得数学不再是一门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2、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是在解题方式上,鼓励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不同的解题方式,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发散性思维。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来构造自己的知识框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才能说明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3、开展数学头脑风暴活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几次头脑风暴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次的头脑风暴主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还可以是对某一类问题的总结等等,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可以就此话题进行讨论或者是辩论,在合作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合作,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中要循序渐进。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应该更多的掌握课堂的主动性,但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新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没有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就缺乏了对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创造性思维的不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因为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后,要想对其进行改变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可以,而不是几天就能培养好的。因此,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走一个形式。对学生来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而不能半途而废或者三分钟热度。总而言之,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成功。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止是一个阶段的培养,而应该要善始善终,要坚持到底的进行培养,不能半途而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盯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而要注意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灵活的去应用创造性思维。

课堂不是老师的主场,老师应该更多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主动的去自主探索未知的知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许多孩子而言,数学一直都是他们最头痛的科目。因此,作为父母或者老师,我们不能对此束手无策。所以,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备受关注,它旨在启发孩子思考,发掘孩子的数学潜能,从而让孩子对数学敞开心扉,我个人在这门课上的体验也证明了它的价值。

首先,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采用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套路走,而是采用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方式来让孩子去学习,比如说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

其次,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平凡的数学运算中,孩子们也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由此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孩子们需要互相协作,一起完成一些任务,这既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孩子智商很高,但是在团队合作方面却显得很独立,这样会导致他们接下来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没有同学支持,因此,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够帮助这样的孩子们。

最后,儿童数学教育课程通过教育孩子们,让他们完全领悟不同数学概念和原则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孩子们视其为一种生活品质、寻求正义和发展创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将数学知识的框架清晰地展现出来,还能够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如果仅仅是死记硬背的话,那么很容易就忘记了,而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孩子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摒弃了许多孩子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而且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数学教育,从中发现孩子们的潜力所在。虽然只是一门将数学教育从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的课程,但是可以给想要让孩子因此更好地受益的家长和老师们提供极大的帮助。教育是很全面的,如果孩子们只是懂得了数学,对于人生其他的角度也没有助益,于此,我深信诸如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这样的教育可以将我们的孩子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未来的成年人。

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初等数学的教育实践中,需要着重通过找寻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集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为未来中高等数学的教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论断一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因而,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一、教学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清楚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深入了解教学的基本目的和培养思路。

由教育部修订的教学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目的中,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三方面提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指明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使教学目的更为完整、全面,更好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大纲还就教学目的的每一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应获得的基础知识的范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不仅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师完善自身素养的读本。现在通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推敲考究的一套权威教材,因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成为了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剖析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详细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进行实时跟踪考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在使用教材上,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过度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死板,完全照搬照抄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性和灵活性,这样不但降低教学质量,还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二是过分脱离教材,为了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大量搜集各种素材,大规模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会使得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加重,而且还可能使得学生因为知识太过杂乱而“吃不消”。

因而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认真解读教材,精准地把握知识脉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诱导和引发,由于小学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3周岁的青少年,其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加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动静结合,从而从感官上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这样一种层次加工的顺序进行的,加工不断提取形状的精细特征。这就说: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才能对新知进行学习、判断、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利用观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比较持久的知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实际物件配合讲解,再通过抛开实体单纯利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呈现想象中的虚拟立体空间,这样通过从现实物品抽象出来的立体想象,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架构能力,从而为几何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同时,在国家心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在安排数学的教学内容时,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只有在观察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通过观察提高知识补充的能力,从而学习好数学。

三、培养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际上是一门应用学科的基础课程,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只有能够为实际生活提供解决方法和手段的数学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近几年,已经有多位教育专家和学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提出,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中心是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即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做出决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策略的产生,必须以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想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为载体。这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启发下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独立进行转化,在获得对具体图形转化方法清晰认识的同时,感受转化的价值。在解题后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用策略的过程,并对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提炼、整合,能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钱科英.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j].小学数学教学网,2009,05.

[2]孙来根.有效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小学数学教学网,2009,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