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节日范文 传统节日范文三年级下册(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6:21:30 页码:9
传统节日范文 传统节日范文三年级下册(四篇)
2023-01-15 06:21:30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传统节日范文一

大家好!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粽子的种类非常多呢,如果按照地域分的话,大致有南,北之分。另外,就是包粽子的叶子的种类,也有南,北之分。

粽子的'南北之分:

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

而北方人呢,就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因为是周日,所以妈妈在家也忙着包粽子。准备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粽叶、糯米,还有不同种类的“馅”,有蜜枣、豆沙、红豆、鲜肉、花生米,最后就是扎粽叶的线。

推荐传统节日范文二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 中国传统节日(以下为农历日期)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腊八节(腊月初八)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 除 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 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

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 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 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 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 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出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 “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 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过春节的地区 过春节的 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 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 特色,更加蕴味无穷。\n\n元宵节\n节日简介 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 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 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 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2.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 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内容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 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 重大节日。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 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 故上元节要燃灯。\n\n元宵诗词\n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n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n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n\n清明节\n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6 天。中国汉族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 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 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 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 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n\n端午节\n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 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 黄酒。 据说, 吃粽子和赛龙舟, 是为了纪念屈原,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 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n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 达二十多个, 堪称节日别名之 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节日习俗 佩饰 佩“健人”,健人是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 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 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n

镇邪。 长命缕 端午节时的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 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 在胸前,香气扑鼻。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 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 年人戴香包最讲究, 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 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 包, 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 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 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禳解、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 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 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 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n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 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 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 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 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 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 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雄黄加 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 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健康也有好处\n

。 ⑤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躲端午 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 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跳钟馗、闹钟馗;悬挂钟馗画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 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 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 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 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n二十四节气歌\n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n\n•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 2 月 3--5 日 春 季 春分 3 月 20--22 日 立夏 5 月 5--7 日 夏 季 夏至 6 月 21--22 日 立秋 8 月 7--9 日 秋 季 秋分 9 月 22--24 日 立冬 11 月 7--8 日 冬 季 冬至 12 月 21--23 小寒 1 月 5--7 日 大寒 1 月 20--21 日 寒露 10 月 8--9 日 小雪 11 月 22--23 日 霜降 10 月 23--24 日 大雪 12 月 6--8 日 小暑 7 月 6--8 日 处暑 8 月 22--24 日 大暑 7 月 22 日--24 日 白露 9 月 7--9 日 清明 4 月 4--6 日 小满 5 月 20--22 日 谷雨 4 月 19--21 日 芒种 6 月 5--7 日 雨水 2 月 18--20 日 惊蛰 3 月 5--7 日\n\n

推荐传统节日范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现在的已经作为我国法定假期了,这充分证明我们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增强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推荐传统节日范文四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到了!“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快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