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11:55 页码:8
2023年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精选8篇)
2023-11-19 22:11:55    小编:ZTFB

在写报告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确保信息来源可靠。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根据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层次的语言来编写报告。其次,建立一个合适的框架,如引言、背景介绍、方法论、结果和结论等,以确保报告的逻辑严谨和易于阅读。此外,我们还应该选择合适的图表、图像或示意图来辅助阐述内容,并确保文档的格式整洁、字体清晰。这里提供了一些写作报告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一

此次调查的对象大多都是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让我了解了她们投资理财的一些看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的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我们也会经常沟通,相互讨论、探讨对于投资理财的一些想法观点,共同学习,互相进步。

2、不足。

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不够全面,有些不合理,还有就是调查的人数有点偏少,且是自己第一次做调查问卷,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够完美。

3、收获。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设计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在微信公众平台编辑并推送问卷给别人填写,还懂得了怎样设计问卷,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报告我知道了大学生要进行钱财管理,使自己的钱财通过合理的安排、消费,要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于此同时,这个活动还让我对能力秀有了更大的兴趣。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二

大学期间我们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秀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是以诸葛理财”平台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在线数据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以此来对大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进行评比。

2、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一下大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理财意识、理财观念及理财行为,同时也了解一下大学生对于诸葛理财的了解有多少。发现在校大学生在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让大学生能够更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理财生活。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三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全面掌握投资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此次调查系深交所自xx年以来开展的第六次年度调查活动,调查问卷由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与综合研究所共同设计,内容包括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投资者交易习惯与决策方式、证券公司风险教育及投资者服务状况、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及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等多个方面。既包括在之前历年调查基础上的跟踪调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深交所一直委托知名调查机构xx(中国)执行此次调查项目,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工作。

有关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一、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xx年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

二、七成个人投资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创业板投资者受教育程度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三、投资者资产组合多元化程度变化不大,各类投资品种中,公募基金渗透率较上年下降。

四、创业板投资者在收益期望和风险承受能力上仍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五、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使用上较去年略微下降,从板块差异来看,创业板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于非创业板投资者,平均信息来源渠道为3.8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为2.9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仍更依赖熟人推荐,而创业板投资者则更注重从股票走势、公司公告、金融机构研究报告等渠道收集信息后自己做综合判断。

六、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白热化,佣金率维持低值,券商对投资者的服务力度变化不大。

八、对于股票期权,投资者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观望态度。

调查显示,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理财、网络银行是投资者认知度和投资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听说过这三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87%、85%和79%,使用过或想尝试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70%、63%和52%。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者最担心的仍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占受访者40%),其次是虚假信息欺诈风险(占受访者23%)。

对于p2p网贷理财产品,99%的投资者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投资者采用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分别为甄选p2p平台(如考察其股东背景、注册资金、管理团队、交易规模、知名度等)(65%)、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产品(57%)和选择不同的'p2p平台进行分散投资(52%)。问及如何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时,投资者最看重的三条措施分别为对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75%)、落实实名制(73%)、设置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71%)。

对于ipo注册制改革,过半投资者(52%)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还有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价值投资、成长投资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导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扩容,对股市总体上是利空的投资者仅占30%。对于深港通,在xx年底开通沪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资者认为开通深港通对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资者表示如果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四

调查地点:网络调查。

调查内容:投资理财观念。

不过,仍然有72%的中国投资者对于a股表现出担忧。他们认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和出口下滑将是市场最大的威胁,其次是经济放缓的风险。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经济展现出的稳固基本面和乐观的长期增长前景,这是投资者提高预期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发展和增长的市场。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一文表示。

调查显示,x3%的中国投资者计划在20xx年采取更为保守的投资策略,4x%计划采取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大多数中国投资者计划20xx年将投资重点同时锁定在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其中,持有最大资产规模的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方面拥有最强烈的投资意愿。而贵金属、房地产、股票被认为在20xx年以及未来10年将拥有前三名的表现,非金属类大宗商品紧随其后。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国投资者目前将他们74%的资产投资国内市场。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10年将有所下降。在谈及未来10年间计划时,投资者预计会将67%的资产投资于国内市场,并计划将33%的`资产投入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对境外市场缺乏了解是中国投资者不愿意投资海外市场的首要原因,其次的原因分别为汇率对投资回报的冲销,以及监管门槛对境外投资的限制。

王一文表示:调查显示,对于刚刚开始涉足海外市场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他们还是更愿意把钱放在离自己更近的地方,但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更丰富的资产类别及海外市场,以更好地防范风险。

调查显示,中国投资者在投资方面愈加成熟,对于多元化投资产品的兴趣也日益上升。共同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诸多关注。73%的中国投资者目前拥有共同基金投资,此外,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计划x年内投资共同基金。他们预计,在未来x年内会在资产组合中配置更多的共同基金。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五

本期证券投资者信心调查从xx年9月21日起依托投保基金公司投资者调查固定样本库进行,其中包括1,391名个人投资者和186名一般机构投资者,共发放问卷1,577份。截至9月28日,收回有效问卷1,49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5.1%。

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较上月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环比上升24.2%,达到51.3,投资者信心偏向乐观。子指数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国内经济政策指数分别达到48.4和57.0,环比大幅上升37.5%和30.7%;大盘乐观、大盘反弹和大盘抗跌指数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分别达到51.9、49.1和57.1,其中大盘乐观指数环比大幅上升35.9%;另外,股票估值指数为49.5,买入指数为47.0,也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投资者对股票估值的认可度及买入意愿明显改善。

可以看出,随着配资清理工作进入尾声,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近期a股杀跌动能减弱,投资者信心大幅提升,各项子指数环比均出现一定幅度增长。投资者对目前大盘表现出的抗跌性及国内经济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较强,认为当前股票价格已逐渐接近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并对大盘四季度走势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9月投资者信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9月,上证综指缩量箱体整理,延续震荡筑底走势,多空双方力量处于均衡态势,中期走向有待抉择。在经历了此前异常波动后,市场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总体看来,除了对外围市场还表现出较为担忧的情绪以外,投资者总体信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

9月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defi)达到48.4,较上月(35.2)上升13.2。其中,24.9%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27.7%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认为影响不大和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分别占比33.9%和13.5%。

9月,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税政策仍在持续,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后,具体改革举措也将陆续展开,投资者对国内经济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较强。9月国内经济政策指数(depi)为57.0,较上月(43.6)上升13.4。其中,有32.8%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将会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产生有利影响,32.7%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20.8%的投资者预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回答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占比为13.7%。

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指数(iefei)为39.5,较上月(29.0)上升10.5。其中,有17.2%的'投资者认为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我国未来三个月的股市将产生有利影响,有34.4%的投资者认为会产生不利影响,30.4%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认为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比例为18.0%。

9月股票估值指数(svi)达到49.5,较上月(41.6)上升了7.9。其中,16.1%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票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53.1%的投资者认为差不多,17.0%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票价格高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另有13.8%的投资者回答不确定。

9月大盘乐观指数(lcoi)达到51.9,较上月(38.2)上升13.7;大盘反弹指数为49.1(上月为45.4);大盘抗跌指数达到57.1(上月为48.0)。其中,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在未来一个月会上涨的为19.8%,47.5%的投资者看平,认为有可能下跌的占21.7%,另有11.0%的投资者回答不确定;预计在未来三个月会上涨的投资者占28.2%,37.9%的投资者看平,认为可能下跌的占20.0%,回答不确定的投资者占13.9%。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大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企稳走好抱有乐观预期。

本月买入指数(bii)为47.0。其中,在未来三个月内考虑增加投资于股票资金量的投资者占12.3%,考虑减少资金量的投资者占17.1%,50.3%的投资者选择维持现有资金量,另有20.3%的投资者回答不确定。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六

5月11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发布的最新《xx年4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4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65.2,同比大幅上升26.6%,环比下降7.5%,投资者信心保持乐观。其中,42.2%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在未来1个月会上涨,45.8%的投资者预计未来3个月会上涨,43.2%的投资者看好未来6个月的中国股市,28.6%的`投资者考虑在未来三个月增加投资于股票的资金量,13.2%投资者考虑减少资金量,44.7%的投资者选择维持现有资金量。

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以来,投资者信心指数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处于高位,投资者信心指数自去年6月份起已连续11个月处于乐观区间。子指数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国内经济政策指数较上月分别下降了6.3和5.3,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指数下降4.3;大盘乐观和大盘抗跌指数分别下降8.7和4.4,大盘反弹指数微升0.1,与上月基本持平,买入指数环比降幅较大,较上月下降10.1;股票估值指数本月微降0.1,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估值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小幅下降,在大盘强势震荡向上过程中,投资者对于股票估值水平越发谨慎。

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保持乐观,对国内经济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依然较强报告显示,4月份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defi)达到70.4,较3月份下降6.3。其中,有47.3%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9.9%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54.8%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29.1%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

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改革政策红利继续释放,在流动性维持相对宽裕的背景下,融资余额、证券客户结算资金及新增开户数持续增长,反映出新一轮大规模增量资金积极入市。虽然a股市场未来有望进一步攀升,但也不能忽视一季度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数据偏弱对于市场未来走势的影响,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七

日前发布的《深交所xx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注册制、深港通等今年资本市场重要工作,过半投资者认为对股市总体利好。

其中,52%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

为了解青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态度,本次调查首次增加了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认定范围为20~29岁之间过去12个月未进行过股票交易的个人。

调查显示,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品种为互联网理财产品(57%)、银行理财产品(48%)和公募基金(23%)。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xx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全面掌握投资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此次调查系深交所自xxxx年以来开展的第六次年度调查活动,调查问卷由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与综合研究所共同设计,内容包括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投资者交易习惯与决策方式、证券公司风险教育及投资者服务状况、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及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等多个方面。既包括在之前历年调查基础上的跟踪调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深交所一直委托知名调查机构尼尔森(中国)执行此次调查项目,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工作。

有关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一、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

xxxx年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

二、七成个人投资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创业板投资者受教育程度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三、投资者资产组合多元化程度变化不大,各类投资品种中,公募基金渗透率较上年下降。

四、创业板投资者在收益期望和风险承受能力上仍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五、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使用上较去年略微下降,从板块差异来看,创业板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于非创业板投资者,平均信息来源渠道为3.8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为2.9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仍更依赖熟人推荐,而创业板投资者则更注重从股票走势、公司公告、金融机构研究报告等渠道收集信息后自己做综合判断。

六、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白热化,佣金率维持低值,券商对投资者的服务力度变化不大。

八、对于股票期权,投资者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观望态度。

调查显示,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理财、网络银行是投资者认知度和投资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听说过这三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87%、85%和79%,使用过或想尝试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70%、63%和52%。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者最担心的仍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占受访者40%),其次是虚假信息欺诈风险(占受访者23%)。

对于p2p网贷理财产品,99%的投资者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投资者采用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分别为甄选p2p平台(如考察其股东背景、注册资金、管理团队、交易规模、知名度等)(65%)、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产品(57%)和选择不同的p2p平台进行分散投资(52%)。问及如何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时,投资者最看重的三条措施分别为对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75%)、落实实名制(73%)、设置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71%)。

对于ipo注册制改革,过半投资者(52%)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还有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价值投资、成长投资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导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扩容,对股市总体上是利空的投资者仅占30%。对于深港通,在xxxx年底开通沪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资者认为开通深港通对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资者表示如果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

投资者喜欢的报告范文简短篇八

一季度,a股延续牛市行情,中小市值题材股行情也相当活跃。上证综指上涨了15.87%,创业板也不断刷新历史高点,累计上涨58.67%。上海证券报·20第二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进一步提升,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逾八成。

在持续两个季度实现大面积盈利后,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占比继续提高,过半数投资者表示将继续增加股市的资金投入。调查也显示,目前“卖房炒股”的现象尚不多见,投资者的增资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搬家。

一季度“互联网+”等各类题材股涨势凌厉,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创业板指快速拉高后,投资者已在季度末逐步减仓,并转移仓位至蓝筹股。着眼于第二季度,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题材股行情仍会延续。不过,多数投资者认为,牛市中不同个股机会均等,不存在风格转换问题。

融资融券余额在一季度末已逼近1.5万亿规模。本期调查发现,由于行情持续向好,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升高,用足两融授信额度的投资者比例较前次调查翻倍,多数投资表示愿意继续提升杠杆水平。

牛市持续赚钱效应提升进场意愿。

1、八成投资者实现盈利。

上证综指在今年第一季度震荡上行,累计涨幅达15.87%,季度涨幅较前一季度减少一半,券商等前期龙头有所回调,题材股集中的创业板及中小板则牛气冲天。其中,一季度中小板指数上涨46.6%,创业板指数上涨了58.67%,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

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在以中小市值为主导的牛市行情中更加如鱼得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的投资者比例达到81%,较上个季度的71.8%增加近10个百分点。其中,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4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投资者比重为23.1%,盈利超过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为12.7%,仅有9%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出现亏损。

比较一季度金融股与创业板对投资者盈利的贡献,持有金融股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9.8%,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4%,另有10.4%的投资者亏损。持有创业板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44.9%,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17.4%,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7%,另有11.2%的投资者亏损。

从上述比较来看,投资者在金融股及创业板上出现亏损或实现超额盈利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持有创业板个股更容易获得10%以上的理想收益。

2、场外资金入市意愿强。

在整体牛市行情持续两个季度之后,投资者对行情的可持续性信心有所加强。调查显示,在第一季度中,受访投资者包括股票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46.9%,较上期增加了4个百分点,上一季度该项调查结果为42.9%。在受访投资者中,有47.5%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证券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0个百分点。在这些投资者中,56.9%的投资者表示,股票净值增长是证券资产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32.4%的投资者则将其归因于加大对证券账户的投入。

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愿意继续加大股市资金投入的投资者比重大幅增加。在受访的投资者中,50.9%的投资者准备加大股市的资金投入,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时,有3.4%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从股市中撤资,与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持平。

对货币政策趋势的判断也影响着投资者调整个人资产配置的节奏,有42.2%的投资者认为,“国内货币政策已进入降息周期,未来会多次降准降息。”在这些投资者中,75%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加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投资”。

3、新增资金主要来自现金存款。

针对一季度增加股市投资的投资者调查中可以发现,个人投资者在加大对股市投入的同时,并未明显改变家庭资产负债表配置。受访个人投资者的新增资金主要来自于现金存款,并未动用房产等低流动性的资产,额外融资的投资者整体占比也较小。其中,53.9%的受访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使用现金增加证券账户投入;26.3%的投资者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后增加了证券账户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卖房炒股的投资者占比仅为2.2%,这一现象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同时,个人投资者在一季度增加证券投资规模仍处于小步慢跑阶段。新增资金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新增资金比例50%以下的投资者达80.9%,其中36.1%的投资者新增资金投入规模约占原来投入资金规模的30%以内。但与上一季度相比,投资者分布重心有所上移,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在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4、资金重心向蓝筹回摆。

尽管个人投资者加大了股市投入的意愿强烈,但股指快速攀升,深度调整缺席,令投资者对短线回调风险的预期有所加强,一季度末投资者仓位较上一季度末有所减少。截至一季度期末,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52.4%,较上一季度的54.58%减少了1.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针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风格,投资者调仓也较为积极。35.3%的投资者表示曾逢低补仓,40.8%的投资者表示曾追高加仓,12.2%的投资者表示曾逢高减仓。在这个过程中,“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题材股最受投资者欢迎。52.7%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加仓了这类股票,23.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曾加仓过大盘蓝筹股。追高加仓创业板的投资者仅为4.8%。此外,被投资者减仓的个股则没有出现集中性特征,有投资者表示,减仓时没有明确的板块类型,主要是“逢高减仓”。

尽管一季度行情风格特征明显,但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角度分析,重仓、单一的风格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无论是持有金融股还是创业板个股,重仓、单一的风格让4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水平弱于持仓更加分散的投资者。统计显示,持有创业板仓位占比在20%至40%之间的投资者盈利比例最高,达到了97%,但重仓创业板个股的6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比例缺仅为60%。

在市场中金融股及创业板个股最为风光,投资者在金融股与创业板股上的持股仓位大致相当,均在24%左右。其中,受访的投资者中,金融股占其股票仓位的比重为24.74%,较去年第四季度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金融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投资者达到21.5%。此外,49.7%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没有调整对金融股的持仓比重,29.1%的投资者表示还有所增持,另有21.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减持了金融股。

对创业板的调查显示,在受访投资者持有股票仓位中,创业板占比为24.5%,较上一季度的18.95%增加了5.5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年一季度创业板仓位末较上一季度末有所提升,但仍有26.7%的投资者表示曾减持创业板个股,16.4%的投资者表示减持至空仓。在创业板连续突破历史高位,整体估值达到100倍背景下,投资者在一季度中已经开始撤退。联想到一季度投资者增加金融股仓位,显示个人投资者已在一季度中提前预判新一轮短线热点。

风格转换或成伪命题。

1、八成投资者看好二季度市场表现。

调查显示,看好二季度上证综指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达到82.2%。其中,42.3%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39.9%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0至5%之间。针对2019年全年走势,有88.5%的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能够收红,其中56.8%的投资者相信涨幅能在5%以上。

对二季度上证综指能够达到的最高点,投资者的想象力逊于市场表现。仅有29.6%的投资认为沪指能在第二季度中突破4000点,该点位在二季度第5个交易日即告突破。与上一季度相比,极度乐观的投资者比例有所增长。其中,26.3%的投资者豪言“牛市不言顶”,较前一季度调查增长19个百分点。

在a股快速站上4000点之后,投资者普遍预期短线将出现回调。有42%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大盘走势将可能“先跌后涨”。同时,有29.3%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大盘指数将持续反复震荡,另有19.4%的投资者认为大盘将冲高回落。

2、看好蓝筹股和题材股。

在关于“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的调查中,本期结果较上期出现较大调整。大盘蓝筹股获得了39.1%比重投资者的青睐,占据第一受欢迎位置,但与上一季度调查的结果相比,投资者偏爱蓝筹股的占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另外,36.8%的投资表示倾向于持有中小板个股,增加了6.4个百分点,其中有12.4%的投资者表示最爱持有创业板个股。

在持股倾向出现不同风格齐头并进的同时,投资者在牛市氛围下倾向于认为所谓的“风格转换”或已成为伪命题。有62.5%的投资者认为,牛市中,无论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市值个股都有机会,不存在风格转换的问题。

不过,如果仅仅着眼于第二季度,较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题材股行情仍会延续。46.8%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行情中“蓝筹股行情后继乏力,市场热点重归题材股炒作”,同时认为市场将“以蓝筹板块带动指数上行,创业板跑输大盘”的投资者仅占23.4%。

针对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主题,38.7%的投资者表示,在两*后最关注环保节能领域等主题投资机会。同时,有33.9%的投资者表示最关注“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主题。

两融资金持续流入改革进度受关注。

1、投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今年一季度中,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继续突飞猛进。截至3月末,一季度共有4683亿元融资资金进入a股市场,增幅达45.6%。截至3月31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达14939亿元。同时,具体到个人投资者,使用的杠杆倍数也有所提升。

50.6%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中增加了融资规模,其中仅有20.7%的投资者表示降低融资规模。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对后市乐观,将继续提升杠杆水平;12.9%的投资者表示将保持原有杠杆水平,另有29.9%的投资者表示将降低杠杆。

在已经开始使用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中,41.1%的投资者表示,一般通过融资融券将股市投资杠杆比例放大至1.5倍,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但较上一季度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38.7%的投资者表示一般放大到1.2倍,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7.4%的投资者表示一般会放大到2倍。此外,12.7%的投资者表示将用足券商授信额度,比例较上季度倍增。上述统计结果显示,原本杠杆比例较高的投资者在牛市中风险偏好正在进一步加强。

在融资使用策略方面,55.8%的投资者表示,会将融资资金用于短线操作,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股,这一操作策略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另有35.6%的投资者表示,会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

当融资仓位出现亏损时,投资者对跌幅的忍受能力依然较低。52.3%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10%时,将选择止损;25.5%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5%时,就将选择止损。

统计结果还显示,收益越好的投资者越容易高杠杆操作。在一季度获得30%以上盈利的投资者中,有20%表示愿意用足授信额度;在一季度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中,持此观点的投资者占比仅为10%。

2、新三板离个人投资者还很远。

今年3月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两大新三板指数正式发布。3月间,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分别上涨51.88%和72.56%,成为资本市场中一个热议话题。但本期调查显示,虽然投资者向往新三板催生的财富故事,但他们认为离真正参与还存在一段距离。

58.5%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对新三板市场有所了解,但并不十分清楚;31.2%的投资者表示了解新三板市场;有12.2%的投资者表示已经开通新三板账户;61.3%的投资者则表示门槛太高,无法开通。

在受访投资者中,58.7%的投资者表示看好新三板公司的长期成长,45.6%的投资者表示愿意持有估值较低的新三板企业。

在少数已经真正参与新三板的投资者中,60.6%表示自己小有盈利,29.6%表示自己盈利超预期。也许,正因为盈利情况不错,有71.8%的投资者表示,新三板将分流自己的股市资金,主要是分流了创业板的投资仓位。

3、经济走弱关注度下降,关心改革进度。

对于2019年市场存在的风险,经济下滑是否会超预期关注度有所减少。有40.7%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经济下滑有可能超出预期将是市场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较上一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有47.6%的投资者认为改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是当前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

新股发行注册制进度进一步得到明确,年内新股发行注册制度出台的预期转强。受访投资者在对注册制的积极意义予以认同的同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短期市场影响也较为敏感。47.8%的受访投资者认为,注册制可能带来新股供应增加,利空大盘。同时,有35.8%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是“资产市场改革重大进展,利好大盘”。

未来3个月内您计划如何调整自己的股票仓位。

您目前股票仓位比重大约是。

如果增加了对股票的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

近期是否准备主动改变证券账户中的资产投入。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与上季度末相比,上述比例有何变化。

如果增加了股票账户中的投入,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大致是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