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 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下载(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8:54:34 页码:14
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 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下载(十篇)
2023-01-15 08:54:3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一

办法(提议):

1、增加培训经费的预算。

2、规范培训经费的使用。

3、建立真实可信的培训需求和人才需求统计渠道。

4、鼓励广大企业单位自主自觉开展员工培训。

办理结果:叶林茂委员:

首先,感激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重视本地人才培养的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委人才办、县人事局的领导十分重视,对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的同时,进取转变观念,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切实发挥出本土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开发力度,强化本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今年在人才专项资金预算中专门拿出112万元,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8支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为助推企业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还首次采用项目委托外包的形式,与浙江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邀请了国内外享有较高盛名知名学者郎咸平等为大家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实施技能人才“522”培养工程。技能型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正成为影响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该制度出台后,县人才办每年将拿出必须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的奖励补助,经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科学的评价使用机制、健全的激励保障措施,逐步构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开展“330”优秀创新团队遴眩为适应我县经济发展重点和转型升级需要,推进我县企业技术创新树立典型,培育一批本土化的优秀创新人才,我们将选择企业经营者有进取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本事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第一批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服务对象加以重点培育,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抓好本地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回桐大中专毕业生的培养和使用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在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我们进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今年以来先后4次召开部门协调会和大学生座谈会。为搭建服务创业的.一体化扶持体系,先后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和“专家服务团”,发放了服务联系卡。针对一些大学生有创业激情、却没有创业项目的现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库,召开了创业项目推介会,遴选了投入少、效益好、发展前景大的12个涉农项目为大学生创业供给参考。为帮忙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难题,专门出台了《桐庐县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细则》,已有4名大学生领取了2万至5万不等的创业项目资助资金。

五是实施环境优化工程。今年初,我县先后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三项工作制度》等7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组织网络,整合人才工作力量资源,经过落实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及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我建立“定向联系、定时交流、定题协调、定期通报”机制,帮忙解决企业和各类人才在生产、工作、生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举行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联谊会、青年团体婚礼等为大型活动,丰富企业人才业余生活,畅通人才沟通渠道,促进企业人才互动,构成人才集聚效应。此外,我县还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人才”和“重才爱才单位”评选,宣传人才创业创新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尊才重才、爱才护才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加强对本地人才培养使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与您提出的提议,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本土人才的开发管理,强化本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制定本土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本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本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在此,对您提的宝贵意见表示感激,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提高。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二

2018年,我县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及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强县”理念,进取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头,将有关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1、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职责。一是年初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听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汇报2017年人才工作述职并布置安排2018年全县人才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

2、加强队伍管理,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求全县各乡镇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齐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二是组织部分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分管领导赴杭州滨海区海创基地考察学习先进人才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

1、打造发达地区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发挥玉山“博士县”优势,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建立京津冀、广东省、上海市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构成足鼎式人才工作版块,遵循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的建站理念,大力做好玉山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沟通、服务工作。

2、创新开展博士“双服务”工作。借力在外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博士“双服务”工作。一是每季度开设一期“博士讲坛”,目前已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舒绍福、清华大学博导张帏等博士回玉开设3期“博士讲坛”,为千余名领导干部及学校师生开展专题培训;二是组织乡镇、县直单位与专业对口博士对接交流,鼓励博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引导玉山籍在外博士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人才引进、科技合作交流等7方面进取作为,真正实现人才输入。

3、持续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设力度。一是玉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和玉山三叶青综合研发院士工作站成功获评市级院士工作站。二是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办首届上饶市环保院士论坛,邀请4名院士共聚上饶共商环保事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助推我县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

4、首次组织学校招聘活动。一是与县经开区、高铁新区管委会、就业局等单位组织县内12家规上企业,赴南昌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与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意向,并帮忙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00余人。二是组织江西众光照明有限公司和县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参加由省委人才办组织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北京专场招聘会,会上两家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7人。

1、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结合实际,实施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提出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打造十个名师(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百名优秀人才,培养储备千名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加快建立具有玉山特色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使县内本土人才队伍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举办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动员部署培训会,按时按量完成省内重点人才库、赣籍在外人才库和发展急需人才库的建库工作,并进一步摸清了我县人才存量,为做好人才各项工作巩固基础。

3、注重人才培训,加快人才素质提升。一是加快优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村居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十九大轮训班、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专题提升班,培训党政人才2000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济一线、棚改一线挂职锻炼工作,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快了社会人才的培训力度。针对电商人才、旅游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培训,大大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本事,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

1、举办“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全县1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村入户,为400多个玉山籍博士在玉亲属家庭颁发了“博士之家”门牌,让博士家属得到更多尊重,让博士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持续开展优秀人才展播活动。在县内外筛选出院士、博士、艺术家、企业家、乡土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组织力量深入玉山籍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所在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室拍摄专题宣传片,并在市县两级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等媒体对这些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展播,切实增强优秀人才的成就感。

3、开展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定《玉山县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建立县领导常年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春节期间开展了人才大走访工作,在全县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由于招考体制的条件局限以及经济条件制约,造成部分优秀紧缺人才因为没有编制引不进来,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二是留人用人环境不够优化,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本事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开发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奖励措施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县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的吸引力度。

2019年,将重点按照《上饶市人才工作目标职责制考核》的具体要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抓好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好在外博士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在外人才服务家乡,深入贯彻落实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坚强的人才保障。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三

20__年,我县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及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强县”理念,进取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头,将有关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一、加强宏观指导,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1、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职责。一是年初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听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汇报20__年人才工作述职并布置安排20__年全县人才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

2、加强队伍管理,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求全县各乡镇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齐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二是组织部分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分管领导赴杭州滨海区海创基地考察学习先进人才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

二、创新引才工作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1、打造发达地区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发挥玉山“博士县”优势,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建立京津冀、广东省、上海市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构成足鼎式人才工作版块,遵循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的建站理念,大力做好玉山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沟通、服务工作。

2、创新开展博士“双服务”工作。借力在外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博士“双服务”工作。一是每季度开设一期“博士讲坛”,目前已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舒绍福、清华大学博导张帏等博士回玉开设3期“博士讲坛”,为千余名领导干部及学校师生开展专题培训;二是组织乡镇、县直单位与专业对口博士对接交流,鼓励博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引导玉山籍在外博士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人才引进、科技合作交流等7方面进取作为,真正实现人才输入。

3、持续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设力度。一是玉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和玉山三叶青综合研发院士工作站成功获评市级院士工作站。二是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办首届上饶市环保院士论坛,邀请4名院士共聚上饶共商环保事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助推我县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

4、首次组织学校招聘活动。一是与县经开区、高铁新区管委会、就业局等单位组织县内12家规上企业,赴南昌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与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意向,并帮忙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00余人。二是组织江西众光照明有限公司和县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参加由省委人才办组织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北京专场招聘会,会上两家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7人。

三、树立育才工作理念,提升本土人才队伍水平

1、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结合实际,实施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提出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打造十个名师(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百名优秀人才,培养储备千名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加快建立具有玉山特色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使县内本土人才队伍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举办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动员部署培训会,按时按量完成省内重点人才库、赣籍在外人才库和发展急需人才库的建库工作,并进一步摸清了我县人才存量,为做好人才各项工作巩固基础。

3、注重人才培训,加快人才素质提升。一是加快优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村居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十九大轮训班、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专题提升班,培训党政人才20__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济一线、棚改一线挂职锻炼工作,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快了社会人才的培训力度。针对电商人才、旅游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培训,大大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本事,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0__余人次。

四、提升服务人才意识,营造爱才惜才社会氛围

1、举办“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全县1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村入户,为400多个玉山籍博士在玉亲属家庭颁发了“博士之家”门牌,让博士家属得到更多尊重,让博士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持续开展优秀人才展播活动。在县内外筛选出院士、博士、艺术家、企业家、乡土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组织力量深入玉山籍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所在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室拍摄专题宣传片,并在市县两级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等媒体对这些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展播,切实增强优秀人才的成就感。

3、开展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定《玉山县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建立县领导常年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春节期间开展了人才大走访工作,在全县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由于招考体制的条件局限以及经济条件制约,造成部分优秀紧缺人才因为没有编制引不进来,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二是留人用人环境不够优化,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本事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开发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奖励措施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县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的吸引力度。

六、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将重点按照《上饶市人才工作目标职责制考核》的具体要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抓好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好在外博士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在外人才服务家乡,深入贯彻落实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坚强的人才保障。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四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的重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有了很大的影响;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

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目前一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并不是从事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用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用人愿望,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针对性。而这些人才的在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延伸出来的专业。对于这些新的专业来说,高校教育课程开发的速度较慢,对于专业方面的改造和设置也都不尽跟得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

(1)坚持科学调控以及总体筹划的原则

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的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

以科学的指标来统筹各个种类高层次人才所需的具体要求,如年龄区间、素质结构,以及岗位、职级和专业等要求。以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个体的素质较高、整体的结构优化、进出更替井然有序、作用发挥得突出明显,实现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总体的建设水平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协调。

(3)坚持合理的配置并盘活存量的原则

要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井然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的组合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盘活已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效益的化,继而在的程度上减少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同时要谨慎而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广揽人才同量才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已有人才的创造活力,保护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鼓励其创新和实践,同时重视对那些本身具有发展潜质但当前尚未脱颖而出的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和扶持。

(4)坚持搭建平台和统筹选拔的原则

为了避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过程当中会出现以偏盖全、标准单一和不能统筹选拔的这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人才挑选和招聘过程当中就要求组办组织能干哦扩大民主,统一选聘标准,在综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为那些想干实事、能干实事和能干成事的人,创造能够成就自身和社会事业的条件环境,为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二)与地方高校合作,明确专业建设要求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专业建设滞后的情况,东北要和地方高校进行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协助地方院校科的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做好对其新专业的设置和已有专业的改造,紧紧跟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步伐。务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从而进行对课程的设置。加强人才在其职业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从事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安排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技术岗位群体和一般技术岗位群体之间不同的要求,学校也要明确专业建设的要求,要确保专业能够处在社会职业的需求和学科的体系的交叉点,一方面是为教育培养与社会职业紧紧相关的人才而设置的,另一方面又是为培养相应的学科承担人才从而设置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以学科的建设为基础进行各个专业的分析和建设,以与老工业基地紧紧相关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所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第一宗旨,合理科学的进行各项专业设置建设,本地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的若干意见》当中指出的“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一定要根据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加快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构架对各类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和社会用人单位联系,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这就需要要求本地的省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的工作上要把服务于地方经济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地创办、开设本地的省里老工业基地急需的网络信息工程和电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等各项新兴专业,来为本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教育培养其所需的各门各类的高层专业技术人才。

2.高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肯定是一个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为当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实际,针对本地省的石化工业、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以及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这些老工业五大基地的各自特点,一方面通过和东北老工业地基联合,在高校内建立相关研究所或研究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提供人才支持,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共同地科学和研究,致力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多方支援;在另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的基地,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实践的劳动工作岗位,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研究、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坚实支援,共同为本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自身的贡献。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五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19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19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六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30—39岁311人,占比27.2%;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六盘水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六盘水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六盘水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第一,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第三,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组建“政府+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中级培育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体,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一定学时学制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突出专业性;高级培育以政府主导,启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以示范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经营业主为培训对象,打造一支能担当起引领六盘水市乡村人才振兴重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优秀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优秀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第一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第一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优秀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优秀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优秀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优秀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最大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精确。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八

坚持遵循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基本规律,坚持党委政府培养扶持与尊重文艺家独立创作相结合,在xxx年6月至20xx年6月期间,坚持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推进“文艺大师”培养计划和“文艺名师”带动计划。“文艺大师”培养计划,即培养一批本土文艺领军人物,助推精品力作产生,全面提升“巴山作家群” “巴山摄影人”等文艺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文艺名师”带动计划,即通过选拔、确立一批“文艺名师”,并通过“文艺名师”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定向指导,形成结构合理、梯次跟进的文艺人才队伍。

(一)培养“文艺大师”10名。

(二)确认“文艺名师”30名,采取“1+2”的指导方式,带动培养青年文艺人才60名。

(三)创作生产60件体现达州特质、展示达州风貌、讲述达州故事、传播达州声音、塑造达州形象,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

采取个人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申报对象填写相应申报审核表,经所在文艺门类协会初审通过后逐级推荐审批。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组织专家组进行综合评审,通过并公示后正式对外公布。

(一)“文艺大师”培养对象的申报条件

1、模范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德艺双馨,艺德艺品发挥示范作用;

2、中国文联所属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

3、获全国性文艺类奖项一次以上(含一次),或在国家级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两次以上(含两次);

4、长期居住在达州市范围内;

5、身体健康。

(二)“文艺名师”的申报条件

1、模范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德艺双馨,艺德艺品发挥示范作用;

2、中国文联所属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或省级文联所属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

3、获省级及以上文艺类奖项一次以上(含一次),或在国家级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一次以上(包含一次),或在省级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两次以上(含两次);

4、长期居住在达州市范围内;

5、身体健康。

(一)“文艺大师”培养对象工作任务

1、长远目标:艺德艺品和艺术成就达到“文艺大师”标准:①德艺双馨,德高望重;②五年内获得国家级奖项一次以上;③艺术造诣在本文艺门类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2、年度工作:①制定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并报市文联审定备案,有序推进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实现;②至少每年有一项创作在国家级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③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达州市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规划建设,积极发挥本艺术领域领军作用,在艺德艺品方面做出表率;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等单位组织开展的采风、交流、文艺惠民等活动。

(二)“文艺名师”工作任务

1、长远目标:①以“文艺大师”为追赶标准,不断提升“文艺名师”品牌影响力;②对青年文艺人才的指导达到预期标准:一是指导对象在艺德艺品上有较大提高;二是指导对象在3年内实现会员升级;三是指导对象五年内至少有一项创作在国家级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

2、年度工作:①制定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并报达州市文联审定备案,有序推进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实现;②至少每年有一项创作在省级及以上文艺展览、文艺活动、文艺媒体等公开出版、发表、展演、播出、入选;③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达州市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规划建设,积极发挥本艺术领域领军作用,在艺德艺品方面做出表率;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等单位组织开展的采风、交流、文艺惠民等活动,落实临时工作任务。

(二)考核办法

1、建立年度考核机制。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将依据“文艺大师”培养对象、“文艺名师”的工作任务及经审定备案的《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和《中长期文艺创作计划》,每年度组成评审考核组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实时跟踪工作完成情况,建立考核档案。

2、实行动态管理。凡经考核未能完成年度文艺活动工作计划,进行预警谈话,不予兑现工作经费;凡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文艺活动计划的相关内容,取消“文艺大师”培养资格或取消“文艺名师”称号,不予兑现工作经费,重新增补替换人选。

(一)组织保障。“文艺大师”培养计划和“文艺名师”带动计划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为责任单位,由市文联负责具体实施。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文艺家制度,增进市级领导与重点文艺家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为文艺家的创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二)经费保障。对确认的“文艺大师”培养对象,市财政按每人每年2万元划拨“双师”人才工作经费。分三期拨付:个人完成工作计划制订并经审定通过后拨付20%;工作计划实施情况通过评估后拨付30%;工作计划实施情况通过考核后拨付50%。对确认的“文艺名师”,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划拨指导青年文艺人才工作经费。分三期拨付:“文艺名师”建立工作室、制定工作计划并经审定通过拨付20%;经过中期评估后拨付30%,考核通过后拨付50%。“双师”计划工作经费拨付对象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九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六盘水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30—39岁311人,占比27.2%;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六盘水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六盘水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六盘水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第一,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第三,六盘水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组建“政府+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中级培育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体,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一定学时学制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培育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突出专业性;高级培育以政府主导,启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以示范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经营业主为培训对象,打造一支能担当起引领六盘水市乡村人才振兴重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23年本土人才年度总结范文范本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通过对xx市、xx县、xx县等县区,进行实地察看、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人才振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厘清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引、派、育、用、留”做文章,把优秀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xx年xx月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xx人,其中生产型xx人,经营型xx人,技能服务型xx人,技能带动型xx人,社会服务型xx人。

(一)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政策导向引才。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xx制定了《xx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意见》(xx办〔2018〕7号),加大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xx区制定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xx办〔2018〕14号),对引进或调入基层工作的农业、医疗、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xx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奖励办法》(xx文〔2019〕12号),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个人所得税优惠、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为优秀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柔性合作引才。xx年10月,市委书记xx亲自带队参加了我省举办的第一届xx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达成签约意向xx项,通过签约聘请人才合作顾问、特聘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后xx人,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例如:xx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xx,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音乡情引才。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年初岁末,利用返乡高峰,通过建立微信群,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例如:林州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和“名誉村长”工程,鼓励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资。xx镇xx村邀请在外成功人士xx回村担任支部书记,xx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投资30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引进林果发展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又如,xx镇高家台村,邀请外地创业人士,集中打造民宿、画家村写生基地等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xx市已建立乡土人才库xx人,选聘“名誉村长”xx名,创建农业生态园xx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xx万元,创办各类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人。

(二)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始终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在岗第一书记xx名(其中市派117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市、县两级共选派驻村工作队xx个、工作队员xx人(其中市派xx人),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鼓励优秀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例如:结合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市科学技术局实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级联动,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例如:市教育局坚持智力输送,每年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优秀教育xx名,赴“两区”(xx县、xx县)受援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任务;选派市直学校xx名以上优秀教师赴乡村学校开展兼职支教工作,弥补了乡村优质师资不足,有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培训,为基层人才提质增效。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一是根据培训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育500亩以上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育畜牧养殖场主xx余人、全市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xx余人;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主xx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xx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xx人。二是依托农村传统技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本土行业特色、人才特点,组建传统技艺协会,加强本土人才之间的联系,在协会内部建立产、学、研等技术小组,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活动。例如:xx协会基于xx多家会员单位开展行业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带动就业xx多人。此外,xx还组织成立电线电缆协会、服装加工协会、纺织业协会等传统技艺协会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传统技艺协会x个,x名协会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引领周边群众致富。三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xx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x人。例如:xx县职业中专,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农科技示范工程,让农民入眼,以校内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重点,以专业教师示范项目为平台,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

(四)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为契机,围绕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着力“三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制定印发《xx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xx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18年度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共评审出包括农村创新创业在内的10家市级星创天地,提高了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开展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认定农业科技园区x家,示范基地x家,并给予x万元奖补专项资金,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组织x个专家服务组的x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畜牧养殖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农村沼气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xx县组织粮食产业技术人员,建立涵盖贫困村的x万亩郑麦x等优质强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推进整建制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带贫企业申报“x优麦”国家地理标志,提升x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搭建专业技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x个计划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xx县业印发《关于开展抓人才、聚智力、促脱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专家人才系列专项服务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xx市印发《xx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双联双扶”活动实施方案》,激发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保障,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管理上规范。下发《专家人才智力支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二是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评选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名,推荐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x名。我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xx、xxx两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农牧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市级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园区x个、“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十佳”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十佳”示范家庭农场x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x个,营造出了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优秀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最大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虽然我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精确。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下一步,建议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

三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