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范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15:45 页码:9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范文(优秀11篇)
2023-11-19 08:15:45    小编:ZTFB

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就个人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一

在各类申论考试中,重点彻查考生的五大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相较于其他几种能力作答难度更大,查考类型更为丰富。贯彻执行的考题中“采访提纲”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现结合例题,手把手教广大考生巧析妙解采访提纲。

【例题】。

某电视台教育频道为了解英国教育代表团工作人员对于中英教育的看法,打算以“给定资料”中已有的中英教学交流情况为案例,设计一份采访提纲。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采访提纲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450字。

【中公解题过程示范】。

1.分析题干,得出思路。

身份:某电视台教育频道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

写作文体:采访提纲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

目的:为了解英国教育代表团工作人员对于中英教育的看法。

2.分析要求,把握标准。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问题要细致,不能是笼统的,是问句。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且每类单独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不能遗漏要点,语言符合采访人员的身份。

3.分析材料,得出要点。

材料一:

第一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二段:根据“到上海来取经数学教学经验是英国教育代表团此行的主要目的”可设计。

问题“您觉得英国教育大臣为何会来中国“取经”、引进中国数学教师赴英教学?”;根据“他们希望通过走访上海的中小学,能汲取上海教育尤其是数学教学方面的“成功秘诀”,见识上海数学课堂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可设计问题“您认为就英国政府层面而言,来华此行最想引进些什么?”

材料二:

第一段:根据“讲述5名中国教师用中国式教学法在英执教,引发老师和学生之间互不适应。纪录片播出之前,媒体披露的内容已经点燃舆论,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在英国展开。”可设计问题“您觉得bbc的这部纪录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三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四至九段:可设计问题“您对这部片子的内容有什么看法?”

材料三:

第一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二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三段:背景材料,无要点。

第四、五、六段:可设计问题“您觉得基础教育的本质或者核心是什么?”

第七、八段:可设计问题“您所了解的中国基础教育方式(及理念)和英国的基础教育方式(及理念)是怎样的?”

第九段:可设计问题“从中英比较教育来看,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好坏?”、“您觉得两国基础教育有何值得互相借鉴之处吗?”

4.加工要点,规范书写。

按照对bbc纪录片的看法、英国代表团来华“取经”的目的、中英教学对比三大模块来加工要点。

【参考答案】。

本调查问卷包括对bbc纪录片的看法、英国代表团来华“取经”的目的、中英教学对比三大模块。

一、对bbc纪录片的看法:

1.您觉得bbc的这部纪录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2.您对这部片子的内容有什么看法?

二、英国代表团来华“取经”的目的:

1.您觉得英国教育大臣为何会来中国“取经”?

2.您认为就英国政府层面而言,来华此行最想引进些什么?

三、中英教学对比:

1.您所了解的中国基础教育方式(及理念)和英国的基础教育方式(及理念)是怎样的?

2.您觉得对于中英两国基础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3.您觉得两国基础教育有何值得互相借鉴之处吗?

4.您觉得基础教育的本质或者核心是什么?

5.从中英比较教育来看,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好坏?

申论写作逆袭高分锦囊。

申论备考辅导:提出对策题要重视审题。

申论对策类题要把握对策来源和特殊要求。

申论写作技巧:善用假设分析直击申论议论文“重心”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二

大部分考生在面对申论作文写作的时候还是会有畏难情绪,都知道作文写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抄材料,但是同样抄材料,到最后大家的分数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其中当然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不懂得科学方法的运用,尤其在分论点论述过程中会存在较大难度。本站在此进行分析。

从近几年申论材料类型来看,案例型材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够将材料里的事例加以很好运用,那么写就一篇比较中规中矩的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着重介绍一种大家在考场写作过程中可以直接操作的分论点论证中对于材料的改写方法,供大家参考。

【材料转换法】。

【基本思路】。

分论点+引用原文故事进行改编+分析+总结。

【示例】。

原文: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五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百分之三十六;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合并改写:当前心理焦虑逐渐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快乐远去幸福感不断下降。)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整体的百分之四十七。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合并改写: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占到农民工整体数量的一半。他们在城市工作,却面临诸多生活困境,难以融入城市。他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常见问题】。

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除了将原文改写外会加入一些过渡语使得整个行文比较流畅,但是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会考虑得那么清楚的,所以关于过渡语的问题大家可以简单处理,不需要过多去纠结,只要不是完全复制材料且字数不超过25就可以了。

【总结】。

从上面的示例展示可以看出材料改编方法是很简单的,在改写中需要我们把握的核心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找到你所要改编的材料,画出其中的关键词。

(二)将所画出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语言通顺的句子。

(三)这个句子是能够满足分论点所提出观点的。

本站提醒大家,在抄材料之余,如何简练地概括材料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学会准确、简要的概括材料,才能在真正的申论考场上自如的落笔。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三

(3)发文背景:也就是考察目的,即为了解b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促进其更好发展,更多惠及民生,特前往b县进行考察,考察报告如下。

(4)报告主要内容:既然作为上级到下级进行考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也就是要了解b县如何做的,根据材料发现,考察过程既有b县取得的成绩,也有b县存在的问题,为此,报告主要内容就包含成绩和问题。如下示例:b县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成绩有:一、公开招标,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二、建立标准化管理措施……;三、建立互动交流服务模式……;四、将特色文化传承纳入文化组织建设……但b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二、人员积极性不高……这是该答案的重点,也是占整个分值的大半壁江山。

(5)结语:一般有自由结语式、总结全文式、呼吁号召式等,但这道题的结语就需要对b县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主要原因在于考察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考察而考察,而是促进更好的发展,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目的使然。示例:为此,为进一步促进b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提高。这也是本题的难点,这也是小编提醒考生的易错点。

(6)落款:a市文化主管部门以及日期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各省省考往后延期,许多考生埋头备考。在申论科目的备考中,给文章找立意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考生不明就里,今天给各位备考考生讲一讲作文立意的找寻办法。

申论作文是有话题、有主题的议论文,所谓议论文就需要有论点。而湖北省考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题干中会告知考生作文的主题词。例如2017年以“平衡”为主标题,自拟副标题,明确主题词“平衡”,结合材料明确是“快与慢的平衡”,如果考生只写“慢下来”那么文章就会偏题。所以各位考生,一定仔细看题干,确定作文的主题词。

对于话题类作文,题干中有明显的划线句或者关键句,往往出题形式就是请结合对该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那么该关键句的出处材料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简单举个例子:“给定资料4”中提到,“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请结合你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以下是出处材料:

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东西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安全正是其一。“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聚焦公共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正是政治责任和公众期盼的交叠共鸣。

结合“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找其前后部分确定对象为“公共安全”也就是作文主题词。分析材料时尤其注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往往就是作文的分论点。习近平讲到了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此句两个层次意思,可作为两个分论点。再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结合主题词“公共安全”层层深入,可作为分论点。回到出处材料,我们确定了以下两组分论点:

思路1。

分论点1: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分论点2:确保公共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思路2。

分论点1:安全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分论点2:安全才能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分论点3:安全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以上是立意找寻中较为重要的两个环节,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步:通过题干,确定主题词(若题干没有给定主题词,需通过高频词、高档词,梳理每一则材料找准核心话题,确定主题词)。

第二步:围绕主题词“到材料中找阐述主题词内涵or对策or意义的句子,尤其需要关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句子。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五

鲤鱼网()。

申论十种经典开头方式讲解(建议把下面的文章复制下来慢慢研究,我想大家关于写文章开头这个问题应该都有点头疼吧!)。

构成文章,确定了观点、选择了材料之后,确实要为其穿上语言的外衣,才能呈现于读者面前。任何人做文章都是依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认识而提炼出中心观点,以确定文章的主脑;其次是依据表达中心观点的需要,从生活素材中选取必要的典型的题材,以铸造文章的血肉;最后是选择相应的表达形式,形著于文字。由此可见,文章要素的观点是对写作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文章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要素构成的,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来头,材料便失去了灵魂,没有主体,不但观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连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结尾,观点和材料皆失去变为现实的载体,文章三要素按着一定思维方式的组合结合体。文章的开头是总的方向。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申论n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特归纳如下几类经典开头,仅供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一、申论文章开头之铺开型。

十分明确。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此所谓“开门见山。

经典开头一:2007。

参考例文《命脉》。

经典开头二:2007(1998年,北京市政府实行价格践模式,成为社会焦点。但是,近年来,在听证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点评:铺开式的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和阅卷人刚开始接触第一段就知道你在写什么开头第一句话用叙述语言,进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直接把政策性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在逐一打开“议论”的口子,所以,如果要用铺开式的方法写文章,必须开头要开的好,展开议论只要有三种方法:正面议论、反面议论和正反对比论。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的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套路。

二、申论文章开头之引用型。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经典开头三: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

鲤鱼网——成功在于执着。

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经典开头四:2007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例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

马路摊点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着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北京市的市容市貌以及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点评:文章的开头采用了“引言式”,文章的开头一般要求就是要引人注目。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的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例文二中引用了大家都烂熟于心的诗句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的文章表达显得通俗易懂而且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申论文章开头之比喻型。

文章的开头运用“比喻”,经典开头五:2005年北京市(应届)。

参考例文《如何打造“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

经典开头六:2006。

就没有发展。

点评:申论中的比喻说明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例文中的“奥运会”比作“摇钱树”,“创新”比作“源泉”,这两个比喻它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它要求准确,但是不得夸张,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在申论文章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形态特征,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

四、申论文章开头之对比型。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矛盾对立事物的差别,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而新闻报道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常常用到这一修辞手法。若使用得当,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开头七:2006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大力发展网络绿色游戏》。

财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二是经营模式雷同,产品类型单调,以打斗和练级为主的游戏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三是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被许多家长指责为“电子罂粟”。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很多层面,净化网络游戏单凭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环节是无法做到的。网络游戏制作商、网络游戏运营商、相关监管部门、玩家、教育部门等应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促进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经典开头八:2006年北京市社会在职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

我国世界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这些文化遗产给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另一方面,在带动经济法真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些本质的问题。韩国抢注了“端午祭”,《无极》剧组破坏了天池、圆明园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节日日渐被忽视,文化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古长城遗址被破坏等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传统文化,急不可待!面对传统文化遗产被忽视、被遗弃,甚至被破坏,人们大多会责备当事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保护不力,更多是政府的责任。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是解决传统文化保护不力问题的根本保证。保护传统文化,政府部门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观念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以支持,给传统文化形式以展示的舞台。

五、申论文章开头之设问型。

考。

经典开头九:200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

参考例文:

gdp总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迅速。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贫富分化引发的自愿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平等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社会呼吁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不公,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能否妥善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完善并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政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点评:以设问开始文章的好处就在于,使问题明确,观点突出,增强表达力,也使表达方式显得生动。

做文章,就要起笔不凡,就要一鸣惊人,让读者或阅卷人刚刚接触到你的文章第一感觉就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一睹全文的渴望,纵观十大经典开头,文章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按照起笔高悬的原则,在文章一开头就要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用最醒目的语言,高层立意结合语言表达上的适当策略,就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阅卷者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六

在各类申论考试中,重点彻查考生的五大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相较于其他几种能力作答难度更大,查考类型更为丰富。贯彻执行的考题中“倡议书”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现结合例题,手把手教广大考生巧析妙解倡议书。

【例题】。

根据给定资料,为进一步配合治理网络谣言,请你以市政府的名义给广大市民写一份倡议书,告诫大家切勿在网络上传播谣言。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50字。

【解题过程示范】。

1.分析题干,得出思路。

身份:市政府名义。

目的:让市民不随便传播谣言。

2.分析要求,把握标准。

(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不能遗漏要点。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语言符合倡议书的风格,有号召力,通俗易懂。

(3)不超过450字:字数需控制在450字以内。

3.分析材料,得出要点。

4.完整书写。

关于净化网络环境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网络已成为广大网民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娱乐生活的重要平台。然而,极少数网民把互联网作为不负责任发表言论的工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上网秩序。为加强互联网管理,创建绿色网上空间,现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倡网络道德。作为一名公民,应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自觉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二、提倡遵纪守法。作为文明的网民,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决抵制各种蛊惑性谣言和各种不文明网络行为,保护他人个人信息和隐私,构筑起自觉屏蔽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文明上网,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xx市政府。

xx年xx月xx日。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七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日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宣示,勾勒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目标。可以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的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这一转变让人惊叹,其发生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联合国官员的感叹,道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识的飞跃。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人类与工业文明相遇,传统工业化因其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其他国家发生过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还是中国存在的种种环境欠账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刻反省。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有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路,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开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重索取不重投入,重利用不重保护,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结果反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重要旨归,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财富将造福所有人。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新路径。过去,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九龙治水,最容易引起扯皮推诿、顾此失彼。经过5年的探索和总结,以这样的生态系统思想为导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职能、系统治理、综合保护、统一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得以牢筑。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写入执政纲领,勇担千秋生态大计的时代责任;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务实地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全球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举旗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不仅将以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完成奠基,更会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探索,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新方案,为呵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作出新贡献。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八

a市市政府:

为了解b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促进其更好发展,更多惠及民生,特前往b县进行考察,考察报告如下:

为此,为进一步促进b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提高,只有这样文化才能更惠及民生。

a市文化主管部门。

2019年xx月xx日。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九

夏粮再获丰收,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前不久发布的农业农村经济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充实的“米袋子”,稳定了人们的预期,增添了守护粮食安全的底气。

“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吃饭问题绝非小事。今天,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此后连续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高位,去年更是达1315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供给量显著增加。事实证明,靠着自力更生,近14亿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一粥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引下,我们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等,不断加强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支持,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于重重稻浪、阵阵麦香中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石。但也应看到,当前,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不断趋紧、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国际市场贸易条件复杂多变,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粮食之基更牢靠,仍需我们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护好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我国人多地少,更要求我们要像保护文物、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耕地休养生息等,更好实现“藏粮于地”。面向未来,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开展耕地治理修复……多措并举、在耕地保护上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红线,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保障粮食安全,出路在科技。近年来,从抓紧培育优良品种、“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到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量智慧农机开进田间地头,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许多先进技术在广阔田野大展身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8.3%,农作物品种实现大规模更新换代,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但与此同时,农业科技还存在不少短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正是着眼于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持续提升。未来,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大投入、加强创新,真正实现“藏粮于技”,我们就能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黑龙江考察时,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容不得有丝毫懈怠。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十

——一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

2013年12月02日04:42 3。

人民日报评论员:解决突出问题要“准、狠、韧” 4。

——三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4。

2013年12月03日03:05 4。

人民日报评论员:行动最有说服力 4。

——二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4。

2013年12月04日03:10 4。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往后越要防“偷工减料” 5。

——四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5。

2013年12月05日03:09 5。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对弄虚作假依法搞好普查 6。

2013年12月05日03:12 6。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7。

——三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7。

2013年12月06日03:32 7。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8。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8。

2013年12月09日03:34 8。

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9。

——五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9。

2013年12月10日03:34 9。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0。

2013年12月11日03:40 10。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11。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一 11。

2013年12月12日04:14 11。

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12。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2。

2013年12月13日03:34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形成的制度长期管用 13。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二 13。

2013年12月16日04:21 13。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14。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4。

2013年12月17日03:45 14。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15。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三 15。

2013年12月18日04:17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15。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5。

2013年12月19日04:17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员干部要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16。

2013年12月20日04:10 16。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抓住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 17。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一 17。

2013年12月23日03:53 17。

人民日报评论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8。

——一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18。

2013年12月26日03:15 18。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部署 19。

2013年12月26日03:15 19。

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0。

——六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

2013年12月27日03:05 20。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20。

——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1。

2013年12月29日02:39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严肃党纪国法坚决铲除腐败 21。

2013年12月29日02:41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 22。

——八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2。

2013年12月30日03:41 22。

人民日报评论员:习近平排队买包子,平民情怀最动人 23。

2013年12月30日03:59 23。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现代中国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24。

——九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4。

2013年12月31日03:17 24。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25。

2013年12月31日04:26 25。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阳光”照向政府性债务 26。

2013年12月31日07:54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三下乡”常下常新 26。

2013年12月31日07:55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奋力前行。

——一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2日04:4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大业,怎样积聚奋发向前的动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号响彻中国大地,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考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必须让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在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中,打牢思想基础、增进社会认同、强化民意支撑,汇聚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改革合力。

必胜的信心、广泛的共识,是当代中国开拓进取的动力,是改革大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回望35年光辉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释放制度红利、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功到必成。这是我们必须坚定的信心信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共识。

改革总是会遇到困难的,没有困难怎么能叫改革?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发展以后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全党同志必须有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的信心,要看到硬骨头并不可怕,险滩亦不足畏,只要我们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有一往无前的攻坚精神、运筹帷幄的战略定力,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越不过的坎。全党同志务必谨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信心不能丢,矢志不渝扩大开放的勇气不可泄。

人心齐,泰山移。今天,改革走到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从三中全会的各项部署可以看到,我们所进行的是一场触及利益、触动灵魂的深刻革命,必然会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广泛的共识,压力就会成为阻力,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繁重,加大了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使得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要敢于求同存异、解疑释惑,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解开了思想上的扣子,才能迈出实干的步子,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共振,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旗帜,是激发全体人民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的火种。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奋力前行,我们就一定能把三中全会勾画的宏伟蓝图化为中华大地上灿烂的现实,迎来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2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解决突出问题要“准、狠、韧”

——三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03日03:05。

问题摆出来了,整改是不是动真格?承诺做出来了,行动如何跟得上?进入整改落实阶段,既要全面有序推进,也要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推动作风整体好转具有带动作用。怎样抓好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关键就是做到三个字,一是“准”,二是“狠”,三是“韧”。

“准”,就是对准“四风”顽疾进行整治,不走神、不散光。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就是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里的关键是坚持“四个着眼”:着眼为民、利民、便民,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着眼激发基层创造活力,切实解决工作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问题和对基层多头考核、层层加码问题;着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解决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室及住房、滥建楼堂馆所和违规使用“三公”经费问题;着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切实解决政绩观错位的问题和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的问题。

“狠”,就是重拳出击抓专项整治,有决心、有力度。对作风上的顽症痼疾,如果没有狠招,就不足以祛除病根。对那些积弊已久的问题,对那些所谓的“老大难”问题,下猛药、敢啃硬骨头。对那些公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及时依法依纪查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对那些软、懒、散的领导班子,及时加以整顿。对那些在改进作风上态度消极、措施不力、群众不满意的部门,限期改正。只要拿出硬措施,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必能治歪风、树新风。

“韧”,就是坚持不懈抓专项整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成事贵有恒。活动取得成效不易,巩固拓展成果更难,越难越需要坚持。专项整治行动可能是阶段性的,但往往是松一松就会反弹,必须有一股子韧劲,一天不放松地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对“四风”问题要始终保持警觉,从思想深处筑牢堤坝。对“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现象,要紧盯不放、露头就打。对不良作风,惟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抓下去,方有实实在在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讲过,抓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专项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按照这样的要求定位“准”的方向,坚定“狠”的决心,秉持“韧”的态度,依靠制度刚性终结作风弹性,我们定能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开拓教育实践活动新境界,我们的工作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3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行动最有说服力。

——二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4日03:10。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提出战略构想是一种能力,落实战略构想是更重要的一种能力。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人们对文件的评价很高、对改革的期盼很大,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力,就越呼唤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改革行动派。

“行动最有说服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领导改革的能力如何?体现在行动上;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评判如何,体现在行动上。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改革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推动发展。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要有科学的方法论。行动不等于蛮干和盲动。改革虽然时不我待,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落实,做好改革的行动派,就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就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就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就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还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需要拿出担当和勇气。行胜于言,但知易行难。今天的许多改革,尤其需要一种无私的勇气、历史的担当,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动员人民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起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强大合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从当年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动最有说服力”,变化的是改革的历史方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发展需要实干,改革需要行动。思想上追求改革、行动上坚持改革,实干、苦干加巧干,我们就能在行动中把握发展机遇,在行动中破解改革难题,将改革目标转化为实际举措、实际行动、实际成果,赢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光荣。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4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往后越要防“偷工减料”

——四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05日03:09。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高标准、严要求,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重要原则,也是活动不断深化、扩大成效的重要保证。整改落实要见真功、建章立制要见真章,就务必继续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持按规定、按程序、按步骤办事,防止偷工减料、打折扣等现象的发生。

是不是按严格要求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全面体检,找漏洞、打补丁,完善整改落实方案了?是不是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任务书”、列出了“时间表”?是不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着眼长远着手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以实现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在推进整改落实的过程中,这一切只有严起来,才会实起来,最终不折不扣地做起来。思想上稍一放松,行动上稍一失矩,标准上稍一降低,就可能使教育实践活动“一篙松劲退千寻”。

作风建设好比逆水行舟,整改落实阶段如同到了重要关节处,是人的思想容易出现懈怠疲态、意志开始变得薄弱、不良风气与不当利益最要割舍的时候。因而,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爬坡过坎越应“咬定青山”,越是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藩篱越要敢于突破,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放松、标准上不能有丝毫降低、力度上不能有丝毫减弱。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一鼓作气,一作到底。

是不折不扣,还是偷工减料,往往取决于关键点、关键人、关键机构。各级干部应当继续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头”,深刻体认到转作风开弓没有回头箭,晚改不如早改,虚改不如实改,一时作秀不如久久为功,才能让良好作风一点一滴转化成习惯和方式。各单位一把手应当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靠前指挥、深入指导,同时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带头进行“回头看”,带头整改落实,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各级督导组应当从严督导、从实指导,不仅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督导措施,提高督导质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出谋划策、又督促提醒,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始终贯穿从严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我们就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在成效,以良好作风凝聚前行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5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对弄虚作假依法搞好普查。

2013年12月05日03:12。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即将正式开始,这是一次站在关键时点的经济普查,也是一次处在复杂环境下的经济普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站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的关键时点,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党和政府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掌握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有效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4年和2008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两次普查对摸清国民经济底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经济主体个数大量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因此,需要通过第三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摸清全国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准确掌握各种类型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经济规模变大、结构日趋复杂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企业、个人保护隐私意识的增强,使得少数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配合度有所下降,统计人员上门调查取数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复杂的环境下,第三次经济普查面临着更多的复杂因素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经济普查的结果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因此,国务院领导反复强调,普查数据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可靠可信,必须实打实、硬碰硬,决不能带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

对每个普查对象而言,依法普查是法定义务,真实独立地报送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数据,是企业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定权利。依照《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企业独立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企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干预普查对象依法如实填报普查数据,是一种严重破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行为,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大对经济普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整治力度、联合执法力度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为经济普查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经济普查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国家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广大被调查对象是经济数据的直接来源,积极配合普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是保证经济普查成功的关键。希望广大被调查对象珍惜、维护自己的这项法定权利,坚决抵制任何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目前,经济普查马上就要迎来正式登记时点,各项准备工作正进入最紧张、最关键的阶段。经济普查连着你和我,全社会都要旗帜鲜明反对弄虚作假,共同支持、参与、配合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我们美好的明天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5日10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三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6日03:32。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地强调了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的辩证法,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用真抓实干贯彻全会精神的动员令。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改革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然而,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于是否能用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回望35年改革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之所以能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靠的都是果决勇毅的实干行动。提出改革目标,还须以奋斗让目标实现;畅谈民族梦想,还要用实干让梦想成真。正是凭着一往无前的实干,靠着生气勃勃的实践,我们在艰难险阻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一再强调“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能不能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考验全党同志的政治觉悟。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是2020年,时间很紧。全党同志要深深懂得,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我们才能以变革争取战略主动,用改革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如果说部署需要花一分力气,落实则需用九分功夫。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等待观望,不推不动,不去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抓好全会精神的落实和推进,不去有条不紊地抓好各项改革的具体部署、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改革蓝图就会成“画饼”,人民的愿望就会落空,发展的机遇就会错失,我们就会愧对历史、愧对未来。

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都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各级干部一定要抓紧对中央精神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拿出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一鼓作气、善做善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马克思主义品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让蓝图化为现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6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09日03:34。

我们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新时代,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敏锐把握这些时代问题并作出科学回答,考验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如何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如何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正是围绕这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方向明确的论述和阐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讲话精神,就能够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清醒而坚定地推向前进。

今天,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难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也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临复杂形势,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尤其要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用以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我们必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穿越“历史的三峡”,迎来坦阔的前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亿万人民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接力棒稳稳地传下去。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运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担当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所创造的必将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光荣。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9日01版)。

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五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10日03:34。

原标题: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为政贵在行,转作风就得抓落实。精简审批事项,清退会员卡,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许多地方和单位的整改措施有声有色、效果良好。但与此同时,正如中央领导指出的,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松”的情绪、“软”的现象、“拖”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松”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通过了,民主生活会开过了,整改承诺也作出了,落实工作主要是下面的事、基层的事,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活动该告一段落了,松懈情绪有所滋长。“软”主要表现在,有的对查摆出来的“四风”方面突出问题,表面上有决心、有声势,但一碰到实质问题就缺少勇气锐气,一触及利益问题就变得犹豫手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拖”主要表现在,有的提出了整改的目标和承诺,没有雷厉风行的措施和行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上是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拖着不改。

这些现象,究其本质都是“闯关”思想在作祟。而“闯关”的背后,恐怕还是态度出了问题,把个人的私心杂念摆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前面,认为反“四风”只是敲敲警钟、收收人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担当意识,不会、不敢、不愿担当。

对教育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充满期待,中央的态度是鲜明的,一抓到底的决心是坚定的。活动越往后,就越要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决不能前热后冷、虎头蛇尾,决不能自损形象、失信于民。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反“四风”,以“先之劳之”的担当整改落实,才能面对矛盾不含糊,面对问题不躲闪,面对是非敢“亮剑”,面对歪风敢翻脸,从而牢牢把好整改落实这一关;才能真正克服“松”的情绪,消除“软”的现象、解决“拖”的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1日03:40。

原标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站在我国发展的新方位回望历史,我们所走过的是一条沧桑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寄托着无数先辈先烈的夙愿和期待,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样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给予我们以最深沉、最有底气的信心信念,去继续拓展和走好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哪里来?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彰显了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深深懂得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发展这样的大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看清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始终保持清醒执着的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我们就必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一。

2013年12月12日04:14。

原标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处于收尾阶段,各项收尾工作做得如何、效果怎样,不仅直接影响第一批活动的成效,也会影响第二批活动的顺利开展。

“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确保”,是对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衡量第一批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务必一鼓作气,一作到底,取得响当当、硬邦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在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专题民主生活会弘扬整风精神,聚焦“四风”查摆问题,总体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治治病的效果;各部门各单位抓紧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也收到较好成效。同时要看到,教育实践活动越是深入推进,整改落实的任务就越重,人民群众的期待也就越高。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圆满收官,检验着各部门各单位的态度和决心,体现着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最终还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如果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打不通,群众就不会真正受益。一鼓作气抓好收尾工作,就是要更好接地气、顺民心,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整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有没有切实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现象有没有遏制?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之风有没有破除?吃拿卡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有没有查处?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整改了,才能说群众路线贯彻了,整改成效也才会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这是中央早就提出的鲜明要求。教育实践活动要开展得扎实有效,群众参与就必须贯穿始终;教育实践活动有没有走过场,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就更要坚持敞开大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整改方案要公开,整改的措施、进度、时限要让群众知道,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党委应真心诚意倾听群众意见,客观真实地获取群众满意度反馈,对群众不满意的决不放过,对群众有指正的抓紧整改。各级督导组要加大检查力度,深入群众听意见,抓紧扫清一些被忽略的“死角”,解决好沙滩流水不到头的问题,督促那些整改不到位的落到实处。

任何事情越是到最后关头,思想上越易松懈,行动上越易松劲。现在,第一批活动收尾阶段正是这样的紧要关头,对此群众期盼和社会评价高度聚焦。面对整改落实这场硬仗,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3日03:34。

原标题: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在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上,做出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生动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深切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意愿和期盼,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并为之不惜流血牺牲、开拓奋进,中华民族才从深重的苦难中走了出来,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进步里程碑,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

胸怀梦想、同心筑梦,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遵从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理解中国梦,既要有历史的回望、现实的观照,也要有未来的视角、国际的视野。由此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各国人民。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坦途。中国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回首过去,正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党才干成了三件大事,我们国家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我们民族才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实现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全党同志务必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带入梦想的新天地。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形成的制度长期管用。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二。

2013年12月16日04:21。

“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是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收尾工作的刚性任务,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能不能落地、成效能不能持久的关键一环。

改作风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制度机制上的变革。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中央就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在第一批活动中,各地各部门用制度的卡尺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以规则的红线为灰色地带竖起围墙,废止了一些不适用的制度,制定了一批新的制度,完善了不少已有的制度。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关键就是让这些制度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加紧释放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长度。在建章立制过程中,有没有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精神推进了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央作出统一规定之后,各地是否结合实际进行了细化,以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对那些当前的突出问题和需长远解决的问题,是否已作出制度安排,以既“堵风”又“防风”?在第一批活动的收尾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对已有制度进行梳理,着力形成整体配套、严密完备的制度体系,以更好体现作风建设要求,体现机关管理和干部管理规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愿。

制度建设关键是管用,要管用就必须务实,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空泛原则,不搞一刀切的统一要求,也不搞数量上的考核统计。在收尾阶段,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体现问题导向、对准突出问题,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要有重点、重质量、讲实效,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更不能为了好看而定制度,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这样形成的制度,才会产生实际的效力,既能直接遏制突出问题的再出现,又能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新滋生。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确立,就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约束力。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会产生倒逼机制,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助力清风正气的养成。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守规的带头人、执规的铁面人,用对制度的敬畏与遵从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用不折不扣的执行树立制度威信、发挥制度威力。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四风”问题往往是沉疴积弊,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避免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需要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让已经形成的制度科学有效运转起来,产生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长效驱动力,我们就必定能凝聚奋力前行的强大正能量,把改革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6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7日03:45。

原标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党的改革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攻坚克难,奋力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能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灿烂的现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三。

2013年12月18日04:17。

原标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收官”如何?全党在看,群众在盼。这个阶段直接决定着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善始善终,也关系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必须继续努力,一鼓作气抓好各项收尾工作”,“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质量、高标准,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基本要求,也是活动不断深化、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经过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自我剖析,开展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摆出来了,承诺也已作过,群众都热切关注,整改是不是动真格、承诺能不能落到行动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地方和单位都在持续发力、努力跑好最后一棒。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进入收尾阶段后,精神松懈、行动迟缓:或以为经过第一批活动结束,就万事大吉,可以收场;或对查摆的问题不那么重视,虚文应付;或认为走完前面阶段大局已定,对收尾工作不以为意。

这些现象说明,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高度重视,真正触及问题、直面矛盾;越要坚持标准、狠抓落实。如果整改落实工作粗枝大叶,建章立制徒有其表,特别是不能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教育实践活动最需要认真。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认真劲头贯穿活动始终,坚持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坚持有问题就整改、大问题大整改、边整改边完善,确保收尾阶段不打折扣、不缩水分、不偷工减料。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用坚守如初、始终如一的精气神做好收尾工作,我们就能以善始善终的成效取信于民,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画上完满句号;就能以善作善成的榜样进行示范,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创造良好开端。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9日04:17。

原标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靠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着眼党和国家未来、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评论员教你写申论篇十一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作文几乎是所有同学都头疼的问题。部分同学字迹书写潦草、作文立意找不准、甚至是写不完,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自身素材积累不够。长期积累怕没时间或考场记不住,直接用材料中的案例又怕被判为抄袭材料。今天将指导各位考生,如何将材料中的案例运用的出神入化!

以下面的一段案例材料为例: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对任何付出都是希望能有所回报的。一直以来,我国公益项目对捐赠人的奖励多是精神奖励,捐赠人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影响公益事业的发展。小韩和小张创立了“路人甲”公众小额捐赠平台。他们希望把鼓励捐赠行为实体化、物质化,能用商业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路人甲”的“惠捐模式”在中国是首创,即用户在捐赠10元后,即可兑换一张答谢券,凭着这张答谢券捐赠人可享受众多合作商家的超值优惠和在线服务。这样一来,受助者有尊严,捐赠人有答谢,商家得客户,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公益项目(或受助人)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的价值闭环,互惠共赢,同时也挖掘了优质捐款用户背后的巨大价值。

文章的分论点为:为梦想驱动的创业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很多同学为了凑字,经常将材料中的案例能抄多少抄多少,论证的逻辑性也较差,阅卷者看完之后会感觉考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抄。而其实,我们只要找到“抄”素材的方法,文章的高度就上升了一大截。

首先抓主体。材料中的主体为小韩和小张。

其次明处境。他们的处境是目前我国的公益事业面临捐助者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满足的尴尬。

第三说做法。两人主要设立路人甲公司,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找结果。使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价值闭环,互惠共赢。

结合起来就是:目前我国的公益事业面临捐助者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满足的尴尬,小韩和小张为此设立路人甲公司,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使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价值闭环,互惠共赢。

所以我们在利用材料中素材案例的时候,可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的方法陈述,然后再结合自己思考进行分析。这样不仅用案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而且逻辑性也有很大提高。

所以,此分论点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论证:梦想驱动的创业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亮明分论点)。目前我国的公益事业面临捐助者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满足的尴尬,小韩和小张为此设立路人甲公司,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使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价值闭环,互惠共赢(列举事例)。小韩和小张之所以能在创业中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公益价值,是因为他们的创业源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梦想(分析事例)。因此,为梦想驱动的创业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回扣分论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