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 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的(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10:05:32 页码:13
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 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的(三篇)
2023-01-15 10:05:3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一

草圣阁檐下分别是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塔影河声",启功题写的"草圣阁",朱乃正题写的"翰墨流芳",黎泉题写的"黄河第一阁"等牌匾。

一楼陈列着从陇原大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大地湾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古篆,庆阳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

到商朝时期的甲骨丈、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产生的年代不可考。大地湾第一期文化的部分陶器口上发现的十多种刻画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有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直线和曲线相交的形纹等。这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在年代上早于半坡的刻画符号千年以上,又与仰韶时代种类逐渐增多的刻画符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些刻画符号与半坡的完全一致,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原始人最早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录数字和简单事件,后来逐渐抽象、概括出有固定含义、能在较大范围内通用的符号--原始文字和数字符号。

本来就是伏羲文化的源头,早就广泛流传着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的民间传说,也就是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最早运用刻画符号,代替结绳记事的创举留在先民们的记忆里。大地湾陶器中的彩绘符号,也就是原始文字和数字符号的雏形,也是这一地区关于伏羲传说的具体物证。如果说,大地湾陶器中的彩绘符号,是汉文字和数字符号的雏形的话,那么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秦公鼎以及在此之前于1920xx年在礼县红河乡王家台出土的秦公簋上见到的古篆铭文,则直接就是汉丈字的祖宗。

就是统一六国之后实行"车同毂,书同文",在先秦古篆的基础上简化、规范的秦小篆,在秦小篆的基础上,到汉代又产生了隶书,汉文字才真正定型为以平面方块为特征的文字。秦小篆现:存实物的代表作品是泰山刻石,而现藏于甘肃镇原县文化馆的秦诏'版,为秦始皇(前221)统一全国度量衡的诏书,暂且抛开其它意义不论,单从实物的角度展示秦小篆真正面目,则可以说与泰山刻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作为汉隶精魂摩崖石刻《惠安西表》,也就是俗称的《西狭颂》,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郁阁颂》并称为"汉隶三颂",就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从大地湾陶器-亡的刻画符号到先秦古篆、秦小篆,再到汉隶及东汉"草圣"张芝的章草,兰州碑林所展示的无疑就是汉文字在陇原大地上从最初实用的萌芽状态,到逐步发展为光彩夺目的书法艺术的灿烂辉煌的发展史。

《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尤其是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是第一次被刻成碑供游人观赏。 《肃府本淳化阁帖》因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保存完好,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淳化阁贴》刻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宋太宗酷爱书法,灭后蜀、吴越、南唐后,将其宫廷所存书法作品,甚至书法家都全部搜罗到汴京, 同时又屡屡下诏收集历代翰墨,于淳化三年(992)命王羲之后裔--翰林侍书王著选编, 包括篆、隶、草、行、楷各体,编成十卷,收105'家422件,其中,除前五卷为历代作品外,后五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237件。编成后用枣木板摹刻成帖,名《淳化阁帖》,建秘阁珍藏,是宋元以来学习书法的范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四子朱 瑛 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世之宝,秘藏内库二百余年,秘不示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师徒来兰州,肃王遂让温张师徒将《淳化阁帖》摹刻,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144方,于天启元年(1621)年竣工,称为《肃王府本》,又因刻成后藏于肃王府尊训阁而称为《尊训阁本》,也称《兰州本》。《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后,影响很大,现西安碑林所收的《费甲铸重刻本》,或称《西安本》、《关中本》,即顺治三年(1646)陕西人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所附二十八后跋摹刻。今江苏溧阳县别桥镇虞氏宗祠有据肃府早期摹本摹刻的碑石115方。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二十年后即遭逢战乱,损坏严重,清顺治十一年(1654), 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块。康熙十四年(1675)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其部将攻陷兰州后用帖石做马槽。历尽劫难后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现存刻石141方。

除有众所周知的"石窟之乡"的美誉外,还有"简牍之乡"的之称。甘肃的简牍以出土时间早,数量多,保存好,史料价值高,备受全世界关注。在东起天水,西至敦煌,南至祁连,北达居延的广大地区都发现和出土过秦汉简牍。1920xx年和1920xx年,斯坦因两次在敦煌地区发掘汉简789枚,开始了甘肃简牍大规模出土的历史。这批汉简被大学者王国维收于其研究汉简的奠基之作《流沙坠简》中。1930年,瑞典人贝格曼在居延地区发掘汉简10 000余枚,称为"居延汉简"。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居延发掘汉简20 000余枚,称为"居延新简"。后来又在敦煌马圈湾遗址、悬泉遗址发掘汉简34 000余枚,在天水放马滩发掘秦简460枚,在武威发掘出土了数量不等的汉代《礼仪》、《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册》、《武威汉代医简》,这些秦汉简牍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为研究秦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兰州碑林的拓片、资料。四楼陈列着陶渊明、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张大千、梅兰芳、丰子恺、郭沫若等人的各类作品。五楼陈列着毛泽东的7件书法作品。同时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两幅作品,一是那幅很著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出处的、孙中山写给临洮人黄文中译著《日本民权发达史》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幅是1920xx年写给时任胡景翼部第六支队司令的甘肃天水人邓宝珊先生的一封信。

关于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二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20xx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20xx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20xx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以及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0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xx】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兰州博物馆开馆公告范文如何写三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20xx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20xx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20xx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以及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0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xx】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