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糖尿病酮症个案护理范文汇总 糖尿病酮症疑难病例讨论护理问题(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10:53:07 页码:10
糖尿病酮症个案护理范文汇总 糖尿病酮症疑难病例讨论护理问题(二篇)
2023-01-15 10:53:07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糖尿病酮症个案护理范文汇总一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促进基层健康管理,优化管理服务,提升保障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减轻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通过开展“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实现我市城乡居民参保人群中纳入卫生健康部门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全部按政策享受待遇。

成立“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市“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股,由易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工作进展,总结工作情况等。

1.底数摸排到位(4月30日前)。将卫健部门3.0系统内纳入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人员名单逐一摸排,分类标识职工参保、居民参保和未参保,厘清职工参保人员享受特殊病种名单,居民参保享受“两病”人员名单和特殊病种名单,动员未参保人员全部参保。

2.试点覆盖到位(5月31日前)。选择龙船塘乡开展“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全覆盖试点,在1个月内将试点乡镇区域内所有“两病”患者纳入保障范围,实现规范化管理人数全覆盖,购药率100%。全面总结试点乡镇(街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推进“两病”用药保障工作,实现辖区内“两病”患者用药保障全覆盖。

3.系统开通到位(5月31日前)。卫健部门应为村卫生室电脑硬件及人员培训提供保障;医疗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系统运营商沟通,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安装医保系统,确保“两病”患者可以就近便捷购药结算。

4.药品配备到位(5月31日前)。各县市区医保部门要及时统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病”常用药品需求情况,积极引导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两病”门诊药品开得出,用得上。

5.待遇保障到位(12月30日前)。一是及时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的且未纳入特殊病种门诊范围的城乡居民参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整体纳入保障范围,不再进行“两病”门诊用药资格申请和审核,确保不漏一人,应享尽享;二是参保人员经确诊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并同时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品的,同时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待遇。三是因病情需要,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门诊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药品费用,按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规定报销。

6.家庭医生服务到位(12月30日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组织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两病”患者入户筛查,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两病”患者购药服药,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强患者疾病干预意识,开展送药下乡、送药上门服务,确保“两病”患者用药保障到位。医保部门应根据辖区内“两病”患者实际保障及重点人群(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和其他慢病患者)的签约履约情况,按人头支付签约履约服务费,卫生健康部门将该项工作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

7.费用结算到位(12月30日前)。按照《怀化市医疗保障局怀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的通知》(怀医保联发〔20xx〕2号)文件要求,将“两病”用药费用和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费及时结算并拨付到位。

1.提高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城乡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部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构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机制,为推进“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3.强化督查考核。卫健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做好“两病”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用药规范,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医保部门负责督促“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具体落实,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医疗机构年度目标考核。市医保局和市卫健局将对区域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全面排查消除工作落实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情况,确保“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圆满完成。

4.做好政策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两病”门诊用药政策;统一印制“两病”宣传资料,广泛发动乡镇、村支两委和医疗机构开展宣传活动,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政策精神,做到户户知晓、人人知情。

精选糖尿病酮症个案护理范文汇总二

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日俱增,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饮食在糖尿病的成因、变化及防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内容复杂,实际就餐难以控制,以往生活习惯不易改变以及患者重视不足,导致饮食教育的效果不甚明显。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以遵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应该根据病理生理的变化。所以不仅在治疗中要因人、因时制宜,在护理教育中也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必须根据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以及经济条件等等制定,应使患者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和治疗的重要性,主动配合。

1.1热量摄入应与体力活动相平衡。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基础代谢下降,体力活动减少,热量消耗也随之减少,但如果仍保持以往的食量,往往容易超重或肥胖,导致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利于治疗。但是对于低于标准体重20%及以上的消瘦者,则应适当放宽总热量,并鼓励食物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加体重。

1.2均衡各种营养物质,定时定量进餐。在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中,糖类应占总热量的55%-60%之间,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20%,脂肪应控制在20%-30%,饱和脂肪酸所供能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重症糖尿病人、老年糖尿病人、妊娠糖尿病人和儿童糖尿病人应该适当增加就餐次数,其目的是控制餐后血糖和预防低血糖。

1.3严格控制食盐量,忌糖限酒禁烟。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患者应该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烹蒸食物应用植物油,并且用量要少。未出现低糖反应时,切忌使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多饮水,少喝酒,绝对不能抽烟,否则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极为不利。

2.1重视不够。有些患者以为药物治疗足可以达到效果,何必“苦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对饮食控制或者禁忌不太在意。有些患者难以看到饮食治疗的效果,以为饮食治疗用途不大,或者对于饮食治疗的长期性准备不足。还有的患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控制了食物,明天由于人情关系、心情好坏,置饮食限制不顾,而去暴饮暴食或者酗酒等等。

2.2贯彻不力。患者的不遵医行为是导致饮食治疗无法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的不同可能产生不遵医或者懈怠的心理和行为,如有些患者得知疾病的病程长,必须终身服药,饮食控制不能治愈,便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有些患者自控力不足,对自己饮食要求不严格,仍然按照原先的饮食习惯进食,甚至还保留暴饮暴食的不良嗜好。

2.3知识误区。由于生活中食物过于繁杂,有些患者对于糖尿病又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对糖尿病饮食治疗存在以下误区:如“过度节食或者全素食方法就能治疗糖尿病”,“多吃含糖少的食物没有关系”,“水果甜的不能吃,不甜的可以多吃”,“甜食一律不吃”等等,这些误区的存在说明饮食健康教育还不到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要全面、系统、长期坚持,及时监控。

2.4标准难立。一是并不能对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要求统一的食物摄入量,这还要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和体形状态;二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伴随其它的疾病,不能一概要求减少食物或限制主食的类别。比如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谷类、豆类蛋白质为食物,这既利于营养需要,又可以防止血脂升高。肾衰竭患者就应该选乳类、蛋类蛋白为佳。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采用发放小册,健康讲座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患者认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和基础性工作,甚至比药物治疗更重要。在加大宣教力度的同时,医护人员一定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患者饮食的计划,特别要注重饮食安排的可操作性。

3.2获取患者家属支持和监督。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掌握膳食计划,糖尿病的危害性,掌握饮食禁忌,举办患者及家属一同参加的知识讲座,使得患者家属在日常的饮食控制和治疗中掌握方法,加大监督,定期检测评价,以保证饮食治疗的效果和贯彻力度。

3.3以数据结果提升教育的实效。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安排检查,尤其要检测尿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指标的数据来进一步说明饮食控制的效果,比如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来说明食物对提高血糖的影响,通过适当饮食的餐后数据与未控制饮食的餐后血糖数据比较,让患者心服口服,让患者充分认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要多管齐下,使患者提高认识,得到系统化的知识;让患者家属加强监督,配合坚持长期的饮食治疗;医护人员加强检测,及时评估,全面系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同时要熟练掌握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和教育方案,以增强患者健康教育的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