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55:54 页码:14
最新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大全8篇)
2023-11-19 07:55:54    小编:ZTFB

总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也提醒了我们仍需努力。我们应该从整体上审视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细节。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一

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我省按下了经济发展“重启键”,一系列“硬核”政策密集出台,为全省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2020年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55条举措,条条含金量十足。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疗伤康复”开出“药方”。

抗击疫情不能松懈,复工复产刻不容缓。

中央在甘企业迅速行动,勇当抗疫保供、复工复产的“排头兵”;省属国有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组织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之前,甘肃省没有一家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

我省出台专门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新建或转产、改建防护类医用物资生产线。一大批企业纷纷响应,加入到了生产线建设行列。短时间内,我省医疗防护物资保障体系快速形成。

随着一个个企业复工复产,“甘肃制造”的红火场景又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系列举措,有力对冲了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全省经济增速从一季度负增长%,到上半年正增长%,再到前三季度增长%,增速排名从一季度的全国第9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全国第3位,政策集成效应持续显现。

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我省没有丝毫放松,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进一步压实压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面对冬春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甘肃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和“人”“物”同防要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随着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按照中央以及我省的相关要求部署,甘肃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度,以持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切实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据了解,我省落实属地责任,详细制定接种计划,将接种对象具体到单位、乡村、社区,将进度时限精准到天,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快速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盖率。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甘肃始终紧绷疫情防控之弦,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记者王富海苏家英)。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二

红的枸杞,紫的葡萄,绿的西蓝花,白的百合、牦牛和湖羊,黄的当归、黄芪和马铃薯……陇原特色农业,红橙黄绿,多彩绚丽。

2021年,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和区域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全省以实施“强县域”行动为目标,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四篇文章,在全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突出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等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擦亮农业“绿色”底色,让土地生金。甘肃这块“玉如意”上,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像颗颗宝石,一个个特色产业拔节生长,绿色有机;岷山脚下,天然药仓,万亩岷归药香四溢;陇中大地,马铃薯畅销全国市场;陇东山塬,苹果万树摇红,香飘秋野。

特色产业向适生适养地区集中。全省已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925万亩,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930个,打造产业大县14个。推动形成“一县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生产主体向新型经营主体聚拢。全省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家,总数达到3235家。特别是引进的中盛、海升、伊利、德青源、新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一个县甚至一个市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万人,带动农户万户。支持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达到万家。

产业效益向产业园区聚集。我省加快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建设体系。巩固提升安定区、肃州区、凉州区、宁县、临洮县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环县、甘州区和安定区3县区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新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累计达到86个,实现“一县一园”全覆盖,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营销战略向“甘味”知名品牌升华。我省实施以“甘味”品牌为统领、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商标品牌为根本的品牌营销战略,分两批遴选了60个区域公用品牌、300个企业商标品牌进入《“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甘味”品牌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排名第一。

我省保持脱贫地区产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分配向39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上东西部协作、劳务就业、农业保险等综合保障措施,稳定了脱贫群众收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去年全省一产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增速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3元,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座座新宅错落有致,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花繁果盛……。

从河西一个个功能俱全的城镇,到陇东一处处山环水绕的乡村;从陇中一个个初具规模雏形的中心村,到甘南陇南一个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我省乡村建设行动梯次有序推进。

甘肃地域狭长,地理气候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省按照国家“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要素,一张蓝图,选取73个村庄开展两轮省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编制完成2321个村庄规划。

千乡万村、因地制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省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留住乡土文化,保留乡土味,不搞大拆大建,突出地域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去年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带动全省乡村建设有序开展、梯次推进。

“村庄美不美,重点治山水;农业强不强,重点治抛荒;村民富不富,首先在人居。”腰包日渐丰实的陇上村民,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和美丽产业成为美丽乡村的标配与追求。

我省大力推进农村改厕革命,实施改厕50万座,全省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97%。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问题。甘肃省是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份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节水工作是当地政府和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甘肃省节水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协同各方力量,实现节水目标。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河流湖泊、地下水位和水库库容较少,加之气候异常干旱,水资源短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用水量不断上升,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根据统计数据,目前甘肃省的单位GDP用水量仍居全国较高水平,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虽然较早之前,政府部门已经在行动,发起各种节水宣传和活动,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甘肃省的节水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在实际治水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甘肃省节水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其传统水利设施落后,输水效率不高,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其次,那些地方的节水意识不够,水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树立起来。再次,较多的企业和居民在使用水的时候地根本没有意识到使用水资源的重要性,纯粹是以自己的需求为基础。因此,在实现节水目标方面,存在多难题。

第三段:如何实现节水工作的效果?

针对甘肃省节水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现节水目标的关键是协同各方的力量。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和居民采用低水耗设备,宣传节水理念。其次,传统水利设施应当进行优化改造和升级,提高输水效率,并启动工程示范推广“微滴灌溉”达到更高节水效果。此外,厉行水资源节约和管理,确保优先水资源用于重点行业和生活用水,并建立水价体系,鼓励节约用水。

第三段:如何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

节水意识是促进节水工作的基础。如何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开展系列节水宣传科普活动,平时也可以在公共场合张贴宣传标语及海报。其次,做好家庭和企业用水计量设施,让居民和企业了解自己的用水量,在意识上能够发现使用水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最后,还要注重提高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做好水资源的等级划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总之,我们需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甘肃省的节水工作,实现水资源的更好利用。尽管我们江苏省的人群获得水资源资源非常的容易,我们也应看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用水节约技术、发展节水性与适宜型产业,开展各种意识形态工程、提升群众节水意识,以及制定完善国家节水法规,共同为实现全民节水作出贡献,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四

(2014.05.25)。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到2016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18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15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15年,为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提供3-5万元、期限3年以上的小额信用贷款,扶持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要做好政府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工作对接,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安排部署,共同研究确定金融扶贫支持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扶持对象,建立金融机构与扶贫部门联合调研、共同论证、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长效联动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实现:

——“五到村”:目标任务到村、规划计划到村、项目资金到村、帮扶责任到村、监测管理到村。实现“七有”:有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社、有教学点和卫生室、有敬老所和幼儿园、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有金融网点覆盖、有综合商业服务、有良好的村容村貌。

——“六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实现“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七到人”:“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等政策落实到人,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如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到人,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创业性、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措施落实到人。

(三)实时监测,动态化管理。

以甘肃扶贫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上联“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下接贫困县、乡、村的“一平台、两系统”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

1、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村为基本单位,设立村级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每个贫困户逐户建立收支台账,常年记录,每年底在村内公示,接受监督。每年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

2、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为基础,各县(区、市)建立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更新一次。

3、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建立全省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掌握着力重点。

(四)落实责任,精准化考核。

1、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业绩考核、对相关部门扶贫工作考核以及对片区县和插花县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落实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全面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奖惩机制。

2、细化责任。把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六大突破”的各项任务和增收减贫目标分解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定位、定量、定时的精细化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帮扶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

3、强化措施。把建档立卡的质量、与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衔接情况、动态管理情况等,作为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据和资金分配因素之一,与业绩考核、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直接挂钩。

4、加强平时考核和过程考核。充分利用“一平台、两系统”,建立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查询、项目跟踪、资金监管、意见反映、举报投诉等实时监测考核机制。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对整村推进、互助资金、小额信贷、技能培训等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及时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精准扶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必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使整体推进与扶贫到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企业、组织,都要从我省“四个尚未根本改变”的省情实际,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一切工作围绕贫困村、一切措施针对贫困户,帮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2、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坚持省里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省级主要负责政策研究、规划指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市州主要负责项目审查备案、资金项目监管、进度监测、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县级是管理的主体,负责规划编制、计划审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乡镇主要负责政策宣传、群众发动、任务落实、组织实施、监测统计等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修订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细则等,使管理方式、程序、内容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58个片区特困县特别是“两州两市”中的特困县,要根据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实际情况,打好“整体战”,重点瞄准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17个插花贫困县和其他11个县,贫困人口少而且分散,应实行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打好“歼灭战”,定点消除。到户扶贫要差别化对待,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实施产业覆盖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增加收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发挥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兜底”作用,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在全面抓好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确定具有代表性、基础工作较好的临洮县、康县、清水县、静宁县、宁县、卓尼县、康乐县、天祝县等8县为精准扶贫示范县,总结经验,示范带动。

4、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建立扶贫系统项目监管责任人制度。省、市、县三级扶贫办主要领导对项目监管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效益发挥和群众受益等情况。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项目监管工作,掌握项目启动、资金到位和项目进展等情况,认真研究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果。直接责任人要对项目日常监管工作和“一平台、两系统”动态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要认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监测管理任务。

5、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以县为单位,在6220个贫困村全面实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在现有“双联”行动确定的帮扶关系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村选派3名以上有事业心、有经验、有能力、有市场经济头脑,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任期3年。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扶贫规划、增收计划和脱贫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组织项目实施,监督资金使用,监测项目效益;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深入农户宣传政策、传播知识、推广技术、发展增收项目、拓展增收渠道;协助金融机构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落实各项惠农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驻村扶贫工作条例》,确定工作任务,建立培训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队长明确、队员落实,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工作得力、成效显著,使扶贫工作队成为群众欢迎、干部满意的脱贫“催化剂”和致富“助推器”。

6、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加强县、乡扶贫队伍建设,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58个片区县扶贫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扶贫专干,负责建档立卡、数据监测、资金监管、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典型总结推广等工作;贫困村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通过下派、引进、选调大学生村官、干部挂职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方式优化充实村级班子,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五

生命重于泰山。随着国内疫情蔓延,患者人数增加,医疗资源短缺,医护人员告急!湖北、武汉,需要支援!

骨肉情,同胞爱!远在1300公里之外的甘肃,火速派医护人员驰援。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接到xxx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的函件后,我省当天就向各市州和有关医院发出通知,组建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

国有召唤,使命必达。“抢时间,就是抢救生命!”白衣战士分秒必争,请战出征!

2月4日0时30分,省卫健委接到国家指令:组建第二批护理专业医疗队。仅17个小时后,第二批100名队员集结完毕;2月15日,第三批102名医疗队员出发;2月16日,第四批112名医护人员出发;2月19日,第五批147名医护人员出发;2月21日,第六批172名医护人员出发。

短短20多天,甘肃派出6批援助武汉医疗队、2支援助湖北疾控队伍,共796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与此同时,甘肃省内的疫情防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后,不断有市州出现确诊病例。

与新冠肺炎这一未知的疾病斗争,没有经验可循,只能密布“火力点”、“撕”出突破口。线上、线下,西医、中医,统一调度、密切联动,全省集中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火力”,向疫情发起猛攻!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我省制定完善了20余项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成立101个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诊疗方案,针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轻型、普通型患者主要是保证休息、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我们组织中西医专家联合诊治;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团队’,强化多学科会诊,依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省卫健委主任郭玉芬介绍说。

在甘肃新冠肺炎防治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不仅派出中医医生加入专家组,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专家组还总结出了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在内的系列“甘肃方剂”,全面用于新冠肺炎防治。

甘肃还承担起了接收伊朗回国人员集中隔离留观的紧急任务。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六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xxx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xxxx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结合我村实际,为如期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针对我村因基础设施薄弱致贫、因缺资金致贫、因缺劳力致贫、因病致贫等“四大主要致贫原因”,充分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破除我村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充分发挥“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网的“兜底”作用,集中力量开展一场集中脱贫攻坚战,确保2016年全面消除国家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到2018年基本消除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保障脱贫致富。按照镇党委、政府决策指导、规划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推动落实。充分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到两强”、“四定三到”、“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按照上级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助推全村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2.坚持因贫情况,具体分类施策。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差别化对待,实施脱贫攻坚行动,制定“一贫一法”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覆盖,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充分发挥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网的“兜底”作用。

3.坚持精准扶贫,确保精准脱贫。全面落实上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积极与包扶单位沟通协调,以因贫情况切实把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落到实处,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大力宣传发展。

4.坚持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宣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5.坚持生态补偿,推进绿色扶贫。按照上级指示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能走以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产业脱贫的路。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大对村庄和贫困户的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扶贫开发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扶贫对象。

从2016年起,xxxx市实行农村牧区低保线和市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即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968元。按照这一标准统计,全村贫困人口共x户xx人,其中国家标准线下x户xx人(2016年国家贫困户标准线为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68元,2020年国家标准线为低于4000元)。按各自然村分布:xx村一社贫困户xx户xx人,其中国家级贫困户x户x人;xx村二社贫困户xx户xx人,无国家级贫困户;xx村三社贫困户x户xx人,其中国家级贫困户x户x人;xx村四社贫困户x户xx人,其中国家级贫困户x户x人。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全县脱贫攻坚目标总体要求,2016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将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户xx人全部脱贫。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全村所有贫困人口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具体目标。按照全县脱贫攻坚目标总体要求,2016年按照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脱贫标准(即国家2020年的脱贫标准线),现行国家标准线(2968元)下贫困人口x户x人全部稳定脱贫。国家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口脱贫后,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市低保线的,继续给予扶持。到2020年我村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比现行低保标准翻一番(达到9936元以上),年均增长1000元以上。2016年扶持xx户xx人脱贫(其中国贫x户x人);2017年扶持13户30人脱贫;2018年扶持x户xxx人脱贫。

三、重点工作。

针对“四大主要致贫原因”开展精准脱贫攻坚行动。

(一)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致贫问题。1.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加强水、电、路、讯、危旧房、文化室、农牧业生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有所居、业有所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组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并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

2.强化生态建设保护。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保护相结合,宣传鼓励贫困人口在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中的参与度。同时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优先使用贫困人口的苗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通过发展产业扶持脱贫。

大力宣传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根据各自然村实际,鼓励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猪牛羊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与帮扶单位和村企共建企业沟通协调,将企业从业人员生活消费市场与村发展产业相对接,达成契约式供销关系。有效解决农牧民农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实施的贫困户畜产品价格直补政策,对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进行差价直接补贴,有效保护贫困户养殖收益,调动贫困户养殖积极性,促进畜产品增产,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

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企业引进来解决村内贫困农牧民及子女就业问题和村财政收入,用村财政收入建立村集体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还要积极鼓励从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村民富起来。

1.解决因缺资金致贫,鼓励发展产业脱贫。着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农牧民创业。

对有发展产业想法缺资金的贫困户,包扶干部积极与贫困户沟通对创业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降低风险,并积极与银行协调惠农贷款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问题。

对耕地少或因病等原因无法在田间劳作的贫困户,鼓励发展养殖业销售农村绿色畜肉。例如扶持发展养猪业,包扶干部要帮助包扶户购买幼猪崽,待猪出栏后帮助建立销售渠道,让包扶户尽快脱贫。

2.解决因缺劳力致贫,鼓励发展产业脱贫。因缺劳力耕种困难的贫困户,鼓励其购买小型农机具,既可以解决劳力问题又可以节省雇人资金。包扶干部积极与农机局沟通协调农机购买政策,对无力量购买小型农机的贫困户在享受农机补贴后,帮助其购买,并鼓励发展产业脱贫。同时,应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宣传鼓励村民帮助缺劳力的贫困户。

(三)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积极争取上级对患有21种重大疾病的在册贫困户患者给予医疗费用救助。即贫困患者通过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以及民政部门报销后剩余的可报费用,再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通过医疗救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患者沉重的家庭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同时要宣传鼓励贫困户积极参加医保和体检项目。

(四)争取上级教育扶持脱贫,破解因学致贫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对2016—2019年所有建档立卡中的贫困学生,支持其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阶段学业教育政策,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

(五)合理利用农村牧区低保政策,发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作用。

积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争取将年龄偏大,无法通过产业扶持脱贫的贫困人口上报,纳入到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宣传鼓励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帮助脱贫。

(六)政策帮扶,助脱贫。

包扶干部积极对包扶贫困户大力宣传、鼓励、学习上级下达的各项优惠政策,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发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尽快脱贫。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一)责任落实,层层明确责任。上级已经明确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攻坚“军令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把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有人落实。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成立32个工作组结对帮扶。包扶单位旗政府办成立32个工作组以因贫情况驻我村结对对我村贫困户包扶,同时又有了xxxxx优秀企业加入帮扶构成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

(三)脱贫攻坚工作督查考核。上级政府已经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纳入各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由党政两办督查室、组织部、纪检委、审计局、监察局、扶贫办等单位组成督查评价考核组,根据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内容,组织专人对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评、检查、验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的包联领导、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包联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要严肃问责,并对推进不力的单位在全旗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上级已经落实实行“挂图作战”和“挂图督办”。采取挂图作战、脱贫销号的方式,标明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状况、致贫原因、项目内容、完成时限及进展情况。做到内容上墙,目标上墙,措施上墙,把各项指标和任务以挂图的形式直观反映,紧盯阶段工作目标,把握完成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二、资金保障。

上级财政已安排专项扶贫预算,建立贫困户畜产品直接补贴基金、重大疾病救助基金、贫困学生资助基金,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包扶干部积极与银行和相关单位协调惠农贷款等。

充分解决贫困农牧民缺资金启动发展产业问题。

三、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大力宣传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政策,让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xx村在xxxx帮扶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村内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上级下达的脱贫攻坚方案下,我村又有了xxxx优秀企业加入帮扶,定能全村脱贫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七

2020年1月21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传达学习xxxxxx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和xxx总理批示,迅速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甘肃省委、省政府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副省级领导任“一办九组”组长的顶格防控领导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出台对疫情防控起到关键作用的10余项方案措施;第一时间组织研发疫情监测、研判、预警、调度等信息系统,为科学、有效、精准防控赢得先机;建立会商研判机制,每天两次研判疫情,安排部署重点任务。

疫情来势汹汹,更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会商研判、摸排防控、物资调运、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陇原大地上,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迅速汇集凝聚,拧成一股绳。

为了第一时间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我省卫生健康部门与组织部门建立直达基层、点面结合的“人盯人”摸排机制,与xxx门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省5万多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与万名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外来人员摸排管理工作。

同时,我省利用大数据平台详细核查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的活动范围及接触人群,卫健部门与交通、民航、铁路、通信等部门通力协作,深入摸排同室、同餐、同车、同航等“四同人员”,压实责任,确保不漏一人。

这一切,需在24小时内快速完成。

1月21日,兰州市肺科医院一栋4层的独立大楼准备就绪。

1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级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专家组随之成立,并公布了全省102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

从点到面,14个市州的所有定点医院做好集中开展病例救治准备;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发热门诊。

一场覆盖全省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全面启动。

据统计,在当时,全省109家定点医院和93家后备医院,近1300名医务人员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最前线,还有许多基层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第一线坚守。

甘肃对外贸易综述范文范本篇八

甘肃是一个缺水省份,长期以来节水工作一直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国家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背景下,甘肃省各地持续推进节水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综述甘肃省的节水工作,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政府引导推动,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节水是一项社会性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推动。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逐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甘肃省节水条例》《甘肃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甘肃省的节水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政府还注重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节水中来。

个人体会: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节水工作的关键因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深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节水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同时,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实际操作,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节水措施和计划。

二、推进科技节水,促进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科技进步是节水工作的重要支撑。甘肃省积极推进科技节水,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比如,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利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了低流灌溉、滴灌、喷灌等新型灌溉技术,减少农业中的水浪费,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在城市节水中,也积极推广应用节水型卫浴、智能水表、排水结构优化等新技术。

个人体会:科技是推动节水工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并接受新技术,提高节水效率。

三、制定区域差异化的节水方案,精准施策。

甘肃省地域广大,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制定合理的差异化节水方案尤为重要。甘肃省政府制定了针对不同地区的节水方案,根据地方具体的气候、地形、资源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比如,在天水市采用减灌定额、流量区分计费等差价机制,实行“谁浪费谁出钱”的激励政策,从而实现了节水效果的措施。

个人体会:区域差异化的节水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不断优化改进,确保取得最大的节水效果。

四、倡导节约用水,增强公民意识。

节约用水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义务。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节水中来。此外,政府也推行了流量计定价制度、水价格差异化等措施,鼓励公众节约用水。

个人体会:节约用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政府的引导和举措是必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自觉节约用水,在保障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五、注重水资源管理,建立全方位的水资源保护机制。

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石。甘肃省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水权交易、明确水资源使用权等措施,建立全方位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同时,还开展了各种针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水资源的情况和变化,为早期预警和有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个人体会: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注重水资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全社会的长远发展,更是生态文明的切实体现。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广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建立全方位的水资源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节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进一步精准施策,确保节水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共同推进中国节约型、环保型、可持续型社会的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