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欧美文学论文范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13:25 页码:8
2023年欧美文学论文范文(汇总18篇)
2023-11-20 07:13:25    小编:ZTFB

叙事是一种讲述事件发展过程和情节的文学方式,通过编排故事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等来展现情节的起承转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欧美文学论文篇一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摘要:“个性自由”是欧美文学作品中最为关键且重要的命题,将人类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当做人类生命永恒的追求。

特别是古希腊文学作品作为欧洲文学的开端和典范,在作品中大幅度描写个性自由的内容,对人类的发展历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欧美文学的辉煌灿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古希腊传说和古罗马文化。

古希腊传说为早期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古希腊传说中,除了极少部分属于神祗传说,无论是关于爱情、王位还是财产争夺等方面,大部分英雄人物都将个性解放和自由当做毕生的追求,都不会以民族利益或者是集体利益为个人动机。例如,在《荷马史诗》中,荣誉是英雄人物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生活的意义,很多英雄为了追求荣誉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尤其是为了实现个人英雄价值,不惜采取极端的方式,个性十分张扬,这种极端的追求方式和张扬个性逐渐占据了古希腊文学的主流,成为其创作的核心内涵和文化基点。尽管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本主义具有原欲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切以“我”和“人”为中心,张扬个性和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特点极为鲜明和突出。

(2)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既继承了传统古希腊文学中的部分文化,又对其进行了延伸和发展。在中世纪文学中,重视人类理性的`回归,鼓励和提倡人类通过励志来对原欲进行控制,更加强调精神和理性的重要性,挖掘其本质内涵,形成了中世纪时代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为基督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文学。

在中世纪基督教中,所弘扬的观念主要就是人本来就是有罪的,出生主要是为了赎罪,只有控制和禁锢各种欲望,才能在来世有更好的人生,这种教义使得当时的神本意识逐渐取代了古罗马时期的人本意识,在起初对维持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发挥了一些很好地作用,但是后期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导致文化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因此爆发了著名的文艺复兴活动,反动各种封建行为和教会思想,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文化复兴目标。随着文艺复兴的不断推广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诞生了众多著名作家和学者,开创了人文主义文学先河。所谓的“人文主义”,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对人的各种权利进行保护,以人为本,反对封建社会统治者主导一切的思想,反对神的权威,要求立足于“人性解放”角度审视历史。从本质上讲,人文主义也就是个人主义,突出个人的价值,将个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对个人的利益和意志予以充分强调和肯定。文艺复兴活动否定了中世纪文学禁锢原欲的行为,肯定了传统古希腊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复兴和发展,进一步弘扬和推崇个人自由,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皮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他是第一个提出“人学”观念,鼓励发展“人学”,强烈反对“神学”,其代表作品――《歌集》中,对其爱情进行了全面抒写,推崇和表现了对自然自爱的追求和向往。再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也对中世纪的各种封建宗教观念特别是禁欲道德思想进行了抨击和完全否定。在文艺复兴时期,所产生的一系列大师无一例外的强调个人尊严和权利,体现个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艺复兴并不是对传统古希腊文化的简单复兴和重复,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督教的正确观念进行吸收和融合,例如人人平等以及仁慈宽恕等观念。可以这样理解,文艺复兴对古罗马文化和中世纪文学进行了结合、继承和发展,是这两个时代文化结合的综合性体现。文艺复兴思潮的发展被看做是西方文化历史上的关键和转折点,结束了中世纪文化统治,使人类社会文化逐步走向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时代。

二、后现代主义中的个人主义。

随着后现代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本身以及文学评论价值观都出现了巨大变革,个人主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导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有多重因素,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后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成因。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下,文学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且多变,文学作品面临着严重的叙事危机,同时各种文化和文学的矛盾也导致不同类型的文学主义应运而生,形成了多元化的后现代文学主义。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时,也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哲学和历史角度,而应该进一步从科技、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等多方位角度去对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和判定。以后殖民主义为例,后现代主义推崇文化相对主义来对其进行分析。英国认为自身文化优于印度文化,处处表现出对印度的歧视和不满,体现出英国自身的文化霸权。然而导致这一观念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深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后殖民主义则为了消除这一观念而进行努力,希望能够以新的视角和态度看待这种现象。再如女权主义,将重点放在对男性中心意识的消解方面,解放女性自由和权利,使女性所写出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视为经典而广为流传,同时也为女性解放以及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积极作用。然而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女权主义所存在的缺陷,例如浓厚的政治色彩以及偏激的行为等也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是反映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媒介。在欧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人性自由始终是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人类命运发展和社会前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紫旭.文学的发展与兴衰――论19世纪欧美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01).

[2]马荣.欧美文学中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超越“主客观决定论”[j].山花,(06).

[3]阮航.现代传媒对欧美文学的影响――大众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之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6).

欧美文学论文篇二

老师生病了,她脸色苍白,双腿无力,声音也是非常嘶哑;老师已经发烧了好几天,已经打了好多天的吊针,但她还是坚持给同学们教课,从不落一天课。大家看到老师生病了,还在坚持给大家上课,都表现得很好。

上课了,老师缓缓地走进了教室,大家马上就坐端正了,她那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用她嘶哑的声音为我们上课:“今天,我们学第十一讲……”讲着,讲着,老师发现调皮生小华,又在玩东西,便停止了讲课,目光直射到小华的身上,小华看到老师正在盯着他,涨得满脸通红,立即又坐端正了,老师心想:这小华,没看到我生病了,还玩东西。唉,真是让人操心。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欧美文学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存在所需的自由理性进行探讨,引出博雅教育对塑造人的自由理性的作用,以及博雅教育的自由理性的特点。

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源自拉丁文liberalitereducatione,其在法语中的对应概念为良好的教育(thebelieeducation)。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给密友狄翁的支持者们写了一封书信,这就是著名的《第七封信》,柏拉图在书信中指出,有理智的人只有在“自由的教育”(eleutheraspaideias)中才能取得自信,“自由”的教育使志同道合者结成友谊,而且是一种高贵的友谊。柏拉图在书信中所说的eleutheraspaideias,也即英文中所谓的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这是博雅教育概念在西方历史上的首次现身。古希腊是博雅教育的发祥地,希腊人作为自由理性的倡导者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阿那克里翁的诗歌说:“自然赋予牛以犄角,赋予马以四蹄,赋予野兔以速度,而赋予人以思想。”在柏拉图看来逻辑力量是人之灵魂最高的属性,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也这样认为。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又译作自由教育),而博雅教育存在于文化之中。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风行博雅教育,博雅学院的建立。博雅教育的中心原则是它更关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它认为对学习的爱好、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有效交往在学生的一生中要比某一学科的知识深度更有价值。

不论是对博雅教育课程的探讨,还是多博雅教育制度的探究,本文认为博雅教育中的自由理性是其灵魂所在。那么什么是自由理性?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哪里?这就是本文主要要探讨的问题。

一、博雅教育之自由。

人存在于社会中,作为文化者而存在,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进而反影响文化,创造着文化。人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是自由的,一方面在本能的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在趋向创造性地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

塞涅卡在否定了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可以使人自由后,指出了一条通往真正的自由的道路即对美德的追求。只有对美德的追求才能够使人获得自由,或者可以理解为只有美德的知识才能使人道德上自制,无所畏惧,无所欲求。在塞涅卡看来,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不仅要具有自由的出身,而且,更重要的,要善于控制愤怒、嫉妒等破坏性的激情,成为自己的主人。

纽曼认为,自由是因其自身为目的所致。因此高度肯定了自由教育的价值,虽然排斥专业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教育的价值而言,强调教育本身即目的的理论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博雅教育强调人的自由的存在,以及人自由创造,不止是灵魂的思索,还包括所有自然所指出的目标的选择与实现。就像海德格尔要求的,我们“设计”自己。而教育所要实现的不是给我们以模式或者先前的经验框架,还有那些事先给予的事实的限制。如柏拉图所言,教育在于给予人以心灵的转向。

柏格森已经告诫过,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世界因此成为我们思想范畴体系的主要决定因素,我们不能以这个世界上的客体的`标准来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学,因为这些东西不可改变的受到了限制,它们被衡量和被计算。

倘若我们的灵魂是封闭的,是未被开启的,我们如何避免被限制,我们必然被束缚。所以我们需要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哲学的力量。博雅教育的自由正是它的光辉所在。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科技的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再也无法一劳永逸,知识的陈旧速度变快,我们必须时刻学习。仅仅依靠学校的所得已经无法满足生活工作研究的需要。我们需要的是热爱学习的精神,需要会学习的能力。而传统教育使得我们看似所得颇多却没有太多的力量来迎接未来的生活。没有懂得自由,就无法自由的选择,无法自由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由地决定我们的存在。我们必须像雅斯贝尔斯所要求的那样,不使我们的自我理解客观化,只有那时,我们才能把我们自己看成是开放的、没有偏见的可能性。

二、博雅教育的理性。

理性是杰出的人类特征,唯有靠自己的理性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个性的人。对多葛斯派来说,理性――它拥护人的全部内在价值――不仅给人以自主,而且也使人自给自足。生活并非一件“世俗琐事”,而是一个人自己灵魂的事,以及净化灵魂的过程。我们的认识,并非总是已经拥有了对其对象的所有权,认识的范围和深度才可以增长。认识力求领悟事实。想象却上升到事实之上,并探索非真实。然而正是因为理性,想象才为认识产生出一种丰富性,因为想象通向新的事实。

诺克斯是英国式的公民自由(civilliberty)的坚定支持者。诺克斯所理解的博雅教育是对绅士的教育,这种教育既是一种理智的教育,也是一种德性的教育、品格的教育。不存在完全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德行的高度自制的情况下才拥有的。不存在完全的狂妄不羁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自由不能称为真正的自由。理性对于自由的宽泛程度具有限制作用,具有较高理性的人,更容易享有更多的自由。

博雅知识是一种哲理性的知识(philosophicalknowledge),博雅教育是一种哲学性的育(philosophicaleducation)。博雅知识是一种“自为目的”的知识,为了最完满地实现这“自为目的”的理念,博雅知识必然采取“哲学”的形式。这里的哲学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指纽曼所说的“理智的完美或德性”,这里的哲学指的并不是启蒙运动之后学科化的哲学学科,而是指哲理性的知识。这里的哲学不是指康德哲学、洛克哲学、黑格尔哲学,等等,而是指对万事万物的一种统摄性的、百科全书式的认识。这种哲学性的知识也是一种“解放性的”、“自由的”知识,“哲学的”知识使我们从“奴性”或“儿童”般的无知状态中解放出来。作为哲学性的知识,博雅知识是一种内在化的知识。由于博雅知识指向心智的培养,因此博雅知识一旦被知识主体掌握。便永远存留在知识主体的心灵深处,不再失去,成为“一种后天获得的启悟,一种个人的拥有,一种内在的禀赋”。任何学习的行为,都应该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背诵一些五花八门的事实,学习者必须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知识,使知识成为一种能力。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对话,无论是读书,还是听讲座,都应当包括学习者与传授者之间的“对话”。

博雅教育中心原则是它更关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人的自由与理性的培养对于更好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博雅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传统教育的地方。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爱好、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交往能力的培养,正是对学生今后自由理性的关注。

博雅教育,或称为自由教育,通才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水平,而是关注学生个体更好的成长,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博雅教育追求自由理性。教育赋予人类以善的理性,从而更好的驾驭自己的情感欲望,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获取尽可能大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德]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

2舒志定,论教育与价值教育研究。

3张燕,浅析“博雅教育”

4左东岭,博雅教育的内涵《中国文化研究》。

5张丰满,谈谈美国博雅学院的教育理念。

欧美文学论文篇四

在人生道路上,人人都有可能被别人误解。在被误解时,我们不必气愤。因为事情总有被弄清的时候。说不定误解过后又是一个明朗的一天。

我的`妈妈是一个十分勤劳,热爱劳动的家庭主妇,但有时候她又有点粗心。记得那天早晨,妈妈很早就起来做早饭。我正在睡觉,老妈忽然饥叮观顾攥该硅双亥晶亮起了她那高八度的大嗓子,对着我哇拉哇拉地说;“严超啊!严超!你给我起来看看你做的好事。”我迷迷糊糊的说:“怎么了、怎么了搞的像世界末日要到了似的!”老妈赶紧亮出脚上的烫伤生气的说:“是不是你把热水瓶打破了,害的我灌热水浇在我脚上,痛死我了。”我很疑惑的问:“我一直在睡觉,怎么可能去把热水瓶打碎呢?我又不会梦游!”妈妈想了想说:“好好在想想,是不是你晚上起来上厕所打碎的?”我想了想说:“假如是我打碎的那让我心服口服,让我去看看,我可不想吃哑巴亏!”

于是我们来到了厨房,看到暖水瓶的碎片在一个小范围里。这时我就断定暖水瓶不是被人打碎,而是自己碎的。我像侦探一样找着热水瓶不是被我打碎的证据。这时我忽然发现热水瓶的碎片有很多大块的,因为被打碎的热水瓶是有很多小碎片,而且分散在很大的范围内半径不到10厘米的一个圆圈里。但这里有很多大碎片,但很少有小碎片,而且散在一处。因此,这热水瓶肯定不是被打碎的。

于是我问妈妈:“妈妈,你有没有扫过这些碎片!”妈妈说:“没有啊!”“那你灌水时,热水瓶是不是倒在地上?”于是,我就把学校里学到的有关知识讲给老妈听。听了我的一番话,老妈信服地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没想到你用自己的知识解释了这场误会!”

更多热门。

欧美文学论文篇五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其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女性文学像一条小溪流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若断若续地流淌着。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掀起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高潮,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冰心、庐隐、丁玲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而出。她们冲破了传统文化禁忌,以女性视角观察女人、写女人,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慈祥的母亲和贤惠的妻子,其道德审美观念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丁玲等作家的作品中则塑造了一些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的女性,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待遇,实际上却放弃了自我。

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抗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1]。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张爱玲小说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2]。小说叙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其小说中的女人居住在上海或香港,有知识的女性如白流苏、敦凤等,无知识的如曹七巧、霓喜等,她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几乎都把婚姻当作了自己的职业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全然没有女性的自我尊严和独立人格,甚至不自觉地替代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施害于人的角色。张爱玲认为,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性的禁锢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灵深处的自私、软弱和奴性意识。人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就使张爱玲小说由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于青认为“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五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3]。的确,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内心阴暗面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正如她自己所说:“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4]“女人地母般根芽”的伟大使她能够宽恕女人的一切。这就避免了对女性进行一般化的描写,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层面,使女性心理批判创作达到一个新高峰,从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还能站在凡俗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这一独特观察视角的选取,使女性写作文本空间中的文化意蕴得以彰显,为中国女性文学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并对后来的女性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二、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

写实小说的本质是如实描写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并由此获取审美的价值。写实小说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与史传文学关系密切,之后便发展出“讲史”的历史演义小说,再后来又衍生出世情小说这一支派,并逐渐推行开来,出现了《红楼梦》、《金瓶梅》等经典之作。

张爱玲的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定的时代,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并存的局面。在“孤岛”上海,作家们面临着“言”与“不言”的双重压力,于是在政治和风月之外,将目光转向写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张爱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突兀而出,她摆脱主流文学的影响,用自己的传奇故事营造出一个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关怀的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于是,张爱玲非常重视继承写实小说的传统,摒弃了写实小说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教化宣传对小说形式的禁锢,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生活。

张爱玲早期的《传奇》皆有所本,后来的小说更是尊重真人实事。其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反映大都市的民间习俗为特色,以对两性关系、婚恋关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为叙事重点,并注重传达出苍凉的生命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上海普通市民阶层的风俗画。小说所表现的人物突出为两类市民形象:一类是生活在大宅院里,在赌博、玩歌女的生活中静待历史淘汰的遗老遗少;另一类是生长在街头里巷,在繁琐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安稳却屡遭磨难的小奸小坏的小市民。他们是软弱的凡人,不是英雄,但却是这个时代最广大的负荷者,在他们日常平庸的生活中,才能把握人生的“生趣”,建立文学真实可信的基础。

张爱玲认为,真实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在张爱玲看来,作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任意支配和塑造人物,应该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去创造人物。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违背生活的真实。香港之战虽然使白流苏和范柳原多少有了些变化,但如果硬要给他们戴上“革命”的帽子,恐怕就成了艺术创作上的败笔。

三、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位批评家说过:“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风格的卓尔不群的存在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说明。而以作者的名字名其风格,更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张爱玲拥有这样的荣誉,她的作品被人们称为‘张爱玲体’。”[5]的确,张爱玲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笔下独特的“传奇”故事,还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张爱玲是人物刻画的巧匠,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心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复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其小说用古典小说的外壳表现现代的主题,能把现代派小说与传统的民族形式相结合,做到了融通雅俗,沟通中外,既提高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品位,又缩短了现代小说与世界文学的距离。

四、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上个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我们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7]。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张爱玲信奉经典作家的“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并不断实践。当对人的本性和命运的关注被很多人忽略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却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也许正因如此,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同时,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还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借鉴她的手法理念进行创作的作家为数不少。港台作家中,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是张爱玲上海、香港传奇中女人的翻版;施叔青创作的系列香港传奇可说是张爱玲笔下香港故事的延续。内地也有不少作家模仿、学习她,如叶兆言、苏童、王安忆和铁凝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可抹杀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下张爱玲的名字。

欧美文学论文篇六

当我得知误会了我的好朋友,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酸、有苦、有辣,唯独没有甜。

酸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我是正确的,可是现在突然知道了别人是对的,而我却是错的,而且我的好友被我误会了,她的心里也一定不是滋味。所以我不仅是替自己酸,也是在为朋友酸。

苦是因为我怕我朝夕相处的好友再也不理我了。一想到这儿,我就觉得我的心头被痛苦占据了。

辣是因为我每看到同学们的`目光时,就觉得它的里面充满了责备、嘲笑和噍不起,当这些目光打在我脸上时,我不由的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就这样,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对好友的愧疚,可是我又不好意思向好友道歉。于是,我便给好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写出了我的无奈、惭愧和后悔,并请求好友的原谅。当我把信放进她位斗里的那一刻,我的天空变得特别晴朗。好友看见我时向平时一样的笑逐颜开,同学们看我的目光也那样的友好。

顿时,我的心里没有了酸、苦和辣,只剩下甜!甜得是同学们又对我这么友好,是我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更是因为我和好朋友又找回了那往日真挚的友谊。

欧美文学论文篇七

当弯弯的月牙挂在天际,皎洁的月光照着我孤单一人,夜空一片漆黑,但有无数颗星星在点缀这凄凉的`夜空,好像是一个特别的夜晚。

我背着那沉重的书包,向家走去,我走着,走在人群的后面。寒风凛冽的吹着没有一个人陪着我一起回家,这时,我后面跑过去一个身影,我心想:哎,你的朋友也不知道等你,快跑吧,没准她们就在前面。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身影在我的身旁停住了,吓了我一跳,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小偷,抢钱......无意识的向旁边看过去。哦,原来是她,她笑呵呵的说;"你今天晚上走的怎么这么晚啊,”“嗯!”“怎么自己走啊,小轩不是每天都陪你走吗?”她好奇的问。“她去补课了,所以我得自己走。”我边说边加快了步伐。月色照亮了我回家的路,我竟然自己直径走了,因为我着急回家。把她自己扔在那里了。

我自己走回家里,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我刚进教室里,就听见有同学在小声议论我,“当个班长牛气什么啊,以为她是谁啊,哼,她算什么啊,她......”我的脑袋翁的一下,怎么会这样呢,我没有孤傲的意思啊,我一上午都在想这件事,完全没有心思去听讲,一直在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开始沉默,与她见面也不说话,只能让她明白我不是孤傲,我只是着急回家。我经常安慰自己:人改变不了的事情,记得要忘记,我提醒我自己,你已是人海中的一个背影,长长的时光,我应该要有新的回忆。我只希望她能忘记过去,让我们的友谊依然长存。因为我们都没有过错,只是她误解了我。

欧美文学论文篇八

文学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欧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之一,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体系。在接触欧美文学的过程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与感受,今天我想就我的欧美文学鉴赏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感受篇。

欧美文学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精湛的语言艺术深入人心,其中最让我感受颇多的是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以及对身份、阶级问题的了解,更让我深入体味到了文学的价值所在。《呼啸山庄》是另一部引人深思的经典,它展现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影响之深远。

第三段:思考篇。

欧美文学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保持着平衡点,表达出了一种独特的生命观与人性观,值得我们借鉴。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重点描写的是金钱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并非只是一种豪华与浮华的对比,更在探究人性的基本需求与欲望之间的脆弱平衡。金钱的力量虽然庞大,但永远不足以击败人性。

第四段:看待篇。

欧美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尤其值得重视。毕竟,当下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美文学却仍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在欣赏欧美文学的同时,也可以在其中汲取灵感,并思考作品背后的价值所在。

第五段:总结篇。

欧美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珍藏之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对人性、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欣赏欧美文学时,仔细品味其中的价值,并思考对于当今社会与我们个人的启迪与影响。总之,欧美文学是一种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通过对其鉴赏,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能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欧美文学论文篇九

在全球化的态势之下,经济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整合的大的时代,当今的中国文学,已在时代的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欧美文学形态当中的新的文学元素,成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的文学形态模式,我们要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变革的方式和欧美文学翻译的全球化共享趋势,要变革泊来文化的引入和借鉴的单一化观念,通过构建全球化的大的文学语境,实现中国化的文学再造和自觉的理论新建过程。

在现代文化的文化表达形式上,发生了新的文化变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概念,诸如:原来的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已称为了“文本”、文学语言表达已称为了“文学话语”、还有“语境”的概念等等,文化理念已在全球化的态势下呈现出泛化的、互通性的特性,而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则由来已久,其“中国理解”的文学语境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表层递进式结构创建。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被另一个民族引用和借鉴之时,其对另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层递式的、渗透性的,欧美文学进入中国文坛的过程也是如此,它由最初的欧美文学翻译文本的形式进入中国,由欧美语言转为中国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渗入,其次,再由中国的文化理论研究学者进行欧美文学文本的相关探讨。

在中国文化学者的不断思考与争辩之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对欧美翻译文本的理论框架,这种理性的文学思考过程,无疑更进一步地深化了对欧美文学翻译文本的中国式理解;在经过中国理论学者的思考与反思之后,欧美文学文本语境便逐步进入中国文学应用的领域当中,其欧美风格的文学创作手法、欧美流派的.文学理念已融入到中国的文学创作之中,更甚至,欧美文学文本已渗透到中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当中,这更有力地证明了欧美文学的逐步层递式的中国化内容,形成了表层的欧美文学中国化框架。

(二)深层的现代价值观的构建需求。

中国在千百年来的封建文化沿袭之中,一直尊奉着古典的哲学观,信奉着“中庸之道、仁爱、诗言志和风骨”等文学价值观,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传统文学所崇尚。

而随着清末民初的、伴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当中,逐渐引入了欧美先进西方国家的译介外国文学,欧美大量的新思潮涌入而来,各种先进的政治思想资源接踵而至,新的文学思想价值观正应合了现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的需求,大量的欧美文学被中国学者和文人所运用,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进程中加以梳理和融合,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具体与意象相组合的方式,构建了崭新的欧美文学中国化的文学史体系。

(三)双向的文学体系影响。

在历史的进程中,欧美文学引入中国,我们不但要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看到,欧美文学在进入中国之后,为中国传统文学所影响,其欧美元素被中国化的影响过程。

由于我国具备自身足够强大的传统中国文学基础,足以对外来的欧美文学进行以中为本的译介和解读,欧美文学在进入中国文学的同时,中国文学研究者就立足于中国之根本,将西方文学进行有意识的、有顺序的译介和阐释,就像我们学习政治文化所知道的:我们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只是借鉴和运用,而不是全盘照搬照抄。

这就是欧美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化的自觉意识所在,它以中国学界独有的视角、独特的文学史观和独特的艺术解读,构建了中国化的欧美文学。

欧美文学在不断涌入而被中国学者进行翻译和解读的时候,推动了文学研究方式的转型和改变,文本旅行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即是基于全球化范畴的文本流转的研究思潮,其寓意指文本如同人一样,人在“旅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携带自身文化观念,在旅途中会不可避免地与当地文化相碰撞,最后与当地环境相融合,成为其中的一员,文本研究也是同理。

欧美文学在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也与中国的文学相整合,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中国相融合的介质,呈现出欧美文学中国化的本质表征:

(一)应合了中国新文化建设文学语境。

文学欧美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建设同步进行,它成为了新中国三个阶段:五四民主时期、新中国建立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背景,在这中国化建设的三个阶段进程中,欧美文学被中国学者自觉地加以阐释和运用,在不同的时期进行欧美文学合理的延伸,用抗争与命运为主旨自觉地指导五四民主时期的中国文学。

(二)具有与中国传统文学比较和借鉴的自觉性特征。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对外来文化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有选择地加以借鉴与引用,因此,欧美文学在一进入中国文坛之时,就成为了与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比较的意识之下,在通过对欧美文学进行尊重与比较的同时,我们熟悉地看到了欧美文学中与中国传统文学所相似的背影,诸如:西方的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文学象征手法、西方的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之中的写实创作、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诡谲与奇幻文学”等。

中国学者在现代化的精神引领下,从比较与借鉴的视角,在批判性的意识之下,进行中国传统文学的反思与批判,既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吸取了西方文学的内容,对欧美文学内容加以中国化的再造和重塑,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与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有特殊研究意义的中国化的欧美文学体系。

三、结束语。

欧美文学有其本土的原文学形态,它在进入中国历史进程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应合中国特定环境的历史阶段需求,用其与中国传统文学相连的文学语境,实现中国建设阶段的现代化文学价值观的渴望与呼唤,中国学者与文人在对欧美文学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相融的一面,用引进、尊重与包容的文学态度。

在文学自觉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外来欧美文学中国化的进程,用清晰的中国现代价值观来阐释和解读外国欧美文学流派,实现欧美文学的中国化新形态。

参考文献:

[1]王立美.系统性・精粹性・学术性――评《欧美文学教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

[2]李紫旭.文学的发展与兴衰――论19世纪欧美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01)。

[3]刘建军.关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若干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4]学界高度评价《欧美文学理论史》[j].漳州师院学报.(01)。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狐妖描述了阿龙纳斯在一次意外中遇到神秘人物印度的达卡王子,然后跟着他的游艇经过海底,看到海底里面的各种新奇事物及美景。同时也遇到海底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假期里,抽时间拜读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先生所著的《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感慨万千。

凡尔纳先生一生写了六七十部科幻小说,成了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科幻小说家。而《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零年,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在想:这无非是一本科幻小说,随便翻翻吧。可是在翻的时候,却深深地被它的内容所吸引。

这部小说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

最令我佩服的是凡尔纳先生的想象力。一八七零年小说出版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可是他成功的塑造出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制造出了真实的潜水艇,这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书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地理和地质学的知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告诫了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一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涵是理性主义,理性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人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进行对事物的认知。理性主义认为应当通过人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进行对事物的认识。理性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是欧洲在从中世纪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当中,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受压制的地位;商业活动受到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严重限制的现实状况,使得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改变自身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被压制的地位;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王权的需要形成了启蒙运动产生的阶级、社会基础。启蒙运动的主导力量是一部分追求理性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启蒙运动主导力量的根本原因是在欧洲逐步异化并偏离基本基督教信仰精神的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由于受到世俗贵族势力的渗透而逐步腐化。因此,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直接促成了启蒙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进行激烈的斗争的年代。因此启蒙文学从产生开始就带有十分明显的思想倾向性并同政治理论主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众多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这给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带来了鲜明的政论性特征。为资本主义制度鸣锣开道,向封建制度本身进行猛烈攻击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的重要时代使命和历史特征。

(一)启蒙运动的精神主张促成以思想主张为主流的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出理性精神。在牛顿等人的推动下,对世界的认识本身甚至上升到了对上帝进行思考的深度和高度。这些大胆的思想主张为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一时间,倡导怀疑、思辨的理性精神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主流。在文学作品当中,将普通的个人作为直接的描写对象并号召人们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和生活,成为当时的启蒙作家普遍反映出来的思想主张。

(二)启蒙运动的精神主张使得文学成为政治理论载体。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形式在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通过作家本身的思想观点和文字描写显现出鲜明的政论性特征。这一时间内,很多思想家本身就承担起了启蒙作家的功能。卢梭、洛克、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形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这些政治理论主要通过当时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

1.形成以民主思想为主的文学。

卢梭是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通过文学形式折射了他的这些主张。《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是他的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忏悔录》与以往的启蒙主义文学作品不同的是,该书注重平民的思想品质、感情和性格特点。卢梭在《忏悔录》中以诚恳直率的态度完整地记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内心动态的各个方面。他的另一部作品《社会契约论》,将这些文学作品中折射出的政治主张集中总结和反映了出来。在政治主张中,他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和社会的形成是个体为满足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所形成的总体。国家中每一个个体的目的是通过集体的存在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基于这样的分析,国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在政治地位上保持平等。没有任何一个公民在国家当中应当具有比其他人更高的甚至能够奴役其他人的权利。当国家不能保证自身利益时,个体可以选择离开国家。国家政治权利的形成是公民为实现个人利益将公共权力提交给一些具有决策能力的管理者的过程的结果。由于公民推举政府的初衷是实现个人利益,因此公共权力的持有者具有保障公民利益的职责和义务。

2.自由平等思想的文学体现。

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思想主张是自由平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政治思想理论当中英国政治学家洛克旗帜鲜明地主张自由的观点。洛克以基督教神学作为依据,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天赋人权中主要包括的权利有追求个人幸福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洛克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向上帝赎罪,上帝赋予人们自由意志。人应当具有自由的思考能力。洛克的自由思想主要集中于人们思想的自由和政治自由。但自由具有一定限度,不能伤及其他人的自由,危害其他人的利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国家应当保障个人利益的观点也包括个人追求合法权利的观点,因此也蕴涵一定的行为的自由主张。在基督教神学的视野下,人类具有原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向上帝赎罪的过程,因此人的本质是相同的,人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这一神学观点也为平等观念奠定了基础。在理性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背景下,这一观念也逐渐被人们发掘出来。

3.法治思想和分权制衡思想形成的政治文学。

启蒙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同样身兼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法制和分权制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波斯人信札》。在作品当中,他通过小说的形式将自己的法治思想逐渐描述开来。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孟德斯鸠提出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应当是公正的法律制度。在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当中,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具有相应的规律,上帝在创造世界与规律之后就让世界按照规律进行运转,而人类社会应当具有的规律就是社会的法律,社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才可以正常运转。在基督教神学当中,由于人类本身具有原罪,因此人们在面临一定的特殊环境时就会产生犯罪的可能。政府组成人员同样也有可能违背公共利益而以权谋私,因此应当进行分权制衡以对政府进行约束和监督来保障公民的利益。

(一)促进西方现代文化的独立思考精神。

理性精神强调人们按照自己的思考对事物进行推理以进行对现实事物的认识。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当中,人们应当具有充分怀疑的精神,敢于突破旧有传统进行创新,鼓励人们大胆怀疑。这种思想主张促成了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独立思考精神的产生。西方现代文化中强调的独立见解的思想观念来源于理性精神,并在西方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在西方的教育模式下,人们被鼓励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开拓,勇于怀疑权威,挑战权威,使欧美思想文化层面充满了进行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氛围。

(二)西方文学中人本主义的产生。

人本主义是在启蒙思想当中占有重要成分的观念。理性精神本身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推理和认知事物。在人们的认识过程当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当被充分调动和运用。人作为思考主体的价值和尊严应当被广泛认可尊重。在现代欧美文化中,这种产生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的观念已经广泛推广。现代欧美社会强调的人道主义、人权等观念就是在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倾向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目前,在欧美各国,人道精神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死刑的废除、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广泛建立和发挥作用都是人本主义的重要表现。

(三)西方文学中个人价值的体现。

由于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建立的重要基础是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在现代欧美文化中被广泛肯定,独立人格也因此在现代西方文化思想中被广泛肯定。个体的独立性是人们进行理性精神指导下的独立思考的重要条件。独立思考的意义和价值需要个体的独立作为实现条件。在社会生活当中,民主的政治环境也为个体实现价值和尊严提供良好的现实保证。

(四)选举文化的产生。

在欧美社会当中,强调自由平等和民主法治的政治思想氛围是思想文化重要的特征。经过大革命和欧洲的广泛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欧洲现代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民主政治制度。代议制民主所产生的选举文化,已经成为欧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欧洲现代社会当中,人民实现政治诉求的方式已经逐渐多元化并得到充分的拓宽。人们通过具有法律保证的参政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也更加促进了欧美文化中的其他诸如重视法制和契约等特征。

另外,经过启蒙运动建立起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也为欧美文化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市场经济模式中强调的公平交易和诚信精神广泛存在于欧美文化生活当中。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共道德标准在西方社会当中正占据着越来越主要的位置。但欧美各国由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差异性。现代欧美文化可以被概括为西欧文化、南欧文化和东欧文化等基本形态。由于启蒙运动长期以英国和法国为核心,因此法国和英国等国具有的理性精神更加明显。南欧文化具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倾向,更加重视家庭的作用,法治精神弱于西欧国家。东欧国家相对其他国家比较缺乏民主精神。

四、结语。

欧美社会生活的形态深刻地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欧洲现代社会当中已经基本变成现实,启蒙精神的思想内核已经成为西方各国的重要精神特质和内涵,对西方社会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j].学海,(01).。

[2]宋爽,浅析卢梭政治思想[j].中国科技博览,(19).。

[作者简介]。

贾京(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体育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和翻译。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二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上周,老师把同学写的作文拿出来,给大家评阅。本发下来了,我也读了别的同学给我的评价,发现他根本没读懂我的`文章,那一回写的题目是《一件神奇的乐器》,老师叫我们从乐器的外形入手,可我决定升华主题,所以外形只字未提,我的同学比较死板,没有注意文章中心。

“同学啊,再读一遍我的作文行不行啊!”我毫无办法,只想让他再读一遍,他边读,我边讲,他勉强地答应了。还让我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讲了。

“在我心里,一有一件神奇的乐器……”他读着,“其实,这件乐器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希望大家都认识它,那就是一颗乐观、善良的心。”

“这件乐器是什么?”我问他。

“乐观的心。”对方不耐烦地说。

“心有没有外形?”我再次问道。

“心不就是个肉袋子吗?怎么会没有外形呢?”他这样回答到。

“拜托,你开开窍啊,我说的是心胸不是心脏,因此此“心’非彼“心’哦。”

“心胸当然没有外形了,你为什么不早说清楚了?”

“哎呀喂呀!”我手扶着脑袋,身子靠着桌子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你你你,你再看一下自己的评价。”我生无可恋道。

“哦,我真是郑人买履了。”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笑笑地说。

那个同学误解了我,我也从这件事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当你被误解时,要找到你被别人误解的地方在哪里,再和别人解释清楚,解释就是可以化解误解的最好办法。当然,生活中的误解最好越少却好。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三

首先,欧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欧美文学的创作涵盖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各种文体,包含了小说、诗歌、戏剧等等。同时,欧美文学还是一种国际化的文学,其影响力遍及全球,被翻译成数百种语言,对于更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文化学习和了解欧美文化的途径。

其次,欧美文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文学的作品充满了思想上的深刻和悲凉、愁怨的情感。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复杂,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青年面临自我选择和人生哲学问题的心路历程。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则通过对青年美丽、富有和荒淫行为的描述,反映出人类对美的执念、世俗、生命和道德等问题。这些作品都具有广泛的观念价值和哲学思辨的意义。

第三,欧美文学还具有艺术上的独特性和风格特色。欧美文学有一种朴实、质朴、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反映在作品的文字语言上,更是表现在作品的情感表达上。例如,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表现出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印象,带有一种无精打采的抒情,这种抒情透出了一种生命的沉寂与孤独。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通过描述斯拉夫民族的生活与历史,展示了斯拉夫性格的纯真和力量,反映了斯拉夫民族的文化特色。

第四,欧美文学也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意义。有许多欧美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关联。例如,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通过描写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场景,展示了一个由压迫到自由的人性历程。在弗兰克·鲁伯特的《1984》中,以极权主义体制为背景,揭示出人的尊严、自由和理性受到压抑的危险,引发了社会上普遍的关注和反思。欧美文学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视角,更深刻的时代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的演变进程。

最后,欧美文学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帮助。欧美文学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情感,充满了美的享受和启示,这需要我们去关注作品中深藏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亲身体验欧美文学作品也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文化修养。欧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时代、历史、道德等课题常常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启示,可以为人们提供思考与启迪。同时,欧美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文学语言和创新形式,也可为我们提供更为广泛的创作和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通过对欧美文学的鉴赏和赏析,我们可以学习到真正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欧美文化正如它所代表的那样,是一种超越时间、地域、语言的文化现象,其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因此,我们不仅要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要从中汲取灵感,在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生命历程中加以应用。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四

欧美文学是西方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类文化历史上的许多经典和百年名著。在学习欧美文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和魅力,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欧美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非常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表现力。它通过艺术手法反映出人类的智慧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读到了《傲慢与偏见》、《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等著名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让我不仅在阅读中获得了知识和思考,而且让我惊叹于作家的表现力和思考深度。

欧美文学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非常纯粹的艺术和生命的美。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读到了《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等著名作品,它们的描绘和构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让我痴迷于文学世界中的各种精彩故事,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欧美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表现力强,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为创作文本,让读者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另一个特点是情感深刻,反映出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具有很好的社会和历史抒情性。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简爱》、《荒原》等文学作品,它们充分体现了欧美文学特有的创作风格和精神内涵。

欧美文学的历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人类文化历程以及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深度发展。欧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它对人类文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文学创作的发展历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五段:欧美文学的现代意义。

欧美文学的现代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心灵提供了灵感和鼓舞。欧美文学引领着地球上的文化潮流,它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习和鉴赏欧美文学,意义非凡,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魅力。

综上所述,欧美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为重要、富有创造力和深刻思考力的一部分,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和鉴赏欧美文学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价值和魅力,也可以促进文学传播和文化交流,谱写出人类文化历史的辉煌篇章。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五

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种签赏基本方法。

有人指出,当代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向之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这是现代化进程向人们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优秀公民,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有人担心,在重理轻文十分严重的中学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教学,是否有点拔苗助长之嫌,其实认真考察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序列,就不难理解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的可能性。

人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这样四个层面:(1)认知性阅读;(2)理解性阅读;(3)鉴赏性阅读;(4)研究性阅读。由此构成阅读能力发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个层面,尽管具有质的不同,却又是先后相连,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阅读要以认知性阅读为基础性前提,同时,它又成了鉴赏性阅读的基础。它们之间构成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序列关系。一般地说,认知性阅读大体相当于小学初年级的阅读水平,理解性阅读基本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水平,鉴赏性阅读则大概相当于高中及大学低年级的水准,而研究性阅读由于已经进入学术性研究的范畴,则与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程度相适应。

可见,在高中阶段及时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高中文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文学阅读训练,它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不是系统地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点必要的文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就整个训练来说,应该把培养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鉴赏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广泛阅读和深入钻研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规律,根据各种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具体作家作品的独特风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达,见同见异,身临其境,神会其中。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诸体,尤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现以散文为例说说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哪些内容和特点来进行鉴赏。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动下发展的,它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和人民性传统。从鲁迅始,凡进步的'散文家,概莫能外。从横向看,它还吸取了世界散文创作营养――主要是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时代精神,特别是通过一批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在短时期内便取得了丰厚的实绩,达到了很高成就。

[1][2][3][4]。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六

今天,我的同学小晨买了一支笔,非常好写。正好,我的笔快没“油”了,我想我妈妈放学来接我回家,叫她去长乐文具买笔。

第二天,回到学校看到小晨很着急,我放下书包,去问她:“小晨你干什么,看你这么着急。”小晨说:“我昨天那支笔不见了。”“啊?!”我惊讶的说。我说:“我也买了你昨天买的那支笔……”我还没说完,她马上说:“是你偷了我的笔。”我马上说:“不是我偷的。”她就是不信。就是说是我偷的。这是我第一次被人误会,所以我紧张的哭了起来。

第三天,我一回到学校,小晨马上跑过来说:“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你想要别人不误会你,也不要随意误会别人。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七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在英语学科中,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原苏联,从40年代到90年代初解体实行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从4年级到级分三段进行文学教育:祖国语言――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和当代苏联文学。讲授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培养鉴赏、评论作家作品的能力。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在世界上原苏联是最认真、最坚决的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

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了解文学作为自我表现的产物,作为满足美感的手段,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的奇妙作用;通过学习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基储美学表现形式和哲学理论设计方面开拓我们文化的语言空间”。

[1][2][3]。

欧美文学论文篇十八

在生活中误会是常见的。我们每个人都误会过别人,也都被别人误会过。

但有一次的误会却使我刻骨铭心。那个误会好残忍,竟然把曾经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隔开了。如今这两个人看见了对方都视而不见。一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好说,另一个人则有说不出的苦。我就是那个说不出苦的人。回想起往事,鼻子就酸溜溜的'。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中午。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便在家门口等小君。我和小君每天都一起去上学。我等了好久好久,也不见小君的踪影。眼看马上就要到一点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门口转来转去。突然,我看到了和小君同村的小晨,我急忙把小晨叫住了,我向她询问小君为什么没有来。小晨告诉我:小君早就去学校了。我的脸色立刻由阴转雨。我大步流星地向学校迈去。边走边想:小君怎么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呀!我等过她,她却不等我,真是忘恩负义。

到了学校,我惊奇地发现:小君居然没有来。我气呼呼地跑去质问小晨。谁知小晨还笑呵呵地说:“我明明看见小君走了。难道是我的眼睛看花了?”

正在我和小晨谈话时,小君来了。我知道自己对不住小君,便迅速走到她面前。诚恳的向她道歉。小君并没有容我道歉,而是放大了嗓门,生气地说:“王琦,我没想到你是这种不守信用的人。亏我还把你当作我最好的朋友,我终于知道了,你根本不配当我最好的朋友。从此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们俩井水不犯河水。”听了这些话我心如刀绞,很痛,很痛!但我还是不明白:我和小君的友谊为何这么脆弱。就像一块薄冰,一触即碎。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是因为我们对彼此不够信任,我们不会宽容。如果我对小君极其信任,小君也宽容了我。那就不会有这样痛心的结局,我们俩的友谊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后几天小君都没有理我。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僵,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这个误会伤害好大!

【例文二:朋友,你误会了我】。

今天,我的同学小晨买了一支笔,非常好写。正好,我的笔快没“油”了,我想我妈妈放学来接我回家,叫她去文具店买笔。

第二天,回到学校看到小晨很着急,我放下书包,去问她:“小晨你干什么,看你这么着急。”小晨说:“我昨天那支笔不见了。”“啊?!”我惊讶的说。我说:“我也买了你昨天买的那支笔……”我还没说完,她马上说:“是你偷了我的笔。”我马上说:“不是我偷的。”她就是不信。就是说是我偷的。这是我第一次被人误会,所以我紧张的哭了起来。

第三天,我一回到学校,小晨马上跑过来说:“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你想要别人不误会你,你也不要误会别人。千万不要随便误会别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