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23:48 页码:14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8篇)
2023-11-19 22:23:48    小编:ZTFB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竞争力。编辑和校对是写报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确保内容的准确和流畅度。报告的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一

[摘要]文章就和林格尔县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探究其具体的管理对策。

1概况。

和林格尔县地理位置在我国的呼和浩特市的南部地区,其总面积达到了3447km2,全县有乡镇7个,自然村包括623个,从和林格尔县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农村耕地面积达到了11.1万hm2,全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有6.9万hm2。粮食耕地的面积达到了5.2万hm2,全面粮食总产值达到了17.5万t。近几年和林格尔县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从2017年年底的统计数据上分析,其全县的水利工程达到了59座,200m3/d以下或2000人及以下农村供水工程160个行政村5579处,全县的灌溉面积达到了2.57万hm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二

引导语: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安徽省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农村教育要转轨的指导思想,即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隘,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农村学生,仅以合肥市四所中华职业学校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农村招收学生占85%以上;四是对农村和就业时常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有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农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占初中毕业生60%以上的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所办学校的教育培训。

高等职业学校扩招和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规模的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对办好农村职教育当是利大于弊。但从调查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两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领导把其中的高中阶段教育仅仅理解为普通高中,这种理解甚至出现在一些党政领导重要的工作报告之中。二是对弄粗拟制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放松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不够,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门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再次抬头,有些地方甚至面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危险,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被曲解为终结性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未能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立交桥”尚未构建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用于对口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学历的舆论导向愈演愈烈,充斥报纸,电视是博士生、博导 、高考状元等等,而对职业教育,对普通劳动者,对“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十分薄弱。三是对策建议: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抓住症结,创新制,突破难点,带动全局。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三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4、灌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xx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xx—xx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xx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四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先后实施了城黄灌区项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极大的缓解了我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失的情况,农村水利条件大为改善。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当前我镇农村水利设施经过工程项目大规模的建设,总体功能有了一个飞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但全镇农田水利设施面广量大还存在着很多死角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希望解决的呼声很高。下面就我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近几年通过项目运作,共计拆建、改造泵站145座(全镇共有泵站205座)、新建硬质渠道46.59公里,拆建危桥43座,新建中沟级排水涵53座。建设资金主要是依靠上级财政资金及镇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近几年我镇自筹项目配套资金约750万元用于项目的建设。

灌渠淤塞,建筑物老化损坏,设施完好率低,造成有效灌溉面积锐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前几年大规模的河道疏浚及河坡整治工作带来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河坡整治后关于水土保持的项目没有能及时的跟进上去,现在我镇已经有8条中沟出现了严重的因河坡倒塌导致河床抬高的现象导致泵站灌溉取水困难现象的发生。针对这种现象我镇今年投入资金对一号中沟实施生态挡墙工程、东风中沟实施河坡绿化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的作用。

我镇水利站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正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4人),承担全站16个村(居、社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任务,同时还承担江苏省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预算、监理等方面的任务,自2006年农机与水利合并后,水利站还承担起了机电排灌运行维护任务。

4.1、长效管理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一直是采取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组织、群众参与的方式,随着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加以规范。建议我市制定出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办法,通过规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良性投入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各地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社会组织和受益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义务,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强大合力,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健康运行。

4.2、运行维护人员缺少—目前随着老农机人员的退休,我镇能进行泵站维护的人员越来越少,全镇目前仅仅剩下一个原农机维修人员,这不仅严重的制约了全镇泵站维护的及时性,还带来了后继无人的现象,是泵站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建议市政府能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保证泵站正常运行维护提供人才储备。

4.3、老百姓思想意识消极—现阶段泵站所属主体是村委会,因村各项中心工作较多,村干部将泵站运行维护工作放在了次要的部位,总要等到水稻种子已经下田才来进行泵站的试运行及渠道清理工作,导致了试运行期间出现问题的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延误放泡田水致使百姓意见较大;渠道不能及时维护,由于没有提前试运行,渠道在使用一季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导致打水期间渠道出现问题延误稻田灌溉。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五

今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泗水是山区农业大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与泗水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的“大盘子”,最大限度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项目,全面改善和提升我县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平,成为各级水利部门和政策研究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县委政策研究室抽调部分人员组成调研组,集中时间对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摸排,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为下一步做好水利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转变,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截止目前,泗水县共建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17座,塘坝308座,拦河闸5座,截潜2000余处,机电井1600余眼,工程总蓄水量2.6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5万亩。

(一)加快推进各类水利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在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县累计投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达4.3亿元,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各类水利设施整体水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资金2.6亿元,先后完成了贺庄、华村、龙湾套等66座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标准、蓄水能力和灌溉能力,有效保障了泗河、济河两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河道治理方面,先后治理了泗河城区段、济河红旗坝上游段、高峪河、星村河、中册河、芦城河、琴柏河等大小河流6条17.4千米,建成了泗张拦河闸和高峪贺庄拦蓄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500余万元。灌渠清淤改造方面,投资327万元,完成了全长20公里的贺华干渠维修配套加固工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投资152万元,完成了杨柳灌渠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维修灌渠18.04公里;投资1505万元,完成了龙湾套水库西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大大增强了灌溉面积和抗旱能力。

来水普及率达到90%;妥善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2010)在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实施基础设施工程13处,完成国家扶持496.7万元。核定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共计20689人,每人每年扶持资金600元,累计发放补贴5586万元,保证了库区移民的正常生活;加快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先后投资526.6万元,完成了老寨山、青龙山、红山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全面提升水利管理装备水平。积极发布实时水雨情信息、大型水库蓄水情况、地下水动态信息等,全方位提高水利服务水平。2008年又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全县水雨情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对水雨情信息的实时监控,满足了经济社会对水文资料的需求。加强对河流湖泊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的监测和预报,使水文服务更多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2007年又投资50万元建立了企业取水自动监测系统,提高了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的抗旱过程中,水利系统各站所把保障群众生活用水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建立了新的应急抗旱水源地,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有效发挥了现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努力把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速膨胀隆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日渐凸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不配套问题突出。

我县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受当时资金、技术等的制约,标准低,质量差,加上老化失修,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配套不全问题严重。在今年春季持续旱灾过程,大部分水库的灌溉渠系不配套、不完善、“有水无渠”的问题就非常突出。像贺庄、华村、龙湾套、泉林引泉等四处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09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仅9万亩。华村干渠虽然于2006年进行了简单维修,但是由于田间工程配套没有跟上,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贺庄水库灌区由于水库病险严重,自80年代初限制蓄水,目前干渠虽然进行了干渠清淤,党部分干渠建筑物损坏,支渠损毁严重,灌溉面积仅有2600亩,为设计灌溉面积的5.1%;泉林引泉干渠更是基本废弃。

二是河道险工险段亟需治理。

300m/s以下,给水库防洪安全造成很大压力。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效益低,资金回收时间长,缺乏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农田水利工程维护费用缺乏,加上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水费征收、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重建轻管,只用不管,只用不修”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四是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县水利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与水利工作不相适应。从文化程度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7人,中专以下213人;从专业结构来看,水利专业204人,占85%;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等36人,占1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73人,占30%;从人才层次来看,一般人才居多,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偏少,人才缺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整体水利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首先是基础脆弱。泗水是山区农业县,境内7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而且泗河及其33条支流均为季节性山洪河道,一方面是70%的水白白流走,另一方面是山区群众缺水盼水。山区、留不住水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同时,山区丘陵地区实施水利项目建设的施工难度和成本相比平原地区要多的多、大的多。其次是欠账太大。长期以来,我县水利建设投入主要依靠向上级争取各类水利项目,但是我县地方财力吃紧。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六

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尤其是在县水务局的积极争取不懈努力下,全县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年起,每年水务工作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一;水利兴修工作20**、,连续两年代表巢湖市参加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评比,分别荣获“江淮杯”银奖、铜奖,今年力争再得“江淮杯”金奖或银奖;水库除险加固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农村安全饮水、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由于工作出色,县水务局局长夏善堂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水务局长。

三年来,县水务局始终坚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努力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以争取项目为抓手,按照“建设一批,安排一批,储备一批”的指导思想,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精心谋划,积极争取资金。据统计,三年来,县水务局共向国家省里争取到位的资金总额为1.8亿,涉及到堤防加固、水库除险、灌区续建配套、泵站技改、农村安全饮水、涵闸翻建、城市除洪等11项38处,其中国家资金0.9亿,省里资金0.36亿,涉及到的工程已全部完工。另外,县水务局已初步安排2010实施的工程有8项,总投资为2.26亿元;并扎实推进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已储备项目9大项,绝大部分项目已编制上报,即将审批。

通过以上水利项目工程的实施,近年来,全县内圩主要河流大部分堤防进行了达标建设,防洪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全县67座中小型水库大部分已进行了除险加固,其中彻底根治的有21座;共解决了8.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泵站的新建改扩建,实施灌区配套项目沟港清淤等,抗灾除涝效益十分明显;山丘区镇为消除抗旱死角,以抗旱渠道清理整修、当家塘补点开挖塘坝扩容整修为重点,三年来又新开挖了当家塘257口。

二、存在问题。

1、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由于我县近来未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有的领导未参加过大的防汛、抗旱工作,对水患意识淡薄,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县政府对县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兴修施工现场组织检查的少;尤其是部分镇村对水利工作更是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导致到目前为止仍有少数镇村水利冬修工作基本没有开展。

2、宣传不够广泛、深入。

对《水法》、《防洪法》、水利建设以及国家出台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法律政策宣传不够广泛、深入,致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利建设、水利兴修热情不高,筹资难度大,造成沟渠、塘坝等长年达不到清理。

3、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

二是县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10年来,每年县财政投入全县水利兴修补助资金均为300万元,其中还包括对镇完成土方任务的补助奖金,真正用于水利兴修的仅为200多万元左右,加上有的镇财政困难,导致面上水利建设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就连去年5月县人大在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报告”时下达的“审议意见”中:“从起,县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圬工结构涵闸的除险加固”,至今,县财政未安排专项资金。

4、水利设施基础依然薄弱。

一是全县内河堤防部分地段建设仍未达标,经不起大风大雨的考验;

二是小水库病险问题还有50%未彻底根治;

三是农村还有27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五是内圩沟港、抗旱渠道淤实严重,进、出水不畅等等。

5、水利兴修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镇对水利工程在抗灾、减灾中所发挥的效益认识不足,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对待水利兴修工作,没有制定整体规划。

堤防、河流、水库大坝杂草丛生,管理难度大,如得胜河两边普遍种上了庄稼,无人管理、无人维护;镇村自己管理的排灌站机电设备涵闸斗门不能得到正常维修保养,抗旱排涝时险情不断。

7、水利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二是水务部门下属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水平不高,人员参杂,外行较多;

三是镇级无专业水利人员,水利人才严重匮乏,青黄不接。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前各级领导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把水利建设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水利兴修工作的领导。

2、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县镇政府及主管部门要通过县电台、电视台各种宣传栏、各种会议、简报等形式向广大干群广泛宣传《水法》、《防洪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法律法规政策,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的契机,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鼓励农民积极筹资富裕户的捐资兴修水利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全民积极参加水利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3、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在水利兴修项目安排上,各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农村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生活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20xx镇今年水利兴修工作,能结合本镇实际,在大堤加固问题基本解决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即内河、内圩、沟渠、塘坝等清淤,全镇24个村村村有工程,其特点是点多、面广、量大,镇政府对辖区内的清淤工作已拿出规划,利用国家出台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在群众自愿筹资的基础上,全镇采取推磨转圈的办法,用3—5年时间全面清淤一遍,力争使每个自然村村民都收益,彻底根治辖区内沟港、塘坝等水系淤实、水流不畅、夏天污水潢流的'状况,调研时在施工现场的老百姓对镇上此举拍手称快。

4、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一是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面资金。

二是县财政在保证上年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前提下,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应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从20xx年起,县财政要对全县千亩以上的圩口圬工结构涵闸的除险加固对各镇组织开展的内河、内圩、沟渠、塘坝等清淤工作安排部分资金给予补助。

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兴修的积极性,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激励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大力开展水利兴修提供资金保障。

5、充实力量,加强培训。

各级要调整充实水务部门的力量,已招的要尽快到位。同时,加强水利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努力促进全县水利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能力的提高。

6、奖惩兑现,激励先进。

县政府今年要继续把水利兴修作为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年终考评,考核结果纳入镇年度综合评比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之中。对在水利兴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镇实行重奖;对水利兴修综合考评后三名的镇,进行通报批评。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七

本文目录。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xx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xx—xx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xx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返回目录。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返回目录。

今年暑假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调查报告系作者与个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调查下得出的总结报告,希望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所在时能作出相应决策,为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保障。

返回目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河为江一级支流,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xx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

合同。

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八

安徽位于我国东部内陆地区的中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省份,水利建设一直是安徽的重点工作。多年来,在水利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也逐渐摸索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二、水利工作的重要性。

水利工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安徽地势低平,水域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干旱、涝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只有通过水利工作,才能解决农田灌溉、水源供应等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水利工作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安徽水利工作在灾害防治、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安徽在水库和堤坝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修建了一批新的水库,增加了水源供应,还对老旧水库进行了加固改造,提高了防洪和排涝能力,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

其次,安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建设灌溉设施,改造排渠,提高了农田灌溉的效率,减少了水浪费。另外,安徽还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灌溉用水量,提高了灌溉的科学性和节约性。

第三,安徽注重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利用。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监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水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四、我个人的体会。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正是水利工作的开展,才能让农业生产脱离自然环境的制约,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农田生产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民的收入也将得到提高。同时,水利工作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平衡。

而且,水利工作的开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作。同时,农民也应积极参与水利工作,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率和维护水源的意识,共同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安徽水利工作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水利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安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安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九

在所查的乡镇卫生院中,有22.0%的医院没有x光机,许多医疗机构仍然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老三样看病。此外,农民重治不重防的观念也相当浓厚。

农村社会风气差,旧习俗有所抬头。

经过几年的整治,海南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海南城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程度还不是很大。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4.0%人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很好,而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差和很差的人却多达31.7%。综合而言,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主要存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的人有过算命的经历。更有甚者,有些农民整日沉迷与烧香拜佛,连种庄稼之类的事都要先请示神灵后再去做,其愚昧程度难以言喻。我们在调查中还看到了另外一些丑恶现象。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肆意吆喝,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台班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乡竟干起了贩卖假种子的勾当。有些村镇来的所谓现代剧团,也是先是唱了一通流行歌曲,接着是色情表演。

税费改革困难重重,减负增收空间狭小。

费改革会陷入此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二,海南农业税收结构特殊,税费改革难度大。在我们对12个村的24名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重点访谈时,就有7名村委会成员表示海南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之处在于海南的农业税结构特殊。的确,海南农业税收的特点与全国不大一样,全国农业税比重大,农业特产税比重小;而海南的农业特产税比重大,农业税比重较小。海南农业特产税达3.06亿,农业税仅为0.56亿,农业特产税是农业税的5倍左右。3.06亿元的农业特产税对于海南的财政收入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海南取消农业税,尤其是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难度确实不小。

村民自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党政关系尚待进一步理清。

从第二部分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28.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依法办事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2.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务公开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41.7%的村民对村务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态度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3.7%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两委选举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确,村民们的态度清楚地反映了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选举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良选举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24.7%的村民对村两委选举工作不很满意,有9.0%的村民对两委选举工作很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村民向我们反馈的意见,海南农村选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选举运作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就了解到,有些地方选举时就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要通过各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提名产生,经过两上两下,两次公榜,审查资格,反复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进行。二是选举存在违法操作行为。有一些选民为了能在选举中获胜,不仅采取了收购选票、用钱拉票等违法手段,而且还对其他侯选人进行恐吓威胁和人身攻击。三是选民选举意识不高,不当选举普遍。有些地方选民不能正确行使权力,选举中投人情票、感情票、金钱票,致使老好人和圈内人当选,而敢干事、会干事的人反而选不上。

第二,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尚未理顺。农村的党政关系问题,也就是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农村最基本的,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村委会是广大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不应受党支部的领导。另一种倾向就是党管一切,应主动干预行政方面的事务和办村委会的工作。而在这其中,第二种情况明显占了优势。我们在宁市长丰镇黄加坡村调查时,村民陈坚告诉我们,他们村现在党政关系很混乱,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书记说了算。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时,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笑笑说:时间久了,这一切都成了习惯了。

第三,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村民的意见和乡、镇政府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们究竟听谁的的问题时,在受访的12名村级干部中,有7名回答说听乡、镇政府的,有3名表示听村民的,另外两名表示难以抉择。可见,在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下,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乡政府关系难度的确很大。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主要缘于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差别,有时甚至表现为矛盾和冲突。比如,在费改税的问题上,乡与村的态度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村对费改税非常赞成并十分关心。而乡政府则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因为乡财政主要依靠农民收入支撑,费多于税是一个普遍事实。而费改税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后果就是收费减少,从而使乡财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目前,尽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乡政府在乡村社会中仍起着主控性的作用。

第四,村民村官意识淡薄,村务公开工作问题多多。调查显示,有22.3%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不很满意,有10.0%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在海南农村,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宣传条件、手段限制,加之干部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致使他们对村务公开工作漠不关心。有些村干部把村务公开当成了一种工作负担,穷于应付工作检查。而部分村公布收入开支时只公布总数,不公布明细数,致使村民看不懂,无法起到公开的作用。其次是部分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防雨设施、管理不善等问题。有的村为了展示形象,把村务公开栏建设在远离村民居住区的路旁,村民很少去,因而难以起到村务公开应有的效果。有的村务公开栏没有防雨及防晒设施,加之采用粉笔书写,公开内容遇雨就被立即冲洗掉了,村民难以了解公开的内容。有的公开栏由于管理不善,被砸坏或被人帖上广告,以致于村务公开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科学化,是一种发达的科技型产业。这其中,科学技术是其核心和生命线,失去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现代农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和基础。而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又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直接运用者。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只有加速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农民走上可持续的致富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坦途。9.3%的农民能利用电脑搜寻一些科技信息,而只有3.7%的农民能利用电脑进行网上贸易。从上述两项数据中可以看出,海南农民除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外,其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水平也相当低。这也表明,海南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会难以适应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产积极性不高。

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这是整个中国农村都存在的问题,海南农村自然也逃不过它的影响。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因素。海南是一个海岛,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灾害频繁,海南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较大陆其他省份大。在调查中,不少农民向我们反映:近些年来,由于受台风和干旱的交替影响,像香蕉、芒果等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收入很难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人地比例失调,是海南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相比较而言,海南农民人均土地面积比内陆许多省份都大,那么为什么还说人地比例失调呢?到过海南农村的人都知道,海南的土地比较贫瘠、沙化严重,可耕作的土地不是很多。因此造成海南农村人地(可耕土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

最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务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对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是比较低的。没有较高科技文化知识的农民往往难以在城市承受住激烈的劳务竞争。而即使有幸能找到工作的,大部分也只是干一些收入低,比较繁杂的体力活。近几年,海南省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有回流返乡之势,这直接导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减少。

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参政议政的程度较低。

的村民没有缺席过村民大会,33.7%的村民缺席过一次,21.0%的村民缺席过两次,17.3%的村民缺席过两次以上。综上可见,海南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参政议政程度也很不够。

第一,民主意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农村,民主主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体的农民,一是作为整体的农民群体。从个体上看,海南农村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些朴素的民主观念,距离成熟的现代民主意志、素质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在选举中发现:许多农民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遇到纠纷时,上级领导能公平地为自己做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上,很少主动地去争取。另一方面,从海南农村整个农民群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文化环境上。相当多的农民对封建思想津津乐道,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不用去争取什么。同时,旧习俗(如家庭制和家长制)的存在,束缚和压抑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的发育、强化。

第二,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别十分明显。总体说来,海南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区域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城市郊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高于边远地区的农民。城市郊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国际和地区交流较为频繁,因而,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封闭、不保守,对民主的要求也较强。相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我们在调查中就明显感受到海口市郊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远高于白沙县乡村的农民。其次,知识水平较高、与外界交流多的农民比知识层次低、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农民的民主观念更浓厚。我们在重点访谈中发现,乡镇企业中的工人、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个体私营业主、打工仔等由于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他们头脑中封建主义思想较少,因而,知政、参政、议政的需求也比较高。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则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其民主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动摇。

第三,农民对民主的认识不清,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够重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农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依附观念浓厚。有的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权利,更不清楚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作为四个民主之一的民主选举,既是农民民主权力的核心,也是实现农民利益的根本保障。然而相当多的农民对于体现他们基本民主权力的民主选举极为漠视。一些农民甚至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选举权,以至于贿选现象屡屡发生。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

二、办学层次:高职(专科)。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办学地址:合肥市东门合马路18号。

五、招生录取规则:

1、录取基本原则: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阳光工程”招生政策,按公平公开原则,依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分数级差,无专业特殊要求,无专业性别比例;安徽省应届毕业生应具有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2、我院录取工作将按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政策及我省高校招生工作的有关规程实施。

3、我院对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市、区)制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予以承认。

4、体检要求: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收费标准:

严格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理科专业3900元/学年,文科专业35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500元/学年。具体收费以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为准。

八、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合肥市东门合马路18号,邮编:231603。

2、联系电话:

67316958(15240019805),67316800(13085007511)。

67316888(13003006077),67316773(13003006011)。

4、网址、电子信箱:、

e-mail:ahsyzjb@。

5、招生部门:学生处。

九、资助体系:

学院制定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品学兼优学生和特困生分类予以奖励和资助,不让任何一位被录取的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1、奖助学金: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学院实行学生量化考核,并按学生在校德、智、体等综合测评成绩和国家政策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

2、特困补助:学院每年从学费中提取资金资助特困学生。

3、缓交学费:对于家庭确实贫困、一时难以缴齐学费的困难新生,学生在入学时可持当地扶贫办的《扶贫卡》和民政部门的困难证明向学院申请办理学费缓交手续。

4、助学贷款: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贫困学生在生源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院给予积极协助。

5、勤工助学:学院积极为广大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十、其他须知: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安徽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具有65年办学历史,占地1040亩;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人。

学院还是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学院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设有60多个普通专科专业;20面向安徽、四川、甘肃、青海、辽宁等省招生。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一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列入国家和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解决农村居民和农村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的供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包括取水设施、水厂、泵站、公共输配水管网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的原则。

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投资建设、经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编制专项规划,健全管理体制,落实扶持措施,实行规范运行,保障饮水安全。

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负总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环境保护、价格、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举报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损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应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提高供水工程规模效益。

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第九条  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日供水 1000立方米以上或者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其他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户部分,由农村居民自行筹资,建设单位或者供水单位统一组织施工建设。

第十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在主体工程所在地公示工程规模、国家投资计划或者财政补助份额、受益农村居民承担费用、工程建设概况、建设工期等内容。

第十一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等,应当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国家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合格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清产核资,明晰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所有权:

(一)国家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三)国家补助、社会资助、农村居民建设的分散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农村居民所有。

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依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转让工程经营权,转让经营权所得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第三章  供水与用水

第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由所有权人确定经营模式和经营者(以下称供水单位)。所有权人与供水单位应当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县级人民政府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行使国家所有权。

鼓励组建区域性、专业化供水单位,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供水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规范的制水工艺;

(二)依法取得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三)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从业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或者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仪器设备和专业检验人员,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供水单位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并指导供水单位限期整改,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技术指导。供水单位在整改期间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六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的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按照供水合同分时段供水。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暂停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供水设施维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暂停供水时间超过24小时的,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七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定期进行检测、养护和维修,保障供水设施安全运行。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供水档案管理制度。水源变化记录、水质监测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生产运行报表和运行日志等资料应当真实完整,并有专人管理。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对供水水费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供水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公告国家和省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政策措施,并定期公布水价、水量、水质、水费收支情况。

第二十条  鼓励供水单位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节水的技术、产品和设备,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提高供水的安全保障程度。

第二十一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水单位和个人签订供水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供水单位应当在供水管道入户处安装质量合格的计量设施,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抄表收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入户计量设施的正常使用,并按时交纳水费。

第二十三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需要安装、改造用水设施的,应当征得供水单位同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输配水管网上接水,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用水。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国土资源、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跨县级行政区域的水源保护区,应当由有关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从事下列活动:

(一)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在取水点周围500米水域内,从事捕捞、养殖、停靠船只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在取水点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或者在沿岸倾倒废渣、生活垃圾。

(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在水源点周围50米范围内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场(站) 等污染源。

(三)以泉水为供水水源的,在保护区范围内开矿、采石、取土。

(四)其他可能破坏水源或者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供水单位应当在保护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第二十七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害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挖坑、取土、挖砂、爆破、打桩、顶进作业;

(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堆放垃圾、废弃物、污染物等;

(五)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其他活动。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主管道两侧各1.5米范围内,禁止从事挖坑取土、堆填、碾压和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沉淀池、蓄水池、泵站外围30米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沟道以及其他生活生产设施,不得堆放垃圾。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拆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不得从事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运行安全的活动。确需改装、迁移、拆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的,应当在施工前15日与供水单位协商一致,落实相应措施,涉及供水主体工程的,应当征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造成供水设施损坏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有关监测机构对水源地、出厂水质、管网末梢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并公布结果。

前款规定的水质化验、检测所需费用由本级财政承担,不得向供水单位收取。

第三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供水单位应当制定供水安全运行应急预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供水水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启动供水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  扶持措施

第三十二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

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主要来源:市、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转让工程经营权的所得收益等。

第三十三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保障土地供应。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可以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企业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的其他税收优惠,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水单位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以及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组织抢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发生水质污染未立即停止供水、及时报告的,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改装、迁移、拆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施的;

(二)擅自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输配水管网上接水或者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用水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损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沉淀池、蓄水池、泵站外围30米范围内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沟道以及其他生活生产设施,或者堆放垃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集中供水工程,是指以乡(镇)或者村为单位,从水源地集中取水,经净化和消毒,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利用输配水管网统一输送到用户或者集中供水点的供水工程。

(二)分散供水工程,是指以户为单位或者联户建设的供水工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水利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加固和拆除等活动及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供水、围垦等(包括配套与附属工程)各类水利工程。

第三条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  项目法人(或者建设单位,下同)、勘察(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及其他与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依法承担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章   项目法人的安全责任

第六条  项目法人在对施工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时,应当对投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进行审查。有关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不得认定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

第七条  项目法人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施工可能影响的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拟建工程可能影响的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有关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可能影响施工报价的资料,应当在招标时提供。

第八条  项目法人不得调减或挪用批准概算中所确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等所需费用。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当组织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方案,并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对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方案进行调整,并报原备案机关。

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方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负责人;

(四)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六)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七)工程度汛方案、措施;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条  项目法人在水利工程开工前,应当就落实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布置,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当将水利工程中的拆除工程和爆破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项目法人应当在拆除工程或者爆破工程施工15日前,将下列资料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

(一)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

(二)拟拆除或拟爆破的工程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物的说明;

(三)施工组织方案;

(四)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章  勘察(测)、设计、建设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勘察(测)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测),提供的勘察(测)文件必须真实、准确,满足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需要。

勘察(测)单位在勘察(测)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勘察(测)单位和有关勘察(测)人员应当对其勘察(测)成果负责。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并考虑项目周边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特殊结构的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设计单位和有关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设计成果负责。

设计单位应当参与与设计有关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建设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建设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以及项目法人报告。

第十五条为水利工程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提供有关安全操作的说明,保证其提供的机械设备和配件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从事水利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加固和拆除等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活动。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含工程施工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上述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建设有度汛要求的水利工程时,应当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工程度汛方案、措施制定相应的度汛方案,报项目法人批准;涉及防汛调度或者影响其它工程、设施度汛安全的,由项目法人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批准。

第二十二条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以及总监理工程师核签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二)土方和石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七)围堰工程;

(八)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对前款所列工程中涉及高边坡、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负责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三)组织、指导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建设、考核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的考核工作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工作。

第二十八条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三)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建设工作以及有关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应当经水利部考核合格。

第三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自收到本规定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备案资料后20日内,将有关备案资料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第三十三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及时受理对水利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及安全事故隐患的检举、控告和投诉;对超出管理权限的,应当及时转送有管理权限的部门。举报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对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举报;

(二)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书面材料;

(三)督促落实整顿措施,依法作出处理。

第六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三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当组织制定本建设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水利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七条  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项目法人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八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第三十九条  水利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的实施办法,报水利部备案。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二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在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按照《巫山县在创先争优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巫山委办【2011】24号)和巫山县水务系统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关于现阶段学习调研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站实际。福田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对辖区内的水务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在现将调研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情况。

福田镇位于巫山西北部,距县城70千米,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幅员面积123.78平方千米,总人口43728人,是巫山县连接巫溪县及江北各镇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大宁河流经镇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1995年命名为国家部级小城镇试点镇,2003年被纳入重庆市“百强工程镇”。镇政府驻桥头溪。

二、水资源状况。

我镇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栗子、双凤、桥头村。缺水较为严重的以胡家、凉水、跑马、水口、天宫、双塘、茶山等村最为突出。

三、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福田镇现有小。

(一)型水库一座(燎原水库),于2008年除险加。

固,现蓄水约80万立方米;小。

(二)型水库三座(岩口子、双凤、丰洞水库),都属病险水库,共蓄水约35万立方米。标准化水厂一座(2000t/d)。山坪塘300余口,渠堰100多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三十年,经多年运行,工程多处出现了老化;此外,我镇还有两座小(二)型病险水库没有整治,等等。二是节水技术推广滞后。如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管道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控制面积很小,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防洪排涝标准较低。四是水渠的荒废现象及其严重。

2.水利工程存在建设和管理双轻的现象。实际证明,当前我镇大部分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还是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体制,由集体建设集体管理,这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说水利工程是“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这样就形成工程谁都不想花钱建设,建好之后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也不管的局面。

3、饮水状况不安全。我镇饮水供需矛盾突出,农村人口缺水比例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广大农村根本没有完全安全的水源,人蓄粪便的随意排放,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及处置方式以及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对吃水问题都造成了影响,普遍存在着间接污染,地下水源也受到影响。

4、水资源保护和监管存在空白。我镇广大农村,很多农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高,对水质的监管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部分农户农药的滥用,废弃农药处置不合理,间接破坏了水体,随意排放的粪便更是让寄生虫有了栖身之所,水资源保护不到位和没有定期对水质抽查,危害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受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限制,无法做到对农户所用水源进行监控,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五、我的思考和建议。

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本身原因分析:总的来说,当前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站认为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先天不足。我镇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而且其维护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单从我镇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情况来看,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致使相当部分的耕地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投入严重不足。当前我镇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受数次洪涝灾害的影响,我镇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直接加重了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难度,需要投入的水利维修建设的资金进一步加大。然而,每年投入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我镇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的需要。

3.农民未能很好的承担应尽的建设义务。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

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据调查,我镇目前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也就是俗称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原有的许多水利工程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损毁严重,致使有些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4.管理较为薄弱。农村水利法规制度、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加强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立足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积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1、抓住实施农户万元增收的契机,全力促进我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做好我镇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从我镇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做好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农业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等保障。要立足我镇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水利建设项目:一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特别是要对直接影响我镇农业生产的山坪塘、渠堰水毁灌溉设施要进行一次大修复,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要;二是要切实加快水库、山坪塘、渠堰除险加固工作步伐,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三是要加快启动双凤、丰洞水库大灌区工作,确保双凤、金凤、浑水、跑马、凉水、椿树等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和灌溉问题。

2、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以农业发展的大镇,水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必须将水利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水能推动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特别是作为一个农业大镇,如果土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即会要重影响收成,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也会影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间接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要大力宣传。通过电视、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农药正确使用意识和对水源的保护意识,这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地下水源。由于目前水利工程滞后,地下水源极大的解决了我们的饮水问题,更要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利用。

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对如何提高水利用率,要将它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

7、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要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着力把各项政策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工作方案,实化为工作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兑现到千家万户。

调查单位:福田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三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利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支撑。作为江淮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水利经验。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和学习体会,分享我对安徽水利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水利意识的觉醒。

在安徽的农村,我看到了种植业倚赖水利的巨大需求,而掌握水利技术的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这让我意识到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为此,政府大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水利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城市,我注意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满足水的需求,还要注重环保和节能。通过建设水务系统,推广水务节约型社区,安徽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的问题。

第二段:防洪抗灾的措施。

安徽地处江淮流域,水患是常有的事情。为了解决频繁的洪涝问题,安徽省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经验,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洪抗灾措施。我去考察时,见到了一座修筑的防洪工程,它起到了切实保护当地农田和居民的作用。安徽还注重建设多功能蓄滞洪区,将洪水吸收和转移,减少洪灾损失。此外,人们还通过加强早期防御、加强灾后管理等方法,提高了抗洪抢险的能力。

第三段:农田水利的改革。

作为农业大省,农田水利体系对安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田水利改革中,安徽加强了对农村水利小型化、家庭化管理的推进力度。他们充分发挥了农户的主体作用,将农田水利纳入家庭经营体系,实施与市场相衔接的农田水利归集机制,促进了农田水利的快速发展。通过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农田水利的效益,也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段: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现代社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必然。在安徽,政府提出了“节约用水、优化供水、管护并重”的理念,以此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确保水环境的优质状态。这些措施使得安徽能够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的挑战。

第五段: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在考察中,我看到了安徽在水利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安徽实现了水利工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全面掌握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安徽还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为安徽水利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总结:

通过考察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安徽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安徽在水利工作中注重水利意识的觉醒,积极采取防洪抗灾措施,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过度利用、水污染等。面对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安徽水利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四

据本网从安徽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获悉20,安徽省棉花成本收益调查工作已结束。通过对全省8个调查县(区)的72个农调户的定点记帐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今年全省棉花成本收益的基本情况是:单产下降、成本增加、价格上涨、净利润下滑。现将成本收益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本变化情况及原因。

今年,全省种植棉花的每亩总成本为1901.59元,较去年1698.03元,增加203.56元,增幅为11.99%。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都有所增加,其中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增幅较大,是导致总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

(一)生产成本增加。

今年,棉花每亩生产成本为1729.36元,较去年1538.9元,增加190.46元,增幅12.38%。1、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略有下降。今年种植棉花的每亩物质费用为446.53元,较去年的481.32元,减少34.79元,减幅7.23%。其中: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和租赁作业费较去年分别下降7.87%、5.82%、12.1%和15.36%。其中化肥费和农药费的.降值和降幅较为明显。化肥费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化肥用量减少,今年化肥的折纯后的用量下降2%;二是化肥价格下跌,主要化肥品种价格都有所下跌,例如:尿素价格去年种植期的购买价格1.82元/公斤,今年调查期的购买价格1.58元/公斤,同比下降13.19%;三元素复合肥去年种植期的购买价格2.82/公斤,今年调查期的购买价格2.79元/公斤,同比下降1.06%。农药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药购买价格下跌。租赁作业费下降的主要原因:安徽省沿江棉区受长江流域连续降雨和洪涝灾害影响,棉花生产形势严俊,棉农减少了农资和农机投入;黄淮棉区在棉花播种期气候适宜,棉农育秧和移栽的机械投入有所减少。2、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涨幅明显。今年棉花每亩人工成本为1282.83元,较去年1057.58元,增加225.25元,增幅21.3%。安徽省农业劳动日工价的涨幅较大是导致人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今年全省农业劳动日工价为76.6元/天,较去年60.7元/天,增加15.9元/天,增幅26.19%。全省棉花每亩的用工天数为16.72天,较去年每亩较少0.7天,用工天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全省棉花生长期推迟,霜期滞后,成熟集中,人工采摘效率提高,用工天数略有下降。由于农业雇工工价的涨幅较快,棉花生产的用工性质主要以家庭用工为主。

(二)土地成本增加。

今年,全省棉花每亩土地成本为172.23元,较去年159.13元,增加13.1元,增幅8.23%。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是支撑棉花流转地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我省棉田北为旱地,南为沙洲圩区,农业产出较低,耕地改造需要巨大投入,棉田土地成本增幅有限。

二、其他主要指标变化及原因。

(一)单产下降。

今年,全省承担棉花直报调查的有9个县(区),由于铜陵义安区受灾较重没有参加汇总,其他8个县(区)1增7减。全省棉花皮棉单产72.66公斤,较去年79.44公斤,减少6.78公斤,减幅达8.53%。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徽省沿江棉区受连续降雨、山洪灾害、洲圩内涝影响;二是受灾后补种和扶正的棉花在成熟期又遇干旱,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二)价格上涨。

今年,全省棉花出售价格为703.93元/50公斤,较去年629.76元/50公斤,上涨74.17元/50公斤,涨幅达11.78%。皮棉产量按37%衣分率折算,每公斤籽棉出售价格6.64元,较去年5.71元,上涨0.93元,涨幅达16.29%。今年安徽省棉花出售价格是自以来出现首次上涨。棉花出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今年全球棉花产量下降的影响。2015/棉花消费量超过去年棉花产量,今年全球棉花产量下降、库存减少,现货和期货市场加仓助推,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二是海关计征汇率的调节和国内外棉花价差缩小,国内棉价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导致国内棉花收购价格上涨。三是今年安徽省棉花虽然受灾较重,但两个棉区(沿江棉区和黄泛棉区)棉花品质要好于去年,加上今年新疆棉区棉花品质的较好,其价格优势也惠及安徽省棉花价格。预计国内棉花后期价格受地区经济增速和纺织品需求影响,涨跌存在不确定性,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三)净利润下滑。

今年,全省棉花种植收益继续下滑。每亩净利润为负596.96元,较去年负471.61元,下降125.35元;每亩现金收益止跌回升,今年为819.59元,较去年716.91元,增加102.68元,增幅14.32%。安徽省棉花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单产下降,二是成本增加,受这两方面影响,棉农收益持续下滑。今年棉花种植收益虽有走出“谷底”趋势,但比较效益远不及其他农作物,棉农种棉积极性依然不高。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五

本文目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水利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11月9日—10日,在王金燕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深入万村、黄柏、张村、皈大、龙头山、花桥等乡镇,实地察看了部分在建的水毁工程恢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召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干部、部分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12月13日还组织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结合代表视察反馈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水利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上饶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达3.01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545万元。使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市落地,并相继开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xx年以来,全市66座水库溢洪道应急除险工程全面完工并验收;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10座小(一)型和1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初已全部完工;规划外投资3993万元的双河口水库通过多方努力已完成了前期工作,拿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省发改委的批复;列入国家规划内的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正在建设当中;省级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批复及投资概算已完成,目前正在招投标中。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三年来,中央、省、市三级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4200万元(市本级配套1050万元),对134座小型灌区进行整治和节水改造;去冬今春市本级投入400万元,对178座出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整治渠系、修建堤灌站、对出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中央投资的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xx年12月开始,启动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黄柏乡乡镇防洪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5%以上;xx年9月继续争取实施了黄柏乡乡镇防洪二期工程,工程投资76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80%左右。工程总投资预计达2488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517万元),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沿岸1.28万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耕地面积1万亩。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时展开。“6.15”、“6.19”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市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全市各地共有595处水库、堤防、安全饮水等水利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61万元。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配套732万元,及时启动了第一批共73个项目的水利冬修工程,并全部开工建设,到代表视察止在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同时,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掀起了水利冬修“双百”大会战高潮,快速推进“6.15”、“6.19”水毁修复工程、黄柏乡乡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急度汛工程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达标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水利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都在逐年增长,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由于我市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较弱,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一是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需要维修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所需的水利工程资金总量大,据统计,今年“6.15”、“6.19”、“11.4”三次超历史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所需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就达8000多万元,仅管我市投入的绝对资金每年有所增长,但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除第一批起动的73处水利冬修工程和乡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修复的283处水毁工程外,仍有239处水毁水利工程尚未修复,需资金5686万元。二是国家和省市工程项目投入都集中在较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上,对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列入计划,上面没有资金扶持,这部分资金完全要靠地方财政来解决。三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的投入缺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行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的办法,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等原因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因此,要求乡(镇)村20%的水利工程配套资金也很难落实到位。四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分散,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力和效率。目前掌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部门和单位有发改委、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局等7、8家单位,资金使用分散,运行环节繁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五是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如xx年实施的50个水利冬修工程均已完工验收,但至今400万的维修工程款尚未支付。

(二)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一些弊端。调查中,基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招投标问题反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串标、围标、卖标等不良现象;二是因串标、围标、卖标,使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招投标成本增大,必然占用工程较大资金,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招投标程序复杂,过程长,拖延或耽误了水利冬修的最佳时间;四是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主体不够明朗,权责利不清,造成建、管、用三家分离,管理脱节,不利工程监管。

(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效益不明显。调查中,基层对已建成的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反映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特别是一些集中供水工程,由于设计标准低,与安全供水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个别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建管脱节、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难以保证可持续运行。如黄柏乡投资1000多万元的自来水厂,至今不能正常供水,而且效率不高,受益人口目前只有100多户,达不到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四)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监管。二是水利工程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致使水利工程监管不力。一方面是市水利局机关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不匹配。市水利局机关只有11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难以担负起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是基层水利工程技术员队伍薄弱。14个乡镇(街道)大部分只有1名水利员,个别乡镇(街道)至今未配。目前在编的36名水利员中,在职的只有19人。他们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6.15”、“6.19”“11.4”3次洪涝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务必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议:

(一)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保障水利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市本级财政的投入,建立水利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xx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规定,市本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高。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要严格项目统筹,整合部门资金。科学调配项目,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四要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融资公司等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五要按照中央、省市水利工程项目资金配套的要求,市本级财政要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当前要尽快研究启动第二批水利冬修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确保受损的水毁工程在今冬明春修复使用。尤其是对再次遭受“11.4”洪灾的龙头山、皈大乡的水毁工程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倾斜。

(二)加强规划编制,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一要严格按照省里提出的“五大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5至xx年的努力,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二是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组织编制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三要统筹安排全市六大水系水利工程布局,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要对全市水库、山塘、灌渠、堤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普查,摸清我市的水利资源利用和发展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列入年度水利工作重点,同步抓好落实。五是要加强市域内主要河道流域治理及重要地段的防洪堤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市财政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发展规划及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要加大招投标监督力度,对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卖标等扰乱招投标秩序的行为和干扰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公安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建议工程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应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议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在应急水利工程、水毁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要特事特办,以免延误工程建设最佳时期。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始终坚持水利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主体和责任,积极总结龙头山乡水利工程建设监管的经验,确立可推广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的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建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与工程质量监理问责制,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优化工程建设环境。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规政策,建立水利与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四)积极破解难题,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市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的要求,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对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实施到位的乡镇村,要督促做好管网对接通水工作。二是要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要妥善协调解决黄柏乡自来水厂问题,明确时间、优化方案,加快速度,让群众早日受益。

(五)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力量。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理顺乡镇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市政府要落实好中央、省、市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站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让它们切实履行起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职责,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二是要加强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队伍素质。要加大对水利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和考录力度,招录一批水利技术专业人员充实到市水利局机关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要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三是要大力引导扶持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用水管理办法,鼓励农民用水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

返回目录。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返回目录。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xx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xx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

应急预案。

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返回目录。

一、*市乡镇水利站现状。

*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1.5%,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8.6%。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xx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121.6万元(其中财政仅为2.9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5、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妥善解决人财物问题。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配水利助理员,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二是要充分考虑分流人员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供养问题,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及时对撤并的水利站进行清产核资,妥善解决水利站的债权债务问题。

6、乡镇水利站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水利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债权债务处理以及改革后新的基层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水利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11月9日—10日,在王金燕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深入万村、黄柏、张村、皈大、龙头山、花桥等乡镇,实地察看了部分在建的水毁工程恢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召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干部、部分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12月13日还组织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结合代表视察反馈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水利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上饶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达3。01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545万元。使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市落地,并相继开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2016年以来,全市66座水库溢洪道应急除险工程全面完工并验收;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10座小(一)型和1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初已全部完工;规划外投资3993万元的双河口水库通过多方努力已完成了前期工作,拿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省发改委的批复;列入国家规划内的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正在建设当中;省级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批复及投资概算已完成,目前正在招投标中。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三年来,中央、省、市三级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4200万元(市本级配套1050万元),对134座小型灌区进行整治和节水改造;去冬今春市本级投入400万元,对178座出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整治渠系、修建堤灌站、对出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中央投资的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2016年12月开始,启动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黄柏乡乡镇防洪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5%以上;2016年9月继续争取实施了黄柏乡乡镇防洪二期工程,工程投资76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80%左右。工程总投资预计达2488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517万元),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沿岸1。28万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耕地面积1万亩。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时展开。“6。15”、“6。19”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市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全市各地共有595处水库、堤防、安全饮水等水利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61万元。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配套732万元,及时启动了第一批共73个项目的水利冬修工程,并全部开工建设,到代表视察止在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同时,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掀起了水利冬修“双百”大会战高潮,快速推进“6。15”、“6。19”水毁修复工程、黄柏乡乡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急度汛工程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达标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水利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都在逐年增长,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由于我市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较弱,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一是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需要维修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所需的水利工程资金总量大,据统计,今年“6。15”、“6。19”、“11。4”三次超历史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所需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就达8000多万元,仅管我市投入的绝对资金每年有所增长,但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除第一批起动的73处水利冬修工程和乡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修复的283处水毁工程外,仍有239处水毁水利工程尚未修复,需资金5686万元。二是国家和省市工程项目投入都集中在较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上,对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列入计划,上面没有资金扶持,这部分资金完全要靠地方财政来解决。三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的投入缺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行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的办法,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等原因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因此,要求乡(镇)村20%的水利工程配套资金也很难落实到位。四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分散,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力和效率。目前掌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部门和单位有发改委、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局等7、8家单位,资金使用分散,运行环节繁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五是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如2016年实施的50个水利冬修工程均已完工验收,但至今400万的维修工程款尚未支付。

(二)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一些弊端。调查中,基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招投标问题反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串标、围标、卖标等不良现象;二是因串标、围标、卖标,使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招投标成本增大,必然占用工程较大资金,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招投标程序复杂,过程长,拖延或耽误了水利冬修的最佳时间;四是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主体不够明朗,权责利不清,造成建、管、用三家分离,管理脱节,不利工程监管。

(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效益不明显。调查中,基层对已建成的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反映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特别是一些集中供水工程,由于设计标准低,与安全供水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个别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建管脱节、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难以保证可持续运行。如黄柏乡投资1000多万元的自来水厂,至今不能正常供水,而且效率不高,受益人口目前只有100多户,达不到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四)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监管。二是水利工程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致使水利工程监管不力。一方面是市水利局机关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不匹配。市水利局机关只有11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难以担负起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是基层水利工程技术员队伍薄弱。14个乡镇(街道)大部分只有1名水利员,个别乡镇(街道)至今未配。目前在编的36名水利员中,在职的只有19人。他们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6。15”、“6。19”“11。4”3次洪涝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务必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议:

(一)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保障水利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市本级财政的投入,建立水利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6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规定,市本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高。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要严格项目统筹,整合部门资金。科学调配项目,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四要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融资公司等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五要按照中央、省市水利工程项目资金配套的要求,市本级财政要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当前要尽快研究启动第二批水利冬修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确保受损的水毁工程在今冬明春修复使用。尤其是对再次遭受“11。4”洪灾的`龙头山、皈大乡的水毁工程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倾斜。

(二)加强规划编制,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一要严格按照省里提出的“五大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5至2016年的努力,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二是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组织编制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三要统筹安排全市六大水系水利工程布局,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要对全市水库、山塘、灌渠、堤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普查,摸清我市的水利资源利用和发展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列入年度水利工作重点,同步抓好落实。五是要加强市域内主要河道流域治理及重要地段的防洪堤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市财政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发展规划及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要加大招投标监督力度,对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卖标等扰乱招投标秩序的行为和干扰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公安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杜绝“劣质”工程的产生。建议工程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应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议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在应急水利工程、水毁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要特事特办,以免延误工程建设最佳时期。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始终坚持水利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主体和责任,积极总结龙头山乡水利工程建设监管的经验,确立可推广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的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建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与工程质量监理问责制,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优化工程建设环境。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规政策,建立水利与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四)积极破解难题,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市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的要求,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对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实施到位的乡镇村,要督促做好管网对接通水工作。二是要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要妥善协调解决黄柏乡自来水厂问题,明确时间、优化方案,加快速度,让群众早日受益。

(五)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力量。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理顺乡镇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市政府要落实好中央、省、市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站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让它们切实履行起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职责,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二是要加强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队伍素质。要加大对水利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和考录力度,招录一批水利技术专业人员充实到市水利局机关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要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三是要大力引导扶持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用水管理办法,鼓励农民用水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七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二、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2004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20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篇十八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德两国政府在文化传媒领域合作创建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全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及“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基地”,是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全国传媒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