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1:22:52 页码:10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模板8篇)
2023-11-10 21:22:52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进而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好的方向。语言要准确、清晰,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以下是一些写作总结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一

随着如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在不断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每一个老师心中的难题。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有着严重的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增进老师与学生的感情,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一个老师都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及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互动是否有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一位重视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老师,能够带动教学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依然有很多老师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重视。

1.1互动意识淡漠:如今依然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因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潜意识忽略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对于课堂教育,依然以传统的知识教授为重点,少有进行师生互动,或者互动方式不当,以至于没有起到提高互动有效性的效果。

1.2互动方式模式化:不少老师的缺少互动技巧,只以简单的提问进行师生互动,不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因此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体现不了师生互动的价值。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了与老师互动的欲望,对于学习也只是应付了事,从而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1.3把握不到互动时机:课堂上师生互动包括很多类型,想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就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如果对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生硬的与学生互动,那么往往回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反感,从而没有到达互动的效果。

1.4学生的不配合: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教师虽然对活跃课堂气氛责无旁贷,但是学生作为课堂参与对象的另一主角也“难辞其咎”[2]。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年龄较小,一些学生对于老师的互动方式无法理解;还有一些学生则害怕说错话,或者问题回答不正确,受到惩罚或是同学的嘲笑不敢与老师进行互动。总而言之,小学生对老师互动的不配合或消极反应是因受到的引导不够。

2怎样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2.1提高互动意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或者意识到了,但并不知道怎样与学生交流[3]。对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好自己身为引导者的作用,有意识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先学生互相交流,在进行提问这篇课文是讲的谁的故事,同学们从这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2.2创新互动方式:小学生普遍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以故事表演的方式去展现就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比如:像《神笔马良》《陶罐和铁罐》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自主表演的方式,通过扮演不同的故事角色,来学习、了解故事人物的特点,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2.3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主动融入学生之间,多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动态,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滋润枯萎的心灵;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消融冰冻的感情。”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爱。孩子也是单纯的,对于真心关爱他们的老师,他们自然也会以满腔的热情给予老师回应。

2.4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树立老师的威信,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4]。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爱发言也爱提问。教师以此为突破口,积极的回应孩子的问题,在交流中传授学生知识。比如: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以幽默诙谐的语气描叙套神秘的太空,激励学生们发动想象力,幻想太空中有什么,在太空中生活会遇见神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轻松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发言。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3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能够融入学生之间的老师,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以积极、健康的观念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5]。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二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广大师生重视师生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多数教师正在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慢慢尝试适应师生的互动教学,但从实际的情况看,师生互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师生的观念陈旧,课堂互动教学兴趣低沉。

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气氛比较尴尬,师生互动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宁愿采取传统的详细讲解和多练习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不断做练习对高考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帮助,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进步。但是这也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感兴趣,教师应该注意到的是:数学教学若只是不断的练习,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比较随意和盲目,互动教学效率不高。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师生互动教学还处于表面形式,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目的把握性不强,只是一味跟随潮流,没有正确把握师生互动教学的真谛。具体表现在:教师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认为师生互动越多越好,为了互动而提问,提的问题没有目标性,有的时候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随意分组,使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混乱,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目标相反,课堂教学效率更低。

(三)师生互动教学范围较窄。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更多地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基本不会与他们互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明显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在教师看来,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能够提升互动的质量和互动的效率,且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进度。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怪异,出现教学不公平现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公平,导致班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

制约师生互动教学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没有明白师生互动教学的真正意义,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师生互动教学,不能明白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明白师生互动教学的实质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师生课堂互动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互动要处于平等地位,合理的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提高互动效率。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提倡师生互动教学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师生互动模式中进行。教师在采取师生互动教学时,应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目的,所有互动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互动教学的时机,杜绝互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才能在目的的引导下有步骤地实施,提升互动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扩大师生互动范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是教学大忌,不符合教学的本意。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需要扩大互动范围,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享受相同的互动权利,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而顾及更多学生的互动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互动问题和时机,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反过来师生互动也可以加深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二者间是相互促进的。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课堂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2]黄鸿辉.“师生互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实践与思考[j].青苹果,2017(2):52.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

(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28元。

一套衣服要?元。

裤子。

上衣。

是裤子的3倍。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让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1+3=4。

28×4=112(元)。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学生改画线段图)。

28元。

比裤子贵?元元。

裤子。

上衣。

(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多个学生说)。

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

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红布。

花布。

多?米。

8米。

(1)。

26米。

12米。

一共修路?米。

第一天。

第二天。

(2)。

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说明。

只有两个条件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力求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一,重视知识铺垫。课始复习中,通过动手画圆的练习,提示了基本的倍数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画线段图作好准备;同时还安排了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的练习,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

第二,探索解答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把握相关信息,主动提出问题,组合成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对改变后的问题与原问题进行比较与反思,从整体上把握这两个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学会合理地选择问题的方法。

第三,强化应用练习。有层次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5+4=5×7+1=4×9+8=。

6×8+5=8×3-6=9×9-9=。

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1)谈话引人:

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a.4+4+4+7=19(人)。

4×3=12(人)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12+7=19(人)。

6×2+7=19(人)。

c.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

师先引导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10+3-4=9(只)……。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作业设计(视情况,投影出示)。

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板书:

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a.4+4+4+7=19(人)。

4×3=12(人)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12+7=19(人)。

6×2+7=19(人)。

c.4+4+4+4+3=19(人)。

4×4=16(人)16+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教学反思:

乘加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学生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好”、“优”的方法。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五

(重庆大足城南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开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帮助学生思考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质量,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六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

恒成立的数学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的题型,是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拿到这类问题,我们往往不知道从哪入手,是我们学习中的难点。下面从函数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立体几何四大类问题中的恒成立题型作具体剖析,希望能帮助我们提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题的能力。

一、定义域中恒成立。

说明:对于线与面的平行,主要是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其中一个判定方法是:如果一条直线在某个平面内,并且这个平面与另外的平面平行,当然有这条直线与另外这个平面无公共点即平行,第一例就是应用此判定方法。第二例用到直线与平面垂直,那么过这条直线的所有平面都与这个平面垂直。实际上,这儿过直线cd或ef的任一平面都与平面abc垂直。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七

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对政治教学观念的改变,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却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策略。

1.过于重视理论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政治的教学,教师过于重视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获得政治知识,但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没有任何帮助。而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和人生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的政治课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通常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只是机械地复述教材中原有的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教师教授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探究式教学浮于表面

部分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会加入探究式学习,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没有将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的收益不多。虽然部分教师对公开课的态度比较认真,不仅会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还会努力维持课堂的探究状态,但是在平时的普通教学课堂上,教师依旧是按部就班,即使设计了探究活动,内容也非常单调,形式也比较单一,且不会做出实时的调整。

3.学生不乐于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通常教师会在课下收集资料,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却忽视了学生真正希望学习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节时,教材上虽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来进行分析,以获得不同的感悟,正确认识金钱观。但是,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是考虑到“花钱的度”的问题,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虽然领会到了“花钱有度”,但是对于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还是十分茫然,并渐渐地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1.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教学理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践与理论并重,注重开放式学习,形成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着重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授政治理论课程时,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辅助,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找寻相关资料,利用ppt或其他方式,将他们知道的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讲述在他们身边遇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创新探究式学习

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该过程的主体。由于高中的政治教学中选用的教材是全省统一,甚至几个省统一的,教材的选择可能并不符合当地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地域、时代等方面进行探究。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学习到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并鼓励其继续创新。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价值观的教育贯穿课程的始终,帮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还应当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将政治知识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的政治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怎么写篇八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带着足够的激情和动力去质疑问难,最终解题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问题情境已经被众多教师运用,也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问题情境需要拥有足够的代入感。

从本质上说,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简单地说,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带着足够的激情和动力去探究和思考问题。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第一要点在于足够的代入感。以《统计》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询问学生:“如果我要调查学校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的对象有小说、诗歌、史记等多种类型,我该如何去统计?”学生说:“学校有数千人,如果依次统计的话必定不现实,所以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问:“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又如何对所有学生的阅读喜好进行判定?”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去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代入感,也就能够在问题情境的带入下引导学生进入“统计”这一课的教学中,并且能够通过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的相关知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需要一定的深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一定的深度,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换言之,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过于浅显,如果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翻阅教材就能得出答案,就导致问题情境失去了真实的效力。

例如,在关于“抛物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是投篮。教师询问学生:“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其实也就是要运用好抛物线,大家想一想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需要考虑抛物线中的什么因素?”

首先,教师的提问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利用篮球运动这一种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唤起学生思考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结合篮球飞出的痕迹以及抛物线的相关知识,这就在引导学生思索抛物线的性质与定义,并且需要学生做出抛物线的函数图象,接着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学生会发现篮球飞出的轨迹是抛物线,要确定篮球的落点就需要考虑抛物线的顶点,这就涉及抛物线的函数突显和极值问题,需要学生整合所学的抛物线知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进行支撑。

教师要意识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从问题情境教学开展的步骤来看,教师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最终需要利用有效的评价进行总结,只有通过有效的总结与评价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又一大要点。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意识,不但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同时也要肯定其他学生的努力与付出。同时,教师要总结学生在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中的收获,指出学生的缺点,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但从目前来看,教师对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要点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本文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实践,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和交流,完善问题情境的创设,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范梅。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