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 兰州文化背景(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14:43:01 页码:9
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 兰州文化背景(六篇)
2023-01-15 14:43:01    小编:ZTFB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一

兰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样,有些段子只说不唱,有些段子则有说有唱。演唱时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还辅以扬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箫、笛等,演唱者一般为一人。其唱腔清雅婉转,音域幽广,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将喜、怒、哀、乐等复杂思想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演员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都能给听众以美感。 兰州鼓子,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厚。目前搜集到的曲牌约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来讲,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联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联套而成。

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以及"罗江怨"、"叠断桥"的忧郁悲伤。再如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叙述情节的"诗牌子",倾诉衷肠的"悲调",还有抒发豪情的"依尔哟",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工。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扬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铃、箫、笛等为辅;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后则用小月鼓击节起头。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则是第三类。

从传承谱系中可以看出,兰州鼓子艺人处在严重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状态,现今比较活跃的艺人绝大多数都在60岁左右,50岁以下的仅有数人。由于政府部门没有设立对兰州鼓子的专项财政开支,每次举办活动都是由艺人和爱好者自筹资金,艺人们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限制了此项活动的开展。以达家庄为例,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在一户面积只有20平方米的居民家里,演唱时,乐器和演唱者占据一定空间,听众只能坐在炕上、蹲在地上和门外。为了使这门具有安宁地方特色的中华古老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文化力量,拟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安宁区兰州鼓子进行保护:

1、建立以专家、区政府、街道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兰州鼓子保护领导小组,经费列入区财政年度计划,保护工作纳入文化部门、街道、村委会的工作计划。建立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岗位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整理普查资料,建立完善鼓子艺人档案,定期举办鼓子培训班,从乐理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教唱活动,尤其在现有的老艺人、新艺人中,强化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传承机制,并与所在地各大学音乐系建立联系,注意在音乐系师生中发展新生力量;

3、整理曲目,并印刷成册,聘请专家组织开展理论研究,保持兰州鼓子的原生态,成立安宁区鼓子协会,举办鼓子专题演唱会,为艺人创造机会更多地参加各种适宜的文艺演出活动;

4、由街道出面,为鼓子艺人协调解决较为固定和适合的演出场所。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二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20xx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20xx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20xx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以及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0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xx】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三

兰州市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四

兰州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峰对峙,滔滔黄河穿城东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繁荣兴旺的商贸城,欣欣向荣的科技城,饮誉全国的瓜果城。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xx年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292.95万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 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城市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截上20xx年底,建成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xx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兰化、兰炼为国家大型企业,高品位产品和先进技术已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力量雄厚。西固为全国2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有10多个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名。全区科技意识浓厚,地企合作密切,科研成果转化快。

西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作客,搞投资开发,把西固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西固,必将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西北升起。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五

兰州软儿梨

兰州软儿梨在享有“瓜果城”之赞誉的兰州,以它特殊的风味而成为梨中的佼佼者。软儿梨的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后成熟,其色黄中带绿,青中泛红,果皮较厚,果肉硬,味道酸涩。若藏至冬季,则冻结成冰球,食用时需置于温暖处化开,果肉则成一包香水,浆液极多,味甜胜似蜂蜜,且富酒味。吃时撕破表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顿时溶入口中,饮之甜津津、凉丝丝,清香无比,沁人肺腑,余味久久不绝。因此,软儿梨也称“香水梨”。

冬果梨

兰州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果实呈倒卵圆形,果大,平均重320~500克,熟后果实呈金黄色,皮较厚而粗,果肉白嫩,汁多而脆,味浓,酸甜适度,含糖量约9%,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的芽条变异而来,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果重平均157.5克,果汁不及大冬果梨多,贮期不如大冬果梨长,但果皮薄,果肉细,果味甜,因其味夺冠,成为甘肃省地方最佳品种之一。

黑瓜子

兰州黑瓜子被誉为“兰州大片”,是兰州著名的特产,以其片大、皮薄、板平、口松、肉厚、乌黑发亮、味香隽永、品质优异等特点而著称,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黑瓜子可加工成五香、奶油、咸淡、甜味、多味等各种类型的瓜子,又是制作糕点的理想辅料,兼备补脑提神作用,亦可炸油食用。黑瓜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d等营养物质,常吃能延年益寿

白兰瓜

在兰州众多的瓜品种中,白兰瓜出类拔萃,最负盛名。白兰瓜 性喜高温干燥、温差大、日照长的气候。兰州黄河北岸的青白石乡是最负盛名的“白兰瓜之乡”,这里生产的白兰瓜是甘肃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其周围地区是白兰瓜的盛产区。成熟的白兰瓜呈圆球形,个头均匀,每个重1.5~2公斤,白中泛黄,色泽美观,耐贮藏,易携带,瓤口碧绿,肉厚汁丰,脆而细嫩,清香扑鼻,甜味盈口,含糖量平均在14%左右,最高的达18%。白兰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酶、钙、磷、铁等,富有营养,具有清暑解热,利尿解渴,开胃进食的功能。

兰州百合

甘肃省的名优特产,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专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文明全国,亦可称世界第一”。其品质闻名于天下,故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美誉。

兰州玫瑰

清乾隆《甘肃通志》就载:“玫瑰花出兰州”,而以永登县苦水镇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 兰州苦水玫瑰花和精油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畅销全国的花中奇葩为兰州市的市花。玫瑰属蔷薇科落叶灌木,茎高有刺,花大,呈紫红色,枝叶茂盛,花朵繁多,花瓣肥硕,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乾隆时兰州翰林秦维岳赋诗咏颂:“霞光锦缎覆苍苔,点缀芳园朵朵开。西陇花迟兼遇闰,端阳才拥艳香来。”点出了玫瑰色香俱佳的特点。

最新兰州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如何写六

景点简介: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茸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

交通概况:

市内乘8、18、71、78、106、101、102路公交车,或31、33、34路电车在五泉山站下车即可到达。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崇庆寺内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铁钟,此钟铸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径二米,重达万斤。

金刚殿内完好地保存一尊铸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铜接引佛和莲花基座。佛像高5.3米,围宽2.7米,重2万余斤,面露笑容,神态自然,为铜像之精品。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五泉山公园内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纷纭踏来,人海如云。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公园西侧辟有动物园,有各类动物上百种。园内还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侧,是兰州最著名的公园之一。五泉山的历史很是悠久,因传说霍去病将军曾在山上鞭打五下打出五眼泉水而得名。如今的五泉山上泉水已经很小,但是山间修建了众多的古代建筑和寺庙等,公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古朴优雅。来此可以登山锻炼、拜佛祈福,还能够登到山顶俯瞰兰州城区的美景。

五泉山相对高度并不高,爬山大概1-2小时左右,山顶处可以俯瞰兰州城。很多游客来此并不会登顶,在山腰之间也能看到不错的城区景色。公园内大部分的建筑都分布在山腰之间,著名的有浚源寺、嘛呢寺、卧佛寺、地藏寺等,多为明清建筑,香火很旺,可以进入祈福。

山下处有儿童游乐设施,可以带着小朋友前来娱乐,这里也是老年人晨练、唱歌、跳舞的地方。在公园旁边,还开辟了一座五泉山动物园,里面有上百种动物,适合带小朋友前来游玩参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