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2:35:51 页码:10
2023年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汇总13篇)
2023-11-10 12:35:51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工作,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写一篇完美总结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构建写作的基础。有了一些总结范文作为参考,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总结写作。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一

1、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城市公共组织从公众出发,满足城市公众的审美需求、服务需求和产品需求;而不是从城市公共组织者出发,满足管理者的愿望。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建立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即在城市公共组织中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使城市公共组织在公共领域内进行有序竞争。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公共组织的公信力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使城市公众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消费城市公共产品,感受服务品质,享受审美体验,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以服务品质建设为中心,这意味着不仅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还要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为公众创造并提供服务的体验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品质。以公众需求为服务理念的导向,这意味着城市公共组织要在符合城市经济、管理、文化、环境、公众等各方面资源能力的前提下,向公众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微观公共组织通过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在公众心目中建立独特信任与认同的位置,并以此为公共服务的战略理念。

2、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服务管理。公众满意是服务理念的核心,是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外化,即以公众接受服务的价值感受或者说是接受公众评价为核心导向的理念。公众满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公众对公共组织服务的物质满意、精神满意和社会满意;另一方面是公众对公共组织服务的理念满意、行为满意、形象满意、技术满意和关系满意等。所以,公众是否满意既是判断服务质量的导向和标准,也是公共组织服务理念的行为体现。

决定公众满意水平的主要有3项影响因素,即公众感知的服务品质、公众预期的服务品质和公众的让渡价值。公众感知的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测定的指标主要应涉及:

(1)对公共服务体验的总体评价。

(2)公共服务化程度,即服务如何适应公众需要的评价。

(3)对公共服务可靠性(或服务出错率)的评价。公众预期的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测定的指标应包括:

1、城市公共组织的核心服务战略。城市公共组织要依据自己的服务能力,对所能触及到的公众群体进行细分,选择有需求或有潜在需求的目标群体,明确其服务定位,即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认同感,也就是公众对提供服务之公共组织的评价与认可。例如,有些大型城市公共组织以国际经济、金融、航运综合型公共服务定位,有些中小型或专业型城市公共组织通过公众细分定位其服务,如社区医院就是通过便利的医疗服务来赢得细分定位的成功。

城市公共组织要围绕公众关系而展开核心服务的设计与推广,为此,要建立城市公共组织服务满意度的评测体系,通过相关的城市管理部门、舆论宣传机构和和公众来共同监督,以便对各个公共组织的服务进行评测,并以量化的满意度评测结果为依据来对其进行管理。理想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满足公众需求的特点来吸引更多的公众,利用城市公共组织的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组合专项公共服务,坚持服务战略的长期性执行,使现有的公众关系更加稳固,为以后提供其他公共服务打下基础。

2、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提升战略。针对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城市公共组织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是服务提升战略的核心。差异化服务必须重视公众的服务需求,提供与其他公共组织具有差异的服务,并要制定实施其他公共组织不能马上提供的服务。服务提升战略可以衍化出“关系专门化战略”,“关系专门化战略”是针对目标公众特点和需求差异进行的市场细分,并为目标公众提供更加精确细致、专门针对特定情况的服务。

例如,城市公共组织的社区服务网络就是一种典型的“关系专门化战略”,即可以在各个居民区、工厂、学校附近设立社区服务站,把社区公共服务直接送到公众身边,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加入社区服务网络。再如,社区医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公众只要拥有一张预约挂号的ic卡,就可以通过网络预约挂号,保证医疗服务的便利快捷,并为患者提供认真看病、体贴护理、顺畅咨询和仔细沟通等特色医疗服务。

3、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价格战略。公共服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公益性的服务,公众享受公共服务不需要支付费用,如城市160信息咨询、义务咨询、免费休闲场所、某些应急项目,等等;另一种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公共服务,如非营利组织的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医疗、公交,等等。公众对城市公共服务的价格十分敏感,也给不同类型公共组织的服务定价留下了很大的弹性空间。由于城市公共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更应该坚守公共服务道德伦理、保持职业操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城市公共组织服务价格战略应该坚持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相互协调的原则,坚持服务成本和服务品质相结合的定价原则,真正给予公众带来高服务品质的价值感受和价值回报。

城市公共组织在其价格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对公众开放的听证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并实施招标、采购和使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政策,以使公众有权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决策中来。同时,城市公共组织在服务过程中要保持与公众进行协商,给予公众公共服务价格的选择权。对各种公共服务收费采取透明的价格战略,实施清晰透明的价格信息查看战略,对各种公共服务收费价格进行动态发布。此外,城市公共组织还可以对不同技术服务人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实行等级定价,体现“货真价实”的服务性价比。这既可以逐步降低大型公共服务设备的费用,也可以逐步提高那些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难度服务的价格。

4、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品牌战略。城市公共组织实施服务品牌战略,首先要了解服务品牌的特性,品牌特性主要包括品性、个性、关系、文化、反映和形象的特性。品性是公众能够联想到的、可见得到的客观特征,即品牌的物质特性。个性是公共组织逐渐强化服务所累积的风格特征。文化是品牌内在性质与外在形式的品牌结构、体现方式和认同价值,是公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感知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关系是公共组织与公众建立起的持续长久的关联性服务关系及所形成的关系结构和体现形态。公众反映是品牌具有反映公众利益的特性,能够反映公众的价值感受。形象是能够反映顾客自我形象的品牌特性,品牌像一面镜子,公众能够利用这面镜子看到自我形象,激发公众的欲望和态度的特性。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组织的品牌意识淡薄,多数城市公共组织错误地认为名气就是品牌,仅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的宣传上,包括注重设计标志系统,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抓正面新闻吸引公众关注;开展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赞助、捐款、免费咨询等活动;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组织群众参观有关健康知识的展览;应付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公关管理等。城市公共组织要意识到品牌是其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组织文化之价值观、宗旨、精神的高度表现。因此,城市公共组织要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品牌战略,以促进公众对公共组织信任的增加和附加值的增长。

系统的城市公共组织服务品牌战略包括4个主要步骤:

1、实施公共组织的内部服务管理。

(1)建立优良的公共服务环境。加强城市公共组织服务管理,着重为公众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除了提供干净整洁的物质环境外,还更应考虑精神软环境的建设,切实加强人性化服务体系与服务环境设施的融合管理。例如:根据公共组织的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包括导引指示系统,统一的文字、图形、色彩、标识、流程等符号应用系统的使用,达到环境视觉感受愉悦、指引识别清晰、服务流程优化、公众等候时间缩短和便利快捷的服务效果。

(2)建立优秀的公共服务文化。公共服务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管理制度和公共形象等内容。加强公共组织的服务文化建设,要以组织具有优良的、一致性的风气建设为主线,加强与组织成员进行沟通,激发组织成员参与决策和积极工作的热情,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行动力,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公共服务文化,促进公共组织的服务文化能够感染、吸引和影响公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3)建立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城市公共组织的内部服务管理,重在建立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系统,优先制定服务技术标准、公众满意评测标准和服务信息标准等。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建立与运行,必须要建立每个公共组织子系统的服务体系,子系统服务体系必须要有所有组织成员的主动参与和热情执行,每个组织成员都能主动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城市公共组织开通24小时,组织专家为公众提供免费咨询,设立“公众服务中心”,追踪公众服务信息反馈,提供登门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法]让·诺尔·卡菲勒,着.王建平,等译.战略性品牌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芬兰]克里斯廷·格罗鲁斯,着.韩经纶,等译服务管理与营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英]a·佩恩,着.郑薇,译.服务营销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二

国内有关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

杨华峰[2]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多方面协调、综合发展的整体,故把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子目标。

章波[3]以“3r”原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来协调控制循环经济建设状况和发展水平。

于丽英[4]以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体系和社会消费体系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用经济发展指数(包括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率)、绿色发展指数(包括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和社会)来表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李王峰[5]主张循环经济水平由资源要素、经济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四个要素来表征。

刘洪等[6]认为应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四个方面来评价。

刘云忠[7]从物质流的角度分析,提出了物质投入、物质排放、物质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构。

樊元[8]等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五个等级,即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从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各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不同,但所含指标大类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且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别不大。

区域可持续发展注重区域中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与发展趋势。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需要建立可以区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体现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软件建设主要是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一)硬件建设。

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减少,都是企业层面建设的重点。

而能源的梯级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开发使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

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协同生产,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它包括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的物质循环,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二)软件建设。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由过去的“公共物品”角色向“生产要素”和“资本”角色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在使用、交易、定价和监管方面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要求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的管制作用和引导作用。

无论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是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环保产业,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在这方面,政府应与企业合作,给企业以支持,对于重要关键技术领域,政府应提供资金及技术援助,或与企业联合攻关,实现技术突破。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目标由若干个子目标构成。

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构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完备性指标体系,应该不仅准确、全面地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而且没有重复和交叉。

而达到这些要求在选择具体指标时有很大难度。

第一,很多指标目前还无法量化或者数据的可获得性差,如绿色gdp比gdp更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循环型社会的经济发展内涵更接近,但是由于绿色gdp的核算指标,很多是无法量化的,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2]。

第二,做到全面也很困难。

指标体系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化表示,而循环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的边界界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分指标的选择是在考虑循环经济发展内容全面性的情况下兼顾数据来源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尽可能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重视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突出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兼顾软件建设指标的方针,选择一系列的具有代表性的分层指标。

由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内容,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垃圾处理等环节均应该得到体现,因此,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开展等内容也要有相关的分指标来反映。

从评价指标的类型看,既要有反映系统特征的量化指标,又要有反映其过程的动态指标;既要有增长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鉴于上述困难和设计,本文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重点性和一般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在上述对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把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组织与保障指标四大部分,用39个指标来表征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具体设计见表1:1.经济发展指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口及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第一要务依然是发展经济。

本文把经济方面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另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

循环经济是全面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同时也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9]。

循环经济的整个经济过程可分为入口端、中间端和出口端三个部分。

从入口看,应尽量高效率地使用天然资源;从中间端看,应促进循环资源的循环使用;从出口看,将成为环境负荷的废弃物的最终填埋量降到最小。

因此,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入口以“资源生产率”为主要指标;循环以“循环利用率”为主要指标;出口以“最终填埋量”为主要指标。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直接相关,故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也不可少。

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有环境保护、环境绩效、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四个方面。

4.组织与保障指标。

循环型区域的建设难度要比循环型城市要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重要。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

优惠的经济政策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的建立则是所有循环经济工作开展的前提。

因此,本文将这方面的指标也纳入了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主要任务初步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的反映循环经济的特征,下一步拟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以改进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何莉工作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三

国外对循环经济运行评价的研究始于1990年,由schaltegger等人首次提出,采用的是生态效率的概念。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研究更多是定性化研究,认为生态效率是实现企业、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工具。

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对于公司而言,生态效率意味着“节约资源—提高竞争力”,生态效率可以推动商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定量化研究很少,更没有将其发展成一种评价工具。

直到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定义生态效率时结合了福利、竞争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认为生态效率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并将它看作是一种“产出—投入”的比值。

此后,生态效率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政府、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

hartmuthoh等人介绍了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7个生态效率指标,yoshinorikobayashi等人评价了制造业的生态效率。

国内对循环经济运行状况的研究并不多,更鲜于研究钢铁行业的循环经济效率。

早期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大都是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或钢铁产品绿色度的评价。

这些多为定性研究。

21世纪初,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开始引入“效率”的概念。

2005年戴铁军、陆钟武采用工业代谢方法,从资源、能源、环境效率三方面评价了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水平,弥补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定量评价实证研究的空白。

随后陈静、林逢春等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出发,基于生态效益的理念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估,但忽略了环境绩效只是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一个方面。

年成金华、杜春丽以我国钢铁产业中47家钢铁企业为决策单元,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一种非期望投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对其—循环经济效率进行了动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不全面,没有完全涵盖循环经济的本质。

总之,上述研究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循环经济效率一词,但其内涵都是基于生态效率,侧重于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衡量循环经济的运行状况,忽略了循环经济效率才是循环经济的最合适测度。

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只是在传统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纳入了环境绩效,并未真正理解循环经济效率的本质。

循环经济不同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效率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即资源负荷率、环境负荷率,更要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仅考虑了资源投入、环境产出等因素,也融入了资源再循环、产品再利用等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目前循环经济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尽管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彼此原理不同、思路不同,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都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和适用对象。

此外,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一些优缺点。

ahp作为一种系统性评价方法,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是定性成分太多,指标过多时权重不易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适合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灰色综合评估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估方法。

上述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主观性太强,各分析指标之间关系难以衡量,并且结论仅仅只能排序,无法分析各评价单元是否有效合理。

于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引用“效率”概念,采用投入产出法来评价循环经济的运行。

如国外的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模型(eio)和垃圾投入产出模型(wio)作为分析经济过程中垃圾排放和治理情况的研究工具显得非常有效。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运用数据包络投入产出模型(dea)在区域范围内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四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监督违法行为、开展宣传教育等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求意见时,应当公布以下信息:

(一)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背景资料;。

(二)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方式;。

(四)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征求意见的时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调查问卷所设问题应当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调查的'人数及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组织公众参与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因素。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的,应当提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议程等事项通知参会人员,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的网站、主要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告。

参加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应当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环保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为主,同时应当邀请可能受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

第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并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在作出环境决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的网站等途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第十三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查核实举报的事项,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四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奖励。

国家鼓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推动有关部门设立环境保护有奖举报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第十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其他部门规章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五

为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数据能够安全保存。首先,可以对所采集到的数据实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就是将数据信息进行另外的复制存储,以确保信息能够在多个地点分开保存,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是周期性数据备份。周期性的数据备份可以通过预先的设定使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对采集到的系统数据实施备份,按照实际的目的要求不同,主要的备份技术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以及按需备份。其次,还可以对数据内容建立访问限制,以防其他外来用户对数据随意浏览而造成数据泄露,给用户造成损失。在数据管理的相关部门内部也可以建立数据的分级访问机制。例如,不同的级别对数据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上级部门可以为下级部门提供权限来浏览相关数据信息,这样,数据内容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越权访问而造成的重要数据的外泄问题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整体数据的安全性。

2.2建立统一的保障房数据接口。

通过统一的保障房数据接口可以对涉及的数据实施多地区和多部门的分享,从而提高采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数据的管理难度。但是,我国目前的信息系统大多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因此,已经统计好的数据无法在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共享和传递。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以及实际收入核查系统,这样,信息采集人员就必须深入社区或民政部门等地方,对调查对象的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这样的工作方式显然耗时又费力,将极大地削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要尽快建立相关的征信体系和数据管理系统,对申请对象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与此同时,还要与银行等其他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交互网络,由这些部门协助对申请对象进行动态的监管,这样得到的相互信息才更加真实可靠,具备实效性。

2.3完善保障房数据的动态监管。

对保障房申请对象实施动态监管可以有效提高保障房体系运作的公平性。建立保障房监管体系首先可以建立一个针对申报对象的自主申报机制。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保障房的居住者必须对其家庭成员、工作情况,以及总体收入进行如实上报。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核验,如果上报的信息表明该住户仍符合居住条件的话,那么该住户可以继续享受保障房福利。但是,如果上报信息显示住户已不符合居住条件,或者经调查,住户有瞒报信息的情况,那么保障房管理部门将依据相关管理办法对住户实施惩罚,该住户也不再享有保障房的居住权利。此外,保障房还应当与其他部门建立联动监督机制,针对保障房住户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查和处理。

2.4加强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其相关的业务流程也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因此,必须对信息采集人员进行及时的野外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政策变化和相关管理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好保障房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加强数据采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的相关使用办法、常用的软件和系统操作方法等。培训之后,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一套系统的考核标准和细则,对数据采集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3结论。

保障性住房是确保我国社会稳定,实现低收入人群能够正常居住的社会保障福利。其中,数据采集作为衡量保障房申请者是否具备居住权利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针对目前数据采集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和处理,这样才能实现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六

3.1出台政策,加强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农业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农业立法政策,并制定出限制性和补偿性的政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遵从企业和政府的规定,完成自己的农业生产任务。

当然,我们也应该发挥政府的补偿和支持作用,加强政府的指导工作,建立农业生态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2技术创新,提升能力。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

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

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

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3.3资金投入,完善体系。

我们建立农业生产循环经济模式,最基础的支持力就是相应资金的投入和保障。

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资金投入,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所以,各区域政府应该建立农业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长久循环。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招商引资,发展个人与集体社会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完善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将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深入贯彻与落实,遵从相关的农业发展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可以确切的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必走之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且,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再一次证明了这种发展策略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对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节约农业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朝向循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春霞.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分析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04).

[2]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2).

[3]于国丽,谭桂梅.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河北农业科技,(04).

作者:刘雁岭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占据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后,我国农业经济更是不断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然而,从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现状来看还不容乐观,导致农业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对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农业发展趋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

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

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

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七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八

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以物质、能量梯次和循环流动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在遵循生态学规律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增大环境的包容量。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倡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即循环农业经济,遵从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并在此模式下充分利用当前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和废物排放降到最小量,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季节性的变化会使农作物有不同的需水量,必须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业灌溉,我国的很多地区对农作物的浇灌方法有很多,漫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但是,这一方式由于不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从而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再加上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行循环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2.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

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由于很多农业生产厂家只追求产品数量,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一些农药、化肥,并减少了对农畜家禽粪便这些有机肥的应用,造成了农村产业之间的分离,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一状况还在日益增长。

2.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

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可供社会服务的农产品,农业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国的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促使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所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2.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我国的国情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多地少是最基本的体现。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经营模式,仍然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无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所以,我国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必须要解决现实存在的国情与矛盾,并发展集约型循环型生态经济。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九

随着科技发展,云计算极大的促进了业务保障工作的开展,由于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业务也在不断扩大,云计算资源池数据安全防护也有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本文将从云计算与资源池基本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云计算资源池数据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

一、前言。

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模式,使电信企业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尤其是云计算资源集中成为了可能,便于计算信息服务,不仅降低了成本与能源消耗,还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但依然需要重视与计算资源池数据安全防护,并联系实际提出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云计算含义。

云计算概念最早出现于,其定义与内涵一直是it界讨论重点,由于认识与理解不同,导致云计算含义始终没有明确定义。现阶段,美国相关部门对云计算框架模型进行了描述,并概括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接入广泛,即通过云计算实现网络供应,并涉及大量客户端;第二,资源池,它以物理资源为基础,在虚拟化的作用下,逐渐映射成为具有虚拟化、模块功能化以及多用户服务的资源池,并按照系统要求为客户提供服务;第三,快速弹性计算,这一特征要求系统规模与计算资源一定联系用户需要实际进行调整;第四,按需自服务,它要求云计算服务是不需要人工参与就能进行的服务,以自助服务为主,如开通服务、更换配置、缴费等;第五,服务检测,它要求运服务是可以进行检测的,同时也制定了明确的收费标准与政策,所有服务都是透明的,便于服务者与用户查询[1]。

云计算资源池概述。

云计算资源池就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资源,使得一台服务器可以转化为几台甚至几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仅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使系统管理更加简化,便于服务器资源整合,同时也可以使it界更好的应对业务变化。要利用云计算,就要构建大容量资源池,确保在业务高峰期能够满足用户各种要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云计算资源池数据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分析。

4.1软件安全防护措施与保障技术。

云计算资源池平台中的各个虚拟终端都需要通过虚拟主机虚拟层与外部进行交互与联系,一旦虚拟层出现漏洞或被入侵,就会导致虚拟环境发生风险,因此,强化虚拟层安全异常重要。云计算资源池管理服务器属于虚拟化平台基础架构组成部分,用于虚拟主机、网络与各系统的统一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做好虚拟服务器入侵检测工作,并建立起良好安全控制系统与防护功能,这也是确保虚拟架构安全加固的必要方式。在资源池中应用安全防护软件,主要是为给资源管理服务器提供入虚拟入侵检测策略,强化入侵防护能力。对于ids入侵检测来说,因包括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对重点虚拟化文件访问进行监控,同时也要对监控虚拟化软件关键命令与工具执行;其次,了解虚拟化软件关键配置变化情况,且实时关注虚拟机标准网络接口与各关键部分的工作情况,制定出较为简单的虚拟软件动作监控日志;再者,重视虚拟化管理服务器上的`成功与失败访问,确定执行命令,并做好虚拟管理服务器关键事件通用与审计工作;最后,确保虚拟管理服务器主机始终保持完整,了解主机配置变化[2]。ips入侵安全防护则要关注以下几点策略:第一,重视windows安全防护,加强对管理服务器应用组件的保护,确定基本架构组件与应用程序文件,更要重视敏感数据目录的构建;第二,控制管理服务器网络访问权限,增加可信应用程序,对需要访问的管理服务器访问工具加以保护;第三,调整好windows基线,了解用户与用户组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登录失败,就要检查重点配置文件等是否被篡改;第四,检查文件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就要通过管理平台调整检查策略,实时了解平台中各种文件的变更与配置情况,同时也要监控管理平台日志,尤其要重视web交互日志[3]。

4.2核心。

业务主机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

不管是物理服务器还是虚拟化服务器,都会遇到相同的安全防护问题,主要有网络是否被入侵,是否遭到病毒攻击,是否存在漏洞或数据被盗等情况。资源池安全管理平台需要为物理机与虚拟化服务器提供全套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系统入侵,不断增强虚拟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安全,所以,核心业务主机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措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到零日攻击,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沙盒技术与白名单技术来完成,可以有效减少恶意程序借助零日漏洞攻击重点业务服务器,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恶意程序的传播。第二,加强对细粒度系统的访问与控制,通过锁定操作系统程序等,对各个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并为其创建以行为虚拟shell为基础,用于监控内核系统调用情况的策略,且通过设计访问控制列表,监控与访问程序,能够识别与核对用户身份与权限,明确可以访问的网址与访问时间、权限[4]。第三,确保文件等完整,主要是重视物理主机与虚拟主机的完整性,保证两者中的文件无论怎样变动都不会发生实时性改变;第四,收集与制定适用于物理与虚拟服务器使用的机制,并将其直接呈现在控制台上,联系手机应用程序确定策略控制与白名单;第五,重视系统与用户监控审计,不仅要监控用户登录核心进程,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拦截用户登录过程,利用主机用户进行行为审计等;第六,构建高性能防火墙,强化防火墙性能,监控tcp/udp实时流量,加大对缓冲区的防护,做好进程访问控制,重视各进程启动保护。此外,还要关注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系统的监控与审计,强化系统入侵防护,真正做好检测工作。

4.3运维管理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

云计算资源池管理特性较为特殊,管理员权限较大,如果人员变化将直接影响业务安全。为保证运维安全,实时验证用户信息就要构建合适的云计算资源池堡垒机制,记录与保存操作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为云计算资源池供应细粒度访问控制,减少虚拟化平台的特权访问,重视用户访问虚拟资产管理;其次,做好自动定期系统配置与安全设置评估工作,准确记录成功操作与失败操作,以便为数据审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重视命令级别的访问控制,区分管理权限,确定虚拟机访问对象;再者,重视账号集成管理,及时回收现有资源池管理员权限,无论是哪一用户都要经过运维管理软件认证以后才可以管理虚拟平台;最后,根据虚拟机的不同进行区分授权,通过多方认证以后才能使用服务器,这也是保证其身份合法的重要举措[5]。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十

今年5月,上海政务数据资源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作为开放统一入口,将提供数据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这次开放的市级政府部门数量增加到28个,涵盖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等11个领域。

与此同时,北京也在加紧开展政务数据的开放工作。根据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介绍,北京市经信委从5月起便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网站已发布的数据包括36个政府部门的272类,共计约36万条原始数据资源,以及部分领域的政策文件。网站提供原始数据下载、带有地理坐标信息的空间数据下载和在线调用api三种服务形式。用户通过互联网登录该网站并注册后,即可查询下载数据、在线调用api开发服务。

提高政府透明度?不仅如此!

政务数据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数据信息的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往往由于获得不了这些关键数据资源或者获取成本过高等原因难以开发出相关的信息服务产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政府掌握这些核心资源,却因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政府应该顺应发展的需求,积极收集整合各类信息,面向社会开放。

放眼全球,一股保障公众“数据权”的浪潮正汹涌而来。从目前全球参与开放数据运动的国家来看,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加纳、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欧盟、经合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也加入了开放数据运动中,建立了数据开放站。

政府信息公开只是为了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而政务数据开放的意义远不如此。举个例子,美国于1983年将原本用于军事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向公众开放使用,并进一步取消了对民用gps精度的限制,这带动了包括汽车导航、物流和精准农耕等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就业。据称,美国国内超过300万的就业岗位是依赖于gps的。而一个国家的政务数据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还是数据规模都远超gps,如果能够完全开放,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通过提高政务数据的传播和利用效率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是开放政务数据的首要目的。政务数据放在各个政府部门是死的,而开放给社会,那它就是活的。社会治安曾一度是纽约市最为棘手的问题,每年要花费大笔的财政经费在警察和警务装备上。而随着详尽犯罪记录数据的开放,一些企业不仅开发出了提示公众避免进入犯罪高发区域和提高警惕的app应用以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而且还能将犯罪记录信息和动态交通数据结合起来,起到指导调配警力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政府数据则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九州联宇是一家致力于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小公司,可以给市民提供公交车到站信息查询服务。该公司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两款服务产品――“交通英雄”和”上下班路况”小有名气,其中附近交通执法”查询功能便是基于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提供的“交通执法机构”数据增加对。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北京政务数据的开放让他们不需要每种数据都向地图企业购买了,这每年为公司节省数百万元的运营费用,省下的费用又可以用于新业务应用的创新。

法规先行。

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是指向社会开放政务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采集或委托公共企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采集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原始数据及其加工后的相关数据,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拓展和深化。其核心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通过政府数据的免费使用来带动创新,创造出一些有助于大众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工具和产品。

穆勇认为,政务数据开放应该遵循4个原则:价值导向原则,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应当是社会、企业需求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质量保证原装,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应当完整、准确、连续,并能及时更新,数据格式便于计算机读取;责权利统一原则,各部门对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承担责任,依法明确数据可开放的范围和条件,并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安全管理原则,各部门应当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的审核工作,严禁开放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政务数据资源。

北京正是基于以上原则来开展相关工作的.。北京要求开放的数据资源通过“北京政务数据资源网”统一发布,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政务数据资源网站。但各区县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数据资源网”开设区县频道,也可自建网站,并与市统一平台链接。北京市经信委会统一调研企业、公众对政务数据资源的需求,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区县,相关部门和区县应当及时回应社会对数据资源的正当需求,对于可以开放的数据要尽快明确数据资源开放的具体内容和计划,适时向社会公布,对于不能开放的数据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目前来看,政务数据开放的形式主要有3种,最主要的是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统一发布平台,这也是各国通行做法,比如上海和北京的政务数据资源网站。而政务数据开放的鼻祖美国今年初对政务数据站进行了全面改版,据最新统计,美国政府数据网站上共开放了88137个数据集、349个应用程序、140个移动应用,参与的部门达到175个。除了在国家数据站上整合部分州、地方政府的数据集外,美国还有40个州、44个县市建立了单独的数据站。

此外,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专用接口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于有数据开放个性化需求的企业,在评估其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条件后,可与统一发布平台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专用接口。还有一种形式是开发工具与数据加工模型,这种形式从技术上要求较高。

顺应全球的潮流,我国也在加紧政务数据的开放工作,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相关工作的推进。“政务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相关工作面临很多困难,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电子政务专家、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信息资源管理处处长王朝静表示,“法律法规的缺失直接导致政府各部门责任和义务的不明确,哪些数据必须公开?哪些数据可以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出了事故如何定责?如果这些没有标准、没有制度,会大大削弱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都差强人意,更新速度更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政务数据开放政策法规必须先行,在此基础之上再建立数据反馈机制以及评估监督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从而保证开放数据的数量、质量和价值。”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十一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一循环经济及其对我国现代管理学发展提出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生的过程当中实现经济的增长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必须要融合进自然界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的过程当中去。

遵循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的规律,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

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不同于以往的能量和物质单向流动的路径的。

循环经济主要是由自然界当中的资源转化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同时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物和排放物转化成下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所需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料。

这便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过程。

(二)循环经济对我国管理学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循环经济要求我国的管理学界提供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转型具有帮助意义的理论工具。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依赖要素的大量追加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并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就成为了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企业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保证,而且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而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便对企业管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需要现代管理学家将自然环境因素囊括到自身的研究对象当中去。

循环经济要实现物质资料的闭路循环,需要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转换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技术环节和运营过程。

这要求现代管理理论突破以往以经济效益或人的行为为研究范畴的传统模式。

最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推广和普及速度应当有所差别,这是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的现状所决定的。

从宏观角度如何协调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转移,是发展循环经济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管理学研究成果的缺位。

在目前,管理学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缺位问题,首先表现在目前研究成果不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和分析工具方面。

我国管理学研究目前存在着诸多内在缺陷,从而决定了管理学研究难以适应循环经济对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管理学研究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位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一些管理学研究成果往往难以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得到检验。

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研究人员提供能够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禁不住实践的考验而失效,这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学培训课程当中,普遍感到难以得到切实可行的理论工具,部分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能够对企业管理人员起到启示作用,但是这种基于经验总结性的研究成果,难以形成完整而全面的理论体系,从而在长期的实践当中难以发挥作用。

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依赖短期的管理措施的调整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对整个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多个模块。

如果某一理论不能够深入整个企业管理的全局和全过程,并最终通过企业利润的增加得到认可,那么就难以最终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工具。

其次,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我国管理学研究激励机制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于管理学期刊论文等形式上。

由于我国目前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以发表的文章数量为考核指标,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效能的关注程度较为低下,大量研究人员专注于发表应用大量数学工具的管理学论文,在形式上追求新颖而并未过多考虑理论本身对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成果难以得到学术评审机构的青睐,从而形成了众多管理学者为了短期利益而脱离实际进行研究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研究成果,往往只能满足学术圈内的一种自我欣赏的需要,而不能达到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的目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学术刊物可能会对相关的理论成果的登载并不抱以较大的热情,这也会形成对相关研究的一种遏制作用。

然后,在我国管理学的研究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数学工具滥用的状况。

滥用数学工具的结果使得管理学者普遍缺乏对某一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探讨的积极性,而仅仅是简单的使用数学工具,从而形成一种形式上的深度而缺乏理论上的内涵的问题。

甚至部分研究结果因果倒置,出现逻辑上的根本错误。

而事实上,管理过程当中的众多现象难以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加以分析,因而这种分析工具滥用的趋势,将根本性地削弱我国管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对现实经营管理工作的解释能力和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兼顾的环境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经济指标来加以计量,因此,我国管理学研究在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帮助作用,在这种研究方式的失范的前提下存在巨大的缺位问题。

最后,这种研究成果上的缺位需要通过对我国学术研究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学术研究风尚的引导来加以解决。

转变以往单纯依靠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进行学术研究评价的体制,注重管理学理论对实践产生的指导意义,这应当是这一改革过程的核心目标。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可能产生对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甚至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一种内生性的替代作用,这很可能触动以往的利益群体,如何协调这一关系,也应当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

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已呈现出一种囊括企业运营机制、社会组织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等多方面内容的态势。

在此方面,我国传统的管理学研究路径范式已经呈现出缺位状态。

研究过程当中往往出发点相对单一,理论范式相互割裂,难以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指导。

首先,部分管理学者将研究的出发点定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从而形成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研究模式。

自哈佛学派提出产业组织理论以来,研究企业之间乃至于产业链条内部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研究模式,已经得到了众多西方管理学者的认同和采纳。

这种研究范式,事实上以西方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以及比较静态分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当中,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规范分析为方法,形成了比较严谨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的研究范式,但是这种研究的结果往往隐藏着西方经济学企业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基本假设。

人本身的主观因素被过度简化,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乃至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具有的外部性因素,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融合。

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模式,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往往很容易被经济效益所挤占。

并且,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乃至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当中,往往被作为一种外生变量而存在。

这就不可避免的将忽略自然环境的内在价值的潜在观念留存于研究成果当中,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到产品和废弃物、污染物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分析过程当中,不仅没有被提出,反而被作为一种既定的理论前提保留下来。

由此可见这种分析范式不能够最终帮助企业构建起循环经济模式。

其次,沿用行为科学的分析范式,以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作为管理学研究的主要依据的研究范式,在我国的管理理论研究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这种分析范式当中,人的主观需要和动机是影响人行为的主导因素,利用人的主观需要和动机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到激励或者约束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手段。

这种研究范式并没有体现循环经济需要达到的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目标。

因为在这种逻辑当中,人本身的主观需要乃至于由个体组成的团体的目标是形成管理基础的前提。

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运行规律,不能够被相关的学者真正地重视起来,而人的主观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会经过简单的教育,就能够形成一种关注自然的观念。

因此,这种分析范式所做出的通过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人的模式,难于真正成为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帮助的管理工具。

然后,部分管理学家基于我国目前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事实,提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复兴古典管理理论的主张。

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我国目前依靠各种要素的不断追加以实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的现状。

古典管理理论本身在我国的适用性就体现在我国由于产业升级没有完成,大量传统产业依旧广泛存在而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替代,从而产生一种古典管理理论复兴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所依赖的那种早期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我国依旧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却同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并不能完全相容。

我国长期以来以生产和出口劳动要素密集度较大的产品,以进行对外贸易活动,众多中小企业广泛存在,劳动要素大量追加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

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决定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我国众多行业当中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

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带来的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控制力的问题,造成了企业之间只能通过不断降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的这一企业管理模式。

因此,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的通过对劳动的定额和时间的规范化控制,以压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的管理手段便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而循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那种高技术、低能耗的运作模式同传统的竞争模式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巨大差异,因此,在长期而言,过度依赖古典管理论将会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我国管理学研究缺乏原创性造成的缺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延伸。

企业本身并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自身的产量和价格乃至于要素使用的规模。

因此,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活动,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管理学理论相对匮乏。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大量引进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了经济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种趋势本身体现出我国国民经济更加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历史趋势,但是也存在着外来理论水土不服的客观问题。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产生于完备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概括性反应,因而和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从而难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广大企业管理人员也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表现出一种严重的不信服的态度。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多样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部分地区的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直接发展具有高技术和高效率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在基础,而部分地区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资本要素相对匮乏,甚至迫切需要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种现象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理论要有新的突破,兼顾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选择有阶段的、多批次的推广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模式,应当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处理好不同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协调好不同地区的利益,实现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和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当中管理学理论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其生产力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并不如同我国一样悬殊。

因而,其循环经济建设主要以对传统产业进行直接淘汰的方式加以进行,其提出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管理学理论是根植于特定地区和特定文化氛围之下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模式。

我国的社会转型正在进行过程当中,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依旧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完全照搬西方管理理论是难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

五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国管理学研究相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缺位,主要存在着现有成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管理学研究范式不能适应循环经济本身的内在特征,以及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在突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方面较为欠缺等多个方面。

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学术评价机制的负面效应,以及我国管理学发展所遵循的理论范式等原因所共同促成的。

我国管理学研究应当更多地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进步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十二

公众参与环保在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状况不尽如人意,民众有很高的参与愿望,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却很少.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立法、信息、听证会、民间组织等方面提高公众参与状况.

作者:王雷刘磊作者单位:泗阳县环境保护局,江苏,泗阳,223700刊名:绿色大世界英文刊名:greenlargeworld年,卷(期):“”(9)分类号:x3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民间组织听证会

论文范文公众号通用篇十三

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装备研制和生产阶段,为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设计、分析和组织保障要素,采集有关数据进行集成组织、加工处理,而在使用阶段实施持续保障。综合保障形成过程,就是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集成、存储与处理过程。

2.1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方法。

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方法为:通过保障性分析(lsa)过程,将各要素的分析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用这个过程来规范分析项目和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协调性和关联性”。

2.1.1保障性分析(lsa)工作内容。

保障性分析(lsa)作为系统工程和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在采办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应用各种科学和工程工作以便使设计符合保障性以及其它综合保障(ils)目标[2]。保障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所要求的工作项目,每一工作项目的说明,为执行某项工作项目所需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要求。(图1)。

(1)图1右上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个工作项目都需要大量外部信息,并从其它工作项目得到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和得到保障,后面的工作项目是根据前面工作项目的信息来完成。以任务分析(401)为例,它的信息来自201、205、301和303,它的结果要提供给402和403。

(2)图1左下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输入和输出都被设计成能保证lsa过程的重复。

(3)工作项目101、102和103控制和管理所有工作项目。

2.1.2保障性分析(lsa)过程集成。

这15个相互关联的'工作项目是供选择剪裁的。全部分析项目必须剪裁,以适合于任何规定的计划设计或者寿命周期阶段。这里选出产生保障数据最基本的子项目构成如图2所示的保障性分析过程。图2所示的lsa过程集成的主要分析工作步骤是:

(1)选择lsa备选项目(ci);(2)建立保障性分析控制号(lcn)结构;(3)功能分析;(4)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度分析(fmeca);(5)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6)在fmeca和rcma完成后,就可以初步确认预防性维修(pm)/修复维修性维修(cm)任务;(7)修理级别分析(lora);(8)详细的维修任务分析(mta);(9)lsa分析结果记录在lsar单一数据库中。

2.2保障数据的集成―保障性分析记录(lsar)。

保障性分析记录(lsar)标准内容包括:(1)数据输入集成方法;(2)自动数据处理(adp)方法;(3)lsar数据产生的lsar报告―输出集成格式。

2.3lsar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标准输出报告―lsar有预先设定的输出报告及报告格式要求,包括报告的详细说明。

(2)用户定制输出报告―根据用户构建的综合保障系统数据报告需要,从lsar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由用户自定义的输出报告。

(3)lsar是编制技术手册的数据源―从lsar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主要是任务分析数据,编制纸质技术手册(tm)和创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尤其是使用手册和维修手册。

3结语。

该文从综合保障要素的集成需要出发,探讨了装备综合保障要素数据的分析、集成、处理和应用问题。在方法上,将原来在各种单个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分散、独立的保障要素分析过程,纳入到符合lsa规范的统一过程中分析,并在符合lsar规范的单一数据库中集成、处理和输出,提出了过程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