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09:25 页码:14
最新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汇总10篇)
2023-11-19 21:09:25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秀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我们知道,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渠道。尽管学生在这个主渠道里能够学到该阶段应该学到的相应的历史知识,但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囊括各地“琐碎”的历史进化镜头,因此,学生学完了初中历史教材后,对本地历史进化的过程一无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有些“好事者”,编写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过,细细翻看各地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感觉其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之处。

其困惑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课程教材相铺相成。

编写本地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本地历史进化、进步过程的认同,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运用,达到同现行的课程教材互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目的,如此,能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然而,许多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恰恰就忽略了这一目标――编写的体系和顺序不能和课程教材同步;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不能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没有通过广泛的采访和实地考察,仅凭搜索的“库存”资料进行编写,造成许多“误差”……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的课程教材相铺相成的后果。

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常理上,在编写本地校本教材时,应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喜好,编写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浓厚兴趣。可是,许多地方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仅凭教师编写者个人的喜好进行编写。由于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其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生会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如此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者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不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也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没有吸收学生作为编写者。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应该是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写的参与者。然而,各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者清一色的是本校的初中历史教师,看不见一个学生的身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本地历史。组织学生搜索本地历史资料;查阅本地历史史志;搜集本地历史文物;参观古迹、遗址以及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同老师一起共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才能使学生喜闻乐见。

如上困惑,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其中,最亟需思考解决的有如下三个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具体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如此看来,各地初中学校,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导致出现的偏差及错误一定“大有人在”。因此,期待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编写专家尽快研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使之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能有“理”所依、有“理”所靠。

二、期待领导的大力支持。

由于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内容是唯一的中考内容,导致了上至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至各地初中学校领导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热情不高,领导只注重现行历史课程教材的教授和学习,忽视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教授和学习。要知道,本地历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是对现行课程教材的有机补充。学生学好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就能较好地推动学生学深学透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的内容。因此,期待领导们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大力支持。

三、盼望全体初中历史教师的共同参与。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浓重的期末备考气氛时时提醒我,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基本结束,为更好的总结经验,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1、认真备课。开学初,我积极参加了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集体备课,做到了仔细听,认真记,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做到了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组、同学科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找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能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走进了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忧患意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明确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不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忧患教育的质量。

历史课堂实践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针对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的情况,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应对策略,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传授以及考察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得其逐步形成忧患意识,进而实现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我国古代史中奴隶制以及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遗迹以及文物的说明,使得学生培养起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一些暴政以及明清时期历史知识的介绍,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居安思危,形成必要的忧患意识[4]。

历史课外延伸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有机结合,需要以课外延伸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体展览、班报设计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结语忧患意识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对于推动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主义人才的高效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确保忧患意识教育开展的质量与水平,文章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明确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有序开展,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阅读次数:人次。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我是一个通常情况下都很自信的人,可是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眼瞅着六十多双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我的时候,我持续怀着歉意和感到紧张。备好的一节课,在学生的起哄和我频繁关注时间中度过,说不上失败,但是心里很不好受,这不是我预想中的结果。课余,我趴在桌子上在大脑中回放一个个片段,从中查找问题。后来与办公室里的老师教师交流了一番,他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一开始都这样。我怀疑该结论的真实性,因为我觉得大家是在安慰我。但是同一课在三个班都讲过一遍以后,我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对课堂的掌控越来越得心应手,原来大家说的是对的,当时我就想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学年,我尝试了各种课堂组织方式,无论是“和谐互助”、“单口相声”还是“游戏互动”,都属于殊途同归,最终都要起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的理解、表达、组织运用等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我就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应该上一堂什么样的课,怎么上,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历史意义不唯一。

历史,这是一门中考总分80的科目,它自然不比120分受重视,但是它存在的价值并没有因为总分低而贬值。我所认为的中学历史,不仅仅起到史实的传承作用,更是对中学生最好的价值观教育,它能起到德育的作用。七年级的历史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史实的同时,产生和巩固爱国思想。例如学习到四大发明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时,学生们会被引导产生以祖国为荣的自豪感;学习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的时候,学生们会懂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学到封建王朝的腐败和末期农民被逼起义的时候,会学会珍惜当下的衣食丰足。所以老师不是只把历史当做一个科目去教,更应该把历史摆在德育的高度。因为我们不是制造考试机器的流水线工人,我们是栽培有用之材的教育工作者,有用之材当为社会为国家所用,因此我们的学生,应该被培养成为才华能力与爱国精神兼具的德才兼备之人。这样,我解决了我历史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历史学科的定位和历史老师的主线任务。

一切值得。

这一年的工作,我学到的不只是教学本身,还有,我收获了三百位好朋友。我不清楚喜欢我的学生具体喜欢我哪一方面,但是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总结出来两点。第一点:我们只差十岁,他们逐渐会成为时代的领跑者,我也在紧追时代步伐,所以代沟很浅,我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话题,会从心理上就产生平等感。而且我喜欢和他们开一些小玩笑,这可能也是增进感情的原因之一。第二点:我备课的时候,一般会根据本课内容来设定课堂节奏和气氛,从而把学生带入我的情绪当中去。例如学习清朝文化专制政策,为了让学生感受清朝大兴文字狱的荒.唐可笑和专制残酷,我导入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学生产生“文字狱无理”的想法和抵制情绪;学习唐诗宋词时,用不同的风格朗诵李杜白、苏辛李的作品,使学生更清晰感受到,每一位诗人和词人不同的的写作风格,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所以,我的课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尽力达到“引大多数学生入胜”的效果。综上两点,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我收获很多好朋友的主要原因了。

我的一个学生私信我说“小韩老师,有件事我一直有点愧疚。考试之前,我对我的历史充满信心,觉得一定能考好,在你去珑湖之前让你开心点,结果没考好,我觉得特别对不起你。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我有点不敢面对你了。我真的觉得你教的特别好,有时候你付出了,却没得到回报。其实别太在意,你已经很努力了,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咱们问心无愧。”我现在都不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其实我想对他说“老师何德何能教到你这么懂事的孩子,无论你的考试结果如何,都遮盖不了你光明的未来。你能为老师着想,我们都问心无愧。谢谢你对老师的认可”。看着这位同学的私信,感动之余我意识到,老师付出的意义在于什么?就在于有懂事的孩子看得到我们的付出,而且值得荣幸的是,有很多孩子是重感情的,他们珍重这份师生之情,会把我们的付出当成他学习路上前进的动力。这对于我来说,无论考试结果如何,孩子的这份心足以回报我的付出,因为充满真挚感情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意义和希望。

参加工作了,从来没觉得时间这么快过,打游戏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时间如此之快,眨眼间初一的孩子就要上初二了;从来没觉得做过的哪份工作像这样累过,整宿整宿加班熬夜都没这么累过,心里总是装着一些东西。从来没觉得这样充满希望过,虽然生活压力很大,恨不得一夜暴富,但是成为一名被喜欢、被尊重、被认可的老师,这使我的生活和工作比暴富更有意义,虽然我还是很想一夜暴富。

可能因为我还年轻,所以我有活力和精力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生活固然有压力,工作也会有负面情绪,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希望我可以披荆斩棘,翻山越岭,一路成长。一年的收获难计其详,未来的挑战层叠困难,不断的付出如注江海,我,时刻准备着。总之,无论是对过去的总结,还是对来年的打算,千言万语一句话——i’mateacher,i’msoooohappy!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一、计划宗旨: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rdquo;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今年初一学生情况极为复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其次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不一样,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课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包括5、6班,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注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学习奠基。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习和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四、具体目标。

成绩目标:

提高a等率,消灭c等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二)教科研目标:

加大教科研力度,今学期,历史教学要抓住新课改这个龙头,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以rdquo;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电教手段的利用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以《三四五环高效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为课题,推动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五、保障措施:

1、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4、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在指导学生们制历史工具的同时,穿插环保教育,对比古今工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8、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9、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10、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

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

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v^贼”。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虽然高中也是先学鸦*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v^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每一段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当作唯一正确的,然后和意见不同的人争的面红耳赤,也不要拘泥于课本对历史的评价,要知道课本的人也夹杂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理念的产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挑战。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了更高的程度。从历史学科来看,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现状、知识程度、心理特点、中考要求等开展的。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中,历史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此处提到的“历史素养”,主要说的是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凸显出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初中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表面看,主要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能够科学的看待历史事件,清楚的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解释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根据这段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详细掌握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教学,在亲体体验和学习中培养自身思维能力。

二、加强历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状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详细情况、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只有准备把握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加科学有效。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于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突发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是推动教学的内在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那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俗话说: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好的品质影响周围的人,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不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认真对待,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四、学会记忆是根本,史论结合出结果。

理论是从史实中总结出来的,史实与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一起,才是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看待史实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历史现象,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内在根源,得到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结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知识点,从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将零散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来,这样既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动态,还能帮助学生灵活的记忆,机械的记忆方式只会让学生学得更累,有时候还会混淆时间,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脱离历史教材。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w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信息量比较大。虽然历史联系实际也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了课本,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首先就是要以教材为主,扎实基础,引导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有效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才能熟练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

六、强化练习也是提高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方法。

历史学科不同于语数外要搞一些题海战术来加深记忆,但是强化练习也是初中历史知识积累、提升能力的一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难点重点,选择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辩论比赛等形式开展研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师生共同搜集资源,并进行讨论与整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想意志都得到了锻炼。

七、带动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素质。

初中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学校,还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初中生与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电影和小说等,通过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鼓励初中生关心时事政治,以历史为鉴,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在新时期下,初中生担任着振兴祖国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初中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了解,具备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情操与素养,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与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参考文献:

[1]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01).

[2]苏建.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5(02).

[3]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02).

[4]李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04).

[5]林丽.浅析世界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以《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一课为例[j].学理论.2014(21).

[6]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学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细致批改学生的学案,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语,使学生学案不仅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成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好友。

3.积极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听课达20节。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小组合作交流法、讨论法,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采用“小组积分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组积分制实行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本学期的实践证明该制度实行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一部分处于中游的同学积极性提高了,而且逐渐养成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一部分成绩不大好甚至平常很调皮的学生,回答出问题加了分或因表现有进步加了分受到了表扬下次就会做得更好,慢慢的就有了很大转变。当然在小组积分制刚刚推广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为了给小组多加分在举手答题时就会过于积极从而影响课堂纪律,我就趁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不断改进、完善小组积分制,增进他们的小组合作精神。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原始社会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经济、文化和政治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首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然后就应该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三、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好历史。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总体来说,有以上几方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北京,2002。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一条从历史的嘈杂声音中穿透而出并为我们现代人所侧目的。

口号。

它所共有的特点应该是集中浓缩地表现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下面让我们倾听源于历史的声音——中国口号吧!

百家争鸣其命维新——先秦篇。

口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年代:春秋类型:伦理提出者:孔子。

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矛头直指“学在官府”,宣告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有教无类”让孔子门下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并没有让他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帝国威严明月雄关——秦汉篇。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年代:东汉类型:政治提出者:张角。

“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要建立的政权,“甲子”指当年三月初五——张角,黄巾起义的,他所发起的口号不仅让百姓得知所隐藏的起义信息,而且连东汉朝廷听到之后没有起疑心,可见张角是多么聪明!

悠悠乱世潇潇风骨——魏晋南北朝。

口号: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年代:蜀汉类型:军事提出者:

公元前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拉开了大举北伐的序幕。可惜的是,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时年54岁。蜀军痛失主帅,人心涣散,只好全线撤军。

江山再统盛世辉煌——隋唐五代篇。

口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年代:唐朝类型:政治提出者:李世民。

虽然太宗李世民的夺嫡之路沾染了兄弟手足的淋漓鲜血,充满了阴谋与变乱,但是无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位千古明君,因为他深深懂得,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安定,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因如此,在太宗统治的23年间,国泰民安,大唐帝国忧患尽扫,史称“贞观之治”。

东京梦华大漠雄风——宋元篇。

口号:还我江山。

年代:南宋类型:军事提出者:岳飞。

在这位热血沸腾的将军心中,从金朝手中夺回原属于我大汉民族的锦绣河山是的信念,要实现就得劝高宗赵构北伐,可高宗却与奸相秦桧联手,不顾岳飞等大将的坚决反对,与金军达成一系列屈辱协议并议和。而金将兀术深具岳家军便借高宗和秦桧之手,与1xx年除夕夜,杀害了年仅39岁的一代忠良岳飞。

明月清风大江东去——明清篇。

口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年代:元类型:政治提出者:朱升。

这三句九字,对朱元璋后来成就帝业影响颇大,成为名传千古的战略决策号称九字真经。“高筑墙”为的是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不在需要城墙;“广积粮”为的是有朝一日不再为吃粮食而发愁,不再积攒粮食;“缓称王”为的是有朝一日子子孙孙能稳稳当当地做皇帝。

华夏巨变帝国残阳——晚清篇。

口号:实业救国。

年代:晚晴类型:经济提出者:张謇。

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居然也下海经商,在清朝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惊世骇俗之举。一时间受“实业救国”口号的影响,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遍地开花。有了实业这可是,他开始去办教育这朵花。他建纱厂,建学校,且为此而感到高兴。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民国篇。

口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年代:民国类型:政治提出者:毛泽东。

“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很快的。我们队力量的估量,绝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毛泽东对革命力量发展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堪称为20世纪中国最准确的预言。

雄关漫道曲折探索——新中国篇。

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年代:xx年类型:人文。

这个梦见证在中国一步步由弱变强、从彷徨失措到坚定自信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的觉醒和崛起,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决心和努力,这个梦见证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与贡献,见证了古老中华的努力和最真的诚意,更见证了全人类共叙友情、共享和平的一次盛典和永恒追求。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今,提出了这一条口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正确道路。”“中国梦”凝聚着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凝聚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希望。“道路”决定着命运。百年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悲壮的历史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辉煌告诉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愿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助于全中国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更“完美”!

倾听历史的声音,你不仅能感受到口号中所带动的激情,还能触摸到中华五千年的印记。

初一:刘诗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