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1:38:32 页码:13
2023年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模板11篇)
2023-11-20 01:38:32    小编:ZTFB

生活中充满了变数,我们要学会适应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在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方式。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一

11月份,我们根据区领导有关“村改居”社区如何融于城市的指示精神,对郊区护城、东郊、南坪、东江4个乡镇18个村改居社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

一盼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但社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东郊乡楠竹山社区,一条臭水沟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水管道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村里出钱安装的,30多年来,水管己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的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二盼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政策,城市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范围,但目前还未完全将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多数村改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都靠社区自己筹措,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9名卫生清扫员(每组一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500元,年需工资5.4万元,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因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的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多,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改居社区的垃圾,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倒。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经费方面,这些村改居社区自、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3万元财政补助待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要求享受城市社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补助15万元(改建补9万元)的待遇。

五盼失地居民有出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20多年来共被征用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20,区政府对郊区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动力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

六盼实现“一区(社区)一警”。根据中办发[]23号文件,城市每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健全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两释”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一区一警”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暂住人口多(如仙源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情况十分复杂,比城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综治维稳使村改居社区压力大,盼望在村改居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加强综治维稳。

七盼村改居社区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职责不规范,似村似居,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社区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广任务等。多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上墙的规章制度还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发[]1号,区委、区政府常武发[2005]3号文件精神,规范村改居社区居委会职责,免去不应由村改居社区承担的。

八盼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村改居以前,驻村里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明确由城市相关社区管理。现在村改居以后,这些单位地域范围在村改居社区的地盘内,但却不归村改居的社区管,要求实行属地管理。

二、对策。

撤村建居委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保护转非居民利益提高转非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变“村委会管居民”这一尴尬局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帮助村改居社区尽早融入城市,现提出几点建议。

这是区人民政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做出的决定,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的呼声,又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各级领导及其区直机关都要尊重法律事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村改居的事实,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时,要将村改居的社区与城市社区同等看待,一个标准严要求。在称呼上不能再称其为某某村。要坚决克服目前存在的不尊重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这个事实,仍称呼其为某某村委会的不当做法。总之,要从观念上来一个转变,切实把村改居的社区当社区,不再随心所欲地乱称呼。不再在已改居的社区树立农村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任务,而要引导村改居的社区逐步融人城市。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时,要将已改居的社区与未改居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居社区,属于村改居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乡镇要明确分管社区的领导和专干,及时指导村改居社区的,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在称呼提法上不再称已改居的社区为某某村,并一以贯之认真坚持。

三是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已改居的社区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教育居民从思想观念上要来一个转变,首先要做到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人看待,在土地管理、卫生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居民。

(二)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村改居社区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30年或者更长;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必要一筹莫展。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尽量为村改居的社区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对社区提出的“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能够研究解决的要尽快研究解决。(1)关于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经费问题。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常办发[]4号文件关于“社区居委会按每个每年2万元的标准,纳人区县(市)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对市城区(含德山镇和武陵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每个补助3万元”的精神,目前,区级财政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落实了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2万元的经费(实际平均每个每年2.75万元)。市级的3万元补助经费没到位。区委、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市财政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3万元的财政补助款。(2)关于“市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问题,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城管局要积极向市里汇报,争取市环卫处尽早将村改居社区的卫生清扫纳入其职责。(3)关于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问题,建议由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1号文件和区委3号文件执行从而规范村改居社区的职责,改变其“居委会身份、农村的搞法”问题。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社区”问题要积极向市财政、建设、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汇报呼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2)关于“拆迁品补按同一身份对待”问题,要多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拆迁事务处汇报呼吁,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品补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3)关于“村改居社区实现“一区一警”问题,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汇报联系,争取为郊区18个村改居的社区实现“一区一警”。(4)关于“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问题”,建议在撤乡建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区划时一并研究,暂时不改变现状,以前已明确由城市社区管理的维持不变;今后新成立的驻片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村改居社区管理,以维护安定团结。

(四)切实解决好失地居民出路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相关政策。一是对失地居民实行留地开发。建议市里出合相关政策,在今后的土地征用过程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给当地失地居民,量化到户,但不进行分配,明确相应的土地规划用途,由集体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失地居民集中开发办企业、办商业以及从事其它实业,既吸纳当地失地居民再就业,也为失地居民保持了一份长远的收益来源。二是对失地居民实行优惠政策。考虑到失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建议市里出台政策把失地居民与城市下岗职工同等对待,在就业政策上,加强和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居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失地居民在办企业、经商和参与其它方面就业时,享受下岗职工创业有关减免税优惠政策,为他们自主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此外,对失地居民享受社保、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政策,也要尽快研究出台,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三是对失地居民的'安置进行长远考虑。失地居民问题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伴而行,长期存在。因此,建议对失地居。民问题作长远考虑,对将要作为失地居民安置小区的土地及其设施要超前规划,把供水、供电等相关的生活设施配套纳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体系,避免重复拆近和重复建设。要通过上述办法,切切实实让失地居民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待遇,解决其“居民身份,农民待遇”的切身利益问题。

这是区人民政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做出的决定,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的呼声,又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各级领导及其区直机关都要尊重法律事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村改居的事实,在发文件、开会议、布置时,要将村改居的社区与城市社区同等看待,一个标准严要求。在称呼上不能再称其为某某村。要坚决克服目前存在的不尊重村已改为社区居委会这个事实,仍称呼其为某某村委会的不当做法。总之,要从观念上来一个转变,切实把村改居的社区当社区,不再随心所欲地乱称呼。不再在已改居的社区树立农村方面的先进典型,布置农村任务,而要引导村改居的社区逐步融人城市。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在指导社区时,要将已改居的社区与未改居的村区别开来,属于农村的任务尽量不要安排给村改居社区,属于村改居社区应享受的照顾政策应原原本本地为其兑现。乡镇要明确分管社区的领导和专干,及时指导村改居社区的,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在称呼提法上不再称已改居的社区为某某村,并一以贯之认真坚持。

三是作为村改居的社区,适用的法律由《村委会组织法》变更为适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已改居的社区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教育居民从思想观念上要来一个转变,首先要做到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人看待,在土地管理、卫生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居民。

(二)实践上要尽力解决实际问题。村改居社区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20年、30年或者更长;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必要一筹莫展。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尽量为村改居的社区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对社区提出的“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能够研究解决的要尽快研究解决。(1)关于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经费问题。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常办发[2002]4号文件关于“社区居委会按每个每年2万元的标准,纳人区县(市)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对市城区(含德山镇和武陵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每个补助3万元”的精神,目前,区级财政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落实了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2万元的经费(实际平均每个每年2.75万元)。市级的3万元补助经费没到位。区委、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市财政对村改居社区每个每年3万元的财政补助款。(2)关于“市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问题,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城管局要积极向市里汇报,争取市环卫处尽早将村改居社区的卫生清扫纳入其职责。(3)关于规范村改居社区职责问题,建议由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1号文件和区委3号文件执行从而规范村改居社区的职责,改变其“居委会身份、农村的搞法”问题。

(三)政策措施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社区”问题要积极向市财政、建设、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汇报呼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延伸到社区,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增设公益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消灭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2)关于“拆迁品补按同一身份对待”问题,要多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拆迁事务处汇报呼吁,争取有关部门制订村改居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品补方面的新政策,消除不平等待遇,维护转居社区居民利益。(3)关于“村改居社区实现“一区一警”问题,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汇报联系,争取为郊区18个村改居的社区实现“一区一警”。(4)关于“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问题”,建议在撤乡建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区划时一并研究,暂时不改变现状,以前已明确由城市社区管理的维持不变;今后新成立的驻片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村改居社区管理,以维护安定团结。

(四)切实解决好失地居民出路问题。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相关政策。一是对失地居民实行留地开发。建议市里出合相关政策,在今后的土地征用过程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给当地失地居民,量化到户,但不进行分配,明确相应的土地规划用途,由集体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失地居民集中开发办企业、办商业以及从事其它实业,既吸纳当地失地居民再就业,也为失地居民保持了一份长远的收益来源。二是对失地居民实行优惠政策。考虑到失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建议市里出台政策把失地居民与城市下岗职工同等对待,在就业政策上,加强和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居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失地居民在办企业、经商和参与其它方面就业时,享受下岗职工创业有关减免税优惠政策,为他们自主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此外,对失地居民享受社保、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政策,也要尽快研究出台,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三是对失地居民的安置进行长远考虑。失地居民问题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伴而行,长期存在。因此,建议对失地居。民问题作长远考虑,对将要作为失地居民安置小区的土地及其设施要超前规划,把供水、供电等相关的生活设施配套纳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体系,避免重复拆近和重复建设。要通过上述办法,切切实实让失地居民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待遇,解决其“居民身份,农民待遇”的切身利益问题。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二

本人____,性别____,出生19xx年10月10日,身份证号码:533xxxxx82xxxx0965,现在居住地址: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五组。

我由于在农村没有土地,为了响应政府有关文件中农转非的政策,请准许我将户口从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转到华坪县荣将镇。

申请人:。

xxx派出所:

我是xxxx村______组村民,我叫______,身份证号为____________,全家人口______人,20xx年高官村改制为高官居委会,根据上级“村改居”相关文件精神,我户符合办理农转非条件,现申请办理农转非,望准予办理。

特此申请!

申请人:

____年____月___日。

附:一、户口农转非手程序。

1、每年省市人事局向各区县人事局和相关部门下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农转非与公务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家属农转非指标。

2、各区县人事局根据下达的指标数量和农转非人员的标准与条件,制定工作方案,分配指标,对本地区本部门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遴选、审核。

3、各区县人事局对对初审合格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填写《农转非人员审批表》(一式一份)、《农转非人员备案表》(一式二份)、《农转非人员名单》(一式三份),注明意见,加盖公章,报人事局综合计划处。

4、各区县人事局对初审合格的家属农转非人员填写《公务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家属农转非人员审批表》(一式一份)、《公务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家属农转非人员备案表》(一式二份)、《农转非人员名单》(一式三份)、注明意见,加盖公章,报人事局综合计划处。

5、省市人事局在接到农转非申报材料后,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对合格者开据《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通知书》。

6、各区县人事局持《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通知书》、《农转非名单》先后到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局办理农转非手续。

7、录用公务员、招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农转非工作,由各系统区县主管部门摸清基本情况后,将符合条件的人员送交区县人事局审查,区县人事局应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在收到材料后按照农转非的工作程序上报市人事局审批,同时报市主管部门备案。

二、户口农转非所需资料。

1、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人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上,其配偶无职业,随其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连续居住3年以上,或在阎良、长安、临潼区连续居住满2年以上的,可申请配偶及18周岁以下的子女随迁,也可只申请子女.

2、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残疾人员与农业人口结婚,申请人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者,婚龄必须满五年,年龄在三十周岁以上者婚龄必须满三年,可申请配偶及18周岁以下的子女随迁。

以上两项所需材料:

(1)申请人的申请书、结婚证及申请人、被申请人(年满16周岁以上的)身份证;。

(2)被申请人户口常住地户籍证明;。

(3)残疾人应附残疾证和残疾照片。

3、父母双亡留在农村的子女未满18周岁,不能独立生活或其它地区无亲属,要求投靠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亲属的。所需材料:

(1)申请人申请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16周岁以上)身份证;。

(3)被申请人户口常住地户籍证明、父母双亡户口已注销证明以及被申请人在其它地区无亲属投靠的证明。

4、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人员,夫妻一方经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不能生育,女方年龄在30周岁以上,可申请抱养或收养一名学龄前儿童。

所需材料:

(1)女方申请书;。

(2)申请人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3)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不能生育的病历及证明;。

(4)被抱养或收养的子女户口常住地户籍证明或《新出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5)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92年以前收养的附《公证书》);。

5、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人员,因丧偶留在农村18周岁以下的子女可申请投靠。

所需材料:

(1)申请人申请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16周岁以上)身份证;。

(3)被申请人常住地户籍证明;。

(4)申请人配偶死亡户口注销证明。

6、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无配偶的男性公民收养女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所需材料:

(1)本人申请书、身份证;。

(2)被抱养或收养的子女户口常住地户籍证明或《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3)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92年以前收养的附《公证书》);。

7、男性公民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公民年龄超过55周岁(含离退休人员),身边无子女,来本市投靠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子女3年以上的,可申请落户。

所需材料:

(1)子女的申请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身份证;。

(3)父母户口常住地户籍证明。

8、本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人员,与外地配偶离婚三年以上(或一方再婚),判归其抚养的18周岁以下子女可申请投靠。

所需材料:

(1)申请人申请书、离婚证或判决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16周岁以上)身份证;。

(3)被申请人常住地户籍证明;。

(4)一方再婚的应附结婚证或再婚证明。

9、原具有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的上山下乡知青及其配偶(无正式工作),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落非农业户口。

所需材料:

(1)申请人申请书;。

(2)申请人、被申请人身份证;。

(3)被申请人结婚证;。

(4)被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户口簿;。

(5)有关本人系上山下乡知青的证明。

10、军队干部符合副营或副科级(含技术11级、体育7级)、年满35周岁、军龄满15年条件之一的,以及现役五、六级高级士官,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配偶及18周岁以下的子女随军落户。由派出所审核受理并组织材料,部队指定专人直接上报市局户籍管理科。

所需材料:

(1)申请人申请书、结婚证、部队师级以上政治部门任职命令及批准《西安市公安局军队干部(士官)家属随军审批表》、入伍登记表;(附:西安市公安局军队干部(士官)家属随军审批表)。

(2)配偶无业的证明(由户口所在地劳动就业部门及派出所出具);。

(3)被申请人(16周岁以上)身份证及常住地户口簿。申办的相关户口,受理民警均要与申请人见面,核实情况,认真如实填写《入户审批表》。

xxxxx派出所:

我是xxxxx,性别:

意接收,请派出所审核同意迁出至本人原户籍地落户是荷。同时承诺,所提交的证件及相关。

材料均属实、合法、有效,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此致

敬礼

附申请材料:1、户口复印件。

2、身份证复印件。

3、毕业证复印件。

申请人:xxxxx。

附件:要求户口非转农申请报告。

要求。

户口非转农申请报告。

××市未就业大中。

专院校毕业生办理户口“非转农”

申请报告。

××市公安局派出所:

本人姓。

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现。

户口登记。

在,因年考取院校,户口从迁往学校,迁出时户口性质为农。

业户口。年,从该院校毕业,毕业后因未曾被×××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

有控股企业,下同)正式录用,现要求把户口迁往,并转为农业户口。

随迁人员:

申请人声明:我保证上述所填报资料准确无误,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申请人。

联系电话:。

非转。

农申请书。

我叫***,系**县**。

乡***村居民,***年高考被****工业学院录取,户口由**********迁往********工业学院,户口由农业转为非农业。

2004年7月毕业后。

在外四处打短工,与2010年8月将户口从**市转回*******,但户口性质仍为非农业。

申请将户口非转农到宋家庄村原户籍。

特此申请,请予以。

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附件:非转农申请表及办理条件流程。

非转农”户口迁移条件和办理“非转农”需提交的证明材料。

一、“非转农”户口。

迁移条件:

(一)因读大中专。

院校及技工学校而“农转非”,毕业后无工作安排回原籍的毕业生;(二)夫妻一方是农业。

户口,非农业户口方在城镇无固定职业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三)在城镇无固定职业和。

住所,跟随父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未婚人员;

(四)在城镇无固。

定职业,在农村分有住宅基地并建好房屋和编有门牌,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本人、配偶和。

未婚子女;

(五)原征地办理。

了就地“农转非”,现要求“非转农”的,如户口和人员都还在农村生活居住的;

(六)已挂牌“村改居”的村委会,一律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七)已有规划“村改居”但还未挂牌的村委会,以上(四)、(五)项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二、办理“非转农”需向公安机关提交的证明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村民小组三分之二户或70%以上村民签名同意);

(二)村小组、村委会同意接收证明;

(三)《户口簿》、《身份证》;

(四)大中专研究生毕业回原籍的,须提交《毕业证》和未就业证明;

(五)属夫妻投靠的须提交《结婚证》、无业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

(六)投靠父母的须提供《未婚证》、无固定职业和住所证明;

您好!

帮您问了:小姐您好:市夫妻投靠条件及申请落户材料:

1、结婚满四年。

2、个人落户申请。

3、投靠人原籍出具户籍证明。

4、非农业户口(派出所或街道办事处出具无业证明,兵团户口出具兵团社会保障局无业证明)。

5、被投靠人单位证明或办事处证明。

6、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7、双方身份证复印件。您还可咨询市公安局户籍科,“非转农”可由各分县市公安局审批为了简化办理程序,市公安局下放了部分户口审批权限。现在,市公安局户口身份证受理中心审核办理城区购房、投资兴业、招聘录用、人才引进、获荣誉称号入户。各分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审核受理、办理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回原籍、收养、工作调动、干部录用、家属随军、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大中专院校毕业、肄业、转学、录取新生入户。“农迁农”、四县市“非转农”由各分县市公安局审批。

城区“非转农”落户由各分局审核受理后报市公安局审批。相关政策如下:

夫妻投靠落户。

1、落户条件:夫妻一方系我市农业户口,另一方可迁入到农业户口一方落户。

2、所需材料凭证:夫妻一方系我市农业户口,另一方系农业户口,要求迁入我市落农业户口的,凭夫妻双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乡镇村组同意落户证明意见办理;另一方系非农业户口的,还需提供非农业户口一方在现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出具的无工作单位证明意见、市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出具的迁入人及未成年子女无住房证明意见。办理“非转农”可能设计到相关户政部门手续落实问题,且受农村征地等问题的限制,具体事宜您请咨询公安局户籍管理科。

【户口迁移】。

应遵循人户一致和居住地登记的原则。公民迁移,除在本户口管辖区内移居,只作住址变动登记,不作迁出、迁入登记外,凡是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的,均可办理迁出、迁入登记。

一、办理户口迁移所需的证明材料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应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与迁移事由相关的证明:

1.婚迁,持合法的结婚(离婚)证;

2.分(购)、建房迁移,持房卡或住房证明;

3.出国(境)注销户口,持有关部门出具的注销户口通知单;

4.回国(入境)落户,持定居证或劳动人事部门核准的录用证明、护照(回乡证)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件收存(收缴)。

证明,回国后异地落户的,还须持原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注销户口的证明;

5.公民入伍注销户口,持入伍通知书;

8.大中专学生入学户口迁移,持入学通知书;

9.大中专学生分配落户,持派遣证;

10.录用公务员、招收职工迁移户口,持录用(招收)证明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12.收养小孩落户,持收养公证书或《收养证》;

13.解除收养关系迁移户口,持解除收养关系公证书或《解除收养证》;

14.离退休人员户口迁移,持离(退)休证;

16.需要凭户口准迁证方可迁移的对象,还须持迁入地县、市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准迁证;17.需要经过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后方办理的户口迁移,还应提供上级公安机关的批准文件。

二、购房入户的办理。

凡在本市购买房屋者须在所在派出所办理购房入户。

1、所需证明材料(1)申请入户的书面报告;(2)房屋产权证、他项权证或收件收据;(3)购房人与入户者关系证明、户籍证明(或户口簿)、以及劳动部门出具的失业证(指非农业户口);(4)未满18周岁者不得单独立户;(5)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办理程序。

购房者申请入户,持以上的有关证明材料到派出所申请,凡被批准购房入户者,到派出所领取《准予迁入证明》后回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再凭《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及《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三、夫妻投靠入户的办理。

符合夫妻投靠来市入户条件的本市居民的配偶,户口在外地且无正式工作的,可申请来市随夫凡申请夫妻投靠必须向配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填写《入户申请表》,连同有关证明材料交派出所审核手续(属证件的,可以派出所验核后,提供复印件)。所需证明材料:办理程序:关于非转农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叫熊*,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年8月1日。身份证号码为******。我父亲***,母亲***都是湖南省**县***镇**村委会**组居民,父母双方的户口性质都是农业户口。我从1984年出生到2003年,我的户籍都是在户主***(父亲)名下,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2003年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把户口从**县**村委会迁出,户口迁往学校,2007毕业时户口迁回,户口性质变更为非农户口。本人毕业至今一直与父母都生活在**县**村,未被任何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区属集体企业正式录取。本人未来想留在农村发展,现申请将本人户口性质转为农业户口,享受村民同等待遇,履行村民同等甚至更多的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望领导给予批准为盼。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三

近年来,**县委十分重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载体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相当部分村,仍然存在党的威信不高,影响力不大,党组织驾驭不了村级政治局面的情况,致使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严重的还引发群体性上访。整治转化这类“问题村”,巩固党在村级基层的执政地位,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全面分析“问题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找到整治转化对策,对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村”的问题及成因。

所谓的“问题村”是指:****年以来发生过针对村级组织或村干部的上访,且一次性上访人数超过5人(归属于群体性上访)的行政村。从有关资料看,“问题村”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数量多,****年以来共发生139批次1130人次;规模大,20人以上的达32批次;涉及面广,有102个行政村发生过此类上访,占全县行政村数的25;程度激烈,个别上访事件中出现了拦车堵路、冲击下放机关、侮辱镇村干部等极端的、违法的做法。

出现“问题”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因为近年来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弱化,村级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村级组织的运行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村级组织运行不顺畅。一是村党组织调控能力弱化。在村级民主政治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绝大部分“问题村”党组织无所适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对群众上访甚至是无理取闹处置乏力。二是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三是村民代表会运作不规范。

2、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单一陈旧。一是党组织设置范围不适应新业化蓬勃发展要求。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逐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单纯依托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已不适应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的需要。二是党组织设置规格不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102个“问题村”中,人口超过2000人的有35个,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有32个。这些村的党组织设置仍保持支部建制,其管理幅度明显过宽。三是党组织设置形式不适应多元化从业结构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都有所不同,“一刀切”地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或按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党员的专业特长就难以充分展现,模范带头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

3、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在102个“问题村”中,集体资产总量50万元以下的60个,占全县同类村的8;100-1000万元的9个,占全县同类村的30;1000万元以上的3个,占全县同类村的80;可见,集体资产总量越多,村民上访的比例越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各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虽然相差悬殊,但都普遍采取了由村委会管理使用,由村会计一人做帐的方式,极易导致村两委主要成员个人主导集体资产使用、挥霍浪费或变相贪污。

(二)村干部及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村干部素质偏低,驾驭能力不强。一是文化程度低下。“问题村”支部书记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6人,占“问题村”总数的68.5;村委会主任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2人,占“问题村”总数的83。二是思想政治素质偏低。“问题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欠缺,侵占村集体利益的现象较为普遍。102个“问题村”中,就有42个村因村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群体性上访。三是能力不强。不少村干部不能及时适应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民主化方法,依法执政水平很低。从“问题村”的抽样调查表明,普通村民认为本村“一般”或“不满意”的均在50以上,个别村甚至达90。

2、党员威信偏低,先进性不强。一是党员发展良莠不分。“问题村”大多村情复杂,为了争夺村级事务控制权,一些村支部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时良莠不分,极力扩充自身势力和家庭势力,将优秀分子拒之门外;一些党员为了保持各派系势力均衡,更是相互排挤,极力抵制非同宗同派者入党或将组织关系迁入本村,致使党员发展出现停顿甚至断层现象。二是党员威信下降。102个“问题村”中,村委会主任不是党员的有58人,没有党员的村委会数达40个;102个村的3865名村民代表中,党员为768名,不足20,个别村的村民代表中没有一名党员。三是党员先进性不强。“问题村”党支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抓得不紧或根本不抓,党员宗旨观念头淡薄,有的干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问题村”7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本村党员作用发挥“一般”或“差”。

(三)村级组织的环境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践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村民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要么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要么无视法律,无知无畏。

2、乡镇的指导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乡镇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指导农村。一些乡镇干部不正确认识、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不得法、作用不深入,致使一些村级组织建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村干部的报酬保障上,其中部分不是自行筹措解决,因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干部报酬就很难得到保障。在村干部的管理考核上,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村干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大多取决于本身素质的高低,而一般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也缺乏有效的方式,除了上访之外很难找到其它的门路。在村干部的权益保障上,还缺乏必要的力度,存在村干部因为维护集体利益受到打击报复却得不到及时有力保护的情况。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直接影响了村干部热情,制约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更大发挥。

“问题村”的频频出现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对新形势下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机制运行的缺陷导致党驾驭农村政治局面的能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主要因素。务必加大改革力度,在规范村务运行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1、改革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一是提供交叉兼职。提倡把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法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倡拟推荐的村支书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推荐为村党支书人选;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二是规范村务运行。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在村务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村委会请示报告制度,凡属重大村务事项,村委会必须向村党组织请示,村党组织研究决定是否是入重大村务决策程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村务都应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由村民代表的村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监督惩处制度,加强村级财力审计监督,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继续试行干部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制度;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旧村改造等重点领域腐败行为。三是提高村党组织竞争力。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要推行“三票制”(推荐票、信任票、选举票),候选人预备人选首先由全体党员进行推荐,再由村民代表及各界人士投信任票,根据推荐票和信任票结果确定候选人,再提交党员大会选举。

2、改革村级党组织设置。一是改革党组织设置方式。在符合《党章》规定的前提下,逾5000人的行政村建立党委,1000人以上、不足5000人的行政村建立党总支,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建立党小组,使党组织设置规格与人口规模相适应。二是改变党员编排方法。分类设置党支部村的党员编排,变过去组织划定为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三是改进党支部职责。村党总支(党委)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而各下设党支部主要履行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职责。

3、改革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按照村集体资产总量1000万元能上能下、100万-1000万元、50万-1000万元、50万以下的标准,将全县行政村划分为4类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分为4类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一类村今年着手试点,力争2年内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后入股统一经营的形式,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突破区域限制,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争取在2年内为集体资产超亿元村、5年内为所有一类村配备1-2名职业化党务者、经济管理人和支书助理(从大学毕业者中选拔)员。二类村要在3年内基本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借鉴一类村的做法,逐步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过渡。三类村重点是拓宽渠道,盘活资产,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集体资产积累机制,通过5年努力,使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四类村重点是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提高集体经济创收能力,力争5年内全县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正常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

(二)自身建设的不足导致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关键因素。务必加大创新力度,在提升干部党员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1、创新选人育人机制。一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面推行候选人文化考试、素质审查、创业承诺制,对候选人的年龄、文化、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把关。同时,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筛选一批条件具备的村试行“公推直选”,对村干部候选人、支部委员实行村民和党员公推,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先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村民中威信高、收入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中既会带头致富,又能带领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制订村级后备人才培养的三年规划,通过3年努力,使全县保持有3000名以上的村级后备人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0,35周岁以下占80。

2、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分层培训新体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参加县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村干部参加乡镇党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利用一定时间对全市适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后备人才进行一次轮训。二是实施分类培训新方式。三是探索经常教育新途径。建立党课辅导员巡讲制,组建专业党课辅导员队伍,定期到各村党支部巡讲;建立农村党员教育活动点,把活动点设在党员家庭,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每月组织学习理论、讨论村务,实现农村党员教育活动家庭化;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档案,督促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三)外部氛围的欠缺导致党在农村基层的合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重要因素。务必加大落实力,在优化村级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1、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按照集体资产总量、村民人数、村居规模的不同,在全县分类确定行政村包工干部报酬的,由省、县、乡财予以补助,确保现职村主要干部报酬适当提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有条件的村,可由村集体负担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障金;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村,县、乡镇财政要予以适当补助。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在村干部中录用事业干部制度,确定一定数量的事业干部编制,考录大专以上学历的村两委成员;建立评先奖优制度,对村集体或个人被评为各级先进的,要予以物质奖励,同时在分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时,予以适当倾斜。三是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管考核制度。在原有乡镇组织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年初承诺、年终述职评议,突出对村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测评结果要与村干部的报酬及任免紧密挂钩。

2、建立健全挂钩帮扶机制。一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建立乡镇领导联系村支部制度,是党员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和村支部结对子,帮助、支持支部开展,主动下村解决问题,要把结对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重点帮扶制。坚持每年排查一批、帮扶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村。各乡镇每年初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倒排出1-3个“问题村”,作为重点帮扶村。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一个重点帮扶村作为自己的调研联系点,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乡镇党委要把重心放在村级建设上,采取务实的步骤,切实增强乡镇对村的服务和协调功能。

3、建立健全群众素质提升机制。一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积极抢占农村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党校、农民学校和农民群众易于集聚的集市、企业等场所,适时对农民开展教育活动。探索开展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宣传和机关科室、机关干部联村联户活动,扩大农民教育覆盖面。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毓主题教育,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增界。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普法教育,把法律、政策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明细化,并通过深入宣传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广泛宣传《党章》、《村民委员人组织法》和有关村组组织建设条例,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依法改造民主权利的能力。

实践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村民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要么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要么无视法律,无知无畏。

2、乡镇的指导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乡镇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指导农村。一些乡镇干部不正确认识、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不得法、作用不深入,致使一些村级组织建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村干部的报酬保障上,其中部分不是自行筹措解决,因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干部报酬就很难得到保障。在村干部的管理考核上,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村干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大多取决于本身素质的高低,而一般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也缺乏有效的方式,除了上访之外很难找到其它的门路。在村干部的权益保障上,还缺乏必要的力度,存在村干部因为维护集体利益受到打击报复却得不到及时有力保护的情况。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直接影响了村干部热情,制约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更大发挥。

“问题村”的频频出现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对新形势下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机制运行的缺陷导致党驾驭农村政治局面的能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主要因素。务必加大改革力度,在规范村务运行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1、改革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一是提供交叉兼职。提倡把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法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倡拟推荐的村支书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推荐为村党支书人选;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二是规范村务运行。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在村务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村委会请示报告制度,凡属重大村务事项,村委会必须向村党组织请示,村党组织研究决定是否是入重大村务决策程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村务都应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由村民代表的村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监督惩处制度,加强村级财力审计监督,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继续试行干部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制度;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旧村改造等重点领域腐败行为。三是提高村党组织竞争力。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要推行“三票制”(推荐票、信任票、选举票),候选人预备人选首先由全体党员进行推荐,再由村民代表及各界人士投信任票,根据推荐票和信任票结果确定候选人,再提交党员大会选举。

2、改革村级党组织设置。一是改革党组织设置方式。在符合《党章》规定的前提下,逾5000人的行政村建立党委,1000人以上、不足5000人的行政村建立党总支,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建立党小组,使党组织设置规格与人口规模相适应。二是改变党员编排方法。分类设置党支部村的党员编排,变过去组织划定为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三是改进党支部职责。村党总支(党委)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而各下设党支部主要履行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职责。

3、改革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按照村集体资产总量1000万元能上能下、100万-1000万元、50万-1000万元、50万以下的标准,将全县行政村划分为4类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分为4类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一类村今年着手试点,力争2年内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后入股统一经营的形式,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突破区域限制,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争取在2年内为集体资产超亿元村、5年内为所有一类村配备1-2名职业化党务者、经济管理人和支书助理(从大学毕业者中选拔)员。二类村要在3年内基本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借鉴一类村的做法,逐步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过渡。三类村重点是拓宽渠道,盘活资产,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集体资产积累机制,通过5年努力,使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四类村重点是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提高集体经济创收能力,力争5年内全县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正常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

(二)自身建设的不足导致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关键因素。务必加大创新力度,在提升干部党员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1、创新选人育人机制。一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面推行候选人文化考试、素质审查、创业承诺制,对候选人的年龄、文化、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把关。同时,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筛选一批条件具备的村试行“公推直选”,对村干部候选人、支部委员实行村民和党员公推,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先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村民中威信高、收入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中既会带头致富,又能带领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制订村级后备人才培养的三年规划,通过3年努力,使全县保持有3000名以上的村级后备人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0,35周岁以下占80。

2、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分层培训新体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参加县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村干部参加乡镇党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利用一定时间对全市适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后备人才进行一次轮训。二是实施分类培训新方式。三是探索经常教育新途径。建立党课辅导员巡讲制,组建专业党课辅导员队伍,定期到各村党支部巡讲;建立农村党员教育活动点,把活动点设在党员家庭,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每月组织学习理论、讨论村务,实现农村党员教育活动家庭化;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档案,督促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三)外部氛围的欠缺导致党在农村基层的合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重要因素。务必加大落实力,在优化村级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1、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按照集体资产总量、村民人数、村居规模的不同,在全县分类确定行政村包工干部报酬的,由省、县、乡财予以补助,确保现职村主要干部报酬适当提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有条件的村,可由村集体负担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障金;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村,县、乡镇财政要予以适当补助。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在村干部中录用事业干部制度,确定一定数量的事业干部编制,考录大专以上学历的村两委成员;建立评先奖优制度,对村集体或个人被评为各级先进的,要予以物质奖励,同时在分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时,予以适当倾斜。三是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管考核制度。在原有乡镇组织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年初承诺、年终述职评议,突出对村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测评结果要与村干部的报酬及任免紧密挂钩。

2、建立健全挂钩帮扶机制。一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建立乡镇领导联系村支部制度,是党员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和村支部结对子,帮助、支持支部开展,主动下村解决问题,要把结对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重点帮扶制。坚持每年排查一批、帮扶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村。各乡镇每年初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倒排出1-3个“问题村”,作为重点帮扶村。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一个重点帮扶村作为自己的调研联系点,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乡镇党委要把重心放在村级建设上,采取务实的步骤,切实增强乡镇对村的服务和协调功能。

3、建立健全群众素质提升机制。一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积极抢占农村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党校、农民学校和农民群众易于集聚的集市、企业等场所,适时对农民开展教育活动。探索开展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宣传和机关科室、机关干部联村联户活动,扩大农民教育覆盖面。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毓主题教育,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增界。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普法教育,把法律、政策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明细化,并通过深入宣传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广泛宣传《党章》、《村民委员人组织法》和有关村组组织建设条例,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依法改造民主权利的能力。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四

为不断优化社区安全环境,打造“安全社区”品牌,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管理对象:

梁永镇柏茂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家庭住户、工商个体户、建筑施工企业等,均属接受目标责任的对象。

二、目标管理对象安全义务:

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履行好家庭(单位)应尽的安全管理职责,养成良好的安全隐患自查习惯,及时报告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防安全隐患扩大或事故发生。

2.科学使用煤、电、气,不私拉乱接电线,不私自改装燃气管道,不封闭门窗使用煤炭烤火、煮饭。

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街道盲目乱跑,不在街道随意“飙车”,不让小孩独自横穿马路。

4.对房屋及房前屋后的堡坎、电杆等建筑物体、大树要随时留心排查,及时消除小型安全隐患,即时报告重大隐患情况。

5、严控易燃易爆物品,煤油、汽油、烟花爆竹经营,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亮证经营,定点储存,登记销售。

6.不参与吸毒、贩毒,不参与邪教组织,及时举报吸毒、贩毒和参与邪教的人员。

7.讲究商业信誉和良知,不卖过期食品、三无产品、地沟油等垃圾食品,讲究清洁卫生,自觉抵制不卫生、不安全的食品。

8.真诚待人,坦诚做事,不背后议论人,不故意为难人,不参与打架斗殴,维护社会风气,促进社区和谐。

三、社区工作职责:

1.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考核,确保事故发生前有预见性指导,事故发生时有应急性救援,事故发生后有科学性处理。

2.建立定期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制度、汇报处理制度,指导、帮助居民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定期开展多形式安全演练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经验和典型事迹,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责任追究:

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对安全事故引发者、工作渎职者,造成轻微影响的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影响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调解,造成重大影响的按法律程序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本责任书经居民确认签字后有效,由居委会存档。

下达责任单位:巴州区梁永镇柏茂社区居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目标责任的居民(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1.社区综治责任书。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来到庆祝村检查指导工作,请允许我代表村党支部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村近年来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宝石乡场镇东部2公里,现有八个农业合作社,431户、1147人,耕地面积1658亩,其中田为566亩,水稻制种、花生、海椒、干果、畜禽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全村2011年人平纯收入5506元。

二、队伍概况。

村党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党员44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外出务工党员7人,女性党员4人。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党建工作要求,夯实基础,引领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年来,我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被乡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本人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三、

近年来的工作。

基层组织。

抓学习教育,提升党员素质,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支委会、1。

(一)以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为重点,夯实。

支部大会。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国家现行政策,学习李林森、文建明等先进实际,不断提升党员自身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抓党员发展。三年来,村党支部本着“双向培养”的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把文化素质高,思想品德好,有经济头脑,能带头致富的能人吸收到队伍中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人,发展3人。

抓班子自身建设。支委经常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党章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支部班子内经常开展交心谈心、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认真遵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规则,商讨发展大计,不搞“一言堂”。班子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水泥路建设;三是加强学习,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带领群众走规模化、科学化的路子,做大做强产业。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以“水”为重点,以“路”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行路难一直是我村。

4、5、6、7、8社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制约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走访群众,征求老干部和群众意见,统一了思想,决定对村道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庆祝村地形复杂多变,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全村经济协调发展,这一个课题摆在了支部的日常工作中,为了让群众(4、5、6、7、8五个社)不受苦、不受累,改善现状,对村道建设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宣传。首先,召开了支部会议,征求了老干部和群众意见。村两委会后,我们召开了全体共产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举手表决,同意筹资、筹劳修建村道。结合庆祝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八个农业合作社分类筹资、筹劳,一社、二社、三社地处省道“302”线和梓盐路,人平筹资50元,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人平筹资200元整,而户籍在4、5、6、7、8社间接受益人员人平筹资100元整。全村共筹资11万元整,筹劳3000个,并在筹资筹劳“一事一议”会议资料中签字盖章。我们又开展了诚信外交活动,奔走各方,多次向上级递交申请。请县级部门来村实地调研,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的支持和关爱,共争取国家资金140万元,140万资金来之不易,没有县财政局、农业局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同志们的艰辛努力,没有全村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庆祝村的村道建设那就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现在三公里水泥路已全面竣工,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7.23”、“7.25”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全村老百姓的当家石河堰左右码头,部分群众情绪激动,我们一边做劝解工作,一边向乡、县、市有关部门作了具体反映,经过近30天的努力,筹措到资金8万元。并对石堰码头进行了维修加固,硬化了五猴庙二级提灌站水渠700米,保证了大春农业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

1、扩大水稻制种等骨干产业的种植面积。

在2010年原有的种植面积上继续做大做强水稻制种、花生、海椒种植规模,2011年水稻制种达到210亩,创产值80余万元;引进山东鲁花花生300亩,创产值75万元;海椒200亩,创产值80万元。鼓励群众走规模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种植业,实现群众增收。

2、干果栽植。

度。我村在绵阳农科所引进“8588”优质核桃树360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在三年后,可创产值160万元。

3、大力发展畜禽养殖。

重点培养意识好、技术强的养殖大户两户(一社王维宏、三社秦德元),年出栏育肥猪600头左右,通过养殖大户带动全村其余养殖户,形成规模化养殖区。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种、养殖大户收看党员远程教育节目,让他们能及时学习到先进的种、养殖技术,了解了市场的动态走向,达到了优化产业结构,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维稳、安全。

1、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时时关注全村群众生产生活,一旦发现矛盾及时出面调解,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初级阶段。近年来共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8件,件件无反弹,开创了庆祝村和谐稳定新局面。

2、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无一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有序,为庆祝村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七、今后工作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将升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顺利完成升级目标。

2、继续抓经济、促增收,全面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各项经济指标。

3、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全年无事故。

4、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2012年是我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抓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求是精神,务实作风,靠实干树立形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新的形势给我们提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的任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庆祝村党支部将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村人民同心同德,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庆祝村党支部。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六

近年来,**县委十分重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载体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相当部分村,仍然存在党的威信不高,影响力不大,党组织驾驭不了村级政治局面的情况,致使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严重的还引发群体性上访。整治转化这类“问题村”,巩固党在村级基层的执政地位,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全面分析“问题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找到整治转化对策,对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村”的问题及成因。

所谓的“问题村”是指:****年以来发生过针对村级组织或村干部的上访,且一次性上访人数超过5人(归属于群体性上访)的行政村。从有关资料看,“问题村”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数量多,****年以来共发生139批次1130人次;规模大,20人以上的达32批次;涉及面广,有102个行政村发生过此类上访,占全县行政村数的'25;程度激烈,个别上访事件中出现了拦车堵路、冲击下放机关、侮辱镇村干部等极端的、违法的做法。

出现“问题”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因为近年来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弱化,村级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村级组织的运行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村级组织运行不顺畅。一是村党组织调控能力弱化。在村级民主政治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绝大部分“问题村”党组织无所适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对群众上访甚至是无理取闹处置乏力。二是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三是村民代表会运作不规范。

2、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单一陈旧。一是党组织设置范围不适应新业化蓬勃发展要求。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逐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单纯依托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已不适应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的需要。二是党组织设置规格不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102个“问题村”中,人口超过人的有35个,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有32个。这些村的党组织设置仍保持支部建制,其管理幅度明显过宽。三是党组织设置形式不适应多元化从业结构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都有所不同,“一刀切”地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或按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党员的专业特长就难以充分展现,模范带头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

3、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在102个“问题村”中,集体资产总量50万元以下的60个,占全县同类村的8;100-1000万元的9个,占全县同类村的30;1000万元以上的3个,占全县同类村的80;可见,集体资产总量越多,村民上访的比例越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各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虽然相差悬殊,但都普遍采取了由村委会管理使用,由村会计一人做帐的方式,极易导致村两委主要成员个人主导集体资产使用、挥霍浪费或变相贪污。

(二)村干部及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村干部素质偏低,驾驭能力不强。一是文化程度低下。“问题村”支部书记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6人,占“问题村”总数的68.5;村委会主任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2人,占“问题村”总数的83。二是思想政治素质偏低。“问题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欠缺,侵占村集体利益的现象较为普遍。102个“问题村”中,就有42个村因村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群体性上访。三是工作能力不强。不少村干部不能及时适应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民主化工作方法,依法执政水平很低。从“问题村”的抽样调查表明,普通村民认为本村工作“一般”或“不满意”的均在50以上,个别村甚至达90。

2、党员威信偏低,先进性不强。一是党员发展良莠不分。“问题村”大多村情复杂,为了争夺村级事务控制权,一些村支部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时良莠不分,极力扩充自身势力和家庭势力,将优秀分子拒之门外;一些党员为了保持各派系势力均衡,更是相互排挤,极力抵制非同宗同派者入党或将组织关系迁入本村,致使党员发展工作出现停顿甚至断层现象。二是党员威信下降。102个“问题村”中,村委会主任不是党员的有58人,没有党员的村委会数达40个;102个村的3865名村民代表中,党员为768名,不足20,个别村的村民代表中没有一名党员。三是党员先进性不强。“问题村”党支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抓得不紧或根本不抓,党员宗旨观念头淡薄,有的干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问题村”7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本村党员作用发挥“一般”或“差”。

(三)村级组织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七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拉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组织_络,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等几个业余文化团队,使科普意识渗透每家每户。同时,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实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战略,在社区开通博客,在_上对居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联”机制,即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在_月份,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盆景展览、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_。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对,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flg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_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八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有效遏制xx问题的发展蔓延趋势,巩固禁毒成果,净化社会面,加快实现建设“平安xx”的工作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我县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总体要求和我县的毒情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禁毒委要求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当前全县深入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为契机,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通过深入开展各项禁毒工作措施,集社会之力,聚万众之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彻底根除毒害。

二、创建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创建范围和分类。在全县范围内要全面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工作),创建工作以乡镇一级为基本单位,按照属地原则逐级进行管理。对本县的涉毒帮教人员人户分离符合有关条件的,由户籍所在地办理委托手续,委托现住地落实管理。

根据我县毒情现状,以20xx年底各地实有吸毒人员数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档次,分类开展创建活动。

第一类:尚未染毒的乡镇,开展“保无毒”活动;

第二类:本地籍实有吸毒人员数不到200人的乡镇,开展“创无毒”活动。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创建工作要达到下列工作目标:

1、广大群众对xx及其危害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禁毒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新增吸毒人员逐年下降,戒断巩固率逐步提高。

2、xx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新型xx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遏制,逐步实现本地籍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目标。

3、以缉毒情报建设为依托,加大堵源截流力度,有效解决外来人员“零星”贩毒和非法种植xx原植物的涉毒问题,坚决遏制易涉毒娱乐场所群体性吸毒问题,基本禁绝制毒和种毒现象。

4、各级禁毒机构更加健全,禁毒保障更加到位,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

三、组织考核。

(一)考核内容。

1、领导重视禁毒工作,将其纳入重要的工作议程,禁毒机构和机制健全,人员和经费落实,充分履行禁毒职责。

2、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内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有效的打击,易涉毒场所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破获涉毒案件数、缴获xx数、查处吸毒人员数均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3、禁毒工作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对xx及其危害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城镇达到100%,农村(以村居为单位)达到80%,外来务工人员达到80,娱乐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达到100,各类中小学校达到100%,新增吸毒人员逐年较大幅度下降。

4、禁吸戒毒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复吸人员绝对数逐年下降,总体尿检率80以上,年度脱毒人数逐年增加。

5、涉毒人员排摸工作深入细致,辖区涉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禁毒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二)考核方法。

县禁毒委将参照上述5条考核内容,并结合《不合格单位的标准》(附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评分标准,在各乡镇、部门认真开展自查和查漏补缺的基础上,于每年年底对各乡镇和县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进行考核。20xx年底乡镇考核总合格率要超过85,20xx年底考核总合格率要超过90,20xx年底考核总合格率要超过95。届时,市禁毒委也将根据我县的考核情况适时进行抽查。

(三)先进申报。

县禁毒委将积极指导、帮助乡镇开展好“无毒社区”创建活动,每年将表彰一批创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于创建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将推荐参加市级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

四、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创建工作宣传先行。要在日常禁毒宣传教育中突出创建工作的主题,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和实施步骤,让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集社会之力,聚万众之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的氛围。同时,在宣传对象上要突出对外来务工人员、易涉毒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他们的禁毒意识,远离xx。

(二)深入排查,进一步掌握毒情底数。各地每年要开展毒情大排查活动,组织、动员乡、村干部,进一步掌握现有吸毒人员的现状,及时增补吸毒人员信息。努力做到涉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知,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

(三)严厉打击,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公安机关作为禁毒工作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职能的作用,按照“攻坚克难”和全员大收戒的要求,稳准狠地打击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萎缩xx的消费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xx的“传染源”。同时,要加强对易涉毒娱乐场所的监管工作,及时查处场所内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场所责任。通过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为创建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落实措施,进一步巩固戒毒成果。各地在创建工作中要突出社会帮教工作,根据帮教工作的有关规定,落实各项帮教措施,降低复吸率。一是做好接茬帮教工作;乡镇和公安派出所要及时根据戒毒部门的告知信息,做好帮教接茬工作。二是强化帮教谈心尿检工作;各地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提高帮教谈心尿检的针对性和真实有效性,使帮教工作能够反映出帮教对象的现实表现和戒毒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复吸对象予以打击。三是规范脱毒认定工作;县禁毒办要严格按照有关帮教对象脱毒认定的规定,规范脱毒认定工作,降低脱毒对象的复吸率。四是帮教安置点的建设;根据市禁毒委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帮教安置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帮教对象的就业率。

(五)加强督查,进一步完善督导机制。要充分发挥县“双禁”工作督导组的作用,按照分片负责、定期汇报的工作原则,组织各督导组深入各乡镇和县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突击督查等形式的督导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禁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部门要从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政主要领导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的有关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各地要依据本规划,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落实工作职责,深入实施创建活动。

(三)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县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齐抓共管、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创建工作。

(四)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县禁毒委每年制订详细具体的考核标准,组织对乡镇(街道)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要明确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创建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对创建工作达标且成效显著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成效特别显著,工作特别突出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可推荐到温州市禁毒委,评选市级先进。凡创建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力,人财物不到位,造成毒情发展蔓延的地区,则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九

2003年7月左右,我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合理配置、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稳定的原则,对原有村社(组)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全县合并前有502个村,目前实际运作的村有242个,居委会有50个。比合并前减少了210个,减幅42%。全县合并前有4451个社,目前实际运作的有2063个,比合并前少2388个,减幅54%。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是每天都安排人员值班,有的村是集中时间统一值班。两种形式都基本方便了群众办事。当中有全程代理的,也有老百姓自己到镇上办理的。平时一有纠纷等情况,干部基本随喊随到;村每年基本要召开五次会议:即年初、年终、“七一”、党员大会、党员评议会,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些专门会议;在征收农业税等款项时,一般是落实人员到社,困难大的最后集中突出;乡镇、街道办事处开会,通知准积极参加,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总的讲:运行是正常的、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

1、干部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村一般三合一、二合一,社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群众多、管理的范围大。在决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村支两委委员时,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等,乡镇办事处都认真作了分析研究,按书记主任的讲,经过几道筛子筛过了的,所以综合素质都比原来高。

2、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建制调整后,由于干部的竞争,人员减少,干部素质提高,随之带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然办事的效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有的乡镇书记说,以前乡镇组织村组干部开会,至少要提前几天就发通知,现在只需提前1天。村干部体会,现在开个社长会都很容易。他们认为,这是建制调整带来的效果。村民和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虽然村组干部少了,但由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村组干部的整体作用反而比以前更强了,更有战斗力了。

3、农民负担减轻了。

建制调整前,村社(组)干部虽然领取的薪酬较低,但由于人员多,每年占乡镇财政支出的数额仍然较大,现大大减少。例如,石马镇,改革前,村组干部共272人,年误工支出18万元;改革后,村组干部减至159人,年误工支出14万元,人员减少113人,减幅42%,年误工支出减少4万元,减幅22%。单此一项就人均减负1.27元(石马镇农业人口31500人)。

2003年全县共征收农业税3050万元,农业特产税21.4万元,“两税”附加614.28万元,一事一议筹资437.1万元,合计4122.7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51元。较税改前人均负担74.98元,减少23.98元,减幅为32%。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

根据调查,在石马镇村组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高中文化的占40%,初中文化的占50%,小学文化的占9%,平均年龄43岁。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由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组干部所占比例较大,再加之年龄偏大,部分干部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导致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差,思想境界不开阔,市场竞争观念淡漠,超前意识不强,致富门路狭窄,工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不强,极为被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组级工作的需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力不从心。

2、村组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目前村组干部工资确属较低,据这次调查,我县村干部工资最高的年工资3200元(仅是个别村),最低的年工资1200元;组干部年工资在400元-800元之间,大部分都偏低,村干部反映,他们每月手机费最低的要打50元,最高的打200元。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导致了其工作干劲不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3、村组干部退休(或中途退下来)以后无保障。

建制调整后,全县有很大一批村社干部退下来了,有的村社干部还垫支了农业税尾欠,他们退下来后,什么都没有了,情绪低落,思想波动大。他们觉得,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不但会挫伤现职村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一些干部想给自己留后路,从而导致干部的腐败。

4、村社建制调整后财务资料交接不及时。据调查统计,还有25%以上的村组没有办财务交接手续,财务资料还放在一边。直接导致旧帐结不了、新帐不能建、帐务得不到及时处理、“双代管”工作不能落实,造成了财务管理不规范。

5、农业税收征收难,历年尾欠额大。

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农民的负担普遍减轻了,但由于举家外出的多,加之农村的情况复杂,楼扯猴,猴扯楼的现象突出,农业税征收困难很大,迄今为止,全县相当部分的村社农业税还有尾欠,有的数额还很大。如:珠溪镇佛岩村历年尾欠1.9万元,邮亭镇复兴村尾欠5万多元等,欠额都比较大,征收相当困难。

6、村组债务偿还难。

九、普六”,“修路”,“农业结构调整”,“垫税费”等造成的。税费改革后,取消了统筹提留、教育集资、屠宰税和农村“两工”。村社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收入,要偿还历年债务,显然是非常困难。

7、转移支付实施难。

按照中央的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市、县级财政都要加大对乡镇村转移支付的力度。目前,各级特别是县乡镇财政大多数连保工资都很困难,实施转移支付的难度较大。如果转移支付资金得不到落实,村社干部误工补贴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8、县上承诺的有关政策未及时兑现落实。

比如,“退耕还林”、“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的补偿问题,由于事先的承诺,干后群众应得的补偿不能及时兑现,造成了群众对干部的不满,从而直接导致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

9、农村社会化服务差。

如何更好地提供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农民贷款难。二是科技服务组织不稳,服务不到位。三是缺少中介服务组织,特别是缺少自己的中介服务组织。四是农资市场管理混乱,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如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等等。五是有的部门只收钱不服务或收钱快服务慢。比如,干部群众反应强烈的“防疫费”和“农网改造”。

10、“一事一议”难以推行。

税费改革后,村组集体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所需经费都得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农民自己决定。就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思想觉悟而言,难度较大。“一事一议”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情况。这将影响村集体公益、福利事业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切实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改善提高他们的工作环境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等),使村干部学习并掌握好先进技术,在群众中率先富裕起来,进一步树立村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从而激发更多年轻有为、懂经济、善管理、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的农村青年争当村干部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2、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

村组干部是“兵头将尾”,他们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但报酬偏低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使他们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抓好村组级工作中去。

为了能使村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去,我们认为应把村组干部报酬纳入财政预算,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统一金额,实行“打卡”制度,建议人均每月报酬不低于200元,这样才能使村干部一心一意扑到工作上,多为群众谋发展。

3、建立健全村组干部养老保险长效机制。

村干部既要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奔波,又要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工作面宽,肩上担子重,累倒生病后得不到国家一分钱的医疗费。导致村干部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有的认为还不如趁年轻挣点养老钱,工作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不起来,所以,应该把最基层干部的医疗、卫生、保险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门账户,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工作。

4、加大尾欠款追收力度。

认真做好社员内部往来明细帐的清理,逐户分析欠款原因,像抓计生工作一样,明确追收责任,任务分解到户到人,对部分“钉子户、赖帐户”,要诉诸法律依法追收。

5、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把社会化服务推向市场,实行“谁受益、谁负担”,“有偿服务”,“优胜劣汰”。决不能搞“一刀切”、“层层下任务”等。

6、千方百计兑现承诺。

对人民群众的补偿政策,一定要按时兑现,否则,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开展,导致干群关系激化。

7、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劳保人员的作用,寻找、畅通劳动就业输出渠道,完善民工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出得来、安得下、干得好、有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城镇容量。同时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减少农民富农民。

8、广辟门路,千方百计壮大乡镇村集体经济,培植财源。

充分利用税费改革中国家赋予农村的有利政策,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集中精力培育支柱产业,实施抓大扶优、龙头带动、扩充增量、盘活存量的方略,支撑一批有优势、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使其成为乡村经济的支柱。

9、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来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10、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保证转移支付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乡镇村一级,要合理分配财力,确保专款专用,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民负担不反弹。

11、加强村社财务的审计监管力度。建议县里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由农业局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开展对村社财务的清理和审计监管工作。这样,就能使“村社财务双代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顺民心、保农村社会稳定。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十

为贯彻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平安镇东建设,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责任书。

一、与本社区企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本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定期听取企业单位情况汇报,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二、社会综合治理小组成员及各组组长、中心户长必须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平安创建,认真做好日夜巡逻工作,并写好巡逻日记,相关工作负责人认真做好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台账,确保综治考核得分率达百分之百。

三、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及民调治保组织的建设,社区建立了治安联防小组和各组矛盾纠纷调解处,尽力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组,协调解决。为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定期请专职人员讲解法律知识。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反邪、国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高危人员的管控以及情报信息收集等多方职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建设,努力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提供强大的用武之地。

四、认真落实维稳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做到每月定期进行两次矛盾排查并书面上报,如有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妥善处理,确保有效控制重大案件。

五、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居民力量,强化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无毒社区、无邪社区,继续坚持推进党员干部、居民义务巡防,使本社区平安建设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六、确保本社区公共场所秩序良好、健康文明,不发生黄、赌、赌、娼等恶劣现象。

七、加强基础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落实社区财务公开各项措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八、各组组长认真做好法治社区建设,创建合格社区的宣传,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创建合格镇东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本社区、各组长各执一份。

**社区党支部。

书记:组长:

xxx年2月10日。

村改居社区建设规划范文范本篇十一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由于《居委会组织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村改社区的有关问题没有现成定论,根据我区近几年来村改社区的实践,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粗浅的看法。

我们认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管理的载体,撤村建社区应当要体现城市化的发展观和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我区而言,下列三种情况可以撤村设立社区。一是在近期城区规划范围内,因经济开发,农宅基本上都已拆迁,并基本进入复建小区,村民委员会已无法行使对村民的管理服务等职能的村。二是集镇周边的村委会,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本区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的村。三是村委会虽不靠集镇,但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员居住集中并已自然形成的中心村。

村改建社区不是简单地将村委会“换牌子”。在社区划分上,要按照便于社区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地域性、认同感等要素科学划分社区和居民小组范围。在社区管理上,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逐步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区规模大小上,应当从便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考虑,辖区内以1000-1500户,3000-5000人为宜。对纳入集镇统一规划的村,村规模较小的,可考虑与集镇社区合并或整合;对整建制拆迁的村,纳入复建小区统一规划管理的,可考虑设立一个或若干个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以5-7人为宜,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活动和服务场所应设在居民聚居的地方。

对具备撤村建社区条件的村,如需组建社区,必须先经镇(街道)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并对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作出妥善处理,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不平调。然后具体可以考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召开村民代表预备会议。即由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意见。第二,征求村民意见。即由村民代表持“撤村组建社区的征求意见表”到其所联系的农户家中,逐户征求意见。意见表应有户主明确的意见,并在“同意”或“不同意”栏内签名。第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即由村委会按村民代表会议程序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按大多数村民的意见作出决议。第四,村提出申请。即由村委会根据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向镇(街道)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第五,镇(街道)正式报告。即由镇政府(街道)向区政府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并按规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第六,区政府审批。区政府接到镇(街道)请示后,批转民政局办理,经民政局核准提出意见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正式行文批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