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47:38 页码:11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优秀14篇)
2023-11-20 11:47:38    小编:ZTFB

最后,我们需要在报告中列出参考文献,以便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群体。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写报告时有所启发和借鉴。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一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而广西作为中国南方大省,其生态环境状况备受关注。最近,我读到了一份关于广西生态调查的报告,深入了解了广西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在阅读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感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之努力。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广西生态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广西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人担忧。报告中提到广西自然资源丰富,山水秀丽,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比如,在桂林市阳朔县,大规模的旅游开发破坏了本就贫瘠的土地,导致土壤侵蚀和水环境污染。而在湛江市雷州市,以挖沙为生的居民过度开采河滩土砂,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深感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开采和破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广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有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报告中提到广西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湿地保护、森林保护等工作,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投入,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例如,在广西崇左市,当地政府投资大量资金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有效减少了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保护了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做法证明了广西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努力和成效。

然而,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报告中提到广西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水库淤积、水环境污染、濒危物种减少等。尤其是生态保护区划的落实不够到位,导致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乱放牧、乱采伐等情况。与此同时,广西也面临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大等挑战,这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更为艰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成为广西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面对广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政府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法规,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广大市民应该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总之,广西生态调查报告深入揭示了广西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二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

1.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巷单”等多种称呼。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场所。

2.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下面是调研组了解到的我市2019年壮族歌圩情况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统计表看,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可谓壮乡到处有歌圩。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姑娘小伙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开展情歌对唱,以歌谈情、挑选意中人,最后姑娘们把绣球抛向她看中的小伙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礼品绑在绣球上,抛还女方,五颜六色的绣球来回飞舞,这是我市歌圩中最有诗意、最具魅力的活动。

二是歌圩中饱含丰富情感的山歌对唱,美妙动听,耐人寻味。山歌调虽然是基本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方法为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宁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神奇飘逸的龙州山歌等尤为动听,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美、比兴美;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流畅美;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很多山歌已经成为现代的民族文化经典作品,世代流传,久盛不衰。

三是歌圩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多、趣味浓。在我市歌圩中,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打尺子、掰手腕、打扁担、壮拳表演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仍保留较完整的有30多种,其中壮拳在许多地方已失传,只有龙州一带还有传人,被称为壮族一绝。仍广泛盛行的抢花炮项目堪称民族体育的经典,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全市目前有6个歌圩是逢圩必有抢花炮。赛龙舟也是我市壮族歌圩的传统项目,在扶绥县的龙头乡凤庄村、江州区的驮卢镇、龙州县的上金乡可谓年年歌圩赛龙舟。现在的壮族歌圩还增添了篮球、足球、气排球赛等体育项目。

四是歌圩中的祭祀、法事等原生态民俗活动最具民族特色。各种祭祀、祭祖仪式、祈福水源的法事往往最能吸引人的不仅是这些活动充满神秘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而且也是壮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凝聚族人人心的途径。现在的歌圩里仍有32%保存有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活动。

五是歌圩中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歌圩中,还有贺茶歌、春牛舞、师(道)公舞、麒麟舞、庆丰年、彩调剧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歌舞、戏曲文艺节目,这些节目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的瑰宝。比如龙州的弹天琴唱天谣,壮话称为“鼎叮”的天琴灵巧轻便,为左江流域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器,音色圆润明亮,尤其是伴着壮族方言的演唱,清新、幽雅,又富于神秘色彩。在201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壮族天琴的一曲《唱天谣》一炮打响后,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汉堡演出,古老的天琴艺术走出了国门,奔向世界艺术殿堂。

4.我市壮族歌圩社会功能多、价值高。

一是宣传教育的功能。歌圩的各种活动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多是比较客观的壮民族生活,其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都是壮族人民自己所熟悉的,它能够感染人、鼓舞人,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山歌演唱、文艺表演等形式,把传统民族文化与各种国策民规宣传相结合,使各族群众在歌圩活动中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教育。

二是文化传播、陶冶情操的功能。歌圩是集各种壮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人们自愿参与,自娱自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同时,歌圩蕴含丰富的民族事象及祖辈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生活知识等,在歌圩中用方言把民族文化口口相传,世代传承,是传播壮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是人际交往、促进和谐的功能。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左江流域壮族人们居住分散,而约定俗成的歌圩给人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参与,认识不认识的人在歌圩的气氛中,通过对歌或其他方式来互相沟通感情,交流经验,以此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协调关系,促进和谐。

四是凝聚人心、民族团结的功能。共同的语言,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的习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歌圩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正是壮族人们共同意识的反映。歌圩里,人们会穿上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尝本民族特色的饮食,开展本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增进民族感情。同时,赶来参加歌圩的兄弟民族,与壮族人们同欢共乐,加深彼此的情谊和团结。

五是商品荟萃、繁荣市场的功能。古时的歌圩,姑娘们做新装、缝绣球、纳布鞋;小伙子们购买头巾、梳子、绒绳新线;家长们则准备五色糯米饭、棕粑、备好酒菜。歌圩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现在的歌圩仍以它特有的方式刺激城乡经济的供需两旺。大的歌圩,商品交易额达600—800万元。

新建市以来,市委、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我市的歌圩文化,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1.抢救性挖掘整理壮族歌圩文化。组织了民族、文化、文史等部门人员及老民间山歌手等,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编撰工作,其中的《民间歌谣集》共收录壮族山歌近4000首,系统地汇集了全市壮族山歌的各种唱法唱腔。编印了《崇左壮族山歌集》。还把山歌资料拍摄整理,录制成光碟,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壮族山歌文化。

2.开展节庆壮族山歌赛会,利用崇左市花山文化艺术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天等指天椒节、扶绥县文化旅游美食节、龙州天琴艺术节等节庆开展壮族山歌比赛活动,给节庆活动助兴,融进歌圩文化元素,将壮族山歌展现给八方来客。

3.举办山歌大赛。从2019年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届全市性的壮族山歌大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今年三月三,由市委、市区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市民委、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主题为“展示壮族风情,演绎壮族民俗、推进经济发展”。400多名山歌手参赛,分为专业民歌比赛(专业组)和原生态山歌(业余组)比赛,参赛曲目多为民间歌手原创作品。

4.让山歌当好各种宣传和广告载体。我市充分发挥山歌强大的宣传优势,让山歌在政策法规宣传、行业宣传、企业广告宣传或多种重大活动中充当宣传载体,推动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我市首届壮族山歌大赛中,新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山歌50首,新农村建设山歌50首。在“花山杯”铁路护路法规宣传山歌赛中创作山歌30多首。大新县山歌大赛创作廉政建设山歌40多首。市电力、环保、水利、通讯等行业相继举办山歌宣传活动,创作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行业形象,助推壮族山歌文化发展。

5.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设置赛歌台,使壮族山歌更显现代气息。据了解,去年,互联网红豆社区崇左论坛山歌赛歌台,10天内点击率超过10000人次,回帖数超过3000帖,即兴创作山歌超过2500首,论坛版主还评选歌王、歌后、最快嘴、最受欢迎、最热心观众等一系列奖项。

三、我市壮族歌圩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遭禁止,使传承出现断裂,极大影响了壮族歌圩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壮族歌圩在古代曾遭封建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由下令禁歌。解放后的“四清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四旧”遭到禁止,壮族歌圩由此步入失传或销声匿迹,歌圩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歌圩这个民俗文化瑰宝才逐渐复兴。

2.因山歌传承手段、形式多样化,使歌圩的诱惑力减弱或变味。如今歌圩不是传承山歌文化的唯一场所,因而失去了歌圩原有的诱惑力,有的甚至出现了变味。有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变成无圩无歌,有些地方以喝酒会友为主变成有圩无歌;有些地方是有歌有圩,但多以歌赛的形式带动群众性的聚唱活动,吸引力不强;有些地方圩正歌好,这类歌圩主要是有民间得力人士大力挖掘歌圩本色资源,极力恢复歌圩原有面貌而形成的。这些歌圩不仅有歌有圩,而且比较完整的展现了本地壮族的传统事象,但此类歌圩目前只占少数。从以上统计表看,目前仍盛行或半盛行的歌圩有207个,占59.3%,已经停办或濒临消失的有143个,占40.7%。

3.观念变化,使壮族歌圩作用逐渐缩小,面临发展尴尬。虽然“歌”也是一种知识,一种智慧,但更多地限于娱乐、消遣。现代人认为歌圩不是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加上大多数壮族人听不懂壮语山歌,因此对山歌的热情变淡了,歌圩活动的主角由年轻人变为中老年人,歌圩的作用也不是倚歌择偶或是祈福丰收的重要方式了,那种“唱支山歌带妹回”的情景已成昨天的记忆。

4.民间文艺传人的缺失,使壮族歌圩难以回归本色。由于打工潮的影响,壮乡大量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广大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山歌无人唱,歌师无处传。过去歌圩场上稍微识字的人几乎每人手都会有一本书或数本用古壮字抄写的歌书。后来歌圩被当作封资修的产物禁止,歌书已残缺不全,使得人们没歌可唱。许多作为学歌、唱歌、编歌的山歌传习馆已不复存在。歌圩逐渐恢复后,由于许多优秀的老歌手和壮族民间文艺的传承人逐渐逝去,许多歌圩文化慢慢地从全民性转变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许多优秀的作品消失在茫茫的旷野间。

5.缺乏经费使歌圩文化发展步履艰难。壮族歌圩的举办方式是民间自发组织。歌圩这种纯粹的公益性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通过收集善款或向社会各界募捐筹集而来。由于举办盛大的节日活动开支很大,筹款不过是杯水车薪,活动费用短缺困扰着歌圩发展的步伐。

四、传承和发展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建议。

壮族歌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壮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保护和传承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对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我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会议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我们要按照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切实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瑰宝。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三个结合”,加快推进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壮族歌圩,是一种群众性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是歌圩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应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建议政府成立一个由文化行政部门牵头,规划、住建、民族、旅游、财政等部门领导参加的组织机构,组织和领导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精神,建议用1—2年时间完成《崇左市壮族歌圩保护与开发规划》,从而建立起抢救保护为基础、传承发展为核心、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比较完备的制度。建议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以及歌圩活动的资金补助。

2.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拓展歌圩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民间参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建议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富有活力、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歌圩文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变歌圩文化资源为资本,调动文化单位、专业人员、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共同参与我市歌圩文化产业的开发。

3.歌圩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强做大我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把歌圩文化有机地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研制、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变歌圩文化为旅游产品,形成良性的互促互动局面。充分利用“中国最美的瀑布—德天、”“中国天琴之乡—龙州”、“古骆越文明之都—宁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祥”、“恐龙故乡—扶绥”等旅游品牌,作为推动我市壮族歌圩文化传承的载体,融入壮族文化元素,提升歌圩文化的魅力。

(二)实施“三大思路”,打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品牌。

1.以大思路打造壮族传统精品歌圩。把全市各地零散歌圩点整合起来,做大传统歌圩规模。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重点打造2—3个传统歌圩节,形成自己的品牌传统歌圩。扶绥县可打造渠黎新安“三姐”歌坡节、渠旧壮族歌节;大新县可打造下雷霜降歌圩、宝圩观音诞;天等可打造向都霜降歌圩、福新壮族歌圩;宁明可打造纳利花炮节、峙浪桥公母歌坡;龙州可打造金龙侬侗节、龙州伏波诞;凭祥可打造武圣功庙会、中越歌圩节;江州区可打造左州金山节、太平壶关歌圩等经典歌圩。各乡镇、村传统的歌圩节,政府要加以引导,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延伸和增强歌圩节的生命力。

2.以大手笔将现有节庆活动打造成新兴壮族歌圩。对现有的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国—东盟指天椒节、崇左(宁明)花山文化艺术节、龙州天琴艺术节、扶绥文化旅游美食节、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包装,融进民俗文化元素,提高壮民族文化在节庆活动中的含量,打造成为新兴的壮族歌圩,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3.以高水准打造专业壮族歌会。建议山歌大赛活动升格为市区政府主办,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赛活动,做强做大歌会规模,以更高水准和更大层面包装打造专业壮族山歌大赛,推动壮族歌圩文化上新水平,创出歌会大品牌。

(三)采取“四个一”办法,营造我市歌圩文化发展的大环境。

1.在大新、凭祥、宁明、江州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壮族民族文化一条街。在建设规模中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品位,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建筑要当作壮族文化艺术的精品来设计。街上的各种工农业产品和旅游的工艺品讲求壮族文化含量,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街内要开展壮族歌圩及民间民俗活动,体现浓郁的原生态的壮味,让游客有一种“想看壮族歌圩,请到壮族民族文化一条街来”的感觉。

2.组织一个壮族歌圩专题论坛。建议市委、市区政府组织举办我市壮族歌圩文化论坛,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运用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理论,从定位、策划、包装、传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视,深入研究、探讨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打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品牌。

3.开办一个专题栏目。充分利用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及各种社会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左江日报、崇左新闻网分别开设“崇左壮族歌圩”专题栏目,崇左电台开办“唱山歌”节目,崇左电视台每周播放一曲壮族山歌。

4.利用一个平台,推介我市歌圩文化。我市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边民习俗相近,两国边民开展的文体活动比较活跃。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这个平台,把我市壮族歌圩文化推介出去,使壮族歌圩从山里走向全国,走向东盟,提高我市歌圩文化的影响力。

(四)抓好“五个环节”,培养歌圩文化人才。

1.坚持办好山歌手培训班。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2期山歌手培训班,重点培养骨干歌手,尤其要注重培养年青歌手。不仅培养他们会唱山歌,还要培养他们会编山歌、收集整理山歌。文化、民族等部门要把山歌手的培训工作作为主要业务来抓,确定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有实际效果。

2.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山歌队。队员中老中青都各占一定比例,以老带新。山歌队作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经常组织开展山歌演唱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优秀的壮族山歌传承人,是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宝贵财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壮族歌圩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用。

3.组织山歌手到区内壮族歌圩文化较繁荣的地区学习,开展联谊活动。也可请外地的山歌手到我市进行联欢,互相交流山歌文化艺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使我市的山歌手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4.成立崇左市壮族山歌协会。对我市壮民族歌圩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及研究,策划和组织开展各种歌圩活动,同时抓好歌圩文化人才的培养。

5.创建壮族民俗文化专业学科。可通过政府协调、高校运作的方式,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设立壮族民俗文化专业,聘任高水平的教师,进行左江流域各种壮族文化、民族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不仅为我市培养急需的歌圩文化人才,同时也可以为我市提供壮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三

2022年1月11日,广西北海发生了一起空难事故,造成了12人死亡和1人受伤。广西公安厅组成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最终,公安厅发表了一份空难调查报告。在阅读报告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

据调查报告显示,这起空难事故是由多重原因导致的。其中包括飞行员操作不当、技术故障等。飞行员的疏忽和不专业的操作是主要原因。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没有认真仔细地检查飞机的机械设备,也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这次事故不仅导致了人员伤亡,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调查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事故的发生过程,也阐述了事故的起因和具体细节。这份报告对公众的了解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反思和反省。

在阅读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重视安全的必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危险和事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而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安全第一,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四段:加强安全防范的必要性。

针对广西空难事故,我们必须意识到加强安全防范的必要性。政府、企业、个人都有责任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守安全规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个人有责任遵守交通安全规定,积极参加各种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五段:结论。

在广西空难事故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安全管理的不足。任何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个重大的教训。我们必须在教训中学习,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要始终以安全为重,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四

昨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

报告显示,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

此外,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焦点1。

近2成老人失能半失能。

报告提到,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预防保健、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有进步。报告显示,,覆盖城乡老年人的体检刚刚起步,而到,有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此外,20城乡享有医保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了98.9%和98.6%。

不过,报告也显示,虽然我国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在改善,但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8.3%,总数约为4063万人。

除了这部分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即使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一些地区为了让老年人更能适应他们的居住环境,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告诉新京报记者,围绕老年人“住”的问题,北京市的政府部门计划为5000户有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卫生间等生活场所进行通行、助浴、如厕等“适老化”改造。

焦点2。

农村空巢老人已超50%。

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除了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种花草、养宠物、参加棋牌活动外,上网也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5%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同时,旅游日益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13.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计划外出旅游。

但是,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还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严重,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1.3%,其中农村为51.7%。

2015年7月4日下午,丰台区海户西里北社区,86岁的崔老太被发现死在家中,遗体已经腐烂。社区居委会介绍,老太早年离异,子女也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多年。据了解,截至底,北京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2%,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一半。

焦点3。

人口流出地老人走失多发。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广西、四川和甘肃等8个省份,随机抽取17个救助站1661位走失老人数据以及21个地方报警的报道数据,并对部分老人进行了深入的电话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哪些地方老年人容易走失?报告显示,走失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或中小城市。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走失的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出现再次走失的情况,其中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的6%。他介绍,在老人走失的原因方面,最多的是迷路(占35%),其次是患有精神疾病(占18%),再次是因失智(占17%)。报告数据显示,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失智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人口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已共同搭建起老人走失救助信息系统。其中,救助寻亲网实现了全国救助站全覆盖,从而提高寻人效率。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五

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遇到严峻挑战。12月15日,广西统计局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广西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健康和婚姻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来看,广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良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是时下许多老年人关注的话题,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完全可以保证日常生活的占32.8%,基本健康的占48.8%,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全部老年人口的81.6%,总体良好。

城市比乡村老年人口健康和基本健康高13.9个百分点,生活不能自理的低1.1个百分点。这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事业明显高于镇和乡村的体现。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率达9成。

社会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据抽样调查资料,20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中,参加由政府推行、面向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达88%(不包括商业保险)。

其中,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四种社会养老保险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占61%,镇和乡村主要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

医疗保险方面,年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中,参加由政府推行的、面向城镇职工、城镇(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达98.2%(不包括商业保险),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基本达到全覆盖。城市老年人口主要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医疗保险,镇和乡村主要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多数。

老年人口以家庭养老为主。

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广西老年人口总体上仍以家庭养老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依靠社会保障金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占25.4%,与相比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提高5.7个百分点,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提高0.9个百分点,这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了基本的`、稳定的经济来源。

据悉,广西已连续调整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035元,惠及全区186.8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老年人依靠各种社会保障金而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了。

城镇有配偶者多于乡村。

当年华老去,夫妻间相互依靠和照料是子女和社会无法替代的,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赡养、生活服务和身心健康方面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总体来看,男性有配偶者比女性高8.8个百分点,说明男性老年人离婚或丧偶后再婚者比女性多,此外城镇老年未婚者、丧偶者比重比乡村低,有配偶者比重高于乡村。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和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独居老人、“空巢”老年人增多。2015年广西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独居老年人的户数占23.1%,他们也是最需要社会关注,给予关怀和照顾的群体。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惠老政策,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参考,台儿庄区老龄办自5月11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走访、以问卷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本区户籍城镇、村居60岁以上人口为对象,选取了3个镇(街)18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区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需求,了解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区老龄办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掌握了我区老年人口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有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很扎实。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对部分困难的患病老人给予免费治疗,老年人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还为五保老人提高了补贴标准,新换了服装、被褥,老年活动室设施齐全。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二)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三)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四)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五)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六)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社区或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建议与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城乡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对高龄老人的保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解决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对我区80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龄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亲属供养,其生活好坏依赖于亲属收入的多少和尊老、养老、助老风气的发扬,生活保障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医疗保障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农村中的高龄老人,收入水平低,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强,没有高龄补贴,生活保障不稳定,比较困难。建议加大对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建议,对高龄老人发放范围,可先实施对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然后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标准则应从各区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加以确定。总之,推进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加大对高龄老人医疗保障的力度,建议实行对95周岁以上的老人、百岁老人在社区医院看病、住院费用全免的制度。

建议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时,首先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开始,解决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生活补贴;对7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报销比例;扩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范围等实际问题,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七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利用暑假时间,我和同学对家乡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镇高家村和海头村的农民进行了部分的调查,了解农户收入、支出的实况,希望可以让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民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能够真实的反应农民的生活状况,更能反应农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农民收入篇。

在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经济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以前这个村子是有种果树的,但最后因为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果树没有到老龄就全被砍伐下来,很是可惜。现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那些常规的经济作物了,甚至有些人竟然把土地荒废下来,用来长草,有的把土地以土的形式给卖掉或者干脆在上面种上树木,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地了,也真的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

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三、农民对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态度篇。

在对我们党中央提出有力改善我们农民生活状况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中仅有2%得人了解并用其维护自己的权利,9%的人只是了解,61%的人部分了解,而竟有33%的人一点都不了解。当问到他们需要什么是83%的人说要农业补助,而仅有8%的想要解决技术问题,9%的人想要基础设施建设。这难道就是所谓没有文化的表现吗?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又不想种地,所以他们会认为那些农业政策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们需要补助,因为钱是最现实的,也是眼前最需要的,所以他们不去想那些技术,那些基础设施会带来的收益。

对于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73%的人感到不满意,4%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这样那些所谓“当官”农民的心中地位实在是差劲了。

对于感觉近年来自己生活生产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的问题,他们一般回答都是农业机械化了不用那么的累了,打工的多了收入多了,住房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当问到是不是财政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变化时候,他们说不懂什么是财政政策,只是知道没国家的帮助不会过上子安在的日子的。

以上是对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让农民过上跟好的日子呢?这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国家的支持。

首先从农民自身方面来说,农民观念落后才是农民生活状况不佳的根源。农民对改善自身状况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寄希望于政策的优惠,市场的兴旺。国外有句俗语:“老天助自助之人”。解决农民问题,农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予盾论的基本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农民问题。假若农民这个内因不主动起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即使外因怎么好,农民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育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必要武器。而今看看我们村的教育情况:老一辈的都小学文化或者没有上过学,年轻一辈大多都初中毕业或初中没毕业。好多孩子都是在读书的好时机被拉过去打工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现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没有文化的你们在外面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你们还没有觉醒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对那些辍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些技术,这样总比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外面徒徒的打工好得多了。

2、尝试着种植高利润的植物以及发展养殖业。仅靠种植常规的经济作物是没有太大的收益的,像桔梗这类药性植物应该蛮有市场的因为太和就是一个医药市场呀,大片的种植一些果树,种植大棚蔬菜·····农村会有很多植物的秸秆,也有动物的粪便,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一条链的养殖业。

3、把别人的土地承包过来种。现在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土地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来照料,产量一般都很低的,如果把它们都承包过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承包资金不会很多也这样获得更大的收益的。

4、尝试着使用沼气资源。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可以节约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快速发展,项目虽小,效益巨大,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在我们那里没有一家使用沼气的,反而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用来燃烧或丢掉,造成了资源很大的浪费。

其次,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增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一些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的建设可以增加农民的户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在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下,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状况。要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这样可以给我们农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3、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

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也有效解决劳动力外出的现象。

4、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改革。现在医保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如果健健康康的生活下来可能还好,但一旦有家庭成员生了个有点严重的病,那将是对这个家庭的致命的打击,可能会因此花掉全部的积蓄。

这次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八

7月5日早晨,经过简单的出征仪式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赴宁波及其周边地区民间戏曲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9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寻访老艺人,‘抢救’民间文化”之旅。

作为历史名城,千年宁波积淀了丰厚的民间曲艺文化:四明南词、平调鼓词、宁波走书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曾让甬城人引以为傲的财富正逐渐被“快餐“文化所湮灭。作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将走访宁波市各地区,同时赶赴奉化、镇海、慈城、慈溪、余姚等,深入各地的乡镇及村庄,从时间的`缝隙中追寻民间艺术逝去的脚步。他们希望通过此次走访和调研能够把民间戏曲的魅力由校园传向社会,让更多普通市民了解到民间戏曲的发展状况,并参与到民间戏曲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引起社会各界对甬城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九

广西空难是中国民航史上一次重大的航空事故,造成了84人的不幸遇难。在这次事故中,民航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发布了广西空难调查报告。对于每一个关注航空安全的人士来说,阅读并深刻理解这份报告,对于提升自身对于航空安全的认知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广西空难调查报告主要包括10章,分别涵盖了航班组组织、机组人员飞行操作、机组人员安全意识、飞机维修管理、空管组织和管制、机场环境、天气环境、飞机系统、飞行数据记录与分析和结论与建议十个部分。在调查过程中,专业的调查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以确保调查报告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事故的真相。

第三段:认识到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广西空难调查报告,让我对于飞行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空难虽然是一种罕见的事件,但是每一起空难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失去。同时,在这样事件中所引发的家庭人员和社会的痛苦,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作为一个旅行者,我会更加注重航班的安全,从飞行前的准备到飞行过程的安全措施,以及紧急事态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第四段:加强法规和监管。

在广西空难调查报告中,也提到了法规和监管的重要性。事故中存在着一些涉及到航空管理、机组管理、空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监管部门的作用。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监管,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维护整个行业的飞行安全。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广西空难的调查报告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起空难的真相,更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关注飞行安全、认真遵循操作规程,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于法规和监管的关注。相信在今后的行业发展中,相关部门会进一步加强对于航空事业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我们乘坐的每一架航班都运行在最安全的规范下。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十

1.老年人家庭具有养育多子女特征。在所调查的老年人家庭中,无子女的占3.45%,有1个子女的占27.97%,有2个子女的占31.61%,有3个及以上子女的占36.97%。其中老年人家庭在苏州的子女数平均为2.18个。

2.老年人家庭感情融洽。老年人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很好的占46.17%,比较好的占40.80%,一般的占12.26%,不太好的仅占0.77%。

3.老年人家庭家务以共同分担为主。老年人家庭家务主要由妻子做的占28.54%,丈夫做的占4.98%,子女做的占6.70%,共同分担做的占59.78%。

4.老年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养老服务按功能可分为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能自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需依赖他人护理;半护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拐杖轮椅等辅助设施;全护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调查显示,有88.12%的老年人能自理和身体健康能照顾家人,需要别人适当帮助的老人占9.77%,完全需要别人照顾的仅占2.11%。老年人使用辅助工具状况:有83.33%的老年人使用老花镜,有1.72%的老年人使用助听器,有7.66%的老年人使用拐杖,有1.53%的老年人使用轮椅。老年人家庭雇保姆或钟点工状况:91.38%的老年人家庭没有雇保姆或钟点工,雇保姆的占2.3%,请钟点工的占6.32%。

5.老年家庭收入基本稳定有保障。在调查的老年家庭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7.01%,1000~元的占56.71%,2000~3000元的占11.11%,3000元以上的占5.17%。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中,有89.27%来源于退休金,有2.3%来源于政府救助,有3.83%来源于养老保险,有1.53%来源于社会福利,有3.07%来源于其他。有34.87%的老年人认为够用有余,有54.4%的老年人认为大致够用,有9.58%的老年人认为有些困难,认为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老年人仅占1.15%。

6.老年人家庭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调查显示老年人家庭的户均住房面积为70.28平方米。有13.6%的`老年人认为居住环境非常舒适,有71.27%的老年人认为居住环境一般也挺舒服,有15.13%的老年人认为居住环境不太理想。

7.老年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调查显示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自我感觉很好的占3.83%,较好的占24.9%,一般的占56.14%,较差的占12.45%,很差的占2.68%。有29.31%的老年人只要有病就去医院看病,有70.5%的老年人大病去医院就医,小病自己在家吃点药,仅有0.19%的老年人不去看病听之任之。老年人生病时由老伴陪护去医院的占39.47%,由子女陪护去医院的占32.76%,自己去医院的占26.63%,由亲戚朋友和老同事等陪护去医院的占1.14%。

8.老年人居家养老形式多样。老年人所希望的养老方式,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的占45.03%,与子女同住的占29.31%,住养老院的占13.79%,请家政保姆照料的占7.66%,其他养老方式的占4.21%;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意向,由子女照顾日常生活的占52.11%,请家政保姆照料的占21.84%,住养老院的占15.13%,其他养老方式的占10.92%。对于老年人是否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有39.08%的老年人表示愿意,有23.37%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有37.55%的老年人表示无所谓。有3.07%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与子女签订《家庭养老协议》,96.93%的老年人认为没有必要与子女签订《家庭养老协议》。

9.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要适应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调查显示,老年人如果入住养老院所能承受的费用水平,认为每人每月能承受1500元左右的占7.85%,1200元左右的占8.05%,1000元左右的占24.71%,800元左右的占45.98%,有13.41%的老年人表示无法承受伙食费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调查还显示,如果老年人想入住养老院而经济上有困难时,60.92%的老年人表示子女能同意并提供帮助,35.25%的老年人表示子女虽有心愿但经济条件不够不能入住,3.83%的老年人表示即使子女经济条件允许也不会同意入住养老院。

10.社会服务方式多样化已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必需。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各类社会服务方式表现出较大的需求。有50.96%的老年人表示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4.48%的老年人表示需要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对老年人服务热线和街道、社区老年公寓也表示了较大的需求,有25.1%的老年人表示对老年人服务热线有需要,有21.26%的老年人表示对街道、社区老年公寓有需要。另外,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康复护理、家政料理、聊天解闷和精神慰籍等服务方式表示需要的比例也都超过了10%。

调查还显示,老年人对社会各种服务方式的需求是较为广泛的,但目前社会服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服务宣传还不够到位,老年人对本地是否已设有这些服务方式并不了解,不知道当地有这些服务方式的比例还很大。在调查表列举的12种服务方式中,有20.11%的老年人回答不知道本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2.91%的老年人回答不知道本地有社区医疗保健,有47.13%的老年人回答不知道本地有街道社区老年公寓,不知道另外9种服务方式的比例均高于60%,其中有5种甚至达到90%以上。

11.老年人的应急联络方式以儿女为主。老年人如果遇有急事的应急联络方式为联络儿女孙辈的比例高达89.08%,联络兄弟姐妹和社区邻居的比例分别为10.34%和10.15%,与原单位联络的比例为5.56%。

12.老年人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工作要跟上。调查问及今年街道社区是否派人来探望过,表示今年街道社区派人来探望过的比例为17.43%,表示未有探望的比例高达82.57%。

13.老年人对建造老年公寓的希望。有60.34%的老年人希望政府多建一些普通型的老年公寓,让更多的老年人入住;有18.97%的老年人希望增加一些好的设施,提高老年公寓的档次;有42.34%的老年人希望政府增加对老年公寓的投入,改善条件;有65.52%的老年人希望政府增加对老年公寓的补贴,降低对老年人的收费;有56.51%的老年人希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

14.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基本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住所附近建有的各种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调查中老年人表示住所附近建有社区老年活动室、运动健身场地和公园的比例,分别达到67.05%、54.21%和69.92%。

15.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良好的老年人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环境,能使老年人生活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丰富活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苏州老年人目前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方式较为广泛。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电视和报纸杂志已成为老年人获取社会生活信息的最大媒介。有86.59%的老年人经常收看电视,有11.3%的老年人偶尔收看电视,从不看电视的老年人仅占2.11%;有61.11%的老年人经常看书看报,有12.26%的老年人偶尔看书看报,从不看书看报的老年人占26.63%;有45.6%的老年人经常收听广播,有12.64%的老年人偶尔收听广播,从不收听广播的老年人占41.76%。苏州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还与人聊天、运动健身、栽花种草、逛街逛公园等方面。有很多兴趣或爱好的占8.43%,有一两种兴趣或爱好的占59.39%,没什么兴趣爱好的占32.18%。

老年人闲暇在家,把时间花在看书阅报、看电视听广播、体育锻炼和运动健身方面较为普遍,另外老年人在社区老年活动室下棋打牌的也较多。调查显示,有36.02%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看书阅报一小时以上,有80.07%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看电视听广播一小时以上,有12.07%的老年人平均每天下棋打牌一小时以上,有29.51%的老年人平均每天体育锻炼、运动健身一小时以上。

老年人平时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主要方式,散步的有88.51%,跑步和打拳舞剑的分别为6.9%和7.47%,球类和游泳的分别为2.3%和1.15%。

16.依托社区参与和关心社会活动回报社会。调查显示,有20.31%的老年人主动给所在社区提过建议,有12.26%的老年人向政府有关方面反映过情况,有8.62%的老年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有33.72%的老年人参加过捐赠活动。

17.老年人对养老现状的满意度较高。政府关心老年人生活,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增加对老年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得到了老年人的高度赞扬。老年人对目前政府养老体系和设施建设现状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8.89%,有6.7%的老年人对目前政府养老体系和设施建设的现状表示很满意,有34.48%的老年人表示比较满意,有47.71%的老年人表示一般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9.96%和1.15%。

在调查过程中,老年人对进一步促进苏州老龄事业发展,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根本利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了许多殷切希望和建议,整理归纳如下:

1.老年人养老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2.要进一步加大对养老和老年人医疗保健的投入和保障,引进和开设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对需临终关怀、全护理、半护理老人开放的养老机构,培训和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相关评估监督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托,无后顾之忧。

3.要多建一些普通型和经济型的养老院,解决更多的老年人的养老生活问题。可实行政府财政贴补一些,社会单位赞助一些,养老机构负担一些,多元投资建设普通型养老院。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分别建立高等、中等和一般性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供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安度晚年。

4.要加大资源整合配置力度,每个街道都建立一处有一定规模的老年活动和居家养老中心,集老年学校、康复医疗、健康咨询、运动健身、聊天娱乐、餐饮服务、电脑宽带等多种活动内容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使老年人既方便参与又可享受多项服务。社区也要多建设一些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场所,增加一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运动器材,增加室内老年活动室和娱乐设施;目前社区有小公园可以休息,有健身设施可以锻炼身体,多设立些石桌石凳等老年人交流活动场地,方便老年人交流。建议研究借鉴上海的做法,实施中小学活动场地,在清晨、傍晚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5.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增加一些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新闻信息,应有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内容。

6.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老年公寓的收费能够让退休老人承受得起。

7.社区居委会平时要加强与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的联系,经常关心和探望老年人。有关方面要定期对老年人的居住地进行安全检测,如是否煤气漏气、电线老化等,保证老年人家庭的居住安全。经常组织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对外地退休来苏投靠子女的老年人也要多加关心和照顾。

8.最好能实行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乘公交车和游园林的公益优惠。

9.要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条件。现在老年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安定。一些60、70多岁的老年人,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丰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发挥自己的各项专长余热。

10.要根据老年人体弱、反应迟钝、接受慢的特点,在医院、车站、银行等服务性行业,统筹设立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绿色通道。

11.要研究制定鼓励中、小学生到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

12.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大力发展街道和社区卫生医疗,方便老人就医。老年人免费体检最好一年一次。体检结果要及时通知老年人,健康有问题的要督促复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一

最近,广西空难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结果让人心情沉重。空难不仅给乘坐的乘客带来巨大的伤痛,也让家属及社会大众对于飞行安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在看完这份报告后,不禁深深反思,对于飞行安全,更应该有更加严格和周到的措施。

第二段:广西空难的事实。

广西空难是一起发生在2019年6月14日的空难事件。当天,沈阳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从沈阳机场起飞后,不久即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该机在广西境内坠毁,造成43人死亡,其中包括三名机组人员。经过长达两年的调查,最终调查报告宣布了事故的详细原因,并得出了诸多重要的结论。

报告表明,广西空难是由于多重原因引发的。首先是机组人员对气象条件的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停飞或调整航线。其次是机组人员的反应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直接、反应迟缓等问题,未能有效应对紧急情况。除此之外,还有航空公司对于机组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存在缺陷,以及没有足够的备份机组人员,导致这起事故更加难以避免。

第四段:对于飞行安全的思考。

广西空难的调查结果也再次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飞行安全的集体担忧。飞行作为一项高风险性的职业,航空公司在培训、工作人员评估、备份等多方面都应该更加严格化,确保在一旦飞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机组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对于飞行安全的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既保护自己,又保护整个群体。

第五段:结语。

总之,广西空难的调查报告引起了我们对于飞行安全的深深关注,也在某种程度上鞭策了航空公司加强对于职工和飞行安全的管理。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和警醒的状态,尽可能地消除飞行上的各种隐患,使得旅行更加平安和舒适。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二

最近网上一直在流传对80后评价,如今我把这篇调查也一下,希望80后的朋友们看看是不是果真如此...

近日,由搜狐新闻、中国最大的上班族网站忙否网与知名咨询公司大度咨询共同发布了《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在北京cbd地区通过走进公司访谈的方式进行了1对1调查,原始调查样本超过1000人,年龄限定在80-85年出生的用户,最后由大度咨询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整理、分析,最终生成调查报告。80后上班族如何看待70后58%的“80后”讨厌70后。

报告中指出:58%的受访者讨厌70后。其中,15%的受访者认为70后抠门,20%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死板老套,23%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假不敢讲真话。42%认为70后很强。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也有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而且比80后要强很多。80后与70后的巨大观念差距再次暴露无遗。

80后上班族工作状态:

报告指出,只有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资表示满意,40%的受访者表示工资太少,根本不够花销。而另外30%的受访者则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拿更多的薪水,满意度如此之低让人惊讶。

有47%的受访者准备跳槽,表示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现在的公司。还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想那么多,不开心立刻就走人。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不会主动考虑换工作。

这个数据提醒我们:

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满意度普遍很低,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80后上班族的薪酬安排可能有失均衡,另一方面更让我们看到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预期过高,这个数据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

80后上班族对工作稳定性并不在意,企业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留人策略,否则员工的流失势必造成企业人力资产的流失。

80后生人的性与情。

68%认同网友初次见面就很亲近80%不拒绝婚前性行为。

报告披露:68%的受访者接受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其中更有9%的受访者认为“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可以发生性关系。”有32%的受访者无法接受第一次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

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68%的用户支持网友首次见面就很亲近还是让人很意外。

报告同时显示,80%的受访者不拒绝婚前有性生活,其中更有38%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性关系是谈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仅有9%的受访者表示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而另外的11%受访者则表示不赞同婚前要发生性关系。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80%的用户支持婚前性行为让人大跌眼镜。

・调查报告怎么写・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调查报告格式・三下乡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中学生调查报告・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80后性观念真的很开放么?

对于性行为:80后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其中其中近4成受访者支持婚前性行为,认为是恋爱的一部分,另有40%没有明显的反对,“到时候看感觉”,总计有8成的受访者没有反对婚前性行为。

对于一夜生情:受访者中近七成都不程度接受,其中,46%人表示“只要自然而然,就不反对”,另外三成表示接受不了第一次见面就亲密接触。

80后真的非常自我么?

报告表明:相当多80后以自我为中心。工作对于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和和赚钱,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持该看法的受访者接近半数;另外,对于薪水中最大支出,1/3的受访者是花在自己身上,另有13.3%的最大支出是吃喝玩乐花掉的。他们为了自我而工作,为了自己花钱。

朋友对80后有多重要?

在80后的生活中,朋友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80后工作不开心,排解烦恼时,有42.4%的受访者去找朋友,9.7%的人找同事,半数以上靠朋友和同事;而当出现问题时,80后最先想到的也是朋友(37.3%),这说明交友在80后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网友也成为80后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工作不开心时,8.5%的受访者通过网友瞎聊排解烦恼;在遇到问题时,80后也尝试通过网络群发寻求网友的帮助(比例为6.6%),这些都说明网友已经成为80后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三

“年俗年韵年文化”调查报告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春节一般指农历,是一年的`第一天。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春节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所以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经过调查,“年俗年韵年文化”有以下几种习俗。

1、扫尘。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据有关史实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贴春联。

春联也叫春贴、、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4、压岁钱。

春节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

总结: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广西树种调查报告范文范本篇十四

广西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了解广西的生态状况,一次广西生态调查报告的撰写成为了必要的任务。该报告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等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展示了广西的生态状况。针对这份报告,我深入阅读并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二段:生态系统状况。

根据报告显示,广西的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较好。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崇山峻岭、湖泊河流、动植物物种等。这些资源使广西的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生态稳定性和完整性。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破坏严重等。为了保护广西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第三段:物种多样性保护。

广西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拥有大量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而广西生态调查报告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受到了威胁。因此,物种多样性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保护重点物种和重要栖息地,治理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等行为,加强生态保护教育等都是重要的措施。

第四段: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土地利用是一个与生态密切相关的问题。广西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为主,农田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较大比例。然而,广西农田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土地资源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要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应该优化农田使用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公园绿地建设,也是重要的生态建设手段。

第五段:公众参与和科学研究。

广西生态调查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研究人员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公众应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生态保护活动中。同时,科学研究也需要加强,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广西的生态状况,并提出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总结:

广西生态调查报告的撰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广西生态状况的机会,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物种多样性,优化土地利用和加强生态建设。公众和科学研究的参与也是重要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保护广西丰富的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