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 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22:27:08 页码:14
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 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七篇)
2023-01-15 22:27:08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一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湖州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刚才,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湖州市重大科技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为全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授了牌,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同志和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已连续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xx年我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其中国家级24家,实现产值25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5,比20xx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已成为湖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块状特色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层次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形成湖州高新技术园区和长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德清生物医药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全市有10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7家;全市共搞入9075万元建立科技创业园(孵化器)4个,共吸收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创业;在童装木业转椅等行业建成了一批设计培训检测和信息中心;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8家。三是产学研结合迈出新的步伐。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中电科技第十五研究所武汉冶金研究院北师大等共建了创新载体,最近我市又与浙江大学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全市现有823家企业与国内217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2045项,正式签约1039项。四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xx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2.9亿元,其中研究与开发(r&amd)投入5.12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2.8倍和3.9倍;全市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4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是20xx年的4.1倍和3.9倍。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十五”期间累计申报专利3524件,获得授权1488件,在生物医药环保水处理淡水鱼养殖竹子深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20xx年全市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751项,其中15项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2只浙江名牌67只,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1件,国家免检产品24种。20xx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4.7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我市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数量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科技人才总量不大,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均不够合理。二是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由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不强等客观因素,近几年财政对科技拨款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低。20xx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9,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更多地追求即期增长,习惯于外延扩张,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值比重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拥有量低,环境容量有限,从长远来看,仅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无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城市的发展没有转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湖州的实际,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增长方式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发展总体上是依靠不断增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走的是一条投资驱动型道路。目前,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两大产业占比达42.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经遇到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今后再走这样的路,路将越走越窄,将难以为继。国家政策不允许,资源环境不允许,市场竞争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切实将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三力”奋力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路径。“”是我市全面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市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化逐步完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呈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与创新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要加快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个新路径新动力新的竞争优势,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就把握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动权。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走在前列,奋力率先崛起,根本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让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真正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要素瓶颈等障碍因素,持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奋力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

二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这方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坚持科教兴市,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活跃创新文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湖州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突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汇聚,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品牌,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起到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湖州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xx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将湖州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工作上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但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观念决定行动,没有人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来说至关重要。湖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和谐务实精致的元素,也不乏有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湖州人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许多创造,近代也有不少创新。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特别要使传统文化中“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形成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创新文化。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不断破除束缚创新创造创业的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坚决革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弊端和过时规定,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把大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湖州加快率先崛起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努力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强创新文化的传播,广泛宣传创新创造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创新的思维创造的活动创业的人们充分活跃起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创新创造创业大潮,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做贡献。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我市广大科技人员刻苦努力奋力拼搏,为湖州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需要英才并能够造就英才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远大抱负并能够实现远大抱负的时代。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拼搏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2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去年,湖州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所以,必须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湖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要按照“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确定若干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重点,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跨越,力争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形成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要以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利用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省淡水研究所等农科院所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新型农村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体系,加强农业科研与攻关,在种子种苗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业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现代林业等技术领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抓住我市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人口与健康人居环境公共安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示范工程,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强相关技术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中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3坚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千千万万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企业创新,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决策者。所有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都要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特别是大企业和优势企业,要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力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树立榜样。二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要加快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基地。要大力推进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太极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湖州生物中心湖州科技创业园国家级湖州淡水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其是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要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更好地吸引集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三县二区的企业都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一些科技攻关难题,转移成果。要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孵化功能,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南浔木业织里童装安吉转椅等特色优势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整体水平和效率,成为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三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信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融资共性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科技资源。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不多创新资源不足,要千方百计做好借“外脑”的文章。尤其要建立灵活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动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特别是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层次和水平。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组织形式,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全方位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开展科技创业,在相互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建设科研生产联合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实现科研开发优势与生产经营优势相结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绝不排斥开放。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我市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要坚决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应该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任务,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要重视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二是大力引进创新人才。要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要抓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敢于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引进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善于组织研发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留学归国人才。特别是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要舍得成本,给予特殊政策,吸引他们来湖州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带到湖州来转化。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是吸引集聚人才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发挥自己价值创新创业的基地。要十分重视这些人才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发挥湖州的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瞄准大城市尤其是周边杭沪宁等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建立有效吸引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机制,努力开创人才会聚智力集聚的新局面。三是大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用奖”并举,放胆放手放开使用人才,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继续实施对具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实行重奖的制度,建立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激励机制,真正让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努力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实施市“”科技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切合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建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责任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形成共同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营造更加灵活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杠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湖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力不可忽视,要进一步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营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

三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拥有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亟待提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有发生,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能力已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要加强专利工作,鼓励创新创造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力发展和应用专利产品。要重视商标注册,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变。要加大宣传,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要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充分利用名牌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自身。要大力加强技术标准建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二

这次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学习浙江经验报告会精神,组织和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热潮,以超常规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全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仪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关系到仪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会议。市委、市政府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市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在,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现状,认清形势,实现思想认识的大飞跃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六放”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推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xx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474户,从业人员6009人,注册资本5.8亿元,分别增长9%、31.8%和104.5%;新增个体工商户3390户、从业人员4650人、注册资本1.69亿元。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有民营企业1536户、个体工商户11209户,分别比20xx年底增加1238户和10177户;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5亿元,比20xx年底增加10.29亿元。20xx年全市实现民营工业产值79.33亿元,比20xx年增加31.07亿元,占地方工业经济的比重为90.9%。二是投资领域得到拓宽。民营经济开始由传统商业、服务业向制造业、建筑业和新兴服务业扩张。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和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已成为地方工业的主体,且涉及到各个领域。农业开发也从以国资为主转向主要依靠民资,先后涌现出三益农业生态园、星河农业生态园、青春园林公司等一批总资产1000万以上的民营农业项目。民资在三产的投入也延伸到教育、医疗、中介、旅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三是招引民资成效显著。在深入发掘本地民资潜力的同时,重视吸纳外地资金和技术,走对外开放、借力发展之路。去年招引民资18.4亿元,招引民资项目452个,其中一产项目36个、二产项目302个、三产项目11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民资项目达到72个。20xx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招引民资31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四是贡献份额不断增大。20xx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52亿元,对地方gdp的贡献份额为42.5%;缴纳国税3847万元,缴纳地税3220万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份额约10%。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和再就业渠道,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在岗职工数才4000多人,20xx年则突破2万人,达26729人。同时,广大私营个体业主在捐资助学、扶贫助残、修桥筑路、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一是总体数量不多。20xx年,我市共有民营企业1536个,平均每390个人才有1个老板,而浙江平均不到26个人就有1个老板,其中温州、台州等地平均4个家庭就有1家投资办企业。二是单体规模不大。民营企业单体规模偏小,户均注册资本只有97.6万元,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本只有2.77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xx年度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十强累计销售额不足10亿元,仅相当于浙江、苏南1个中等规模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三是结构层次不高。民营经济更多地集中于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劳务为主的摊点零售和餐饮服务的比重较高,而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20xx年,我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只有38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家。四是支撑作用不强。我市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近年来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总体上看,相对于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份额和发展后劲,民营企业仍然是条短腿。

形成这种差距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发展历程看,我市的经济一直以大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为支撑,乡镇经济基础一向比较薄弱,中后山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市部分群众中,重文轻商、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意识还比较浓,怕离家门、怕出远门、更怕跨出国门,丢不下面子、拿不下架子、放不开胆子,不敢闯市场、不想做老板、不愿创大业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从行政服务看,这几年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虽有了较大改善,但省委、省政府“六放”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个别部门为了部门权力和利益,还在守着不合时宜的规定,死搬教条,唯书唯上,该变革的不变革,能放开的不放开;履行职能简单化,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罚代管、为罚而管;缺乏为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对上面有明文规定的扶持政策不宣传、不落实,拿着过时的文件刁难企业,根本谈不上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部门身上,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却是很大的。从创业主体看,一些企业主小胜则喜,小成即满,不愿大投入,不求大发展,缺乏创大业、干大事的雄心,缺乏赶先进、争一流的勇气。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对改革改制的战略意义不理解,不愿主动走向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中后山区不少农民满足现状,不富也安,缺乏穷则思变、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有的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

当前,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解放思想,把全市上下、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实现思想认识的大飞跃。一是在机遇意识上要有大飞跃。当前,民营经济在我省已成为继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大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现在,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民间资本的争夺,富民强市的实践越来越决定于全民创业的成效。随着宁启铁路、润扬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沿江大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加快富民的关键时期,如何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如何以学习浙江经验为契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旺盛活力?从仪征现实条件和发展状况出发,至关重要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富追求和创业热情,让千家万户动起来,让致富能人多起来,让民营企业强起来,培育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的内生力量。二是在服务意识上要有大飞跃。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其活力就在于鼓励探索、鼓励创新。这种探索创新曾一度引起很多争议,但当地党委、政府坚持不争论、不张扬、不压制、不动摇,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改革发展之路,创造了体制和机制上的领先优势。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创业的初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放开发展,通过放开思想、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手脚,让一切遵守法律的投资、创业和创新活动都受到鼓励,让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劳动都得到承认和尊重,让一切所有制经济类型都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让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得到保护,全力打造自由、宽松、平等的创业环境,催生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三是在创业意识上要有大飞跃。要学习浙江人那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种“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奋斗精神。要冲破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维定势,大力倡导创业精神,树立创业者光荣、创业者有功的价值观念。要理解创业者的甘苦,为成功者喝彩,为顺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失败者打气。要支持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羡慕创业者,让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成为全市干群的共同追求,营造人人想创业、会创业、敢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明确目标,抓住关键,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苏中争第一、跨江争位次、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继续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大力支持和鼓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进一步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形成外来投资与本土创业齐上、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进的局面,把仪征打造成为资本活跃集聚、人才竞相涌入、创业氛围浓厚的热土。

--明确“一个目标”。通过三年(20xx年-20xx年)的努力,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贡献份额,实现“五个翻一番”:一是民营企业数量翻一番,达3000家以上;二是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翻一番,达200万元以上;三是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翻一番,达5万人以上;四是民营经济总量翻一番,增加值达45亿元以上;五是民营企业纳税额翻一番,交纳税金达1.5亿元以上。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在“一视同仁”上做文章,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对民营经济"同环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加码、不歧视、不干扰"。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民营企业在投资立项、招商引资、土地使用、资金扶持、市场融资、出口退税、政府采购、劳动用工、人才利用、进出口权限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待遇。破除人事管理中的身份和所有制界限,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一视同仁。二是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像服务外资企业一样服务民营企业,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征地、办证、厂房租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全面构筑政府行政服务、社会中介服务、企业商业服务的服务体系。在服务上体现主动性,善于寻求上级政策与仪征实际的结合点,多设路标,少设关卡,主动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在政务上体现公开性,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运作,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在执法上体现规范性,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把政府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服务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力求“三个突破”。一是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鼓励科技人才以技术、科研成果入股民营企业,或在民营企业中任职兼职。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求突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优秀适用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引进各类急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整合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创配置市场化、评估科学化、培训社会化的人才开发新局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鼓励发展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用布等配套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玩具、造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引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优势项目,积极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

--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自主发展与政府促进的关系。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广大群众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加强政策扶持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营造发展氛围、激活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搞好发展规划上,培育和引导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意识。二是处理好“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的关系。先有铺天盖地,再有顶天立地,然后才会惊天动地。在引导千家万户齐创业的同时,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加快做大做强。三是处理好引进民资与内生发展的关系。内生型民营企业直接富民,引进的民营企业可以强市,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在注重催生和发展内生型民营企业的同时,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加大招引民资力度,引进更多更大更强的外地民营企业家来我市投资创业。四是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守法经营的关系。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构筑快捷高效的维权网络,切实保护企业利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减负松绑”,同时要帮助和指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民营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亲和力和职工凝聚力。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三

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学实验研究所自从20xx年实施“**霞烟鸡繁育与标准化养殖示范”和20xx年实施“**霞烟鸡抗马立克氏病品系繁育与推广”两个项目以来,通过与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合作,采用霞烟鸡繁育与饲养新技术,针对**霞烟鸡受外来鸡影响致使鸡种退化,品种杂乱、抗病力差、质量下降、社会存栏原种霞烟鸡不断减少的问题。采用人工授精,谱系育种,霞烟鸡抗马立克氏病品系的种鸡群繁育和无公害霞烟鸡饲养技术等科学方法,对霞烟鸡进行提纯繁育,已经建成霞烟鸡核心群1000羽,生产群5000羽,年向社会供应纯正霞烟鸡种苗50万羽。使霞烟鸡养殖示范基地的纯正霞烟鸡数量增加20,经济效益提高15,同时成立了**霞烟鸡养殖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种苗、饲料、兽药、产品销售及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通过推广应用霞烟鸡繁育新技术,**科学实验研究所这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促进了我县霞烟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现将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情况及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科学实验研究所是县科技局直属的一个科研单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便从事霞烟鸡研究开发工作,是最早研究和选育霞烟鸡的单位。1998年**科学实验研究所实施的“霞烟鸡新品种开发”项目获得自治区星火计划一等奖。1991年被国家星火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星火项目四等奖。**科学实验研究所现有干部职工50多人,其中有畜牧兽医师5人,助理畜牧兽医师10人,技术人员12人。研究所占地115亩,建筑面积28680平方米,其中鸡舍面积1400平方米。现有孵化机5台,有能笼养1.5万羽种鸡的工厂化生产鸡笼,有后备种鸡场、育雏场、肉鸡场等,年产霞烟鸡苗40万羽,饲养肉鸡6万羽,拥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是**霞烟鸡主要原种基地。

1、根据项目要求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②课题实施的指导思想;③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④课题实施的具体任务及要求;⑤课题实施的组织机构及课题组人员分工;⑥课题实施的工作进展时间安排;⑦课题实施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等。

2、做好养鸡场地的清理和购置饲养、繁殖、育种等有关设备购置工作。新建了5条跨度为8米的自动养鸡笼,安装自动饮水设备。同时根据需要购置了部分饲养、繁殖、育种等辅助设备,如购买了饮水器45台,育种保温设备8台,孵化机4台。

3、根据项目要求,培训了养鸡技术人员800多人。

4、优选了1000多羽霞烟鸡核心群种鸡。通过优选良种鸡的培育和扩大,选择一批外形好、毛色一致、无疫病、产蛋多的霞烟鸡种,建立多个家系,通过个体记录、个体选择,不断选优,逐代提纯。

5、成立霞烟鸡养殖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兽药、产品销售及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

6、根据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的技术要求,**科学实验研究所已经四次分小、中、大不同时期的霞烟鸡送到广西大学进行“抗马立克氏病品系”技术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果。

1、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在收到区科技厅下达的项目合同后,立即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县科技局李贻冠局长任组长,成员有李康然、韦平、黎绍荣、李连光、岑进坤、黎孟华、梁容真等,各成员都做了具体分工。二是制订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这些方案都经多方面研究,并聘请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了座谈。三是召开了县科技局、县科学实验研究所全体人员会议,明确了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内容及工作计划。三是自项目实施以来,局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及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有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强了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因此现在项目实施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2、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

为了确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与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加强了技术合作,由他们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我们多次就技术问题专程到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和李康然教授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实施这个项目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霞烟鸡选育提高要保持品种的特色;二是要确保霞烟鸡风味上乘的特色;三是确保霞烟鸡体重外貌要达到整齐划一;四是霞烟鸡选育要向快大型、风味型、抗病型方向发展。同时继续进行抗马立克氏病的霞烟鸡研究,并有新的成果产生,培育在遗传上具有抗马立克氏病dna的霞烟鸡群,繁育抗马立克氏病品系,从而进行繁育与推广。

3、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鸡舍的整理、改造

我们根据南方气候炎热的特点,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以及根据不同阶段的鸡群要求,对原来不规范的鸡舍场地进行了全面装修整理,首先对雏鸡的鸡舍整理,选择了一间面积250平方米作为育雏的房间,根据育雏的数量分成了各个小间,门窗封闭良好,室内地面是水泥地面,比较干燥,所建立的育雏室达到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是一个符合标准化养殖的育雏室。其次是对育成鸡和种鸡舍整理,根据原鸡舍的实际情况,对房屋天花、四周墙体,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整理,安装了轴流型排风机,开设了进气口,室内地面全部铺上水泥,使地面保持干爽整洁,鸡舍中笼架摆设为二列三通,其跨度为8米,使用二层全阶梯自动鸡笼,安装自动饮水设备,现所改造的鸡舍其特点具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的双重结合,使得鸡体散热、冬暖夏凉,舍内噪音小,鸡群免受外界干扰,真正达到了标准化养殖要求。

4、积极做好养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我县是养殖大县,仅养鸡专业户就有13846户,今年我局结合课题内容及工作进展情况,开始了第一批养殖霞烟鸡技术人员培训,共有800多人次,分四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雏鸡和种的饲养管理,以及不同阶段鸡龄的鸡舍建选,指导学员注重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质资源、土质、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供电条件和防疫条件等,聘请了高级畜牧师进行授课,采用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使学员真正学到了标准化养殖专业知识,为实施这个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5、优选了一批霞烟鸡核心群种鸡

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针对我县霞烟鸡受外来鸡影响,致使品种混杂,质量下降,采用了建立小间,分育种等科学方法,优选了第一批较为纯正的霞烟鸡进行提纯繁育,对优选出来的霞烟鸡母鸡实行单笼饲养,做好个体产蛋记录,并尽可能逐个安排好种公鸡的输精对象,对加速选育进程非常有利。在饲养管理方面,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季节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并注重早晚温差,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清洁饮水,每天在阴凉时喂料,能使鸡群多吃料,由于实行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现在所优选的霞烟鸡种群生长情况都逐一建立档案,对高产、生长发育良好的鸡选留,其他生长不良的种鸡进行淘汰,通过近一年来的饲养、管理,初步优选出纯正霞烟鸡有1000多羽,收到了预期的目的。

6、根据项目技术要求,我们经常与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保持联系,今年已经送了四次霞烟鸡共200多羽给他们进行技术研究,同时他们也经常派出技术人员到**科学实验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现已有1000多人掌握了培养优质霞烟鸡的技术要求。

7、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资金落实。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除了确保区科技厅的经费及时到位外,我们积极与县财政部门进行沟通,经常向他们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争取财政部门更多的资金支持。

我县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虽然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选育的优质霞烟鸡源苗缺乏,在短期内不能按要求购到足够多的纯正霞烟鸡种苗;

二是养鸡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是由于这两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霞烟鸡的销售数量和价格下降,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因此对项目的实施也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切实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霞烟鸡原产地——**石寨镇下烟村进行重点调查,寻找更多更好的优质霞烟鸡种苗。

3、继续开展养鸡技术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课,不断提高养鸡技术人员的素质。

4、加强与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联系,争取在技术方面得到他们更多的支持。

5、经常向县政府领导汇报,并与县财政部门保持联系,争取有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

6、加强市场研究,派出强有力的销售队伍,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对**科学实验研究所加强管理,争取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使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得更好,同时也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区科技厅下达给我们的科技研究项目。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四

按照中央和上级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部署,本人从严落实各项要求,现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报告如下。

1、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学习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本年度加强了学习,坚持在学习强国上学习中央重要文件、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交流学习心得,收益良多。通过学习,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增强了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自信。

2、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缺乏奋发进取、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本年度注意提醒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努力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紧贴国家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立足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学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建设、国际化合作、科研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积极推进二级学院制度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3、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不够扎实,有急躁情绪的问题,本年度注重改进工作方法,遇事多商量,多听听对方的意见,尽量考虑周全,减少避免主观判断。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工作中站位还不够高,大局意识不够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标上海发展目标方面没有明晰的工作计划,只围绕眼前工作,缺乏创新思维。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但是在纠正不正之风和偏向上做的不够,有时碍于面子,对一些问题上仅仅保留意见。在开展批评方面还不够,面对别人的问题批评不到位,怕伤和气,怕得罪人。表面上和气,实际上是没有起到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作用。

(三)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有为民服务的意识,能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工作中能将群众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是在深入群众方面尚有距离,没有做到密切关心群众,时刻关注群众所思所想,在工作决策中存在主观意识,不够细致耐心。

通过调研中发现,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发展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作为院长近几年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对现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没有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措施和激励。

(四)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但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遇到困难存在畏缩、畏难的情绪。工作中不够担当,面对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创新开拓精神,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破解问题的能力尚需提升,勇于创新的意识需要加强。

作为行政负责人,在二级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方面推进不够,调研分析不够,研讨剖析问题不够,制度对二级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使得二级管理的效率尚有待提高。

(一) 思想方面存在原因:理论学习不足,深入思考不够

有时把工作当成硬任务,学习变成软任务,在深入学习、常态学习、持续学习方面有差距,仍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术语”上,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情况。总认为自己是做基层工作的,懂得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能适应工作就行,导致理论指导实践和日常工作的能力还有差距,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还有所不足。

(二) 政治方面存在原因:放松了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工作中,我虽然能够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职务和环境变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有时不那么清晰了,当初的志向也慢慢淡忘了,奋斗的激情逐步消退了。当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和突发事件考验时,有时明显出现烦躁情绪,总想推脱,导致工作动力不足、精神状态不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觉、清醒。

(三) 作风方面存在原因:主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因此学习放松了、工作松劲了、标准下降了,只求一知半解、未能精益求精,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意识有了差距。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自己思想深处淡化了,求真务实的内涵在工作实践中“失守”了,没有把凡事探求就里、多到群众中听意见找办法的求实作风传承好、实践好。

(四) 能力方面存在原因:动力不足,缺乏锤炼

党性锻炼不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时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党教育培养多年,政治上是可靠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这样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忽视了自我修养,没有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常用党章党规党纪细照自己的思想有所松懈,时刻按照党性原则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意识树的不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精神上有所放松、作风上有所松弛、行动上有所懈怠。

1、加强个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同时也不断加强行政工作的专业化学习,带头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学院行政工作的系统性与规律性研究,增强对学院工作发展趋势的把握与前瞻性思考。

2、加强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三个导向,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这样才能把握问题所在,要坚持三个深入,即“深入院系”、“深入基层”、“深入师生”,这样才能体会师生所需。以学校三大战略为引领,以提升服装学院学科发展,申报博士点为目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满足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强责任意识,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从政治的高度明责知责、履职尽责,用忠诚干净担当这个标尺衡量自己,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与党委书记一起带领班子继续坚持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学生工作决策更加科学。同时,积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岗位职责与分工,提升执行力、增强凝聚力、形成良好战斗力。增强协同创新,有效率、有亮点地实现育人目标。

(主要内容为对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对本人重大事项报告、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等问题作出说明或检讨,受到问责的要作出深刻检查。)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五

同志们:

在大河上下全面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我局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天我们隆重召开某科技与创新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局党组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次表明了我局以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发展的勇气和决心。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第一范文网版权所有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20xx年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1万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某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某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某同志被评为某劳动模范,某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某同志获得某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某某同志被某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某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某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某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某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某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某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20xx年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某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某省和某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某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某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4万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20xx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某办公自动化系统某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某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某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某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20xx年的某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发建设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39座引黄涵闸远程监控,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是“数字水政”“数字人劳”“数字建管”“数字财务”“数字计划”正在开发建设,并已陆续投入管理运用。

(三)积极筹备建设“河口模型”,加快河口治理研究步伐。

为做好“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到某水利科学院与上海长江河口钱塘江河口模型实验基地进行了技术考察,派员参加了20xx年中国水利学会在珠海召开的“中国江河河口研究及治理开发问题研讨会”,协助某筹备召开了高层次的“黄河河口治理与对策研讨会”,有力的推动了河口模型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某部已批准“河口模型”建设规划,某市政府无偿划拨了1000亩土地,胜利油田出资5000万元,该工程已于10月12日开工奠基,某批准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口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河口模型的开工建设与研究院的成立,促进了河口治理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模型某建设某综合治理规划任务书的制订。这样大的科研项目落户我局,这样高规格的科研单位在我局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局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11月30日,某部又颁布实施《黄河河口管理办法》,这都将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开发与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群众性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突出。据统计,近3年全局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291次;技术比武19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9581条;技术攻关项目623项;取得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392项。获得优秀创新成果90项优秀合理化建议53条

二是引黄供水管理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某局与地方水务部门联合,以合同方式规定政府提供优惠,规范运作的民营供水韩店平原水库已经建成投入运用,年供水量3600万吨,年投资回报率达10以上,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某水资源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跨河交通迅猛发展。探索了浮桥合作经营控股经营和跨河交通联合入股经营的新模式,找到了新的经济切入点,为我局的经营创收工作注入了活力。

四是创新淤背区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20xx年某局借鉴温州民营经济的经验,大胆尝试淤背区生态林改革,对林权进行确权拍卖,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全局进行了推广。

五是界定工农业用水,规范滩区引水,采取协议供水加价收费等措施,促进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五)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为某科技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结合某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五年来全局交流学术论文350多篇,学术气氛进一步浓厚。

二是立足于某的长治久安,组织专家对我省黄河及黄河三角洲大汶河东平湖北金堤和南北展宽区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广泛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我局先后派出5个考察团组以及随团人员73人次出国学习考察,接待国外专家150多人次,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回顾五年来我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是搞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关键。近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快创新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重视支持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强领导和管理,省局调整充实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数字黄河领导小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与科技创新的办法和机制,促进了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保障。近5年,省局及各市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科技与创新工作,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保障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第三,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某局的跨河交通博兴县局的林权制度改革邹平的引黄供水创新齐河北展堤的植树滨州局的企业整合和改制利津的机淤汇浆系统的研制与推广梁山机修厂研制开发的抢险应急照明灯液压自动抛石机工程管理多功能车柳石枕捆抛机等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表明了这一些。

二治黄面临的形势和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动力。党的xx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党的xx大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与创新的这些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又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黄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当前,全国黄委系统上下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树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黄委党组高度重视科技与创新工作。今年年初,黄委党组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1493”的理论和实施框架。这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治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我们山东局来说,目前正在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已经批复的“三条黄河”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亚行贷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将全面展开,有关治理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局“数字黄河”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防汛”“数字水调”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在治黄工作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局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局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技与创新还不适应治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推进治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与创新做支撑做动力。“二级悬河”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东平湖治理综合运用研究,河口演变的内在机理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河口的整治方向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尽快拿出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另外,还需要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治黄新思路,探索治河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和认识分析形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领导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与创新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家通过看会议资料和会场外的展板就可以知道,有些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很多,有些单位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凡是领导重视的单位,科研成果就多,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好坏。最近几年,省局一直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到系统外以及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但有的单位对于学术交流不够积极,没有给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缺乏战略的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重视这个问题。

二是科技与创新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动力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科技与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策落实不够,搞科技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人员晋升职称后,没有了动力,文章不写了,科研也不搞了。

三是经费投入仍然制约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经费投入的机制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市局和局直单位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对于已经出现的创新成果总结不及时已经完成的项目没有进行后续工作,如科技鉴定报奖推广应用等。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五是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调研不够。科研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题少项目少,缺乏对上与对下对内对外各个层面上的交流。特别是在河口东平湖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我们还不够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不适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步伐。

三近期工作打算和措施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机遇,我局近期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某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

黄委党组提出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治河新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全面推进某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在黄委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李国英主任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和措施,全面推动山东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关键问题。

一是要强化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水利部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黄委也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新的治河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思想在治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密切跟踪当代水利科技前沿,科学判断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对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要超前研究,大胆创新。特别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口生态自然规律等观念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要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依然是影响治河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我局治河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治河科技与创新体系。

三是要强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建立健全我局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创新评价办法。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要不断拓宽科技领域,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科技治河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所以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要不断拓宽科技创新的领域,特别要注意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生态黄河数字黄河等新领域的拓展。在组织方式上,要实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三)科技与创新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突破性的科技与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科技工作不仅要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也要加强前瞻性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科研人员要跟踪水利行业发展的前沿,围绕某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选择性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各级科技人员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具有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转化工作,共同促进全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治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和大江大河开发治理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技术新设备。今年,我们通过国家“948”计划引进了国际先进实用的“安快坝”技术,拓宽了我局对外技术交流的渠道。同时,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降低引进技术的成本。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要把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注重技术集成,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做好科学研究与生产转化推广的结合。科技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而是应包括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心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和水平,还应关注其在治黄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效果是判断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注重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应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三新”推广防汛抢险新技术推广淤背区产业技术推广和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改进推广等。第一范文网版权所有

四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同人才培养的结合。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是实现我局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高层次的对外合作交流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培养和凝聚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使全局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格局。

(四)强化八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我局机构改革时各市局都没有单设科技管理部门,今后我们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承担起科技管理的职能。每年要对在科技与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20xx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科研与开发引进与推广的经费逐年增加。今后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科技计划的支持。同时,省局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每年拿出10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各个单位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如利用项目前期科学实验研究费招标节余预备费银行利息等,来加大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当然这些资金的利用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省局以奖代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是强化管理,实现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省局科技处除了机构改革时赋予的职能外,明确为综合部门,具有协调和综合的职能,主管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会同有关处室,站在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协调好全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保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构建政策与制度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科技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的统一归口管理工作,今后凡是各个单位和部门安排的科技项目都要通过省局和市局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相关的前期工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投入到治黄实际工作中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各个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发展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提高科技进步对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是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步伐,继续在系统内保持先进水平。认真贯彻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统一”的要求,在黄委“数字黄河”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下,坚持“管理应用共享”的六字方针,抓好“数字黄河”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各个单位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应用的力度,力争在“数字黄河”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尽快完成河口模型建设,促进河口治理研究。加大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力度,在水利部批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尽快立项安排资金,加快河口模型的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尽快制订黄河口研究院的发展规划,与黄科院密切配合,积极向上级争取科研经费,广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为加快河口的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力度,拓宽交流渠道,扩大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的范围,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和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科技发展。要针对我局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黄河经济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与选拔。着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重点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对重点项目,集中人才进行攻关,鼓励各市局技术负责人或单位技术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为培养和造就科技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为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进修短期培训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为治黄事业服务。要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相关的业务合作联系,全面提升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水平。

七是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科技创新无事不在,无时不有。省局研究决定在今年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的三小活动,把创新贯穿到治河的各项工作中去,发动广大职工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省局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希望各个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和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

八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省局将成立科技与创新奖励委员会,负责各类科技与创新奖励的审定,奖励委员会下设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重大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和“三小”成果评审委员会。今后,凡获得省部级黄委省局等科技进步奖创新成果奖的单位和部门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完不成科技创新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省局将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取得良好效益的单位和科技创新人员实,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依靠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为推动我局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六

党的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xx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xx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xx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四、落实“三个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最新科研创新个人申请书(精)七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根据学校活动要求,本人深入开展了自查、互查和征求意见,尤其是领导多次找我交心谈心,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在前途上给予鼓励,让我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查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本人特制订此整改方案

整改问题一:坚守政治纪律面。政治上不够坚强,理论功底不高,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整改措施: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无止境,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也要增强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加压,强化学习,努力学习理论,学政治、学市场经济知识,学法律法规,学会管理自己,学会管理单位,学会与时俱进。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教深的专业素养,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理解。

在思想上有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倾向,认为自己无大树可靠,提拔重用无望,反正工资财政保,工作过得去就行,这种不健康思想的存在,导致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没有危机忧患意识,缺乏大胆开拓精神,工作特色不强、起色不够,离党和人民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实际上是有愧于人民,这就是一种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的表现。

整改措施:

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敢于实践,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勇挑重担,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经常遇到的一些歪风邪气、不良现象还是当面提出严厉批评,而是麻木不仁,明哲保身。二是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强调、亲自督办的事就认真抓一抓,没强调的事就随便应付一下。

整改措施:

坚持原则,增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要坚持党性原则,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作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敢于管理,关于管理,倡导浩然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整改措施:

      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努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己,做到常教常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没能主动多接触本班人员,没确实在科研方面指导他们。

整改措施:

大力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求。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方法,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关心后进生,采取灵活的方法教学。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这句话的鞭策中,我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师德言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谦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

***

20**年**月**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