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 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版(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22:27:15 页码:10
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 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版(9篇)
2023-01-15 22:27:15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一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师家访350多次,与9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10年,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事迹报告会、“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写信活动,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学生参与。每月,各少先队中队都组织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展少年儿童雏鹰争章活动,有序组织留守儿童培养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更加突出。我校教师采取下村蹲点、上门服务等方式点对点地为留守儿童进行作业和生活辅导。20__年暑假,我校两次安排30多名业务骨干分头前往全镇5个村小学所在地驻点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对60位留守学生学业和心理状态重点给予辅导。科目涉及文、数学、英语、心理教育等。每年开学前,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留守儿童慰问行动,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五、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除了日常活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组还在留守儿童之家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有心理辅导讲座,法制教育报告会、留守儿童读书节等。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项目。我校是黄山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学校的文化体育十分丰富,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科普活动都为“留守儿童”留足了展示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新成立的好少年鼓乐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特别是在区老干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少年男子门球队,挑选的10名队员中有6位是“留守学生”,球场上球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稳健专注。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区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七、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08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乡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坚持长期和阶段性转变学校现有留守儿童现状。目前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以上教育和管理活动,我校留守学生在校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好转,校园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今年暑期,学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是这个链条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学校教育工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共筑一片蓝天。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体局的有关“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指导,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在总结以往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按要求建设和管理好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专人进行日常值班,并每天安排行政人员不定时地督查活动开展情况。

2、继续实施“结对帮扶”活动,指导老师进行有关结对帮扶的资料建设。

3、结合学校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各项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调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调整后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刘高潮副组长:徐抗震、王胜会

组员:杨光升、吕成龙、高群勇、宗良勇、段康、袁美、耿己泉、桑恩德、杨成俊、时维新、朱冯霞、刘明

领导组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办公室:

主任:王胜会

副主任:段康、朱冯霞

成员:吕成龙、高群勇、朱冯霞、杨成俊、时维新、刘明及各班主任

办公室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二)、努力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争取镇关工委、妇联、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等部门的帮助,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资助贫困留守儿童,争取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

(三)、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竞赛、文体比赛、生活小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互助互爱,自强自立。

(四)、实施教职工和热心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收集并及时处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其他的问题。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着重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附: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布置新学期工作。

2、筹备留守儿童合唱团事宜,安排体艺组进行排练。

3、学习《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三月份:

1、开展卫生安全(饮食安全)教育(春季传染病预防)。

2、配合教导处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学生参加读书征文、讲故事、演讲比赛等项活动。

3、各班更新并上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表。

4、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班级安排留守开展“身边隐患我排查”实践活动。

5、各班自主开展各类留守儿童户外社会实践活动。

四月份:

1、以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2、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周,尤其是加强留守儿童午间在校的安全管理(四月第一周)

3、血防教育,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灭钉螺实践活动。

4、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月活动(主题班会,月主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伴我成长”黑板报、法制知识讲座等)

5、致家长一封信,宣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6、组织学生参加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活动。

五月份:

1、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防溺水、防雷击教育,并致家长一封信。

2、开展5月12日“安全教育演练日”活动;

3、预防自然灾害月教育主题活动。

4、各班级分别筹备“关爱留守儿童――庆六一”活动。

六月份: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活动。

2、针对季节特点,强化防溺水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制订相关制度。

3、留守儿童普法主题班队会(月主题:《禁毒法》)、禁毒宣传活动(6月5日国际禁毒日)

七月份:

1、加强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做好暑假学生安全离校、文明离校工作。

2、留守儿童暑期家访活动。

八月份:

1、学校领导和爱心教师走访部分留守儿童家庭。

九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教师座谈会和学生谈心活动。

十月份:

1、组织留守儿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整理内务,进行“爱心”教育;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十一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了解留守儿童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2、对留守儿童做一次自立自强的交流活动(通过广播和国旗下讲话让留守儿童对全校学生讲讲没有父母的照顾,自己是如何做到自立自强的)。

十二月份:

1、评选“自立自强留守儿童”进行表彰;

2、参与留守儿童工作的教师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寻求可以更新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工作思路;

3、收集整理留守儿童工作成果,表彰优秀工作人员;

4、提供留守儿童项目终期报告。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三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 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 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 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 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 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 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 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 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 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四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县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留守儿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结合近年来我县政协开展“农村教育帮扶工程”的实践与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就我县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今年6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人,占学生总数的40%。农村学校占70%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沙畈河小学占72 %,石桥铺中学占78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在学校多数因成绩较差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兴趣减弱,于是出现逃学、旷课,甚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中途辍学,外出务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占30%,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农村中小学校7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我县的调查情况比上述还要严重。

(二)行为习惯不良。突出表现在:一是沾染不良陋习。大多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网吧、早恋等不良习性。二是心理发展异常。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心存愧疚,父爱母爱失常,采取物质补偿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三)安全状况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人多为隔代老人,年迈体弱,监护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学校、家庭的安全链不牢。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弱,因而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诸如被拐卖、被性侵等现象并不罕见;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染上好斗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带来的结果。当今,农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得不抛家别子,通过外出务工,挣得劳务收入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8%,单方外出的占52%,从而使儿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亲情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缺乏对他们精神上的培养、引导与慰藉。有的监护人监管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自身素质较低,监护能力不足,监护精力不够。有的父母过度依赖学校。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老师,把“无限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更有甚者,为怕孩子长大吃亏,给他们灌输暴力恐怖意识。我们调查中,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对孩子说:“老师再批评你,你就捅他两刀,小孩子杀人不犯法。”第二天,孩子真的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危害。

(三)学校教育措施乏力。一方面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唯分数记英雄”,“唯升学论成败”,而轻视对学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松对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保障的不足,教师师德的不平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教师甚至不顾忌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护甚至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大量农村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虽有要求,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新出现的严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统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当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未来、家庭未来,又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深入重视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

(一)家庭要承担应尽之责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要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夫妻双方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将子女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或居住地接受教育。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去打工,要真正选好监护人,加强与监护人、子女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外出务工家长至少每周要与监护人联系一次,监护人要对留守子女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进行认真教育、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子女的情况。家长要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形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使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要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学会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及监护人情况、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和疏导。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疏导;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生活,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制订系统全面的制度与措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效果进行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和实施对策,逐步解决“5+2”与“10+2”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星期天、寒暑假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三)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门系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整合卫计、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和项目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机制和“爱心基金”,在教育局设立帮扶管理中心,解决“爱心源”的整合配置问题。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公安、司法、民政、关工委等部门要协力配合,整体联动,共同编织关爱留守儿童“爱心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增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要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和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寄宿比例,改善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及机关部门工作考评范围,乡镇党委、政府要相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点国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四)社会要形成关爱氛围。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挖掘“爱心源”,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各方人士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真正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对接,构建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要借鉴县政协委员帮扶留守儿童的探索作法,动员和鼓励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人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五老”人员、成功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丰富的社会“爱心源”,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力所能及地充当孩子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和成长路上的保护人。要强化社区和村委会的责任,有条件的社区、村居,都要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假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保护留守儿童方针政策及法律措施、成功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工作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五

为贯彻落实松山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体系,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三、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副组长:

职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班级认真实施并考评。

成员:

各班班主任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做好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6、对社会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动态联系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各学校要通过留守儿童联系卡,密切关注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学校要做到每月与监护人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学校也要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络一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措施,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各类兴趣活动小组。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认真开展涵盖“十个一”的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视频),有一定数量的体艺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适当时机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3).开展“一帮一”活动

结合学校开展的“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4).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或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5).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6).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学校成立的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7).谈一次心。

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班主任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0).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向“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小学阶段义务教育。

六、总结评比

1.每学期结束前召开会议,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总结。

2.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材料,大力宣传活动成效,把活动推向高潮。评比各班级、各个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小老师和优秀留守儿童。评比先进代理家长。

3.学校组织召开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六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体局的有关“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指导,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在总结以往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按要求建设和管理好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专人进行日常值班,并每天安排行政人员不定时地督查活动开展情况。

2、继续实施“结对帮扶”活动,指导老师进行有关结对帮扶的资料建设。

3、结合学校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各项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调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调整后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刘高潮副组长:徐抗震、王胜会

组员:杨光升、吕成龙、高群勇、宗良勇、段康、袁美、耿己泉、桑恩德、杨成俊、时维新、朱冯霞、刘明

领导组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办公室:

主任:王胜会

副主任:段康、朱冯霞

成员:吕成龙、高群勇、朱冯霞、杨成俊、时维新、刘明及各班主任

办公室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二)、努力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争取镇关工委、妇联、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等部门的帮助,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资助贫困留守儿童,争取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

(三)、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竞赛、文体比赛、生活小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互助互爱,自强自立。

(四)、实施教职工和热心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收集并及时处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其他的问题。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着重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附: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布置新学期工作。

2、筹备留守儿童合唱团事宜,安排体艺组进行排练。

3、学习《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三月份:

1、开展卫生安全(饮食安全)教育(春季传染病预防)。

2、配合教导处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学生参加读书征文、讲故事、演讲比赛等项活动。

3、各班更新并上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表。

4、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班级安排留守开展“身边隐患我排查”实践活动。

5、各班自主开展各类留守儿童户外社会实践活动。

四月份:

1、以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2、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周,尤其是加强留守儿童午间在校的安全管理(四月第一周)

3、血防教育,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灭钉螺实践活动。

4、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月活动(主题班会,月主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伴我成长”黑板报、法制知识讲座等)

5、致家长一封信,宣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6、组织学生参加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活动。

五月份:

1、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防溺水、防雷击教育,并致家长一封信。

2、开展5月12日“安全教育演练日”活动;

3、预防自然灾害月教育主题活动。

4、各班级分别筹备“关爱留守儿童――庆六一”活动。

六月份: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活动。

2、针对季节特点,强化防溺水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制订相关制度。

3、留守儿童普法主题班队会(月主题:《禁毒法》)、禁毒宣传活动(6月5日国际禁毒日)

七月份:

1、加强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做好暑假学生安全离校、文明离校工作。

2、留守儿童暑期家访活动。

八月份:

1、学校领导和爱心教师走访部分留守儿童家庭。

九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教师座谈会和学生谈心活动。

十月份:

1、组织留守儿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整理内务,进行“爱心”教育;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十一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了解留守儿童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2、对留守儿童做一次自立自强的交流活动(通过广播和国旗下讲话让留守儿童对全校学生讲讲没有父母的照顾,自己是如何做到自立自强的)。

十二月份:

1、评选“自立自强留守儿童”进行表彰;

2、参与留守儿童工作的教师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寻求可以更新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工作思路;

3、收集整理留守儿童工作成果,表彰优秀工作人员;

4、提供留守儿童项目终期报告。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七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县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留守儿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结合近年来我县政协开展“农村教育帮扶工程”的实践与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就我县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今年6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人,占学生总数的40%。农村学校占70%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沙畈河小学占72 %,石桥铺中学占78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在学校多数因成绩较差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兴趣减弱,于是出现逃学、旷课,甚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中途辍学,外出务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占30%,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农村中小学校7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我县的调查情况比上述还要严重。

(二)行为习惯不良。突出表现在:一是沾染不良陋习。大多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网吧、早恋等不良习性。二是心理发展异常。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心存愧疚,父爱母爱失常,采取物质补偿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三)安全状况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人多为隔代老人,年迈体弱,监护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学校、家庭的安全链不牢。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弱,因而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诸如被拐卖、被性侵等现象并不罕见;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染上好斗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带来的结果。当今,农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得不抛家别子,通过外出务工,挣得劳务收入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8%,单方外出的占52%,从而使儿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亲情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缺乏对他们精神上的培养、引导与慰藉。有的监护人监管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自身素质较低,监护能力不足,监护精力不够。有的父母过度依赖学校。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老师,把“无限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更有甚者,为怕孩子长大吃亏,给他们灌输暴力恐怖意识。我们调查中,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对孩子说:“老师再批评你,你就捅他两刀,小孩子杀人不犯法。”第二天,孩子真的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危害。

(三)学校教育措施乏力。一方面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唯分数记英雄”,“唯升学论成败”,而轻视对学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松对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保障的不足,教师师德的不平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教师甚至不顾忌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护甚至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大量农村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虽有要求,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新出现的严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统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当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未来、家庭未来,又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深入重视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

(一)家庭要承担应尽之责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要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夫妻双方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将子女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或居住地接受教育。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去打工,要真正选好监护人,加强与监护人、子女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外出务工家长至少每周要与监护人联系一次,监护人要对留守子女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进行认真教育、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子女的情况。家长要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形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使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要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学会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及监护人情况、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和疏导。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疏导;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生活,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制订系统全面的制度与措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效果进行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和实施对策,逐步解决“5+2”与“10+2”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星期天、寒暑假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三)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门系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整合卫计、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和项目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机制和“爱心基金”,在教育局设立帮扶管理中心,解决“爱心源”的整合配置问题。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公安、司法、民政、关工委等部门要协力配合,整体联动,共同编织关爱留守儿童“爱心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增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要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和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寄宿比例,改善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及机关部门工作考评范围,乡镇党委、政府要相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点国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四)社会要形成关爱氛围。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挖掘“爱心源”,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各方人士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真正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对接,构建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要借鉴县政协委员帮扶留守儿童的探索作法,动员和鼓励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人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五老”人员、成功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丰富的社会“爱心源”,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力所能及地充当孩子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和成长路上的保护人。要强化社区和村委会的责任,有条件的社区、村居,都要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假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保护留守儿童方针政策及法律措施、成功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工作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八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 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 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 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 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 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 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 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 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 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关于暑假留守学校申请书简短九

一、新农村建设调研

20xx年7月14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位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进发,途中我们在隶属汉中市的勉县和宁强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通过发放传单和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和农民同志交流,认真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拍摄照片,记录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

汉中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号称西北小江南,向来以发展旅游业为振兴汉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地理缘故,汉中交通不便,尤其是属于山区地带的宁强县,是20xx年陕西省的地震重灾区。因为人才资源稀缺,所以汉中市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与之毗邻的安康,宝鸡等市或地区。

1、扫盲工作仍需继续开展

在我们开展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民朋友竟然不认识汉字,当我们把调查问卷发到他们手上时,有一位农民朋友说:“你们发这些,我不认识怎么办”。这句话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震撼的,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人民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农村生产,不管是国家下达的重要文件,还是国家给与农村的科技技术支援,都需要农民朋友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如果部分农民不能识字必然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涵不了解,对国家给与他们的新技术新思想不能接受,从而影响到整个村子乃至整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的进展。

2、农村也要加强思想教育

在我们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当我们问及是否了解国家近几年对新农村建设政策时,许多人摇头表示不知道,当我们举例说到关于农村房屋建设,以及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方面得话题时,他们才能意识到这些原来就属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只是他们平时都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国家的新农村政策。

通过这些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解国家政策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生活在国家的政策之下,如果连国家的基本政策都不了解,我们很难在国家框定的社会秩序下顺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及时获得最新的农产品买卖渠道

这次新农村建设调研,我们在宁强县高家坪村签订了大学生村镇挂职锻炼基地,我们从宁强县的多个村子了解到,很多村子原本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但是当人们怀揣热情投入到新型农业生产并得到劳动果实之后,却苦于找不到宽广的市场需求,或者因为外界的收购价格过低打消了再生产的积极性。作为国家最先进的人才队伍,我们大学生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己的特长,把网络和计算机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帮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以及更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使他们发展新型农业的积极性得到增长,为增产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暑期教育调研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作为学院首支到达地震灾区签订支教基地的队伍,签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是我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之所以签订社会实践基地的原因有三。

一是每年暑假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认真了解当前社会形态,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这对于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工作,能更好更快的了解社会打下一定得基础;二是在许多大学生眼里,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学院每年下发的暑期社会实践表格仅仅盖上签收单位的公章就算完事儿,当然也有的同学凭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实践单位,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他们很难迈出这一步,针对这样的情况,学院应当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三,就以往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来看,很多队伍到了当地后才联系实践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的实践活动是在探索中进行的,但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很短暂,往往等到大家适应了环境,摸清情况准备好好锻炼的时候,活动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为了有目的的开展实践活动,也为了使我们的支教活动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在我们签订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积极与当地的学校沟通,比如在宁强县高寨子镇中心小学,我们与小学总务老师聊了很长时间,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该学校的硬件设施在整个宁强县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这在小学教育来说是非常先进的设备,但是该小学懂得电脑技术的人员不多,很多老师宁可在黑板上多用粉笔画图也不愿意利用电脑授课,这样一来造成了资源利用率降低。我们学院对于学生计算机的要求很高,一些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我们都能用到得心应手,因此结合高寨子镇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学院学生的特长,在明年的寒暑假支教活动中我们会尽可能选派电脑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到这里实习,一来给学生讲述课外知识,二来帮助该学校的老师更好的掌握电脑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便利,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不论是农村大人还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身处山区他们接受先进知识的机会很少,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相比,在诸多方面他们都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农村人民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迅捷的信息通道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农村的孩子非常渴望新知识,除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他们更需要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应当引起当地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也是每个支教志愿者应当给山区孩子们培养的。作为一个山区孩子,上大学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在大学校园里,来自山区的孩子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有很大差别,虽然都考上了大学,但是二者的见解思想,个人修养,思想素质有很大的差别,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二者接受教育的平台不同:大城市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虽然有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学习,但其影响却是深渊的,这应当算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而山区的孩子没有便利的条件,弹钢琴、学画画,学电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求,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学过英语。

我希望山区的孩子通过大学生支教能够获得更多知识,从科学文化素养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尽可能缩小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距,也希望所有灾区的孩子都能够考上大学,将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