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范文(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34:44 页码:10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范文(优质12篇)
2023-11-19 22:34:44    小编:ZTFB

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的途径。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一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灿烂的民族舞蹈文化,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随着人类步入网络时代,新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使其一度陷入了边缘化甚至消亡的境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民族舞蹈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民族舞蹈文化;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探究

民族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拓展,新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导致民族舞蹈文化一度陷入边缘化的境地甚至濒临消亡,促使国家、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纷纷采取措施来保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间舞蹈教学,实现民族舞蹈教学与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完美结合。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结合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能传承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我国民族舞蹈的概述

舞蹈是人类在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门艺术,它来源于人们最自然的生活。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就通过相应的动作来传递消息,进行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通过不同的动作姿态来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形体艺术。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充分反映本民族风格的舞蹈,造就了我国灿烂的文化。

(二)我国民族舞蹈的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身的语言、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这些民族舞蹈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条件等方面都不同,各自成为一个系统,具有不同的内容、风格等。因此,要想通过舞蹈教学全面掌握这些舞蹈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必须全面分析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掌握风格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舞蹈作品。我国的民族舞蹈常常是将歌、舞、乐三者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承方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表现出本民族的特点和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舞蹈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炼、完善,使民族舞蹈更具有生命力。同时,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舞蹈兼收并蓄,产生了新的舞蹈形式,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

现阶段,我国虽然通过鼓励民间舞蹈教学来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民间舞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练习,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舞蹈动作,就能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分解、练习,注重动作之间的流畅性,忽视对背后知识的讲解,如文化等。即便在课下或空余时间,也让学生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评价一个学生舞蹈掌握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舞蹈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流畅、是否与教材一致,使原本十分有趣的舞蹈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民间舞蹈学习变得与普通课堂学习毫无二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未能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进行调整。民间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课,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对其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同时,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我国的民间舞蹈教学起步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再加之教材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权威性,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国家在现阶段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了相应投入,培养了一批民间舞蹈教师,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舞蹈教学相比依然不足,同时,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老教师的知识往往比较陈旧,过分依靠传统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新进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且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开展民间舞蹈的正常教学。

(四)忽视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创新。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将它们进行分解,逐一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完全模仿教师的动作,即便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未能理解背后蕴涵的文化,忽视了自身的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我们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舞蹈背后所蕴含文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广,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重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认真练习,更要注重讲解舞蹈背后的文化精髓,即舞蹈属于哪个民族、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舞蹈意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客观基础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让他们掌握民间舞蹈的发展情况、保持基本队形等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初级舞蹈动作的练习,增加其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的整体协作能力,初步掌握文化知识;对于那些高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懂得民族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实现文化传承。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科技化趋势更加明显,舞蹈教学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多媒体加强练习,了解民族舞蹈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学者对教学进行指导,引进新型教师,为民间舞蹈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现阶段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着坚持传统教学观念、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忽视创新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进新型教师,促进民间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进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作者:廖紫薇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1]罗志江.分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10.

[2]马俊杰.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通俗歌曲,2015,(9):210.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二

摘要:剪纸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文章围绕民间剪纸艺术的吉祥观及其民俗文化价值展开研究,试图进一步剖析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民间;剪纸;象征;谐音;寓意;吉祥。

一、民间剪纸与吉祥观。

剪纸是民间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早在纸出现之前,镂花工艺便孕育了剪纸的雏形,至南北朝时,已有了剪纸实物,到唐宋时期,剪纸的发展精熟而繁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剪纸已从包含信仰、传说、原始巫术等的形式,向民俗、艺术等更为深层的方向演进,工艺技法也从最初的单色剪纸向套色剪纸、分色剪纸转变。在此过程中,剪纸逐步实现了从装饰到情感、审美等功能的过渡,并广泛运用于张贴、点缀、刺绣、印染等生活事项。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剪纸不仅仅传递着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更承载着一种“美之所依”的精神旨意,表达了剪纸艺人对幸福、祥瑞、美好的向往,体现了民间工艺对社会哲学的思考、对未来生活的预兆、对福禄寿喜的象征。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可见其对剪纸的赞美和热爱。如今,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已经融入百姓人家,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的艺术瑰宝、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作为民间艺术序列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它犹如一股潺潺清泉滋养着民间文艺的生命。中国古代民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间剪纸亦然。民间剪纸的吉祥观传递着民间艺人的美好构想,是剪纸技艺的必然属性和内在要求。吉祥观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精神祈祷和一种情感化的心理体验。不管是哪种解读,可以肯定的是吉祥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社会历史文化浸染,经过不断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涵盖福、禄、寿、喜、运等具有民俗意味的祝吉方式,它与民间剪纸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紧密相连,使剪纸蕴含的人文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吉祥观在民间剪纸中的表现。

1、象征表现。

象征,以物喻事,是以感性为基础,显现事物形态的抽象性表达和某种特殊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剪纸中,象征表现作为剪纸的隐喻和内涵,有利于欣赏者提升审美水平,解读剪纸艺人的丰富思想,并为欣赏者提供了莫大的心理慰藉和满足。以吉彩琴的剪纸作品《石榴》为例,创作者在大红的纸上镌刻出镂空花样,以满枝的石榴花果象征美好、红火的生活,画面中跳跃的红色、速写式的形态和直观的表达,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同时,石榴自古就有“榴开百子”的意思,象征多子多福与福禄安康。从另一方面说,吉祥观念与象征表现既有具体的联系又有抽象的互补,在表现过程中,吉祥观念的表达虽然往往并不那么直接,但隐含着某种浪漫主义构想,激发了一种自由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剪纸艺术对美好生活的承载和期盼。

2、谐音表现。

谐音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利用汉语中某些音同义不同的字,假借此字暗指彼字,通过语义双关表达吉祥主题。剪纸艺人常借助谐音的方法把动植物化为吉祥语,把美好的愿望通过图案暗喻出来。如,花生、柿子与“生”“世”谐音,两者拼组,谐音“一生一世”;又如,梅与“眉”谐音,剪纸艺人即以喜鹊站在梅树梢上的图案表示“喜上眉梢”;再如,鸡与“吉”谐音,鸡与鱼在一起,意为“吉庆有余”;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借文字谐音指物表意的吉祥文化观,为民间剪纸的发展增添了魅力。如,《松鹤延年》《福寿双全》等剪纸作品即是这种谐音表现的经典呈现。

3、寓意表现。

寓意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托物寄意的,它主要借物之性、借物之意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反映物的内在特征。在民间剪纸中,寓意表现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形式,将吉祥文化观蕴藏于文字、物象的组合之中,借以表现剪纸的吉祥性。民谚俚语中有“鼠鱼多子”之说,所以民间剪纸中常用鼠、鱼喻示多子多孙。民间剪纸亦与民俗文化相关联,从而丰富自身的人文内涵。剪纸艺人常喜欢用富含寓意的寿山、蟠桃、梅、兰等物象进行创作,表达祈愿、福瑞、长寿等吉祥观。可以说,这种蕴含吉祥观的寓意表现方式,为民间剪纸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民间剪纸在民俗生活中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它将祈福求祥的社会心理和精神文化追求融入民俗生活,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多个哲学层面的内容。论及剪纸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可具体归纳为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两个方面。

1、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活动,包括巫俗、图腾崇拜等早期民俗习惯,也包括除夕、中元、白露、夏至等岁时节令活动,但无论是岁时还是节令,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烙印着民间剪纸所蕴含的图腾色彩。在民间,百姓非常重视岁时节令,因中国自古有重农传统,岁时节令的地位非常重要。审读剪纸历史不难发现剪纸与岁时节令的密切关系。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即反映出了剪纸用于岁时节令活动。在民间,岁时节令中自古有“吉纸祥事”之说。在春节,百姓喜欢贴“福”迎春、张“花”纳祥,以此辞旧岁、迎新年。正月十五更是有“莲花灯上贴剪纸,花灯节上闹灯花”的民俗。不仅如此,古时剪纸亦有招魂复魄、驱鬼辟邪的象征意义,唐代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中就写道:“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这些从侧面揭示了剪纸文化与民俗生活互补相承的特征,又深刻地反映出了剪纸与岁时节令相伴而生的渊源。

2、人生礼仪。

民俗学中将人生礼仪划分为诞生、婚嫁、庆寿、丧葬四个主要部分,这四部分形象地构成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在这四块内容中,剪纸均与之紧密相连且传播着某种重要的礼俗文化。以诞生礼仪为例,在以农业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中,“传宗接代”“香火永传”等思想盛行,造就了诞生仪式剪纸的出现。如,新儿降生后,农家要烧香祈祷,家里要贴上门福、送子窗花,准备附有大红剪纸的礼物,等待家中来人贺喜。《麒麟送子》《百子葫芦》等作品就体现出了这种仪式剪纸的朴素认知和深刻含义。又如婚嫁礼仪,新人结婚时,在门里门外都会张灯结彩,贴上清一色的“红双喜”装饰婚房,烘托喜庆气氛。在整场婚嫁仪式中,新娘的头饰、鞋服以及生活所需的被褥、蚊帐、妆台等上面出现的“鸳鸯戏水”绣花或纹样,它们的母本都源于剪纸。再如,庆寿、丧葬等仪式也与剪纸不无关系,如,《八仙祝寿》《鹿鹤同春》等作品就是孝寿文化的产物。

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而剪纸艺术在民间文化发展中承担着引领作用,它引导着大众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视觉情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民间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精髓。曾有人说“文化价值根源于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剪纸的文化价值也基于此。可以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中具有独特价值与内涵的艺术形式,不仅表达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淳朴民风,也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朴素价值观和伦理批判。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将哲学、美学等内容加工并融合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文化内核的智慧结晶。从一定程度看,剪纸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人美术和学院美术,它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回归于民间文化中最为单纯的真、善、美的起点,并引导着社会大众文化从视觉经验向审美体验过渡和演变。综上所述,剪纸艺术为人们理解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俗精神架设了一道审美桥梁,为全面推动民俗文艺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炜、透视民间剪纸中的吉祥观念、大众文艺,(3)、

[2]刘延山、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大众文艺(理论),(6)、

[4]刘世军、中国民间美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李西秦、剪纸艺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三

我国民间艺术正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传承,作为我国也是艺术精华的浓缩,其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同时对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延续作用。我国民间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累计和沉淀所慢慢形成的,时至今天,已经有戏剧、手工艺及其他形式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与传统的文物遗产的传承方式不同,它需要通过口口相传或传授技艺等形式来进行,因此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有着极大的意义。为了将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当前在其传承机制和保护措施工作上的深化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源泉。

从民间艺术自身魅力来说,它是实用性及审美性相融之后所诞生的艺术品,比如:剪纸、年画等。其审美价值和使用性同现今的创新艺术大同小异。所以,不光是从审美角度上来欣赏,还是从创作角度来评价,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灵感和来源,同时也是其艺术教育的基础。民间艺术凭借其自身文化价值为当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源。

(二)现代艺术设计是民间艺术的沿袭。

民间艺术并非是独立的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民间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现代艺术以民间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民间生活习俗、传统道德思想及审美观的关注,继而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更多改变。比如说,民间传统习俗中春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窗花、贴对联代表喜庆,将“福”字倒贴暗喻福气到,这都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艺术设计中常常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到设计作品中。

大多数人认为民间艺术较为落伍、过时,但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看法。因为民间艺术形式是百变的,它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有着极大的利用性。通过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我国现代设计领域带来更多创造源泉。注重和充分发挥传统民间艺术精髓,通过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的交融,在现代艺术设计上加入可以使用的民间艺术,进而实现全面拓展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同时让民间艺术的得到传承及发展。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步,我国市场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更多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及精神文化享受。民间艺术组织在民间艺术的有形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力。民间艺术组织当前主要可以分类两种:第一种是由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发起的团体组织,主要分为盈利性及非盈利性两种组织模式。第二种则是政府相关机构力量扶持所构成的民间组织形式。这种艺术团体缺乏约束性,整体较为松散,并且缺少未来规划和可靠资金保障。相对来说,政府扶持的民间组织中有较为专业的专家和学者,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上较为缺乏,所以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着很大阻碍,不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现今很多人对于民间艺术存在局限性,不愿参与这些团体组织,两种民间艺术团体组织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加上相关制度不完善,使得民间艺术传统无法有效延续。

(二)民间艺术工艺自身缺陷。

首先,传承方式存在限制性。民间艺术中很多工艺艺术多偏好于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常会出现因继承者的去世而造成工艺失传。而且,民间艺术与其他行业来说,回报率较低,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很多青年人不愿去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其次,民间艺术缺乏创新性,结构单一。比如说,手工艺民间艺术产品,潍坊的年画和风筝,其出现至现在结构一直没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因为携带起来不方便,使得潍坊地区的风筝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时间一久,加上其工艺上缺乏创新性使之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脱离,失去了其发展活力。

(三)缺乏有效机制良好的机制可以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鉴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民间艺术的发展及传承上却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延续机制。

(1)民间艺术保护不够。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因此在后期保护工作上的压力较大,加上当地政府缺乏一定的.保护能力,使得民间艺术的保护效果不佳。有的地区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往往都过于注重保护形式,没有实质的保护力,无法为民间艺术拓展新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部分民间艺术逐渐趋于消失。

(2)缺乏资金支持。当前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所需资金耗费较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因此,使得各地政府机构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在关于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上虽然颁布了各种法规、条例,尤其是多次强调对文化资产的整理,并在认定上有许多规定,然而对以何种法律机制和手段来进行的保护规定却很少。很多学者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建议多集中于怎样在保护框架下对民间文化进行传承的理论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机制保护措施,这就严重影响到民间艺术传承中所大会的中要经济价值。

中国文化随着经济进程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推进,各个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进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当前发展局势,进而实现民间艺术同其它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要借助政府机关的力量进行民间艺术工作的传承与保护,改善和调整固化思想,加强传承区域同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民间艺术科学合理的推进与发展。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力量扶持,尽最大程度的为民间艺术争取资金补助及依附背景,进而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还要将民间艺术同当地相关机构有效结合,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为民间艺术拓展新市场获取新的生存空间。

民间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场的认可,只有帮助民间艺术在经济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地位,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比如说一些民间手工艺人,政府机构应发挥其自身优势力量将民间艺人推到市场中去,将优秀民间艺术魅力展现给众人,进而得到更多商家的青睐。与此同时可以将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到市场中去推广和营销,鼓励和提倡市场对民间艺术进行消费,将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今生活中去,同人们的生活节奏共同进退。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指导下,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整理、记录及文档保存,将民间艺术文化的基本信息存档。其次,对于具有发展性和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政府要构建相应的传承机制。可以设立专项相关法律文件,制定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构建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2)发挥民间力量。首先,通过大力倡导地方民间文化,提升传承及保护意识,进而督促和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为民间艺术提供群众力量。其次,借助新闻媒介力量,对民间艺术积极关注和推广,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有效措施。比如,以信阳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为例,可以成立相关活动团体,以信阳民间剪纸团、信阳民间舞狮团等形式,定期组织去学校、广场及其他活动进行表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让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够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并传承下去,形成积极的认识观,为民间艺术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传承者发掘机制,壮大民间艺术传承队伍。

民间艺术属于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者作为艺术传播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艺术传承者进行系统评估,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进而构建民间艺术传承者发掘机制,为民间艺术的扶持和保护奠定基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承者是不可分离的,群众可以作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但民间艺术要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就必须依靠艺术传承者来进行。目前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人数不足,自身生存情况都较难更别提促进民间艺术发展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发掘和培养民间艺术传承者,依靠政府力量,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吸收到文化部门中,进而推动民间艺术同时代的共同进步。

民间艺术一般是特定区域或者是某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但是每个人都应承担民间艺术保护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开发。这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尊重民间艺术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还能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些以不正当形式对民间艺术行为给予强制性的规制,为民间艺术传承保护提供一个科学系统的法律保护机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给予全面的法律保障。鉴于我国很多民间艺术传承地都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会应很多原因导致民间艺术逐渐失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建立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激励体系,以保障艺术传承者一定的生活水平上,让其承担起当地民间艺术的重任,避免因后继无人而造成艺术消失的厄运。

四、结论。

民间艺术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的传承机制的合理设置及保护力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整体状况。因此,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为重要的任务,应积极发挥当地政府的职责和权利,以当地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推动民间艺术相产业化趋势转变,同时加强理论界和实践探讨界的研究,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扶持。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四

摘要:民间剪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间艺术文化的源头。剪纸艺术无论是在传统的民俗活动当中,还是在现代的设计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美丽的阐释,也是地域风情以及情感内涵的重要展现手法。与此同时,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将对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对剪纸艺术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特色进行相应的总结,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此外还将对制作的工艺以及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对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传统艺术的优势。

引言。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随着纸张的发明,剪纸艺术也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其实在古代,剪纸艺术就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服饰的设计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逐渐地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进行更加和谐的融合,将服装设计的理念与剪纸元素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既体现了东方的韵味,也展现了时尚的魅力,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使得全球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当中,对剪纸艺术进行应用应当注意对剪纸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才能按照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创新,这样才能在服装中传递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不仅是中国的设计师将剪纸艺术应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当中,外国的设计师也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剪纸这项传统的工艺上面,从中获得灵感。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最初是中国妇女在绣花的基础上得到的启发,然后作为一种窗户或者房门[1]的喜庆装饰而存在的。这些剪纸图案的内容非常广泛,形象也大多生动活泼,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虽然不是人人都会,但是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传承了下来,在现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剪纸艺术是一种语言符号,它能够将某一类造型进行突出表现,从而体现出被表现对象的独特美感。我们都应该知道,在进行剪纸的过程中用到的都是平面的纸张,所以最为基础的特点就是点、线、面之间的配合。剪纸艺术并不能把复杂的画面和光影效果[2]进行表现,但是它却在空间和时间的比例关系上呈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对称和均衡构造出了中华之美。剪纸艺术在构图上采用的基本上是平视或者组合的沟通,这样即使是在一个平面之内,也能展现出二位空间的立体美感。由于剪纸艺术中应用的多为线条,所以反而使画面得到了精简,重点更为突出,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时,就是将这种平面构图的方法应用其中,各个图案之间没有重叠,没有章法,却能够体现出一种随意之美。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当中写实、写意以及审美装饰三种主要的艺术手段。使平面的构图更加具有造型的美感。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的创作来源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自然的感悟,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得自然物象以及人物形象适用于服装的装饰,不断地进行夸张和变形,镂空花纹的使用更是能使这种随意、夸张的风格增添一种别样的韵味。剪纸艺术的构图非常的饱满,线条流畅,局部精美细致。而对称的格局是我国服装艺术造型当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对称的格局能够给人以严肃、稳重、端庄之感,低调奢华。中国的剪纸艺术更有一种意象之美,是中国人民感觉与情感的具体体现。所以中国剪纸的图案当中不仅有大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还有中国人意想出来的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图像,比如龙、凤等。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这种剪纸的意象加以应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服装。

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多年来人们心血的结晶,技法也有许多样,主要是剪、刻、印染、镂空[3]等方式。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也是一种生活的创新。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剪纸艺术当中的技法全部地应用到其中,而是应该结合服装布料的特点,采用其中几种技法进行设计。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印染技术,这种技术方法应用起来比较直接,就是将带有剪纸图案的花纹直接印到服装上去。这种印染技法的牢固性强,投入的成本也不是很高,但是在一些方面具有局限性。其次就是剪纸的拼贴技法,在服装设计当中,主要就是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接,然后组成衣、裙等。拼贴的技法使得服装更加具有层次感,也更加的厚重。如果我们在进行拼接的时候还注意使用正反的色差,还能够使图案更加的交叠,吸引人的注意,更加具有创新性。最后就是镂空的技法,这种技法是与篆刻相互结合的,主要就是利用阳刻和阴刻的方式形成镂空的花纹。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镂空的技法能够给人以性感、前卫的效果。既不过分的暴露,还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的图案设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朝代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图案的形象也大不相同。但是剪纸艺术当中的图案基本上都是对当地民俗、礼仪以及神话故事的展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剪纸图案大多应用于装饰物,比如在服装的前胸、后背、领口[4]等处,应用到的技法也包括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印染、拼贴等。首先,我们对剪纸图案的纹样运用进行分析。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服装的款式变化十分复杂,剪纸图案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看起来更加协调。尤其是在女性的服装当中,纹样更为丰富,制作得也更为精细。主要的纹样包括衣服的花边,裙摆的花边[5]以及鞋子的花边等。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纹样其实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魅力,所以服饰的款式应该尽量地满足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不同的服装要有不同的图案与之相匹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设计的服装是一套童装,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卡通的剪纸形象,而且不宜复杂,越简单越好。如果是结婚用的礼服就应该含有祝福的图案。其次,我们对剪纸图案的颜色运用进行分析。一般剪纸艺术都应用在颜色比较单一的服装上面,因为这样可以丰富服装的颜色。但是我们在采用剪纸艺术时也应该注意剪纸颜色与服装本身色彩之间的搭配,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可以强化图案的视觉效果,使主题更加的鲜明,突出。其实剪纸艺术不仅可以放在衣服的主体位置,也可以运用到衣服的配饰上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最后,就是剪纸图案的直接附加。但是附加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衣服的面料。如果是比较轻薄的面料就可以采用印染的方法将剪纸图案附加上去,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加的娟秀、柔和。如果是一些比较厚重的呢绒面料,[6]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拼贴的方式进行附加,这样就会给服装增加一种立体而豪放的效果。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造面料涌入市场,结合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剪纸艺术的色彩既有单一色也有繁杂的彩色,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使用较为复杂的颜色在同一件服装上,因为较多的色彩反而会掩盖了服装本身的设计手法以及面料的效果。所以色彩的使用最好是使用对比的效果,这样能够使颜色之间更为突出,但是这种对比最好也是只有一种对比,其他的对比效果可以视情况进行减弱。除了对比效果的用色,我们还可以在设计创作中运用同类色的搭配,但是这种搭配的用量不能过多,做好就是在装饰物中进行应用。近似色的搭配[7]则是比较常见的,近似色能够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当然除了配色,剪纸艺术本身的图案就已经做够了,所以可以用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时尚流行的色系,因为受周围多种事物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正在不断地改变,对于时尚色彩的追求也是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剪纸艺术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一直地守着旧的色彩搭配传统,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传统剪纸艺术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将文化与商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个性化的全球消费理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剪纸艺术当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剪纸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灵感。虽然剪纸艺术早就已经应用在我国的服装设计当中,但是运用得还不是非常的合理,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可以将剪纸艺术的精华提取出来,从剪纸的色彩、构图、图案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延伸,与服装设计当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共鸣,促进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4]雷兴武.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点,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国外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我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本文通过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提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以促进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进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促进全世界文化交流的意见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钱物质充溢着人们精神领域的今天,可以说这样的呼喊无疑是向平静的文坛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惊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动是无法言表的。近年来,人们都追求物质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写作都要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本该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时期文化应有更高的发展,文化应该更加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历史民族文化却被冷冻被遗弃被毁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缺失。大量旧城改造、城区改造,甚至很多国家级别的古建筑也被频频拆掉,取之以具有欧美风格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每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千篇一律,而国人却以此为荣,君不见我国的琼楼宫阙拥有着中国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精神。城市已经步入欧美的后尘,可是节日呢?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人人狂欢,而中国的重阳节、端午节却无人问津,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越来越远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渐行渐远,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尽。

我们国内不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现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由于国外影视剧、港台剧、和书籍中对于国外节日的影响,耳濡目染的人们在圣诞节,无论是商店还是大街上都装饰着圣诞老人和圣诞树之类的,还搞出很多的庆祝活动。国民一片欢腾,却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属于我国的节日。而在我国的重阳节、端午节,与之相配的教育活动、举家一起进行活动少之又少。只是成为一家人在一起吃喝、旅游的噱头,并没有触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现在的孩子知道屈原的少之又少,对端午节的来历更是迷茫。而一直重视历史传统的韩国竟然抢先将端午节申请为它国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势下如果再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将会遭到严重的流失,也会给我国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看看当今举国“崇洋”的现象,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责怪谁。而是因为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然而,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和有必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并不只是制定只条规章制度、在学校里开几门传统教育课就可以实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需要从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从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细微之处做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在他们的影视剧作品中无不时时向国民渗透韩国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而我国的影视剧中,大多以宣扬欧美的生活方式为荣,太少结合国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例子。

作为对国民最为直接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影视行业,应当担负起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国民身边的历史责任。同时,我们应当制定出与中国各项节日相配套的喜闻乐见的庆祝活动和庆祝方式,以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规划,保护好历史文物式的建筑。当前,党中央开始重视构筑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要求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得到应有的地位,文物保护采取了一定抢救措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走进春天。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就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被拆毁的文化,他们痛哭流涕,到处奔走,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古文化。而我们现在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就是需要培养出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这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技能的文化工作人才。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灵魂、是血液,是经济腾飞的根基。没有根基的发展是疲软的,就仿佛没有翅膀的飞翔,是飞不远的,甚至还有跌下来的可能。从古至今,一个朝代的更替先从对国民进行渗透教育开始,因为他们明白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以及对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汉唐盛世,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得世界各国朝服,无论是汉唐舞蹈、汉唐建筑,汉唐的文字和文化至今都被韩国、日本等国家传承至今。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灵魂,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传承下去,而且我国的古典礼仪、传统哲学,都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这个世界最为珍贵的礼物。当今世界乃至中国都存在世界观混乱、礼仪失序的乱象。若想要改变世界乃至我国这种混乱之象,唯有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中华文明才能拯救。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本人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他的《之江新语》以及各种报告中,到处可见《大学》、《中庸》、《论语》上面的名句,深刻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引起了一阵举国上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的热潮。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和具体的操作流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多极化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历史角色在世界上注入一股维护和平的清流。各国都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民族力量,而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之中,文化的竞争将会成为未来最为基本的竞争。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向国外输出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我国国民正在遭受着国外文化糟粕品侵蚀的现状,我们要加大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力度,从日常的生活中向国民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力量,让这种力量自觉地融入国民的血液,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明、素质。让文化力量,最终成为国民凝聚力和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力量。我们一定要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大力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影视剧传媒渗透、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加强中小学文化传统课程,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构建专属于中国民族的特殊的精神境界。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步伐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尊重历史,用进步的发展的眼光去解读,去传承,去发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民族,一个追求厚德载物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民族力量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民族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连接的桥梁和工具,对于国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历史文明古国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犹如长流不息的长河,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尤其是我们积极倡导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的今天,时代,历史呼唤、提醒我们务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身为炎黄子孙,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承担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血液里和精神里,从发展中前行,在发展中进步,让中华文明照亮世界大地。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六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更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既重大又深远,从古至今,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高深的、值得我们研究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甚至全世界去学习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都有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传统品德等。当然,传统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在艺术设计的各方各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简单的俗语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当中不光蕴藏着人生哲理,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艺术之中。中国人喜欢方,也喜欢圆,我们的桌子、椅子甚至是文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给人一种严谨、规矩、正气凌然之感,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方方正正、有菱角的艺术品往往给人一种严肃、规矩之美。方桌四边,这就形成了饭桌文化,根据人们地位等级的不同,其所坐的四边位置也会不同。延伸到艺术设计中,这一点为现代的公司会议桌奠定了基础,公司会议桌的设计一般为矩形,老板单独坐一边,员工两边散开,这是传统文化,也是艺术文明。

2、中国人不光喜欢方,也喜欢圆。

人们常说:“说话要能圆场,做人要圆滑,声音要圆润等等”。“圆”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生活能力,说话办事圆滑的人往往能交到许多朋友,从而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而说话耿直有棱角的人往往会得罪他人,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有个词语叫做“外圆内方”,这句话就很有哲理,很有艺术,外表圆润,不与人争吵,事事左右逢源,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允许别人践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事,说话办事艺术中的明显表现。这两点仅仅是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语言、文字既方方正正,又耐人寻味。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人喜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吟诗作赋,寓情于景。他们的内心是高雅的、是清澈的、是放荡不羁、片飘飘欲仙的。中国传统古诗词在描写山水景物上是十分卓越的,诗人、词人往往能把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置身于景中。王维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我们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常常提及的案例,我们在学习美术绘画的时候要能够描绘出自己想要的意境,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心境。比如王维有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在河中飘荡,不知不觉小舟竟然走到了水的尽头。既然无路可走,那不如就地欣赏那云卷云舒罢了!看到文字我们脑海中便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而当现实生活中我们泛舟湖上,抬头望云时,也一定会想到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美术设计就是这样,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一定会交给大家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印象,这些艺术设计知识都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文化当中。2)我们都知道“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清新秀丽,那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亦是如此,清新脱俗,干净整齐,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歪三扭四,乱七八糟,那我们一般会觉得这个人,办事不靠谱,为人不利索。其实,绘画也是这样。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欢泼墨山水画,喜欢有禅意昂然的作品,因为他们大多心胸豁达,想要脱离凡尘俗世的干扰,隐居在那山水之中。所以,在美术设计教育中,泼墨山水画的元素无处不在,也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着的思维和行动。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在我国,以对称为美,以成双成对为佳,所以不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对称美。环顾我们现在生活的四周,到处都是绘画艺术设计当中的对称美,不管是包装封皮、墙体广告,还是其他的平面设计,都存在着传统的对称元素。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对称的东西,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尤其是在帝王之家,皇亲贵族之中,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在绘画艺术教育中仍然会把对称美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和高雅的绘画水准。

1)相信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我们不说深奥的建筑学原理,就拿我们都熟悉的故宫来说,故宫就是古时候的皇宫,是皇家居住的场所。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存在了上千年,所以等级制度非常明显,这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了我国的建筑工程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它的位置在整个故宫的中心线上,表示皇帝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而后宫所在的几所宫殿则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代表着后宫的身份和地位。在现代的建筑艺术中,传统文化仍然很明显地存在,比如我们国家新盖的房子都会在房顶上放一块泰山石,“泰山石敢当”,这既是祈求平安的意思,也是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2)现在流行复古建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古香古色的旅游区,比如公园的凉亭,小区的门楼,饭店的装潢和牌匾的设计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和韵味。旅游区的复古凉亭往往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语言谦和,这都是因为在古代,好友知己往往在凉亭中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所以现代设计的凉亭也会带给人谦和、温驯之感。饭店的装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饭店想要打造什么样的气氛,就会模仿哪个朝代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会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教授给学着,也会把这中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教授给学着,所以在饭店或游乐场所的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请专业的、受过建筑设计教育的设计师来为自己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去研究和学习的。传统文化存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美的存在。

作者:刘源单位: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1]陈略清.浅谈中国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七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速度特别快,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大量信息不断涌向高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与学生都无法全面地将民族文化要素与公共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无法将自己学习到的哲学、文学、历史与艺术知识妥善地结合在一起,无法在目前拥有的知识前提下,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新。

1.2“重技轻论”的教育思想严重。

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重视技能轻视理论、重视西方轻视东方的现象,难以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强调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民族文化理论方面较欠缺,让民族文化教育的地位逐步降低。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不强,进而导致具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在逐步遗失。

1.3囿于传统,缺乏创新。

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及以就业为目标的大学教育,造成现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较差,无法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内涵,导致大学生分析能力、辨识能力差,缺乏完善的价值选择意识与思想理念。尽管学生中不乏有人学习过绘画、书法和音乐,但因为其感知与理解艺术能力不足,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视野的广阔性及完善民族艺术的可能性降低。难以有效的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无法创新民族文化。

2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2.1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面对强势侵入的国外文化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狭隘理解,中国艺术教育一度陷入短暂的迷茫中,造成我国民族文化整体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甚至在某一时期产生盲目注重西方文化、无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落后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教育速度放缓、教育成效较差的情况。因为长时间受实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正确审美观。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与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才让禁锢已久的教育思想获得解放,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2.2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存在的矛盾。

我国悠久历史造就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教育与学生个性间的差异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增加困难。高校艺术教育很难在课程内容、师资等方面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要求。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接受高校教育时缺少必要的文化艺术底蕴,而此底蕴,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是传播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2.3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公共艺术教育机制尚不完善。

过去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基本是书本记载和口耳相传,其传承与发展的效率较差还遗失很多优秀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逐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但公共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播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是脱节的,没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机制。其方式方法与理论基础都较陈旧,难以有效的鉴赏与分辨民族文化的优劣,因此无法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3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目的是培育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提高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全面开展民族文化教育。高校教育应该以辩证、发展、科学的态度引导和鼓励学生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也要借鉴与学习其他文明成果,提高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包容、和谐的处事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并积极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3.2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

尽管我国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与千年的历史,也建立起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态特征、文化理念及创作方式,但还没形成系统、完善的理念体系。现阶段,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中,构建起一系列涉及中国传统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语言学,独特、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国建立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重视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建立起分层次、多方面传承民族文化人才的教育体系。其次要建立起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介质,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角度、多种类文化艺术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引导与鼓励学生建立和参与民间艺术社团,定期开展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艺术展览,在活动中邀请传承民族文化的艺人进行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研讨会等等。

3.3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建立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学习、科研基地,构建起合理、科学、系统的研究机制,逐步探索新方式,补充新理论,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建立起集教育、学习、研究于一身的民族文化基地,第一步要建立一支研究、保护民族文化的团队。借助对民族文化内涵及发展的研究,分析与甄别目前掌握的民族文化资料,努力做到去伪存真,既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也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并研究出发扬民族文化的新方式。

4结束语。

民族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随着全球化参与水平的逐步增强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以全面促进民族文化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畅.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刘徐湘.人为状态下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教育评论,2011(02).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八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为现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素材。将剪纸艺术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内涵,加深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了解,同时可以对剪纸艺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开发。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根据平面视觉符号(包括文字、插图、标志)来传递信息给接收者的信息设计,其主要起到传播和推广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涉及范围包括报纸、杂志、平面广告、灯箱、led显示屏等等,范围较广,领域较宽。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来源于西方设计学理念,而在国内,由于文化传承和氛围的差异,设计工作者所设计出的作品往往既偏离西方设计理念,又改变了东方本土文化思想,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不伦不类,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及专业发展形成障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着中华民族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机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通过传统剪纸艺术的平面性、装饰性、文化意象性来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解读和设计,不仅可以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还能够传承发展剪纸艺术,并可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融合。

1、民间剪纸的艺术共性国内的民间剪纸与绘画、戏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共性以及共同的民族特性。中华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普遍形成了留白的艺术特点,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垂钓图》中便只见画中大片空白,中有一叶小舟,渔翁独坐,钓竿孤悬,几缕水纹绕船,然而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天地之间皆是水。剪纸主要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剪纸艺术的特殊性中国的剪纸艺术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种类,具有自己显明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其用途、制作过程、表达层次上。剪纸主要用于表达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采取悬挂张贴的方式进行展示,其表达内容也主要是生活方面,而非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艺术或者家国情怀。剪纸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剪刀、刻刀等简单的制作工具,且由于其幅度限制,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层次含义。再者,由于其整幅作品都是红色的颜色,因此表达层次简单。

不论是古代标志设计还是现代标志设计,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大众化传播符号,属于视觉传达类符号,主要以自身的设计理念来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相应的信息。比如在古代衣服制作上,统治者的衣服颜色为黄色,且大多采用龙凤作为主要图案,其目的就在于向百姓展示其统治地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理念,可以更好地传达其所含信息,充分吸收剪纸艺术中的`文化意象符号,将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本土化融合,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设计作品。

1、民间剪纸艺术符号作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从现代社会的公众标志中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标志,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便采取外圆内方的图案设计,寓意金融货币机构。在相关的现代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设计案例,比如中国航空的公司标志,则采取了民间剪纸艺术中常用的凤凰图案,并且将其简化成一只飞翔中的凤凰标志,既突出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中国文化元素特性,同时寄托了对于乘客安全出行,一路平安的美好祝福,使其在简洁易懂的同时,融入中国剪纸艺术,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拉近了航空公司与乘客的距离。在济南全运会举办过程中,主办方采取传统文化中使用的剪纸图样“如意”设计出相关“如意云”,寓意参赛队伍比赛顺利。

在与民众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美颜设计中,就具有采取民间剪纸艺术作为美甲图案的例子,美甲设计师通过采取剪纸图案作为美甲图案,一来可以给顾客形成新奇的体验感,二来红色的剪纸图案美化可以提高客户的知性美,在取得案例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蕴含本民族文化的剪纸艺术,以其作为土壤之一,取其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符号设计。剪纸文化蕴含丰富的中国民俗特色,设计工作者可以将其精炼之后,植入标志设计之中,以彰显其中国特色,比如以阴阳鱼为背景的太极图案,就能以其象征古代中国“天圆地方”概念。在深圳的水上乐园图案设计中,以太极图案为素材,进而进行改造,形成造型独具特色的标志,既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文化内涵,同时符合水上乐园的设计理念。

2、民间剪纸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不管是剪纸艺术,或者是绘画、戏剧以及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都体现了意象文化这一艺术理念,而意象文化主要表现在作者设计过程中对于客体的主观反映。意象文化分为“意”和“象”两方面,意主要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意识,而象则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意象结合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结合,主观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象文化在其本质上是作者情感对于世界存在物的所观所感。与之相应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传达恰恰与意象文化相符合,主要表现为,意象是通过物化形态的主观意识符号。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东方审美以及意境中,意象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设计相结合,来表达平面设计为主的设计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所设计的表达符号主要是简单地表达符号所蕴含的意义,而剪纸艺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见到剪纸符号设计便可以立即联想到其所具有的美好寓意。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将物、意、情三者融为一体,可以唤醒符号观赏者的民族情怀,表达了典型的东方审美情感。剪纸作品使用纸张大多为红色,且存在套剪等技术,单一的红色运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且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传统意象文化特点,比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标志等图案普遍采取剪纸文化中的红色意象崇拜。在剪纸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中,通过对传统剪纸艺术理念的取材,可以深切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表达、宣泄。

1、剪纸艺术的平面性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采取红、白两种色彩,所以表达层次简单,即红、白两种层次,因此对于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表达其平面性。在剪纸艺术平面性的表达方式中,虚实结合成为其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提高色彩冲击力,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信息传达的能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剪纸艺术中贯彻的一点便是“阴阳太极文化”,即剪纸的基础是“一正负形”,通过分析剪纸的基础形态,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出其所蕴含的“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阴阳理论不仅仅在其外在造型上,更体现在其内在文化、信仰、思想、意识等无形文化上。比如在中国剪纸艺术中常常采用“阴阳剪”这一手法,其实这一创作理念在绘画、戏剧中也经常见到。比如常见的剪纸图案“龙凤呈祥”便具有阴阳剪的制作手法,通过这一图案,龙中有凤,凤里含龙,龙、凤各自都具有具体的含义,相互独立,在同一作品中又可以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作品。

2、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剪纸的主要用途是悬挂和张贴,目的在于表达美好寓意,这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装饰设计思想相契合。要相达到剪纸装饰的效果,就需要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物体进行夸张的构造,进而变形成为符合剪纸艺术设计理念以及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作品。由于缺少官方的规矩束缚,民间剪纸艺术在变形手法的运用上显得随意而合理,其创作内容不受客观世界固有形象的限制,也不受西方光线投射的制约,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加展示了其固有的装饰性。比如在剪纸作品《老鼠吃葡萄》这一作品创作中,剪纸人把碗底剪成平底,如果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这肯定是不合逻辑的,而在民间手艺人的创作中,“碗底不平如何放在桌子上”这一难题便通过大胆地破旧立新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案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确应该借鉴传统手艺人敢于打破传统,破旧立新地精神,在大胆而随意的夸张和变形过程中,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又增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还能增强作品所表达的装饰性。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自视觉传达设计传入中国至今,龙凤、云纹、牡丹、“福”字等图案纹样,设计师将其运用在相关传统文化产品或者高档产品、礼品中,突出所装饰品的特性,引起消费者消费欲望。比如在婚礼糖果设计上,设计师可以采取龙凤图案或者相关的双喜图案,以红色为基调,突出产品喜庆的特点,表达出设计师对于新人的美好祝福。装饰设计主要是对于装饰品进行外在的形象设计,包括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理念的传达,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夸张手法,对原有图案进行变形,同时注意运用剪纸艺术理念提升其文化内涵以引起消费者的消费共鸣。因此,在装饰设计中,应该借鉴传统剪纸艺术所运用过的夸张手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更新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水平。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剪纸艺术逐渐得到公众的重视,尤其是通过平面性、意象性、装饰性三方面来研究剪纸文化,以此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以及本土特性。

参考文献。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九

莱钢职工业余合唱团的歌手们在演唱无伴奏合唱山东民歌。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渐成热潮。,国务院批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项目申报日渐成为一种文化语境,影响着我国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公约并在全世界推行,历时三十几年,便深入世界各国主流意识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种,尽管每一批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都有我国传统音乐的身影,但相对于我国民间音乐的种类繁多,有幸入选而被法定保护的民间音乐仍属少数。非遗申报已成为影响我国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语境。政府、学界、民间艺人以及民众该以何种理念和行动对民间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非遗申报成为文化语境当下,社会各界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非遗申报语境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因所处的文化语境不同而可分为非遗立项类、非遗规划类和边缘化类等三类分别对其保护与传承。

所谓非遗立项类,如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共有16项与民间音乐相关项目入选世界级非遗,在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近半数项目与民间音乐相关,加上更大数目的省级、市级和县级项目,非遗项目民间音乐的惊人数目令人关注。因此,尽管已获批项目的民间音乐品种都是急需保护的,但对其进行保护工作时仍要遵循良性保护的理念。

任何一个民间音乐品种获得非遗立项,政府职能部门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因此,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和后续投入,进行总结并制定后续保护与传承方案,不可将非遗立项获批当作地方招牌,过多追求商业价值,违背申报的初衷。

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引导体系,监管好相关的资金运作流程。地方政府可搭建平台,引入地方民间文化组织和地方高校人员,对非遗立项类民间音乐进行解读,将“静态”的非遗民间音乐转化为“动态”的文艺节目引入社区,将“乡土化”的民间音乐转化为特色教材引入校园,通过吸纳更多的受众逐步恢复此类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

非遗立项类民间音乐是亟待保护的音乐品种,同时也是相对成体系的音乐品种,地方高校可结合当地实际,将本区域内此类音乐品种整理编入教材,逐步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可先聘请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一方面开展讲座,提高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一方面将核心技艺传授于在岗教师,培养讲授后续非遗民间音乐的师资力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非遗项目一般性传承人的转变,从而为民间音乐的传承奠定更为宽广的传承基础。

非遗申报是一个长期而又繁琐的工作,它涉及到音乐品种的历史、现状、音乐本体、生存空间、仪式场域等方面。所谓非遗规划类,是指在申报过程中,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调配好非遗申报过程中各种力量,通过职能分工将申报相关事项加以完善,使其符合非遗申报的相关要求。

此类民间音乐在进行非遗申报的准备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调动好地方高校的相关科研力量。我国非常重视培养高校科研力量,每年都会有不同级别的社科类、艺术类基金项目投放地方高校,政府职能部门可搭建地方高校与基层文化单位的互动桥梁,引导地方高校科研力量集中精力对非遗规划内民间音乐进行细致、有序的田野工作,整理、挑选适合该音乐品种进行非遗申报的相关资料,提高前期准备工作的时效性。

随着民间音乐生存环境不断萎缩,民间音乐已不能为传习者带来必要的经济利益,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呈现青黄不接的现状。在如此情况下,高校教师适时的介入,有利于为民间音乐传承引入更高层次的一般性传承人,且不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民间音乐传承人缺失的困境。高校科研力量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为此类民间音乐申报非遗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又使此类民间音乐的传承不至于仅依靠申报非遗项目这一条保护与传承之路。

所谓边缘化类是指,从某种程度上说,非遗申报这样一种语境可以促进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但并非所有的民间音乐都必须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去保护与传承。非遗申报毕竟只是一种途径,在此种语境中被“边缘化”的民间音乐应选择适合自身的传承途径去传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间音乐都会吸收、利用当时的流行元素,这在琵琶、古筝等代表性民族乐器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民间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到今天,都曾经历了无数次岁月的侵蚀与洗礼。民间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与自我修复力,在今天,仍有众多民间音乐活跃于民间,并逐渐接受了时下的一些流行元素,从而吸引了更大群体的受众。这种现象,在中部省份的丧葬礼俗音乐中都有表现。传统的吹打班社在丧葬礼俗服务时,在传统仪式中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礼俗音乐传统;在融合邻里感情时,适时地引入了电子琴、架子鼓等现代乐器,从而吸引了青年一代的受众关注丧葬礼俗。

更多的民间音乐因不符合进行申报的硬性指标而被“边缘化”,并非完全是坏事,正是因为被“边缘化”,此类民间音乐才可以沿用数千年来不变的传承模式,通过自身的适应性与自我修复力去融入时代,传承于当下。在此过程中,职能部门可以在寻找适合进行非遗申报音乐品种的同时,理清当地被“边缘化”的音乐品种,为下一步的探索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基础,确保此类民间音乐在非遗申报的语境中不至于“被消亡”。同时,地方文化部门可与地方高校协同工作,让高校师生以实地调查的形式记录此类音乐品种“边缘化”的演变过程,以寻找可行的传承之路。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十

摘要: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剪纸技术运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突出剪纸文化、元素,并且设计出具有本土特色同时又独具特点的产品包装,是设计师创意能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不仅能够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同时还能够通过包装设计的载体得到发展,又使得包装设计的表现方式呈现多元化。

关键词:剪纸;现代包装;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为文化瑰宝,它不只是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具备悠久的历史,同时,还由于它展现我国匠人卓越的智慧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而受到大家的追捧。传统剪纸艺术传承着民族特色的本土精神与艺术,将最本质的艺术审美以及精神境界展现出来,其具体的艺术表现包含着丰富异常的平面构成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剪纸艺术,可以使剪纸艺术的基本价值得到深化,而且,通过相关剪纸艺术的具体元素还能促使包装设计的具体表达方式得以扩展开来。

一、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的具体现状与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使得不同的民族、价值观以及文化遭受忽略打击。为了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产品被市场所接纳,产品设计以及包装设计便出现了一些跟风的现象,并慢慢迷失了自我。在此情况下,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经过长时间的演绎发展逐渐成为了民间艺术中的奇葩。它用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图形视觉让全世界对传统剪纸艺术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全球许多华人设计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以及借鉴我国传统剪纸艺术当作创作的灵感来源。现代包装设计追求“以人为本”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不论是设计师还是学者们都必须对本土化的问题加以关注,关注民族的历史以及生存根系,在设计中运用传统剪纸技术不仅可以让现代包装设计的基本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还能提升现代包装的底蕴与内涵,最终促进我国现代包装设计行业的平衡发展。

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且题材也比较广泛,它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

剪纸的基本技术可以分为刻与剪以及撕纸、染色、浇烫、衬色、勾描、拼色等,这些技法的结合才能展现出镂空的形态。将这些传统的技艺手法运用在包装设计中会使得包装更具有层次感,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可以透过包装看到产品的色泽以及样式。比如在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时,通过镂空设计的加入不仅仅能够展现出茶叶的基本成色,同时,还可以把我国传统的茶道精神展示出来。此外,如果在制作灯饰用品时加入剪纸艺术,其镂空灯饰不仅仅有着良好的透光性,同时还能够将其剪影效果展现给人们,从而给人们从视觉上带来不一样的感观。还比如,对鲜花进行包装时,采用盒装代替传统的纸包,由于盒装是全封闭式的,所以它具有较差的透气性,如果在此运用镂空工艺不仅仅可以提升盒装的透气性,同时还能提升其审美效果,使消费者在心理感受以及视觉效果上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就传统的剪纸纹样来看,它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约束,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想象力与智慧,比如果树、神兽、牲口、花卉以及人物等相关纹样都有出现过。除此之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故事以及日常动作也都被列入剪纸纹样中。传统剪纸纹样被人们当作辟邪祈福的符号,它们展现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比如粽子、月饼以及元宵是我国传统食品,这些食品大多与传说有关,为此,如果把相关的剪纸纹样运用在这些食品的包装上可以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展现出对应的文化内涵。在婚礼喜糖的'包装上也可运用相应的剪纸纹样,我们都知道,剪纸自身就有着祈求祝福的意思,如果将它们体现在喜糖的包装上不仅可以让包装变得更具设计感,同时还展现出其中祝福的寓意。除了喜糖之外,蛋糕是我大家平常用来庆祝生日的食物,为此,我们可以在蛋糕的包装盒子上将福字或者寿字等剪纸图案运用进去可以把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来。

(三)传统剪纸色彩在现代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就我国传统的色彩来看,全都无法离开“五行五色”这些颜色,所谓五行主要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而五色则是黑、白、青、赤、黄。我国传统的剪纸色彩是比较单一的,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用得比较多,但是在一些重叠纸雕中也会运用到相对较多的色彩。与过去相比,如今剪纸色彩的运用会更加的丰富。在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常常会针对产品的基本形象与气质来对颜色进行选择。就包装的相关属性来分析,颜色对于消费者的视觉冲击与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对包装颜色进行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同时还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三、结语。

传统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的一类具有传承意义的艺术形式,它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服务于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就其自身特点来看,它有着劳动人民所喜爱的艺术风格,如果把些设计元素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独具一格的。从我国传统的文化视角来分析,剪纸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现代设计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对剪纸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不仅仅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现代习俗与传统习俗的互相融合。所以,我们必须从传统的艺术中吸收以及借鉴相应的艺术元素,将其整合进传统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中去,这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符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十一

摘要: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源泉。与此同时,本土的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基于民间艺术,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民间艺术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还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本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如何利用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分析。

(一)师生不是十分了解本土的民间艺术。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师生增强了对本土民间艺术传承责任的意识,他们认为本土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愿意为传承本土的民间艺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是因为了解渠道比较单一,使他们对本土的民间艺术并不是十分了解。

目前,我国的许多小学美术教师都是根据教材进行美术教学,不知道如何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去进行美术教学,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将本土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匹配。

学生在运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创作时缺少相应的学法引导。例如,由于缺乏对于本土民间艺术的造型、彩色、寓意的体验和理解的引导,他们难以明白民间艺术作品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因此,怎样设计和小学生学习美术动力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何将这些本土的民间艺术应用到美术教学课堂中,以最好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利用本土的民间艺术发展我国小学美术教学。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需要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形成,情境创设以狭义的角度来看,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起他们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对于年级比较高的小学生而言,可以让他们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在《立体面具》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宝莲灯》中的祭祀片段播放给同学们看,增加他们的.视觉感。在看完之后,他们就会马上将自己所知道的祭祀面具知识与大家进行分享。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拿出现代面具给同学们欣赏,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面具特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间艺术知识在美术教材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大,配套课件中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不仅质量好、数量多,而且代表性也非常强。比如在《感受民间艺术“好看的农民画”》这个作品中,农民画和儿童画在表现手法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使得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学会用农民画的修饰手法去描述生活中的感受。农民画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空间和感受空间,还给学生带来描绘空间,让学生去大自然里进行写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及人物,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土的民间艺术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民间艺术里的美术造型多种多样,比如年画、剪纸艺术、脸谱艺术、泥人张、扁担戏等,这些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离不开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提高学生思考、观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多彩的剪纸》的教学中,利用本土民间剪纸艺术的欣赏及学习,要求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展剪纸创作,剪纸题材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人物、动物及植物等。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剪纸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观察,要善于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观察对象制作成艺术品。此外,要想快速完成一件艺术品,就必须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我国的教育改革体系要求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动”起来。由于本土的民间艺术在传承方面都采用的是以口传教的方式,因此就要求教师及家长都要进行参与配合,而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就是在特定组织下,教师、学生、家长、课程内容等相关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思维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拉近同学们与本土民间艺术的距离,感受家乡人民在创作民间艺术过程中的人文环境及社会背景,使同学们在思想方面受到启发,感受到本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及意义。因此,要让课堂“动起来”,不仅要让同学们对美术作品进行动手操作,同时也要增加课堂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性[2]。总而言之,本土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文化的根基,它贴近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民间艺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通过大量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娅琦.聊城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d].聊城大学,2016.

[2]方方.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以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5(1):227-229.

民间技艺传承人论文篇十二

“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不乏“绝活”,如皮影、剪纸、编织、绣花、舞狮、糖人,等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物质丰富而重视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受到更多的青睐,为海内外人士所喜爱。政府和民间组织都以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各地民艺展示场所层出不穷,当代美术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更多相关民间艺术的内容,但由于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强、系统性差、组织形式繁多等特点,较少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系统呈现和传承,其应用与保护也鲜见于课程体系范围之内。研究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和发展,其意义首先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陶冶个人品格、修身养性的功能,如何在各类纷杂的现代艺术中得以保护和传承,是对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挑战。其次,对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发展较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19世纪末,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西方思潮冲击,中国美术教育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不断融合,民间艺术的内容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岌岌可危。研究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和发展,能促进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最后,应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民间艺术源于民间,是中华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作,研究民间艺术,合理设置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比例,使其在教学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丰富民众的艺术生活。

二、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

“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与乡间生活、风俗民情、地域特色相辅相成,表现形态随民间生活百态多变,智慧的民间人士在寻求生活的过程中总结创作出各色民间艺术,使其在历史的进程中凸显灿烂。民间艺术的样式因其功能性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民间美术、民间建造、民间表演等形式,本文主要针对民间手工艺及民间美术进行探讨,追寻其起源发展及对当代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中,涉及很多内容与本文研究相关,如: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1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10)、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10)、热贡艺术(2009.10)、中国书法(2009.10)、中国篆刻(2009.10)、中国剪纸(2009.10)、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10)、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10)等,另外还有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浙江青田的石雕、江苏的苏绣、江西的陶瓷、山东潍坊的风筝等,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以下列举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

1.以热贡唐卡为代表的手工绘画类。

“唐卡”一词是藏文音译,《藏汉大词典》中的释义:画有图像的布或纸,可用轴卷成一束者。唐卡的绘制复杂,用料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物和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热贡唐卡以笔法细腻、匀净协调著称,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艺术效果非同凡响,画法上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上都采用散点透视。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不同身份的神形态千变,姿态各异,各尽其妙。热贡唐卡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的这种独到之处,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也为美术教育的各类课程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2.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手工制造类。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器这一造物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地区、民族的差异,无论受其他何种条件的影响,无论其器形、装饰风格等有怎样的变化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它都始终反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以及宗教、风俗、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陶制器具的造型及修饰上,增加了许多使用功能以外的装饰处理,于是陶制器具除了实用的'功能外,更表现出美观与抚慰精神的作用。美源自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陶工们正是从表现生活、表达美的观念的角度,直接描绘现实生活的风俗风貌,或间接地富有寓意地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陶瓷艺术文明。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各高等艺术院校纷纷开设陶艺相关专业或课程,陶艺人才大量涌现,陶瓷艺术成为发展传承较好的民间艺术之一。

3.以皮影戏为代表的大众娱乐类。

皮影造型是中国最古老的动漫角色造型,它集绘画、雕塑、文学于一身,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玩具与游戏之一,现在的皮影已不仅局限于用于影戏操作的影人,更成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皮影戏,古时称为“傀儡戏”,也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动漫”,是现今动画片的前身,这一传统形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悲欢离合调,人间真美善恶”―皮影戏几乎集尽其能。

4.篆刻技艺、剪纸艺术、传统木结构营造等技艺类。

篆刻以刻刀为工具,汉字为表象,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能够表现书法的笔法和结构,还强调刻法的酣畅自由,在方寸间表现技艺,抒发感情。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发展至今,篆刻技艺已有3700多年历史,印石、拓纸、刻法多变,集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形成全国10余派别。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代表作有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西递宏村、蔡氏古民居等。

中国自20世纪初开始,一直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网络化、交通的日益快捷使得全世界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织、冲突对抗在21世纪变得越来越难以分割且又越来越激烈。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多模仿西方,以学年制、学分制为主要体制,以分类课程为基础,其中贯穿教学实践。民间艺术因其地域性、系统性差、组织形式不系统等特点,较少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系统呈现和传承,其应用与保护也鲜见于课程体系范围之内。但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保护和继承的重视,目前各类艺术院校已逐渐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关内容或专业。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分析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传承和发展。

1.作为单独专业方向或课程在美术教育中体现。

中国书法、篆刻等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也成为民间艺术中保护和传承较好的一类。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作为全国重点美术类高校,肩负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注重理念传承,艺术创新。所设书法系是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唯一独立设置的书法系科,其前身是创设于1963年的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正式成立书法系,目前已设立书法理论、书法与篆刻、书法与教育等多个专业方向。该系坚持弘扬传统精神,以“固本培元、借古开今”为方针,强调国学基础,重视文化修养,突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富有学院特色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以独立的专业设立,体现了美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也说明民间艺术本身在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的当今,仍具有精神层面的重要意义。

2.在中西融合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深受西方影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民间艺术中大部分艺术形式缺乏组织系统,讲究随性而为,师徒授受。两者一张一弛,互为影响,在现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熟知的中国画,作为典型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古代的美术教育中,并非正规的学校教育,即使曾出现专门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其主要教育仍主要由民间自发进行。所以,古代中国画教育的评价标准、艺术理论、美术思潮、教育教学方法也是散落于从先秦到明清的画论、书论、印论及有关历史古籍中,以“评”“品”“断”“议”“赞”“录”“谱”“序”“跋”“记”“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画教育逐步由民间的非正规教育发展到以学校为中心的正规教育。相似情况在现代美术教育各专业或课程中都有体现,如传统印染技术、壁画艺术等。这类民间艺术在各美术教育院校既要求课程的系统性延续性,又强调传统教育中模仿、自学、领悟的教育方法,让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不仅内容得以传承,其涵盖的教育特性也发展延续;不仅自身得以传承,也为现代美术教育增色。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五千年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多种多样,民间流传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现在技术发展迅猛,世界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流量和流速,国内外各种传播媒介中糅合了大量本土内容的优秀产品,基本都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上的。不仅产生了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而且还让我们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近年来,因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出现了许多源于民艺的生活用品或艺术形式。陶瓷艺术最具代表,陶瓷本是源于民间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陶瓷不仅可以制作碗碟器皿,亦可应用于室内装饰、汽车工业、精密仪器、甚至医学等领域。在现代技术引领的美术教育课程中,将民间艺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似乎小题大做,但其在课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不容小觑。我们在利用新技术制作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时,不仅是对民俗艺术或者文学作品等丰富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在内容上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道德品质。要想让美术教育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统观全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引领下的美术教育课程。

四、结语。

民间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样有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艺术精髓是值得延续和继承的,一种艺术形式的消逝并不代表其精神的泯灭,保护民间艺术也不单单是保存它的形式和表现,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继承的是它的艺术精神和内容精髓。美术教育作为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教育途径,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美术课程中合理运用和传承需要开拓思路、放宽眼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涵盖民间艺术内容或形式,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以传承并弘扬民间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