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 农村承包机井合同书(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5:18:34 页码:8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 农村承包机井合同书(4篇)
2023-01-16 05:18:34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推荐)一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农田残膜回收网点为纽带,全面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效防治农膜残留污染,促进我镇农业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8年全面启动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民减量与回收,推动农田残膜回收率2019年达到60%以上。2020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2021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100%,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膜回收体系,有效控制农膜残留污染。

(三)基本原则

地膜残留污染是突出问题,各村要结合管辖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抓好废弃地膜的回收和监督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取得实效。   

二、方法步骤 

1.摸清底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各村统计核实所管辖区内农膜实际使用面积、使用数量等情况,统计结果由村书记审核签字后报到农业服务中心。

2.建立回收站点。由有农膜使用的村统一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农膜回收,负责做好农田残膜回收清理情况登记、核验工作,建立台账留档待查。

各村要根据农膜使用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把农田残膜集中收集,就近拉送至个垃圾点,然后送至垃圾焚烧发电。

3.监督检查,对农田残膜回收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应收尽收。同时要加强农田残膜处置监管,确保合理处置。

4.依照方案发放补助。镇农业服务中心按照方案要求,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三、主要任务

1.开展农膜使用回收情况统计。各村按时统计农膜使用及回收情况,明确使用人及回收人信息,作为农田残膜回收补助和检查考核的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①当年农膜使用地点、面积、使用量、回收企业、处理去向等基本情况;②当年地膜覆盖面积、地点、使用量、覆膜作物类型、使用者信息及回收处理量等基本情况,为实施年度考核奠定基础。

2.宣传贯彻地膜新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于2018年5月正式实施,各村要及时宣传贯彻实施,同时开展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地膜的行为,为我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提供源头保障。

3.组织农田残膜回收。各村依据本年度农膜实际使用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组织农业生产者、使用者、合作组织等开展农田残膜回收,集中存放。同时,在确保不形成二次污染的原则下,组织运输队伍及时将回收的农田残膜运往中转站,确保全面完成回收目标。

4.加强农田残膜回收监管。各村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对本镇域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不回收农田残膜的行为,并留存检查记录,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农田残膜处置监管,对回收服务网点的残膜处置实施全程监管,确保及时清理、及时回收。

四、资金拨付办法

1.以村为单位,各村对各户农膜回收面积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各村将公示结果上报农业服务中心。

2.镇农业服务中心于每年10月底前按照方案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区农委按每亩20元的补助标准一次性发放补贴资金给各村。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保证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叶光同志任组长,主管副镇长巩振生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的组织推动。各村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农田残膜回收作为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确保本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科学制定方案,逐级落实责任。各村要紧紧围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2019年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明确回收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以及农田残膜回收的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责任,将工作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村,指标量化到村,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氖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方式,加强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农田残膜回收行动,及时宣传农田残膜回收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與论氛围。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推荐)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农委关于印发《2019年某某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降低农膜残留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农田残膜回收网点为纽带,全面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效防治农膜残留污染,促进我镇农业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8年全面启动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民减量与回收,推动农田残膜回收率2019年达到60%以上。2020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2021年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100%,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膜回收体系,有效控制农膜残留污染。

(三)基本原则

地膜残留污染是突出问题,各村要结合管辖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抓好废弃地膜的回收和监督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取得实效。   

二、方法步骤 

1.摸清底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各村统计核实所管辖区内农膜实际使用面积、使用数量等情况,统计结果由村书记审核签字后报到农业服务中心。

2.建立回收站点。由有农膜使用的村统一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农膜回收,负责做好农田残膜回收清理情况登记、核验工作,建立台账留档待查。

各村要根据农膜使用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把农田残膜集中收集,就近拉送至个垃圾点,然后送至垃圾焚烧发电。

3.监督检查,对农田残膜回收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应收尽收。同时要加强农田残膜处置监管,确保合理处置。

4.依照方案发放补助。镇农业服务中心按照方案要求,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三、主要任务

1.开展农膜使用回收情况统计。各村按时统计农膜使用及回收情况,明确使用人及回收人信息,作为农田残膜回收补助和检查考核的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①当年农膜使用地点、面积、使用量、回收企业、处理去向等基本情况;②当年地膜覆盖面积、地点、使用量、覆膜作物类型、使用者信息及回收处理量等基本情况,为实施年度考核奠定基础。

2.宣传贯彻地膜新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于2018年5月正式实施,各村要及时宣传贯彻实施,同时开展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地膜的行为,为我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提供源头保障。

3.组织农田残膜回收。各村依据本年度农膜实际使用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组织农业生产者、使用者、合作组织等开展农田残膜回收,集中存放。同时,在确保不形成二次污染的原则下,组织运输队伍及时将回收的农田残膜运往中转站,确保全面完成回收目标。

4.加强农田残膜回收监管。各村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对本镇域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不回收农田残膜的行为,并留存检查记录,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农田残膜处置监管,对回收服务网点的残膜处置实施全程监管,确保及时清理、及时回收。

四、资金拨付办法

1.以村为单位,各村对各户农膜回收面积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各村将公示结果上报农业服务中心。

2.镇农业服务中心于每年10月底前按照方案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区农委按每亩20元的补助标准一次性发放补贴资金给各村。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保证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叶光同志任组长,主管副镇长巩振生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的组织推动。各村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农田残膜回收作为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确保本镇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科学制定方案,逐级落实责任。各村要紧紧围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2019年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明确回收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以及农田残膜回收的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责任,将工作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村,指标量化到村,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氖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方式,加强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农田残膜回收行动,及时宣传农田残膜回收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與论氛围。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推荐)三

      为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竞争能力,有效缓解因大电开发而带来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小沙坝村实施高稳农田建设项目。我局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布署,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规划设计,为保证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现根据实施地点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竞争能力的中心任务,以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集中布局,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掀起我县新一轮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耕地“跑土、跑水、跑肥”的土壤障碍因素得到彻底消除,土壤肥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15—20,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趋于良好,将为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实地勘测,项目建设地点选定在小沙坝村。

该区域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190mm,年日照时数2024小时,海拔840米,该片区主要涉及的小沙坝1组2组和3组三个村民小组,有住户160户,621人,其中劳动力335人,现有耕地面积605亩,其中水田180亩,旱地425亩,20xx年,项目建设涉及的三个村民小组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人均纯收入1692元。

项目建设涉及面积200亩,其中65亩为梯地,135亩为坡地。该片区由于田间渠系不完善,一直以旱作为主。

1、该区域在小沙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

2、土地面积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生产和综合开发,同时能很好地起到样榜示范作用。

1、建设内容

①坡改梯地建设:把现有的坡耕地改造为梯地。

②地力培肥建设:在原有和改造好的梯地内配套实施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③沟渠建设:把主沟的土沟部分和田间渠系修建成三面光沟渠。

2、建设规模

整个项目建设规模为200亩。

建设内容中的坡改梯地建设由受益群众按技术要求改造,按标准验收,补助到农户的方式进行;地力培肥建设,由受益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完成;沟渠建设由工程队施工,按设计标准及施工协议进行验收和资金结算。

1、坡改梯地建设

135亩×500元/亩=67500元

2、地力培肥建设

200亩×300元/亩=60000元

3、沟渠建设

①基础及沟帮工程:445.5m3×150元/m3=66825元;

②沟底工程:40.5m3×320元/m3=12960元;

③砂浆抹面:1260m2×12元/m2=19440元。

以上三项合计投资226725元。

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补助的20xx年高稳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中按实际建设需要进行使用。

该项目计划于20xx年x月启动,于20xx年x月完成坡改梯地和沟渠硬件建设;于20xx年x月至x月完成地力培肥软件配套建设。

1、坡改梯地建设:按照生土搬家,熟土回填的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建成后的梯地要求达到一平二深三肥四埂牢五有沟六有路的质量标准,梯面宽度不低于1.5米。

2、地力培肥建设:积极发动受益群众积造有机肥料,开展绿肥种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要求建成后的梯地绿肥种植达面积100,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按配方施肥面积达100,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入户率100。

3、沟渠建设:①规划安排田间排灌沟渠7条共1350米,其中1号渠长400米,2号渠长120米,3号渠长150米,4号渠长220米,5号渠长200米,6号渠长160米,7号渠长100米。②沟渠设计为矩形断面,沟心宽0.3米,高0.3米,沟帮宽0.3米,沟底采用c20砼浇筑0.1米,沟帮采用m5.0砂浆支砌毛石并用m10砂浆抹面(附施工断面图)。③对各种材料的要求:a、砼、砂浆:c20砼、m10砂浆、m10砂浆如采用人工搅拌,搅拌次数不得低于6次。b、支砌块石选用不风化的石灰石,大小平低于30公分。c、水泥采用怒江水泥厂生产的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不超过三个月,无结块状。d、碎石规格:c20砼要求碎石规格粒径为1—4公分,用不风化的石灰石或玄武岩进行破碎。e、浇筑、抹面砂子:采用不风化石破碎或山砂,抹面使用江沙。

该项目为我县20xx年高稳农田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与全县高稳农田建设项目一并进行验收,项目建设经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局直接将建设补助资金兑现或结算给参加建设的农户或工程队。

为保障小沙坝高稳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委主任、县农业局局长及六库镇镇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及六库镇分管农业副镇长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监管;成立由县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六库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及县农业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局环保站、六库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技术人员及小沙坝村委会村干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六库镇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镇政府相关站所职工及小沙坝村委会村干部为成员的项目协调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涉及的群众动员、纠纷调解和土地调整等相关工作。

农田机井房施工协议书(推荐)四

为加快我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根据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0年度我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0.6万亩,完成项目投资900万元。具体任务落实在龙太村。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4月底前):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向当地群众宣传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政策、措施和成效,把高标准农田项目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作用及好处;二是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良种良法推广、科技示范培训等工作,采取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准备阶段(3至8月):本着因地制宜、广纳民意的原则,按照大思路、高境界、高标准,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大环境的思路,对项目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项目布局上,根据项目区所处的流域和呈现的水系特点,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桥、涵、闸、站、电全面配套。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同时项目建设村要负责做好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公示、镇负责做好项目审核造价、完成招投标等工作。

(三)项目实施建设阶段(9至次年2月底):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标准和时间节点,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四)项目验收阶段(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工程扫尾,补缺补差,落实管护措施,完善档案资料,完成各级验收、整改和入库报备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镇政府成立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领导组,镇长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并抽调相关人员具体负责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管理、考核和奖惩。项目实施村应成立相应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任务。

(二)明确主体,落实责任。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主体为开城镇人民政府。项目村作为项目工程建设主体,具体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村书记任组长,负责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路面拓宽、杆线迁移、矛盾调处等工作,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的一切具体问题,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项目村要成立理事会、组建3-5名农民监督员协助镇、村跟踪监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并做好施工协调工作。

(三)规范程序,合法施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均应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签订规范的施工合同。按照规范的施工流程手续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四)施工监理与工程监督。项目工程建设要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单位要全程跟踪监督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应充分发挥理事会、监督组的监管作用,推行项目建设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党政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构筑综合监督网络,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建成人民群众放心的民生工程、满意工程、和德政工程。  

(五)建立机制,强化管护。镇政府对接项目实施村,根据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特点,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管护制度,对不同类型工程,按照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安排专人负责工程的管护,确保工程建后发挥长效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