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36:30 页码:13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模板17篇)
2023-11-19 22:36:30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成才的过程。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目的,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废话。总结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的方向。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论文摘要: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了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阐迷了民间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引领作用。

中国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拟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试图厘清其引领作用与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秦以前、秦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当代。从这四个时期可看出其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表现。

(一)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乐歌总集。春秋时期,由于《诗经》的广泛传播,使得歌唱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音乐形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普遍盛行,并影响和推动了先秦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诗经》开始的采风制度,为后世奠立了向民间音乐学习的优良传统。所谓采风即是由宫庭派出的采诗官下去将各地民间的歌曲收集上来,交给管音乐的太师,太师把民歌按音律加以整理,配上乐器,然后再演唱出来。《诗经》中的“风”,分为十五国风,即己表明是由不同地区的土乐组成。而被称作朝廷之音的“雅”,实在说也是地方土乐,只是它出在王歌,便被称为“止乐”。贵族中的进步人士,为了讽谏,为了批判现实的黑暗,也需要向民歌学习其精神和手法。这在《雅》中贵族诗人的讽刺诗中可以明显看到。因此,《诗经》中即使是贵族作家的作品,都是向民歌学习的结果。这一事实提醒了后人,继此以后的汉乐府、唐曲子词与变文、元杂剧等也都是在向民间学习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促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前进,这与《诗经》的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现象,其最原始的意义是指官方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即可指代民歌,也可指代诗词。

作为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从上引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乐府采诗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作为统治之借鉴的政治意图,即所谓的“观风俗,知薄厚”。

由于汉代乐府所教习、排练、编创和演出的各种音乐节目,大都用收集而来的民间音乐作为编创素材,并采用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体裁进行排练和演出,因而体现出浓重的俗乐特点。也正因为乐府音乐的俗乐性质,使得乐府编创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成为当时社会音乐生活中一种领导潮流的艺术风范和形式样板,既不仅为宫廷和贵族享用,同时也为民间各阶层群众所喜好和效仿。汉乐府这种根植于民间音乐的深厚生命力,使其成为继《诗经》以后,中国音乐史上的又一颗明珠。

(三)“瓦舍勾栏”与元杂剧。

民间音乐的历史进程在宋元时期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时代。这时国家已不设采诗官,但是向民间学习的传统却沿袭下来。

“瓦舍勾栏”即是这一时期非常值得重视的音乐现象。瓦舍勾栏中的民间艺人表演的市井杂乐,形式多样,品目繁多,仅就与音乐相关的品种论之,就有唱曲类、歌舞类、说唱类、戏剧类、器乐类等,这些类型不同、表演形式不同的杂乐品种,要么逢年过节以群体联欢形式自发地进行民俗性表演,要么长期固定在勾栏内演出,形成了宋元时期引人注目的都市文化新景观。

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它不仅在内容上第一次使下层人民在音乐艺术中获得了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是在前代和当代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及其加工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诸如唐宋大曲、民间曲子、词调、说唱音乐等,均为杂剧的出现与发展准备了条件。民本内容与民间形式的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呼声,表达了汉民族的豪迈气魄,使元杂剧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在当时一领风骚。

(四)明清时期的百花齐放。

明清时期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延续与发展时期,我国能够保存极其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和这一时期民间音乐的空前传播与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由此衍化出的众多音乐品种和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这一时期,民间音乐的各个品种均己成熟成型,形成了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格局。如戏曲音乐的多声腔体系、民间歌舞形式的争相斗艳、说唱音乐的地域特色、“吹、拉、弹、打”兼具的民间器乐合奏等,都有各自独特的面貌和特色。特别是昆曲、京剧的发展更是占尽风流,而京剧直到今天仍被我们奉为国戏,可是追根溯源,它们又都是由地方土戏逐渐演变来的。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四大类。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广泛存在,并对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从品种和曲目数量来说,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色人等。仅从目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收集整理工作来看,民间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民间舞蹈音乐有近1500种;曲艺音乐有300余种;民间器乐乐种近百种,曲目逾万余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其次,从使用及传播概率来说,全国各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生活中的民间音乐,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音乐门类。无论是在一年四季各种定期的岁时节日里,还是在各种不定期的婚、丧、礼、祭民俗以及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都少不了要演出各种相关体裁和题材的民间音乐。尤其是那些流传最广、历久弥新的精典之作,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人们几乎张口就来,鲜有不知者。

从远古时代的六代乐舞开雅乐之先河,直到清王朝覆灭为止,宫廷音乐几乎贯穿了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统治阶级一直排斥民间音乐,但是宫廷音乐还是免不了受到民间音乐的深远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宫廷音乐(主要是燕乐)的艺术成就,是以民间歌舞艺术的成就为先决条件的。

首先,宫廷音乐的原始素材大都是来源于民间音乐。如《诗经》中的《雅》,虽是属于宫廷的'音乐,但是从形式到素材大都取材于民歌。再如《关唯》,原是一首形式朴素的民间情歌,后来被宫廷里面当作“燕礼”中的乡乐来演奏。

其次,宫廷音乐的创造者与表演者大都来自民间。周王朝的“大司乐”、汉代的乐府,唐宋的大乐署、教坊等都是宫廷的音乐领导机构。这些机构中有很多乐师,大都出身卑微,只是由于有优秀的音乐才能,才被吸收到宫廷中。他们通晓南北方的民间歌曲和乐器调律,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包括曲调与歌词,进行加工处理后,为王候将相创造出供其享乐的音乐。如周王朝的“大司乐”,有一千多人表演民间乐舞,这所世界上出现得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中的主要力量,即是“音乐奴隶”。

第三,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和娱乐需要利用民间音乐。《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统治者从巩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通过采风来了解民意,改正施政中的错误。尽管这种制度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也为宫廷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曲调与歌词,使民间音乐成为宫廷音乐取之不尽的源泉。几另一方面,从娱乐的角度看,统治阶级一向鼓吹的雅乐从来就不能满足其享受的需要。从周代燕乐中的节目看,工歌、乡乐、散乐、四夷之乐、房中乐等,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连。《隋书・音乐志》记载,大业二年,隋场帝为了接待突厥族的单于,征集全国各地的散乐(各种民间歌舞、杂技、戏剧的统称)到东都洛阳来演出。

可见民间音乐对统治者有多么大的吸引力。统治阶级的这种政治和娱乐的需要本身就说明,宫廷音乐难以拒绝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与远古时代的巫术以及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以后,相继产生了佛教和道教音乐。其中道教音乐与道教本身同样发端于古代巫现的歌舞祭祀音乐,自然与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清末,道教更是向民间性、地方性发展,直至与民间音乐融合。佛教传入我国后,宗教音乐初始虽受外来音乐的影响,但久而久之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而民俗化,民间音乐再一次成为滋润宗教音乐的土壤。一方面,佛教徒为了向我国人民宣传教义,并使之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常常利用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配上带有宗教色彩的歌词,来宣传他们的教义。这从后世保存的寺院音乐中可以找到用中国民间曲调唱褐赞的例子。如常州天宁寺用民歌《班坞调》的旋律歌唱“清净佛身法”等。另一方面,佛教利用一些特定的宗教节日进行宗教宣传活动,如唐朝大戏,大都聚于寺院中,寺院因此而成为民间音乐集中表演的场所。这不仅为群众的娱乐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佛教僧人能够广泛地接触民间音乐,并利用它们作为吸引群众和宣传教义的工具。

各个时代,都有对民歌进行选择、推荐与加工的传统做法,也因而有新的音乐形式的出现。民歌不仅哺育了很多杰出的音乐家,而且哺育了很多伟大的诗人,比如屈原。提到屈原,・不能不提《楚辞》。所有唐诗、宋词、元曲都以时代标名,表示是时代的艺术成果,而不是某一地区的产物。可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以地区标名,足见其自有不同于当时中原各地的独特的民族传统。但《楚辞》不同子《诗经》,《诗经》大部分保持了群众集体创作的面目,而《楚辞》则基本上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屈原所创造,他的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沿用民间艺术的原来形式,另一种则是从民间艺术吸收丰富营养而变化出来的震镊古今的巨制鸿篇。可以这么说,《楚辞》导源于民歌,奠基于屈原。

汉魏以后,诗人与音乐家的合作关系依然继续保持着。正所谓“吾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至为密切,盖乐以诗为本,而诗以乐为用,二者相依,不可或缺”。许多专业的和业余的歌词作家,专为民间曲调填写歌词,如唐代的李白、白居易等人的某些诗篇,都曾得到人们的传唱;而北宋的柳永更是继承了民间曲子的传统,由于作品较为接近口语,唱起来上口,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丈避暑录话》)的说法。这些情况都可以说明诗歌、诗人与民向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毫无疑问,古代诗人们流下的大量的精美诗篇和曲子词,都是在民间诗歌与曲子的哺育之下放出灿烂光辉的,无论在文学还是在音乐方面都是如此。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摘要:我国传统音乐很多都是发源于民间,并且在民间繁荣和衰退,高校音乐教育却很少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而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基础,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而且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近五十年内,我国的音乐家和学术界研究者不断的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音乐,加大了对中华母语音乐和音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专家对此研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大量地出版了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书籍,为高校实施中华母语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文化交互交流的趋势,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变的更是十分的重要,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任务,早日实现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流的高校音乐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雄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都会出现很多代表时代意义的传统音乐形式。现如今,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很多外来音乐文化开始冲击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很多传统音乐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这一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找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位,使其得到完善的发展,成为了音乐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无需置疑的是,在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承担着不容小觑的重要责任。

1.教育内容相脱节。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指的是在音乐学院或者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教育的对象是本科生、大专生和研究生。这些学习音乐的人将来很多都成为了演出团队里的演艺人员或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成为学校的音乐教师、研究人员等。这些音乐学习者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修养很多都受到高校音乐教育理论和方式的影响,并且决定着我国音乐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走向国际之后肩负着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要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模式。但是,自从西方音乐传入高校以来,很多的高校音乐教育都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不管是基本乐理、和声,还是对位、作品的分析方式等;特别是一些学校将钢琴课定为学生的必修课,而中国任何一件传统乐器都没有过这个地位;在音乐界很多都将演唱俄语和意大利语的歌曲看做是音乐的高水平,这种形式的教育使很多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厌倦和自卑。这种高校音乐教育方式下,很大部分的学生都十分崇尚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失去了兴趣。从根本上来看,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应该以本国的文化为基础,但是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却完全与之相反,中国高校音乐教育都不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教育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严重脱节。

2.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音乐很多都是在民间兴起和衰退,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都是由民间艺术家们传承下去的,并且自生自灭。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和研究者都是相分离的,总的来说,只有当那些研究者需要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才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民间向传承者去了解。即使很多的民间传统音乐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还是缺乏继承人,最终还是会自生自灭。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继承者人数很少,并且高校音乐教育很多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十分的困难,在加上很多有关部门并不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没有做好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衔接工作,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调整有关的政策和执行有效的措施,导致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步履维艰。

现如今,我国很多的传统音乐由于缺少继承人,很多都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如何振兴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这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关键。高校大学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主体,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层次。1994年我国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教学和文化策略”的四点要求,高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的场所,高校以自身的独特性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具备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接受力和学习能力强的阶段,他们情感丰富并且对音乐怀有兴趣,所以,在高校中更加有利于展开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弘扬。尤其,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于中国的天南海北,这里有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传统音乐的环境和背景,更加有利于对中华母语音乐和地域音乐的弘扬和传承。

1.思想观念重建。

高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思想观念,改变对中国传统音乐狭义的看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中国教育者要充分重视传统音乐的地位,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否认中国传统音乐在历史上的作用。传统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是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也同等重要。许多高校都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理论,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严重脱节,很多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重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传统音乐中并不缺乏明快的节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比如在《音乐鉴赏》中听《忐忑》来欣赏京剧,听《地图》来感受湘西土家苗族音乐等。

2.教育理念更新。

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性人物,及时更新教师对传统音乐的教学理念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有效保证。一切事物都是有好有坏,对事物的传承都应该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多的是对精神方面的学习。例如,传统音乐中的“天人合一”精神。高校音乐教育是打开学生通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大门的钥匙,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是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关键任务。

3.重新审视课程。

高校音乐教学课程需要全面的介绍多种形式的传统音乐,不能受限于极少种类的音乐课程。笔者在对音声选择中首先是选取多民族的音乐,其次是在此分类下的多民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针对某一个省份的多个民族,接着是东北、西南或者东南中多个民族,最后是针对整个南方或者北方的多个民族;或者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接着介绍这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等。

4.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

很多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低、教学成效低的局面,很多学生即使对传统音乐有兴趣,但却厌倦课堂教学方式。所以,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有方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比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合唱或者是教师演奏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另外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不一定要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渠道,比如:网上教学、制作多媒体。

课件。

等;也可以组织和举办校园民歌大赛、乐队大赛等校园活动。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2)。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2)。

[3]黄祥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1987(4)。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尽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洗涤,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主流地位,但是其在现代设计中仍然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精髓依然是完善我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源泉。本文对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传承关系进行解读,旨在让广大计师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中传承传统工艺美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印迹,使自己的作品彰显本民族特色。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主要代表,它的艺术构造、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多姿多彩生活的艺术写照。在信息复杂、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设计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部正式用“艺术设计”专业取代了“工艺美术”专业,标志着传统工艺美术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种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领域其存在价值和传承意义仍值得我们当代设计者深入思考与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是一门将材料、工艺与审美充分融合的艺术,不仅要满足人们以使用为目的的生活需求,还需承载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现代设计是以功能为核心,协调产品、使用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将社会美学和技术科学相融合,有目的和意识的人类生产活动。它遵循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核心观念,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体现形式美感,是最活跃生产力之一。由此来看,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是在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功能与形式美感的结合。历经时光荏苒,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形成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一门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了对万物尊重、包容以及沟通、协调的思想。现代设计则建立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是社会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二者都是对文化的凝炼和运用,都具有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和发展趋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设计是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形式,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与历史文化的链接。

传统工艺美术既体现人们生活状态与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展现了人们对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运用能力。我们研究其起源、发展、演变的进程,也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特色造就了种类繁多传统工艺美术,比如北京的景泰蓝、南京的云锦、扬州的漆器、景德镇的陶瓷等,既有独到的工艺特色,又创立了自身品牌,更充分体现了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价值。工艺美术产品对历史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是在其装饰纹样上。最早的造物多使用几何纹饰及部分具象事物,如菱形纹、人面鱼网纹等,之后逐渐演变为使用图腾纹样,如龙凤纹、饕鬄纹等,后又发展为表现人与生活场景的纹样,如农耕、狩猎、歌舞等,用自然景象表达情感的纹样,如花卉、春夏秋冬等。这一系列图形纹样的变化折射出人们从最初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转变为对情感和生命的热爱,最后是升华为“天人合一”的意境表现和精神追求,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吸收和包融的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设计体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并已逐步进入成熟期,是以西方文化为支撑的设计体系。推动和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保持与西方设计同步发展,更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特色。中国现代设计体系应该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吸纳先进文化,使二者高度融合,同时获得时代性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化的产物,传承它的民族艺术与历史文化精华,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印迹和体现民族特色,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对传统的借鉴。

无论传统工艺美术还是现代设计,都具有同时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需求和对精神上美的享受,都是精神和物质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二者都是在借鉴已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因素,创造新的造物风格与审美追求。它们都以技术为基础支撑,技术因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功能、质量及审美水平,在制作过程中,技术可行性成为首要因素。无论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提出的“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玉卮无当,不如瓦器”,还是西方现代设计中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造物和设计活动的进本原则与本质追求,强调了实用性、技术性的重要性。“工业化”与“机械化”是现代设计产品的基本特征,而传统工艺品是指技术上工艺复杂且不易用机器取代,风格上体现地域特色,反映中国文化精神的陈设欣赏性手工艺品,主要涉及烧造、锻冶、织染、编扎、雕刻等工艺,历经代代相袭、传承,岁岁沿革、创新,技术越趋科学、合理,产品越趋精美、完善,展现出了手工艺高超的技巧性和对艺术的理想化追求。现代化社会节奏快、资讯发达,高度的科技化使生活秩序化、机械化,人们厌倦了现代设计工业化、产品化所带来的视觉重复和审美疲劳,希望看见更多个性化、唯一化,既体现人们对自然的钟爱又能寄托情感色彩的设计作品。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尤其是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审美情趣相结合,表现新的造物追求和理想,追求设计产品在整体风格和细节表现上的艺术水准与鲜明特色也已成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比如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将传统雕刻的技术技巧、形式效果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表现在石材、瓷砖、木材、玻璃等诸多装饰面材上,不但保留了材料原有的使用功能,还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装饰效果。又如当下热议的文创设计产业,那些成功的文创设计产品相当一部分都是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为蓝本,通过优化其工艺或艺术效果,并与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相结合而完成的,给旅游、家居、装饰等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现代设计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不仅仅体现的是技术技巧的继承和运用,还蕴藏着一系列人文价值和意义。这也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三、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对传统审美情趣的发展。

陈之佛先生在《应如何发展我国工艺美术》一文中指出:“必须认清工艺美术的本质,工艺美术是什么?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的美术,就因为是实用美术,所以它的内容,必定含有‘实用’与‘美’两个要素。”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来看,最初造物的装饰部分不是附加,而是和使用功能有机统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产品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造型、材质和纹样等视觉方面,还体现在使用功能的不断优化和提升方面,表达了造物者“实用和美观并重”的指导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外观与内涵”“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等追求“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传统工艺美术产品重视选材,精于运用材料的天然品质,在造型或装饰上充分体现材质美。同时,传统造物通常会借助造型、质感或纹饰来喻示观念和意义,重视造物带给人们的感官愉快与情感满足,体现了中国工艺造物“大匠不雕”“天人合一”的审美诉求。现代设计的独特优势是建立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机械加工能力基础上,针对于资源逐步匮乏的现象和日益增强的节能环保要求,现代设计更注重使用人造材料和复合材料,产品的特点是在设计上要求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生产上适合模块化和批量化,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且有一定使用周期的快消品。当今社会人们崇尚自由化、多元化、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人们既要欣赏现代的简约、时尚、科技之美,也需要享受传统的自然、质朴、艺术之美,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情趣恰恰可以弥补现代工业制造造成的技术与艺术的脱节和对立,以及由此引起的消费者艺术审美趣味的衰落。中国传统工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更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色在这个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四、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

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张道一先生曾说过:“……民间工艺美术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是最生动、最丰富、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饱含着鲜明的民族情感、民族气派和诱发真善美的艺术精神……”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而传统工艺美术能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恰恰是体现了中国精神“和谐、含蓄、内敛、雅致”的文化精髓。自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设计进入中国,取代了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主流,并逐步被社会接纳、认可。由于发展时间短,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现代设计缺乏创新的意识,尚未能构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同现代设计相融合,就可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设计体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丰富中国现代设计的精神语言与表现形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产业,设计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产品,让负载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现代设计真正走入世界先进行列。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既是造物也是传承文明。保护并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明确中国设计特色,表现时代人文精神,对中国设计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瑞兹曼大卫,王栩宁译.《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程华波.《中国传统造物的生命精神及象征性》.武汉理工大学,2008.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摘要: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今幼儿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与应用方法,使得传统音乐无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本文重点以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突围方式。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制约因素;幼儿教师。

(一)“小学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即学前教育中的巨大问题,“小学化”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也无法真正提高幼儿专业水平,这种重前期教学效益,而忽略长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一次《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拍胸舞》视频,让幼儿感受其中的韵律、舞蹈热情,并引导幼儿学习舞蹈顺序与动作。这部分教学无可厚非,能够为幼儿奠定舞蹈基础,但紧接着教师开始采用示范教学,进而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舞蹈动作,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会逐渐摸去幼儿的积极性,“小学化”教学模式会让幼儿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兴趣,最终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因此在传统音乐中必须要实施深入教学。但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让幼儿学习一系列的传统音乐歌曲,对于传统音乐鉴赏环节涉及非常少,使得幼儿往往只能学习到传统音乐表面,无法深入到传统音乐中。表面化传统音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同,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约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不合理。

传统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音乐课程的合理性,传统音乐内容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过多,会显得音乐幼儿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较少,会无法彰显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好适量搭配的“度”,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凸显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由于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要以幼儿作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审美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一)加强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任何文化艺术都具备开放性特点,之后开放艺术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音乐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其含义、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打开幼儿的`感官心灵,切实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自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幼儿的天生特征注定了幼儿对音乐、舞蹈具有强烈兴趣,幼儿在面对传统音乐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观念,进而形成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共享,进而加深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二)拉近幼儿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与现代音乐相比,传统音乐具备率真、通俗、活泼、生动、淳朴的特点。可以说传统音乐是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与商业联系甚少,能够切实反映生活气息,体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渴望,能够拉近传统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气息。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幼儿学习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当中,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音乐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幼儿体验传统音乐魅力的辅导者。

(三)合理配置传统音乐结构,实现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其最大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幼儿精神上的需求。在传统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接触某类传统音乐时,会对传统音乐的音色、民族打扮、舞蹈动作非常感兴趣,并在其中感受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反射”,对传统音乐的认同。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扒龙船》教学中,我组织幼儿展开“双簧”游戏,一幼儿扮演龙船“后脸”,并演唱《扒龙船》童谣,再挑选一个幼儿当龙船“前脸”,进而俩俩搭配,“前脸”幼儿做动作、对口型;“后脸”幼儿唱《扒龙船》。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幼儿还在磨合,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但5分钟之后,两个幼儿似乎找到了感觉,完美的完成了“双簧”游戏。通过这次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也非常高,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发现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突破瓶颈,保障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许卓娅.民间音乐与人的教育[m].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音乐教育学术委员会.“全国音乐教育课程培训“研讨会学术报告文集.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133-134.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古代的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情感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三、音乐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智能素质。

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用音乐教育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老舍作品中的满族元素便随处可见,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下面来看看!

一、老舍生平及其创作。

老舍,满族正红旗人,于18出生在北京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胡同。他出生不久,其作为满族护军父亲便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因此,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深刻:“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正黄旗人,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满族人所特有的性情和品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老舍作品中满族元素并不多。这是因为“他与许多年轻的满人一样,像替罪羊一般为那个并未给他带来过幸福,而现世已经倒台了的清政府担负着来自外族的排挤和打击。”尽管如此,读者仍能从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看出老舍对于满族文化的批判,如《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等。新中国成立之后,满族元素大量进入其作品,这在其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和戏剧《茶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们所展示的满族所特有的文化、风俗等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满族文学作品。其中,“他的民族自卑与民族自尊同时滋长着,对本民族的热爱与为本民族争气,渴望民族间平等的思想,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下面笔者就拟从两部作品的旗人形象塑造以及有关满族风俗礼仪的描写来具体分析他对本民族既眷恋又批判的矛盾之情。

二、老舍作品的满族元素。

(一)旗人形象。

所谓旗人,在清代是指被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类兵民一体化组织中人们。在老舍的作品中,他通过对旗人形象的塑造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于本民族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在旗人身上所寄托的忧思与希望。在他笔下,有些旗人是只知道挥霍和玩耍的,如《正红旗下》的大姐公公和大姐夫。大姐公公“虽是武职,四品顶戴的佐领,却不大爱谈怎么带兵与打仗”“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到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地认为他应该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颏儿”。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姐夫“情愿随时为一只鸽子而牺牲了自己”“不管去办多么要紧的公事或私事,他的眼睛总是看着天空”“万一有那么一只掉了队的鸽子,飞的很低”“见此光景,就是身带十万火急的军令,他也得飞跑回家,放起几只鸽子,把那只子天而降的‘元宝’裹了下来”。他们的挥霍与享受依靠的是“铁杆庄稼”,而究其根源则是八旗制度的变异与腐化。欧立德在《满洲之道:清朝的八旗制度与民族认同》中认为满族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达三百年之久,靠的就是八旗制度,然而到了清朝后期正是这种腐化了的八旗制度,造成这些旗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茶馆》中茶客丁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己谋生计吗?心眼多毒!”就是直接对“铁杆庄稼”制度的批判和讽刺,他们已经丧失了自我谋生的能力,何谈带兵打仗,保卫国家。老舍的夫人胡絮青曾经说过:老舍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要告诉读者,清朝是怎样由“心里儿”烂掉的。老舍用温情含蓄的语言对这些从“心里儿”烂掉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们不仅是满族更是国家的败类。

当然还有一部分旗人是作者极力赞美和颂扬的,他们踏实、勤劳,不再一味的依靠“铁杆庄稼”而是另谋生路。例如《正红旗下》的福海二哥和《茶馆》中的'常四爷就是这类典型。福海二哥“是个熟透了的旗人,既没忘记二百多年来骑马射箭的锻炼,又吸收了汉族、蒙族和回族的文化”尽管当时的旗人学艺是被人耻笑的,可是他在看到了当时“铁杆庄稼”并不能使人富裕起来时便毅然去做了油漆匠,即使后来补上旗兵的后缺他也没有丢掉油漆匠工作。同样,常四爷也是一个冲破八旗制度束缚的人,他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而被抓去坐了一年的监狱,在别人都说“让我自己去谋生,非死不可”的时候,出狱之后的常四爷却自己卖菜另谋生路。对于他们“老舍以久存心底的激情赞美福海,赞美常四爷,赞美那些具体推进历史转折,使艰难历程轻松化,将人生无痕地融入时代的一代旗人……力图给你看到当历史的车轮子迎头驶来时,那些大踏步地迎向新生活去的旗人,他对于民族深藏着得骄傲”这一类的旗人正是看到了“铁杆庄稼”的腐败,才会挣扎着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同时在国家和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福海放走了参加义和团的王十成,常四爷为危难之中的王利发雪中送炭。因此老舍对于这些旗人的赞美不仅仅限于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在颂扬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他们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更是引导腐败的清王朝走向光明前景的使者。

(二)满族的风俗礼仪。

满族常见的礼节是请安、打千,过去的小辈对长辈,三天一请安,五天得打千。《正红旗下》的福海二哥请安请得最好看,以至于使每一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要是我的儿子能这样懂规矩多好啊!”作者借老太太之口由衷地表达出了自己对福海二哥的赞赏之情。类似于这样温情场面的描写还有我的“洗三”,所谓“洗三”就是在小孩子出生第三天时举行的出生典礼,届时方方面面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德高望众的老太太一边给洗澡一边说吉祥话,文中的白姥姥:“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最后还要用大葱打我三下,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明,二打伶俐!”而据老舍说他后来也确实像大葱一样聪明。作者诙谐幽默的描写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不难看出老舍对于满族一些风俗礼仪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本是一个礼仪之邦,而满族更是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惯而形成一些特有的风俗,这些习俗不仅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祝福,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必备因素,所以在这里作者用一种温馨的笔调,表达着自己对于民族礼仪的认可与接受。

与此同时,作者也对一些本是值得夸耀的风俗礼仪进行了批判:“自从姑母搬到我家来,虽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他沏茶倒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可是我们胡同里的“财主”,拿着好几份的钱粮,却在我家白吃白住白拿炭,而且他稍不顺心就会闹的天翻地覆,把“我”们全家包括大黄狗在内骂的狗血喷头,对此“我”们家是没有任何人敢反抗的。对于姑母的蛮横无理,为所欲为,尽管及其厌恶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在满族的家庭中姑奶奶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样地还有满族人养花养鸟的爱好,这本是在八旗制度束缚下的八旗子弟为了消磨时间而培养的一些兴趣,既不违八旗制度的规定,又使自己的生活的得到了充实。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使每一个八旗子弟都应正视自己的身份,保卫国家而不是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因此,老舍对于一些风俗礼仪的描写。“在很多场合,更是由批判封建的文化传统这种总的意图出发的。”面对这些优雅的废物,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关于老舍及其作品,舒济曾经说过:“我们从满族的角度来看他,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他的文学作品,正是知人才能识文”因此对于老舍,很多时候我们由表及里。当我们看透他内心的骄傲与自尊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了解他的满族情怀以及他的满族文学作品。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传承是历史、当代的范畴。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该范畴的核心地位。任何有活力、有前景的传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创新。这样,就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进而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蒙古族传统音乐既是历史的积淀和存在的反映,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音乐文化事象。它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特定的现实,在历史中形成并在现实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历年来,蒙古族音乐都在中国的音乐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使得传统的音乐受到遗弃。同时,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不断的去世,大部分的传统音乐已经没有原来的面貌,失去了其本来定的面貌。在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现阶段传统音乐的现状。很多的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播,随着老一辈艺人的辞世,许多的传统音乐没有继承人进行相关传承,也没有相关的一些机构对这些传统的文化进行补救式的传承,只是依靠一些音乐的爱好者和传统的艺人对传统的音乐进行默默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缺失使得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流失,给传统文化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同时,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手段,一般就是对徒弟进行口头上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保留传统音乐的本来面貌。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这种方式是较为私密性的方式,一般只是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进行传授,是一种不开放的传授方式,这样就局限了传统的文化传承,使得其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的一些弊端不断地显现出来,毕竟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传统音乐因为更新的速度较慢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较为落后的情况。因此,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对传统文化不认同的思想,甚至是排斥和抵制。认为传统的音乐是落后的、不开放的、较为愚昧的音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传统都有其必要存在的因素,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本身肯定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在发展中也不断地出现音乐方面的非常优秀的作品。任何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传统的文化也不例外,本身来讲传统的音乐还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断地吸收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使得传统文化得到非常重要的发展。同时,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各代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其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精华,只要加以变革就能够成为被大众接受的非常优秀的音乐,因此在进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与马存在着共鸣。

在蒙古族中马是非常神圣的存在,是蒙古族的圣物。在蒙古族的发展工程中,不论是在内蒙古的周边还是在草原的内部,都有着对马的无限推崇,其本身的许多民谣和传统的音乐也是存在这许多对马的歌颂和表达。同时,通过蒙古的服饰和乐器也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对马的喜爱。比如蒙古族的人民喜欢用带有马图样的饰品,他们的乐器也有很多的涉及到马的因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头琴了,这个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据现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蒙古建国的时候就存在宫廷的乐队中,是蒙古族较为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一般来讲,马头琴由马骨组成琴干,在琴箱上面蒙上一层马皮,用来演奏的琴弦和琴弓都是有马尾制成,虽然只有两个弦索但是却能够发出较为空灵悠扬的琴声,表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较为丰富多彩,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中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演奏方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共鸣,因此在以游牧为主较为粗犷的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应该是较为容易得到传播。同时,蒙古族对于马的推崇还表现在其本身的文化上,在蒙古族的传统故事和童谣上,很多都是和马有关的内容,有关于马的传说在蒙古族的古典故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比例,包括蒙古族的童谣中也是包含了大量的关于马的传说。

2与其自身的游牧文化紧密结合。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于中原的文化,是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来讲,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传统音乐中,蒙古族的音乐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的'时期是非常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而且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成就,在音乐的表达上较为悠扬,充分的表现出草原民族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相较于传统的中原文化来讲,更加的能够激发人们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将本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传统民俗很好的融入到了其传统的音乐中去,是自己情感最真挚的表达。在蒙古的传统音乐中,许多的音乐曲调是非常的优美的,在音乐的情怀上主要是表达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兄弟的情感。草原的游牧生活相对来说是较为寂寞和较为枯燥的,所以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是无数的游牧人民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些底层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这样的真情流露更加的能够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本身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就是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化传承才有意义,传统的蒙古文化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融入了非常多的情感在其中,因此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值得传承并且应该不断的进行传承的。

1传承方式较为落后。

在现阶段来讲,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般来讲传统音乐的传承是采用师徒的方式进行的,不像现代的文化传播是采用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授课的方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较容易造成传统的音乐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身来讲这种传播的方式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传播的群体有限,有些真正有天赋学习传统音乐的人员因为传承方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学习,而那些不一定有兴趣的人员却因为家族的压力或者是各种原因不得不对传统的音乐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新兴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兴趣就算是学习的再好也无济于事,但是传统的音乐却因为本身传承方面的问题使得传统的音乐在传承上不能真正的得到大规模的传播,这是限制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了解才会造成误解,因为自身的一些弊端使得传统的文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积极悲剧的事实。

2在进行发展传承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音乐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关的改进。毕竟社会的进步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还是值得传统的文化进行借鉴的。闭关自守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显然有些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承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传承和发扬,但是时代使得人们的各种思想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非常重要的。

3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稍显欠缺。

预的过少就会起不到较为良好的保护效果,所以国家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遗产,在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保护的时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1大力发展学校教育。

音乐的教育对于音乐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基本上是靠口头传授的方式,在传承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存在的,毕竟这种方式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上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对于这种方式也应该加以改进,要与时代进行结合,积极的引进现代的教育理念,采用学校教育的方式对传统音乐进行发扬。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采用学校的教育,可以很好的聚集较为优秀的资源使得一些人才得以被发现。因为以往的家族或者是师徒的传播方式因为本身的范围很小,非常有可能造成真正的人才或者是有天赋的人员不能学习这些传统的音乐。而学校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讲就较为广泛,它不仅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一些对传统音乐较为感兴趣和有天赋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普及,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文化的传播手段。

2积极吸收现代的音乐元素。

每一种音乐的传承都有自己的途径和手段,顺着自己的轨迹不断的发展。但是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在发展中也要不断的吸取一些新鲜的元素对传统的音乐加以改进,积极的和时代进行结合。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已经较为束缚现阶段的传统音乐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传统的音乐传承者应该不断的根据时代的特点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改进,保留其中重要的内涵和精华,对其中较为落后的部分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播,也可以对其中较为落后的东西加以改进,使得传统文化保持较为长久的活力。

五结语。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传承非常重要。但是,传承的过程并不顺利,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其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手段对传统的文化进行保护,不仅要在音乐本身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还要国家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证其能够较为长久的发展。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音乐在人类发展初始,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如同服装一样装饰着我们生活。如果说服装在视觉与触觉上满足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感受,那音乐便在听觉上带给人们心灵的享受。

关于音乐最初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音乐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宗教性、地域性、象征性等。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音乐是大自然生物之间异性求爱的产物。动物们常以鸣叫来追求异性。如果所发出的音质越优美便会受到更多的异性青睐。一些原始部落的居民通过模仿动物的各种声音久而久之将其转化成有旋律的歌谣,传唱百世。

自从生活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都吃了禁果,便拿橄榄叶来遮挡身体,由此出现了服装的雏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服装的感悟与表现都不相同,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特点。

一、音乐元素与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联系。

作为服装设计要素当中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有着其固有的生命力和重要性。在我们出生一岁开始便对色彩有了逐步的知觉并趋于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感知也越来越成熟。

在色彩当中色相、明度、纯度构成了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服装设计创作过程中对于色彩属性的运用尤为重要。服饰配色当中色相的对比十分重要。而色相中我们以“色调”、“调子”来形容服装的整体色彩效果。比如冷调子、暖调子、亮调子、灰调子等等。

一件服装设计作品,其色调的展现对穿着者和观看者的视觉影响尤为重要。以梵蒂冈的服饰为例,这个以宗教为主导的国家在服装上多尊崇宗教文化,色调多为统一的黑色或是红色,与此同时再配以简单的镶边。整体效果肃穆之中带给人神圣之感。正是因为的宗教的净化性、严肃性所以在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偏向于象征着庄严和权力的黑色和红色。

梵蒂冈内祭祀所用的宗教音乐其旋律也偏于严肃和统一,从音色上来说音调较为和谐,如莫扎特的《安魂曲》意远悠长。整体的曲调偏于安静、低沉,以此来表达对已故人的哀思。音乐如同是超越语言的一种桥梁,让全世界的听众用心去体会其真谛。

不同的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音域不同。二十世纪抽象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将对色彩的感悟连同音乐一起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把线条、色彩、空间、旋律、动感共同表现在作品当中。人们以“康定斯基的情歌”来描述他独特的绘画作品。

如同音乐可以表现画性一样,同样可以展现服装的心情。kenzo高田贤三的成衣作品,多用欢快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设计效果,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流入人们内心。朋克女王viviennewestwood是开创朋克服装的领军人物,她与朋友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将这种颓废的,无政府的年轻人文化首先延伸到音乐当中并且开始自己创作服装,蓬乱的头发,破洞的衣服,闪亮的金属铆钉都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潮流。时至今日由viviennewestwood引领的朋克服饰魅力依然不减,更是众多年轻人追崇的对象。

二、音乐元素与服装设计中款式的联系。

仔细感受音乐的律动,有缓有急,有张有弛,有激烈有温婉,各种跳动的旋律丰富着我们的听觉感受。一件服装设计作品其款式的特点也客观的反映出穿着者内心的特点。

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主题统一的前提下,突出款式的点睛之处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用不同工艺手法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或者是以突出细节来配合服装整体的韵律。使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服装如同我们用耳聆听一首悠扬的乐曲一样舒适,并且达到心理与生理上对美的共鸣。

victor&roulf在秋冬的女装秀场上使视觉与听觉达到完美统一。背景音乐以重金属开场,服装以冰冷的金属色为主,在造型上则是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金属的冰冷与尖锐充分展现出来。

dior高级定制的女装发布会上悠扬的背景音乐缓缓流进台下每个人的心中,与此同时模特以一袭玫瑰色的束身礼服亮场,流畅的线条突显出女人的妩媚与优雅,如同背景音乐所带给大家的清新平和一样,整场秀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没有杂质的时空当中。

三、音乐与服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服装与音乐都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一首乐曲可以用服装来更直观的诠释。反之一件设计作品从其灵感来源之始便可用一首乐曲来展现。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相互衬托,相互协调。音乐和服装都是在有限空间里展现无限的联系和想象,丰富我们的视觉与听觉。客观的说音乐是满足我们的心理状态从我们内心出发经过思想的沉淀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服装则是从我们的外部感受入手,以视觉的直观感受为主经过对已有事物的分析和体会从而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

结语。

服装是流动的艺术,是展现我们生活状态的软雕塑。音乐寄托着我们的灵感与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从这无形的空间里流淌进我们的内心。带给我们最深层的感受。将这两种艺术融会贯通,以四维的视角来展现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才是音乐与服装艺术所共同的特性。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1][2]。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普及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音乐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它涉及到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又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所涵盖的内容有:德育、语言、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它们都与音乐有许多交集。尤其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它在小学的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做如下论述。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德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这句话里,包含着这样一个认识:音乐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顾及他人,学会忍让、善良、感恩、坚强,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课例:(音乐教学论文)歌曲《冬瓜和南瓜》(小学)。

《冬瓜和南瓜》是一首表现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歌曲,以甲甲种冬瓜和丫丫种南瓜为主线引出了一段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趣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树立乐于助人的信念,懂得同学间应团结友爱的道理。

再如,在多声部合唱训练中,要求声音的和谐、统一,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互协作,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演唱出来的声音才能美妙动听、协和悦耳,才能使人得到愉悦的享受。如果有一位学生不协作或唱错一个音,就会使整体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与语文教育。

音乐教育中渗透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音乐课上,优美的歌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语言的熏陶;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总是能被人所感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

课例:欣赏《苗岭的早晨》(小学)《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了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当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完这一乐曲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则小短文,题目是《苗岭的早晨》。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早晨,太阳暖暖的升起来,你听,鸟儿在叫,树郁郁葱葱的,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挺立在那里,小草像一块绿茸茸的地毯铺在那里,你看那小屋,结结实实的。人们在河边打水,往回走,脚踩在竹板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苗岭的早晨真美!”可见在音乐欣赏中,学生们通过自己感知的艺术形象写出了多么美好的作文,“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音乐为学生们提供了感知的对象,为他们创设了想像的空间。

三、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上,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低段年级的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还不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针对这一特点,如果以满堂贯的形式上课,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有的老师就采用课堂中插入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来削减疲劳。在音乐中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又保持了注意力的集中,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设了条件。

当然在音乐课中也有数学的元素在里面。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一年级)一课中,音乐老师在讲授的进程中,就复习了区别“大”和“小”、点数1――5的数学内容。像这样含有数学内容的音乐课还有许多。

这样,我们不仅在数学课上欣赏了音乐,也在音乐课上巩固复习了数学课的内容。

四、音乐与英语教学。

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语言记忆和艺术音乐思维是由不同的大脑皮层区域承担,如果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会对学生进入英语状态起到倍增的作用。学生爱听时尚音乐,学唱英文歌曲,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演唱英文歌曲做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意愿,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音乐与体育有很多相融之处。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还有许多学校将民族舞做为课间操活动纳入到体育当中,来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而又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必然存在素质能力的差异,我们尝试从培养音乐能力入手,根据幼儿在音乐兴趣、技能、表现等方面的差异,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期望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弹性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在音乐兴趣、技能、表现等方面的差异,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尝试从培养音乐能力入手,期望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为幼儿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以及评价方面都增加了多样性。

音乐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幼儿情感体验,激发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能认真倾听音乐的美,理解和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感受,积极回应、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表达,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弹性教学”方法,包括:弹性分组、弹性教材、弹性目标、弹性教学、弹性评价。

一、弹性分组―指具有弹性的分组教学形式。

教师根据幼儿音乐学习需要,以弹性教学小组的形式把音乐能力相近的幼儿分在一起,那么音乐能力差不多的幼儿就可以在教师专为他们特意设置的活动中一起学习。这种弹性分组是多变的,音乐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变化随时调整,不一定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都适用。在节奏活动时,根据活动需要,有多种分组方式。例如,既可以按能力分组:让一组能力较弱的幼儿做基础性的语言节奏练习,而让另一组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成难度较大的二部卡农;又可以按学习内容分:把需要得到更多学习时间和练习的幼儿分成一组,大家一起练习;把那些已经掌握了技能,需要更具挑战性的孩子分成一组开展音乐活动。

如:星星班幼儿经过小班第一学期的学习和观察,苗苗组幼儿求知欲望高,好奇心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芽芽组幼儿也能主动参与活动,能力稍微差一点;豆豆组幼儿节奏感较差,活动时不专注。为了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都能体验快乐,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感知能力与欣赏水平,表现欲望与创造能力,将本班幼儿大致分成三个组,其中:苗苗组:音乐活动能力强,表现突出,大胆而富有创意;芽芽组能主动参与活动,但创造能力差一点;豆豆组个别幼儿,则需要老师随时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但在音乐活动实践中,根据每节音乐课的需要,有时也灵活地分成两个组、三个组、四个组、交换组。

又如:在大一班进行音乐活动《库企企》时将幼儿按音乐能力分成三组进行。小精灵爬山的节奏xxxxxxxx|比较快,注意力要特别集中,我们请豆豆组幼儿用单响筒来表现(马蹄声)。小精灵上台阶的节奏xxxx|,中间不太好控制,请苗苗组幼儿用手鼓来表现。最后按xxxxx|节奏念咒语“库、库、库企企”,我们在活动前经常练习,请芽芽组幼儿用雪玲来表现,加上库、库、库企企的语言节奏,老师用手指指挥幼儿轮奏,使三组幼儿共同完成了《库企企》。

这样的分组教学,可以激发幼儿音乐兴趣,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弹性教材――根据幼儿音乐能力差异,对教材进行弹性改编。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强弱,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和综合。同样的内容对有的幼儿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有的幼儿而言却很困难。教师形成自己的弹性教材,使学习内容与幼儿实际能力相匹配,让每一个的幼儿学习潜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特感受以及特长去把握教材,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不同需要。

如: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库企企。

考虑幼儿能力差异,弹性制定活动目标。豆豆组:乐意参与音乐节奏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芽芽组:看图谱掌握音乐节奏,会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节奏。苗苗组:理解掌握音乐节奏,积极主动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

教学活动中,实行弹性教学。苗苗组幼儿听到音乐,能大胆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芽芽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豆豆组的孩子能模仿同伴或老师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感受音乐的快乐。

开始演奏了,陈晓琳担任指挥,其余幼儿分成三组,第一段是表现“爬山”的音乐,节奏是八分音符节奏型,由芽芽组幼儿使用打击乐器――响棒敲打节奏,表现骑着小马爬山的情景;第二段是表现“上台阶”的音乐,节奏是四分音符节奏型,由豆豆组幼儿使用手鼓打击节奏;苗苗组的幼儿使用雪铃清楚地打击“念咒语”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混合的节奏型。幼儿能在小朋友的指挥下,协调地演奏。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快乐、表现音乐。

三、弹性目标――根据幼儿音乐能力差异,设计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目标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时,鉴于幼儿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幼儿对活动本身的接受能力以及情绪都将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活动的目标预设能否达到。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如年龄、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能力的差异等,在预设活动目标时,老师会对孩子进行弹性要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预设目标过高或过底,老师都将视其情况及时调整。如:小班音乐活动:新授歌曲――《五只小鸭》,老师的预设目标是:1.体验叙事性歌曲的风格。2.能结合手指动作记忆歌词,并能积极地进行表演唱。老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本班孩子年龄偏小,目标1的设定显然要求过高,而且单一的唱歌形式孩子参与兴趣不浓。这时,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装扮成鸭妈妈,孩子扮成小鸭,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在课后的反思中,老师将目标重新定位:1.愿意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感知音乐的美;2.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四、弹性教学――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弹性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各自的强项进行教学,用幼儿擅长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以《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教学为例,当幼儿学会歌曲后,我们可以请语言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请律动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创造一段律动舞蹈;请喜欢画画的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歌曲;请喜欢演唱的为大家表演等。孩子们虽然在一起共同学习同一首歌曲,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音乐能力差异,用不同的形式去教授一样的教学内容。

五、弹性评价――针对幼儿音乐个体差异,进行纵向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音乐节奏表现,运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尤其是对一些音乐节奏感不强的孩子,更是以鼓励、赏识为主,鼓励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评价促进每个幼儿的音乐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提高幼儿音乐审美情趣。

为了有效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促进幼儿均衡发展,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相结合办法,一方面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对话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促进幼儿不断改进自身行为达到持续发展。

总之,在弹性教学的尝试过程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老师专业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从模仿教学转变为自己设计教案,从不会反思到会反思,找问题,解决问题。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1、选题的意义——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将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基础,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选题确定的早,就等于早给自己明确研究的任务和方向赢得了研究时间。

2、选题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选题要根据的主观条件,选择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难易适中、大小适宜的课题。

(2)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判断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是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是否填补了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3)价值性原则——是指选题是否有学术价值、科学价值。

(4)把握性原则——选题应该建立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上,这样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所学专业,对自己研究的论题没有把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好论文。

3、选题的途径。

(1)自主选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或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2)借鉴选题——即被动选题,就是借鉴外界因素获得适合自己的选题。

4、选题的方法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专业方向而已,很难概括,但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综合寻找法——就是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广泛阅读,对已有课题进行综合选择,寻找出有研究价值的`一种方法。

(2)主观设定法——就是先有主观设定,然后沿着一定的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验证,证明自己的选题价值。

(3)借鉴深入法——广泛地研究、分析各种成功的课题,对他人已经研究的有关论题进行反复咀嚼,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从而确立研究课题的一种方法。

(4)实践总结法——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论题,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中。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资料的搜集与。

1、搜集资料的意义——选题一旦确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搜集和积累资料。它们是写好论文的基础。有人初步统计过,一个研究者在科研项目中的时间分配是:搜集材料时间占50.9%,思考计划占30%,撰写论文只占19.1%。因为资料是创造的源泉,是形成论文观点和表达主题的基础。撰写论文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即材料。

2、搜集资料的方法。

(1)确定方向——确定好搜集的方向,才不会将自己置身于资料的“汪洋大海”里,以至于淹没在一大堆与论题无关的资料中。

(2)文献检索——是指从储放文献资料的库房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3、资料的梳理。

(1)阅读资料。

(2)分类组合。

(3)选择资料。

三、撰写提纲。

1、撰写提纲的意义。

(1)明晰构思。

(2)贯通文脉。

2、提纲的基本内容。

(1)标题(题目)。

(2)中心论点。

(3)分论点。

(4)层次段落与所用的资料。

3、提纲的常见形式。

(1)简略提纲。

(2)详细提纲。

1、写作格式。

(1)标题。

(2)署名。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客观表述,是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不加注释,不做评论,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既要写得短而精,又能包含与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

(4)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的,最能体现文章内容特征、意义和价值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是3——6个。写在“摘要”之下,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主题部分a、引言b、正文c、结论d、致谢e、参考文献。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能够为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且在本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1](p.13)。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生产、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演变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如男子三艺(如搏克、射箭、马术),从而产生了比较特殊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的发展过成中,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4](p.7)。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的少数民族体育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体育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4]。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为能够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我们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适合于本地区高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能够与现行体育项目融合发展,以此来充实和丰富现有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该项目调查采取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利用中国知网查询有关国内外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收集整理了部分内蒙古现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规则。其次,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六所高校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

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多次和有关从事民族体育的教师咨询,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各一份。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及以我校有关学校体育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13位教师对问卷设计初稿进行了评价,检验内容包括问卷的设计、内容和结构。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为了能够较充分的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蒙古族体育的认知程度、现有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弊端,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的对象为内蒙古西部6所高校的一、二年级的上公共体育课的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和处理调查所获得资料和数据。然后,运用形式逻辑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论文的合理性。

(一)蒙古族体育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解放以后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高校体育没有和本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体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现在各地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在沿袭着竞技体育运动而形成的课程。而本民族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据统计,西部地区人口达2.85亿,占全国的23.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5亿,占该地区人口的17.64%,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4%[1](p.1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500余项,占全国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70%。各民族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西部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资源。三大球的足球从建立、规范到成为英国“国球”,中间只经过了短短二三十年,已传遍了整个世界。英国足球作为民族体育项目能够在全世界传播,得益于学校体育教学,后来逐渐走向世界。现在风靡全世界的跆拳道以及朝鲜族舞蹈愿韩国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日本的学校体育也正在融入日本的民间舞蹈、武道(相扑、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风筝、独轮车和软式网球等体育教学内容。印度学校体育教育有瑜伽、卡巴迪等。这些国家的民间传统体育无一不是在向学校体育及大众健身推广,使其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走更加完善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2](p.24)。而且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国家对体育课程结构指导性意见来看:内容古朴、形式多样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具有其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广适性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通性等特征,同时具有很多可开发的价值。符合《指导纲要》中有关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等)这也对蒙古族体育走进西部高校提供了依据。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西部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蒙古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宝贵遗产。它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朴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体育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从当前我区大学的学校体育教学来看,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很少有本地区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特点。所以说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效果。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要求。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着其他学科不容替代的作用。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调节情绪、调整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各项素质的根本。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健康身体、愉悦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思想境界的提升看得比强身健体更重要,要多的是强调一种意境。只有修身养性、提高德性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体现了深奥的东方文明,造就了热爱和平、善良诚信和乐于助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处处表现出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性,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道德教材。

因此,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入学校体育大有可为,对内蒙古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也是迫在眉睫的。

(四)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提高。当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也就使得内蒙古当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有人,同时单项的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也能丰富内蒙古西部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壮大。

“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性质中所提到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形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体系提供了依据。

(五)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利于蒙古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与壮大。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还要依靠社会,为社会服务,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要到社会上去为社会服务的。现在社会上很需要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去帮助,去支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推向世界[6](p.2)。

高校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此来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使学校成为开发民族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阵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学校体育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提供参考,提供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健体魄,使蒙汉学生能够共同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腾飞的栋梁之材。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策略。

教育学理论认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培养目标,它既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整个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等改革的基本依据。大学体育课程应顺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遵循大学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健的知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实践性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学生体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个体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获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身心健康目标:正确理解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好处,掌握锻炼的方法,获得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只要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中心,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把适合于体育教学的项目精选出来,把学习这些运动的效果落实到体育所追求的实际目标上去,把运动教学与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为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打好牢固的基础[7](p.1)。

1.基础性原则。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将那些群众基础好、健身娱乐性强的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让广大的各民族同学互相学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蒙古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很高。实用性原则的第二个要求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宜过高,易于推广,特别是有些高校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所以,基于此原因对所选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不应过高。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课程资源若不能被学生固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体育课程形成良好的态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3.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时,要避免选择技术要求过高或内容枯燥无味的素材。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性强的项目,使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民族特色原则。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各地方、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性格等特点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5.科学原则。课程的科学性应表现在:一是课程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三是课程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即内容要有知识含量、符合锻炼身体的要求。要注意不能选择没有价值和不科学的内容进入高校体育。选择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此时教育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全体大学生,而处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又各有其特点。

根据我国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师资不足,教育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上课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现有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下降等现状。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与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合发展,共同来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强大学生对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使高校体育教育办得更具民族特色,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高娃.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小学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1).

[3]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吉如河高娃.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

[6]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7]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图形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构成元素,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文字的演变、书法艺术和服饰图案的丰富多彩都体现着图形元素的独特魅力。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将会使得平面设计的意蕴更丰富、更具有文化气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及文化视觉冲击,触碰人们的心灵和思想。本文简单分析了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意蕴,以及在平面设计中渗透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有效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流失较为严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且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正以较快的步伐迈向世界,让世界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平面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在平面设计中引入新鲜的现代元素之外,还应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其中以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为代表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还能辐射出优良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1.图案蕴含着信仰。

在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把图腾当成个人信仰进行崇拜,将图案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我国的历史可知,原始社会的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图案图腾刻画在器物器皿或岩壁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传统图形。即使这些构图比较简单,也没有任何章法,却能蕴含着原始社会的人们非常虔诚、淳朴、高尚的精神信仰。在原始社会中,不同地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部落,并且他们所崇拜的图腾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创作出的图案也是不同的,有些原始部落将植物图案作为信仰崇拜,有些原始部落则将动作图案作为信仰崇拜。

2.图案承载着精神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且极具教育意义,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古人维护社会运行以及规范个人行为的`标准,并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当然,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最为广泛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起初是作为一种宗法制度,成为了古人治理家政的最高指导思想,并且最后儒家思想演变成为治理国家事务的精神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可见,儒家思想对民间艺术和传统图案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在传统图案元素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先进理念。例如,传统的白鹤图案则示意为父子关系,凤凰图案示意为君臣关系,并且这些图案在不同的场合中呈现出来,其思想指向也是各不相同。

3.图案体现着民间风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风俗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传统民间工艺中民俗文化被体现得非常充分,例如陶瓷、泥塑、剪纸等一些手工制品中都是将各种图案结合起来从而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每逢春节时,在民间的各个家庭都会在房子里粘贴各种剪纸图案,在粮仓张贴五谷丰登图案、在大门上张贴年年有余图案,这些都是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此外,在其它喜庆的节日同样有着非常丰富的、寓意不同的图案。在民族服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丰富多彩、颜色各异的图案,这也象征着各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今,人们的生活受到多元化的文化的冲击,其审美观念也有所转变,其审美要求更高,虽然有些传统图案元素看起来并不是很光鲜亮丽,却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具魅力。

1.文字图形的有效运用。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运用字体图形使之同时兼具装饰性和可阅读性等功能。例如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封面标题设计等,不仅体现出字体的装饰性作用,还充分展示字体的形式美感。中国汉字的字体繁多,每种字体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艺术,都具备很强的形式美感。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对汉字的笔划点、竖、横、撇、捺等部位进行扩展和延伸,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让文字图形化,能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字图案的印象。在文字图形设计中,还能在文字的大小对比、排版、疏密排布、笔划粗细等多方面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文字图案具备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给读者美的享受。假设有文字与图形进行搭配,在处理字体时就需要重视图形与文字的协调统一,按照图形的复杂程度、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字体、字体大小以此来增强视觉效果。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必须要有主次之分,有强有弱,层次分明,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此外,在设计文字图形时,需要考虑到编排效果,例如画册则要求做到精致,文本要整洁工整,有着较强的现代感,并且还需要留出空白空间,字体选用黑体为最合适,字体稍小,行距稍大。而如果是散文、小说之类的,字迹也不宜过粗,行距调整事宜,不同级别的标题也要用字体、大小来区分。如果是设计广告招牌,要结合商店的经营范围,若是餐饮店则要求字样时尚、活泼,颜色鲜艳醒目。在设计名片时,字体不能过于夸张,要看着舒服整洁。

2.吉祥图案的有效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经常会运用到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中的吉祥图案,从本质上讲,构成与图案是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认识,图案构成一方面要追求时尚,另一方面还要彰显民族特色,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合理地运用图案元素以及当代构成理念进行完美展现。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很好地将人与动物的形象巧妙结合,象征着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中国传统图形引用到了吉祥物上,其中“贝贝”帽子纹饰就引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就在平面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吉祥图案包括:春花三杰、香花三元、春兰秋菊、凤戏牡丹、岁寒三友、天仙寿芝、鱼龙变化等等一些象征吉祥如意、健康平安的景物或动物。由于吉祥图案的纹样是丰富多变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前搜集多种一些类似的图案进行对比分析,如福字、寿字、喜字等,找出形式不同的图案之间的关键因素,然后不断地对其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3.民俗图形的有效运用。

我国有56个民族,各具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图形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现代社会对传统民俗图案也非常喜欢,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喜庆图案,受到人们的广发欢迎,它象征着吉祥、平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运用较多的民俗图形元素主要包括金鱼数尾、狮子滚绣球、儿童抱鲤鱼、三羊鼎立、象驮宝瓶、鸡立于石上等等。例如,在运用鲤鱼元素时,通过传统剪纸的鲤鱼元素,来体现平面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感,鲤鱼象征着富贵、吉祥、健康和幸福,也寓意繁荣、欢乐,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再如,在设计龙凤这些有着极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图案时,都会把凤凰和龙放在一起,代表着龙凤吉祥的寓意。设计者应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各种民俗图形所代表的寓意,然后在设计中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创造出既具时代感,也充满民族特色的作品,给人们无尽的美感享受.

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代表着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平面设计中,有效地、巧妙地运用这些传统图形元素将会使得设计作品充满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还能给人精神和思想上的享受。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歌曲特色纷呈,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游牧历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听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在曲调上以长调为主,惨杂着短调,它热情活泼,又深情豪迈。在质朴的歌词中广泛的反映了蒙古族广阔的生活场景,大多歌词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豁达的风情与胸襟,同时很多都掺杂着蒙族人细腻的内心情感。很多歌曲传达孤独的意蕴和感受,让人感受到幽怨与孤独。

关键词:蒙古族曲调质朴孤独。

一、悠长的曲调。

蒙古族的祖先长时间游牧在我国辽阔版图的北部,那里地广人稀,水草丰茂,蒙族的先人,与游荡的白云和广阔的蓝天下为伴,伴随着激荡的游牧岁月,因而在性格上养成了粗犷、豪爽、深沉的个性,这些也许也养育了蒙族民歌悠长。他们常用短小的字句融入音乐,字少腔多,高亢悠扬,听起来仿佛可以想象先民们,如何在近处呼唤远方的牛羊。虽是短小的字句,却有着悠长的拖音,如悠长的狼嚎,但却充满着音乐的质感。歌曲舒缓,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盘旋直上,旋律大起大伏,音域也相当的宽广。

悠长的.曲调,伴随着起伏的旋律被歌唱出来,就像蒙族人的性格一样,具有辽阔、豪迈、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在锡林格勒的长调民歌中,孕育着声音嘹亮悠长的表现形式,《小黄马》、《走马》是当地的流行的长调,呼伦贝尔流行着热情奔放的《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充分显示着悠长的曲调。当然,与悠长曲调相对,在蒙古族歌曲中也存在一些短调,多分部在半农半牧地区,但悠长的长调是其主要的形式。

二、质朴的民情歌词。

在蒙古族的歌曲中,涉略到当地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活场景,具有史诗般的记录价值。在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对歌曲都有着独特的热爱,他们尊重唱歌的人,给唱歌的热特别的荣誉。在漫长的演唱当中,蒙人留下了丰富的歌曲,它们是蒙族人的历史,蒙族人的诗与歌。歌词的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在婚宴等喜庆的场合,以歌颂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活动等为主要内容。

另一类是牧歌,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长期以游牧为生,游牧渗透到了生活的角落,占据着生活的时间与空间,这些都在朴素的歌词中反映出来。集中反映了蒙人的乡土风情,迎客、敬酒、喜庆、醒酒、宴终、送客、娶亲、嫁女、思念、祝愿、赞美、教诲等等,无所不包的生活细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万梨》、《高小姐》、《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等,仅仅从名字中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简单的生活场景。在《达古拉》中“天边泛起一片白云,孕育着一场阴雨,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是可能要和达古拉离,满山的果树虽然那么多哟,结果实的没几棵哟,相识的姐妹,虽然那么多哟,知心的还是达古拉哟。

天边泛起一片白云,孕育着一场阴雨,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是可能要和达古拉分离,满山的果树虽然那么多哟,结果实的没几棵哟,相识的姐妹,虽然那么多哟,知心的还是达古拉哟。

天边泛起一片白云,孕育着一场阴雨,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是可能要和达古拉分离,满山的果树虽然那么多哟,结果实的没几棵哟,相识的姐妹虽然那么多哟,知心的还是达古拉哟。知心的还是达古拉哟。”

这样的反复吟咏,质朴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想到了《诗经》。乡民在劳动中感悟生活,最终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古拉》是表达恋情的一类,从这一手小诗中,我们通过质朴的文字,来感受活泼的感情。同时,在其它的类型中也是一样,总之,蒙族的歌词充满的是质朴言语,表达的确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三、孤独的意蕴。

蒙古族的音乐具有孤独意蕴,反映着蒙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深邃悠长的蒙古草原长调,常常透露出孤独的感受。很多不熟悉蒙古族音乐的人常认为,蒙古人的音乐会像他们的性格那样,充满着彪悍的气息,但这可能是一种误解。蒙古族民间有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这种性格的内倾向体现在歌曲中乃至整个艺术审美观念上。在蒙族人豪迈的骨子里还有着柔情与孤独的一面,突出了情感细腻,善良多忧一面。

如我们熟悉的腾格尔的音乐《天堂》中“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在这些明净的歌词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景与物。但当我们听这首音乐是,感受最深刻的确是苍凉的呼唤,它那么深沉,给人一种撕裂的痛感。我不得惊奇与,这样美丽的歌词怎么会被演绎的这样苍茫。这也许源于长期游牧的蒙古人对广阔的土地乃至整个人生的深刻思考,生活是苦的,天地是旷远的,人们的内心是有着一种更加深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选着了那样深邃的曲调,这样深邃的孤独的曲调,这样孤独的意蕴,更能安顿孤独的内心和孤独的灵魂。

也许在蒙古人的血液里,他们早就感受到了,伟大的神奇的,感人肺腑的音乐是明净而孤独的,只有这样隐含的一种孤独的表达,更加能接近人们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孤独的意蕴早早的就融入了蒙古人的乐曲。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普及性为基础,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要处理好课程教育与课外活动两者的关系。课程教育是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通高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遵循普及性,不应该盲目追求高水平,应该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相区别。高职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两者宗旨不同,那么在教育对象与教育方法等方面就有所不同,但两者作为音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一样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审美情趣。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生理学、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音乐教育来说,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在培养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对象问题时,很自然地就要谈到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对象的未来问题。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普及性,要把普及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要在普及中追求相对性的提高,不要盲目追求纯粹性音乐教育所谓的提高。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水平,只能是占用了大量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专业课程学习而盲目追求音乐水准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注重于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教育的方法,学会在音乐教育上的为师之道。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音乐教育是将个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两者在教育作用上是一样的。这些教育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沁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人的大脑被分为结构基本相同但分工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的左半球称为“语言脑”;负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的右半球被称为“音乐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例如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音乐内容的多解性、不定性特质,可以训练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例如在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过程中,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力。

音乐素质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力。比如,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要全面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和接触中外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懂得不少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三)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独特的流动的审美形式。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有力地“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正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存在异同,两者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1.必须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开展课外活动,对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因而有的学校没有管理艺术教育的机构;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编制;缺乏艺术教育活动经费、场所和设备。

3.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师资缺额很大,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现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困难,往往以音乐院校的评审标准对待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

4.需要编写、出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所需要的多种教材。有些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体现普通高校的特点。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在音乐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彻底摒弃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全盘西化的“一元论”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高职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高职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高职生学会鉴赏音乐、体验音乐。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例如,“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是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互动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主感来促进学习过程。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有经济条件的学校应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课堂,对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音乐作品的讲解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81.

[2]《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3]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回顾与展望1978―.人民音乐.第12期.

[4]陕西教育・高教版.第7期.

江苏传统音乐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摘要:唐代艺术形态的巨大发展为杂剧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音乐的表现手法以歌曲的创新发展、音乐结构的复杂化、器乐音乐的发展、说唱音乐和许多表演性的歌舞、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出现,这一切在杂剧及南戏中均有所体现。元杂剧的成熟与兴盛是思想性、艺术性成熟所决定,同时它又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杂剧音乐手法戏曲艺术。

宋朝的城市比唐朝有了更大的发展,到了宋朝,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也日易壮大,就产生了反映市民生活的音乐艺术。鼓子调、诸宫调、杂剧等纷纷出现,到了南宋,地方戏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词人和音乐家受到这种民间艺术的哺育,创造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揭露阶级矛盾,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到了元朝,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杂剧有了特别光辉的成就。杂剧最初的含义是杂耍,渐渐地杂耍各有专门,杂剧成了一种有动作、有歌唱、有化妆的表演故事情节的舞台作品,到了元朝就只有杂剧来称呼戏曲,这种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演出的固定场所被确立,这一切为音乐表演,特别是戏剧表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唐代丰繁的艺术形态的巨大发展为杂剧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歌曲的创新发展、音乐结构的庞大复杂化、器乐音乐的丰富发展、说唱音乐和表演性的歌舞等艺术形式的出现,到元代,一些说唱艺术也非常普遍,特别是散曲,它更近于似今天的艺术歌曲,尽管在内容上它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文人阶层的那种内心抒情独白、感慨的风格,然而它与杂剧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并对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市人口的集中以及多种文化交流的频繁,艺术家比任何时期都要更多地将眼光投向人生和社会。他们准确地认识到社会的本质,并在戏剧中以生动、形象的手法表达出来,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与社会影响。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

表现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的苦难命运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但关汉卿在这里以极其成功的浪漫主义手法将一个充满现实矛盾的题材处理得十分戏剧化,它超越了作品中的那种因果报应、消沉哀怨的局限,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愤怒及其智慧的反抗,并给中国艺术留下了一部传世珍品。而《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另一种风格的杰作同样也是中国戏剧艺术中的瑰宝。尽管王实甫也是从诸宫调的《西厢记》发展而来,然而他的极具艺术性的戏剧处理以及其华丽隽永的唱词风格对后来直至今日的中国戏剧起到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多重社会矛盾交错下的封建时代的文人,能创造出如此具有人文精神和个性自由、又是十分大众化的作品,正是一个奇迹。而《西厢记》恰恰唱出了美好的人性之歌。当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种赞美人性的作品相当多,然而具有如此积极意义的、大众化效果的却极其少见,这也是其流传社会的原因之一。

然而他们对于音乐的运用是成功的,杂剧的音乐来源主要是民族小调。现在看来,将这些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的民间曲调贯穿运用于整个戏剧中,听来也许觉得音乐风格上有不统一之嫌,而这在当时正是一个创造。正是由于当时经济、城市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成熟,杂剧的产生和发展才成为必然。

杂剧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而曲牌体是戏剧音乐发展的早期形式(尽管现在还有许多戏曲是曲牌体结构的),通过目前所能看到的这些曲牌体的分析,在这些曲牌体之间实际上是有着多种联系的,有的是表现在调式音阶上,有的是宫调上,有的则是旋律音列的特殊固定结构等等。也许戏剧家在原来的民族小调或其他的歌曲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并尽量使之统一在全剧的音乐风格中,所以在曲牌体中实则也带有一些板腔体的特点。另外在全剧的曲牌连缀(所谓“套数”)中还可发现一个曲牌多次间隔出现的情况,这些有点象欧洲音乐结构中的回旋曲,甚至还有双曲牌的间隔出现,并近似于双主题或多主题回旋曲结构,当然这是与杂剧的剧情发展需要有关的。戏剧中剧情的发展具有一定形式的布局安排,而音乐的布局必然是服从于剧情发展的,因而出现此类回旋曲结构的曲牌连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每个“套数”中所包含的曲牌数也是由剧情的发展所决定的。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地域还是人种等方面,均有南北之说,同样在艺术形式几表现特点方面,也有类似观点。而作为北方艺术的杂剧,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就更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特点。元杂剧的旋律基本上是七声音阶,“偏音”的运用十分灵活自由,尽管音阶并不是旋律表现的唯一因素,但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刚劲有力、宽阔流畅的旋律风格。在杂剧中,重要出现的是清乐音阶,并且在调式上常用宫调、羽调和角调,而盏魇胶蜕痰魇绞巧偌的。杂剧的音乐相对南戏较硬,调式的对比较小,这些颇具北方特点的旋律与南方的南戏的旋律对比一下,就出现它们在调式音阶、旋律的个性等方面,具有十分大的差异性。另外,说到唱腔,就不能不考虑到语言对唱腔的影响,而这种北方(接近于北京)语言对杂剧旋律的影响是明显的,它的旋律特点至今对一些北方戏曲音乐还有着影响,这在曲谱上可以发现。我们还可以从旋律的节拍和节奏上看出,杂剧的音乐速度是较慢、较宽松的。砸金音乐在节奏上的另一大特点是强弱的错位使用,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大量运用,这就是民间称之为的“底板”。这种底板的运用使节奏的律动更为生动灵活,打破了方整性节奏造成的一些局限,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和自由性,这种底板的反复运用,它在本质上使音乐的进行按情绪的需要做抑扬顿挫,并使它具有了类似“散板化”的性质。中国音乐区别于西方音乐的一个极大特点就是“散板化”。正是这种“散板化”赋予音乐本身极大的韵味和艺术表现力。

元杂剧包括的题材非常之多,古书称之为“杂剧十二种”。客观地说,杂剧在那种时期就已经发展到如此的成熟状态,而反封建这个主题在中国艺术许多形式中出现,但是在中国音乐戏剧这个特殊的领域内发展得如此之高是少有的。纵观民歌一直是反封建的主流,在历代文人的一些雅作中能见到一些处于个人情怀和个人化的反封建人格,如同时代的散曲、小令等等。散曲尽管在艺术上达到的成就很高,但在思想上几乎还是历史上发文人个人情感的延续,在思想上是历史的翻版。而杂剧在这一点上终于超越了这些,使这一切置于社会的面前,并唱出了人间的快乐和痛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