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 互助保障金申请书(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6:28:27 页码:14
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 互助保障金申请书(八篇)
2023-01-16 06:28:27    小编:ZTFB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一

现代的德国社会保险法是以俾斯麦时期的社会立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险体制的诞生地。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兴起和产业工人的剧增,德社会结构急剧转型,使广泛的社会保障需求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皇帝威廉一世听从俾斯麦的建议于1881年发布“皇帝诏书”,考虑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皇帝诏书”确定了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铁血宰相俾斯麦出于降低社会紧张程度、维护统治的需要,着手建立广泛、统一和强制性的社保体制,通过颁布三部适用工人和部分职员的义务保险法,先后创建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这是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旨在为劳动者提供保障的法律文件。

二、德国养老保险的体系

1.德国养老保险体系

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自愿保险、特定群体的养老保险

2.涵盖范围

法定: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目前,法定养老保险覆盖了从业人员的90%,是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干。

自愿:自愿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医生、牙医、药剂师、律师、艺术工作者等。

特定群体:公务员和法官不参加法定养老保险,有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适用《联邦公务员社会保险法》。自谋职业的农业人员有独立的“农民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即由当前的工作者缴纳养老保险金以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自愿为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待遇,是法定养老保险的补充,也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行为,由私人公司经营,政府只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为了防止因雇主破产而无力支付养老金债务的风险,德国设立了雇主组织的养老保险基金会作为担保机构,如果企业破产,无法支付本企业补充养老金,则由该基金会支付。

个人自愿养老保险是由商业机构提供的,作为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个人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它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主要为那些想在退休后得到更多养老金收入的人提供额外的经济保障。

3.资金来源及筹集

法定养老保险为强制性保险,所有的投保人都有义务依法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

两个渠道:

主要渠道——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次要渠道——国家财政补贴,占养老保险费的五分之一

4.给付条件

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达到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德国规定享受养老金的条件为年满63岁,投保35年或年满65岁、投保15年。

如投保者死亡,其家属可得到一定百分比的养老金。通常年满65岁者即可领取养老金。在某些前提条件下,年满60岁或63岁即可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数额原则上与投保人的劳动工资、交纳时间长短相挂钩。

三、现状及改革

1.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德国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法定养老保险金支付总额的持续上升和缴付总额的不断下降,导致现行养老保险模式已不堪重负。一方面,人口出生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另一方面,高福利导致的高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法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不断减少。

2.改革

(1)提高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到67岁,退休年龄由实际平均60岁提高到63岁,以保证2030年退休金交纳不超过工资的22%。这一措施在欧洲具有普遍性。

(2)适当提高养老保险费率,降低过高的养老金水平。

(3)减少养老金提取比例,提高养老金缴纳比例。

(4)扩大私人养老保险

(5)政府将在养老保险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财政负担要相对稳定。

3.养老形式

专业护理老人院:在德国,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老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

老年之家:互助养老。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们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老人们远离了孤独,也体会到了家的温馨。

四、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四、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现在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属于资本积累的模式,还处于试行阶段,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进而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

1.坚持维护公平和效率的内在统一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一直致力于保持收入再分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二者的内在统一。我国政府应在致力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公平,更有秩序的市场环境。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才会有能力缴纳养老保险,人民的生活才会有保障。

2.扩大资金的多方位筹措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如果仅以现收现付方式分配养老保险基金,必将产生德国现在入不敷出的状况。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很大,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我国应继续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部分积累的管理模式,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风险以及国家和企业的财政承担能力,积累率也不宜过高。此外,应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的力量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补充。

3.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我国采取的资金积累模式意味着数额巨大的资金储备,因此被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就会出现,建立和加强基金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内部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求我国应及时将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化,充分体现专款专用的强有力的约束。

4.加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在德国,任何一个投保人员都具有社会福利号码,并且接受福利的状况不受地区、企业性质的限制。我国也应重视尽快建立一个没有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的统一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中小企业、社会化科研机构、个体户、农民等社会保障问题。同时,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号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参保情况及动态变化,实现养老保险管理的现代化。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二

一年来,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爱辉区就业局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和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全面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1、20xx年全年共新增下岗失业人员306人,共有294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63人,有62人实现了省内、国内和国外的劳务输出。

2、今年3月11日开始为城镇失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这是针对失业人员的一项惠民政策,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工作,有利于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并能全面掌握劳动者就业信息和失业信息,是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做了宣传和咨询解答工作,确保《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到位。截止年底,我社区已申请领办《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数为638人,其中“4050”人员108人。

3、全年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5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人。

4、积极采集用工信息327条,提供岗位个数654人次,及时向下岗失业人员发布岗位信息。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有效服务,全年本社区有309人办理了求职登记,247人在社区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5、小额担保贷款是帮助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现自主创业的有效手段和政策支撑。今年的贷款人员除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外,还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因此工作任务加重,在工作中,我们仔细审核贷款人员提供的材料和证件,按照要求装订并存档,向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详细说明情况。

全年我社区黑河市共有42人,爱辉区有37人取得了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人员创业及扩大创业规模提供了资金支持。

6、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工作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自xx年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连续五年为下岗失业人员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怀,这项优惠政策已越来越被下岗失业人员所重视。

由于今年的工作任务重,今年的社保补贴发放工作从11月22日开始,时间紧任务重,为有效开展这项工作,我们两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确保申请人员能够及时领取补贴。在办理的过程中,本着对下岗失业人员负责的态度仔细审核,认真填表,耐心告知领钱时间、地点、需携带证件等注意事项,并录入电子台帐,全年共为525人办理了社保补贴。

7、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推荐187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再就业做好准备,其中有102人参加了创业培训,67人经过创业培训后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

今年2月,爱辉区就业局对就业困难人员启动和实施了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本次活动我们通过积极搜集、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开展援助帮扶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活动期间,在社区的积极努力帮助下,有3人成功在保洁、家政服务等岗位实现就业。对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我们将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如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更好地帮助大中专毕业实现就业,我们对辖区内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摸底建档,共登记18名大中专毕业生,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和求职意愿。其中通过政府安置机关事业单位见习5人,自主创业2人,自谋职业5人,还有1名困难家庭毕业生李伟经爱辉区就业局审批,被安置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目前还有5人尚未就业,我们会继续跟踪走访他们的就业动向,寻找合适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下岗失业女工,让她们能尽快适应改革浪潮的步伐,促使下岗失业女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信心,尽快适应社会,早日实现就业。我社区于今年3月5日成立了“xx社区下岗女工互助小组”。

互助小组的宗旨是:以实现下岗失业女工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助、互助为目标,通过就业、创业指导、互帮互助、扶贫帮困、公益活动、培训贷款、参加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交流经验等一系列自助、互助、帮扶及公益活动,拓宽下岗女工的再就业渠道,对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就业帮助,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此项工作中,让下岗失业女工重扬生活的风帆,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

1、3月份,互助小组开展了以扶贫帮困为主题的结对子活动,将小组成员中的生活条件好的人员、创业成功人员和目前尚未就业的贫困女工、残疾女工结对子,通过一帮一的扶助,增强她们的就业信心,带动她们实现再就业。

2、4月13日,社区组织互助小组成员参加了“携手抗旱传递爱心”为西南旱区群众捐款献爱心活动,让关爱互助精神传承下去。

3、5月12日,互助小组成员11人,参加了由区就业训练中心举办的创业培训班,通过创业培训,提高下岗女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4、6月5日,互助小组成员开展了在辖区的楼区内捡拾垃圾的公益环保活动,以求通过我们的活动,带动更多的黑河人加入到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维护生态平衡的队伍中来。

5、11月12日,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聘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辖区下岗互助女工小组成员和部分下岗女工讲解健康知识,帮助下岗女工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增强妇女健康保护意识,保持身体健康,为更好地实现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6、11月16日举办了“xx社区下岗女工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了在创业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下岗女工孙岩和王艳红做经验交流。希望通过创业典型的经验交流在全社区广大妇女中营造“崇尚创业”的氛围,激励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热潮。

现已建立了各式台帐25个。今年又新建了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户卡,并将户卡信息录入微机,便于实行动态管理,共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户卡773户,户卡反映内容真实。

1、今年5月末,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协助市、区就业局及劳动监察局一同开展“春暖行动”活动。对辖区内规模较大的9家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辖区内企业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及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克扣工资等问题,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11月中旬,协助市、区劳动监察局对辖区内的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和用工情况进行了补检登记,在去年登记的62家用工单位基础上,又补检了10家,对这些单位的用工情况做了翔实登记。

以上是我们xx社区一年来的工作,这期间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工作上大胆创新,结合本社区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本着为群众解忧、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认真做好今后的劳动保障工作。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三

__社区地处成都北大门,川陕路、三环路、熊猫大道从社区纵横穿过,社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通讯方便,经济发展迅速,社区幅员面积0、67平方公里。现有两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00余人。__年__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在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督导和社区两委班子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劳动保障站工作情景评价如下:

一、制定全年工作计划

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十分重视,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机构,居委会主任担任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设有劳动保障的专职、兼职干事。为了让这一年的工作更好的开展,在年初,社区劳动保障站就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制定了本年的工作计划,保证全年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充分就业工作

(一)做好失业人员登记、就业工作

社区劳动保障站人情接待来登记的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详细登记他们的就业愿望和相关信息,做到社区失业人员状况“六个清”(即失业原因清,社保关系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去向清)。及时的为来登记的失业人员介绍适合的工作。截至年末,社区共登记失业人员5人,去年结转1人,再就业6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达100%。进取配合富士康群康科技公司的招聘,到社区进行了宣传动员,并在社区的网站上进行了宣传。

(二)劳动力培训工作

__年社区劳动保障站组织辖区内有培训愿望的局面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80人都取得了合格证书,并实现就业60人,就业率达75%。

(三)网格化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对社区内的单位进行入户调查,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购买社会保险或综合保险,及时的相应的用工信息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

(四)今年社区购买保险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59岁、60岁以上两个阶段购买人数125人,但数据统计不完全,因社保局出具的票据上出现一些问题,12月以后居民都是自行到街道购买,社区没有得到确切的数据;少儿互助保险:基本保险:32人,大病补充险:14人;医疗保险工作还未结束,但到目前为止,已有200余人购买基本保险,大病补充险也接近100人。

(五)随访回访工作

对失业人员、用人单位,不定期的随访回访,详细的记录随访回访的具体资料,装入相应的盒子存档。

(六)加强宣传相关政策

社区会及时的将新的政策文件告知给社区的局面和用人单位,让他们了解新的政策。并专门设立政策咨询室,辖区内单位或居民有不明白的政策问题,都能够来详细咨询。

三、实名制动态管理

__社区__年4月进行了实名制入户点调查,共有户数为848户(其中包括农村187户,城镇661户),调查人数为1747人(其中包括农村465人,城镇1282人,城镇失业人员14人)。__年4月开始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__年社区代管的拆迁人员分别入住荆竹和昭觉社区,社区重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截止到技能12月底,实名制劳动力总人数为475人,其中451人已就业,非经济活动人口20人,未就业的5人,就业率95%。

四、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各项报表资料

按时的将各项数据录入到电脑和网上,保证数据及时的上传。做好劳动保障站的各种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保证他们掌握社区内的基本情景。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四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

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免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出诊费等)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但是乡村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靠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

2.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

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

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

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

3.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

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虽然xx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xx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20xx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4.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

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朽现象的发生。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

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

我们的结论是:

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其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的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三,在农产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俊康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的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因此,人民的健康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人口还生活在农村,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我国“xx”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和提高亿万农民的教育和健康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国的农村卫生工作曾经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建国以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初级保健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方针下,直到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的创立使农村卫生保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冲击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卫生的人、财、物等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间,一是合作医疗纷纷解体,二是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逐渐扩大。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五个“五年计划”(xx81—20xx年),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医疗卫生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六五”计划纲要只提到了“加强赤脚医生、农村卫生员和接生员培训”,而“七五”计划纲要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没有提及。进入90年代后,日趋薄弱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开始重新得到一定的重视,“八五”计划纲要重提“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提出恢复和发展农村三级合作医疗卫生网,努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卫生设施建设。“xx”计划纲要提出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民基本卫生医疗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针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效率低下、医疗机构不合理的补偿机制以及医疗市场酷构等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

但是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健康面临很大的挑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更多发生在农村,这些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比重在xx91年至20xx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6.59%,社会卫生投入由6.73%降至3.26%。政府对卫生投入下降的直接后果:一是农民个人医疗负担的增加,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二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

(2)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后,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根据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自费承担医疗费用(xx93年84.1%,xx98年87.3%,20xx年79%),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更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了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多。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xx93年、xx98年、20xx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均为可比价格)。

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价格格外重要,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对贫困人群,最终会影响健康状况。医疗费用上升情况下,农民直接支付费用方式导致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占30.3%,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45.8%,其中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收入越低的农民,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的比例越高。

(3)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转诊体系被逐步打破。虽然农村卫生服务供给规模仍在增加,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更多的患者集中到县及县以上医院,使得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医疗机构病源下降,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去大医院就诊的倾向,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建国初的近70%下降到20xx年的不足40%,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床位数历年一直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自80年代以来没有明显的增加。80年代初,卫生院还承担很多的医疗服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服务超过了卫生院,此后,卫生院的诊疗人次逐年下降,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接近70%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

政府投入的不足,医疗条件和医疗人才的缺乏,使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能以卖药为主,有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80%,而就诊患者的减少,使得乡镇卫生院只能通过不规范的行为从为数不多的患者那里获得收入,如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在提供更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护理,而是定位于提供利润高的新项目、建立特色专科以增加收入,有条件的就竞相引进高科技、高费用的检查设备吸引患者就医,这进一步破坏了原有三级网络的功能,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奎几年,尤其是“非典”之后,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以及对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视,情况有所好转,但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而且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的影响。例如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加,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等使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更为严重。进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基本没有保障,一旦有病一般只能回到农村。再如交通、生产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的增加也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急救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由于迷信的复燃、家庭空巢、文化生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农民的精神健康,不仅是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是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等人口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更多是需要医疗保健服务比较多的老年人口。农村人口疾病模式变化的重要特点是55%—60%的死亡和疾病原因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也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老龄人口、慢性病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是农村最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部分人口的增加会对农村医疗保障带来财务上的巨大挑战。

20xx年一号文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xx”规划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目标,这给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医疗卫生应该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健康也就投资了人力资本。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健康的、廉价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损害了老百姓的健康。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导下,应该更重视老百姓的健康,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况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健康的劳动力队伍。其次,卫生投入,尤其是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投入,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精神卫生促进等本身是公共卫生的范畴,做好这些工作也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农民健康状况提高了,就能更好地参加劳动,“生产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从而使得农民增加收入,“生活宽裕”。

“xx”规划纲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单独的一节来阐述农村卫生工作,内容更为全面,提出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培训乡村卫生人员,开展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活动;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大力提高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的比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定为农村医改的突破口,也是近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根据“xx”规划和今年精神,20xx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xx年达到60%,20xx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xx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民的就医用药问题,促使农民无病早防、有病早医。回顾合作医疗历史,分析新农合试点以及其他国家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新农合作为一种社区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的挑战。当前新农合的定位是“低水平、广覆盖”,从持续发展来看,新农合的目标是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保障水平,从而真正解决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开源”,扩大参与率和筹资水平,另一方面要“节流”,控制农村医疗费用。

1.政府推动是新农合扩大、推广的重要保障。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新农合以自愿参加为实施原则。之所以强调“自愿”的原则,既是出于对农民选择的尊重,也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同时,合作医疗费用个人分担一部分,在自愿参加原则下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理论上,自愿原则下会存在“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保险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最常见的难题,一方面高危人群更愿意参加保险,另一方面,保险方更愿意选择疾病风险低的人群。目前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农民自愿为原则,而且对同一合作范围内的农民统一对待,没有根据疾病风险等因素对个人缴纳费用进行调整,因此很难避免逆向选择。如果只是聚集高危人群,那么就无法发挥合作医疗分担风险的作用,合作医疗基金不足以补偿参加人群的医疗费用。如果量入为出,降低补偿的金额,同时就降低了人们参加的积极性。

实践上,泰国在“30铢计划”①之前实施过自愿性健康卡制度,家庭以500铢购买健康卡,国家每卡配套500铢给定点的有关卫生机构,购卡家庭任何成员可持卡到定点公共卫生机构免费就诊或住院,但免费就诊及住院次数和享受的服务项目都有严格的限定。由于自愿购买,购买者多为高危人群,仅覆盖了10%的人口,最终也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五

安徽代表团 童海保

议案主题: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几十年来立法跟进缓慢,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仍不尽完善,建议全国人大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建立健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一、案由

我国现阶段社会处在发展变革之中,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原有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新的社会问题如阶层分化、老龄化、贫富分化、看病难、失业等社会风险又日渐突出,国民对社会保障法制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现有的法律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依靠行政规定,立法进展缓慢,国家缺少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缺少有力的法律支持,根本大法缺少相应的基本法配套实施。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是 关乎国运,惠及子孙 的大事。

(一)世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早在1601年就颁布了《济贫法》,实施以救济贫民、失业者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初又制定了《老年赡养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并于x年合并为《社会保障法》。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于x年就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公共补助、儿童保健和福利服务四类,后经多次修正,又解决了老年和失业保障问题,形成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保障项目达300多个。而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特别是制定基本法,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了半个多世纪至几个世纪。我国新宪法自1982年实施以来,至今几十年没有一部综合的社会保障法,仅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少量法律规范,且保障力度不足,缺乏可操作性。而居于社会保障核心地位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仍显空白,现行的《保险法》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属于民商法体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升高,尤其是考虑到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作用,我们确有必要拉近立法差距,制定一部较系统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基本法。

(二)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综合的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立法进程缓慢,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日益明显。

一是少而零散不成体系。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甚少,且其内容并非主要适用于社会操作性层面。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也不多,大多是相关部委颁布的各种规章,往往以 规定 、 试行 、 决定 、 意见 、 通知 、 暂行办法 等形式出现,而地方行政规定基本都是以 红头文件 形式发布,不仅层次偏低,与社会保障的法律地位不相符合,而且比较分散,体系不健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色彩较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也就谈不上正确统一实施。

二是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收入中城镇的 高福利 与农村的 负福利 的反差,农村社会保障除传统的社会救助、优抚保障外,其他社会保障基本全无,至今仍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承担天灾人祸的能力难以乐观,有的甚至弱不禁风。其次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资料计算,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全国为5.29%,各地区则从1-14%分布,悬殊较大;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来看,全国为11.47%,各地区在3-25%之间分布,差距更明显。再次是保障标准不平衡,存在着保障标准高低并存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300元以上,而有些地方则不足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农村则只能靠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储蓄养老、互助养老,保障系数脆弱。

三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城镇和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救灾救济等分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管理,相互之间的资金无法进行统筹协调,且统筹层次较低,仅养老保险在部分地区实行省级统筹,其他保障项目基本都是市(地)级统筹,甚至一些项目仅处于县级统筹层次,出现少部分地区保障有余,大部分地区都保障无力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资金的协调平衡。

四是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混乱。由于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在资金管理上较为混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有的贪污、挪用数额巨大;有的动用资金赌博甚至出境赌博;有的转移资金,投资生财,出现亏损,无法挽回;有的虚报冒领,层层克扣。真正到受救助者手中的往往是廖廖无几,甚至空有其名,而受救助者还蒙在鼓里,以致本来就很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失去保障作用。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产生的负作用,必须尽快解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三)我国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该条第二、第三款还规定了对残废军人、烈军属和盲、聋、哑及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社会保障。党的xx大报告也指出,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早在1962年,我国的 七五 计划中就明确提出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项目,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作出准确概括。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依据充分、有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立法条件也基本成熟。

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奠定了立法基础。现行的法律规范虽然量少面窄,却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并正在建立由国家、单位、劳动者三方共同负担的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量的行政法规及地方的政策性规定,实施中既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存在问题。这些为国家制定综合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转变。社会保障模式由 国家型 向 保险型 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由 现收现付制 向 国家积累制 转变;社会救济由被动式向积极推进式的 再就业 工程转变。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过程,为制定较合理的基本法提供了有力条件。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义务主体形成多元结构。我国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但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连续几十年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在世界各国中鲜为少见,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发展经济促进立法,加强立法保障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更何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已形成义务主体多元结构,国家不是惟一的义务主体,处于主要义务人地位,企事业单位、雇主和劳动者都是义务主体,获得保障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义务主体的多元化,为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开辟了途径。

二、建议

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保障制度,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立法不规范,内容不统一协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特建议全国人大制定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一)立法形式。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基本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项目内容、运行规则、适用范围、筹资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监督机制、纠纷裁处、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

(二)立法规划。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应立足于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规划立法,哪些法律需要立即制定、哪些现有法律法规应当完善、哪些地方性法规应当清理、哪些应当通过政策来调节、哪些问题应当授权地方政府等,需要通盘考虑。制定基本法统一各单项法律法规,逐步制定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优抚)法、社会保障基金法、社会保障争议程序法,并修订完善现有的其他保障法。然后授权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者其他配套实施的规定,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三)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支柱,应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建立起广覆盖、多支柱,自保公助型或民办公助型的保障基金。基本法宜突出以下重点环节:一是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办法,真正建立起 税务征收、财政补助、社保审核、银行发行、审计监督 的新型社会保险基金,一律按列入成本、费用的全部工资及企业所得税应税额核定企业缴费基数,按个人所得税应税额核定个人缴费基数,加大清欠力度,对于有意拖欠行为,应从银行帐户强行划拨并加大滞纳金比例,确保不发生新的欠费。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制,设立收、管、支相对分离的职能机构,把基金运营职能从基金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化营运的、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会等作为基金的营运机构,使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权、保管权、营运权、发放权分属不同机构,相互制约监督。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机制,建立社会保障机构的内部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实行社会保障基金定期审计并向人大报告和向社会公开、公示制度,遏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发放中腐败现象发生。

(四)农村社保。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薄弱的一面是农村社保,基本法应设专章保障农民 生有所养、老有所靠、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灾有所救、育有所教 的需求。农村社保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合理界定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按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建立与城镇相近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建立医疗和灾情保障制度,按照 自愿量力、因地制约、民办公助、共济受益 的原则,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以政府补助为主、农民自筹为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以政府补助与社会帮助相结合的社会救济救灾制度。三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为家庭与社会养老并举,把增强土地养老能力与发展土地外养老保障结合起来,并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把企业、雇主必须及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列入劳动合同必载条款,在法律上明确规定 谁用工、谁养老 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城镇职工)。四是建立社会保险转移制度,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当地们回到农村时自然转移到当地农村社会保险体系。

(五)失业保障。目前,城镇城工下岗的失业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各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中大都对享受失业保险金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非因本人原因导致失业 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规定。基本法应明确失业保障的范围,对无端挑剔就业岗位或惰性的无业人员作出必要的限制,并不宜片面强调政府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应该为每一个具有劳动愿望与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再就业的制度保证,按照 大市场、小政府 的理念,改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把失业保障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六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确保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我县如期启动。刚才,沈改莲副县长作了动员部署,并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既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高度重视,又充分体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思想上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保持步调一致,切实增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破解农村“因病致贫”问题的根本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党中央、国务院20xx年7月1日起在310个县(市、区)开展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xx年将试点范围由占全国的21%的县(市、区)扩大到40%左右,到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我市歙县已于两年前率先实施了这项工作,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经过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县于今年1月被省政府纳入全省第二批新增新型农村医疗工作试点县行列,要求20xx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随着这项制度的启动实施,必将对破解我县农村“因病致贫”问题,提高全县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村群众的生活依然不够富裕,农村卫生条件仍然比较落后,农民的健康水平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小病拖、大病扛,拖拖扛扛见阎王”;“脱贫忙、致富忙,一场大病全泡汤”,这些顺口溜,是不少农民的真实写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一人大病一家贫”、“一次大病一生穷”的现象屡见不鲜,疾病导致贫困,贫困又使疾病难以救治,形成了恶性循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全县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出资一部分,农民自己缴纳一部分,合起来组成一个合作医疗基金。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一旦生病,就可以按比例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能够有效地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并能使一些大病得到及时医治。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财政困难县来说,无疑是治本之策。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实做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就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事业作为重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农民还是弱势群体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收幅度不大,家庭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不能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把这项关注民生、解决民困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我县为第二批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根据省里的统一要求,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今年3月20日前完成,20xx年4月1日正式启动,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我们还要入户宣传发动、协议签订、农民个人缴费资金收缴、《合作医疗就诊证》的办理、发放等大量的工作要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大战二十天,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到位。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一要抓住宣传发动这个关键,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参合”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在我县实施,是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盼望已久愿望,大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也有不少农民存在种种顾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持观望态度。可以说,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首先取决于能否调动广大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否则,就会举步维艰。因此,在具体宣传中要做到“四个注重”:一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对这项新事物,农民心存疑虑肯定会有:一怕补偿金不能兑现;交的钱打了水漂;二怕兑现不及时、不到位;三怕政策缺乏连续性;四怕手续烦琐,办事门槛高。要针对群众怕吃亏的思想及种种顾虑,耐心讲解有关政策、措施、办法,确保达到消除群众疑虑的目的。二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简报、标语口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力争有最大的覆盖面。三要注重方法的细致性。各种宣传,不能浮光掠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进村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四要注重宣传的准确性。要准确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宣传农民群众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和实惠,宣传看病就医和报销费用的办法和程序。通过宣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各级干部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定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二是增强农民互助共济和共同抗御疾病风险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这项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为农民的利益着想,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使他们打消顾虑,放心地参加合作医疗。

二要抓住资金筹措这个难点,确保合作医疗资金按时到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是难点。没有一个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一句空话。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全面落实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从20xx年起每人每年50元,其中中央补助20元,省县财政补助20元,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缴纳10元。农民自筹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征收,上划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专用帐户,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各乡镇一定要强化工作措施,在动员组织下,实行定点、定时、定额“三定”筹资方式,确保3月20日前完成筹资任务。各乡镇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可以结合实际,创新机制,解决难题,特别是对那些盼“合”心切,又无能为力,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贫济困,与农村医疗救助结合起来,资助绝对贫困户、重点优抚和社会救济对象参合,等等。同时,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政策和标准,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严禁强迫命令和行政干预,确保不出现任何违章违纪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调度和协调,及时沟通信息,搞好服务,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抓住规范管理这个重点,建立健全合作医疗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信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可操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资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规定,严格审批程序,日常收支管理帐目要日清月结,收有凭证,支有依据。严格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独立建帐、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当年用不完的,结转到来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支挪用,保证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定期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资金收支、使用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

四要抓住工作方法这个支点,积极稳妥推进合作医疗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把握住工作原则,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妥善处理“三种关系”:一是系统考虑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县委、县政府已对这项工作的目标定位、体系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虑,制定下发了《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但是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的目标。二是普遍提高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总体水平。但是,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农村群众要享受到如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保障水平还不太现实。因此,在现阶段必须考虑农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承受能力,突出重点,明确主要“保大”、适当“保小”的方针,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的关系。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工作中,政府主要是保证投入,发挥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作用。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主体,也是享受者。由于观念、意识、经济基础的差异,无论我们的工作怎么到位,开始时总会有一部分群众不愿意参加、甚至不能接受合作医疗。对这部分群众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能搞行政强迫命令,特别是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和态度对待群众,造成恶劣影响,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当然,坚持群众自愿,不是放任不管,如果没有达到80%参合率,这项制度也就失去意义。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如期启动

省委、省政府于今年1月份将我县列入全省第二批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这既是对我县卫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县的高度信任,更是对全县广大农民的极大关杯和爱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确保20xx年如期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全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加强领导。为了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好办实,县里已经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同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协管办公室,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高度负责的同志选配到合作医疗工作岗位上来。同时,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加强对乡镇人员基本政策、办事规则、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确保这项工作按政策、按要求、按时限迅速展开。

二要密切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本乡镇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通力合作,搞好配合。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落实。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药品价格,改善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县财政局要按照实际参加人数,及时划拨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县广电局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氛围;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严防截留、挪用合作医疗基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多渠道筹集的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正、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

三要强化监督。一是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每季度将合作医疗工作进展情况、资金收缴、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各乡镇合作医疗办公室,每月要将本乡镇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公布上墙,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审计,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直接监督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列支活动;三是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的检查监督,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使用,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农民存的放心、用的舒心,真正得到实惠。

同志们,做好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事关全局和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好事、实事、大事。希望大家以这次动员大会为契机,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如期启动,顺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两个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七

一年来,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爱辉区就业局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和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全面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1、20xx年全年共新增下岗失业人员306人,共有294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63人,有62人实现了省内、国内和国外的劳务输出。

2、今年3月11日开始为城镇失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这是针对失业人员的一项惠民政策,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工作,有利于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并能全面掌握劳动者就业信息和失业信息,是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做了宣传和咨询解答工作,确保《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到位。截止年底,我社区已申请领办《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数为638人,其中“ 4050”人员108人。

3、全年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5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人。

4、积极采集用工信息327条,提供岗位个数654人次,及时向下岗失业人员发布岗位信息。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有效服务,全年本社区有309人办理了求职登记,247人在社区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5、小额担保贷款是帮助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现自主创业的有效手段和政策支撑。今年的贷款人员除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外,还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因此工作任务加重,在工作中,我们仔细审核贷款人员提供的材料和证件,按照要求装订并存档,向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详细说明情况。全年我社区黑河市共有42人,爱辉区有37人取得了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人员创业及扩大创业规模提供了资金支持。

6、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工作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自xx年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连续五年为下岗失业人员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怀,这项优惠政策已越来越被下岗失业人员所重视。由于今年的工作任务重,今年的社保补贴发放工作从11月22日开始,时间紧任务重,为有效开展这项工作,我们两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确保申请人员能够及时领取补贴。在办理的过程中,本着对下岗失业人员负责的态度仔细审核,认真填表,耐心告知领钱时间、地点、需携带证件等注意事项,并录入电子台帐,全年共为525人办理了社保补贴。

7、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推荐187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再就业做好准备,其中有102 人参加了创业培训,67人经过创业培训后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

二、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困难

今年2月,爱辉区就业局对就业困难人员启动和实施了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 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本次活动我们通过积极搜集、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开展援助帮扶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活动期间,在社区的积极努力帮助下,有3人成功在保洁、家政服务等岗位实现就业。对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我们将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如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更好地帮助大中专毕业实现就业,我们对辖区内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摸底建档,共登记18名大中专毕业生,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和求职意愿。其中通过政府安置机关事业单位见习5人,自主创业2人,自谋职业5人,还有1名困难家庭毕业生李伟经爱辉区就业局审批,被安置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目前还有5人尚未就业,我们会继续跟踪走访他们的就业动向,寻找合适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就业帮扶工作求创新,成立下岗女工互助小组

为了更好地服务下岗失业女工,让她们能尽快适应改革浪潮的步伐,促使下岗失业女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信心,尽快适应社会,早日实现就业。我社区于今年3月5日成立了“鹿源春社区下岗女工互助小组”。互助小组的宗旨是:以实现下岗失业女工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助、互助为目标,通过就业、创业指导、互帮互助、扶贫帮困、公益活动、培训贷款、参加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交流经验等一系列自助、互助、帮扶及公益活动,拓宽下岗女工的再就业渠道,对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就业帮助,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此项工作中,让下岗失业女工重扬生活的风帆,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

1、3月份,互助小组开展了以扶贫帮困为主题的结对子活动,将小组成员中的生活条件好的人员、创业成功人员和目前尚未就业的贫困女工、残疾女工结对子,通过一帮一的扶助,增强她们的就业信心,带动她们实现再就业。

2、4月13日,社区组织互助小组成员参加了“携手抗旱传递爱心”为西南旱区群众捐款献爱心活动,让关爱互助精神传承下去。

3、5月12日,互助小组成员11人,参加了由区就业训练中心举办的创业培训班,通过创业培训,提高下岗女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4、6月5日,互助小组成员开展了在辖区的楼区内捡拾垃圾的公益环保活动,以求通过我们的活动,带动更多的黑河人加入到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维护生态平衡的队伍中来。

5、11月12日,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聘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辖区下岗互助女工小组成员和部分下岗女工讲解健康知识,帮助下岗女工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增强妇女健康保护意识,保持身体健康,为更好地实现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6、11月16日举办了“鹿源春社区下岗女工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了在创业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下岗女工孙岩和王艳红做经验交流。希望通过创业典型的经验交流在全社区广大妇女中营造“崇尚创业”的氛围,激励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热潮。

五、继续健全完善基础台帐和材料管理。

现已建立了各式台帐25个。今年又新建了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户卡,并将户卡信息录入微机,便于实行动态管理,共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户卡773户,户卡反映内容真实。

六、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劳动监察工作

1、今年5月末,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协助市、区就业局及劳动监察局一同开展“春暖行动”活动。对辖区内规模较大的9家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辖区内企业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及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克扣工资等问题,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11月中旬,协助市、区劳动监察局对辖区内的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和用工情况进行了补检登记,在去年登记的62家用工单位基础上,又补检了10家,对这些单位的用工情况做了翔实登记。

以上是我们鹿源春社区一年来的工作,这期间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工作上大胆创新,结合本社区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本着为群众解忧、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认真做好今后的劳动保障工作。

推荐互助保障计划申请书(推荐)八

__社区地处成都北大门,川陕路、三环路、熊猫大道从社区纵横穿过,社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通讯方便,经济发展迅速,社区幅员面积0.67平方公里。现有两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00余人。__年__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在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督导和社区两委班子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劳动保障站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全年工作计划

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社区领导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机构,居委会主任担任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设有劳动保障的专职、兼职干事。为了让这一年的工作更好的开展,在年初,社区劳动保障站就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制定了本年的工作计划,保证全年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 充分就业工作

(一)做好失业人员登记、就业工作

社区劳动保障站人情接待来登记的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详细登记他们的就业愿望和相关信息,做到社区失业人员状况“六个清”(即失业原因清,社保关系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去向清)。及时的为来登记的失业人员介绍适合的工作。截至年末,社区共登记失业人员5人,去年结转1人,再就业6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达100%。积极配合富士康群康科技公司的招聘,到社区进行了宣传动员,并在社区的网站上进行了宣传。

(二)劳动力培训工作

__年社区劳动保障站组织辖区内有培训愿望的局面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80人都取得了合格证书,并实现就业60人,就业率达75%。

(三)网格化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对社区内的单位进行入户调查,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购买社会保险或综合保险,及时的相应的用工信息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

(四)今年社区购买保险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59岁、60岁以上两个阶段购买人数125人,但数据统计不完全,因社保局出具的票据上出现一些问题,12月以后居民都是自行到街道购买,社区没有得到确切的数据;少儿互助保险:基本保险:32人,大病补充险:14人;医疗保险工作还未结束,但到目前为止,已有200余人购买基本保险,大病补充险也接近100人。

(五)随访回访工作

对失业人员、用人单位,不定期的随访回访,详细的记录随访回访的具体内容,装入相应的盒子存档。

(六)加强宣传相关政策

社区会及时的将新的政策文件告知给社区的局面和用人单位,让他们了解新的政策。并专门设立政策咨询室,辖区内单位或居民有不明白的政策问题,都可以来详细咨询。

三、 实名制动态管理

__社区__年4月进行了实名制入户点调查,共有户数为848户(其中包括农村187户,城镇661户),调查人数为1747人(其中包括农村465人,城镇1282人,城镇失业人员14人)。__年4月开始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__年社区代管的拆迁人员分别入住荆竹和昭觉社区,社区重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截止到技能12月底,实名制劳动力总人数为475人,其中451人已就业,非经济活动人口20人,未就业的5人,就业率95%。

四、 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各项报表资料

按时的将各项数据录入到电脑和网上,保证数据及时的上传。做好劳动保障站的各种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保证他们掌握社区内的基本情况。

五、 以后的工作开展

__年,__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工作非常顺利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劳动保障站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为社区内的用人单位和居民朋友服务好,更出色的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