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浙江建设工程协议书下载简短 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10版(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6:40:12 页码:11
浙江建设工程协议书下载简短 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10版(2篇)
2023-01-16 06:40:12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浙江建设工程协议书下载简短一

案由:发展油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提案人:

资料: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一齐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x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县是浙江省油茶第二大县,在上世纪60年代鼎盛时期,我县油茶种植面积到达31万余亩,青田的油茶种子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省各地种植,被誉称为"浙南油库"。但80年代后,受观念、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的油茶产业一向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一、我县油茶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x年县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我县油茶种植面积仅存21。4万亩,万亩以上的乡镇有7个,全县有4万余农户经营油茶,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船寮、东源、祯埠等中西部地区,其中章村乡和腊口镇最多。在这21。4万亩油茶中,仅有3万余亩的油茶林处于经营管理状态,其余都处于半野生和原始栽培状态,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及少量的浙江红花油茶。

二、我县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用心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靠"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一些林农放下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

2、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油茶树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实生繁殖方式,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大小年突出,产量低且不稳,油茶品种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我县茶农对油茶种植生产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对垦复油茶的用心性不高,全县约有60%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即使垦复了也没有连续性,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3、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县的油茶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加工潜力弱,出油率低,只有22%左右,即100公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约22公斤。生产的油茶品质低,价格低,一般市场价为20元/斤,只有精品茶油价格的1/5左右。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除几家深加工企业,其他作坊式的加工厂对于茶皂素提取、菌体蛋白饲料等综合开发利用还是空白。

4、缺乏强势"品牌"和高端技术。我县目前虽然有浙南油茶等3家油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攻关、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与行业发展目标、国内大型油茶加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端技术,无法完全有效利用油茶资源,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目前没有一个叫得响当当的大品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是产品赢得市场的保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强势品牌、高端生产技术的缺乏,是我县油茶生产企业的最大软肋,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5、农村劳力少,茶油商品率低。山区种植油茶劳动强度大,而我县油茶主产区的农村青年都已外出务工。劳动投入少,是我县油茶林荒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油茶林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林农主要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将茶籽榨成成品油留作家庭自用。

三、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思考与推荐

1、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推荐政府要把油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农产业和乡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油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负责制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油茶抚育改造、品种改良和油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油茶林地流转机制和补偿机制,并把各种机制落到切实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上来,为产业发展做保障。

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油茶产业,首先要把转变群众落后观念放在第一位。一是要走出去。组织油茶大户、乡村干部、有意向发展油茶的群众到江西、湖南等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用心发动民营企业家、油茶大户,采取租赁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茶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构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要请进来。推荐由县林业局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以科技为支持,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发展油茶产业,应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油茶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对新品种进行预植更新,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推荐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群众。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茶农。要组织开展技术下乡活动,为群众带给油茶低改技术服务。

4、培育龙头,提升油茶综合竞争力。政府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一批以"瓯江源"等为主的品牌企业,进一步提高我县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油茶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附加值,在那里我要举一个例子,此刻的油茶加工企业主要是收购茶籽饼和毛油,农民要自我采摘、脱壳、榨油,这中间要接近一个月左右。对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户来说就没有用心性了,如果企业扩大规模,开发出油茶果脱壳设备,直接收购农户的油茶果,这样农民的油茶生产的用心性就会提高,进一步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5、转变机制,加强市场开拓。要实现产业化,务必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企业的主体行为。如果仅建设油茶树基地,缺少油茶籽加工企业,农民生产的茶籽没有出路,缺乏销售渠道,也构成不了产业;反之,如果仅有油茶籽加工企业,没有必须规模的油茶籽基地为依托,则生产企业将成为"无米之炊"。推荐应加强和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用心鼓励贩销大户参与到合作社中去,成为产销衔接的纽带和调节产销矛盾的主导力量;同时大力挖掘、弘扬油茶文化,丰富油茶内涵,增加油茶的主导力量;促进油茶产业化的发展。

关于浙江建设工程协议书下载简短二

党的xx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到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浙江桐庐县狄蒲村、环溪村,南京江宁区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初步思路。

什么是美丽乡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或正式的概念。但是,从美丽乡村发展方向和实践过程来看,美丽乡村就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其集中体现在五个“美”的建设上:一是环境之美,规划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二是风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荣、底蕴深厚,耕读传家、以文化人,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使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设农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四是秩序之美,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民主法制、村务公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社会有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五是创业之美,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勇于创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钱办事理事,拥有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各地具体的建设做法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规划设计。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标准。在建设之前,每个村庄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规划院所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发展目标定位、村庄形态、建设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反复论证。有的规划非常详细,小到一条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体的规划或设计,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比如桐庐县的狄蒲村,一个牛棚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时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颇具创意。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丽乡村还是和传统农村一样,鸡窝牛圈,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电线交错,是谈不上美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路、水、厕和旧房。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治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之美丽要义。每个村庄都把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农民上楼,不拿土地作文章与民争利。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大拆大建来建设的,都是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使农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在桐庐环溪村我们看到,有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有旧房老屋,相互映衬,别具风格。郝堂村在建设中,则提出了“尊重农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们有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资源,有的则是无中生有“打造”资源,但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特色和支撑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视文化的保留传承。文化是魂,是一个村庄的精气神,没有文化的村庄终行将不远。对于文化的认知、保护、运用,所考察的这几个村庄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了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庄内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他们根据民间传说,不惜在村子主干道上修一座坟茔来传承弘扬宗族文化。

通过对国内几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由衷感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村日益式微的趋势没有好转。虽然有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生活的保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几天,总理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不在“楼”,而在“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建设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亿万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保留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说“物”的建设是硬杠杠,那么文化则是乡村的软指标。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构建起了中华文明的华丽殿堂。农村文化有哪些?概括来说就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对人们影响最大。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因此在农村“家”文化对农民有着更大的意义。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民的小家呵护好。正如总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视家的观念。而纵观几个建设比较成功的几个美丽乡村,他们就非常注重对家的保护。村庄建起了新居,为什么颓废衷败的老房旧居不拆掉?为什么狄蒲的申屠氏祠堂历经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为什么郝堂村依山就势建房而不强求农民集中居住?说到底,就是看到并尊重了农民对家园、家庭的珍惜和浓重情结。

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顺应群众期盼,是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所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对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别久居城市的人们,长期面对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嚣,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让心灵得到平复,灵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由此,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是保证发展持续性。党的xx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而美丽乡村契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几个村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持续性发展。

我市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几个村庄的考察学习,对比借鉴,我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阔的特点。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一个各项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为试点,先行打造,形成经验之后,再全市铺开。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较大,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向上争取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几个村庄当中,都是在当地政府强力支持下推进的,这也是克服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高标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和建设定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要高度重视,认真保护,深入挖掘,做好传承。建议由市里牵头,尽快启动相关规划设计,依托村庄自身的特色或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强化考评,激发动力。围绕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