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 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模板(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6:45:13 页码:12
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 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模板(2篇)
2023-01-16 06:45:13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一

乙方: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于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

(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乙方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甲方应为乙方优先推荐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应乙方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2.应乙方要求,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承担或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甲方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乙方转让。

3.应乙方要求,可在甲方挂牌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和“产品研发中心”,为乙方提供技术讲座、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资料翻译、产品研发及生产等方面的服务,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4.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或“企业员工培训”等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根据乙方生产经营的需求,为乙方提供企业规划、发展、管理、经营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6.甲方在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合作、专业实习、人员培训等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合理要求,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甲方的教学需要,可在乙方挂牌设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甲方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2.乙方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甲方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

3.应甲方教学改革需要,乙方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选派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

4.应甲方科学研究需要,乙方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参与甲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5.乙方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甲方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

6.甲方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四、附则

1.为加强沟通和联系,甲、乙双方应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通过不定期的会面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2.双方的具体合作项目可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另签协议;双方合作过程中因实习、培训、技术开发和咨询、生活安排、劳务等发生的费用,由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加以解决。

3.本协议有效期年,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需要确定是否续签。

4.本协议履行中出现纠纷,双方应尽力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江门仲栽委员会仲栽。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签字代表:

签字代表:

xx年xx月xx日

xx年xx月xx日

推荐校企科技帮扶协议书简短二

志们:

从放寒假以来,我们举办了系列的教学专题活动。今天的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是这次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而不是一般推进。刚才,各系部的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有的意见具有建设性、独创性,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怎样才能深度推进?深度推进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深度推进何时才能实现?深度推进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培养模式带来哪些变化?深度推进对我们教师、学生有哪些细辛脑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岁末年初,教育部、教育厅出台了许多重要文件,有很多新的精神。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提出了五个对接: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等。

通过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一、职业教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

回到问题的原点:国家为什么要举办职业教育?为什么各国都举办职业教育?

以五个对接为例。为什么要提出五个对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五个对接?我的学习体会是:

1.人才培养必须全程贯穿校企合作。

2.课程改革必须全面融合校企合作。

3.师资队伍必须全员参与校企合作。

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要求。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到了企业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为什么他们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单纯怪学生不懂事吗?能单纯怪教师没有教育好吗?

我以为,还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模式问题。

要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人才模式,就必须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二、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1.校企合作没有统一的、放之学校而皆准的模式。

不同的专业对应的不同的职业岗位,会有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比如,餐饮服务,学生完全可以工学交替,学做合一。而护理专业则必须到第三年或第四年才可以到医院见习。

2.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到企业。

企业存在用工荒,存在季节性用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对接(当然不排除为企业排忧解难)。

我们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完整的方案。

3.人才培养方案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关系

初级阶段: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临时做出调整。

中期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内容。

高级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与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为一体,无法截然分开。

这就需要每个专业认真筹划,深谋远虑,创新思路,大胆实践。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尝试新的合作形式和路径。

三、校企合作并不排斥学校教育

强调校企合作,弄不好会造成一种误解:学校教育、学科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逐渐被弱化,学校不像学校,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了。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学校不像原来的学校了,但学校毕竟是学校,是新型的学校,是真正的职业学校;

教师也会有所改变,但教师毕竟是教师,依然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也会有所变化,学生不仅是学生,而且还是准员工,两种身份。

我很欣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一些观点。他有一段话,我极为赞同。他说:

中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中等教育两大类,它们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它们都处于中级阶段,无论是从整个教育进程来讲,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来讲都处于尚未成熟、趋向成熟阶段,都有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从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出路上来讲,中等教育是有双重任务,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为就业作准备两种任务。

职业教育总认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毕业后就业。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毕业后就业并不等于从此中断学习,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还需要不断学习,何况不能排除个别的毕业生继续升学的可能性。因此,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打基础。

我认为要打好下列三方面的基础:(1)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这种学习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包括终身学习。(2)为将来接受职业训练或者为完善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能打基础。(3)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基础。这里面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格的初步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体力的增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257-260页

顾先生的这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常常听到大家议论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没有社会关系,谁都不认识,怎么和人家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的同志还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实在太不应该了,因此,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回答。

2.企业不主动、不热情怎么办?

在刚才的发言中还有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企业不主动、不热情是正常的、普遍的。要分析原因,恐怕涉及到体制方面的因素。德国为什么双元制搞得好?不是企业主动支持教育,而是政府出台政策,每个企业必须缴纳一笔可观的职工培训经费,如果自己培养学生,这比经费可以不再缴纳。除了体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职业学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去,能为企业做什么?如果你什么都做不了,企业为什么要积极主动?

另外我们与企业谈校企合作,也要事先做个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企业用不用人?有没有可能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个判断有两种结果,一是企业用人,而且可以用我们的毕业生,那么,我们肯定有机会。有了机会还谈不成合作协议,那就说明我们不行,与其他职业学校比,我们没有优势。另一种结果是企业不需要人。这种结果也并非没有校企合作的可能。因为,这个企业现在不要人,不等于永远不要人;即使这个企业不要人,也不排除学生实习、见习、教师挂职锻炼等可能性。

我在《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谈了一个观点:求人不如强己。只有把自己做强,才有了校企合作的本钱。

3.校企合作与我们的管理制度有矛盾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我们已经面对而且还将继续面对的。只有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必然和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冲突。怎么处理?

我认为,有两个“不可取”:

第一,以不变应万变,不可取;

第二,完全跟着企业变,不可取;

我的看法是:要妥善处理好“坚持培养目标”与“竭诚为企业服务”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我提出32个字,供大家参考:

立足合作,放眼未来;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紧密合作,深度融合。

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总而言之,既要注重当前合作,又要考虑长远;没有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就不会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效果;那么紧密合作、深度融合也就谈不上了。

所以,我坚持这样的看法:

我们可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但我们绝不用改变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来换取校企合作;

我们应该放下架子,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尊严,没有尊严的校企合作是不会长久的。

学校没有尊严,教师下企业就没有地位,学生实习就业就没有保障。

时间关系,只能讲个提纲,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