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39:24 页码:11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通用19篇)
2023-11-11 08:39:24    小编:ZTFB

如何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让自己更加充实和充满意义?正确使用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可以使总结更加连贯和有条理,我们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这些总结范文是从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视角来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引导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促进创新态度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相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予学生创新机会,轻易代替、否定学生的意见,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找准创新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定创新的内容很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游戏是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儿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通过游戏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模仿、模进、旋律接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优选创新的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混声合唱曲,打击乐,人讲话声,水声,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

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学生们会得出多种答案。

2.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师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歌谱写错了也那么唱,音不准、节奏不对也不去辨别等。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探索多种方法、答案,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某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最优教学操作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同行们能在教学中创立更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体现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为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就业为基本目标。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观念上的更新,中职音乐教育及活动也迅速成长起来。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将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还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少数学校尚未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还未得到普及。

1.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

音乐可以鼓励人们正确对待人生,调节人的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思想行为。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可使中职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洗礼。广播站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可利用这个窗口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音乐应该是积极向上、富有热情的,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有充沛的精神,以最饱满的情绪迎接新的一天。例如,维瓦尔第的弦乐四重奏《四季》中的《春》,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听着这样轻松快乐的音乐,整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以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开始新的一天。午休时间则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如肖邦的圆舞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都可让校园充满温馨,使师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下午放学后也可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以及表现家庭和睦、温暖的歌曲。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独唱曲《渔光曲》、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让学生在愉快中回味、结束一天的校园生活,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

音乐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音乐的知识,还能培养、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品性。它以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还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通过美的教育影响人的道德意识与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信念和理想,从而指导人的行为。合唱节作为学校一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已经开展了16届,这是以班级为团体进行的合唱比赛。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和集体观念不强,一般不大关心班级事物,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逆反心里严重,不会与同学合作。只要是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组织的过程中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音乐却具有特殊的魅力,几乎没有学生不喜欢音乐、不喜欢唱歌,因而合唱就成了最好的集体活动。

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各班学生从选定歌曲、排练、租服装到最后的表演,学生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他们自发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都出谋划策,争取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完美。很多班级会邀请笔者指导他们排练,此时可趁机向他们渗透合唱的概念,以及与独唱的区别。合唱的要求是所有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唱,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不仅唱好自己的部分,还要学会听别人唱的部分。当大家的声音达到统一、和谐时,才是真正的合唱。合唱比独唱更难,这也是合唱的魅力所在。通过对合唱的了解,学生慢慢开始尝试合作,寻找和谐的声音,统一的节奏,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精神。

新年音乐会、五一音乐会、十一音乐会也是学校的传统活动。音乐会的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欣赏优秀音乐的机会。除了师生表演的节目外,还邀请了专业团体的演员为我们带来更为精彩的演出。中职生很少听过真正音乐会,不懂得音乐会礼仪。平时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流行歌曲,对于器乐、美声、民族歌曲都不太了解,他们对于古典音乐、民歌有所排斥,觉得这些不适合他们欣赏。可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提高审美能力。一首圣桑的《天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所有在场的学生和教师都静静地聆听,一下子就被这么美的音乐所吸引。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想了解这首乐曲的具体内容。其实古典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

3.音乐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通过欣赏、亲身表演,在实践中去感知美。中职生的学习比较轻松,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艺术节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自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特别是有些学生的其他成绩并不是很好,但他们却能从音乐中找到自己,找到信心,让教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星星,他们都同样耀眼,能放射自己的光芒。“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音乐、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是非的鉴别能力,使学生能自觉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音乐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不断的音乐实践、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探索,用自身的特点对于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著名创新学家朗加明教授曾说过:“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思维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音乐课中必须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要在教学意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实践活动中寻求创新,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因此,要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在音乐课中去实现教学的创新,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又去实现新的创新。带着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注重方法,改变思路的观念走进音乐课,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创新的尝试。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1组的,几个脑袋凑在1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1个比1个精彩······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学生自找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身体、乐器、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牧马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三、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心眼,不公正,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备注:音乐分为a、b两段,b段音乐做为追逐跑的背景音乐。)。

一、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a段乐曲演唱时幼儿拉手向一个方向走,中间一名幼儿做各种看、找等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围圆圈走,中间的幼儿做四处张望的动作。

2、当唱到“尝”时,圆圈上的幼儿两两相抱变成“烧饼”,中间的`幼儿要设法抓到落单的幼儿,而落单幼儿则需要设法不让对方抓到。

3、当音乐进入b段时,启发幼儿相互“解救”落单儿的幼儿,促使游戏的难度加深。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能在情境中跟随音乐边唱边进行游戏。

2、在游戏难度加深时,能机智灵活的?救人,并保护自己不被吃掉。

3、体验游戏的快乐、和同伴团结协作。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自我介绍,请小朋友介绍成都的传统美味小吃。

(2)观看视频《舌尖上的开封》,了解开封小吃“烧饼”的制作过程。

2、基本部分。

(1)在情景创设中熟悉童谣节奏和歌词内容。

指导语:a、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关于烧饼的游戏:(听歌谣、讨论歌词)。

d、开始游戏:(引导幼几拉一个大圆圈围成一个烤炉)烧饼咸烧饼香,烧饼圆圆像太阳;烧饼咸烧饼香,烧饼烤好我先尝;(谁落单谁被灰太狼吃掉)。

(2)跟音乐玩3-4遍游戏,逐步感知游戏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纠正,强调游戏规则。

如:只有两片烧饼贴在一起才不会被吃掉,三人抱在一起是犯规。

(3)加深游戏难度,增加“救人”环节:

指导语:“我们不能看着小烧饼被灰太狼吃掉,我们要想办法救他啊!”

增加新的玩法和规则一一一教师示范游戏、讲解规则,玩3—4遍。

3、结束部分:邀请客人老师共同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教师可以逐步加入游戏元素,先帮助幼儿了解在“尝”时要快速两两结伴的游戏玩法,并游戏。然后再加入b段中相互“解救”的游戏玩法。

2、可以配合“家乡美食”主题活动,引发幼儿对各种特色美食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美食、小吃的特点。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音乐舞蹈游戏可以让幼儿笑逐颜开、喜形于色,让幼儿感知音乐舞蹈的乐趣,同时音乐舞蹈游戏对幼儿动作的表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培养,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为幼儿将来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做好铺垫。在幼儿音乐舞蹈游戏中需要注意几个重点,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动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还比较重视表情动作,这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掌握一些肢体语言和面部语言,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音乐游戏活动教学往往是音乐活动设计的核心,在对幼儿实行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科学地将音乐内容进行游戏化,发挥音乐游戏活动的优势,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下面这两种方法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在纯游戏活动中要适当地加一些教育内容。

幼儿时期的一些游戏都是幼儿自发的,这种游戏属于纯游戏,游戏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极强,很适合幼儿,而且这种游戏流传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在纯游戏的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教育的内容,是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教育,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2.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中要适当地加一些故事情节。

虚拟的动作或其他的一些角色也是相当好的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思想,发散幼儿的思维,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也是近几年比较火的,运用的范围也是相对广的,对幼儿未来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感。当幼儿初步懂得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就会在基本感情上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艺术作品中所渗透出来的美学,由此也可以从艺术之外的事物中有效的辨别美丑。在音乐作品的教学中,教师会联系到艺术作品的美学,包括其旋律性以及演奏性等,这些通常不存在于其他类别的美学知识就需要幼儿在体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刻的摸索,运用音乐知识去理解其美学价值,充分发挥艺术作品中的教育价值,体现其艺术教育内涵。音乐艺术作品从根本上还能促进幼儿的审美观,当幼儿在接受音乐艺术教育时,可以从其中有效接受到音乐教育的高尚情感教育价值,这样的教学是不可替代的。在学前阶段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如果不能透过直觉和感官来影响幼儿的理解,就可能产生不了太大的教育作用,而音乐艺术教育正是从根本上弥补了这样的问题。学前阶段幼儿的教育教学重在全方位的发展教育,不能片面地追求成绩,本文通过幼儿音乐游戏,简单分析了音乐艺术教育的不足和优势,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努力地开辟音乐教学的发展道路。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在音乐中展开飞翔的翅膀――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实践。

摘要: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让音乐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最愉快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音乐;主体;多媒体教学;音乐资源。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让音乐放射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探究与深思。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和优势。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在情感的指导下,去领悟音乐,去细细体会和品味音乐所蕴含的意境。这样的话,不仅能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跟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独自鉴赏音乐的能力和感悟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指导下,自主展开想象,去领略和体会西北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不断提高自身在音乐上的感受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手段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知识,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草原的画面: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羊群如白云朵般点缀在草地上,雄俊的骏马奔驰着,(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星星点点的帐篷散落在其间,形成了一幅壮阔、辽远的草原美景。这个时候再配上雄浑、嘹亮的草原歌声,学生瞬间就会被这浓浓的草原气息所感染,对草原的风土人情、文化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学生在观看画面、聆听歌声时就可以轻松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具体事务,这对展开音乐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领略草原民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和意境有极大的帮助。

高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时候,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不良影响。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应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与风情。但是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经常用视频播放音乐作品取代教师的演唱与伴奏,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跟沟通。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关注画面效果,而削弱了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一来,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下降。

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等教辅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合理安排、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良好作用。

三、合理安排音乐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流行歌曲是一个很大的音乐宝库,它的风格多变、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又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群体中自然会受到欢呼和热捧。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引用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让教学在优秀的流行歌曲中轻舞飞扬。比如,在学习“乐坛新区”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引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和《蜗牛》作为补充教材。《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前半段鼓励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认真努力学习,后段则表达对妈妈最深最浓的爱。歌词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在温馨动人的感觉中表达了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和感情;《蜗牛》则教导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颓废,要乐观进取,坚韧不拔,这样才能看到阳光和希望。像这类优秀流行歌曲,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大胆引用,合理教学,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针对经典民歌、红歌、老歌等,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策略,不应只局限于歌曲原先所有的曲调和演唱唱法,而应该“老歌新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好的听觉感受。

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我会让学生听一些《沂蒙山小调》《南泥湾》等经典民歌、红歌。这些歌曲承载了我们革命先辈的奋斗岁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段峥嵘岁月可能稍微有点陌生,但是经过新创作、重新改编翻唱的新民歌、红歌,不但缩短了年轻人与那段岁月的距离感,更重要的是新唱法里糅合进了更多的时尚和流行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从侧面反映了如今的年轻人也正努力实现与老一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总之,音乐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最愉快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孩子在幼儿阶段鉴于年龄特点,处于爱模仿学习的阶段。将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再以一定文学作品的情节或内容进行改编,改编出适应幼儿思维的游戏教学方式。最后通过引导孩子根据教师改编的游戏方式用语言进行表达或用行动扮演角色,然后结合幼儿的想象力,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补充文学作品的故事。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幼儿的艺术表演,也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娱乐方式。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孩子们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技巧,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把班级的其他同学当作自己的家庭成员。因此,教师在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设置游戏教学要反映出积极、活泼和兴趣。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不足为线索,进一步分析了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分别为幼儿园教师对游戏的设置不完善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环境不足。

根据观察和理解,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随机性占比高,整个游戏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占比很高。同时,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指导者,总是给孩子们一个强制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干扰成分太多,往往是教师强制性地引导幼儿,造成幼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分析进行游戏活动。换句话来说就是教师的对游戏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把握不是很强,整体课堂设计过于琐碎、分散和盲目,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善。

2.游戏教学环境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则》中的规定,要求幼儿园小班25人、中班30、大班35人。可是,由于一些地方存在幼儿升学压力大,幼儿园的资源不足,造成很多的幼儿园超出人数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孩子能够得到的活动空间减少,再加上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占有欲强,缺乏分享的习惯,容易使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严重的可能给幼儿带来心理负担。例如一些老师指导孩子进行游戏教学活动,给幼儿设定了在完成游戏活动以后,才能进行自由活动,这就使得在游戏中会带给幼儿一定的压力。长此以往这种方法将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失去自由活动的地位,导致他们在看到其他同伴都完成任务,而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在游戏活动的热情。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的成功与否和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幼儿园的游戏环境空间将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必须要重视游戏活动的环境空间,制定出一个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内容要包括教学场景和教学对象,并尽可能通过各种教学元素,进入游戏环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必须注意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要注意教师的参与性。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强,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的墙壁、地板或空间。通过这些环境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游戏化教学环境。这时孩子们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背景,接受更多的图像或者是感官刺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帮助。二是要在游戏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心理场景。游戏的场景设置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直观感受,对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严格进行把握。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创造一种心理场景,让他们感到舒适安全,进而才能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中非常快乐,他们才可能全心全意地与你一起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在游戏教学活动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和思考,在游戏教学中要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完善,进而引导他们对创造力的训练。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分析的角色,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游戏要自制一些模拟生活的.感兴趣的玩具。这样的玩具孩子们通常只是问:“这是什么东西?”之类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再感兴趣了。对于那些没有完成的游戏素材,孩子们会经常问:“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这件事?”等等。这就需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孩子们的活动室里制作诸如泡沫、海绵、塑料、小棒、丝带、玻璃瓶、剪刀、纸、笔等成品,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地想象。运用材料制作出具有象征意义玩具,发展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从低到高的发展。例如,在设计的“医院”的角色游戏中,首先,提供了一个听诊器,注射器,药片,药瓶的玩具。之后逐渐拿走玩具,先拿走“听诊器”,他们会找到一些东西类似的圆形东西,然后绑在绳子上,做了一个“听诊器”,然后再拿走“注射器”,孩子们就会找到类似的东西制作一个“注射器”的玩具。教师还要注意游戏素材的应用,引导幼儿想象这种素材的应用的广泛方面。例如,废旧笔可以用作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场景中,如“理发店”可以用作“卷发棒”,在“餐馆”可以作为客人的“筷子”等等,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总之,游戏教学贯穿了整个幼儿园教学的始终,在幼儿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教学地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符合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将游戏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幼儿时期就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入幼儿的生活中,渐渐地培养起自主自发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小琴.探析幼儿园活动游戏化教学策略[j].教师,2016(22):82.。

[2]王荣.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4(12):52-53.

作者:刘振莲刘振佳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市实验幼儿园。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崇拜外来音乐等。我们从整体区域出发,探索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路径,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一、在音乐课堂中激趣。

1.利用名人效应了解民乐魅力民乐、民歌离当代学生的确有一段陌生的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喜好来入手,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来步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菊花台》《青花瓷》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我们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出周杰伦音乐中的一些中华民族音乐元素,并让学生懂得这些作品是西方rap节奏元素与中华民族音乐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不但会唱,还深知原来流行歌星周杰伦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乐旋律主题和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的音乐观。

2.创设有趣比赛促进主动参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分小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比赛的民族音乐方面的音像、历史背景资料。在活动中,让学生用充足的例子来说明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二、在欣赏教学中育情。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千百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紧紧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便是抓好音乐欣赏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启发联想等方法进行引导或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等,推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把学生融入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景中。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当然,要注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难度递增的中国优秀民乐曲目,形成固定的民乐教学欣赏序列教材。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音画共赏在民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用单一的器官――耳朵来听音乐,不如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理一六六教学管理边“看音乐”。学生直观地看民族管弦乐团中有哪些民族乐器、那些投入自如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1.建立艺术团队建立艺术团队、以表演促提升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组织民乐队、合唱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或参加各级民族音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比如,有学校建立民乐特色团队,内容包括民乐队、鼓乐队、笛文化研究社等。我区就有一所小学从开始建立第一届民乐特色班,十多年来,已经有八届民乐特色班从校园里走出去,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民乐汇报表演;定期举行民乐欣赏专场音乐会,对全校进行民乐演奏赏析;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向国际。

2.请名家进课堂请名家进课堂、学唱乡音乡情新课标提出: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将有本地特色的、有审美教育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掌握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无锡是民乐之乡,培养了许多民乐巨匠,同时也是戏剧泰斗荟萃的地方,但目前我们身边能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对于锡剧断层的现象,我区有一些小学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唱无锡传统锡剧,通过乡土、乡音、乡情等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乡丰富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教师的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也提升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研训。

1.逐层组织培训,增加民乐修养目前,在职音乐教师中很多都是中等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想再进修学习可谓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也就很少有教师能有为个人的专业素养而去执着的追求了。我们针对区域内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是否参加进修、个人追求、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师徒结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师的再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有关高校音乐专家、音乐教研员、民族音乐研究人员来我区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市区外出学习,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2.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增强教师施教能力为了把民族音乐的精华与魅力传递给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开展了中青年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区级、片级和校级三级观摩,研讨、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模式,把握民族音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有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法设计,让民族音乐教学展现别样风采。在目前的音乐教育形式下,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需要在实践上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认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应该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地位去认识和理解,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必须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作者:张红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目前普遍的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只要使用ppt中的基本功能来制作教学课件即可满足教学需求,而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则需要运用flash、camtasiastudio、goldwave等日常教学中不常用的软件,教师如果能通过集中培训或自学的方式,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技能,再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

2.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

微课是对某个单一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课程,教师在选择微课内容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既可以选取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也可以选取课本外相关拓展性知识点制成微课,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3.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

微课是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要求学生预习、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加灵活地安排教学节奏,增强师生互动,并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二)学生层面。

1.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主动选取自己未理解或感兴趣的知识点,巩固和丰富学习内容。

2.有利于差异化学习。

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所有学生传授知识,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但教师通过课后的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弥补此项不足。

如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辨的不同掌握程度,分别制作独立的各听力性的微课供学生课后练习;在乐理课程中,针对音值组合这个教学难点,可以要求在课堂上未掌握的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此知识点微课以加深理解。

(三)学科层面。

音乐学科的理论课程是整个音乐学科的基石,是音乐实践课程(如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的基础,在研究、制作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课程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反馈等方面,不仅能总结这其中的理论经验与成果,还能为本学科其它课程的微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从而促进整个音乐学科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二、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的制作方案。

(一)确定各课程微课的主题类型。

微课类型丰富,大体可分为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讨论型等,教师应结合音乐学专业各理论课程的不同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微课形式,如音乐史类的课程适合于讲授型,乐理、作曲课程适合于练习型等。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用于微课教学的教案和讲稿。

微课是基于网络,将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教学相通又相异,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包含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相异之处则是微课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交流,并且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时间限制和网络语言的特点,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内容,教案和讲稿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计微课教案时,教师应以陈述式、问题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而讲稿作为联系各教学环节的语言纽带,在微课中也体现为不同于传统教案讲稿的两种形式,即有画外音和没有画外音。

在需要运用到画外音的微课中,讲稿成为了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既不能对着教学课件照本宣科,也不能如蜻蜓点水般带过,既要和教学环节相结合,又要考虑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要设计出兼具妙趣性和知识性的微课讲稿。

在不需要运用画外音的微课中,提示文字的出现方式和背景音乐的选择则是教师要思考的重点,如在音乐的选择上,要选择不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背景音乐。

以中西方音乐史课程为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务必简单明了的陈述或提出知识点,然后运用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展开教学,对知识点进行阐述,在这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用文字配合背景音乐的方式贯穿整个微课,也可以用教师的语言进行讲授。

(三)第三要设计、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因此,教学内容的进入、退出,重点、难点的体现,均要通过不同的字体样式、颜色或动作路径等加以体现和区别,要让学生能看、会看、想看。

要想建立完善系统的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需要所有音乐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上仅仅是对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建设的初步理论思考,对其在实践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本人将在日后的微课实践中展开,以供同行们探讨、批评与指正。

作者:邹雅菁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怎样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你真棒”等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信任、尊重、宽容、激励他,从而让他们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使教育成为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二、创新激情、以兴趣为先导,师生共同参与。

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的情感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地位,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合作伙伴。

谁能说说坐过火车时的心情?坐过火车的同学可能会说:去过北京、上海、南京„„然后教师可以带大家去旅行。分别由学生扮演司机、乘客,在教室里开“火车”来,边玩边唱,同学们一定是情绪饱满,异常兴奋,歌曲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2.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卢象和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化,无论是学唱歌曲还是欣赏音乐作品,都要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提示其思想意义,播放vcd,让学生在感观上受到冲击,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音调,仿佛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随着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的展现,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学生们说:“《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与侵略者拆死决战的英雄气概„„”,这些既有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

三、提高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活动要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有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确定正确的观点,使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才华”的道理。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如在学习歌曲后,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别人创造力的启发,体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充分领略了创造的快乐。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判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艺术形态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性情、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激励人的斗志等。音乐以文化、娱乐方式影响道德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中职生生源大多是文化课基础薄弱,世界观、道德观更趋于社会化,大多数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习俗,学习上有困难,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群体,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有义务,也有信心为这些学习上有上进的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自信其力,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不仅要使学生真正地学起来,更要注重课堂上的反馈,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他们的本性,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为满足社会多结构、多层次人才的需要全方面教育,全面地发展个性,完善职高生活。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好时光,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学好自己专业,报效社会。

三、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魄力,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一首乐曲之所以源源地流长,一方面是悠扬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感染着人们,另一方面是好的情境创设即特定的环境下创设出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一个人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心态对学习音乐乃至其他都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职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形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爱议论流行音乐,爱追时尚、明星,如何引导学生是关键,譬如,在歌曲《隐形的翅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主人翁事迹,了解人性的.伟大、坚韧,不要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磨炼自己的德、行。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入较大的影像、视频信息,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自强不息,不屈命运的抗争,这样与学生情感交融之后产生共鸣,带上了情感,灵魂深处得到升华,学生才会感受音乐作品的伟大并受到较好的感染。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阅读有关古、现代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十面埋伏》《黄河大合唱》等,熟悉古代的楚汉战争,我国近代史的抗战史,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光辉的伟大事业,一代又一代的先辈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我们学生没有理由去浪费青春,燃烧生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有所提升。学生的点滴成长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发掘,每个人的差异体现要教育者去发现,加以鼓励,使学生感受关爱、重视、尊重,在中职学校有成就感,才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四、通过学习音乐,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遵规守纪。

现在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养尊处优、我行我素,听不得别人规劝,作为教师应在音乐活动中调动主观能动性,如学校组织的合唱练习,要求整齐划一、节奏准确,声音要和谐统一,音高准确,情绪、速度一致,要求所有参与者要绝对地密切配合,而且要统一行动听指挥,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练习,一小节一小节要求,枯燥而乏味地练习,一首歌要一两月完成,锻炼过程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约束力,这样学生才会顾全大局,形成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等,通过大型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如: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多的是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精神,体现和谐大家的温暖。

总之,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要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取长补短,以符合大众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感的培养实则是对人全面修养的训练过程,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会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深化的意义是塑化一个人的身心,开阔视野,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升华人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音乐教育与道德素养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在。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以及园林美与音乐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美;园林美;音乐美。

就审美原理角度来看,园林和音乐虽属于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共通性,这在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都有所体现,从音乐艺术角度来理解和品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对现代园林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注意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物质方面的差异,在我国有些地方中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长期重视,导致中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对目前中学音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文化,物质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许多中学教学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为主科。而把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如音乐,体育等作为副科。由于音乐不是升学考试所要考察的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与其花时间学习音乐,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正科的学习中去,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和支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中,音乐课基本每周只有一节,而且有时候时间还被其他主科所占用。

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现在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而在教学技巧等方面也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任务。往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就给学生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或者直接让学生自习等敷衍了事,并没有尽到音乐教师的责任。

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乏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很少,没有购买如钢琴,音响等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使教学条件得不到保证。导致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不能很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材的内容偏深,不适合学生直接学习。由于小学生普遍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学生在基本乐理知识方面还很缺乏。对于音乐课本中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学唱也比较困难,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小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则是其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认识,感受音乐中独特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在音乐中去探索,能够开发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对我国的革命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我国红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而音乐中乐器等的学习中,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音乐中,对词谱需要牢记,也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合唱,合奏等都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积极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与人合作的精神。

音乐作为人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更好的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和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音乐通过情感的培养与调控达到丰富人们的情感,把冲动,贪欲,愤怒等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音乐教师自身做起,音乐教师自身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音乐老师对乐理知识要掌握牢固。同时要多欣赏世界名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教导学生。此外,教师自己的专业技能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都要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才能在音乐教学或多中更好的去教导学生。而且音乐老师也要以自己所教授的音乐课为骄傲不要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副科的存在,从而在教学中敷衍了事。要正确地认识音乐这门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地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虽然不是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但是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开发学生记忆,联想,想象能力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每天繁重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的学习之余得到缓冲,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音乐教育也是国家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方面的活动。例如:在学校里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西洋乐器团,合唱团等,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排练。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把学生们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要对音乐教育重视起来,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学习,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音乐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学习好了在将来的大学中也可以选择主修音乐,将来在音乐这条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未来。只要有理想并付诸努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要积极认真地去学习,配合老师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支持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音乐这门学科,不要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支持学生学习音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要明白依靠音乐,学生将来也可以有所成就,也可以让其未来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引入乐理知识的教学。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乐理知识中音的长短,曲式结构等。当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更加准确地唱出教学中的音乐作品,更加理想的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等等。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比较感兴趣。而流行音乐也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许多健康。

励志。

的作品。而我们现有的中学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合唱曲目,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严肃的歌曲,而学生对学习教材中的歌曲的兴趣都不大。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的教学。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基础,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从而由浅入深,从流行音乐的教学中慢慢转变到对教材上的作品的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和喜欢上音乐。从而更好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加学生演出的机会。在重要的节日如:国庆,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等,组织一些学生的合唱,独唱,器乐演奏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音乐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身对音乐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用成果来巩固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怕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味的在下面听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使教学的效率和结果大打折扣。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彼此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节奏节拍学习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身体的律动和唱歌相互结合起来。例如:用拍手或者跺脚来打拍子的方式来加入学生的身体活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歌曲演唱的课堂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你唱一段,我唱一段这样的方式来共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也可以以此来让学生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唱的更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来。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真正含义。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音乐。

加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了让音乐欣赏课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通过vcd,录像,制作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让学生在图像中更好地去感受音乐的美与魅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使欣赏课上得更加的生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课堂中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也使学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地喜欢上音乐。

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一年一次的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等等。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鼓励学生们积极去参加。同时为学生提供辅导,使音乐更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寓教于乐,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总结: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情操,精神的培养等都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意义。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合理安排音乐教育课程。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现状,应材施教,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心中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独特的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学生,家长都应该改变一些对音乐教育的陈旧观念,对音乐教育加强重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我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引导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促进创新态度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相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予学生创新机会,轻易代替、否定学生的意见,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找准创新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定创新的内容很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游戏是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儿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通过游戏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模仿、模进、旋律接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优选创新的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混声合唱曲,打击乐,人讲话声,水声,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

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学生们会得出多种答案。

2.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师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歌谱写错了也那么唱,音不准、节奏不对也不去辨别等。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探索多种方法、答案,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某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最优教学操作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同行们能在教学中创立更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体现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为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1用激趣的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配套的音像设备,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增强少儿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很符合少儿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舞蹈动作,将这些有趣、形象的节拍和动作信息记忆到大脑中,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而经常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1从创编节奏着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是学生最擅长的方式之一。通过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这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3从创编表演着手。可以说表演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常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表演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此外,鼓励孩子大胆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也要当好一位热心的观众,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总之,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的载体,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教师应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摘要:我国幼教培养日趋高教化,而幼教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却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出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

文章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引导的角度,介绍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价值和作用,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找到更加明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音乐审美心理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

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

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

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

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

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

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

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

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

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

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

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学前专业音乐技能课从教法上在全国的很多学校都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师范性、基础性、多元性”和学前特色“认识不透,突出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智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也很难适应当前幼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

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规划职业生涯为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和实训基地,以音乐审美心理引导为核心进行知识结构的提取、分析、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理论学习阶段得到加强和巩固。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是集艺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要在表演、塑造、鉴赏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音乐技能知识,通过接受艺术熏陶创设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来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使音乐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同时,音乐技能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育形式,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引入到音乐技能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这将对学前幼师教育的培养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2】。

摘要:随着幼儿音乐教育不断的受人们的关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幼儿教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问题策略。

1.引言。

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可以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因而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就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综合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审美教育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能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1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目前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一次声乐公开课上,教师教授的是《渔光曲》,在学习歌曲旋律的时候,教师示范后就带领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曲谱,但是由于这首歌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每一段旋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学生在练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纠正过多次还是唱错了。

这时候教师觉得很恼火,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消退了。

为了完成上课的任务,最后老师不得不将就填词带领大家又唱了几遍,匆忙地结束了课程,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很不理想的。

如果老师在教曲谱之前让学生们先自主研究一下这三段在选了与节奏上的区别与特点,让学生们对歌曲先有所了解,然后演唱的时候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

这样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2.2教材选用不当。

我国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10月9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杭州大剧院参加小记者活动——纪念舒曼200周年的音乐会。我们入座15分钟后演奏就开始了,一首曲子是《曼弗雷德》(其实是序曲)这首曲子有两个乐章,指挥是大名鼎鼎的约瑟夫·西尔斯坦先生。这首曲子听起来有点忧伤,接下来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大提琴协奏曲》。欣赏着大提琴家秦立魏的演奏,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觉得他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甩头发那么投入的演奏实在是酷极了!中场休息时秦叔叔禁不住大家热烈的掌声又演奏了一曲进行曲。休息完之后我们又听了《第二交响曲》这首曲子也非常好听,大家都屏住呼吸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八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节奏和韵律有共通之处,二者都集点、线、色彩、质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间,继而营造出或是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格调氛围,景观配置和音乐韵律的高与低、曲与直、完整或零散、严肃或活泼,都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具体细化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过对局部的建构来达到整体的平衡,其中运用到的结合、对比等创作法则和艺术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艺术效果,符合音乐艺术传递出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1.2古典园林音乐化的艺术处理和乐律性的景观编排。

音乐艺术中有强弱、缓急、重复、高低、曲折、停顿等创作手法,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景观的高低配置能够在空间上产生层次感,内外配置能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楼台亭榭便是园林艺术的停顿,这些都与音乐化的艺术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会园林艺术巧妙的布局,仿佛间是在聆听一首让人赏心悦目的乐曲,换言之,游人是在音乐化的空间里行进。以苏州留园为例,该园虽小,却将时空化的艺术处理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别开生面,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赋予了整个园林丰富的色彩感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轻音乐,收放自如的艺术处理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编排上更具乐律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连续和变化上,都与音乐的节奏感不谋而合[1]。

歌剧音乐实践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九

(一)音乐本质。

实践哲学认为音乐的本质决定音乐教育的本质,因此认识音乐本质是理解实践哲学的关键。埃利奥特在集中梳理了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音乐是人类组织的乐音及其休止的精心设计的模式、音乐在于聆听的体验、音乐的本质和价值是审美等常见音乐论述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念:音乐是公开的和隐性的构建沉浸、自我成长和自知自觉的首要(但不一定是唯一的)价值的听觉模式和暂时模式的各种人类实践。音乐的实践性、文化性、非作品性是埃利奥特的音乐观念,也是其哲学的理论前提。总之,音乐是一种表演存在。对音乐概念的不同理解是埃利奥特批判雷默审美主义的主要对象,也是实践与审美主义两大哲学的重要区别,但两者都主张音乐本质决定音乐教育本质,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二)音乐作品。

实践哲学认为音乐作品不是单一的音乐的形式,而是多维性结构,亦即音乐作品的表演-诠释维度、音乐设计维度、音乐实践的特定标准和传统维度。所谓音乐表演-诠释维度,就是指音乐的表演,主体的音乐诠释;音乐设计维度是指音乐形式,诸如旋律、节奏、音色、织体、和声等;音乐实践的特定标准和传统维度,是指在音乐表演与音乐设计的声音中体现的特定实践的标准和传统,简言之就是音乐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此三者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维度。此外,埃利奥特认为音乐作品还有两个维度(只是部分音乐作品,而非全部都具有):情感的表达、音乐表现维度。总之,不管是音乐还是音乐作品,都是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人类实践,语境是其本质特征。

(三)语境。

“语境”在埃利奥特的实践哲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他主张实践性音乐教育都要在语境中完成,包括音乐聆听、音乐制作等音乐活动都要在语境中进行。语境来自contexere,意为编织、参加或一起编织。按照埃利奥特所说,语境意指围绕、塑造、建构和影响某事以及我们的相关理解的全部观点、联系和环境。contexere,含有背景、环境之意,因此语境是指教学环境,这种环境的建构依赖教育主体参与,并对教学产生影响。实践主义的语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行为主体的人与客观教育环境,也包括环境中存在的师生的言行表达与思想意识等。这个语境包括课程行为中的音乐创作与音乐聆听,在表演、即兴、作曲与指挥等多维的音乐挑战中以艺术的方式制作、聆听所有与其相关的维度(诠释的、构建的、表现的、再现的、文化逻辑的)。总之,各种因素汇集成一种文化氛围,音乐教学则在这种氛围中开展。

埃利奥特认为“音乐作品不只是声音的问题,它们还是行动的问题”,亦即作为听觉存在的音乐制作是音乐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这种音乐实践是宽泛意义上分享人类活动的“实践”。就音乐而言,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个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而从音乐教育角度而言,则是学生作为音乐创造者为之共同的理解和努力。埃利奥特把音乐理解为“音乐”、“乐”、“音”(music,music&music)三层具有内在关联的内涵。其中大写音乐(music)是“存在于许多不同音乐实践或音乐(musics)中的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或音乐)包括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两个相应的相互补充的活动”,而小写音乐(music)“指听得见的声音实践、作品或来自于特殊实践语境中音乐实践者创作出可令人听到的音乐成果。”因此可见,大写音乐(music)是宏观概念,意指整个多样化的人类音乐,而“music”是个中观概念,意指一个包括做音乐与听音乐的具体而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而小写音乐(music)则是微观概念,仅指“做音乐”,亦即音乐创造。因此,实践主义的实质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宏观的音乐语境中通过中观的做“乐”与听“乐”的音乐实践去实现微观的音乐创造。

(五)音乐素养。

埃利奥特称之为音乐素养的概念,实质上是对音乐制作而言的,它是一种多维度的音乐知识形态,通过行为来体现,是实践知识的外化,“是指音乐制作者们知晓如何处理好与特定实践的音乐知识相关的.声音模式的素养。”音乐素养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此外还包括:正规音乐知识、非正规音乐知识、印象性音乐知识、指导性音乐知识,这四种知识起支持与辅助作用。埃利奥特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行为中思维或行为性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思考。它是非自然的、文化性行为,需要自我在行为中作出判断,并通过理解与练习反复巩固与修正,同时须用演绎和归纳的逻辑去思维。所谓正规音乐知识包括语言事实、概念、描述、理论,简言之,所有与音乐相关的教科书性质的信息,亦即书本知识。正规音乐知识具有惰性和非音乐性,必须被转化为行为中的程序性思维才能实现其潜能。所谓非正规音乐知识是由“特定时间范畴中知道如何做好事情的那些人所积累起来的,精于世故的,或有使用价值的常识”[6],亦即专家经验。非正规音乐知识具有个体性、思考性,是一定情境中的知识,是音乐实践知识。所谓印象性音乐知识“是对某一特种活动或制作的认知情感或敏锐的感觉”,类似于“本能”,可以理解为音乐感性认识或者审美意识取向。印象性音乐知识也是情境中知识,无法在真实的音乐创作语境和行为之外教与学。指导性音乐知识包括在“行为中(在现场)以及在音乐素养形成的满航时期里控制、调整、平衡、管理、监督制约一个人的音乐思维的倾向和能力。”可理解为音乐理性知识。它包括个人音乐判断能力、音乐观念与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而“音乐形象塑造(行为中的想象)的实际过程却是指导性音乐知识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在以音乐行为、互动以及与生活般的音乐挑战的交往为中心的音乐语境中形成的”。总之,这四种知识都是非语言知识和情境中的知识,它们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埃利奥特认为,音乐理解可以与音乐素养共同理解,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音乐素养(包括聆听素养)是一种有效理解。音乐素养是多维的有效理解,总是与聆听素养相联系,而音乐理解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的和处于情境中的,是音乐学习的真实过程。此处音乐理解包含着认知情绪和理性情感,以及表述和引导音乐聆听与创作的现实文化行为,总之“所有的音乐创造形式(表演、即兴、作曲、改编和指挥)都依赖并表现自身为一种多维的认识形式,这就是音乐理解。”音乐理解主要由两方面构成:音乐素养和聆听素养。从表面看,埃利奥特的话似乎自相矛盾:既然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为何音乐理解又包括音乐素养和聆听素养。笔者认为埃利奥特之意为音乐理解或音乐素养的达成还必须依靠聆听素养来实现,因此,音乐素养总是与聆听素养紧密联系或音乐素养总是建立在聆听素养之上的。亦即音乐理解的培养和提高也需要凭借音乐聆听来实现。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音乐聆听-音乐素养-音乐理解。

二、教学原理与方法。

实践哲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为,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的音乐自我成长与沉浸。所谓实践是以音乐表演为中心的音乐创造,包括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埃利奥特指出,对所有学生而言,音乐表演是教育的中心和音乐目的的中心。要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音乐创造者,学生需要从事和学习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特殊学习过程。鲍曼指出音乐实践是有思想的行为,音乐学习必须密切关注人们音乐行为中的细节。音乐实践来自人们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具体的社会活动与互动,并强调这些社会活动和互动。此外,音乐的社会境脉是决定音乐之所是的因素之一。

(一)音乐聆听。

实践哲学的音乐聆听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一种行为中思维和行为中认识的隐蔽形式,是默听与隐思的统一。“音乐聆听包括专注、认知和记忆音乐模式,该模式是听觉信息、艺术、文化上属于‘我们的乐音’的音乐模式”,即音乐艺术技能的特定文化和实践规则。就一个音乐实践而言,音乐聆听包括三个要素:聆听者、聆听、聆听的音乐。在教学中,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是同时存在的。学生既是聆听者,也是创造者,学生既可以聆听自己表演的音乐,也可以聆听同伴创造的音乐。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在特定语境中完成。总之,音乐素养与聆听素养是硬币的两面,就是说把音乐作为一种特别风格的实践(表演、即兴、作曲、编配或指挥一定类型的音乐)所要求的知识类型与聆听音乐的要求相同。

(二)音乐制作。

埃利奥特提出了“做音乐”(musicing)概念,并在一个互补的思维层面赋予了音乐四个维度的内在含义,即:(1)实施者;(2)正在做的事;(3)完成的事;(4)创造者做事时的完整语境。所谓“做音乐”是指正在进行的音乐创造,“musi-cing”是“musicmaking”之意,意指音乐制作的过程。音乐创造是表演、即兴表演以及其他听得见的音乐活动,其形式主要包括五种:表演、即兴表演、作曲、改编和指挥等。综合而论,音乐制作应该是所有教育领域的中心支持。音乐制作也包括三个要素:音乐创造者、音乐创造、音乐。总之,在一个音乐实践中,音乐制作通过活动得以体现,在一定语境中以表演为主要方式来完成。音乐制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聆听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实践音乐教育概括为,学生在一定语境中通过表演、即兴表演、作曲、改编、指挥等方式进行音乐创造,并以这些方式作为音乐创造的结果。与此同时,音乐聆听与音乐制作又是共时发生的,即“音乐创造者聆听他们以及其他音乐创造者做的和创造的音乐”。

(三)自我成长。

实践主义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一种自我成长与沉浸。即“音乐教育的首要价值便是音乐的首要价值:自我发展、自知自觉和最优体验”,而“音乐制作者和聆听者还必须在他们积极的音乐制作和(或)聆听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整体感、整合和自我成长”。埃利奥特认为,“作为人类,我们具有这样的重大倾向运用我们的注意力、意识和记忆的能力来塑造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对内部和外部实施的体验”。所谓自我成长是在具备足够的通过音乐制作与聆听等途径形成的音乐素养之后,当出现了一个可做的音乐挑战事项时,所具备的音乐能力(技能)可以与之相匹配或平衡,从而实现在乐趣中的音乐自觉学习与自我成长。因此,乐趣是这种成长的情感伴随物。所谓沉浸是在主体意识的全力倾注与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亦即音乐情感与乐趣。

三、结语。

实践哲学是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埃利奥特把实践主义音乐教育观念体系化,确信“多维度”是音乐及其教育的本质,而这种多维度的教育本质来自于音乐内涵的多样性。这里,音乐多样性“是对音乐知识和音乐产品多重性的一种描述,同时也是对音乐和音乐教育多重价值的一种概括”。“实践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进行终身音乐创作,在学校和(或)社区里欣赏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并不以音乐家为中心,但其教学原则与方法同样适用于专业音乐培养。实践论将音乐教育视为实践活动,并认为音乐教学活动应当是批判性、反思性、创造性、符合道德规范和具有爱心的活动。实践哲学在批判审美主义的基础上把音乐教育从美学视域下音乐听赏的静态教育转向为人类学视域下音乐表演的动态模式。审美主义的“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事项,它源于听众对音乐作品审美特性的单独关注,但它忽视了音乐与社会及其文化的联系。这是审美主义的局限性,但却体现了实践主义的合理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审美主义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因为从音乐本体而言,情感仍是音乐的本质,审美体验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实践主义音乐观是对审美主义音乐观念的补充与完善,而不是彻底的否定。正如埃利奥特所言,没有一种哲学无所不包,把事情可以解释得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当前音乐教育哲学领域,“审美”与“实践”仍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自从实践观念进入中国至今,两种思想一直困扰着音乐教育者。笔者认为,不论是建立在艺术哲学基础上的审美主义,还是建立在音乐人类学观念基础上的实践主义,二者并非截然对立的观念,因为“审美”与“实践”二者都是基于“体验”的。的确,不论是审美听赏,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教学均必须以音乐的一种体验来实现教育,从某种角度而言,音乐听赏也是音乐实践的一种方式。因此,审美主义与实践主义并非对立的二元思想,而是互相补充,互为促进的音乐教育思想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离不开”审美”,也不能脱离“实践”。审美主义的听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方式,实践主义的“做乐”与音乐表演则是音乐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审美”与“实践”是在较大程度上相互包含的思想。总之,无论作为研究者,还是音乐教育者,我们均不必囿于某一哲学视域而狭隘了教育思维。多元文化时代提倡多样、平等的音乐价值尺度,同时,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多维度的思想观念。埃利奥特实践主义作为一种新哲学,是对音乐教育思想的有益发展。实践论既是审美论的补充与完善,也是对整个音乐教育思想的积极开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