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时尚管理行业论文范文(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4:04:54 页码:11
最新时尚管理行业论文范文(实用19篇)
2023-11-20 14:04:5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和矛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一

首先,在行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打破地域界限,以行业为管理的对象,将管理延伸到区县,并通过设置相应的`管理层,来发挥区县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使各个管理层的工作同步进行,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转入、经营、建立都有相关的考核的目标和定位。

其实,行业管理方式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有其职能的不可替代性。行业管理方式的改革是以经济市场的发展为前提的,并且改革要适应市场的发展,要强化规范化的标准,规范市场管理的依据,加强监测的手段,推动产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并且完善行业的规划,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和划分,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并且形成有效的人力、财力可调控的区域。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人员的技能,使其持证上岗。

最后,在行业管理的实践中,要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等管理手段相结合来强化管理。以上各个手段在行业管理中可以结合使用,对一些行为采取相关的手段来管理,体现其公平和公正性。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二

知识管理是一种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创造的处理过程,它的目标指向、服务于组织使命的实现,不同的组织因其承担的使命和目的.的不同,则它的知识管理的目的也会不同。例如,对于企业而言,更加关注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本,从而使之创造价值,提升组织效益和效率。

对于大学来说,最主要的目标乃是将大学内部的个人和组织的默会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通过创造、利用和散播新的知识,以此不断增加大学知识资源,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地展开科研、教学、学习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实现知识社会中大学的目标和使命。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三

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赖型产业,旅游业的波动性和旅游产品的易折性决定了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先导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行业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全方位提高了旅游行业管理的质量。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是一项十分依赖信息的产业,旅游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旅游业信息化的产物,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旅游业务运作效率,改善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绩效,也加剧了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tourism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t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对旅游信息进行采集、存贮、运输、模拟、处理、分析、应用和表达,以企业战略竞争为优势,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并能为企业进行决策、控制、运作的人机系统。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它一般具有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边界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一)以旅行社为例。

1、我国旅行社内设部门。

旅行社的erp战略一般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流程看作信息处理流程。

(2)面向市场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数字化存档;企业信息流应保持一致性和共享性。

(3)企业信息管理由专人负责,实行集中管理、分权使用。

(二)以酒店为例。

先进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有效地管理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完善酒店内部管理体制,提高酒店决策水平,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益及经济效益,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因此,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酒店管理的核心之一。

1、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基本已经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有许多一、二星级酒店在使用。

我国自主开发的酒店管理信息软件主要用户还是我国本土的酒店。目前国内主要有杭州西软、北京中软等软件厂商开发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2、使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优势。

(1)为酒店的管理经营者提供较为详尽的营业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及时把握正确的酒店经营方向。

(2)可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3)降低酒店的劳动成本。

(4)能够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和互动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能够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6)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酒店对客服务水平。

1、从宏观层面看:

(1)更新观念、转变态度。不能因为有畏难情绪而将国外先进信息化应用模式拒之门外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2)全力推进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ci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等现代化信息管理设施使得旅游信息化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3)善于利用专家咨询队伍。将各行业专家等整合起来,形成旅游信息化的智力核心。

2、从技术角度看:

(1)虚拟tmis。

虚拟旅游,游客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游览旅游景点。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将旅游景观动态的多视角呈现在人们面前,使旅游爱好者身临其境,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爱好选择旅游地点、时间、方式等,达到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统一。

(2)智能tmis。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是建立在知识库和推理机基础上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它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完整的解答,它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通过辅助和引导来为用户服务,用户对内部复杂的推理不必了解,只要给出完整的条件.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同时一步一步的引导用户将问题深入。

综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向管理者提供迅速、准确、可解释的信息,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与盲目化.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及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有效性有一定帮助,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准确及时的分析竞争环境。为做出合理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加强对营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四

近年来,会泽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坚持常抓不懈,持续投融资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

2017年,会泽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6.61万人次,同比增46.0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77亿元,同比增61.35%。随着会泽旅游业的逐步升温,旅游服务行业也随之兴起,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会泽旅游服务行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发展,为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会泽旅游手册、会泽自驾游手册等资讯为游客提供便利。

(一)旅游景区配套服务不够完善。旅游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需投入较大资金,特别是发展初期都要经历“高投入、低产出”的过程。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虽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资金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但景区景点游客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项目较少,造成游客在会泽停留时间较短,带动消费不高。

(二)旅游服务行业发展不均衡。会泽县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起步晚,市场开发层次低,点散面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均衡。一是景区交通通达条件不够。会泽县城至各主要景区景点公路等级较低,部分景区景点道路沿线存在砂石采挖点及其他影响旅游环境的现象,目前没有开发建设旅游专线。二是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行业规划布局不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宾馆酒店参差不齐,星级酒店数量少,新建酒店的评星积极性不高,导致旅游接待档次上不去。三是缺少必备的旅游服务项目。会泽旅游现阶段主要以自驾车旅游为主。游客以散客为主,缺乏团队游的配套服务设施,导致团队游较少,对旅游业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泽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服务行业开发和管理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政系统,但各部门和各系统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出现分头管理、各自为阵现象。一是旅游局缺乏必要组织实施和推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没有旅游服务行业成立的审批许可权限,行业管理难。二是各相关部门从各自立场和角度出发,难以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高度的共识,导致公共服务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资源难以统筹整合。县政府虽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但景点景区的产权有的属于文化部门(如江西会馆、唐继尧故居);有的属于粮食部门(如湖广会馆);有的乡镇旅游资源较好,但没有开发成规范景区,如娜姑镇白雾村、大桥念湖等。三是缺乏旅游服务行业开发和管理的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一)合理规划布局旅游服务行业,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努力推进各部门规划和建设为旅游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规划布局旅游服务行业,重点解决旅游服务行业布局的“散、乱”形象,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古城区要充分展示会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引导开发特色客栈和特色名吃,挖掘一批特色文艺节目植入八大会馆,使当地名吃店和富有本地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店相对集中,让会泽地方特色文化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环节,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壮大会泽旅行社的发展,拓展和提升地接接待能力,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二)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积极筹划动员成立了会泽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在会泽县旅游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发展会泽县旅游协会景区景点分会、餐饮分会、住宿分会、旅游商品分会等。通过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好行业领头表率、桥梁纽带和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教育培训、交流提高和旅游诚信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旅游服务行业培训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邀请知名旅游专家和旅游院校教授到会泽授课,加强会泽旅游服务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统一全县旅游服务行业发展旅游的思想,开阔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视野,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狠抓安全生产预防和管理工作,有效杜绝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的具体任务和职能职责,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列为常态化工作。积极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综合检查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旅游投诉,确保所有投诉事项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同时积极做好游客信访、咨询和维稳工作。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五

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经济衰退期,其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德勤永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内部审计受到企业领导的普遍重视。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之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了当前模式下其职能定位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内部审计转型迫在眉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所推崇的“监督主导型”已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被摒弃,iia在此次修订的内部审计定义中强调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性,提出内部审计目的在于价值的增值和组织运营的改善,须起到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作用。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价值链是“企业用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价值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流水线”,从产品研发设计开始,经过生产加工直至到达顾客实现价值,将各种活动串联起来最终使企业价值增值。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增值各个业务流程部分的相对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企业管理运用价值链理论,体现了运用系统性方法考虑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等价值活动进行合理整合,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因此将内部审计置身于企业价值链中,以价值链视角观察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能有效地分析现代内部审计实现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目标的职能定位。

二、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要求。

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是直接形成企业或者用户价值的活动,辅助活动是对基本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在任何产业内竞争所涉及的各种辅助活动又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采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在每一类基本和辅助活动中,基于对竞争优势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活动,即直接涉及为买方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

(2)间接活动,使直接活动的持续进行成为可能的各种活动;

(3)质量保证,即确保其他活动质量的各种活动。在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是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而辅助活动、间接活动以及质量保证是为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服务的。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属于“经济监督”范畴,其更多地关注价值链上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然而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价值链中辅助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要求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司战略的价值增值。

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多元化要求企业能敏锐地洞察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调整,这样才能抢占市场的先机,因此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其及时性与预判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决策层往往受制于信息源以及环境的干扰,无法准确及时地把握企业战略方向。此时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的“指南针”与“报警器”,其独特的视角能为决策层在宏观经济决策中敏锐地发现歧异性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为决策层提供咨询与建议,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为企业赢得先机,实现价值增值。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应该不仅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更应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并为企业提供最优化的风险应对及处理方案。内部审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帮助企业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从而从整体上将经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为企业获取优势,实现价值增值。另外,企业需要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控制来推进企业价值增值,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身“免疫系统”的核心环节,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有效程序,同时也是降低企业成本、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求内部审计可以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从内部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与控制机制,实现价值增值。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价。

值链中职能的重新定位根据以上分析,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应处于“公司战略”的高度并且能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基于价值链分析,内部审计应在企业价值链中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定位。内部审计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其从属于辅助活动中的企业基础设施活动。基础设施活动与其他辅助活动不同,它是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企业基础设施有时被视为间接费用,但它却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从竞争优势角度考虑,内部审计从属于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常常影响到其他活动的效率,内部审计对组织管理活动的有效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测试和控制,这将有助于价值链其他间接活动诸如决策、进度安排、组织等活动提高质量,同时也对直接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在价值链的定位是归属于质量保证活动,同时对竞争优势起作用的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都产生影响。因此在波特价值链图的基础上,笔者对内部审计在价值链环节中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解。内部审计为了体现价值增值应将其划分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和公司战略层面的价值活动,其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价值活动与公司战略层面的价值活动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层面获得的信息可以作为内部审计公司战略层面的有效信息源,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建议,同时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也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必须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贡献。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应将其定位于三方面的职能:评价职能、控制职能、咨询职能。内部审计的三方面职能共同作用于公司战略层面与管理控制层面,并最终实现企业在内部审计环节的价值增值。

(一)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鉴定,比如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以及决策是否可行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措施。在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评价职能时,内部审计针对的审计对象则是价值链上的增值活动。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上归属于企业基础设施活动,其在辅助活动中有着相对宏观且独立的特殊地位,因此内部审计不仅将增值活动中诸如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的基础活动部分纳入评价范围,从而致力于企业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而且将自身所处的价值链辅助活动的相关管理也纳入了评价范围,从而致力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由此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可以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将企业营运水平与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企业价值链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支持,也将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活动紧密联系,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二)控制职能。

众所周知,审计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受托责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委托人的监督控制机制而存在。然而在iia颁布《内部审计责任书》no.5之前,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效用集中在协助管理层加强内部管控,在此之后,内部审计的控制职能拓展到整个组织,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效用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内部管控转变为着重对整体组织的风险识别和规避上。因此,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应对价值链整体的价值进行思考之后以风险作为导向,以价值增值作为目标通过控制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以期降低风险。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的控制职能要求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制定方案措施,以将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需要建立在整个价值链的角度上,内部审计评价职能致力于营运与管理双层次,能从较高的高度宏观上把握企业风险;控制职能使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咨询职能。

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在被iia定义为:“为客户提供建议及相关的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和范围与客户协商确定,它的目的是在内部审计人员不承担管理层职责的前提下,增加组织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过程。”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已不再是以往评价职能之后的“附属品”,而是体现价值增值的“关键”,这凸显了现代内部审计“重咨询重增值”的发展方向。咨询职能作为协助高级管理层及各阶层管理层对公司战略规划而提供的增值服务,其在公司战略与公司治理层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在公司战略层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价值链为视角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相对特殊的辅助环节,能够对企业整体价值链各个部分都有足够的了解和评价,加之审计的独立性又会给其增加一个独特的对企业整体价值链的观察视角,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以“参谋”抑或是“顾问”的身份,站在整个价值链的宏观角度对管理层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其次在公司治理层面,内部审计被视为企业价值增值的载体,其咨询职能作用在于能使管理层有效识别威胁其所规划的战略方向和使其产生偏差的风险,并提示必要的修正。这与前述的内部审计控制职能密切联系。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风险与威胁来自于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而内部审计通过控制职能将影响对企业价值链内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通过整体价值链将外部反思形成的信息反馈于企业管理层,并提供合理化建议,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四、内部审计职能在企业价值链中增值的实现路径。

总体来说,评价和控制作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价值活动以实现价值增值;咨询则有助于宏观的公司战略规划以及公司治理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在评价、控制方面,内部审计作为从属于企业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其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其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活动与增加价值的间接活动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内部审计增值的方式表现为对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进行评价与控制以获得合理保证。简言之,内部审计的评价、控制方面的增值作用体现在关注价值链持续改进的同时给管理层提供有关组织目标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程序及反馈系统的执行情况及建议。在咨询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会根据组织管理的.需要,针对价值链中基本活动、直接和间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出改进性建议,从而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在更高的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以往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评价以及站在统筹分析价值链的基础上,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性依据。与此同时,本文认为,评价、控制与咨询职能之间也不存在完全的独立。根据以上可以看出,评价职能统筹企业营运及管理方面的效率与效果,而控制职能则在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方面规避风险、降低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咨询职能则是建立在评价与控制之上的宏观层次的控制与信息反馈。三者结合使审计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价值增值。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竞争,而是将企业作为整体的竞争,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将是每个企业存续发展的命脉。企业价值链理论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的有效管理工具,而内部审计同样是具有业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特殊部门,以价值链的视角定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能体现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因此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分析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经营风险(评价、控制),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方面的相关服务(咨询)以达到企业价值增值之目的,实现企业在当前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对内部审计依据价值链理论进行职能重新定位,使其能为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超过其成本的价值,竞争优势体现在低成本与歧异性两个方面。其中低成本是指“从事价值活动中,取得低于竞争者的累积成本”;而歧异性在于“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判断当前价值链的规模以及架构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即为比竞争者更低的成本与更快的速度提供出人意料的产品的能力。在发现价值链存在冗余部分以及无效甚至是高耗费低效率环节时应将其从价值链中去除,这也就是流程再造。内部审计在宏观角度对价值链竞争优势的保持进行整体掌控与整合,在竞争优势的“低成本”与“歧异性”上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上发挥其评价及控制职能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保持时,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将得以实现。在咨询职能方面,内部审计将评价与控制获得的信息整合并反馈于管理层与董事会,这意味着咨询是现代内部审计为“增值服务”的核心职能。然而此职能在改善公司治理,发挥其价值增值作用的同时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内部审计的机构定位。

以往的内部审计机构定位处于企业的“边缘化”状态,内部审计因工作重心集中在“经济监督”上而无法获取提供增值服务所需的信息,现代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尽快调整这种局面。胡继荣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满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运营层这三个不同层次需要,以实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中处于基础设施中较为特殊的部门,应享有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在宏观层面获得相关信息,然而hermanson()认为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并不合理。内部审计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应作为企业管理层合作伙伴的方式而存在。

(二)内部审计重心应以价值增值为导向。

当前经济形势变化迅速,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随着企业不断挖掘,产品边际效益丧失殆尽,若对企业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给予相同的关注明显是不合适的。竞争优势的产生来源于低成本和歧异性,以价值增值为导向有助于内部审计深入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并合理区分组织增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辅助环节,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有效识别。在识别价值链并区分关键环节及辅助环节(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之后,应进一步实施具体审计计划,针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进行重点审计。比如在特定企业中,内部审计应该将工作重心由常规控制项目诸如材料入库、存货出库等流转活动向新形势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如人力资源、计划、质量管理等基础设施活动转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与高价值分不开的,这也是内部审计应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然而高价值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以风险规避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更应该着重关注此区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具有高度协调性的整体,价值链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价值链的薄弱环节往往伴随着冗余以及规模不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对此内部审计应该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进行分配资源,识别其中的冗余、低效环节并删除或业务流程再造。

(三)内部审计应着重于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企业的风险防范应基于整个价值链来考虑,因为风险虽可能产生于一个环节,但是由于企业各部门整体上是一个链式的结构,风险会随着产业链逐步扩散。内部审计本身并不参与经营业务活动,其在价值链上处于相对特殊的辅助活动环节,因此内部审计相较之其他业务部门更具有宏观性与相对独立性,这种特殊性有利于内部审计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对整体的价值链进行控制与监督评价,并及时反馈信息。在公司治理层面,内部审计能够对风险进行管控又不存在身处管理层的诸多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的风险管控能有效促进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与优化,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两者目标一致,都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六

摘要: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案例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需求。

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1案例设计与选择: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设计合适的案例。科学合理的案例设计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可以来源于教材,可以是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案例。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能够全面体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与学生职业实践联系密切,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1.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教师选择设计好案例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以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案例的内容和问题的多少把握好讨论案例的时间,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纸张或多媒体展示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讨论,并控制现场,让学生在不偏离讨论主题的情况下,自由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1.3撰写案例报告:学生对教师精心选择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之后,要把分析的过程、结果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2、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只有在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时,才会引用案例为教学增加趣味性,方便学生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补充,教师对案例教学环节没有完整系统的设计,案例也只是随意选取的。此外,很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及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在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时在很多环节都有随意性,使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2.2选取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质量不高:国外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其案例不适用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国内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可选范围窄、数量少,质量高的案例更是稀少,这些案例大多信息量和涵盖的知识少,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难以独立展开讨论。2.3学生缺乏积极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缺乏学习的自主自觉性。他们习惯于教师直接传授给他们知识,对案例教学法这种需要自主探讨的教学方式不习惯。国际贸易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商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案例中的知识难以理解,从而容易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质量关系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全面深刻的体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国际贸易相关新闻作为案例不仅真实经典,而且具有时效性,可以让学生在通过案例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国际贸易形式、国际惯例法规的变化。同时对海关、银行、保险公司等工作人员的访谈获取的案例更符合国际贸易发展形式和学生日后的工作。有的案例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加工,使案例尽可能全面呈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难易程度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有进行讨论的兴趣。选取的案例还应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因为这样的案例中有对外贸易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业务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对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3.2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手段配合:只有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增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多媒体教学法相配合,多媒体可以为案例教学提供生动的图片、视频,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国际贸易中的业务流程和当事人的关系。如托收、信用证支付等章节,里面的主体众多、关系复杂、业务流程繁琐,就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其中主体的权利义务、彼此的关系以及业务流程的具体步骤有清晰的了解,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将角色扮演法与案例教学法配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案例中银行、工厂、买方等角色,加深对案例的理解,熟悉国际贸易中的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3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践:把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实践工作作为一个案例来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曾经参与其中,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再以此进行案例教学法时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加深学生对其中知识的理解。如银行审核信用证的工作流程、企业根据贸易合同审核由议付行转递的国外信用证的工作流程等实践的参与,都会使学生在接触相关的案例时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案例质量不高,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精心设计选取案例,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以促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3]崔春晓.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j].高教学刊,2016(22):125-126.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中,知识管理作为新的管理范式已成为国内外论者关心的热点。大学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内涵、特点及其核心工作的阐释,对大学知识管理作基本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大学;知识社会。

从20世纪最后20多年开始,整个社会建构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的经济之上,这决定了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oecd,1996),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对组织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

正在此时,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社会管理的新的范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所谓知识管理,美国生产力和品质中心对其的界定是:旨在提高组织竞争能力的识别、获取和使用知识的战略与过程(apqc,1996)。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991)认为,面对快速增长、非持续变化环境,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如何适应变化、保存生存力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就本质而言,知识管理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过程,其中既包括对组织信息技术的数据和信息综合能力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组织成员创造危/新能力的提高。

应当看到,知识管理虽然最早现于企业,但并不等同于其为企业所独有。事实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是知识社会背景下任何以知识为加工对象的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知识管理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管理范式。

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人,知识管理已经从企业领域向外拓展。oecd将知识管理引人政府或公共部门的管理。现在,在欧美,各行各业都在探求既与知识社会相适应,又符合其发展目标的知识管理策略。这里,大学也并没有被排斥在外。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大学一直是保存、传播和发现、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的管理中,事实上也始终围绕着知识的获取、传递、保存、创新等诸环节展开,只是历史上大学对于知识的管理大多局限于某一部分,没有从整体加以有效的统合,从而尚未发挥最佳效益。知识社会中,大学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要让大学在知识社会中承担起与其地位相称的职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组织,还要求大学去除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平台、组织僵化、轻视共享等问题,建立适应知识社会的管理模式,这包括认识到知识是大学最为核心的资源,构建以知识为基础、符合知识运行和创新规律的大学知识管理系统。

关于大学知识管理内涵的表述,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者触及。英国学者詹妮佛-洛丽(jarmiferrow―ley,2000)指出,高等教育领域内探求知识管理应该包括创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获取、强化知识环境、将知识作为资产管理。她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在组织文化、价值观、组织结构和薪酬体系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变革。比利时列文天主教大学校长澳斯特林克(a.oosterlinck,2002)指出,知识创造、知识传递、向社会提供学术服务等是一个现代大学的基本元素,大学要建立一定的范畴、架构和过程,以此成功地管理其拥有的知识,并优化产学合作。我国学者芮国强、邱鸣、周九常等人认为,大学对知识进行整合、管理,有益于提高大学创造价值的能力,有益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竞争力(芮国强、邱鸣,2001;周九常,2002)。

上述论者的表述对我们理解大学知识管理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大学知识管理理解为通过共享、创新等环节,对大学各种形态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实现大学目标和使命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展开: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八

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更强,引领性更强,专业性更强,文化性更强。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新闻报道非常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闻受众的旅游信息获取需求,但也存在大量的新闻乱象,如虚假报道、不法炒作、冷热不均、恶性竞争等,这和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初衷严重违背。因此,现阶段如何正确开展旅游行业新闻报道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而科学有效的新闻采编工作,是克服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本文从新闻采编技巧层面入手,对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制作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旅游面向的是人民大众,对于旅游新闻关注最多的,也是普通人民群众。因此,旅游行业新闻报道在采编过程中务必要走群众路线,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牢牢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一方面,旅游新闻在內容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人民大众关注的、具有较强视觉吸引力的、符合舆论导向要求的内容,让普通人看到新闻标题就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旅游新闻的传播广度。另一方面,旅游新闻在语言的组织过程中,切忌采用“高大上”的华丽辞藻,而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群众易于理解的、接地气的语言,让老百姓在阅读旅游新闻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进而提升人民大众对于旅游新闻的好感度、认可度。除此之外,旅游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于普通人民群众的新闻喜好应当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掌握最新、最热的民生信息,以老百姓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采编,让旅游新闻报道贴近民生、走进民生。

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重点在于赢得普通人的关注,赢得普通人的认可,而非新闻本身的“华丽”程度。因此,在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实际采编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巧妙抓住新闻的切入点,将读者的阅读欲望引出来。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旅游新闻事件,在采编过程中都要养成从群众角度看问题、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群众对于旅游咨询的“敏感点”,了解群众在阅读旅游新闻之时的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地找准旅游新闻切入点,将读者带入其中,为读者呈现其最想获得的新闻资讯。另一方面,旅游新闻的采编要避免平铺直叙式的采编方式,而应当将旅游新闻内容中的某一个亮点凸显出来,作为新闻切入点,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旅游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再将亮点之外的其他内容逐次引出,用老百姓兴趣较大的内容带动老百姓阅读其兴趣相对较低的内容,最终将完整的旅游新闻信息传递给老百姓,获得群众对于新闻热点资讯的较高关注度。

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普通人的阅读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大篇幅的新闻内容,很容易让读者直接放弃阅读。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传播效果,旅游行业新闻报道在采编过程中应当控制好新闻篇幅,满足普通人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以“短小精悍”取胜。一方面,旅游行业新闻报道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电视报道,一定要做到“短”而“精”,在相对较小的篇幅中,集中呈现出新闻的亮点、重点,尤其是对于旅游景点的介绍,要将旅游景点的核心旅游价值简要地介绍出来,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心理,吸引受众的了解欲望。另一方面,做好旅游行业新闻报道的流程控制,免去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升新闻采编的审稿、校稿效率,用相对更高的采编效率,制作更多的小篇幅的新闻内容,满足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现实需求,这样的采编方式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和转变期,但一旦成为习惯将获得非常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从旅游新闻受众的现实喜好来看,越是具有创新性的旅游行业新闻报道,越是能够吸引受众的目光,受到受众的认可。一方面,旅游行业新闻报道采编工作要进行流程创新,结合当前网络营销、旅游营销所积累的经验,运用最新、最先进的媒介工具,采用旅游新闻受众更为喜爱的新闻编辑方式,通过和旅游相关的众多渠道,获取旅游新闻资讯,进行旅游新闻编辑,完成旅游新闻传播,以此达到最大化的旅游新闻报道效果,使新闻媒体和旅游企业都从中获益。另一方面,旅游行业新闻报道应当静心剪裁,对社会大众进行科学引导,在旅游资源多元化,旅游行业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旅游行业新闻报道应当承担起引导受众、报道现状、弘扬正能量的责任,向受众推荐性价比高的旅游路线,为旅游资源好但知名度低的景点进行有效宣传,通过新闻思路和新闻内容的创新,提升旅游新闻质量。

旅游新闻的出现,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新闻领域发展的产物。旅游行业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新闻事实、旅游资讯、文字艺术、受众需求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媒体或者企业盈利的工具。在当前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行业新闻报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旅游行业新闻报道从业者应当认清现状,承担责任,有效掌握旅游行业新闻采编的技巧,积极借鉴其他新闻类型的采编经验,综合相关影响因素,立足旅游新闻受众现实需要,认真、严谨、细致地做好旅游行业新闻报道采编工作,在尊重事实、客观报道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乃至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九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电子商务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而对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形式展开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问题分析,以及提出了旅游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旅游业的发展有所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旅游业;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对生活的享受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旅游的追求便是具体的体现。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就旅游业本身来说,其属于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在旅游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无疑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探讨可以从下面的一组数据看出来: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业务连续5年都是以35%的以上幅度进行增长,占欧美发达国家整体的电子商务总额高达20%,甚至以上;据美国调查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美国电子商务的在线旅游代理市场增长份额为16%,具体金额为297亿美元,在电子商务的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份额为23%,具体金额高达到349亿美元。这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和欧美地区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且有一定的成就。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据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极小,在网上进行旅游订票的旅馆人数更少,这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电子总体发展的水平不高,信息服务以及服务能力不强,但是这也可以说明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极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应该去打造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环境,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加快旅游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从而实现我国旅游业效益最大化。

主要以信息查询服务、在线预订服务、在线交流服务、代理人服务几种形式为主,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板块,其主要包括景点及路线查询以及在线仔细,这也即是可以保证需要旅游的游客能够及时准确的在线查询与旅游相关的交通、住宿、景点等信息以及各种旅游常识,保证能够安全放心的旅游。

在线预订服务。在线预订服务指的是旅客可以通过网上预订酒店住宿、旅游线路、机票等等,从而保证游客能够及时安全有准备的进行旅游,也可以使得游客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住宿条件进行选择以及对路线进行选择,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做出适合自己的旅游计划。

在线交流服务。这主要指的是一些旅游网站上设立交流的论坛,能够让旅客对旅游服务进行交流,提供意见,同时还能够平借助于旅游的网络交流平台,自助进行旅游等等。

代理人服务。这主要指的需要旅游的旅客可以通过提供给酒店、民航、旅行社等多种旅游产品的代理端应用程序,代理人可以与客户实时洽谈网上业务、管理其旅游产品的预订记录、查阅账目。

调查与促销。这主要指的是可以利用internet提供旅游相关的多种便民服务,较为典型的就是可以利用网上调查、电子布告板、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调查活动及促销活动,这使得网络管理者能够轻松的了解旅客对旅游的看法,这使得旅客清楚地了解旅游的相关服务。

旅游产品定制营销。这主要指的是可以通过网上旅游的相关信息,旅客可以自主地去计划自己的旅游路线,给旅客一种安全稳定自由的感觉,极大程度地开发潜在的旅客,因此,旅游的定制营销应该是旅游相关企业公司的重点关注的业务,同样也应该成为目前旅游电子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能够提高旅游相关企业公司的营业额以及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实力。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旅游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支持和依据,也即是旅游的相关企业应该主动的去应用电子商务去有效提高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效率。简单来说,可以应用智能电子商务对旅游相关的数据进行挖掘检测,以及对网络旅游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再就是通过旅客在网络对各旅游景点以及旅游路线的点击率等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旅游企业制定旅游相关的营销战略提供客观的依据以及决策支持。

目前,就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情况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支持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层面也就是指目前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简单而且相关的技术性人才短缺,导致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出现较大问题,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我国社会目前对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不够了解等等,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功能简单。主要指的是旅游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技术设置方面的功能较为简单,旅游相关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够正确,容易误导旅客。

虚拟社区形同虚设。主要指的是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不能够给有疑问的浏览者进行及时的解答,使得旅客对相关服务的满意度下降,造成部分顾客流失。

搜索功能差。在旅游电子商务上,主要的就是能够通过搜索得到旅客需要的相关旅游信息,但是目前多数的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网站没有查询功能或只能提供简单的线路查询,不能够满足旅客的要求。

缺乏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主要指的是旅游相关企业在旅游电子商务上的`网络定价策略等等网络公关策略等等措施缺乏,很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缺乏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人才。主要指的是缺乏复合型人才,使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水平较低。对于旅游业来说,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缺乏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营运要涉及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对公司对客户的要求都非常高。可以说旅游网站很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效益上举步维艰。人才的匮乏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且现在处于一种发展的阶段,这也使得旅游电子商务不是很成熟,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我国的民众缺乏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我国网络安全的信心。此外,我国在旅游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的相对滞后,这使得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底气不足。不仅如此,由于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落后,使参与各方的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格的监督,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对系统模块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游客在浏览旅游电子系统商务网站应能享受便利的网上旅游服务。

从而能够建立一个令顾客满意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使得公司能够与顾客的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维持良好的关系。

在技术上,新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应该做到以顾客服务为核心,整合顾客服务、企业内部erp系统、合作伙伴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力争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的工作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更方便的合作渠道,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饭店、交通工具、旅游方式、导游,从而是使客户得到最满意的方案。

宣传推广。旅游的相关企业应该做好旅游相关的电子商务的网站的宣传推广工作,使更多的消费者能了解到旅游的这个网站,从而能够去使用网站以及推广网站。

此外,应该通过网上的营销宣传,加强民众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给旅游电子商务开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就旅游业本来说,这是一个对信息依赖性极强的社会服务行业,以我国目前在旅游业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开发来看,我国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对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不够,较为缺乏,这对于旅游业旅游电子商务开发来说,是一个极其大的障碍。因此,提高旅游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对于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而言,要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管理和应用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高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

其次,高校应加强培养针对实现旅游现代化的需求,注重培养旅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以及对人才的引进。

加强与香港相关的部门合作,主要就是交通部门、网络安全部门以及银行的合作,其中加强与交通部门的积极合作,推行电子票务(机票、车票、船票等),抢占市场份额。使得能够提高供需双方的效率,节约印票、取送票的成本;加强与网络安全部门的合作,使得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行能够有所保障,给社会以及顾客信心;加强与银行合作,也即是能够解决网上安全支付问题,为旅游企业的网上营销提供信用担保。

对于旅游业来说,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能够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行业。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旅游业应该做出自身的改变,必须能够做到充满信心地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从自身技能型改变,去适应当前社会网络时代的变革,而利用电子商务为为旅游业的消费者提供更满意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从而能够实现对旅游业的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以及市场创新,使得旅游业的相关企业能够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具体实施以及应用,达到提高旅游业相关企业公司的竞争实力的目的,进而能够促进我国的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和新的飞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国家的旅游业能够在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1]何军生.旅游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2003(5)。

[2]冯飞.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研究,2004(5)。

[3]:///news/html/2010/10/25/。

[4]。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

旅游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调配,以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来。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内部的创新与外部的创新。内部的创新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调配,包括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与调岗等,为的是全面发展旅游人才,发展多面手,适用于各个方面的工作。旅游企业的外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指旅游产业链的人力资源创新调配,为的是更加符合当前阶段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旅游业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激活发展潜力,调动起内部和外部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的工作,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要以“理论为先导,创新为关键,落实为目标”。总体来说,作为旅游企业的内部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要做到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协调发展。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表现在其专业性方面。由于内部分工的日益多样化,需要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去胜任工作,而且做到了专业化与专门化。在旅游企业内部,总部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人才,包括“旅游宣传、旅游策划、旅游方案、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需要设置的专业部门,并且结合市场进行有效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企业职能部门。

各个旅游专业的发展需要专门的人才,而且在发展初期,企业要做到尽量不做调配,做到任人之长,发展的专门化与系统化,有效进行纵深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发展的先决条件,专业化意味着旅游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支撑性,也意味着旅游发展的壮大性。

在旅游企业发展的后期,我们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发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为的是更加的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例如在旅游业发展中,导游是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首先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导游开始做起,导游的创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导游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导游不单单是熟悉导游之内的知识,也要熟悉导游之外的知识,全面发展导游的视野,拓展其内涵。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服务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礼仪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性,就是做到一专多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建设化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产生连锁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推动相关的产业有序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两种奖励的并行。

在旅游业发展当中,有一种特定的人才资源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方案,而这种独特的构思,是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与得以赞扬和保护的,这就是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性,适当和合理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能够发掘出人才的价值。

这种人力资源奖励方式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融入管理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财智与智慧潜能,同时有效的规范个体行为,同时提升其自身的素质,组织维护好其个体需求,通过良好有序的内部组织环境来有效的激发起创造力,维护好内部的良好秩序,提升工作运行效率,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是物质激励成为主导激励方式。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一定的物质待遇提升,仍能不断的满足其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于行政管理模式,会不断的发现优秀员工的潜质,给他们提供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

(二)人力奖励管理创新的旅游成效。

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产业链的管理创新,能够有效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和旅游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客接待的大量性,消费的客观性,空间的扩大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为了在短时间之内连续不断的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必须要在整过过程中做好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总结,从游客报名到旅游过程结束,再到游客回家的全过程,都提供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乃至比较细心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高高兴兴而来,满满意意而回。而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做到细致与全面。这些都是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是通过人力资源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空间的服务平台去传达这种理念,将其灌输到旅游的整个过程之中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获知,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情况,去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协调,达到内外共赢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改革旅游发展机构,通过内部的管理带动外部的产业链,通过外部的产业链,来拉动一系列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发展效率,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1]旅游导游词[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袁国红,张月芳.旅游管理知识题解[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导游教材编写组.导游基础知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4]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责任公司,2010.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强,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服装加工企业,由于其行业壁垒低,入门简单,外销容易,从而也导致受国外经济状况制约较大以及竞争激烈的局面。另外,近几年的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不上涨趋势日益增加,加工型服装企业如何在种种不利的局面生成发展也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情况,从企业内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方式来提出建议。

服装加工企业可以提供较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国家在一定政策和制度下鼓励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服装加工企业都是以出口产品贴牌为主,产品自身的附加值被国外企业拿着,在核心竞争力上略有不足,近些年来由于人力资源和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和退税比例的下调,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的严峻问题,如何改变企业现状和扭转形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其中加强管理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是主要捷径,具体内容如下: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的范围分别是各部门对成本的预测以及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决策与核算、管理、分析等方面,覆盖的方向全面,贯穿整个经营活动的过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尽一切的利用资源以及调动人力的基础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保证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产出,其中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对象。本文中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指服装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服装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运输、售后服务和管理过程以及后勤保障等过程。对于服装加工型的企业,在整个环节中容易产生成本较大波动的是原料采购和样板制作的过程,另外就是销售过程中成本波动。在针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这几方面的督管。(二)成本控制内容。成本控制的内容按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产前控制和产中控制以及流通控制;以成本的构成为细分主要是原材料、人力与行政管理以及制造成本控制。针对加工型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在原材料方面主要是以生产所需的布匹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基层员工的工资构成为主;制造成本是指动力燃料等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正常的行政开支管理而产生的费用。

(一)管理方向不明确。服装加工企业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方向停留在对市场的表面分析以及行政管理。具体表现在成本控制停留的方向一般是容易看见的项目上,例如是原材料以及办公费用,至于一些不易发现或是隐性的成本,企业则比较忽视和考虑,导致管理方向的不明确以至成本过高,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二)管理范围不广泛。大部分服装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策略为主,企业员工的作用是以为完成成本管理控制目标而工作,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比较缺乏,因此整个成本管理的形式为“自上而下”,管理范围并不广泛,受众面小,部分制度很难贯彻落实。

(三)管理工作不合理。服装加工企业对内部管理成本的工作往往是以任务型和控制性的发放方式从上往下的进行任务下达的,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都是以完成目标的方式而展开节约成本的工作,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并没有相应的进行开展,尤其是对基层员工的工作培训计划,不注重全面多能的员工培养,没有一定程度上利用员工的技能性去提高劳动效率,用来节约人力成本。

(四)机械设备过于老化。对于服装加工企业的机器设备老化与陈旧的问题,一般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降低折旧或是对折旧采取不计提的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导致产品的竞争能力不够以及后劲不足的情况,从而减少了改造资金的投入以及缺乏核心的技术竞争。

(五)库存控制不理想。企业对库存货物的管控和监督力度始终是不太理想,对仓库存货的盘点方式比较守旧,从而使得资金周转慢,限制了企业资金流通的速度,进而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带来影响。

(一)转变管理意识。服装加工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必须摒弃原先的管理观念与模式,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由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节省开支”到现代的直接与效益挂钩的转变,真正的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完善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力求使企业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企业在实施现代管理的前提就是对管理意识的转变,直接将成本效益观念带入成本管理中,将其看待成一切效益的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待前期的投入是否必要与合理,并在整个过程中控制成本的支出,尽可能的多创造使用价值。企业管理者在整个管理体制的建立中要有着足够的重视与认识并且恰当的落到实处,因此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中需要筛选有胜任能力的和具备职业道德以及财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在机制建立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经营意识与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改变传统的惩戒方式对员工进行约束,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实现民主管理。

(二)进行成本管理。大多数服装加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监管还处于在对生产计划和任务订单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特别是对每道工段和工序没有采取细致化、管理化的手段,导致企业管理阶层不能及时地掌握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状况。因此,服装加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加强成本观念认识。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观念教育,培养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服装加工企业落实生产与管理并重,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促使每一位员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形成自身的成本意识,主动的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与方式,例如对最细小的如物品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成为“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形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少数人的成本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三)机械设备改造。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原因是为了从内部制度上进行更新改造,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节约一定的成本开支。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提高工艺水平就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淘汰一些陈旧与落户的设备,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维修费用的发生与使用效率,减少残次品的数量,保证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四)提高资金使用率。企业想要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就必须加快资金的周转周转速度以及降低使用成本。首先可以通过对库存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定时定点的进行盘点,不仅可以提高仓库的使用次数也可以很好避免货物的积压;其次是采购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必须及时的查看原有的物资登记情况,以免反复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对必要物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合理与多方比较,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最后是生产部门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生产周期和原材料的使用率一定要缩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企业可以内部组织一个专门的部门以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再利用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服装加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当将着重点放着如何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上,尤其重视对技术设备的投入。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首先是对管理意识的改变,将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直接挂钩,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其次是在整个管理政策中进行细致化的管理模式,摒弃原先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尺度,让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每个环节,另外是对机械设备的更新,这个是提成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创新管理的直接原因,有利于企业抓住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的水平;最后是加强对废旧物资的监督与管理。

[1]冯仕玲.浅谈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01).

[2]陈汉东.浅析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j].企业导报,2009(01).

[3]周晓惠.服装企业生产流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二

中国知识管理经由10几年的发展,累积了经验也收成了教训。跟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组织管理水平的晋升,跟着钻研者对于知识管理钻研的深刻、实践的丰厚以及技术的进步,咱们认为中国知识管理已经经进入进级换代的阶段,表现为下列趋势:。

知识管理在中国传布有余,但甚么是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管理对于于不同业务以及岗位的影响是甚么、如何做,对于于大部份管理者尚无构成明确的预期。对于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所以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需注重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

这个阶段的知识管理传布已经经不单单是告知大家“知识管理好”的问题,而是知识管理对于于“我有甚么益处”,对于于咱们的工作、我的部门、我的岗位如何好,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我需要做甚么、如何做。

在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中应当防止两种偏向,第1是将知识管理“神圣化”,言必称隐性知识,将知识管理捧上“云端”;第2个就是将知识管理“泛化”,“km是个筐,甚么都往里装”,让人弄不清楚知识管理到底应当干甚么。

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触及到社会层面、行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教育层面,需要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在筹备以及已经经开始知识管理施行的企业,为了知识管理目的的达成,对于于不同的受众要采用不同的传布策略以及内容。比如kmc就将组织内的知识传布受众分为高层、中层、知识员工以及知识管理从业者,分别对于应者沟通会议、管理层的km、智慧的员工以及从知到行培训等内容。在教育层面,已经经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课程。

km知识传布的目的是让受众认识知识管理、理解知识管理,进而知道如何介入以及推进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知识管理内容。

趋势2:知识管理钻研以及km实务界将更为紧密结合。

知识管理是学术钻研的热门之1。在高校以及各类钻研机构里不同专业的专家们从各个角度钻研知识管理的问题。近年,关于知识管理的实践也如火如荼。但在钻研以及实务的中间有1条鸿沟:实务的不知道钻研者在做甚么,他们也没有去向钻研者那里获取知识的习气以及渠道;钻研者不知道实务界在头疼甚么问题,所以不免会闭门造车。

但这类状态在扭转,有愈来愈多的钻研机构以及团队正与实务界更紧密的合作,从客户的问题入手,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法子对于现状进行钻研,提出更相符中国企业现状的解决方案以及发展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起的中国知识管理试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利的尝试,湖北京大学学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钻研中心等钻研机构也强调了与企业、实务界的互动与合作。

趋势3:吸收km最好实践,知识管理施行开始注重知识管理计划。

作为组织的1项基础管理职能,知识管理触及到组织的战略、文化、员工、流程、轨制、it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知识管理施行进程触及因素较多,胜利的知识管理施行必需有1个科学、客观的知识管理计划。

在早期的知识管理施行中,许多项目的进程没有计划。或者尽管名义上有计划,但施行计划却是有it软件厂商提供,其计划的内容只能是缭绕软件功能转,不能成为1个客观、科学的知识管理计划,没法真正指点企业的知识管理施行进程。

愈来愈多的知识管理施行企业已经经认识到知识管理计划对于于组织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计划是知识管理施行的指南以及纲要性文件,它需要吸收国内外知识管理的最好实践,规避以前同行业企业以及机构呈现过的问题以及风险,深刻分析本机构的现状、目标以及知识管理路径,预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预案。知识管理计划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最主要的是战略、知识员工、流程以及轨制、it技术平台,在这个进程中,对于前3者的分析是基础,在对于前3者分析的基础上自然会患上出知识管理对于于软件以及系统的需求,保证项目的胜利。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三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的同时,煤炭工商管理作为调节经济、维持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重要的推动力。为了使工商管理体制更加适应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分析。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近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萎缩、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不足、进口数量增加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1.煤炭供给平稳增加。随着资源整合陆续加快,煤炭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前期对煤炭行业保持乐观的盲目扩张,近期以来全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产能过剩日益加剧。

2.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煤炭下游四大支柱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3.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受累于全球性的经济疲弱,特别是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煤炭市场严重低迷,导致国际煤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口煤价格相对于国内煤价格优势明显,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和供求形势造成巨大冲击。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体现。

工商管理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与工具,它履行着重要的经济环境创设和成熟的市场运作职能两方面。

第一种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方面,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经济理念和经济行为都得到了深刻的扭转与更新,在这转型与更新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和谐。因而,在这种状况之下,便衍生出了工商管理的职能之一,它通过行政的手段,规范各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规范化、法制化,在工商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创设与和谐氛围的保持。

第二种职能主要体现在成熟的市场管理运作职能。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经济呈现快速更新的竞争态势,而经济管理的具体操作却远不及市场的瞬息变化,因而,只有工商管理的行政手段,才能通过其行政干预,在对市场经济全面、动态的把握之下,实现对市场经济管理运作的整体把控,使管理与实际相适应、相协调。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石。在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设置专门性的工商管理机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历史的发展中,以商品交换为起点的商品经济的产生是工商管理的基石,也是根本性的内因,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成了工商管理的不断成熟。

2.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互促共进。伴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与昌盛,诞生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与之前的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的范围更广、方式更新,这些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也为工商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提供了成熟化行政管理的舞台,经济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自主、自律的.观念也得到了巩固。

3.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完善的推动力。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知,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时期,与之相协调的是生产关系的整合和优化,通过经济主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活动,进行共生与完善。

1.工商管理维护了煤炭行业经济活动中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市场经济的活动之中,消费者群体是主体之一,消费者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在遭受到劣质煤炭消费欺骗等行为时,工商管理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措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劣质煤炭更换或改良等处置。这样,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了维护,对煤炭经济活动中的不合法行为也进行了打击,积极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

2.工商管理在煤炭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与疏导的作用。为了更快地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工商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功效,由于煤炭行业的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其耗尽或丧失其经济性的环境之下,煤炭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因而,煤炭企业必须进行未来的产业转型。而工商管理为其转型可以搭建一个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用讲求实效守信的法制市场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使煤炭企业在优化的环境氛围中,招商引资带动转型。而且,在中小煤炭企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竞争实力不够,经营状况不佳,工商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把握,指引中小煤炭企业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3.工商管理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的作用。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转型与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在新型煤炭设备进行运用的同时,工商管理在其建设规模上可以进行监督,制止重复性和低水平的煤炭项目建设。同时,在提供煤炭企业节能环保降耗的技术创新下,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与区域内的其他产业进行组织协调,从推动环境的清洁和生产的节能等方面,创设一个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煤炭绿色通道”。

4.工商管理有助于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近几年,国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在抑制不合格能源的需求、控制高耗能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的小煤矿,清理在建的项目,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抵制超能力生产,很好地抑制了煤炭生产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国家在确定煤炭的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便有助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过去我们企业只是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煤炭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管理,在社会领域中,煤炭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对社会的供献能力问题。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内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工商管理的管理职能角度出发,如何在煤炭资源的经济转型趋势下,利用健全与完善的工商管理职能,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经济的持续和稳定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并思考的问题。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它的管理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安全,管理出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包括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管理的创新,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借助于工商管理的行政干预手段,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完善煤炭行业市场经济管理运作,使工商管理与煤炭经济发展和谐相生,这才是长久而持续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之道。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四

一般来讲,集团的人力资源中心或人力资源部,必须具备三项重要的职能:

1、政策中心。

凡是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相关的边缘性政策的出台,制度的设计,流程的设计,要么总部人力资源部门是主导者,如果是边缘性的一些工作,其他部门也配合的话,至少你必须是个积极的参与者,首先是个政策制定中心,如果你要成为政策制定中心,最起码你要明白,各个集团公司,各个行业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关键成功要素,所以这就给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们,提出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必须成为集团运作的专家,这和单体公司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很多单体公司里面,人力资源工作者,甚至可以不对专业,进行很深入的了解,因为单体公司里面,懂得专业的人非常多,通过一个团队的配合,就可以把一些知识缺陷弥补过去,但是在集团公司里面则不然,因为你人力资源中心,必须作为一个总体的统筹者,和综合思想者,没人代替你完成这项工作,只能是你自己帮自己。

2、管理中心。

除了政策中心这个角色,总部人力资源部门还要扮演一个管理中心的角色,所谓管理中心,就是由各个子公司,展开他们的具体的人力资源的运作,而你母公司,对他们具体的运作进行管理,换言之你是管理的管理,它在你设计的制度之下运行,然后你对他们运行过程当中,一些可以合并的同类项,促使他们合并到一起,可以共享的一些资源,促进他们的共享,包括一些对重大的规则,一些高压线的设置,这样的一些调配工作,使得你必须成为,一个管理中心。

3、服务中心。

最后你同时还要成为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给子公司做做保姆,而是一种高档服务。

所谓高档服务,就是服务子公司不能失误,比如说海尔的海尔管理学院,就承担了整个海尔集团的猎头功能,这一类的中央服务,往往有一个特征,子公司做不了,或者子公司做起来成本太高,或技能达不到,由母公司把它承担下来。

集团公司建立了评价中心,为子公司的招聘,人员的任免升迁职业发展,建立了非常好的服务,这个评价中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建筑,而是一套制度,由母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个服务,集团公司内部的评价中心,通过数据的积累,素质模型的积累,可以不断地,给它的评价手段,进行精准的调节,最终能够服务到不同子公司的一些具体特殊用途,所以它可能比社会上的,外购的评价行为,要好得多的多,另外就整个集团而言,子公司每当,比如说要进行类似股权激励等行为的时候,母公司就会站出来,因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运作,更熟悉更了解,就可以对子公司类似的这么一些运作,进行咨询服务,母公司协助子公司完成这么一个工作。

这样的设计的效果是,不仅母公司在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面前,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中心功能的,这样一种地位,使得子公司人力资源部,愿意围绕着你来做,因为子公司人力资源部,完不成的做不好的工作,母公司可以帮我完成,包括我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子公司里面,地位扮演得不正确,或者地位相对较低的时候,由母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帮助子公司通过制度的设计,流程的调节,树立我一个相对正确的地位,从而促进各个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提升拔高;并且母公司还从专业技能技巧上作为子公司的咨询公司,能够使得我在运作过程当中,也能与时俱进,不至于被我所在公司的业务拖着跑,我也能够至少和业务同步,甚至慢慢地走到业务前面去。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五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日益重视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但从总体上看,矿区环境污染仍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综合治理进展缓慢,煤炭开采加剧水资源匮乏,煤矸石堆积使占地增加,部分矸石山自燃,污染大气严重,煤矿地表塌陷面积日益扩大,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剧等方面。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炭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采用平衡计分卡对煤炭企业环境战略目标进行管理控制,对改变矿区环境污染现状,维持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指标与平衡计分卡。

1.平衡计分卡的原理。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复兴方案公司的总裁戴维?p?诺顿创立的,从本质上看,平衡计分卡是一个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以因果链分析为手段的战略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可靠的执行基础。

2.环境指标与平衡计分卡的融合。

由于环境绩效指标中既采用了财务指标,也采用了非财务指标,即涉及财务指标层面,又涉及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指标层面,因此在实际应用环境绩效指标时,可以考虑将这些指标分别应用于相关层面,并将其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现在四个层面中。

三、煤炭企业环境指标设计。

平衡计分卡的环境指标设计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中,使之贯穿整个战略管理流程:阐明并诠释愿景和环境战略;沟通并连接环境战略目标和指标;计划、制定环境目标并协调战略行动方案;加强战略反馈与学习。本文将环境指标划分到四个维度,如图1所示: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的目标是解决“如何满足股东利益”的问题,表明企业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财务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纳入财务维度的环境指标有:人均环保资产、处置废物总成本、环保研发资金、环保资产购置成本、环保设备年折旧额、企业对职工的环保奖励或补贴、环保产品销售收入、转化废物的净收益、环境治理费用足额提取率、环保费用足额征收率、各项环保资金的专款专用率、环保项目的投资报酬率等。

2.客户维度。

客户维度解决的是“顾客如何看待企业”的问题,客户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的利润来源。客户维度体现了企业对于外界变化的反映,是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点。鉴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客户维度指标通常包括:煤炭质量、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顾客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顾客利润率、媒体不良曝光次数等。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答“企业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内部业务流程决策与运作的成败决定了财务效益和顾客价值的优劣,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引入环境指标,主要有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矿山生态保护指标三大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是解决“企业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确定企业需要利用哪些资源来支持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应主要包括:环境教育与培训投入、环境教育与培训时间、环境技术创新费用投入、环保管理人员数量、环境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等。

四、结论。

对煤炭企业环境战略目标进行管理控制,不仅涉及财务要素,而且涉及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事关企业发展的管理层面,只有真正把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平衡计分卡四维度评价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煤炭企业高效、有序、协调地发展。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六

综观法务会计的已有研究,以及法务会计发展史不难看出,法务会计与会计、审计有着最直接的理论连接。而从三者的产生来看,有着不可辩驳的先后次序。会计当先,审计次之,法务会计则是在社会经济大发展之后才得以出现,其背景特点是由于社会经济规模化大发展,出现了别于规模经济出现前的经济领域的社会化混乱。之所以说社会化是由于其影响不再仅仅对微观主体个体,而是对整个社会公众。本文暂不讨论目前服务于微观组织的所谓“法务会计”,因为即便能称其为法务会计,那也是法务会计的的衍生服务。下面通过对会计、审计的产生内因及其先天职能探讨法务会计的理论定位。

首先,会计是一种本源内生性需要;审计是一种程序性需要;而法务会计则是一种结论性需要。简言之,会计的产生,尤其是现代会计的本源是对资源运用效率、效益的描述以及对资源管理者的初始内生性监督,这种监督是以会计语言表达的信息形式体现的;审计则是出于对会计资料真实、公允所做的一种合理鉴证,这种合理鉴证仅仅在于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之前的一个程序性要求,正是其“合理鉴证”、“程序性”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报告的公信力欠缺,现实中充斥的虚假陈述、公众对仅经过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敬而远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法务会计则完全是一种结论性需要。即就是说,理论上,法务会计对其工作客体的调查、鉴证报告具有绝对的结论性特点,它的工作是一种具有“绝对”公信度的结论性需要。它同时具有法律的“严肃性”;会计的“严谨性”;和审计的“逻辑性”。理由就是法务会计的产生背景。对其产生背景稍加分析其实不难发现,法务会计正是当审计鉴证失去其公信力,出现社会经济规模化所伴生的社会化大混乱的前提下出现的。如果承认事物发展自然规律的话,完全可以肯定法务会计的出现正是一种顺应社会性“民意”发展自然规律的结论性需要。故此也有人认为,法务会计是对审计的审计。具体地说,法务会计通常涉及到财务证据的调查及分析,以报告的形式描述其发现的证据、提供法律程序方面的服务,包括在法庭以专家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在每一步活动中,法务会计的立足点都存在与审计的差异,其工作比民间审计细致很多。这使得法务会计理论必须在传统审计理论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例如传统审计是建立在财务资料没有串通作假或舞弊的前提下的,而法务会计的立足点,则常常是建立在会计、审计存在舞弊前提下的一种结论性鉴证。

然后,会计是一种初步监督;审计是一种再监督;法务会计则是一种终极监督。会计的初步监督体现在它是对资源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会计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获知;审计的二次监督表现为对会计行为的直接监督和对经营管理者的再监督。由此就内生性产生了两种委托主体下的审计行为——受托于经营管理者的内部审计和受托于资源所有者的民间外部审计。之所以认为内部审计是服务于经营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是基于对现代会计性质的归位认识,即现代会计本就是一种对资源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的直接监督。按照代理理论,会计的委托主体理应是资源所有者。故此就产生了基于经营管理者对会计资料客观性认识需要的内部审计以及基于资源所有者对会计资料客观性了解需求的外部民间审计。那么,法务会计则是一种当此类会计信息成为“公共产品”时的终极监督,所以这种监督具有对会计和审计的再监督性质,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使会计信息这一“公共产品”的客观性、公允性得到高度保证。而当这一系统健全之后,当今各界为之诟病的虚假会计信息泛滥问题也就引刃而解。

二、法务会计主体理论定位。

我们还需要回到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这一特点上来。前已述及,当社会经济规模化大发展之后随之出现社会性混乱。这种混乱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公众化,社会公众据以做出各种经济决策的依据型会计信息的虚假泛滥,即社会经济规模化所伴生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民间审计的混乱,即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多元化,基于最初单纯的外部民间审计的根本需要发生了微妙变化。少数所有者抑或代理人(即组成决策层的董事会)仅体现范围内部分利益意志,而为数众多的真正社会化所有者(投资者)利益完全虚化,而恰恰外部民间审计的委托者正是那少数拥有决策权的所有者或代理人。此时,该由谁维护正义;又由谁来担当扫清混乱的清道夫角色?显然不能,也不应该寄希望于个人抑或某一个民间组织个体。因为很显然,他们代表不了社会公众。正如前述,由于法务会计的产生完全是一种具有结论性需要的终极监督,换句话说,法务会计对其工作客体的调查、鉴证报告具有“绝对”的结论性特点,它的工作是一种具有“绝对”公信度的结论性需要。这样就足以看出,担当法务会计工作主体的只能是能够代表或者体现公众利益的国家,或者由国家授权的机构。当国家以及其授权机构不足以行使法务会计职能时,另一个受托主体就应运而生——民间法务会计组织,以维护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平正义。

结论:法务会计主体的理论定位只能是能够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或其作为委托主体下的其他受托组织。

在对法务会计从理论上做出合理认识以及对其主体做出合理定位之后,确定法务会计职能也就得以简化。

(一)法务会计的专业查证职能。

专业查证职能是指法务会计主体运用专业知识对客体进行严格查证,以获取对广大结论受众可靠地鉴证结论。由于法务会计同时具有法律的“严肃性”;会计的“严谨性”;和审计的“逻辑性”,要求其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特点。同时,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法务会计不再是一种简单反应,而是运用专业技术开展的一种查证工作,从而使其结论受众免于因信息不对称而付出高昂的信息成本。法务会计的专业特点体现在法务会计人员应当掌握会计学、统计学、审计学、法学的知识,通过调查、访问、分析等手段获取相关资料、证据,并最终以客观、真实、合乎逻辑事实的报告形式向特定主体提供专家意见,以供法律鉴定或者作为法庭证供。

(二)法务会计的终极监督职能。

终极监督是指其监督结论是直接服务于最终受众,具有高度的公信度。以区别于审计的中间程序性监督。已有观点认为,法务会计的职能主要在于鉴证及法律服务(金彧昉,),其实,作为对法务会计的一般性传统观点,此认识并没有错,但其忽略的是对法务会计宏观理解。因为不管是鉴证或者法律服务,其最终都是一种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具有服务于最终受众的终极特点。

(三)法务会计的服务职能。

是指不管从法务会计的结论具有的服务于广大受众还是其主体的工作性质来看,法务会计工作皆属于服务工作。尽管其主体有国家作为直接主体和受托民间法务会计组织作为间接主体之别,但其开展的工作都是为厘清经济领域的社会化混乱,形成具有终极监督特点的结论性报告而存在的,显然具有绝对的服务性特点,都是服务于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法务会计的专业查证、终极监督、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查证的目的是为终极监督和服务而展开,是监督和服务基础;同时它还是终极监督的质量及服务质量的保证。而终极监督和服务反过来又决定了查证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育思想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人们不仅要获得各种阶段性的知识,更要掌握如何去学习的技能,以便实现自身的终身教育。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仍是知识的竞争。美国管理教育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知识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深刻地指出:“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纵观人类历史,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当出现数量到质量的突变时,新的知识会不断产生。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变,发挥了关键作用的正是新的知识。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世界范围内已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的发展进程,人们已越来越感到:知识将成为日益增长的生产要素,成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发展及其生活质量提高的最根本的基础。这一趋势必然导致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育基点在迈向21世纪时发生战略性的转移,每个人的终身学习将成为知识社会教育的定位点。

一、终身教育观的提出。

(一)终身学习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阐述了它对于现代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书中鲜明地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最新报告进一步倡导和发展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

不少人引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话来概括终身教育,“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被广泛认同的是“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对终身教育作出的定义:“终身教育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由此可以看出,终身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现代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

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社会传媒方面,有关知识社会的概念,成为社会舆论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知识社会(knowledgessociety)最早出现于80年代欧洲联盟诸国的媒体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越来越感到“知识老化”、“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这一系列的严峻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纳入知识社会教育的核心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堡召开了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特将“成人学习:通向21世纪的钥匙”作为大会的核心议题,并且向世界每一个人推荐“每天一小时”(onehouraday)自觉地用于学习,直至一生。kaq模式是浙江大学提出的适应为知识社会培养人才的新模式。kaq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yt)、素质(quality)三个词的英文缩写。kaq模式要求学生要有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知识,先进的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大跨度复合交叉的知识。能力是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智力,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表达、动手、组织、创新。素质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修养的内在品质。素质和能力是计算机无法模拟的。“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这是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是教育模式的一大突破。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本质,这种学习不仅单独存在于学校或类似机构中,而且出现在工作、娱乐场所、家庭、社会活动中,即“学习即生活”,生活的学习化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人的学习需要的发展水平和满足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尺度之一。

三、面向知识社会――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适应知识社会的到来,教育思想应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转变:

(一)终身教育思想与当前“减负高效”思想的接轨。

1.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国人的学习意识日益增强,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逐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但思想的转变毕竟要有一个过程和需要一些时间。

据上所述,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他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显然,长期以来把教育视作是为工作做好准备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基于这种工作准备观念的教育模式当然也相应地过时了。一个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应该增进知识,掌握技能,他们更应该学会学习。教师和家长应让孩子懂得终身教育的意义,引导孩子向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这将是给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2.在“减负高效”的话题下,就终身教育思想的话题来谈谈家庭教育。一个人生存于世上,首先要学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要学会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和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我们虽然不遗余力地给孩子补充营养,填压知识,然而就象有人形容的那样,我们的孩子象一只只长期在家驯养的鹅,脂肪长了很多,肌肉却萎缩近无,一旦失去了现代的`保护包括家庭的依托,就无力起飞去自谋生路。人们曾多次引述这样一个例子: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去野营,当出现又饥又累的情况时,日本孩子设法做饭吃,而中国孩子却只会哭。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的孩子脆弱的一面,也更加暴露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

(二)终身教育对普通高校提出的新要求。

终身教育对普通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首当其冲是要变一次性学校教育思想为终身教育思想,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思想已经到了应该且必须改变的时候了。1.在办学思想上,要认识到高等学校不是教育的终结,也不是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学校改革的方针应从“终结教育”的轨道转向“终身教育”的轨道。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其一是促进“人格养成”,即为学会做人打下基础;二是促进“格物致知”,即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打下基础。终身学习要求学习者更多地采取自我负责与自我调节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2.在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中,表现在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教学)过程的咨询者和协调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窃”。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保证学习富有成效)思想虽然产生于60年代,但对新时期的全面育人方针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在办学体制上,要重视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建立大学后继续教育基地,构建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双重功能的大学教育。德国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盖斯勒(k.a.geissler)曾对成人学习者动因作过调查,发现满足个体需求的成人教育,方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终身教育市场。由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个体劳动关系的突变,绝大多数的成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其最大的动因出自生活的需求,他们参加学习不仅是为了完善自己,很大程度上是为胜任生活关系的变化,为面对劳动市场人才结构调整的挑战,可以创造更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和可能性。终身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战略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三)建构面向终身教育的大师范教育理论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和知识社会展示了人类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植根于“学校教育学”的小师范教育观念必然要在改革和发展中转变并建构走向终身教育和知识社会的大师范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是对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全面批判和扬弃。“今日师范教育是维护学校教育制度的工作母机,明日师范教育则应当是为终身教育和知识社会创新教育理念、培养新型教师的未来教育的发动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师范教育定位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系统自我服务的领域。今天,对一步步走向或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的师范教育而言,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看待师范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就很不够了。“当人们进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的知识社会时,师范教育作为以旨在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教育为己任的专业教育,经历过古代教育的教师圣职化,近代教育的师范教育职业化、专业化,将在新的高度回归为把人提升为新人的教育圣业,它既是培养人才的母体,又是社会文明的母体。”

(四)建立并完善终身教育。

70―8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等校园出现了一种新事物――回归教育热。所谓回归教育即主张人的一生应是学生和就业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从学校毕业的就业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定期回到学校进修学习,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有的放矢地进修与职业有关的课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因为西方企业界对职工的硬性要求便是“好好工作,坚持学习”。这一股回归教育热给教育界本身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呢?事实上,在知识技能和价值的陈旧速度日益加快的世界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高科技社会对高教育水准人才的必然要求。日本在《21世纪教育模式探索》这一方案中就明确表示:“我们的主要战略是向终身教育过渡,它将使人终生受到教育和丰富自己”。由于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发达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将学校教育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同时,各国也开始注意到随着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各个教育阶段间的联系和衔接是十分重要的。

终身教育是理想,是目标,也是未来学习化社会之必然,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处在知识社会的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八

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旅行社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包括导游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以及人力资源构成结构中存在的学历层次偏低、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外语类导游的语种结构不合理、导游人员流失严重、导游人员地区分布不平衡等制约旅游业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旅行社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旅行社应该从寻求开发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入手,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制定合理的绩效机制减少人才流失,构建学习型组织等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此培育和提升我国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

(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机构设置不完善。我国大部分的旅行社人力资源及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多数旅行社中,一般都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人事事务仅由办公室代为处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员工招聘,简单培训和工资待遇及劳动合同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系统培训;有些旅行社口头上说尊重人才,实际上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有些旅行社虽然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功夫,或只是把重点放在待遇的提高方面,不能把人才管理与旅行社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

(2)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简单化。旅行社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人从事多项工作的现象大量存在;员工工作内容较灵活,绩效考核难度大。目前我国旅行社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的制度和管理手段相当落后,人力资源主管往往并不熟悉本企业的人才现状,更不明白本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有效激发本企业的人才潜能,在使用人才时只凭感觉行事,甚至只是机械被动地例行日常事务,不对本企业的人才状况做研究、分析,缺乏对人才的长远规划。

(3)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我国旅行社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旅行社职业经理人、旅行社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等是远远不能满足旅行社自身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境旅游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出境旅游业务的迅猛发展,通晓外语、能够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还有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端旅游专才难觅是业内不争的事实。而在庞大的导游队伍中持资格证和初级证者占绝大多数,为96.3%;持中级、高级和特级证者所占比例极低,仅3.7%。

(4)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他们从被动的服从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这种个性化需求反应了现代旅游者对传统的模式化旅游方式的厌倦和反叛。旅行社行业内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已不能适应旅游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5)旅行社员工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旅行社企业间、行业间的人员流动现象突出。在其他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根据2008年统计,全国共有70多万人通过了导游资格考试,有53万人拿到了导游证。不过,真正在旅行社的导游大约10万人,还剩下43万社会导游,他们大部分挂靠在导游公司(导服公司),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导致旅行社人才流失的因素非常复杂,如待遇欠佳、缺乏交流沟通、人际关系紧张、不被重用、职业倦怠、与企业理念不合、个人发展受到阻碍等。其根源在于人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致。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跳槽)都是在需要引起的动机下发生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并且想方设法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旅行社的员工也是如此,一旦时机成熟,有些人就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离职。可见人才流失,都与自身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1)薪酬福利水平低,物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人们多层次的需求中,生理需要始终是最重要的需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追求更高的个人收入水平和较高的待遇,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高水平的物质需要是人们择业的最原始冲动。目前,很多中小旅行社薪酬福利较低,使得有能力的人才难以实现其较高收入和较高待遇的愿望,难以体现其价值。特别是有些旅行社未能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缺乏合理的薪酬结构,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造成了薪酬内部、外部的不公平,挫伤了人才工作热情。当他们感到同样的付出将会在外单位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时,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就可能会为追求个人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跳槽。“良禽择木而栖”。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2)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

安全需要是人的第二层次需要,俗话说“安居乐业”,这种需要主要体现为人们需要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生病、养老有保证,目前我国中小规模的旅行社占大多数,其中不少旅行社没有给员工购买人身意外险和交纳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甚至连养老保险金等也未交纳,使得员工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而一些竞争实力较强、重视人才的旅行社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往往开出优厚的条件加以猎取,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3)社交、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

社交、尊重需要是人的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需要,它们是人的精神需要,也被称之为心理需要。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需要满足的。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把此种需要看得比薪金和待遇更重。有时人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即使是工作条件略艰苦些,待遇略低些,他也是非常愿意接受,并不轻易地放弃。中国有句古语:“士为知己者死”,意思是说能人异士可以为一知己做出最大的牺牲。说明人是需要理解、信任、重视、尊重的,需要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有的旅行社缺乏和谐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复杂;人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人情淡漠,甚至冷漠;个人见解得不到重视,个人工作业绩得不到认可等,因而产生了失落感。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失去了工作的乐趣,进而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和留恋。

(4)自我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高层次人才共有的一种精神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工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能发挥其潜力,实现自我发展。而许多旅行社往往只关注员工给旅行社创造的利润,忽略了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忽视了人才的这一需求,不能提供其施展才能的环境和空间,没有升迁机会,使他们感到在旅行社发展受到阻碍,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在此实现,因而跳槽谋求新的发展。

(1)积极寻求、开发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旅行社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竞争。旅行社业的产品主要是无形的服务,只有有了一流的员工,才会有一流的服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旅行社实现个性化服务、树立品牌特色的重要保证。旅行社应该树立人才观念。一方面,对外,招聘、寻求、引进高级旅游专业管理人员,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考核已有员工,评估其开发价值,对有价值的员工,进行开发、培训、提升,最大潜力的发挥其才能。

但是,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注意,既要高素质,又要与旅行社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相一致。此外,由于竞争的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懂管理、擅经营、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日益紧俏,旅行社应该加强这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2)塑造企业文化,强化“以顾客为中心”理念。

旅游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旅行社产品也多是无形产品,即服务。“服务第一”、“服务至上”,“顾客是上帝”、“顾客是亲人”等观念,实际上都可以算作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导向功能,而且对形成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起导向作用。

对旅行社而言,应该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做到服务制胜。由于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和导向作用,如果员工将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实际服务中,就可能形成旅行社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而旅行社“文化品牌”的确立,也就意味着其竞争力的加强和生存空间的扩大。所以说,旅行社完全可以走文化品牌的道路,树立文化品牌特色,以此培育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留住人才,减少员工流失。

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旅行社业的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离职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旅行社自身原因,包括薪酬福利水平太低、激励措施不健全、企业文化欠缺等等;而是员工自身原因,例如员工文化层次、价值观念、身体状况等等。

对旅行社而言,要减少员工流失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良好的薪酬体系设计既能保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性,又能保证内部的相对公平性,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社人才。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再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留住优秀人才,为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贮备人才力量。

(4)构建学习型组织,激励员工自我创新。

核心能力的动态发展性决定了旅行社必须不断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旅行社不断的创新。而构建学习型组织,激励员工自我创新,则是旅行社创新的重要途径。

旅游社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其实质则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学习型组织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旅行社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增强竞争力。因此,我国旅行社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激励员工自我创新。

旅行社员工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知识创新要求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服务创新则更多得体现在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因而,员工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培养客户忠诚。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创新的平台,有利于员工的自我创新,从而提升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

[1]王云昌编著:人力资源管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25.

[3]马爱萍:旅行社经营管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148.

[4]吴学安:靠人才竞争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70130.

时尚管理行业论文篇十九

“暗香浮动工作室”、“小雨点工作室”、“天光云影工作室”、“科学课程实验室”、“z+z数学实验室”,这些有着个性化名字的工作室,是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校内出现的由教师自愿组合、自愿申报、自由命名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该校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围绕推进课程改革,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校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短短两年,学校就由一所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常州市的明星学校。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校主动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南京师大课程中心的实验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每月都会到校听课、研究教材、与教师对话。在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的同时,学校意识到,如果教师发展了、学生有了变化,学校管理制度与方式不变的话,课程改革将难以深化。

那么,从哪里下手?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学校首先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重新定位做起。过去,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是教导处、总务处和办公室。教导处的工作是排课表、检查教案、处理违纪学生等事务性的工作,基本上不考虑课程建设问题。新课程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被赋予了课程管理、开发与实施的职能与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管理要求,学校将原来教导处的职能一分为二,成立了课程研发部和学生工作部。课程研发部负责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全面管理学校教学和科研以及教学督导工作;学生工作部面向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德育、关工委、团委及学生社团等方面的工作都归学工部管理。学校总务处更名为服务保障部,改变了总务处搞卫生、买生活用品、后勤管理的单一职能,理化生实验室、图书管理、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都列为服务保障部的工作职能,明确了服务保障部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课改。现在,理化生实验员会进课堂听课,了解教师需要;负责教学设施保障的人员会去关注市场,看看有哪些设备设施是教学用得上的`。一线教师与服务保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保障部的人员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尊重。办公室也更名为发展策划部,把这个被动听从校长、书记调遣的部门变成了主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部门,真正成了学校的智囊团。

课改要落实,学校要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放在首位。为此,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首先是建立经常性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并且形成了“总―分―总”的教学研究模式,成立以南师大课程中心和市教研室为专业引领,由课程研发部为职能部门,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基本管理单位,教师为研究者、实践者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同时,学校还引入了星级管理办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五个星级,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条件,教师可以对照自己的专业能力,自主申报星级,然后由学校组织评议小组确定,星级标准成了教师发展的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意识到,让教师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为此,学校试行了项目管理,由骨干教师带头,有共同志向的教师自愿组合,学校在全面评定的基础上产生5个工作室。学校为工作室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经费,并通过激励与考核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目前,5个工作室吸引了三十多位教师。

为了保证课程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学校还建立了校长听课制度,学校的3位校领导分别是3个年级组的组长助理,以便随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学校还成立了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发展中心,具体负责与指导学科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从今年开始,每一名学生的手中又多了一份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从而把先教后学变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会学的过程,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